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流行音乐发展史

合集下载

浅谈粤语童谣的发展及其歌曲化历程

浅谈粤语童谣的发展及其歌曲化历程

浅谈粤语童谣的发展及其歌曲化历程粤语童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

在这段时间里,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粤语童谣不断接受新的影响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本文将从粤语童谣的起源发展、其歌曲化历程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粤语童谣的起源和发展粤语童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广东、香港一带的儿童歌曲传统。

早期的粤语童谣多以民间诗歌、童谣和故事为原型,内容多为儿童生活中的故事、游戏、学习和思维发展等。

这些童谣通常由家长、祖辈或老师口头传授给孩子们,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文化传统。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香港儿童文体活动的兴起,粤语童谣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些知名音乐人和文化工作者开始创作和收集粤语童谣,并将其编成唱响的儿童歌曲,以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传统。

随后,一批优秀的粤语童谣作品相继问世,如著名粤语童谣《小麻雀》、《洗澡歌》、《小星星》等,成为了许多香港、广东的孩子们的童年记忆。

二、粤语童谣的歌曲化历程粤语童谣的歌曲化历程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

当时,香港的音乐人和文化工作者开始将传统童谣修改编曲,再加上流行音乐元素,创作成为更富有动听旋律的歌曲,这些歌曲往往以简单易记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深受儿童和家长的喜爱。

这些歌曲化的粤语童谣也被制作成了唱片和音乐视频,并被广泛传播,成为当时的儿童文化现象。

随着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香港和广东地区的一些唱片公司开始专门投资和推出儿童音乐唱片,其中不乏粤语童谣。

歌手们也纷纷翻唱、创作粤语童谣,如著名歌手关淑怡、陈百强等,他们的专辑中都有不少经典的粤语童谣作品,也带动了更多粤语童谣的创作和传播。

到了21世纪初,随着数字音乐的兴起,粤语童谣的传播和推广更加便利。

不少音乐平台和视频网站上都可找到大量经典和新作的粤语童谣音频和视频,这进一步推动了粤语童谣的发展和传播。

1. 多样化的文化元素融合。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多元文化的交流,粤语童谣已经不再受限于传统的音乐元素,而是融合了更多元的文化元素,比如民谣、流行乐、电子音乐等。

港台流行音乐发展史

港台流行音乐发展史

港台流行音乐发展史港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一(七十年代)香港,粤语的兴起与台湾,国语的起步香港,人口不过八百万,但随着一个人的出现,一切都改变了,造就了日后香港乐坛的辉煌,他,就是许冠杰!粤语歌的开山鼻祖、创作才子,其实用什么赞美之词都不过份,因为他最后用实力证明了一切,他就是香港音乐的唯一代言人。

此后的罗文、林子祥、温拿五虎(成员包括谭咏麟、钟镇涛等)、张国荣等等,追随者他,踏步向前。

台湾人口两千万左右,七十年代初期大多为英文歌的天下,不过三十年代夜上海的音乐还是占主流,但中后期校园民谣的出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港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二(八十年代)香港,为偶像疯狂的年代与台湾,国语的起飞香港,提起八十年代,人们首推的是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陈(百强),以他们为代表的香港乐坛,繁荣鼎盛,当年一个不入流的香港歌手张明敏从中央台唱红全国,香港人点都不点,而中央台过年请谭咏麟时,谭咏麟只是给他们一盘录像带,上写:“《水中花》,请大年三十播放”(有出入,但大差不差)即使是今日,还有很多的乐迷还是愿意听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沉醉于那个年代。

台湾,随着大批的新一代音乐人的成长,台湾音乐也到了收获期,因为最难得的是他们始终坚持原创并不断的借鉴学习日本音乐,从而摆脱了早期的台湾音乐的束缚,终于为华语乐坛的中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个时代的代表齐豫、姜育恒、文章、蔡琴、罗大佑、黄莺莺,邓丽君等。

港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三(九十年代)香港,四大天王谁主浮沉与台湾,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香港,随着谭、张、梅、陈的淡出,新一轮的造星热潮将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张学友推到了一线,史称四大天王,天王们还是凭借着各自的不懈努力,最终站稳了脚跟。

他们超越先辈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国语专辑均过了百万,从而打破了香港红歌星,在台湾发唱片每每惨遭滑铁卢的宿命。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著名乐队BEYOND主唱黄家驹的意外身亡,香港乐坛在中后期也加速了自己的原创音乐人才的培养。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粤语流行歌曲在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从1983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正是粤语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

许多经典的粤语流行歌曲在这个时期中诞生,深受广大粤语流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这20年间的粤语流行歌曲,带您重温这段难忘的音乐历史。

