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分类系统(Lauge-Hansen分型)
系统详解: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

系统详解: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前言:伟大的Lauge-Hansen先生于1948年至1954年期间以FRACTURES OF THE ANKLE的题目相继发表了五篇文章,其内容包含了回顾历史文献,指出其他分类的不足,继而通过实验研究提出自己的经典巨作Lauge-Hansen分型,并进行了X线诊断与手法复位的研究,最后还补充了一种类似Pilon的类型。
尤其是第二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其实验过程,对骨折形态进行了细致到变态的描写,提出的分型至今仍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型之一。
足踝部的术语命名繁杂且缺乏标准化,这也是初学者难以理解Lauge-Hansen分型的原因之一。
尤其对于Lauge-Hansen分型中足踝位置及运动的描述,和现在有些书上的描述有所不同。
比如,Lauge-Hansen原文里的旋后、旋前究竟是什么样的位置?踝关节在背屈时足能否旋后?踝关节在跖屈时足能否旋前?暴力方向的外展、内收是怎么定义的?内旋、外旋是怎么定义的?旋前外旋和旋前外展的第一阶段有没有区别?外旋型骨折距骨在踝穴内的位置是怎么变化的?要理解Lauge-Hansen分型,相信阅读原著定会有所裨益。
因此,本文在严格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把Lauge-Hansen五篇文章中的第二篇原文全文翻译出来(一句都不漏!),题目FRACTURES OF THE ANKLE II. Combined Experimental-Surgical and Experimental-Roentgenologic Investigations。
由于几十年前有些用词习惯和现在有些不一样,因此在必要的地方予以备注,供没时间阅读原文的同道参考。
译者注:Lauge-Hansen的这篇文章发表于1948年,原文有29页,当时的有些专有名词和现在有所不同,为忠实原著,尽量保持原文风格,译文中的专有名词和现在不一致的,均按原文翻译,其对应的现代名称予备注于下:Eversion,外翻:被认为是用词错误,应为“外旋”。
踝关节Lauge-hansen分型

Lauge-Hansen分类法将损伤机制与骨折特点相结合,每种类型再分为四个亚型旋后内收型(SA)⒈腓骨在踝关节平面以下横形撕脱骨折或者外侧副韧带撕裂⒉内踝垂直骨折旋后外翻型(外旋型)(SER)⒈前胫腓韧带断裂⒉腓骨远端螺旋斜形骨折⒊后胫腓韧带断裂或后踝骨折⒋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旋前外展型(PA)⒈内踝横形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⒉联合韧带断裂或其附着点撕脱骨折⒊踝关节平面以上腓骨短、水平、斜形骨折旋前外翻型(外旋型)(PER)⒈内踝横形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⒉前胫腓韧带断裂⒊踝关节面以上腓骨短斜形骨折⒋后胫腓韧带撕裂或胫骨后外侧撕脱骨折旋前背屈型(PD)⒈内踝骨折⒉胫骨前缘骨折⒊腓骨踝上骨折⒋胫骨下关节面后侧横型骨折Danis-Weber分类是根据腓骨骨折部位及其形态进行的。
A型骨折是由内旋和内收应力所致,平胫骨下关节面或其下的外踝横形骨折,伴有或不伴有内踝斜形骨折。
B型骨折是由外旋应力所致的外踝斜形骨折,骨折线始于前内侧面并向近侧延伸至后外侧;可伴有下胫腓前韧带断裂或撕脱、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C型骨折,分为外展型损伤,即下胫腓韧带断裂及该韧带近侧的腓骨斜形骨折(C-1型);外展外旋型损伤,即腓骨更靠近侧的骨折和更广泛的骨间膜撕裂(C-2型)。
