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扩写方法
古诗《次北固山下》扩写

古诗《次北固山下》扩写我出去游玩,恰巧路过了次北山。
我在船上看着船儿正泛着蔚蓝的的江水前进。
我看到了很多秀丽的景色:春天的潮水正涨到两岸,这时看上去江面更宽敞,此时正好顺风,而小船如今正好把帆儿高高的挂起,这使得行船的速度快了起来。
红日用自己的力气冲破了残夜,渐渐地从海上升起。
如今还没到新年呢,可是江南如今就有了新年的消息,四处显得生气勃勃。
如今我还不在家乡那儿,不知道如今家乡发生了什么改变没有,但,看到如今江南已经有了新年的消息,可我如今在异乡,我很想知道如今家乡的人们过得怎样了,是不是也有了新年的`消息,他们是不是如今正在预备过年。
一想到这些,再看看如今的景色,不由得把我的乡愁又加深了很多。
我上次寄出的家书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达,不知道我的亲人们有没有看到这封信。
但我知道如今的大雁是可以传递书信的,我如今非常的盼望北归的大雁能帮我把家书带到洛阳,帮我全部的思念都带给我洛阳那边的亲人们,让他们知道我此时此刻是特别思念他们的。
黎明将近,江上鸦雀无声,除我的船舶外甚至连一只飞鸟也没有……一阵凉风吹过我的脸颊,我显得非常孤独,一行热泪早已顺着脸颊流下来——我一个游子,漂泊在远方,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父母的鼓舞,没有父母爱的呵护……哎!船舶顺着绿水缓缓行进。
我站在船头上,注视着那一望无际的江面,不禁感慨万千——也不知父母身体可好,能不能料理家务,我何时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这时,江面上刮来了一阵大风,卷起了巨浪,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望着这巨浪,我显得非常渺小。
人生就像这江面一样,而我则是这巨浪中微缺乏道的浪花。
残夜将近,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缓缓上升,射出夺目的亮点,快到天空了,它仿佛是一个欢乐的孩童,轻轻一跃便挂在了天上。
岸边的桃花早已开放,垂柳也抽出了新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却早已闯入江南。
排着“人”字形的大雁拂过江面,向北方飞去。
如何写古诗的扩写

如何写古诗的扩写【篇一:如何写古诗的扩写】中国素称诗国,古诗可说是我国文化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瑰宝.它语言精炼概括,高度浓缩,内容却相当厚实: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无所不包.诵读积累古诗,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积淀学生语感,而且还能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同过古诗扩写,既可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经过几年的教研实践,笔者认为指导古诗扩的关键是要开展多种渠道,引导学生想象,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巧妙指导,使之形而成文.引发想象可按如下三方面进行:一、挖掘空白之处想象诗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空白的艺术:故事情节的空白、人物描写的空白、心理活动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和挖掘这些空白,根据诗的叙事表达、风景描写、情感抒发、哲理升华、综合包容这五个类别,让学生以类想象,于想象回味之中具体感知意象,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扩写打下基础.1.抓住“形象空白”想象有的古诗并不铺排直叙,而通过勾勒或切中肯綮,追求诗外的意趣风貌.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往往刻画不细,常带着某种朦胧性,留待于师生同去补充想象创造空灵丰富的艺术境界.如《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那纸鸢是怎样的?孩子们是如何放得?当时情形如何?那“草长莺飞”“拂堤杨柳醉春烟”到底是如何之美?在这二月天里,可能还会有哪些景致?等等,诗中都未从细处雕琢.教师可抓住这些“形象空白”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把细节补充出来.2.紧扣“情感空白”想象“情动则辞发”.古诗扩写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展示意境,使读者与诗人感同身受.语言是传情达意之工具,但有些复杂的、微妙的、激越的情怀,语言却不能直抒尽传,从而为读者设置下情感上的空白.如《泊船瓜州》,诗人王安石借“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景,抒发“明月何时照我还”之情.春绿江南的景象到底怎样?春意盎然,本是赏心悦目之事,诗人又怎会流露出何时还乡的忧郁?他当时心理活动怎样?形象怎样?通过对“空白”的想象,师生共同把诗人担心变法失败、前程难卜的抑郁情绪和思乡情怀描绘出来了.3.围绕“哲理空白”想象古诗中的哲理,往往寓于形象之中,其“空白”地带更广.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使其感受诗的底蕴,进行恰当的联想.郑燮《竹石》是一首深蕴哲理的古诗,作者的意图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这就要教师指导学生体味诗句,想象竹子“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情形,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而由诗的物象提炼和升华为一种普遍的哲理:无论立志还是求学都应“咬定青山不放松”,锁定目标便当锲而不舍.在教学中,教师只要重视挖掘诗的深层底蕴,进行再造想象,学生就会领略诗中的真意.想象“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花中蜜,体匿性存,元痕有味.对于出涉人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文学理解能力的小学生来说,要于“体匿”“元痕”之中体会“性”“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深入体会诗的意境和领悟诗人的情怀,需要教师架起一座桥梁来跨越这条鸿沟.在古诗扩写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能较完美地展现古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扩写古诗的水【篇二:如何写古诗的扩写】行人临发又开封。
“三步法”扩写古诗词名句

