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分析

合集下载

亿凯风水学——风水与现代生态建筑学

亿凯风水学——风水与现代生态建筑学

亿凯风水学——风水与现代生态建筑学我们今天讲生态建筑,不少人以为是一种新的理念,殊不知,建筑的生态属性,早在其诞生时便已经具有了。

原初时代的建筑,本就是与大自然相适应的,只是作为“第二自然”的人类社会,逐步与第一自然分离,乃至于“天人相分”而走向对抗,才会有今天回归自然、创立生态建筑的大声疾呼。

原始社会的巢居、江河旁的干栏式建筑,黄土高坡上的窑洞,这无一不与当代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有着非常明显的自然适应性。

甚至于哥特式建筑,与当地冬天厚厚的积雪也是很有关联的。

有人说,客家围龙屋,与《易经》、八卦图是相一致的,很讲究风水。

姑且剔除风水概念中别的成分,它与生态环境,可以说是相对吻合及一致的。

其实,广东的三大民系,无论是从各自的地域而言,还是从各具特色的建筑而言,均具有生态群落的特征,并同样呈现出生态群落的层次——山区的围屋和沿海的如西关大屋、骑楼等,与各自的生态环境,都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几十年前,日本一位学者便在《文明的生态史观》一书中,提出了相应的规定。

其实,风水中讲“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选择,“藏风聚气”的追求,等等,与古人一直强调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观念,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一个天人合一、自然天成的环境,无疑是人类理想的居所,建筑所选择的环境,所要营造的空间,难道不正包含这些么?只是用今天的科学语言来描绘,在用词上有所区别罢了。

今天无非好用白话文中的“空气流通”、“阳光充足”、“通风透气”、“布局合理”之类。

黑格尔说过:“要使建筑结构适合于环境,要注意到气候,地位和四周的自然风光,在结合目的来考虑的一切因素中,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统一的整体,这就是建筑的普遍课题,建筑师的才智就要在这个可提到完满解决上体现。

”如果换成中国古代的话语,那么,他说的气候等等,则为“天时”;环境、地位、自然风光,当为“地利”;而“结合目的来考虑的一切因素”——这当然是指人的统筹能力于宏观把握,从而,“自由的统一的整体的创造”,便在于“人和”了。

生态建筑学传统风水理论的理性表达

生态建筑学传统风水理论的理性表达

生态建筑学传统风水理论的理性表达摘要:建筑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和社会需求,利用自然中的可用资源和材料建造的构筑物,例如,房屋、桥梁、寺庙等等。

而建筑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和生存发展的“空间”。

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理解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应该相适相宜、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出发点,注重自然、建筑和人类三者之间关系的建筑理论为生态建筑学。

而传统的风水理论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其实用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建筑物的选址、朝向和内部布局在某些方面都讲究风水,这里面虽然有一些迷信的成分,但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本文通过对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出生态建筑学中传统风水理论的理性表达,以供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参考[1]。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传统风水理论;理性表达不容置疑的一点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传统风水理论被注入了一些迷信的内容,这就导致很多人对传统风水理论有了一定的误解,认为它只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鬼神之说。

但是,这种观念是以偏概全的结果。

不容忽视的是,剔除迷信成分,传统风水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建筑。

风水主要观察地势地貌,主张将天道运行、地气流转和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与生态建筑学的某些方面不谋而合,更确切地说,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传统风水理论能够更好地使建筑与自然彼此适应。

“因地制宜”在构造建筑物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性、坚固程度和所用材料等内部因素,又要考虑环境等外部因素。

环境因素也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这也说明了传统风水理论在建筑物的构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具体应用1.1建筑物的选址无论是古代皇帝选择陵墓,还是平民百姓选择房屋,都讲究要选择“风水宝地”。