1983年,《粤才一族》成立,这是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一个里程碑。

在这之后,香港粤语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包括张国荣、陈百强、黎明、郭富城等一大批优秀的歌手纷纷崭露头角。

诸如旅港的陈冠希、张学友、郑伊健、何韵诗、张柏芝这样的歌手也开始在80年代展露头角,成为了粤语流行音乐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存在。

在80年代的粤语流行音乐中,《一生中最爱》(黎明)、《女人花》(陈百强)、《朋友》(谭咏麟)、《一片痴》(张国荣)等歌曲成为了经典的代表作,至今仍被广大粤语流行音乐爱好者津津乐道。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深受听众的喜爱。

这段时间也诞生了很多不朽的经典曲目,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和经典。

进入90年代,粤语流行音乐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期。

在这个时期,粤语流行音乐开始受到了更多不同音乐风格的影响,不仅保留了80年代的港风特色,还融入了更多流行乐、摇滚乐、电子乐等元素,使得粤语流行音乐更加多元化。

此时代表性的歌手有陈奕迅、王菲、Beyond、张学友等。

陈奕迅无疑成为了代表性的存在。

他的歌曲《爱情转移》、《十年》等不仅曲调优美,歌词深刻,而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了90年代粤语流行音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王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匆匆那年》等歌曲,为粤语流行音乐注入了更多的摇滚乐元素,受到了众多听众的推崇。

在这个时期,还有一支乐队被粤语流行音乐爱好者奉为经典,那就是Beyond。

他们的歌曲《海阔天空》、《灰色轨迹》等充满力量与温情的歌曲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Beyond 用他们的音乐传达了对生活、对爱情、对社会的思考,影响了许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香港流行音乐发展史上

香港流行音乐发展史上

香港流行音乐发展史上香港流行音乐发展史上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起,香港成为亚洲乐坛的重要中心,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和流行歌曲。

本文将回顾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其中的重要里程碑和代表性人物。

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香港电影工业兴旺,电影配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要来源。

在这个时期,香港的流行音乐主要受到西方摇滚乐和流行乐的影响,其中以美国摇滚乐队的音乐最为受欢迎。

这段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包括黄霑、谭伟文等。

进入6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开始融入更多的本土元素。

当时,一些本地音乐人开始创作自己的歌曲,并以粤语为主要演唱语言。

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多样,既有摇滚乐、流行乐,也有民歌和情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手之一是邓丽君,她的歌曲风靡一时,成为香港乐坛的代表人物。

70年代是香港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

当时,香港的音乐产业迅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和歌手。

流行音乐的风格也更加多元化,包括摇滚、流行、民歌、电子音乐等。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张国荣、陈百强、罗文等。

他们的歌曲不仅在香港风靡一时,也在整个华语乐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80年代是香港流行音乐的转折点。

随着亚洲乐坛的崛起,香港的音乐产业开始面临竞争和变革。

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加多样化,包括摇滚、流行、舞曲等。

同时,一些新的音乐流派也开始兴起,如粤语说唱和地下音乐。

代表性人物包括刘德华、郭富城、张学友等。

进入9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进一步发展壮大。

当时,香港乐坛涌现出了一批新的音乐人和歌手,如张敬轩、容祖儿、谢霆锋等。

这些新一代的音乐人在音乐风格和形象上都有所突破,为香港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香港的音乐产业也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一些歌手和乐队开始在海外举办演唱会和巡回演出。

进入21世纪,香港流行音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音乐产业也面临着盗版和数字化的冲击。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1983年至2003年,是粤语流行歌曲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二十年间,出现了很多经典的粤语歌曲,深受广大乐迷的喜爱和追捧。

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这20年间的经典粤语歌曲。

1983-1992年1. 《望春风》- 谭咏麟这首歌是谭咏麟的代表作之一,以优美的旋律和肆意的音乐表述出坚强挺拔的爱情精神。

2. 《半斤八两》- 陈百强这是陈百强发行的首张粤语专辑,收录了许多畅销曲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半斤八两》。

