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之人物形象分析
——《欧也妮葛朗台》人物浅析

花开花落自有时——《欧也妮葛朗台》人物浅析《欧也妮葛朗台》作为《人间喜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巴尔扎克成功塑造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守财奴形象,使其在法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广为流传。
并与此同时创作描画了如欧也妮、娜侬、夏尔等一系列生动逼真的人物,同样精彩万分。
下面,就对此作品中的部分人物进行简要赏析。
对于主角老葛朗台,多数人早已熟谙于心。
贪婪、吝啬已经不足以来形容他。
对于金钱的疯狂热爱,是老葛朗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单纯的守财奴。
相比较阿巴贡、泼留希金等其他吝啬鬼而言,老葛朗台更擅长于敛财。
他狡猾、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都精心算计,总在投机中获利,假装口吃和耳聋是他惯用的把戏,也是他颇为自傲的手段之一。
崇尚金钱的葛朗台,泯灭了最为根本的人性,将亲情踩踏得面目全非。
家道没落且背负巨债的侄子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他一丝一毫的同情,相反,他绞尽脑汁想一脚踢开受难的亲人,同时竭力保持着他伪善者的微笑。
对待妻子女儿欧也妮,他也不因为是至亲就有所善待。
妻子卧病在床,他却在医疗费上大做文章,推托犹豫。
名义上给欧也妮的金币,却时时紧盯,生怕女儿花掉一个子儿。
当得知欧也妮将金币全部交付夏尔,他立刻暴跳如雷,把欧也妮关进阁楼,甚至只给她水和面包,用如此极端的方法惩罚亲生女儿,实在令人不齿。
而之后看见夏尔留给欧也妮的金质梳妆匣时,态度便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夸赞起女儿的“功劳”来。
如此无常的喜怒变化,归根到底,是金钱的驱使。
老葛朗台将其血液中流淌的拜金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即使在濒临死亡之际,“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弥留时,却给欧也妮留下一句清晰的遗言:“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了那边向我交账!”“一朵花的生命是短暂的,没有蕊的花更加短暂。
”老葛朗台被金钱腐蚀了心灵,失了自我,断了与人维系的情感之线,终究是枯败了,被时间之烬掩埋了。
与老葛朗台形成鲜明对比的,即为其女儿——欧也妮。
葛朗台人物形象分析(2)

葛朗台人物形象分析(2)性格特征:贪婪、吝啬、狡猾葛朗台生活的时代是资产阶级原始积累时期,此时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利润财富已经变得十分野蛮凶恶,为了占有黄金不择手段。
巴尔扎克选择许多典型的细节,表现他对金钱的贪婪吝啬,"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
"当查理为了父亲的死而大哭时,葛朗台无情地说:"可是这孩子没有出息,把死人看的比钱还重。
"当他得知欧也妮把自己的积蓄送给了查理后,竟然将自己唯一的骨肉打如了冷宫,直到从公证人那得知女儿将继承母亲的遗产时,才与欧也妮言归于好。
为的是将欧也妮应得的计在自己的账上,在葛朗台的身上,人的正常情感已经荡然无存。
当葛朗台看到查理给欧也妮的梳妆匣时,"老头子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对金钱的贪欲是他成了冷酷的恶魔,成了一个凶猛的吞钱兽,甚至在弥留之际不去关心将要孤身一人生活在世界上的女儿,而是关心他的金子。
甚至当神甫把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他给欧也妮的最后一句话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吝啬:对金钱的追逐欲、占有欲使他变成了金钱的奴隶。
作为千万富翁的他住在一所灰暗阴森的老房子里,楼梯的踏板被虫蛀坏了。
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天要点的蜡烛,葛朗台都要亲自分发,一点也不能多。
当他的侄子从巴黎来到他家时,他竟自己亲自下厨,为的是节省食物。
欧也妮为堂弟在饭桌上多放几块糖和一些葡萄,他就用霹雳般的目光瞪着女儿说:"再不阻止的话,她们为了你要把索莫城抢光呢,侄儿。
"他和所有作品中的吝啬鬼一样,灭绝人性,而其他吝啬鬼和他相比都不及他"亲切","崇高",都不及他工于心计、恶毒和有社会性。
他是一个活在一个观点上的人,机警、狡猾、孤家寡人,利用一切机会发财,因此,他成了吝啬鬼中的吝啬鬼。
葛朗台夫人人物分析

葛朗台夫人人物分析透过三种关系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不幸福《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
他塑造的吝啬鬼葛朗台的形象,深入人心。
葛朗台非常富裕,但是生活在这个巨富之家的葛朗台太太,却极不幸福。
葛朗台夫妻之间的相处有三种关系。
透过三种关系,可以找到葛朗台太太不幸福的原因。
01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太太是投资者,葛朗台是经营者。
出身箍桶匠的葛朗台,虽然富裕,但太太是有钱的木板商的女儿。
