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碳酸酯项目建设紧锣密鼓

合集下载

【好资料】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26万吨聚碳酸酯项目-环评

【好资料】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26万吨聚碳酸酯项目-环评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26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北京飞燕石化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二月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 (3)1.1基本情况 (3)1.2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3)1.3建设项目周边概况 (3)2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 (4)2.1能源的种类和用量 (4)2.2水的来源、用量和再利用 (4)2.3生产工艺 (5)2.4污染物排放情况 (5)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3.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6)3.2污水达标排放分析 (6)3.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6)3.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7)3.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4环保措施 (8)4.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8)4.2水环境保护措施 (8)4.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9)4.4 噪声防治措施 (10)4.5环保投资 (10)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10)5.1项目建设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城市发展规划相符性 (10)5.2清洁生产 (10)5.3达标排放 (10)5.4环境风险 (11)5.5总结论 (11)1建设项目概况1.1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26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建设地点:拟建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中石化股份天津分公司烯烃部南侧天津石化预留地内。

拟建聚碳酸酯装置北侧和西侧为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烯烃部,南侧为独流碱河,东侧为空地。

建设性质:改扩建(是中沙合资天津100万吨乙烯项目的二期工程)1.2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建设规模:拟建项目由主体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和环保设施组成。

主体工程为2条聚碳酸酯生产线,分别为聚碳联合装置1、聚碳联合装置2,单套产能为13万吨/年聚碳酸酯。

每条生产线包括CO单元、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单元、双酚A单元和聚碳酸酯单元。

占地面积:工程占地面积54公顷,其中厂区占地面积50公顷,火炬占地面积4公顷。

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背景】:近年来,全球对环境友好型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聚碳酸酯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绝缘性的新型材料,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食品包装等领域。

因此,投资建设一座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厂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项目目标】:建设一座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的厂房,以满足市场对环保材料的需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目前,全球对聚碳酸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容量巨大。

根据市场调研,在上述领域的年需求量达到百万吨级别,因此建设10万吨聚碳酸酯厂房是可行的。

2.技术优势:聚碳酸酯生产技术成熟,投资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生产线,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3.原材料供应:聚碳酸酯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材料为二氧化碳和二元醇。

二氧化碳是一种丰富的废气资源,二元醇也可以通过合成或回收再利用获得。

因此,原材料供应是可稳定保障的。

4.成本控制:该项目的规模较大,可以享受到规模经济效益。

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5.政策支持:随着全球对环保材料需求的增加,政府各级对于此类项目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例如提供补贴、减免税费等政策支持。

【投资回报预测】:根据市场价格和成本分析,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预计在15%-20%之间,投资回收期在5-7年。

同时,考虑到市场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该项目具有良好的长期盈利能力。

【风险控制】:1.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是任何项目都面临的风险之一、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可以通过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多元化的产品结构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2.投资风险:投资建设规模较大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

可以通过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获得融资支持,并适当保留一部分备用资金以应对意外情况。

3.环保风险:作为环保材料生产项目,需要遵守相关环保法规,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保。

DMC工艺及应用

DMC工艺及应用

DMC工艺及应用【摘要】随着最近化工行业中聚碳酸酯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最主要的生成工艺所用的原料——碳酸二甲酯工业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我公司的5万吨/年DMC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此项目投产后将成为目前国内年产量最大的碳酸二甲酯装置。

【关键词】毒性;催化剂;用途;生产工艺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DMC),凝固点为4℃,沸点约90℃,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略带芳香味。

易挥发,有一般醇、酯和酮类似的外观,能以任何比例与醇、酯、酮等有机溶剂互溶。

无腐蚀性,部分溶于水,溶解度为13.9g/100gH2O,水亦可部分溶于DMC,溶解度为4.2gH2O/100gDMC。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无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和甲氧基等官能团,具有多种反应性能,在生产中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污染少、容易运输等特点。

由于碳酸二甲酯毒性较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甲氧基和羰基甲氧基,因而可广泛用于羰基化、甲基化、甲氧基化和羰基甲基化等有机合成反应。