C型损伤可有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三种类型骨折均可伴有后踝骨折AO分类法根据踝关节外侧损伤情况,进一步将Danis-Weber分类分为三个亚型A型:韧带联合平面以下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下型)A1-单纯腓骨骨折A2-合并内踝骨折A3-合并后内侧骨折。
B型:韧带联合平面腓骨骨折(经韧带联合型)B1-单纯腓骨骨折B2-合并内侧损伤(踝或韧带)B3-合并内侧损伤及胫骨后外侧骨折。
C型:韧带联合平面以上腓骨骨折(韧带联合上型)C1-单纯腓骨干骨折C2-复合性腓骨干骨折C3-近端腓骨骨折。
踝关节骨折脱位lauge-hanse分型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的Lauge-Hanse分型(参考答案)
该分型阐明踝部骨折脱位的整个过程及损伤程度,表达了韧带损伤与骨折的关系。95%的X片都能按此分型。具体分型如下:
步骤
分型
I
II
III
IV
旋后-内收型SA
腓骨在踝关节平面以下的横形撕脱骨折或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胫骨远端平台和内踝交界处的压缩骨折/内踝骨折
旋后-外旋型SER(最常见)
下胫腓联合前韧带撕裂/该韧带在胫骨远端前方的附着点撕脱骨折
腓骨远端的螺旋形骨折
下胫腓骨联合后韧带的撕裂/该韧带在外踝后附着点的撕脱骨折/后踝的骨折
内踝的撕脱骨折/三角韧带撕裂
旋前-外展型PA
内踝横形撕脱骨折/三角韧带的撕裂
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的撕裂/其附着点的撕脱性骨折
踝关节平面以上腓骨短、水平、斜形骨折
旋前-外旋型PER(少见,但往往严重,伴脱位和广泛韧带损伤)
内踝横行撕脱骨折/三角韧带断裂
下胫腓前韧带断裂
踝关节面以上腓骨短斜形骨折
下胫腓后韧带撕裂/胫骨后外侧撕脱骨折
旋前-背跖型PD
(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压缩型)
内踝骨折
合并胫骨前唇骨折
腓骨踝上骨折
胫骨远端进入关节面的粉碎骨折(Pilon骨折)
2014-04-29
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

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1、旋后内收型(内翻内收型,SA):
I度:外踝撕脱骨折,或者外侧副韧带损伤
II度:I度+内踝骨折(由于内踝受内翻的距骨挤压作用,骨折线倾内垂直)
2、旋后外旋型(内翻外旋型,SE):
I度:胫腓下联合前韧带撕裂,或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或同时伴有骨间韧带损伤;
II度:I度+腓骨螺旋型骨折(骨折线:前下—后上);
III度:II度+下胫腓联合后韧带撕裂,或韧带在排骨后结节附着点撕脱,或在胫骨附着点有撕脱骨折;
IV度:III度+内踝撕脱骨折或者三角韧带撕裂
3、旋前外旋型(外翻外旋型,PE):
I度:内踝撕脱骨折或者三角韧带断裂;
II度:I度+胫腓下联合前韧带和骨间韧带或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
III度:II度+腓骨螺旋型骨折(骨折线:前上—后下);
IV度:III度+下胫腓联合后韧带撕脱,或韧带附着点骨片撕脱;
4、旋前外展型(外翻外展型,PA):
I度:内踝撕脱骨折或三解韧带断裂;
II度:I度+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撕裂,或韧带附着点骨片撕脱,骨间韧带、骨间膜撕裂(下胫腓联合分离);III度:II度+腓骨干短斜形骨折(骨折线基本为横行,带伴有三角形小骨片);
5、旋前背屈型(外翻背屈型):
I度:胫骨内踝骨折;
II度:I度+胫骨前唇骨折;
III度:II度+腓骨骨折;
IV度: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线进入踝关节腔。
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

*Short, horizontal, oblique fracture of the fibula above the level of the joint.