3. 《夜半歌声》- 陈淑桦这首歌曾在香港流行了很久,她的甜美而有力的嗓音和含蓄而感人的演唱让这首歌成为了经典。

4. 《伤心的人别听慢歌》- 黄美珍这首歌描绘了一个女孩失恋之后跑到唱片店里听歌的故事,引人深思。

这首歌曾经风靡一时,陈百强的金嗓子与歌曲这种深情的文字一拍即合,成为了经典。

6. 《总有一天等到你》- 张国荣这首歌是张国荣的代表作之一,以豪迈的音乐和励志的歌词勉励青年在世界上扬帆出海。

这首歌成为了陈百强的代表作之一,歌词真情流露,歌声合情合理,旋律悠扬优美。

8. 《梦中的女孩》- 江玉儿这首歌是经典电影《城市猎人》的主题曲,江玉儿深情演唱,呈现了一段独特而动人的故事。

张国荣在这首歌中展现了其深厚的音乐功底和出色的演唱,让人感到五味杂陈,铭刻于心。

这首歌是陈百强唯一获得金曲奖单曲的作品,美妙动听的旋律和深情诚挚的歌词让人倍感温馨和感动。

1. 《但愿人长久》- 王菲这首歌是王菲的代表作之一,激情四溢的歌词和浓厚的情感让人感觉到人生中的愁苦和希望。

2. 《至少还有你》- 林忆莲这首歌引领了90年代中期歌曲的发展,林忆莲创造出一个充满幸福和梦想的世界,让人心生敬意。

3. 《天下无双》- 梅艳芳这首歌了表现了梅艳芳的坚韧和独立精神,充满了女性的特有魅力和韵味。

4. 《不了情》- 邓丽君这首歌成为了邓丽君的代表作之一,以美妙的旋律和知性的歌词,表达了一种温馨和浪漫的情感。

1950年代的香港粤语流行曲研究

1950年代的香港粤语流行曲研究

1950年代的香港粤语流行曲研究作者:谢晓虹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5期摘要本文将以《槟城艳》、《快乐伴侣》两首1950年代香港经典粤语流行曲为例,简述粤语流行曲是如何产生和发展。

关键词 1950年代香港粤语流行曲中图分类号:H178 文献标识码:A1950年代的香港,人口大约一百八十万,普罗大众的娱乐方式有:音乐社——以乐会友,玩唱粤乐粤曲,而且不少业余爱好者都是会撰曲、演唱演奏;歌坛——在酒楼里设有演唱粤曲的节目以娱乐茶客,演唱的歌手有驻场的红牌歌手,也有当红的明星客串助阵;粤剧——凝聚岭南传统音乐文化之精华而形成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当时的粤剧红伶就有马师曾、红线女、芳艳芬等,他们后来都参演电影,演唱粤语流行曲;幻境新歌——在日占时期便已在香港出现的演出形式,多是有唱有做的谐趣粤曲,有人认为是粤语流行曲的滥觞;电台天空小说——五十年代初,电台广播是香港最先进的电子传媒,经由电台播放的天空小说,极受欢迎,当时著名的电台小说讲述家有方荣、郑寄尘、郑君绵等。

当时录音机因为价格颇高,所以还不普及,凉茶铺就以此来招徕生意,小市民想听天空小说,唯有光顾凉茶铺或聚集在铺外;欧西流行曲——香港受欧美音乐影响,年轻一代开始觉得听欧西流行曲才算时尚;国语时代曲在1949年后,从上海南迁到香港,大批的乐坛和电影明星、资本家也移居香港,国语时代曲正好慰藉他们的乡愁。

香港的粤语流行曲,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1粤语流行曲的简介粤语流行曲,笼统来说是用粤语演唱而又流通广泛的歌曲,而从更宽泛的定义来说,粤语流行曲泛指所有作商业用途而又用粤语演唱的歌曲,同时也被用于指代粤语流行曲的创作、制作和消费的文化背景。

粤语流行曲在最早出版的唱片中,所用的名称繁多,如“跳舞歌曲”、“跳舞粤曲”、“粤语时代曲”、“粤语小曲”、“时代曲”等。

而“粤语流行曲”这个名称要到六十年代初才被广泛应用。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作者:郭佳媛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12期【摘要】粤语流行歌曲曾在20世纪80-90年代作为引领全球乐坛的流行趋势,影响并大力推动了流行乐坛进程,而粤语流行歌曲所经历的起源、兴盛和衰退,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

本文从粤语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入手,探究粤语流行歌曲的起源和特点,梳理粤语流行歌曲的风靡及衰落的历史进程,起止时间为1983-2003年。

【关键词】粤语;粤语流行歌曲【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粤语,又名广东话,它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原地区的通用官方语——“雅言”,因粤语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如词汇、发音等),有不少古楚语和古百越语遗存,是研究汉语历史和岭南文化的活化石。

它主要在广东、香港、澳门、广西、海南等地区使用,声调基础是比汉语四声更加丰富的“九声六调”体系,在我国众多语种中占据闪光地位。

语言的繁荣必然推动与之相关的文化进步。

音乐作为人们生活中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与粤语相融合,使两者的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演变出引领全球乐坛的流行趋势——粤语流行歌曲。