由于DMC 无毒,可替代剧毒的光气、氯甲酸甲酯、硫酸二甲酯等作为甲基化剂或羰基化剂使用,提高生产操作的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

此外,DMC还可作清洁剂、表面活性剂和柔软剂的添加剂。

由于用途非常广泛,DMC被誉为当今有机合成的“新基石”。

DMC的分子结构独特(CH3O-CO-OCH3),性能优异,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作羰基化和甲基化试剂、汽油添加剂、合成聚碳酸酯(PC)的原料等。

DMC的大规模生产就是伴随着聚碳酸酯的非光气合成工艺而发展起来的。

DMC传统的生产路线为光气法,但是由于光气的高毒性和腐蚀性以及氯化钠排放的环保问题而使得这一路线已基本被淘汰,现在普遍采用的工艺有三种:以氯化铜或一氧化氮为催化剂的氧化羰基化反应、尿素的甲醇解法以及碳酸乙烯酯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

年产154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项目建议书

年产154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项目建议书

年产154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项目建议书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年产154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项目建议书摘要本文件内容所承托的权益全部为项目承办单位所有,本文件仅提供给项目承办单位并按项目承办单位的意愿提供给有关审查机构为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建设而使用,持有人对文件中的技术信息、商务信息等应做出保密性承诺,未经项目承办单位书面允诺和许可,不得复制、披露或提供给第三方,对发现非合法持有本文件者,项目承办单位有权保留追偿的权利。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建设背景分析、项目市场研究、产品规划及建设规模、选址方案评估、土建方案说明、工艺概述、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经营、项目风险、节能可行性分析、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分析、项目经济评价、项目结论等。

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公司名称xxx集团(二)项目选址xxx产业示范中心(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36958.47平方米(折合约55.41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0.17%,建筑容积率1.1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56%,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1.33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36958.47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5933.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763.0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1518.05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3156.23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77台(套),设备购置费3150.97万元。

(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1362310.94千瓦?时,折合167.43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5637.69立方米,折合2.19吨标准煤。

3、“聚碳酸酯PC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362310.94千瓦?时,年总用水量25637.69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69.62吨标准煤/年。

达纲年综合节能量45.09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7.62%,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2022年我国聚碳酸酯行业应用分析

2022年我国聚碳酸酯行业应用分析

2022年我国聚碳酸酯行业应用分析据中国化工报告大厅了解:我国的研制始于1958年,并于196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据专家介绍,先后有上海天原集团申聚化工厂、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重庆长风化工厂等从事生产,产品大部分自用。

但由于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低,无法与国外产品相抗衡。

2005年之后,我国掀起聚碳酸酯投资热潮,世界级聚碳酸酯生产商帝人化成和拜耳先后在我国投资建厂,到2022年我国聚碳酸酯产能达44、1万吨、年。

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在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区新建8万吨、年聚碳酸酯产能,将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该聚碳酸酯树脂联合项目的总投资约为300亿日元。

据专家介绍,中石化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沙伯签署的26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预计于2022年投产,该项目是中国石化与沙伯在天津现有100万吨、年乙烯合资项目中新增的合作内容,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非光气法生产工艺,总投资约110亿元人民币,双方股比50%:50%,将生产包括混合级、挤出级、光学级及注塑级四大类聚碳酸酯。

据专家介绍,作为全球著名的聚合物制造商之一,拜耳材料科技公司早在2001年就在上海创建了聚合物研发中心,并在上海一体化基地投运了一条年产量为10万吨、年的聚碳酸酯工厂和4条其他聚碳酸酯分级掺混材料厂,为生产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另外,帝人化学公司投资9亿日元830万美元在其上海聚碳酸酯混配料工厂内新建的已于2022年建成投产,此次扩能完成后,该工厂成为世界级的聚碳酸酯混配料工厂。