高位短斜形或水平腓骨骨折
Pronation-Eversion (External Rotation)
(PER) 旋前-外翻(外旋)
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 型
旋前 旋后
内收 外展 外旋
Adduction
Abduction
Exteral-rotation
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11th
Supination-Adduction (SA) 旋后-内收
*Transverse avulsion-type fracture of the
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
Pronation-Abduction (PA)
旋前-外展
*Transverse fracture of the medial malleolus or rupture of the deltoid ligament
内踝横行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
*Rupture of the syndesmotic ligaments or avulsion fracture of their insertions
ligament. The second stage is syndesmosis (anteri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 and posteri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 disruption. The third stage is a bending fracture of the lateral malleolus with a transverse, laterally comminuted
踝关节骨折分类系统(Lauge-Hansen分型):一种评估系统

踝关节骨折分类系统(Lauge-Hansen分型):一种评估系统Department of Radiology, Los Angeles County-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edical Center, 1 200 N. State St., Los Angeles, CA 90033. Address reprint requests to D. M. Forrester1950年Lauge-Hansen医生依据损伤时足的位置和导致畸形的暴力提出了踝关节骨折的分类系统。
骨科医生广泛应用这个系统,但是放射学科医生通常不应用这个分类系统。
作者提出一种系统能够快速评估90%-95%病例的损伤机制。
发现骨折并对损伤进行分类并能够做出韧带损伤的诊断。
以腓骨骨折为依据,可以立即发现四种类型的损伤: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
随后评估内踝骨折和后踝骨折,确定损伤的程度和韧带撕裂的部位。
1950年Lauge-Hansen依据损伤时足的体位和所受外力对踝关节损伤进行分类1,2。
他的研究性工作已经被广泛应用,作为评估踝关节损伤的依据。
通过将尸体足固定在板上,给予不同的应力,Lauge-Hansen 建立了四种类型的踝关节损伤类型:旋前-外展型,旋前-侧旋型(外展),旋后-内收型,旋后-侧旋型(内翻)。
双词语命名的第一个词指受伤时足处的位置;第二个词语是指发生变形的暴力。
他发现对于踝关节的暴力造成的韧带和骨骼的损伤是按照可以预测的顺序发生的。
如果暴力在发生顺序任何一点停止,导致不完全的系列损伤3,4。
因此如果知道受伤时足所处位置和所受暴力的方向,可以在X线片上对不能显现的韧带损伤和明显的骨折作出评估。
