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ppt

我是第1 组第5个
我是第1 组第4个
我是第1 组第3个
我是第1 组第1个
我是第2 组第5个
我是第2 组第4个
我是第2 组第3个
我是第2 组第2个
我是第2 组第1个
我是第3 组第5个
我是第3 组第4个
我是第3 组第3个
我是第3 组第2个
我是第3 组第1个
我是第4 组第5个
我的包在 第2排第4个Fra bibliotek我是第4 组第4个
我是第4 组第3个
我是第4 组第2个
我是第4 组第1个
我是第5 组第5个
我是第5 组第4个
我是第5 组第3个
我是第5 组第2个
我是第5 组第1个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练习
• 练习
检测A
检测B
第3排第3个 第2排第2个 第1排第 第12 排第 个 3个 第1排第4个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讲义第2讲 位置(一)(含答案)

(1)小狗跑在最________面,小象跑在最________面。
(2)小象跑在小牛的________面,小狗跑在小兔的________。
(3)小兔跑在第________个,它的后面还有________个,前面还有________个。
41.看图填空。
(1)小鸟在小狗的________面。
9.【答案】后;后;前
【考点】前、后位置
【解析】【解答】解:那么小飞走在小红的后面,小刚走在小飞的后面,小红走在小刚的前面。
故答案为:后;后;前。
【分析】小飞走在小刚的前面,小红走在小飞的前面,那么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小红走在最前面,小飞走在中间,小刚走在最后面,据此作答即可。
38.
①把从前数的第4个苹果涂上红色;
②圈出从后数的3个苹果。
五、综合题(共11题;共79分)
39.乘电梯。
(1)这是小明看到的电梯门,他在________楼。
(2)小强在10楼,他在小明的________面。
(3)小明要到2楼,他应该按哪里?用红笔涂一涂。
(4)如果电梯门开时,左边的 亮着,小明应该________去。(填“进”或“不进”)
34.9个小朋友排成一列,从前往后数,芳芳排在第6个,老师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向后转后,再从前往后数,芳芳应是第几个?
35.根据条件确定位置
⑴2号楼在4号楼的前面,在1号楼的后面,
⑵3号楼排在最后面。
⑶这4座楼从前到后排依次是
36.把上面的涂上红色,下面的图上黄色。
37.把上面的涂上蓝色,下面的涂上绿色。
解析:(1)从高处往下看,小猫在老虎的底下,所以是下面。
(2)小鸟在小猴的头顶,所以是上面。
(3)从上往下数,小鸟是最高的,所以是第一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 位置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位置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位置教案在第一节课上,我们应该知道上下两个层次,前后两个层次学习内容:学习课本第9页,了解上下前后。
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能够辨别空间方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4.使学生掌握方向上、下、前、后以及谁在谁上,谁在谁下、谁在谁前、谁在谁后的方向。
学习重点:主要让学生区分两个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学习困难: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或改变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教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识教师: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那些方位?(板书课题:上、下、前、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四个方位词1.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老师:孩子们,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你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将带你去南京长江大桥,开阔你的视野。
你想去吗?师:出示挂图。
老师:请仔细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火车、大卡车、轮船、白云等。
还可能会说: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等。
只要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你太棒了。
你发现了很多。
谁知道车底下是什么?它可以是火车、轮船、河流、码头等。
卡车的前面有什么呢?汽车卡车的后面有什么呢?公交车你想问什么?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解决问题。
2、打开书,完成第1页的空白。
3、巩固训练;完成“做一做”中的第1题、,让学生把数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教师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高兴吗?关于顶部和底部,你还知道些什么?5、黑板书写:上下前后第二课时认识左、右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0页,关于理解。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提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给孩子提前预习!往期回顾: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图文讲解(附练习卷及答案)第二单元《位置》知识点1. 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 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 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 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5. 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保持一致。
(2)要确定图中人物的左、右位置关系,可以把自己假设为图中人物来判断。
图文讲解同步练习一一.看图找位置。
(24分)(1)小明骑马,小明在马的()面,马在小明的()面。
(2)公路上,小轿车在大客车的()面,大客车在小轿车的()面。
(3)小猫在小兔的()边,小狗在小兔的()边。
二.填一填。
(24分)四.在描述正确的()里画“√”,描述错误的()里画“×”。
(20分)(1)狐狸家在小狗家的下面。
()(2)小象家在小兔家的上面。
()(3)小兔家在狐狸家的下面。
()(4)小狗家在最上面,小象家在最下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课标解读