一、粤语流行歌曲的风靡原因(一)粤语流行歌曲的起源怎么界定粤语流行歌曲?《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粤语流行歌曲词条解释道:“粤语流行音乐,是具有流行风格的商业娱乐音乐,20世纪70年代末起源于香港,旋律受当代日本音乐影响,但仍保留中国特色。

”香港是粤语流行歌曲的发源地。

直至1971年12月,“开山鼻祖”许冠杰《铁塔凌云》第一首粤语歌曲,正式揭开了香港流行乐坛的序幕,1973年电视剧《啼笑姻缘》同名粤语主题歌出现,抒情的旋律加上母语的演绎立马受到了港民的喜爱,这也打开了粤语流行歌曲的大门,使香港乐坛逐渐衍生出拥有独特魅力的音乐品种——粤语流行歌曲,它的出现让港人为自己的母语感到骄傲。

此时的粤语流行歌曲虽然赢得了大众的认同,但在音乐旋律创作上仍然受制于粤剧粤曲的影子。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

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粤语流行歌曲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段时间产生了大量经典的粤语流行歌曲,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回忆和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1983年至2003年这20年间,就粤语流行歌曲的发展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分析,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些经典之作。

1983-1993 年代:经典之作的涌现1983年,是粤语流行歌曲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标志着香港乐坛开始走向成熟。

在这一年,许冠杰的《朋友》问世,这首歌曲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更被誉为粤语乐坛的里程碑之作。

《朋友》是改编自英国组合Queen的经典乐曲《Love of My Life》,凭借其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1988年,伍佰与中国蓝在粤语流行乐坛迅速崭露头角,他们的代表作《伤心的人更伤心》深受歌迷们喜爱。

这首歌曲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成为了香港乐坛的金曲,更是伍佰与中国蓝的代表作之一,影响了后来的乐坛发展。

1990年代初,黎明的《心太软》和张学友的《吻别》相继问世,黎明的歌曲以其酷帅和阳光的形象深受粉丝追捧,张学友则以独特的嗓音和情感表达赢得了众多乐迷的心。

这两位歌手的代表作无疑成为了当时乐坛的热门歌曲,也开启了他们在乐坛的新篇章。

1993年,黄耀明的《风再起时》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曲以其朴实的唱腔和真挚的歌词,赢得了广大听众的认可。

这首歌曲的问世,不仅标志着黄耀明在乐坛的成名之作,更是经典的代表之一。

上述几首歌曲,仅仅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粤语流行歌曲的冰山一角,这段时间产生了大量的经典之作,影响了整个乐坛的发展。

这些歌曲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更成为了后来乐坛发展的参照标准。

1994-2003 年代:多元风格的蓬勃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乐坛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

1994年,张国荣的《一起走过的日子》成为了香港乐坛的又一经典之作。

这首歌曲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演绎,成为了众多歌迷心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在人们口中传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语流行音乐发展史
粤语流行歌曲,一般指香港的用粤语广州话唱的流行曲,由于香港的原创作曲家是广东人,又叫广东歌[1]。

一般所指是近代的“粤语流行音乐”,香港自1970年代起,由莲花乐队主音歌手许冠杰所带动的一股潮流,其后蓬勃发展的粤语流行歌曲;这一定义亦正符合了大部分1970年代或以后出生的香港人对“粤语流行歌曲”的认知范围。

一如其他流行音乐,粤语流行曲是一种商品;一种反映某段时期社会面貌和价值观的商品。

粤语流行曲的起源
一般说法粤语流行曲源于1950年代初期,但确切的源头仍然莫衷一是,有着不同的说法。

惟初期的粤语流行曲脱胎自粤曲中的小曲,乃不争的事实。

小曲是传统粤剧的过场谱子[2],除原有的广东谱子外,大量套用易于上口及流行的国语时代曲、欧西流行曲以至外省民歌,填上粤语曲词,以粤曲的唱腔及配乐出现。

1950年代
1950年代前的香港社会结构大致可分三为阶层:上层是英国殖民政府高官、外资商行高层与一小撮华人商办与富商;中产阶层只占少数;下层是佣工、文员、和占大多数的劳动人口。

各阶层的交往与流动不多,泾渭分明,绝少互相沟通[3]。

但1949年大量移民涌入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到250万人,是战前的四倍多。

新移民之中,除了少数的资本商家和专业人士外,绝大部份都是操粤语的广东农村居民,在1950年初期,真正流行的音乐是粤曲。

从粤剧滋生出纯演唱的粤曲歌坛,将全出粤剧化整为零,在民间流传,一般歌坛附设在茶楼之内,供人品茶听曲,消费尚算普及,平民可以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