新测控总线与仪器通信技术 教学课件 王先培 测控系统通信与网络课件 5
合集下载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总线仲裁线(6根) :用以支持多微处理器系统
BCLK:总线时钟。用于各多主模板总线仲裁器同步,与微处理器的 时钟不同步。
BPRN:总线优先级输入线。为低电平时,表示当前没有更高优先级 主模板请求总线。
BPRO:总线优先级输出线。用于菊花链连接,当本主模板请求总线 或者菊花链中本主模板左侧主模板请求总线时,它均为1。
对8位微处理器:ADR0-ADRF对存储单元寻址,ADR0-ADR7对 I/O端口进行寻址; 对16位微处理器:ADR0-ADR13对存储单元寻址,ADR0-ADRB对 I/O端口进行寻址
INH1和INH2:地址禁止线
当INH1=0时,将禁止RAM响应地址总线上的存储单元地址,而允 许ROM响应地址总线上的存储单元地址,即让ROM“压倒”RAM;
总线标准对总线作了一系列关于互连、交换信息、协调工 作的规定,包括: 信号线的根数及引线名称 。 机械规程:规定总线插座的机械尺寸、引脚编号、排列位置 以及模板的外形尺寸 。 电气规程:规定了引线信号的静电电平及负载性能 。 逻辑功能及过程特性:引线的逻辑功能及时序关系。
模板硬件设计就是以选定的标准总线为基准,根据模板的 功能要求,选择适当的芯片,经过尽可能简单的逻辑变换,把 信号变换为符合标准总线的规定,经可控开关连接到总线插头
时间特性:指总线中的任一根线在什么时间内有效。每条总线上的各种 信号,互相存在着一种有效时序的关系,因此,时间特性一般可用信号时 序图来描述。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标准总线:
受到国际组织承认、推荐,为许多国家、行业、用 户所公认的总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2 开放型系统
OEM产品
(5)总线仲裁线(6根) :用以支持多微处理器系统
BCLK:总线时钟。用于各多主模板总线仲裁器同步,与微处理器的 时钟不同步。
BPRN:总线优先级输入线。为低电平时,表示当前没有更高优先级 主模板请求总线。
BPRO:总线优先级输出线。用于菊花链连接,当本主模板请求总线 或者菊花链中本主模板左侧主模板请求总线时,它均为1。
对8位微处理器:ADR0-ADRF对存储单元寻址,ADR0-ADR7对 I/O端口进行寻址; 对16位微处理器:ADR0-ADR13对存储单元寻址,ADR0-ADRB对 I/O端口进行寻址
INH1和INH2:地址禁止线
当INH1=0时,将禁止RAM响应地址总线上的存储单元地址,而允 许ROM响应地址总线上的存储单元地址,即让ROM“压倒”RAM;
总线标准对总线作了一系列关于互连、交换信息、协调工 作的规定,包括: 信号线的根数及引线名称 。 机械规程:规定总线插座的机械尺寸、引脚编号、排列位置 以及模板的外形尺寸 。 电气规程:规定了引线信号的静电电平及负载性能 。 逻辑功能及过程特性:引线的逻辑功能及时序关系。
模板硬件设计就是以选定的标准总线为基准,根据模板的 功能要求,选择适当的芯片,经过尽可能简单的逻辑变换,把 信号变换为符合标准总线的规定,经可控开关连接到总线插头
时间特性:指总线中的任一根线在什么时间内有效。每条总线上的各种 信号,互相存在着一种有效时序的关系,因此,时间特性一般可用信号时 序图来描述。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标准总线:
受到国际组织承认、推荐,为许多国家、行业、用 户所公认的总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2 开放型系统
OEM产品
2 测控总线技术(5)_v0.4

15
PCI 总线特性
6)成本低 )
PCI总线采用地址 数据总线分时复用方式,大大减少了引线数 (124 总线采用地址/数据总线分时复用方式 总线采用地址 数据总线分时复用方式, pins for 32-bits, 188 pins for 64-bits) 和PCI 部件,从而使 部件,从而使PCI部件用 部件用 以连接其它部件的引脚数减至50以下 以下。 以连接其它部件的引脚数减至 以下。
7)自动配置(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 )自动配置(即插即用, )
PCI总线具有即插即用功能,可以自动配置,使用方便。从而保证了用 总线具有即插即用功能,可以自动配置,使用方便。 总线具有即插即用功能 户在安装外围卡时,不需要手工调整跨接线。 户在安装外围卡时,不需要手工调整跨接线。
8)兼容性好,易于扩展 )兼容性好,
3
总线的分类( ) 总线的分类(1)
1.按传输信号的性质分类 1.按传输信号的性质分类
总线按其信号线上传输的信息性质可分为三组: 总线按其信号线上传输的信息性质可分为三组: 数据总线:一般情况下是双向总线; ① 数据总线:一般情况下是双向总线;
② 地址总线:单向总线,是微处理器或主设备发出的地址信号线; 地址总线:单向总线,是微处理器或主设备发出的地址信号线;
ISA 总线比较适于控制外设和进行数据通讯。 总线比较适于控制外设和进行数据通讯。