尽管应用Lauge-Hansen分型可以作出精确的和复杂的放射学报告,但是为什么没有被广大放射学科医生普遍应用呢?为什么一直应用单纯描述性词语例如“内踝骨折”或“三踝骨折”作为诊断呢?单纯内踝骨折可能反映旋前或旋后损伤。
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分型、-AOOTA-分型关系及要点总结

踝关节骨折1aUge-HanSen分类、分型、AO/OTA分型关系及要点总结1auge-Hansen分类1auge-Hansen分类的名称同时包含足的位置和暴力方向。
当足处于旋前位时,内侧三角韧带紧张,最初损伤内侧结构。
当足处于旋后位时,内侧的三角韧带松弛,最初损伤是外侧结构。
1、旋后(内翻)内收损伤损伤时,足呈旋后位,距骨内收,使踝关节外侧韧带紧张。
I度:首先发生的是外侧副韧带撕裂或者外踝的撕脱骨折,由于损伤发生于下胫腓联合远端,该韧带多保持完整。
I度损伤X线显示:外踝间隙增宽,提示外侧副韧带撕裂,未见胫腓骨骨折,此型在X线上是隐匿的。
II度:内收的外力继续作用,内踝受内翻的距骨挤压作用,可造成内踝的垂直骨折,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内侧部分压缩骨折,如果合并其他方向的外力,有可能造成内踝的斜行骨折。
II度损伤X线片显示:腓骨骨折在下胫腓联合水平以下,内踝垂直骨折;侧位X线片显示后踝无骨折。
2、旋后(内翻)外旋损伤损伤时患足呈旋后位,距骨外旋,胫骨内旋,因此在损伤初期三角韧带松弛,当距骨继续外旋,腓骨受到向外后推挤,胫腓下联合前韧带及三角韧带紧张。
分为四度:I度:首先在外旋力作用下发生下胫腓前韧带断裂,该韧带断裂可以发生在腓骨附着点撕脱骨折、韧带本身或者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
I度损伤X线显示:胫腓骨间隙轻微增宽,提示下胫腓前韧带断裂;软组织肿胀;侧位片显示后踝未发生骨折,在X线上是隐匿的。
I[度:距骨给腓骨施加旋转力,导致腓骨在胫骨关节面顶部发生斜行或螺旋形骨折,骨折线一般自前下方斜向后上方。
H度损伤X线片显示:胫腓骨间隙变宽,提示下胫腓前韧带断裂;腓骨螺旋形骨折;侧位片显示腓骨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骨折线由前下到后上,后踝无骨折。
III度:若外旋的力量进一步作用,可导致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韧带在腓骨后结节附着点撕脱,或其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
III度损伤X线片显示:胫骨腓骨间隙变宽,提示下胫腓前韧带断裂;腓骨螺旋形骨折;侧位片显示后踝骨折,内踝完整。
详解踝关节Lauge-Hansen分型

详解踝关节Lauge-Hansen分型展开全文•四种类型,单纯依据损伤次序,每种随着损伤程度加重分为若干期。
•基于尸体标本的研究。
•该分型并不总能体现临床的实际情况1旋后内收型(Supination Aduction)Ⅰ°:腓骨远端关节水平以下的横行撕脱骨折或者腓侧副韧带的断裂。
Ⅱ°:内踝的垂直骨折2旋转后分型旋转后分型(Supination External Rotation,SER)Ⅰ°:下胫腓前韧带的撕裂伴或不伴胫骨或腓骨止点的撕脱骨折Ⅱ°:腓骨远端的前下至后上方螺旋骨折。
Ⅲ°:下胫腓后韧带的撕裂或者后踝骨折Ⅳ°:内踝的横行撕脱骨折或者三角韧带的撕裂。