“三步法”扩写古诗词名句“三步法”扩写古诗词名句扩写古诗词名句是经常出现的扩写题题型之一。
它融合了古典诗词鉴赏、片段作文两个重要考点的内容,能有效地考查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做题时,很多同学都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我认为,应抓住“还原情境”“构设画境”“表现意境”三个步骤,按部就班进行解答。
例将“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要求不改变原词意境。
答题分析:1.还原情境“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共才七个字,乍一看,给人无从下手的感觉。
其实,要求扩写的诗词名句一般都出自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课本,题目本身已经给了同学们解题的隐性已知条件——诗句的情境因素。
做题时首先应该还原诗句的情境,通过回忆全诗或全词弄清该情境包含的三项内容: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就可以确定解题的切入点,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扩写了。
此外,还原情境还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
比如,有的同学把“杨柳岸”扩写得春光旖旎、春意盎然,如果在还原情境时,想到词中写的是深秋清晨的景物,就能避免这样的失误了。
本题在还原情境后可得出如下结果:时间——深秋清晨;地点——某个泊船的渡口;人物——离别情人的“愁人”。
2.构设画境古诗词中的很多名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等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虽仅七字,但七字中包含一近一远两个画面,极有层次,且符合情理。
由近及远,先描摹岸边“杨柳”,后绘写天际“残月”,完全符合人视物的顺序及习惯。
扩写时,应充分尊重的构设,将画面一个个有序展开,突出景物描写的顺序感、方位感、画面感。
依据思路来布设写景的顺序和画面,不仅可以减少答题构思的时间,而且能使答题更准确更到位。
3.表现意境古诗词非常强调意境。
要使诗歌有意境,就要在诗中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感情。
而扩写题往往都有“不得改变原诗(词)意境”的要求,因而首先要体会原诗所蕴涵的感情,然后将这种感情融入扩写中。
古诗饮酒的扩写

古诗饮酒的扩写
扩写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
小编整理的古诗饮酒的扩写,供参考!
饮酒扩写(一)
一阵湿呼呼的露水味儿,透过窗户,钻进了鼻子。
迎着金色的阳光,我信步跨出屋门,来到小院里。
又是一个新鲜的早晨,空气清冷。
一轮旭日从东面的山间爬了起来。
渐渐的,街道上热闹起来了,来来往往的路人,过往的车马,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一副热闹的景象。
片刻之后,回到小屋中,斟上一杯清酒,随性作几篇文章,不觉沉浸了美妙的仙境,僻静的山林,忽的,又好似来到了桃花盛开的桃林中。
酒醒,我安然来到东篱边,随手采了几多菊花。
秋日的菊花呀,又是一副灿烂的景象。
悠然间,抬头望见了美丽的南山,或许,就有位老神仙住在那有着淡淡清清雾气的山上吧!
秋日的黄昏下,山谷中的微风带着丝丝凉意,裹着点点花香,向山的这头飘来。
归巢的鸟儿们合群结伴飞回了家。
此情此景包含了多少的人生真趣呀,这时候,想用一个词语去描写这个美妙的风景,却早已忘记将用什么语言去形容了。
古诗的扩写

