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名人
四川名人大全(超完整、精排版)

四川名人大全(超完整、精排版)★世纪伟人邓小平(1904~1997)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广安。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参加中国,不久走苏联学习,1926年回国。
1927年参加八七会议,任中共核心秘书长。
1929年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
曾因核心过失领导而被免职。
1934年10月投进长征,参加过遵义会议。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副主任、129师委员。
1945年正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卖选为核心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为中田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委员,指挥淮海战争和渡江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核心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局第一等职。
1952年任副总理,1954年任中共核心秘书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选为核心局委员。
1956年正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选为局常委、核心委员会总。
初被免职。
1973年3月双出,掌管核心日常劳动,1975年1月任中共核心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核心军委副主席和总顾问长。
1976年4月被免职。
1977年7月双职。
1978年3月为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正在同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成为中共政策历史转变的主要决策人,推动改革开放。
1982年正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卖选为核心局常务委员、顾问委员会主任、军委主席。
1983年卖选为国家军委主席。
1987年10月正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卖选为核心军委主席。
1989年11月辞职。
1992年春,看察南方并雄布重要说话。
1997年2月19日卒于北京。
其主张被尊为「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并列为中国的指示思想。
重要文章、讲话收进《文选》。
★中国军神刘伯承刘伯承(1892—1986),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人。
1911年10月辛亥爆出时,正在四川万县参加学生军。
从而开端了长达70年的军事生活。
刘伯承以神机妙算和以伤残之躯指挥作战屡建奇功而着名于世,是解放军出色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
四川红色故事的英雄事迹

四川红色故事的英雄事迹摘要:一、红色故事背景介绍二、英雄人物事迹概述1.谭德政:绵阳县第一位共产党员2.柴云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三、英雄精神的时代价值四、红色故事的传承与意义正文:四川,这片沃土,孕育了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
在这里,红色故事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奋斗不息。
一、红色故事背景介绍四川,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
在这里,无数英雄人物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些红色故事,不仅是四川人民的骄傲,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记忆。
二、英雄人物事迹概述1.谭德政:绵阳县第一位共产党员谭德政,又名谭拱辰,化名覃道生。
他19岁考入江油龙绵师校,22岁入团,组织创建党的外围进步组织“涪波社”,同年年底转为共产党员。
他回到家乡,设立中共四川省委秘密通讯处,广泛开展革命活动。
1933年秋,谭德政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他始终坚守党的秘密。
就义当天,他正气凛然,高呼共产党万岁、中华苏维埃万岁、工农红军万岁。
2.柴云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柴云振,四川广安人,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带领全班战士浴血奋战,激战到只剩下他一人。
面对敌人,他孤身一人打退数次冲锋,身受重伤。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家乡,做回一个普通的农民。
1984年,他才知道部队找了他33年。
他谢绝了部队的挽留,返回家乡,不计名利、扎根基础。
三、英雄精神的时代价值这些红色英雄的事迹,展现了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在新时代,英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它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四、红色故事的传承与意义红色故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传承着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传递着伟大的革命精神。
我们应当铭记这些英雄的故事,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四川的红色英雄事迹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绵阳历史名人旅游资源概况及价值

绵阳历史名人旅游资源概况及价值【摘要】绵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著名的历史名人。
本文将介绍绵阳历史名人的概况,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还将探讨绵阳历史名人所留下的旅游资源,如纪念馆、纪念碑等,以及这些资源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章还将讨论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文章将展望绵阳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并强调其在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性。