甚至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也经常讲究“风水”。

这说明,风水从古至今都是建筑物选址的一个方面。

浅谈中国风水学与生态建筑

浅谈中国风水学与生态建筑

浅谈中国风水学与生态建筑摘要:生态建筑是近年来建筑界乃至整个社会讨论的热点,在我国风水学说由来已久,他并不是很多人所谓的迷信,其中很多内容是被证实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翻开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建造房屋、宫殿等都是按顺应人与自然的关系建造的,现在所说的生态建筑因而被称作是中国风水学的“回魂转世”,本文就风水学说和生态建筑的关联性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述。

关键词:中国风水生态建筑正文:北方人居住砖瓦房,西北高原人要挖窑洞,云南人要盖吊脚竹楼,这就是生态建筑学在人们大脑中最基本的反映。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要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如今日环境益恶化,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生态建筑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

关于生态建筑,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了深刻的研究,这就是风水,风水的宗旨就是理气,即寻找生气,有生气的地方就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这些恰恰都与生态建筑不谋而合,他们都是在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生物的共生关系。

一 . 风水学与当代生态建筑的关系风水学说几千年来研究自然和自然索取的东西并找出对人类生活最有帮助的、对人类生活最适合的一种过程和方法,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他有一套有关"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

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力求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满足地形条件,他是为了找寻建筑吉祥的点的景观评价系统,是我国古代建筑选址布局的艺术。

而生态建筑则依照生态平衡的原理,使人工建筑环境和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作用,从而产生一个相对稳定的,互相依存循环的新型建筑。

浅议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

浅议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

浅议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顺应社会发展的脚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风水学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理论,在建筑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生态建筑学与景观建筑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将风水学对于现代建筑的启示展开思索与研究。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景观建筑学;风水学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风水理论在现代建筑中呈现回归趋势。

风水理论属于中国的传统特色文化理论,其讲求的是天道与地道,即天文、地理与建筑之间的关系,理论的探索核心在于寻求一种生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模式。

1 生态建筑学与景观建筑学的概述当代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升,对于建筑的审美要求也在逐步发生改变。

在传统建筑设计的基础上,现代人们对建筑设计等方面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更加追求建筑的自然的和谐之美,避免过度修饰造成的累赘之感,充分利用自然风景的美感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在空间层次上打造充满自然和谐气息的艺术建筑。

对于景观建筑学而言,其追求的是崇尚自然的力量,建筑讲究自然之美。

比如在建筑地形考察方面,首先要考虑的便是相关地点的自然环境景观构成,之后对自然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发现其中最佳景观,根据设计风格对相应的林木进行保留,按照当地天气环境特点估测至高洪水水位、风力强弱等,同时要针对建筑地域外部的环境进行勘察,对周边环境进行客观评测。

因此,我们可以将景观建筑学理解为在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

其着力点在于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充分利用。

至于在建筑设计中思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则需要运用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便是通过对生态学理论的研究,将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健康发展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目标,在相应的建筑区域内,探寻人与自然相处的最和谐关系,将自然环境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不破坏地区内原有的生态平衡,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以及生存需要的设计。

其实,生态建筑学与风水学存在着一系列相似之处,如生态建筑学的理念在于保护自然环境,在自然的衬托之下,凸显建筑之美,通过建筑艺术设计,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尽显。

浅谈风水理论与生态建筑学之关联

浅谈风水理论与生态建筑学之关联

浅谈风水理论与生态建筑学之关联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阴阳学说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如中医理论,在国学复兴的当下,它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正散发出它耀眼的光芒,同时传统文化也孕育了另一套完整的不同于现代科学的风水理论体系,风水学的应用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城市建设和建筑中,这使中国建筑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居住或者使用,在中国的建筑我们看到了一种文化,一种内涵,它像生命体一样具有性格。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严重影响到了人居环境,进而产生了生态建筑学,而风水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生态建筑学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