古诗的扩写古诗的扩写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的扩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的扩写1回想以前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慷慨激昂,奋笔疾书敢说敢做,为革命理想讥时弊,褒先进……在那样不寻常的日子里,国内外不停的发生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
一战。
十月革命,这些事件往往会影响到世界形势。
我们谈论国家大事,写激伯扬清的文章,把军阀视为粪土一般。
回忆着以前的热闹场景,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感受着深秋的寒风,望着向北流的滚滚湘江……远远眺去,千山万壑都是红的,山上的一层层树林经自然之笔涂抹后,被染得一片嫣红,如画般的美。
满江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远处有雄鹰展翅高飞,脚边,鱼儿们自在的在江里游着,蹦着。
似乎整个宇宙都放松下来,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都在秋光下享受着生活。
我笑了,想不到在秋风的肃杀下,生物还如此的生机勃勃,感带一丝欣慰。
突然想到,这样辽阔的土地有谁来主宰呢?是我们!现在,我们正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我们也意气奔放,有强劲力。
我们的土地就是需要以天下为己任,藐视反动统治者的革命青年来当主人。
作为主人,我们在新时代的潮流里,只要努力执着,不畏艰险,又有什么浪能组织我们鼓桨前进呢?啊!春天来了,万物张开小手来迎接春姑娘。
我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来到了浙江省湖州市西面的西塞山上。
哇!好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仙境呀!你瞧!在这碧蓝的天空中,几只穿白衣服的小伙伴——白鹭随着白云高高飞翔,它们一会儿排成“大“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字字都横平竖直,可真有趣!过了一会儿,水面上忽然有一朵朵粉红色的花瓣飘飘悠悠的浮过来。
哦!原来是桃花妹妹太爱玩了,它们趁姐姐不注意时悄悄的跳到河里准备周游世界了呢!突然几条又费又大的鳜鱼来捣乱了,它们偶尔在水面上一条一跃的,真是一个合格的运动员呀!在这流水潺潺的河水中有一条条用木头作成的船,上面有一个正悠闲自在掉鱼的渔翁。
古诗夜书所见的扩写

古诗夜书所见的扩写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
古诗夜书所见的扩写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古诗夜书所见的扩写【一】
我住在禹家一千公里的旅店,夜深了,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我从门外一看,发现梧桐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我心想:这些梧桐的叶子散下时,不就像当年离家漂泊在外吗?
忽然,我看见了微弱的小火光,我心里又想:这肯定是那边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在捉蛐蛐儿。
于是,我顺着小火光的亮处摸索着终于,我找到了一条路。
我便向着那条路慢慢地走,突然,我停下了脚步,我生怕惊动了孩子。
我慢慢地走近一看,有两个孩子在那儿忽闪忽闪的。
我渐渐地看清楚了,一个孩子手拿着灯笼,另一个孩子捉蛐蛐儿。
那些被捉住的蛐蛐发出了凄美的叫声,似乎在向我求救。
眼前的情景让我想起儿时捉蛐蛐的时候。
我静静地走回了旅店,而那些孩子却不知疲倦,在那儿兴高采烈地捉蛐蛐。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啊!
古诗夜书所见的扩写【二】
七月流火,夏日炎炎。
山下,一条弯延的小溪在村庄的。
古诗扩写三步法

古诗扩写三步法
古诗扩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通过扩展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的内容和意旨。
下面介绍古诗扩写的三步法:
第一步:全面理解原诗的含义
首先要全面了解原诗的含义,仔细阅读每一个字,理解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包括对诗歌中的各种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如果对古诗的意思理解不够透彻,那么扩写出来的诗歌就很难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
第二步:找到合适的扩写方法
在理解了原诗的含义之后,就需要找到合适的扩写方法。
扩写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拓展诗歌的情境、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新的词语和语言表达原诗中的意思等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扩写方法要与原诗的主题和情感基调相符,不能随意发挥,否则就会失去原诗的特色和价值。
第三步:细心斟酌,避免语言病句
最后一步就是细心斟酌,避免出现语言病句和表达不清的情况。
扩写出来的诗歌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美感,但也要符合语言的规范和习惯。
在扩写的过程中,可以多做修改和删减,力求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总之,古诗扩写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法,可以增加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合理的扩写方法和细心的斟酌,可以将古诗扩展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创造出更多具有美感和思想深度的诗歌。
小学扩写缩写古诗《牧童》扩编