绵阳历史名人旅游资源不仅是绵阳的文化遗产,更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关键词】绵阳历史名人、旅游资源、概况、价值、开发利用、未来发展、重要性、结语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绵阳,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
自古以来,绵阳就是文化名城,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他们的卓越成就和不朽功绩为绵阳增添了浓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历史名人不仅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还在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有过卓越表现,为绵阳乃至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走进绵阳,仿佛走进一个博物馆,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人文的熏陶。
从古迹遗址到文化景观,从名人故居到纪念馆,绵阳各个角落都散发着历史名人独特的魅力。
游览绵阳历史名人的故乡和足迹,不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这些历史名人旅游资源成为绵阳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探寻。
绵阳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掘其潜在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和珍惜绵阳的历史名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促进绵阳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为绵阳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绵阳历史名人概况绵阳历史名人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绵阳文化的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他们的思想、学识和人格魅力,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川名人作文模板范文高中

四川名人作文模板范文高中四川名人——李白。
四川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里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四川的名人。
其中,李白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文学巨匠,他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四川名人中的一员。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出生在四川绵阳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展现出了对诗词的天赋和热爱。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清新、豪迈著称,被誉为“诗仙”,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白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表现了他对自然、人生、爱情的独特理解,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至今仍被人传颂。
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他的作品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作品多以豪放、奔放、清新、豪迈著称,被誉为“诗仙”,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至今仍被人传颂。
除了在文学上的成就,李白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也有着不凡的表现。
他曾经历过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历经战乱,见证了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他曾多次上书朝廷,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对国家的忧虑,但并未得到重视。
最终,他选择了隐居,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李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歌作品和人生经历都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他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白是四川名人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作品和人生经历都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他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歌作品和人生经历都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古代诗人名人欧阳修人物介绍PPT

第二部分
经典作品
经典作品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 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诗人生平
晚年逝世
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欧阳修亲自将《居士集》五十卷编定完成, 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旧疾并发,逝世于颍州家中。宋神宗赐其为 太子太师,谥号文忠。后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今新郑市辛 店镇欧阳寺村)。之后,宋神宗追赠他为太尉、太师、康国公。宋哲 宗追封他兖国公,宋徽宗又改为秦国公,再改为楚国公。
诗人生平
入值中书