3旋前外展型旋前外展型(Pronation Abduction)Ⅰ°:内踝的横形骨折或者三角韧带的撕裂Ⅱ°:下胫腓韧带的撕裂或者其附着点的撕脱骨折Ⅲ°:下胫腓联合水平或者以上的腓骨远端横行或者短斜形骨折4旋前外旋型旋前外旋型(Pronation External Ratation,PER)Ⅰ°:内踝的横形骨折或者三角韧带的撕裂Ⅱ°:下胫腓前韧带的撕裂伴或不伴止点的撕脱骨折Ⅲ°:下胫腓联合水平或者以上的腓骨远端短斜形骨折Ⅳ°:下胫腓后韧带的断裂或者胫骨后外踝的撕脱骨折5旋前背屈型旋前背屈型(Pronation-Dorsiflextion,PDA)Ⅰ°:内踝骨折Ⅱ°:胫骨前唇骨折Ⅲ°:腓骨踝关节水平以上的骨折Ⅳ°:胫骨下关节面后侧横行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关节骨折分类系统(Lauge-Hansen分型):一种评估系统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Los Angeles County-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edical Center, 1 200 N. State St., Los Angeles, CA 90033. Address reprint requests to D. M. Forrester
1950年Lauge-Hansen医生依据损伤时足的位置和导致畸形的暴力提出了踝关节骨折的分类系统。
骨科医生广泛应用这个系统,但是放射学科医生通常不应用这个分类系统。
作者提出一种系统能够快速评估90%-95%病例的损伤机制。
发现骨折并对损伤进行分类并能够做出韧带损伤的诊断。
以腓骨骨折为依据,可以立即发现四种类型的损伤: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
随后评估内踝骨折和后踝骨折,确定损伤的程度和韧带撕裂的部位。
1950年Lauge-Hansen依据损伤时足的体位和所受外力对踝关节损伤进行分类1,2。
他的研究性工作已经被广泛应用,作为评估踝关节损伤的依据。
通过将尸体足固定在板上,给予不同的应力,Lauge-Hansen 建立了四种类型的踝关节损伤类型:旋前-外展型,旋前-侧旋型(外展),旋后-内收型,旋后-侧旋型(内翻)。
双词语命名的第一个词指受伤时足处的位置;第二个词语是指发生变形的暴力。
他发现对于踝关节的暴力造成的韧带和骨骼的损伤是按照可以预测的顺序发生的。
如果暴力在发生顺序任何一点停止,导致不完全的系列损伤3,4。
因此如果知道受伤时足所处位置和所受暴力的方向,可以在X线片上对不能显现的韧带损伤和明显的骨折作出评估。
尽管应用Lauge-Hansen分型可以作出精确的和复杂的放射学报告,但是为什么没有被广大放射学科医生普遍应用呢?为什么一直应用单纯描述性词语例如“内踝骨折”或“三踝骨折”作为诊断呢?单纯内踝骨折可能反映旋前或旋后损伤。
与之相似,“三踝骨折”可能是旋前-侧方旋转或旋后-侧方旋转损伤的末期。
如果骨折复位以发生损伤的暴力为反方向,判定损伤机制是重要的。
不幸的是,当病人发生踝部骨折时,通常不能表述事故发生时足所处的位置。
与实验情况不同,放射医生必须从骨折特异性位置和形态重建信息。
应用Lauge-Hansen分型我们设计了一种规则系统可以快速评估损伤机制。
识别踝部骨折块的数量能够证实损伤是否完全或在中间停止。
从这方面信息,从骨折类型可以推断出韧带损伤情况。
四种损伤机制
内旋-外展
当足内旋时,距骨在踝穴内外展这导致牵引内侧结构并压迫外侧结构(图1A)。
然后按顺序发生对骨骼和韧带的损伤:
1度损伤:内踝横行骨折或三角韧带撕裂
2度损伤:前方和后方胫腓联合韧带撕裂并由后踝骨折。
3度损伤:弯曲形腓骨骨折,通常在踝关节以上(图1B)。
腓骨短斜形骨折从内侧向外侧向上行走,角度不是陡直的,在前后位片上看的最清楚。
当内踝骨折时,变为横行走向。
踝关节的前后位片(图1C)表明了由旋前-外翻暴力对外踝结构产生影响时导致的斜形骨折。
内侧踝穴增宽确立了三角韧带撕裂。
存在短斜形骨折表明是3期的内旋-外翻损伤。
通过推理,在侧位片上尽管没有后方骨折,但是后方胫腓韧带很可能撕裂。
内旋-外旋
当足内旋时,三角韧带有应力。
当距骨外旋时,其内侧结构发生损伤。
随后腓骨扭转引起前胫腓联合韧带撕裂,接着是骨间韧带撕裂(图2A)。
当外在暴力继续存在时,导致高位螺旋形的腓骨骨折。
最后后胫腓联合韧带撕裂,当腓骨离开胫骨时,导致后踝的以小片骨折块撕脱(图2B)(5-7)。
按顺序发生时,旋前-外旋损伤分期为;