8
62芯 位基本ISA插槽 62芯8位基本ISA插槽 ISA
36芯16位扩充ISA插槽 36芯16位扩充ISA插槽 位扩充ISA
A、B两面是 总线,再加上 、D两面是 总线,总称为 、 两面是 总线,再加上C、 两面是 总线,总称为ISA总线。 两面是XT总线 两面是AT总线 总线。 总线
PCI 总线特性
6)成本低 )
PCI总线采用地址 数据总线分时复用方式,大大减少了引线数 (124 总线采用地址/数据总线分时复用方式 总线采用地址 数据总线分时复用方式, pins for 32-bits, 188 pins for 64-bits) 和PCI 部件,从而使 部件,从而使PCI部件用 部件用 以连接其它部件的引脚数减至50以下 以下。 以连接其它部件的引脚数减至 以下。
7)自动配置(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 )自动配置(即插即用, )
PCI总线具有即插即用功能,可以自动配置,使用方便。从而保证了用 总线具有即插即用功能,可以自动配置,使用方便。 总线具有即插即用功能 户在安装外围卡时,不需要手工调整跨接线。 户在安装外围卡时,不需要手工调整跨接线。
8)兼容性好,易于扩展 )兼容性好,
3
总线的分类( ) 总线的分类(1)
1.按传输信号的性质分类 1.按传输信号的性质分类
总线按其信号线上传输的信息性质可分为三组: 总线按其信号线上传输的信息性质可分为三组: 数据总线:一般情况下是双向总线; ① 数据总线:一般情况下是双向总线;
② 地址总线:单向总线,是微处理器或主设备发出的地址信号线; 地址总线:单向总线,是微处理器或主设备发出的地址信号线;
ISA 总线比较适于控制外设和进行数据通讯。 总线比较适于控制外设和进行数据通讯。
8
62芯 位基本ISA插槽 62芯8位基本ISA插槽 ISA
36芯16位扩充ISA插槽 36芯16位扩充ISA插槽 位扩充ISA
A、B两面是 总线,再加上 、D两面是 总线,总称为 、 两面是 总线,再加上C、 两面是 总线,总称为ISA总线。 两面是XT总线 两面是AT总线 总线。 总线
1测控总线概论

示三部分,并称为:测量节点、测量分析服务器和测量浏览器。
22
网络化虚拟仪器的基本构成
(1)远距离测量系统:将一个或多个测量点的测量数据
通过网络传输到一台计算机节点进行处理的系统。此时, 待测点一般远离本地计算机主机系统。
23
(2)测量数据发布系统:由本地测量节点完成测试任
务,再将测量的结果通过网络发布到一台或多台远程PC 节点的系统。
本教材所指的测控系统主要指用于工业、国防、
环境、医学等领域的各种仪器仪表、自动测试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集散型控制系统等。
5
1.2 过程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生产过程控制、武器的 导航与制导等,强调监测的目的是自动控制。
在工业应用领域,过程控制系统经历了从PLC 控制系统、单/多回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测控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PCS)、集散型控制系统(DCS)到 全集成控制自动化系统(TIA)
高速数据通道:是具有高速通信能力的
总线,负责各监控站之间以及各监控站 与上位计算机、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 输,是现代计算机测控系统的支柱。该 总线一般采用局域网络,使用通用或专 用通信协议。
7
通信接口:配合高速数据通道完成各监控站之间通信
的基本部件。它的结构和监控站的功能有关,主要包 括移位寄存器、地址译码寄存器、驱动器和收发电路 等。依通信规则,有的计算机测控系统设有通信指挥 器或通信控制站。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终端
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操作, 键盘和显示屏幕代替了庞大 的控制仪表盘以及大量的开 关和按纽,控制室已变的越 来越小,只需很少人就能完 成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操 纵的任务;
4
测控系统与具体的对象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了不 同的学科。
22
网络化虚拟仪器的基本构成
(1)远距离测量系统:将一个或多个测量点的测量数据
通过网络传输到一台计算机节点进行处理的系统。此时, 待测点一般远离本地计算机主机系统。
23
(2)测量数据发布系统:由本地测量节点完成测试任
务,再将测量的结果通过网络发布到一台或多台远程PC 节点的系统。
本教材所指的测控系统主要指用于工业、国防、
环境、医学等领域的各种仪器仪表、自动测试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集散型控制系统等。