嘉祐五年(1060年),十一月,欧阳修升任枢密副使,次年 (1061年)八月转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自此得以位列宰执。 任职枢密院期间。欧阳修与曾公亮一起考查全国各地的军队数 量、驻军情况以及地理位置的远近,打算重新绘制军事地图与 士兵名册。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如边境有出现军队缺少 的情况,及时补齐。他与韩琦一同辅理朝政,将有关军队、百 姓、官吏以及国家财政利益这类的关键资料整理成册,列出大 致条目,需要时则可及时查询。
经典作品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 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 花更好,知与谁同?
第三部分
诗词特点
诗词特点
散文
欧阳修的文学创作成就首推古文,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 其内容极其丰富,有论辩、记叙、序跋、书信、祭文、墓志 等,其中以论道、论政、抒情类成就最高;他的文章将散文 分为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多种文体, 其中以记、书、序、论成就最高,兼具议论、叙事和抒情的 功能。
绵阳的革命英雄故事

绵阳的革命英雄故事
绵阳是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一座城市,历史悠久,曾是抗日战争时
期的重要战场。
在这座城市当中,也留下了许多革命英雄的故事,下
面就来一一介绍。
1. 朱德:毛泽东的亲密战友,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1928年春天,朱德率领的红军经过泸定桥,进入四川境内进行游击战争。
他当时就曾经在绵阳城里留连多日,并在这座城市里与其他同志
开展过一些重要的军事活动。
2. 胡乔木:毛泽东的得力部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之一。
1949年,胡乔木曾经率领一支农民游击队,在绵阳地区与反动派展开
长达一年的斗争。
最终,他率领的队伍战胜了反动派,夺回了掌握在
他们手中的土地和权力。
3. 杨森: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人之一,曾经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保卫
绵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3年9月,日军曾经向绵阳进攻,杨森曾
经带领一个壮志凌云的战斗小组,通过地下运输将500余箱的军火运
到了绵阳,并带领群众积极抵抗敌人,最终成功地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4. 朱自清: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曾经在绵阳市当教师。
他的
名著《荷塘月色》传颂了久远。
在这本作品中,他以《荷塘月色》为
主题,写出了一个莲池船上孤独的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透露出他
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5. 李立三: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将领,曾经在1935年率领一支小部队进入了绵阳地区进行武装活动,为了避免敌人的追捕,他还采取了很多巧妙的战术手段,最终成功地突破了围堵并转移到其他地区。
绵阳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这些革命英雄的精神和事迹,铭刻在人们的心中,鼓舞着一代代人奋斗前行。
绵阳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和主要事迹

绵阳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和主要事迹一、敬业奉献模范:熊万贵,男,中共绵阳市委副秘书长。
主要先进事迹:熊万贵同志获得众多部级、省级和市级表彰,1985年水利部授予“优秀政工干部”;1989年省委组织部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2000年省人事厅、省水电厅授予“四川省水利系统‘九五’期间先进工作者”,省水利厅授予“四川省水电职工政研会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规划计划先进个人”、“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政研会工作者”;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9.19’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九五’期间重点建设先进个人”;2002年被水利厅评为“政研会先进个人”,省委组织部授予“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2003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大型灌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政研会工作者”;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被四川省人事厅、水利厅评为“四川省水土保持先进个人”;被水利厅评为“四川省百名农村水利工作先进个人”;被市政府授予“经济工作突出贡献者”;2006年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陈邦贵,女,绵阳市游仙区开元中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主要先进事迹:自2001年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以来,用真情帮助困难居民,短短几年时间,将一个以脏、乱、差出名,垃圾成堆、污水横溢、各类案件频发、居民们曾贬称的“伤心社区”改变为“温馨社区”,并先后建成了“省级文明社区”、“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和“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社区从白手起家,到固定资产上百万,办起的托老所、幼儿园、图书阅览室、科普活动室、文明市民学校、卫生服务站、信访接待室、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等完善、优质的服务深受老百姓赞扬。
包小林,男,绵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民警。
主要先进事迹:包小林在十七年的执勤工作中,处理违法行为5万余起,纠违率均在所在大队的前列,包小林善于与违法而拒绝接受处理的驾驶员做思想工作,用最平实的语言做好了疏导工作,使许多违法驾驶员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愉快的接受处理。
古今名人命谱:北宋大家欧阳修