葛朗台第一笔生意的投资就是太太的陪嫁。
后来葛朗台继承了三笔遗产。
其中两笔与太太有关。
第一笔是岳母的遗产;第二笔是岳母父亲的遗产。
两笔遗产都是巨额的,大到多少根本无人知晓。
这些钱都是葛朗台实际掌握着。
太太只管投资不管经营。
因为这样,葛朗台太太花钱受到限制。
书中这样写到:“葛朗台,让娜侬在我的房间里生个火吧,天气太冷,我盖着被子都快冻僵了,我到了需要照顾的年龄了。
”生个火都需要向丈夫请求。
葛朗台的冷酷,太太的可怜跃然纸上。
哪里还有幸福可言。
,02平等的合作关系婚姻是需要两个人经营的。
两个人共同努力,商量解决问题。
小说里虽然写的不多,但能够看出来。
不过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量。
太太最客观的收入,就是客商购买葡萄酒后留下的四五个路易。
每当这时,葛朗台总会对太太说:“能借我几个钱吗?”“你这当妈的还想要点什么吗?”太太说:“亲爱的,咱们以后再说吧。
”看这对话感觉夫妻关系多么融洽啊。
事实上是太太对葛朗台的一种配合。
她处处迎合葛朗台,她胆小贤惠,在这个家庭里活的逆来顺受,她的一点点钱,最后还是被葛朗台想法要回去。
葛朗台那么多的财富,这点小钱都不放过,他是多么的贪婪、冷酷。
与其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不如说是卑微的迎合关系。
她哪里还有幸福可言。
03家长式的关系在这个家庭了,夫妻关系就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小说中这样写太太:“可怜的女人睡了,像个未做完功课的小学生,害怕醒来后看到老师愤怒的面容。
正当害怕、不想听到任何声音而往被窝里钻时”,“丈夫看到她没有套袖,于是怒火中烧,她因害怕过度而出了一身冷汗,最后引起了伤风。
读书心得——浅议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性格特征

读书心得——浅议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初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会沉浸在他入木三分的人物形象描写和赤裸裸的资本主义批判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性道德的沦丧和丑陋。
当多次阅读后,内心不禁会瞬间明悟,巴尔扎克小说批判精神之后的寓意在于提醒每个人都要时常观察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让它被尘埃污垢侵蚀。
一、《欧也妮葛朗台》的创作背景小说主人公所处的时期是十九世纪法国封建王朝和资本主义交替阶段,到处充斥着金钱至上的意识观念。
金钱可以造就一切,而拥有金钱的多少则成为衡量个人及家族地位的标准。
一些大小商人无所不用其极地采取各种方式积累财富,渴望步入上层社会。
为了达到虚伪龌龊的目的,这些人丧失了人性道德、尊严情感,成为了只知追逐财富地位的人形怪兽。
而故事的主人公葛朗台,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商人[1]。
二、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一)葛朗台人物性格分析葛朗台作为小说中的灵魂人物,是巴尔扎克笔下塑造最成功的经典吝啬鬼形象。
吝啬、冷血、狡猾、贪婪亦是葛朗台的人物标注。
1.葛朗台的吝啬深入骨髓。
他原本是法国索漠城一个相对富裕的箍桶匠商人,后来通过接受三笔遗产赠与,成为了城中最有钱和地位的大商人。
他拥有着城里最多的财富,却住在阴暗潮湿破旧的房子里。
对待重病的妻子,他终日惶惶不安,不是为妻子病情担心,而是担心治病要花掉他很多的钱。
毫无夫妻间的情谊与人性的良善,有的只是对于金钱的吝啬和算计,生命和金钱相比不值一提。
在妻子因病过世后,他为了让自己唯一的女儿放弃妻子遗产的继承权,每天在女儿面前伪装出各种可怜兮兮的模样,想通过这些病弱无助的行为来打动女儿,最终放弃继承其母亲的遗产。
后来女儿欧也妮终于答应放弃继承遗产时,葛朗台的行为举止是癫狂、让人讶异的。
只见他竟然突兀地把欧也妮紧紧搂在怀里,这是让人窒息的讽刺的拥抱。
妻子、女儿对他来说,完全无法与金钱相比。
金钱对他来说超越一切,为了金钱,他可以放弃所有、埋没所有。
2.冷血是葛朗台骨子里的本质。
《欧也妮葛朗台》赏析

《欧也妮葛朗台》赏析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篇一前不久我刚看完了一本名著《欧也妮·葛朗台》是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同时也是讽刺作品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
读完了这部小说,使我知道了:葛朗台他是个贪婪、狡猾、吝啬的人,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为了钱,他可以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请水面包;弟弟破产无动于衷;侄儿求他置之不理。
直到他知道可以花费小笔资金解决弟弟破产的事情,同时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后,才肯出这笔钱,甚至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他的钱。
虽然,他是个守财奴却与别人不相同。
他不仅热衷守财,还善于发财,精明计算,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果断出击。