1期三角韧带撕裂或内踝撕脱
2期前胫腓联合韧带和骨间韧带撕裂
3度腓骨短斜形骨折(典型的在踝关节6厘米以上)
4度胫骨后缘骨折或后胫腓联合韧带撕裂
短斜形骨折部位较高,内踝骨折为横行。
高位的腓骨骨折(图2C)即刻表明损伤机制为旋前-
外旋型。
在这个病例中胫骨和腓骨分离以及胫骨侧方小的撕脱的骨折片段表明骨间韧带撕裂比较明显。
侧方投影(图2D)表明后踝撕脱证明为完全的4度旋前-外旋型损伤。
旋后-内收型损伤
距骨在踝穴内内收压迫内踝结构,并牵拉外踝(图3A)。
只发生两种损伤:
1度与踝关节同一水平或低于踝关节平面的外踝牵引骨折,或者距腓韧带的撕脱损伤。
2度近似垂直的内踝骨折
图3B显示了横行下方骨折和垂直的内踝骨折(5,6)。
低位的横行骨折证实了暴力为旋后,并牵拉外踝结构。
存在内踝骨折(图3C)表示这种旋后-内翻损伤停止在1期。
旋后-侧方旋转
在旋后位置,内踝结构并不紧张。
当距骨侧方旋转时,与旋前-侧旋损伤不同,先向后挤压外踝,撕裂前胫腓联合韧带,引起腓骨低位螺旋形骨折。
分离的腓骨螺旋形骨折是最常见的踝关节骨折(旋后-外旋2度)。
如果距骨进一步向后旋转,将挤下一小片内踝骨折片(图4A)。
这些损伤总结如下:
1度胫腓前联合韧带撕裂
2度外踝螺旋形故骨折
3度胫腓后联合韧带撕裂或内踝骨折
腓骨的螺旋形骨折为低位,从前方走向后方。
可能成角度较陡直,在侧位上显示最清楚(图4B)(5,6)。
在所有的旋前和旋后损伤,如果距骨旋转,向侧方旋转。
腓骨损伤类型比较明显,然而,大多数病例中两种机制可以互相转变。
在旋后位置,内踝结构初始并不紧张。
当外旋时胫骨向后移位,向后方挤压外踝,撕裂前胫腓联合韧带,引起腓骨螺旋形骨折(图4B,7)。
侧位影像上低位腓骨骨折显示最清楚,代表旋后-外旋型损伤的螺旋形骨折(图4C)。
内踝骨折(图4D)证实为完全的损伤为旋后-外旋型损伤4度。
是为外旋吗?经常密切观察侧方投影显示后踝轻微的撕脱,verifying胫腓后联合韧带损伤。
算法
当外在暴力停止时,应用放射学信息,可以评估损伤机制和分期。
腓骨损伤类型是问题的交叉口:是否存在腓骨骨折,相对于胫骨下端关节面的位置,骨折的方向。
从这方面信息,可以精确的确定暴力的方向。
评估内踝或内侧踝穴的宽度可以用来评估对踝关节内侧结构的损伤,是第二个判定暴力类型和整个损伤是否为完全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后胫腓联合韧带撕裂导致轻度的胫骨撕脱骨折,形成总的骨折。
通过应用工程表格(图5),能够快速作出一系列的评估,对于临床医生我们总结出包括骨和韧带损伤的特异性的诊断。
在三个例子中应用算法判定损伤机制的精确诊断和特异性的骨和韧带的损伤。
在病例1中图6A 表明是高位腓骨骨折,代表旋前-外旋损伤。
在侧位片上可以见到后踝骨折(图6B),证实为完全损伤4度。
当存在内踝骨折时,必须具备三角韧带损伤(回顾时在前后位片上可以发现内踝穴轻度增宽)。
在病例2中,三角韧带撕裂表明距骨在踝穴内移动时内踝结构受到牵拉(图7A)。
当存在低位斜形腓骨骨折时,不能区别出是旋前-外展损伤还是旋前-外旋暴力。
在这个病例中,必须检查整个腓骨,因为由旋前-外旋损伤导致的腓骨骨折可以发生在胫骨下端关节面到腓骨颈之间任何部位,踝关节的常规放射学检查可能检查不到。
这种现象最开始由Maisonneuve于1840年提出(8),被称为Maisonneuve骨折。
图7B表明了这个病例的高位腓骨骨折,证实这种损伤为旋前-外旋3度损伤而不是简单的旋前-外展损伤1度。
在病例3中,踝关节X线片上可以发现分离的后踝骨折(图8),表明为旋前损伤因为旋后-外旋机制首先在踝穴水平导致腓骨骨折。
因此应该明白尽管在X线偏上存在内侧踝关节增宽,三角韧带撕裂。
更近一步说在病例2中,必须保证一个人检查整个腓骨以证实是否存在骨间膜撕裂。
在这个病例中,踝关节应力位检查证实了三角韧带撕裂;没有腓骨骨折,可以有把握作出旋前-外展2度损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