古今名人命谱:北宋大家欧阳修X作者:相山欧阳修命:丁未戊申乙卯戊寅大运:丁未丙午乙巳甲辰癸卯壬寅辛丑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六月廿一寅时,立秋第四天,生于绵阳,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日柱乙卯专禄,支无刑冲破害,又得时上寅木之势,寅卯会禄,还通年支未库,禄神极旺,禄劫皆得也。
乙生申月,为正官司令提纲,申卯紧贴暗合,卯禄者,己身也,官暗合禄,即为官来向我也,则为有内在修为之人,官贵之命也。
柱是本申寅相冲,一月令,一时令,皆令星相冲,妙在中间隔禄,申卯暗合,则申不冲寅也,而寅会于卯禄,寅亦不冲申也。
一个卯解了全局之刑冲,则命主有高超化解矛盾之能力也。
八字戊土财星双透,分列日元左右,一坐申金,一坐寅木,表面皆为坐虚无力之象,但戊为寄生之气,长生于申寅,又得未土之势,且立秋后四天,正是戊土之气司令,转接未月之土气,故戊土实不弱也,能受丁火食神之生。
然时干戊土毕竟坐劫财寅木之上,故有财星化劫之厄,亦有不利妻之象也。
丁火食神透自禄库,食又生财,财又生官,官又合身,且乙丁一家,同源于未,未土一统全局,格局层层相推而发力,层次极高。
八字构成了官喜财生格,而财星嫌稍弱,靠食神丁火生财为用。
食神高透,一统于年,乙丁一家,木火通明,木主仁,火主礼,主文化才情过人,有文人豪士之象也。
故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一岁行运,年柱丁未,大运亦为丁未,乙丁一家,同源于未,未卯相合,则食神丁火亦随未土,情向日元。
食为秀气,说明命主自幼特别聪明,天赋甚高,未为木库,有书性,特别喜爱读书。
年为祖,为童年,财戴食帽,父母皆为文化之人。
但未中之木透之较晚,得于日时,故欧阳修之父,得子较晚,时父亲任绵州推官,五十六岁得子,可谓晚年得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公园有个纪念碑纪念的是邓稼先两弹一星!邓稼先在绵阳工作过,出生不在此地。
1、本土的按时间顺序排(相对比较有名的):梓潼文曲星文昌帝君张亚子专庙,是所有供奉文曲星的祖庭。
北川大禹。
盐亭嫘祖,黄帝元妃,教民养蚕。
江油李白宋代欧阳修、文同清代李调元现代海灯、沙汀、邓稼先、邓禹平(阿里山姑娘的词作者)。
2、停留过的。
刘备、诸葛亮、唐明皇、司马相如、杜甫、李商隐、苏轼、陆游3、安葬于绵阳的名人。
蒋琬、宋哲元4、目前绵阳最有名的名人国防部长梁光烈梓潼神张亚子:禄星后由星神演化为人神,最有影响的禄神人神是在宋朝附会上的梓潼神张亚子,称"文昌帝君"。
梓潼神张亚子本为地方神,是由历史人物演化而成的神灵。
张亚子本是蜀人张育与亚子两位人物合并而成的神灵。
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
蜀人在梓潼郡七曲山建张育祠,尊奉他为雷泽龙神。
当时,梓潼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
后人遂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张亚子便成为梓潼神。
民间又逐渐形成了有关张亚子的传说,这些传说是在蜀人张育事迹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
传说,张亚子,又名张垩子,或张恶子。
《华阳国志》记载梓潼县有一座庙叫"善板祠",所供之神即为张亚子。
《太平寰宇记》又记有张亚子显灵的神异故事。
张亚子曾经在长安见到姚苌,张亚子对他说:"动后九年,君当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当见寻"。
《十六国春秋辑补?后秦录》则补充说,姚苌在前秦建元二年果然来到梓潼七曲山,见到一神人。
神人说:"君早还秦,秦无主,其在君乎?"姚苌请问那神人的姓名,神人说他叫张恶子,说罢就不见了。
姚苌回到秦地后果然称帝,于是就在秦地立张相公庙来祭祀张亚子。
唐朝安史之乱时,张亚子名声大噪。
唐玄宗逃到蜀地,途经七曲山,举行隆重祭祀,追封张亚子为左丞相。
据说,唐玄宗宿七曲山,曾梦见张亚子显灵,说玄宗不久将做太上皇。
现七曲山尚有唐玄宗"应梦仙台"遗迹。
唐广明二年(881年),唐僖宗避黄巢起义到蜀地,经过七曲山,也亲自祭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将自己的佩剑解下来赠给神。
由于唐朝帝王的推崇,张亚子的影响迅速扩大,逐渐由地方神演变为全国性的大神。
北川大禹: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
鲧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
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
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
禹接受任务以后,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
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
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
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
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禹三过家门不入, 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盐亭嫘祖,黄帝元妃,教民养蚕黄帝元妃嫘祖,是世界上蚕桑丝绸的伟大发明家,泽被中华,惠及全球,在中华和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篇章。
历来受到人民的尊崇。
许多典籍都盛赞嫘祖的伟大功绩,北宋建隆元年疏文称嫘祖:教民养蚕治丝,无须树叶蔽体;令地产桑育蚁,遂教人力回天。
脱渔猎以事农耕,制衣裳而兴教化。
德配黄帝,辅成怀柔统一之功;恩重元孔,垂教以农立国之本。
几千年来,芸芸众生,悉赖生存,数千万泱泱民众,咸归德化。
功高共日月同辉,英灵与天地共寿。
江油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连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徒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由)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误。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潼川三苏宋代的绵阳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北宋初期,在梓州(今三台)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状元苏易简,他的两位孙子:苏舜元、苏舜钦都以诗文著称于世,被称为"潼川三苏",与"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享有同样高的声誉。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苏易简23岁时,考中了状元,这是绵阳市境内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确切可考的惟一的状元。