未来仍有内资、外资新扩建聚碳酸酯装置在我国陆续建成投产。

拜耳材料科技2022年已经宣布计划到2022年使其在上海漕泾生产联合装置的聚碳酸酯产能翻一番以上,将达到50万吨、年,拜耳材料科技公司也将大大增强在漕泾的研发能力,并将其聚碳酸酯业务部从德国Leverkuen迁往上海,此举将使其业务更贴近迅速发展的亚洲聚碳酸酯市场。

另外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经济区的聚碳酸酯单层板工厂已于2022年10月开建,设计生产能力1、2万吨、年已于今年投产,到2022年,这家工厂聚碳酸酯总产能将翻番达到2、4万吨、年。

国内聚碳酸酯市场分析

国内聚碳酸酯市场分析

国内聚碳酸酯市场分析[ 2003-12-29 ]目前我国聚碳酸酯消费市场增长极快,去年需求量增长了40%,而我国聚碳酸酯的生产尚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需求基本上依赖进口,因而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聚碳酸酯建材中空板生产线20余条,每年需用聚碳酸酯7万吨左右,预计到2005年将达14万吨。

特别是我国的光盘生产能力迅速增长,现有生产线200余条,年需用聚碳酸酯达3万吨,预计到2005年将达5万吨。

而我国光盘用聚碳酸酯生产仍属空白。

此外,用聚碳酸酯制作的非一次性饮水桶、瓶等容器也增长很快,每年约耗用3万吨聚碳酸酯,预计到2005年将达6万吨。

发达国家消耗聚碳酸酯的数据表明,其在电子电气、汽车制造业中的使用比例为40%~50%,而我国在该领域的使用比例仅为10%,因此还有很大的增长潜量。

而我国的聚碳酸酯生产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主要依靠进口,2002年进口量达到了40万吨以上,比2001年增加了15万吨。

由于供需矛盾突出,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投资建设聚碳酸酯产业。

目前,在华投资聚碳酸酯生产的国际跨国公司主要有拜耳、帝人、通用这3家大公司。

拜耳公司在上海漕泾化工区投资18亿美元的第一期工程包括20万吨/年聚碳酸酯及配套的20万吨/年双酚A项目,将于2005年建成。

为加快建设步伐,拜耳公司正在与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制造企业通用电气塑料公司就合资建设该项目进行商洽。

日本帝人公司宣布,其制造和销售树脂的子公司帝人化成将从2005年4月开始在浙江省生产聚碳酸酯树脂,计划到2007年形成10万吨/年聚碳酸酯生产规模。

这是该公司在与嘉兴市乍浦石化工业园区签订投资5亿美元建设聚碳酸酯生产企业的备忘录后宣布的。

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拟建设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生产线,主要生产聚碳酸酯产品,项目总投资估计为XXX万元。

为确保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市场分析、技术评估、经济效益评估等研究工作。

二、市场分析聚碳酸酯是一种高性能塑料,在建筑、汽车、电子、包装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聚碳酸酯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市场调研报告显示,聚碳酸酯市场的供需缺口较大,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

三、技术评估1.生产工艺:本项目拟采用先进的聚酸酯生产工艺,具备较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原材料供应:聚酸酯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对苯二甲酸酯和乙二醇等,市场上的原料供应相对稳定,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3.配套设备:本项目需要引进一套先进的聚碳酸酯生产线和相应的辅助设备,具备技术上的竞争优势。

四、经济效益评估1.投资回报率:本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预计为XXX%,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2.利润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价,预计项目年销售收入为XXX万元,年利润为XXX万元。

3.运营成本:项目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能耗成本、人工成本等,预计年均成本为XXX万元。

五、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虽然聚碳酸酯市场需求增长迅猛,但市场竞争激烈,需具备良好的市场营销能力。

2.原料价格波动:聚酸酯生产的主要原料价格有一定的波动性,可能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3.技术风险: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但存在技术难题,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

六、环境影响评估本项目符合国家环保相关政策要求,将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确保环境污染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虽然项目存在市场竞争和技术风险等挑战,但通过合理的市场推广和技术提升,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聚碳酸酯产能将集中爆发