古诗《牧童》扩编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上在马儿、牛儿、羊儿嬉戏好笑声中转眼变成金黄犹尽,红火漫来的下午了。
绿草如茵的小草铺满了原野,一望无垠。
在微风中轻微摆动,夕阳的余晖散在了小草细嫩的叶尖,斑斑点点;一阵悠扬、断断续续的笛声随着时而像母亲的温暖大手,时而像婴儿纤细小手般的晚风掠过这广阔的草原,笛声似调皮的小孩与晚风逗弄。
一位牧童,披着蓑衣,穿着白色的汗衫,蓝色的裤子小心翼翼的惦脚尖蹑手蹑脚的走来,生怕打扰了和谐,唯美的画卷。
瞧!他的肚子圆鼓鼓的,想必是结束了一顿美味的晚餐吧
这笛声也应该是他吹的吧!只见牧童缓慢的躺在软绵绵的草地的怀抱里。
美丽的午后让他迫不及待的想要享受,着急的连蓑衣都没有脱掉,一只手垫在头下,耸着腿,手拿着牧笛嘴里欢快的哼起小曲来。
此时正值夜晚,一切静悄悄的,黑色的夜幕无声无息的笼罩了整个大地,珍珠般的星星镶嵌在黑幕上。
还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如纱如影如丝的柔和月光洒在牧童的身上,牧童欣赏着圆月旁的无数星星似在对话。
这动人的夜晚,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休息了惬意的轻闭上明亮的眼睛,会心的笑了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满分作文(一)
夜深了,幽静的小巷里,只有一家还
摇曳着昏黄的烛光。暖黄色的光晕笼罩在老妇佝偻的
身影上,映得她的面容柔和慈祥,她小心翼翼地捏着
针线在儿子的衣物上缝补着。细密的针脚里寄托着他
对儿子的担忧。“不能让儿着了凉,他一个人去那么
远的地方,也不知能不能照料好自己,真希望他能早
点回来啊......”看着身旁熟睡的少年,
11
a
14
慈爱(点题)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游子,
久久地在原地守候......(a点题20字左右)
97
四、检测
题目: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要求:请发挥想象,对词中你最喜欢 的人物情景进行扩写,展现农家恬静 舒适、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至少使 用两种描写方法,字a 数130字左右。 8 10
a
11
五、展示评价
1.审题准确。
环境描写精。
2.结构清晰。
人物描写活。 (外语动心神)
结尾点题巧。
3.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9
a
12
六、拓展提高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池上》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a
5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这两位同学小作文得了满 分,想一想:她们的写作过程有 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试结合作文 进行分析。
a
64
三、教师精讲
1.审题准确。
(1)属于小作文“扩缩改续”中的扩写。 (2)明情景——慈母“临行密密缝”。
定中心——赞扬母爱。 (3)方法、字数 ……
5
a
7
三、教师精讲
老妇忍不住小声的念叨着。
翌日清晨,少年启程,他的
母亲握着他的手,千叮咛万
嘱咐,慈爱的目光始终追随
着游子,久久地在原地守候......
a
11பைடு நூலகம்
一、展示 期中满分作文二
满头银丝的老母亲坐在昏黄的小灯前,清冷的月光 下,佝偻着背,伸长脖子,眯缝着眼,用唇慢慢的抿 了抿手中的线,颤颤悠悠地,一针一线地给儿子缝衣 裳。“我要把这衣服再缝厚实些,再缝结实些,别把 我儿冻着了......”浑浊老花的眼中漾起了柔情......夜深 了,单薄的母亲打了个寒噤,却丝毫没放慢手中的动 作,就这样坐了整整一夜, 缝了整整一夜。清晨,她蹒 跚地追逐着远去的儿子: “儿啊,记得早点回来啊!” 就这么念叨着,又开始了悠 长的思念。
a
22
古诗扩写之人物情景类
农大附中八年级组 安志贤
a
3
学习目标
学习并运用人物情景类古诗扩写方法
3
a
4
考题回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孟郊的《游子吟》亲切真诚 地吟诵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请发挥想 象对这几句诗进行扩写。至少使用两种描写 方法,再现动人的母爱场景,130字左右。
1.审题准确。 2.结构清晰。
第一步:环境描写(精)(30字左右)。 第二步:人物描写(活)(100字左右)。 第三步:结尾点题(巧)(10字左右)。
3.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6
a
8
期中满分作文(一) 夜深了,幽静的小巷里,只有一家还摇
曳着昏黄的烛光。暖黄色的光晕(环境描写28字)
笼罩在老妇佝偻的身影(外)上,映得 她的面容柔和慈祥(神),她小心翼翼地捏着针线在 儿子的衣物上缝补着(动)。细密的针脚里寄托着他 对儿子的担忧。(心)“不能让儿着了凉,他一个人 去那么远的地方,也不知能不能照料好自己,真希望 他能早点回来啊......”看着身旁熟睡的少年,老妇忍 不住小声的念叨着。(语)翌日清晨,少年启程,他 的母亲握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动)(人物描 写140字左右)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白居易《卖炭翁》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10
a
13
七:作业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的《春望》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 感。请发挥想象对这首诗进行扩写。至少使用两种描写方法 ,再现诗人忧国伤时思亲的动人场景,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