《位置》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第一学段要求用两种方法定性地刻画物体的位置:一种是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种是用“东、南、西、北”等描述物体的绝对位置。
一年级的“位置”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课。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本单元集中教学最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一方面为学生系统地进行数学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空间方位的体验和对概念的使用,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二是使学生会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确定上下位置关系的参照点是约定俗成的:指向地球的方向是“下”,与此相反是“上”。
学生对此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头向上,脚向下;在日常生活中左、右手也各有各的功能。
对于“上、下”“前、后”“左、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学中应该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在课桌上摆放书本、铅笔盒学习上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现实活动中认识前后;依据左右手的功能帮助学生认识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进而进一步认识左右。
二、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辨认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适合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空间活动中辨认位置关系。
在“平面图”中判断“上、下”“前、后”“左、右”,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也容易超出教学要求。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位置《左右》分辨重点+课后习题

位置《左右》分辨重点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保持一致。
(2)要确定图中人物的左、右位置关系.可以把自己假设为图中人物来判断。
区分左右时.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来帮助孩子区分:提醒孩子观察别人和自己面对面时左右手是不是在同一方位游戏一: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我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我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我双手收回来。
游戏二:面对面.和孩子做游戏。
一边拍手一边唱:伸出你的右手来!并用右手握住孩子的右手。
然后再唱:伸出你的左手来!用左手握住孩子的左手。
在判断位置的时候.要找准参照物。
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在什么上面.什么在什么前面.什么在什么的左面。
位置综合练习题一.观察下面的图片.当花朵在小狮子的右边时.在图片下面的()里画“√”.当花朵在小狮子的左边时.在图片下面的()里画“”。
(24分)二.看图填一填。
(24分)1. 小狗在小猫的()边.小猫在小狗的()边。
2. 小猪在小猫的()边.小猫在小猪的()边。
3. 小狗在小猪的()边.小猪在小狗的()边。
三.按要求涂一涂。
(12分)1.在哈密瓜左边的苹果下面的()里打上“√”.在哈密瓜右边的苹果下面的()里打上“”。
五.看图填空。
(15分)1. 文具盒在扇子的()边。
2. 乒乓球拍在水壶的()边。
3. 水杯在连衣裙的()边。
4. 帽子的上边是()。
5. 连衣裙在水壶的()边。
六.猜猜他们分别叫什么。
(15分)1. 小亮的左边有两个人.右边也有两个人。
2. 小丽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在小亮的左边。
3. 小山在最右边。
4. 小明的右边是小山。
参考答案一.二.1. 右.左2. 右.左3. 左.右三.1.2.四.五.1. 上2. 左3. 左4. 扇子5. 下六.。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第二单元《位置》教案教学设计左右一、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的的位置关系,大家掌握的也很不错,现在老师考考大家,有没有同学知道还有哪些方位啊?生:左右。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说,上下楼梯应该从哪边走啊?生:右边师:我们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左右。
现在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这位同学应该从哪边走啊?(展示图片)。
(学生指出从哪边走,指对的给予表扬,指错了请其他同学再说)师:现在让我们一起举起左手,认识一下左手,再举起右手,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左手和右手有什么区别(请同学单独说)引导学生说出左手和右手手指的顺序不同。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和右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的两只小手平时用来做什么呢?生:右手写字、吃饭,左手压书。
师:左右手师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
生:左腿和右腿,左眼和右眼,左脚和右脚等等。
师:大家说的很对,下面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师: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做游戏,他们要听老师说的话做动作,大家看看这几位同学做的对不对,错的最多的同学,我们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开始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请表演错误最多的同学表演节目)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几位同学,从前往后说他是第几人,从左往右数他是第几人。
老师先做一次示范,再让学生起来说。
师:出示一张和教室座位一样的图片,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图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请几位同学找出自己的位置。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二单元位置》(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方位词“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的使用方法。
–能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方位词的使用方法。
•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并正确运用方位词。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图片展示物体的位置,方位词的示意图等。
2.教具:卡片、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物体,让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入“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的概念。
2. 学习
•给出一系列图片或场景,让学生模仿老师口头指令,描述物体位置,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方位词。
3. 实践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描述小组中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加深对方位词的理解。
4. 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方位词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六、作业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写出指定物体的位置关系,并用方位词描述清楚。
七、扩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校园中寻找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拍照记录,并在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好方位词的使用方法,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愿大家都能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