5
1.2 过程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生产过程控制、武器的 导航与制导等,强调监测的目的是自动控制。
在工业应用领域,过程控制系统经历了从PLC 控制系统、单/多回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测控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PCS)、集散型控制系统(DCS)到 全集成控制自动化系统(TIA)
高速数据通道:是具有高速通信能力的
总线,负责各监控站之间以及各监控站 与上位计算机、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 输,是现代计算机测控系统的支柱。该 总线一般采用局域网络,使用通用或专 用通信协议。
7
通信接口:配合高速数据通道完成各监控站之间通信
的基本部件。它的结构和监控站的功能有关,主要包 括移位寄存器、地址译码寄存器、驱动器和收发电路 等。依通信规则,有的计算机测控系统设有通信指挥 器或通信控制站。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终端
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操作, 键盘和显示屏幕代替了庞大 的控制仪表盘以及大量的开 关和按纽,控制室已变的越 来越小,只需很少人就能完 成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操 纵的任务;
4
测控系统与具体的对象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了不 同的学科。
测控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之1

7 测控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
• ξ7.1 数字通信基础 • ξ7.2 数字信号的传输 • ξ7.3 总线通信技术
授课教师:王 翥
1
7 测控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
ξ7.1 数字通信基础 7.1.1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信源/信宿:数据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成为数据终端设备
控制器:控制数据传输的设备,主要功能有:
2. 检错技术
(1)奇偶校验:奇校验、偶校验
给一个n比特数据附加一位(第n+1位——奇偶校验位)来进 行奇偶校验。
选择奇偶校验位为“0”或者为“1”,使得:
奇校验:n+1位数中“1”的个数为奇数;
问题:
偶校验:n+1位数中“1”的个数为偶数。
错两位怎么办?
例如:8位数据“1010 0111”
奇校验:“0”1010 0111(同或);偶校验:“1”1010 0111(异或)
2. 检错技术
(3)循环冗余校验(CRC): 3)接收端检错过程为:
1.链路控制;2.同步;3.差错控制。
收发器:收发数据的设备,基本功能是将传输数据信号
变换成适用于信道传输的形式。
信道:数据传输的通道,包括传输介质和中间通信设备
噪声源:耦合到通信系统中的噪声。
授课教师:王 翥
2
7 测控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
ξ7.1 数字通信基础 7.1.2 信道的分类 1. 信道的种类 (1)有线信道 • 电缆:双绞线、同轴电缆、多芯电缆 • 光缆:光纤 (2)无线信道 • 无线电波: • 微波:频率在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波长微米级 • 红外光: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等
授课教师:王 翥
9
7 测控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
• ξ7.1 数字通信基础 • ξ7.2 数字信号的传输 • ξ7.3 总线通信技术
授课教师:王 翥
1
7 测控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
ξ7.1 数字通信基础 7.1.1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信源/信宿:数据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成为数据终端设备
控制器:控制数据传输的设备,主要功能有:
2. 检错技术
(1)奇偶校验:奇校验、偶校验
给一个n比特数据附加一位(第n+1位——奇偶校验位)来进 行奇偶校验。
选择奇偶校验位为“0”或者为“1”,使得:
奇校验:n+1位数中“1”的个数为奇数;
问题:
偶校验:n+1位数中“1”的个数为偶数。
错两位怎么办?