索漠城里,都尝过他的厉害,反倒佩服他,把他当成索漠城的光荣。
通过葛朗台使我明白了:金钱在当时社会具有无边的影响力,同时也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活动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而欧也妮,葛朗台的女儿,天真美丽的她喜欢上了破产的表弟夏尔,为了资助夏尔,她把父亲给的金币赠给他,这样的举动激怒了爱财如命的葛郎台,父女发生激烈的冲突,而她的母亲却因此一病不起,但最终欧也妮等到的却是个发了财的负心汉。
与此同时,在她的身边围绕着许多金钱的奴隶。
为了得到她的钱,拼命地在她的身边包围着。
每个人都觉得她是一个吝啬鬼,因为她同她的父亲一样省吃俭用,精打细算。
但是,一个个虔诚的机构,一所养老院,几所教会小学……却给了责备她爱财的人一记有力的耳光。
从这本书中使我明白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就如上帝一般,让所有人侵倒,甚至六亲不认,但有的看似吝啬的人却不是一个吝啬鬼而是一个慈善的人。
让我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多看人内心的世界……简述一个体现欧也妮像“一枝卓然独立于金钱之上的泥潭里的莲花”的故事。
答案一:欧也妮和母亲正在欣赏查理寄存的梳妆匣,葛朗台进门来,举刀要撬梳妆匣上的金子。
“父亲,你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把刀子结果我的性命。
你已经把母亲害到只剩一口气了,你还要杀死你的女儿。
从《欧也妮.葛朗台》的性格塑造看现实主义人物的悲剧性

巴尔扎克 的文学创作 遵循 的指导 原则
是 要尊重历 史 ,照世 界本来 的样子再 现世 界,而不能像有的作家那样只是堆集事件和 观念 。他说: “ 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 的话 ,
对于失去财 富而愤怒的狂态 ,在作品里表现 得淋漓尽致 。在这样的家庭里欧也妮 和她 的 母亲注定得不到幸福。 作 品还 体现 了欧也妮这 一悲剧 色彩 的
量的思想 ” ; 就须把历史的运动表现 出来 , 因 为 “ 一切都是运动的 ,……上帝也许 就是运 动” ; 而运 动又须在联系中加 以表现 , 因为 “ 大 自然中没有任何孤立 的东西 , 一切相连 , 一 切 精神现象相连 ,一切物质现象相连 。 ”巴
地掠夺财富 , 所 以巧取豪夺 、 不择手段便成 为葛 朗台和他的同道们的共 同特征。如文 中 谈到过了 7 6岁的葛 朗台看到女儿把玩金梳 妆匣时 , 竟 “ 身子一纵 , 扑上梳妆匣 , 好似
份不错的陪嫁 ,足见欧也妮的善良。欧也妮
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 的特点 , 揉成 典型人物 , 这样我也许可 以写出许多历史学 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 ,就是风俗史 。 ”塑
造了一些典型 , 就可以写 出高于众多历史学 家著述上综合价值的作品 ,这是为什 么? 这 是 因为写典型就须 “ 不要放过任何本质 的东 西” ; 就须 “ 用最小的面积' NA地集中了最大
、
从《 欧也 妮 ・葛 朗台 》看人 物性
格塑 造
1 9 世纪 的法国 , 经历着历史的 b 变法国 大革命推 翻着封建王朝 的统治 , 两次工业革 命使法 国的技术得以更新 , 充足的资本 原始 积累 , 丰富的劳动力 ,广阔的市场 ,这一切 使资本 主义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 整个法 国 物欲横流 , 拜金主义盛行,在这一背景下也 催 生了许多伟大的小说家。巴尔扎克便是这
欧也妮葛朗台念书笔记之人物形象分析

《欧也妮?葛朗台》念书笔记之人物形象分析《欧也妮·葛朗台》作为《人世喜剧》的重要组成部份,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巴尔扎克成功塑造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吝啬鬼形象,使其在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广为流传。
并与此同时创作刻画了如欧也妮、娜侬、夏尔等一系列生动传神的人物,一样出色万分。
下面,就对此作品中的部份人物进行简要赏析。
对于主角老葛朗台,多数人早已熟谙于心。
贪婪、吝啬已经不足以来形容他。
对于金钱的疯狂酷爱,是老葛朗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单纯的吝啬鬼。
相较较阿巴贡、泼留希金等其他吝啬鬼而言,老葛朗台更擅擅长敛财。
他狡猾、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生意都精心算计,总在投机中获利,假装口吃和耳聋是他惯用的把戏,也是他很是自大的手腕之一。
书中教会了我正确的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
当咱们,“摔跤”时,没必要要过量的关心疼痛流血的伤口,而应该好好的想一想自己为何会摔倒。
崇尚金钱的葛朗台,泯灭了最为根本的人性,将亲情踩踏得涣然一新。
家境没落且背负巨债的侄子的到来,并无引发他一丝一毫的同情,相反,他绞尽脑汁想一脚踢开受难的亲人,同时极力维持着他伪善者的微笑。
对待妻子女儿欧也妮,他也不因为是至亲就有所善待。
妻子卧病在床,他却在医疗费上大做文章,推托犹豫。
名义上给欧也妮的金币,却不时紧盯,生怕女儿花掉一个子儿。