我国聚碳酸酯产能将集中爆发

我国聚碳酸酯产能将集中爆发
佚名
【期刊名称】《齐鲁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4(42)3
【摘要】截至2013年,我国聚碳酸酯(PC)表观需求量1.45MVa左右,其中1.377Mt/a来自海外进口,进口依赖度几近95%。

因此,各地计划上马PC项目的消息接踵而至: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100kt/a,2014年完工;上海拜耳科技材料有限公司,250kt/a,2014年底完工;鲁西化工集团股份公司,200kVa(一期65kVa),2015年一期完工;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100kt/a,2015年完工;环球联合化工有限公司,260kt/a(一期130kt/a),2015年三季度完工。

生产能力合计645kt/a,而目前仅470kt/a,截至2015年将达到1.115Mt/a、产能年增速137%。

【总页数】1页(P198-19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已经进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
2.我国风电产业潜在问题集中爆发
3.我国风电产业潜在问题集中爆发
4.我国聚碳酸酯将迎扩能热潮未来两年是中国PC产能集中释放期
5.受中国PVC产需迅速增长的影响新增VCM产能将集中在亚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聚碳酸酯项目建设紧锣密鼓
从今年7月开始,此前连续走低的聚碳酸酯行情开始回升。

在外盘推动下,国内市场报盘走涨。

在市场回暖的同时,聚碳酸酯产能也在扩张。

近期,我国聚碳酸酯项目密集开工,多个项目将在近两年内投产。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聚碳酸酯还主要依赖进口,作为国家“十二五”政策扶持项目,国内企业纷纷扩、新建装置抢占市场,近两年将是我国聚碳酸酯产能集中爆发期。

不过,专家同时指出,在全球聚碳酸酯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企业要全面实现产品国产化,还需要抓紧突破技术瓶颈、扩大市场应用。

产能集中爆发
5月29日,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产能,下同)聚碳酸酯项目在山东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开工奠基。

“阳煤集团恒源化工10万吨聚碳酸酯项目是阳煤集团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重要支撑性项目,被列为2014年度集团公司重点管控项目,开工奠基标志着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阳煤集团副总经理、化工产业管理局党委书记武晋生表示。

据了解,阳煤10万吨聚碳酸酯联合装置工程采用先进的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工艺,由碳酸二甲酯合成、碳酸二苯酯合成以及聚碳酸酯合成3大装置单元组成。

该项目总投资54亿元,一期投资25.7
亿元,新建12万吨双酚A装置、4万吨碳酸二甲酯装置、10万吨碳酸二苯酯装置、10万吨聚碳酸酯装置,计划2016年建成,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利税8亿元。

2013年12月,鲁西化工宣布,公司拟投资8.5亿元建设聚碳酸酯项目一期6.5万吨工程,计划15个月建成,预计将新增年销售收入约12亿元,利润总额约2亿元。

据悉,鲁西化工计划上马总产能20万吨的聚碳酸酯项目,旨在通过提高新材料业务占比和盈利能力,增强公司竞争力。

此外,近期在建项目还包括: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10万吨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项目总投资16.3亿元,目前已经完成建设,装置即将开车;上海拜耳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实施的20万吨聚碳酸酯新扩建项目;福建环球联合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5.3亿元规划建设13万吨聚碳酸酯一期项目,计划于2015年三季度投产,项目总规划26万吨;泉州恒河化工有限公司投资27亿元,规划建设10万吨聚碳酸酯项目;总投资110亿元的中沙(天津)石化的26万吨聚碳酸酯项目,目前仍处于前期建设阶段。

据卓创咨询聚碳酸酯行业分析师张秀娟介绍,目前这些项目进度有快有慢,部分已经进入建设或试生产阶段,初步估计2015年前我国聚碳酸酯项目的新增产能将达到64.5万吨,总产能超过110万吨,扩张速度惊人。