例如:8位数据“1010 0111”
奇校验:“0”1010 0111(同或);偶校验:“1”1010 0111(异或)
2. 检错技术
(3)循环冗余校验(CRC): 3)接收端检错过程为:
1.链路控制;2.同步;3.差错控制。
收发器:收发数据的设备,基本功能是将传输数据信号
变换成适用于信道传输的形式。
信道:数据传输的通道,包括传输介质和中间通信设备
噪声源:耦合到通信系统中的噪声。
授课教师:王 翥
2
7 测控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
ξ7.1 数字通信基础 7.1.2 信道的分类 1. 信道的种类 (1)有线信道 • 电缆:双绞线、同轴电缆、多芯电缆 • 光缆:光纤 (2)无线信道 • 无线电波: • 微波:频率在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波长微米级 • 红外光: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等
授课教师:王 翥
9
7 测控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
第七章_测控系统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概述)

共五十二页
(4)混合(hùnhé)形结构 混合(hùnhé)形结构是将上述各种拓补混合(hùnhé)起来的结构, 常见的有树形、环星形等。
计算机 闭合回路
环星形结构示意图
共五十二页
1.4局域网网络协议
根据(gēnjù)IEEE802标准,LAN协议参照了OSI模型 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并没有涉及到第三层至第 七层。从应用层到网络层的高层功能完全由软件来 实现,它提供了两个站之间的端—端服务。而最低 两层(物理层和链路层)功能上基本上由硬件来完 成。LAN协议把链路层又分成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
共五十二页
介质(jièzhì)访问控制层(MAC)
功能:合理解决信道的分配。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 式有三种:
(a)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fǎngwèn)(CSMA/CD) (b)令牌环(Token Ring); (c)令牌总线(Token Bus)。
共五十二页
(1)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zhēn tīnɡ)多路访问(CMSA/CD)
共五十二页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fēn lèi) 按网络的跨度分类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计算机硬件设备不大、
通信线路不长、采用单一的传输介质(jièzhì)、覆盖范围小。
区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通常覆盖一
个区域城市,又称城域网。
共五十二页
➢令牌传递的方法
令牌依次沿每个结点传送,使每个结点都有平等发送信息 的机会。
令牌有“空”和“忙”两个状态(zhuàngtài)。“空”表示令牌 没有被占用,“忙”表示令牌正在携带信息发送。当“空”的 令牌传送至正待发送信息的结点时,该结点立即发送信息并置 令牌为“忙”状态(zhuàngtài)。在一个结点占令牌期间;其它结 点只能处于接收状态(zhuàngtài)。
(4)混合(hùnhé)形结构 混合(hùnhé)形结构是将上述各种拓补混合(hùnhé)起来的结构, 常见的有树形、环星形等。
计算机 闭合回路
环星形结构示意图
共五十二页
1.4局域网网络协议
根据(gēnjù)IEEE802标准,LAN协议参照了OSI模型 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并没有涉及到第三层至第 七层。从应用层到网络层的高层功能完全由软件来 实现,它提供了两个站之间的端—端服务。而最低 两层(物理层和链路层)功能上基本上由硬件来完 成。LAN协议把链路层又分成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
共五十二页
介质(jièzhì)访问控制层(MAC)
功能:合理解决信道的分配。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 式有三种:
(a)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fǎngwèn)(CSMA/CD) (b)令牌环(Token Ring); (c)令牌总线(Token Bus)。
共五十二页
(1)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zhēn tīnɡ)多路访问(CMSA/CD)
共五十二页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fēn lèi) 按网络的跨度分类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计算机硬件设备不大、
通信线路不长、采用单一的传输介质(jièzhì)、覆盖范围小。
区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通常覆盖一
个区域城市,又称城域网。
共五十二页
➢令牌传递的方法
令牌依次沿每个结点传送,使每个结点都有平等发送信息 的机会。
令牌有“空”和“忙”两个状态(zhuàngtài)。“空”表示令牌 没有被占用,“忙”表示令牌正在携带信息发送。当“空”的 令牌传送至正待发送信息的结点时,该结点立即发送信息并置 令牌为“忙”状态(zhuàngtài)。在一个结点占令牌期间;其它结 点只能处于接收状态(zhuàngtài)。
测控系统通信与网络课件-无线网络0415

第11章 无线通信与网络
一、概述
• 无线通信是以自由空间作为介质,利用电磁波 传播信号的通信系统。它是目前通信领域发展最为 活跃的技术。 • 无线通信的优点:
不需架线挖沟,建设成本低,周期短; 覆盖范围广; 扩容灵活;
维护简单。
无线通信系统 包括信号源、发送 设备、传输信道 (即为空间介质)、 接收设备和收信装 置等。
超短波和微波只能用空间直射波进行视距通信, 传播距离大致上限制在视距范围之内。超短波和微 波波段广泛用于卫星通信,宇宙飞船与地面站之间 的通信,遥测等系统中。
2 调制解调技术
• 调制就是对信号源的编码信息进行处理,使其 变为适合传输并适应信道复用的形式。
• 解调则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使接 收者理解或做进一步的处理。
无线广域网主要有2G、2.5G及3G等,主要采用GSM, GPRS,CDMA等技术
(1)2G 2G即第二代蜂窝通信系统规范,主要应用于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即全球移动系统。 它的工作频段在890MHz到915MHz之间(用于用户到 基站的传输)和935MHz到960MHz之间(用于基站到用户的 传输),提供了9.6kbps的数据传输率。
从接入网络的组网方式来分,无线通信网可分 为无线广域网、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个域网。
根据是否存在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来分,无线 系统可分为蜂窝系统和Ad hoc系统。
• 无线通信的发展前景
多址技术:将有限的通信资源在多个用户之间进 行有效的切割与分配,在保证多用户之间通信 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并获得 较高系统容量
GSM的基本结构
数据网
PSTN
PSTN
操作维护中心 (OMC)
一、概述
• 无线通信是以自由空间作为介质,利用电磁波 传播信号的通信系统。它是目前通信领域发展最为 活跃的技术。 • 无线通信的优点:
不需架线挖沟,建设成本低,周期短; 覆盖范围广; 扩容灵活;
维护简单。
无线通信系统 包括信号源、发送 设备、传输信道 (即为空间介质)、 接收设备和收信装 置等。
超短波和微波只能用空间直射波进行视距通信, 传播距离大致上限制在视距范围之内。超短波和微 波波段广泛用于卫星通信,宇宙飞船与地面站之间 的通信,遥测等系统中。
2 调制解调技术
• 调制就是对信号源的编码信息进行处理,使其 变为适合传输并适应信道复用的形式。
• 解调则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使接 收者理解或做进一步的处理。
无线广域网主要有2G、2.5G及3G等,主要采用GSM, GPRS,CDMA等技术
(1)2G 2G即第二代蜂窝通信系统规范,主要应用于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即全球移动系统。 它的工作频段在890MHz到915MHz之间(用于用户到 基站的传输)和935MHz到960MHz之间(用于基站到用户的 传输),提供了9.6kbps的数据传输率。