当得知欧也妮将金币全数交付夏尔,他立刻大发雷霆,把欧也妮关进阁楼,乃至只给她水和面包,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惩罚亲生女儿,实在令人不齿。
而以后看见夏尔留给欧也妮的金质打扮匣时,态度便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夸赞起女儿的“功劳”来。
如此无常的喜怒转变,归根到底,是金钱的差遣。
小说最大的成绩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
巴尔扎克选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他的悭吝性格。
葛朗台阴森森的老屋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有客人来,只不过量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他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
浅谈欧也妮和葛朗台的人物形象【范本模板】

贪婪是葛朗台的性格的本质。他为什么会贪婪?如此之多的钱财在他的眼里并不能产生满足感,对于他来说,金钱才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满足和安全感。其实,葛朗台的贪婪也就是资产阶级对金钱的不满足而产生的。
有一天,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赠送的首饰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见了。他看到首饰盒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他把首饰盒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欧也妮急了,她声称如果父亲敢碰盒上的金子,她便用这把刀子自杀.父女争执起来。直到葛朗台的妻子晕过去,他才住手。在首饰盒上的一点金子都要刮下来,可想而知他对于金子的渴望,和对金钱的贪婪。
可夏尔一走便是七年。从此杳无音信。欧也妮一直守着他留下的东西苦苦地等着他,早已望穿秋水了.可等待她的,却是七年后的晴天霹雳,她的心上人,在海外赚了大钱,却也不改老葛朗台家的本色,变得利欲熏心,成了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至于曾经的山盟海誓,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为了攀缘富贵,他入赘一个宫廷大员之家,成了侯爵。这一刻的欧也妮简直痛不欲生,但尽管他狠心的负了她,她仍然处处为他着想,帮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甚至下嫁庭长后依然为了他保持处子之身……看到这里,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或许她真的好傻,或许这便是爱情的力量。为了爱,她什么都可以付出,甚至她的生命,她的一切。
《欧也妮·葛朗台》中,人物个性鲜明,下面,就本人的鄙见来浅谈书中的两个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也妮葛朗台》作为《人间喜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巴尔扎克成功塑造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守财奴形象,使其在法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广为流传。
并与此同时创作描画了如欧也妮、娜侬、夏尔等一系列生动逼真的人物,同样精彩万分。
下面,就对此作品中的部分人物进行简要赏析。
对于主角老葛朗台,多数人早已熟谙于心。
贪婪、吝啬已经不足以来形容他。
对于金钱的疯狂热爱,是老葛朗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单纯的守财奴。
相比较阿巴贡、泼留希金等其他吝啬鬼而言,老葛朗台更擅长于敛财。
他狡猾、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都精心算计,总在投机中获利,假装口吃和耳聋是他惯用的把戏,也是他颇为自傲的手段之一。
崇尚金钱的葛朗台,泯灭了最为根本的人性,将亲情踩踏得面目全非。
家道没落且背负巨债的侄子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他一丝一毫的同情,相反,他绞尽脑汁想一脚踢开受难的亲人,同时竭力保持着他伪善者的微笑。
对待妻子女儿欧也妮,他也不因为是至亲就有所善待。
妻子卧病在床,他却在医疗费上大做文章,推托犹豫。
名义上给欧也妮的金币,却时时紧盯,生怕女儿花掉一个子儿。
当得知欧也妮将金币全部交付夏尔,他立刻暴跳如雷,把欧也妮关进阁楼,甚至只给她水和面包,用如此极端的方法惩罚亲生女儿,实在令人不齿。
而之后看见夏尔留给欧也妮的金质梳妆匣时,态度便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夸赞起女儿的功劳来。
如此无常的喜怒变化,归根到底,是金钱的驱使。
老葛朗台将其血液中流淌的拜金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即使在濒临死亡之际,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弥留时,却给欧也妮留下一句清晰的遗言: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了那边向我交账!