苏易简在中状元后,初授将做监丞,主管土木工程,基本建设。
后来做过升州通判、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知贡举,最高官位是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苏易简为官清廉,克己奉公,不徇私情。
他在知贡举(即主管朝廷的科举考试)时,严肃处理了他父亲的好朋友、同乡人何光逢作弊案。
苏易简博学多才,著作甚多,计有《续翰林志》2卷、《文房四谱》5卷、《淳化编敕》30卷、《文选菁英》24卷、《苏易简章表》10卷和《禁林晏会集》1卷。
其中《文房四谱》的学术价值特别高,后来被全文收录于《四库全书》中。
苏易简的儿子苏耆也是能诗能文的著名学者。
孙子苏舜钦(1008年~1048年)是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北宋初期的文坛上,流行晚唐五代那种追求形式、浮华艳靡的文风,苏舜钦主张"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倡导自由活泼、生气勃勃、瑰奇豪放的文风,他的诗充满忧国忧民之情,大胆揭露时弊,表现了对人民深切同情,对腐败官场的激愤。
他是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先驱者。
欧阳修在宋代绵阳市境内真是人才辈出,除"梓州三苏"外,还有北宋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年~1072年)也诞生在绵州城内。
他在《醉翁亭记》中自称"庐陵(今江西吉安)欧阳修",是说庐陵是他的祖籍。
他写的《七贤画像序》中说:"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某(自称)始生。
"据《欧阳文忠公年谱》记载:"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丁未,是岁皇考崇国公观为绵州军事推官,六月二十一日寅时公生。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说:绵州"六一堂在司户厅,旧为推官厅……公(指欧阳修)实生兹地。
"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明欧阳修诞生于绵州。
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在绵州为官三年,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营一物",办案严肃认真,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冤狱。
他还主持筑城以抗洪水,为民造福。
在离开绵州时,两袖清风,只带走了一匹上司奖赏给他的白绢,他用这幅绢画了七贤像,寄托了他对深怀仁爱之心、忧国忧民的前代贤人的仰慕之情,七贤像也是欧阳观留给儿子的珍贵遗物。
后欧阳修随父母离开绵州,不久父亲死在泰州任上,这时欧阳修才四岁,在母亲的教导下成长。
因家穷无钱买纸,欧阳修就在沙地上用芦荻画沙练字,刻苦学习。
后来欧阳修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为官清正,敢言时弊,同情人民疾苦。
他还积极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他在文学上的贡献特别大,成为北宋文学革新的旗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反对北宋初靡丽颓废的文风,他所写的散文能反映现实生活,敢于抨击腐败的权贵,说理通达,抒情委婉,感染力很强。
欧阳修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历史学、考古学方面成就也很大,"廿四史"中的《新唐史》、《新五代史》就是他的著作。
欧阳修逝世后,绵州推官谢固为纪念他,将他出生的房屋命名"六一堂",因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
他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为纪念欧阳修之母教育儿子勤奋学习之事,建立了"画荻坊"。
六一堂和画荻坊几经兴废,原址现已无存,今于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公园重修,在"六一堂"内立了欧阳修的塑像,表达了绵阳人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
文同在欧阳修诞生后11年,在梓州永泰县(今绵阳市盐亭县永泰乡)又诞生了一位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文同(1018年~1079年)。
文同又名文与可,去世前在湖州做知州,又称文湖州。
他出身贫贱,父、祖均以农为业。
12岁时去永泰县城卖柴,因柴枝划破了官轿,挨了差役的毒打,从此他下定决心读书做官,除去弊政,为民造福。
他白天仍然参加劳动,晚上苦读诗书,经常通宵达旦,有时为躲避干扰,钻进石洞,点着火把苦读。
他终于在32岁时考中了清代李调元李调元是继杨慎之后四川出现的又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他才气横溢、不畏权势、学识渊博、著作宏富,是那个时代士大夫的脊梁。
他一生酷爱藏书,曾经在自己的家乡罗江县构筑了藏书超过十万卷的藏书楼,直与浙江天一阁媲美,为中国文化史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调元镇醒园匾额——文魁李调元,字美堂,号雨村,生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卒于嘉庆七年(1802)。
其父李化楠,乾隆七年(1742)进士。
调元聪明机智,又受家学熏陶,5岁入乡塾,读“四书”、《尔雅》,过目成诵。
他7岁时,来客命对:“蜘蛛有网难罗雀”,答曰:“蚯蚓无鳞欲变龙”。
沙汀沙汀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
生于四川省安县城厢。
1921年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四川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
1931年他采用“沙汀”作笔名开始写作,并和艾芜一起给鲁迅写信,得到指导,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
1932年沙汀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后被鲁迅誉为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一。
1935年写作主题转向他所熟悉的农村生活,从而成名。
1936年文艺界筹组新的统一战线组织,定名为“中国文艺家协会”,发表了“团结一致,抵抗侵略”的宣言。
沙汀是发起人之一,并被选为候补理事。
1937年“七·七事变”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
沙汀和艾芜、张天翼等及时创作了长篇通俗救亡小说,初名《卢沟桥演义》,后定名为《华北烽火》,发表于广州版《救亡日报》。
1938年初,沙汀和妻子黄玉颀回到家乡安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