从接入网络的组网方式来分,无线通信网可分 为无线广域网、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个域网。
根据是否存在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来分,无线 系统可分为蜂窝系统和Ad hoc系统。
• 无线通信的发展前景
多址技术:将有限的通信资源在多个用户之间进 行有效的切割与分配,在保证多用户之间通信 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并获得 较高系统容量
GSM的基本结构
数据网
PSTN
PSTN
操作维护中心 (OMC)
武汉大学测控仪器通信第四章共享存储区通信技术全解

4.4 双端口存储器及其应用
双端口存储器分为双向传输的双端口存储 器和单向传输的双端口存储器 4.4.1 双向传输的双端口存储器 每一个端口都可以对存储器进行读写,从而 实现两台微处理器间的半双工数据双向传输
• (1)端口构造
A0-9 存储器(2114) CS WE Di
由微处理器的读写信号合成 2114 MP1和MP2是由两片 74LS244芯片 的读写信号,并控制数据线的导 提供的三态门、译码器及“或” EP1和EP2是端口控制器的输出信 通方向; 门构成的端口; 号决定P1或P2对2114有效
4.3.2 端口控制器法
•2114存储器芯片为共享存储器, •74LS244就相当于微机挂上总线 两个端口 的开关,74LS244与2114之间的 74LS244 连线为单公用总线, •端口控制器负责共享存储器的分 端口控制器 配及管理。端口控制器相当于单 公用总线系统中总线控制器BC的 P 处理机 P 处理机 作用,由它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 图 4-9 非本质型双端口共享存储器结构 判决规则,对微处理机的申请进 行判决。
由 和 产生 MS 信号,送 1 MS1 MS1 和MS2 MS2 为发送请求信号 3号R-S 触发器的 Q 和 Q非输出端 MA1 EN1 和 和M EN A2为传输结束信号 为接收请求信号 号、 2号与非门,当 P1和P2同时 分别送到 1号、2号与非门,以保 要求发送数据时,可防止 EP1和 证P1提出发送请求时,2号与非 EP2 被同时置“ 1 ” P2 ,引起访问冲 门关闭,即 P1 比 具有更高的优 突 先级
WE A0-9 CS Di 存 储 器 (2114)
10K 5V
EP1
EP2
DEC MP1 A0-9 A10-15 P1.0 Di INT EAP1 P1 EAP2 INT P2
测控系统通信与网络课件-4

3、本质型多端口存储器的裁决逻辑
通过内部设有的逻辑检测电路裁决:
➢ 当发生对一个单元同时读写时,逻辑检测电路将 控 制先“写”后“读”; ➢ 若检测到两端口同时对同一单元进行“写”操作 时,逻辑检测电路将使它们排队,以免冲突。
4、总线窗口法
总线窗口有双重功能:
➢ 进行虚/实地址变换, ➢ 控制总线窗口内总线开关,以便实现对共享存储器 的分配与管理。
1、虚拟结构
每台微处理机都带着存储器,它既为各处理机自己 所有,又为多机共享。
每台微处理机能访问所有处理机的存储器,形成了 远大于单个处理机存储器容量的虚拟存储空间,使用 虚拟存储地址寻址。
实现地址映射的方法有两种: (1)由硬件电路组成的“总线窗口”实现地址映射; (2)由含微处理器 “智能总线窗口”实现地址映射。
辅助电路 (控制数据桥和地 址桥的导通状态)
两片共享存储器
数据桥
地址桥
(双向桥) (单向桥)
通信过程如下:
➢任意时刻,A机与B机控制数据桥与地址桥使各自与一个通 信池A连通,A机把自己存放在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通信 池,B机把自己存放在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另外一个通信 池B中。 ➢由主机(设为A机)发P信号,经D触发器变为信号,信号将 控制地址桥及数据桥开关群的切换,实现两个通信池互易物 理位置。 ➢互易物理位置后,先由主机(A机)通信池B中读取数据, 存入自己的接收数据缓冲区中。接收完毕后A机向B机发一中 断请求信号,B机响应中断,在其中断服务程序中安排从通信 池A中读出数据并存入自己的接收数据缓冲区中。
(2)端口控制器构造
➢逻辑结构:采用通信池结构,在共享区只设置一个 数据缓冲区,发送与接收必须分别进行。 ➢数据的读写:数据的写入和读取一次完成,发信方 把数据连续写入共享存储器后,接收方立即从共享 存储器中把数据读出; ➢存储区分配和管理:端口控制器只对发送请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