一朵花的生命是短暂的,没有蕊的花更加短暂。
老葛朗台被金钱腐蚀了心灵,失了自我,断了与人维系的情感之线,终究是枯败了,被时间之烬掩埋了。
与老葛朗台形成鲜明对比的,即为其女儿——欧也妮。
这部作品以欧也妮命名,自然有作者的用意。
书中对欧也妮的外貌是这样描写的:很清秀,像斐狄阿斯的丘比特雕像。
贞洁的生活使她灰色的眼睛光芒四射,显然作者在努力打造一个纯洁的人物,是否可以将其看做作者寄托理想人际关系的缩影呢。
欧也妮单纯温顺,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软弱的性格,就像是一只洁白的羊羔,安静地守在他人所画的范围之内,默默注视,从未想过找寻自己的生活,逆来顺受。
但欧也妮毕竟不是羔羊,在遇见夏尔之后,她的那颗沉寂的少女的心苏醒过来,终于也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然而道路漫长而艰辛,欧也妮付出所有,拼命保护夏尔的金匣子,换来的不过是负心人的薄信一封。
有美貌而能谦卑不炫耀,便是一种智慧;有智慧而能怜悯苍生,则是慈悲。
欧也妮是慈悲的,她继续为夏尔还清了庞大的债务,高尚无暇的爱情让人泪垂。
在此之后,她用父亲的遗产修建养老院、教会小学,是对父亲的救赎,也是其仁爱之心的流露。
欧也妮是个天使般的人物,虽有弱点,但无法掩盖她身上散发出的柔和的光芒,不耀眼,但温暖人心。
欧也妮的爱情如幻影泡沫,但这并不妨碍她将个人之爱化作大爱。
她仿佛一株圣洁的百合,缓缓绽放,吐露芳华。
与欧也妮关系密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改变了她生活的人——夏尔,是一个资本主义残酷金钱关系的牺牲品。
夏尔一出场,纨绔子弟的形象便深入人心。
依靠父荫,内心幼稚,只懂得奢华享受,在金钱的摇篮里与世隔绝,实际知道的远比想象中的少。
与欧也妮的相遇,或许开始是真实的,他被淳朴单纯的爱感动了,但并不是爱情。
等到他在印度心狠手辣地敛财,终于成了有钱人时,也就彻彻底底忘记了欧也妮,所谓爱情灰飞烟灭。
与此同时,他为了进入上流社会,甚至与侯爵奇丑而嫁不出去的女儿订了婚。
为了金钱、权力、地位,夏尔沦落,坠入资本主义肮脏的深渊。
从此,夏尔为钱生,为钱死,为钱出卖灵魂。
蓝色的灵魂之花凋谢,红色的鲜血果实即将成熟,夏尔他不会明白。
最后,再说一个同样刻画得入木三分的人物,娜侬。
娜侬,葛朗台家忠心耿耿的女佣人。
她强壮,率直,质朴,勤劳,有时愚笨。
但就是这股憨劲儿,缓和了葛朗台家尖锐的矛盾,给冰冷的家带来一丝快乐,让人不至于绝望。
她给生活注入活力,让生活生动起来,变得有人情味。
娜侬也是这部作品中鲜有的不被金钱所役使的人物之一。
没有金钱的困扰,她轻松而自由,是最贫穷也是最富有的人。
娜侬最后嫁与老师的科鲁瓦耶,两个人用双手打拼生活,无愧而幸福,这也算是她的完满结局了,如开在角落的雏菊,冷暖自知,不向往热烈的宠爱,尽责绽放,用一掬清水将其放于窗台,便是最好的归宿。
《欧也妮葛朗台》中人物个性丰满,仿佛缓缓展开的一幅画卷,向我们呈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百态,意味深刻,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