下游市场看好
我国企业为何近期热衷于上马聚碳酸酯项目?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是推动聚碳酸酯企业积极新、扩建项目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高利平介绍,聚碳酸酯作为5大工程塑料中的透明产品,下游领域十分广泛。

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电子、电器、建筑、汽车、医疗等行业成为聚碳酸酯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

目前,高性能聚碳酸酯产品市场需求广阔,例如iPhone5c的外壳就采用了聚碳酸酯材料。

苹果的新产品将使用30万吨聚碳酸酯/ABS用于手机外壳,有望引领聚碳材料开辟应用新领域。

“聚碳酸酯已成为5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

但由于技术壁垒,国内能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聚碳酸酯企业还不多,每年进口量超百万吨。

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产能不足,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进口量呈逐年上升态势。

据卓创咨询统计,2011年我国聚碳酸酯进口总量达122.8万吨,2012年137.5万吨,2013年我国聚碳酸酯表观需求量145万吨左右,其中137.7万吨来自海外进口,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

”张秀娟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

另一方面,由于聚碳酸酯生产技术含量高,高性能产品附加值也比较高,上马聚碳酸酯项目成为一些化企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产品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期间我国各部委及地方政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出台的一些产业政策中,明确将聚碳酸酯列为鼓励类和重点发展类,也为企业上马项目提供了支持和便利。

青岛恒源化工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企业在青岛发展聚碳酸酯项目,能利用当地便利的配套项目和政策优势,以实现在“十二五”期间快速做大做强化工新材料板块的企业目标,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推动国内聚碳酸酯行业发展。

东兴证券分析师杨伟也认为,鲁西化工引进先进的技术,采用光气法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性能优越,能生产中高端产品,将开启公司发展材料业务的新纪元,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亟待扩大应用
面对如此巨大的新增产能,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心存疑虑。

从国际上看,由于欧美等传统市场的需求放缓,全球市场整体上已经出现过剩。

随着我国聚碳酸酯产能的投放,在缓解产品依赖进口的同时,却有可能带来供应过剩的难局,亟待突破技术瓶颈、扩大市场应用。

目前,全球聚碳酸酯产能主要集中在SABIC、拜耳、三菱、LG化学等跨国化工企业。

由于聚碳酸酯生产技术门槛较高,我国企业难以掌握稳定的生产工艺,而国外企业对于技术又严格控制,因此目前我国聚碳酸酯装置生产多由外企投资,或者中外合资,或采用国外的技术。

据高利平介绍,上海天原集团申聚化工厂、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重庆长风化工厂等国内企业都曾上马过聚碳酸酯项目。

但由于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低,无法与国外产品相抗衡。

“从国际上看,目前用于聚碳酸酯/ABS合金的产品占比高达25%以上,加上其他改性产品及高端原料,总占比高达45%以上。

因此,聚碳酸酯产品向高增值领域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应用要向高功能化、专用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塑料改性及塑料合金方面的技术成果,提高产品的档次及附加值,在产品的应用领域同国外的各种专用牌号竞争,力争占领国内市场。

”张秀娟说。

高利平也认为,电子电器产品、建筑板材、汽车材料等领域,应该是我国聚碳酸酯企业重点瞄准的新兴市场。

今年7月,拜耳公司决定对其聚碳酸酯板材业务进行整合,关停部分工厂。

公司聚碳酸酯部门负责人表示,高性能聚碳酸酯塑料的全球需求率将会逐年增长,其对聚碳酸酯业务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拜耳公司的举动无疑是行业的风向标,扩大产品应用领域,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是摆在我国聚碳酸酯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张秀娟表示。

据张秀娟介绍,目前行业已经开始注意开拓潜在市场,在各地聚碳酸酯企业纷纷新扩建装置的同时,不少企业开始注重产品高端化发展,力图改变未来有可能出现的供应过剩。

包括拜耳、LG化学等合资企业在内,我国目前已有多个企业正在加强对纯树脂的研究生产,以备进军改性料市场。

有的企业已将目光瞄向高端料市场,提前采购粒料进行研究,借以摆脱无序竞争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