文章通过详细阐述风水理论以及一些实例反映出风水理论的博大精深以及对现代生态建筑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堪舆;风水;生态建筑;哀牢山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f Yin and Yang is derived a series of theories,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in the Renaissance of Chinese present, it has obtained the world recognition, are gives out its dazzling rays of light,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lso breeds a complete set of is different from the modern scientific feng shui theory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eomantic learn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this makes the function of the Chinese architecture has not only confined to live or use, the building in China we see a kind of culture, a kind of connotation, it has the same character like living organism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erious destruction of the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erious influence to living environment, which brings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nd geomantic in “nature and humanity” thought, and moder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of the core idea completely. This paper describes feng shui theory and some examples of the theory of feng shui reflect the broad and profound and moder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Keywords: kanyu; Feng shui;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Part of中国是界闻名古国,是最早的有序建设城乡、有规范进行城市规划的国家。

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

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

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为中心的布局理念,融合体系结构,风水理论的心理学和其他跨学科的理论在今天使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

但是因为古人的理论描述过于神话,缺乏数据支持这一理论划分为封建迷信,生态建筑学者发现其本质的优点对生态建筑类的引用。

在这篇文章中,传统的风水学真的,阐述其应用价值在现代生态建筑和改善人民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传统风水;生态建筑学;表达引言中国风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风水是一个全面的包括建筑、生态、景观科学,主要是自然、和谐、平衡的原理来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结合环境、地理、健康历史悠久的观察。

生态建筑和景观建筑是基于自然生物学的研究,与环境生态学共生关系,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景观科学理论,是现代建筑的价值取向。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和景观建筑在风水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我们要打破思想误区,实现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的风水理论和实际回归设计。

一、生态建筑学与风水理论的相似之处生态建筑学与风水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建设生态提倡合理利用自然景观保护的美丽风景,衬托美丽的建筑,通过建筑、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一体,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提出和谐,水并不是在复杂的地形是一件坏事,但在景观。

第二,生态建筑有一些环保理念,风水不仅教人们如何建造,指导人们如何种植,如何挖掘,如何保护,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

第三,生态建筑的建设和规划设计基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的基础上,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它是人们的研究,建筑、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我们的目标是寻求和创造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对风水的要求建筑、景观、规划布局与操作相关的地形,风,水,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精神感应,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有机风水的看法。

二、传统风水在生态建筑单体设计上的合理性传统的风水,我们的祖先的智慧的结晶结构,由于其巨大的实用价值在今天使用,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统治阶级,江湖术士,等使用,描述科学的建筑理论的一个神话,暴利,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改变,想法是迷信已经被抛弃了。

探索传统风水学对现代绿色建筑的影响

探索传统风水学对现代绿色建筑的影响

探索传统风水学对现代绿色建筑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绿色建筑的需求与关注度日益增加。

如今,绿色建筑不仅代表着对环境的保护,还体现了人们对健康、舒适居住的追求。

而在现代绿色建筑中,有一种古老的知识体系会被融入设计中——那便是传统风水学。

由于风水文化的复杂性和不同的流派,很多人对于它的理解范围也不尽相同。

然而从根本上来说,风水学就是对于周遭环境的认知与应对能力。

这种认知并不仅限于物理或者地理方面的读数,还包括了对历史、文化、人类行为等多方面的分析。

通过这种分析,人们便能够理解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获得对环境的渐进认知。

对于现代绿色建筑的设计而言,传统风水学的影响和优势并不容易一下子浮现出来,但可以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的一些因素包括:1.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在传统风水学中,一个地方的地理、气候环境都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例如,如果一个建筑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周围植物的生长、天气、坡度和土壤情况等,那么这个建筑便与周遭自然环境结合在了一起。

而在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这种贴近自然的意识也同样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环境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最终达到绿色、健康的居住目标。

2. 风水学中的形势学风水学中的形势学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出一个空间的布局是否合适。

例如,一个建筑的主入口的位置、厨房在哪里、卧室朝向等对于生活的影响都会被考虑到。

另外,房间间的分隔和布置方式也会被考虑进去,以最大化地利用空间。

3. 能量流的考虑在传统风水学中,并不局限于地形和自然地貌的影响,还考虑到了能量流的影响。

这种能量流的影响可以通过地势、色彩、材料和卫生等方面的影响来感知。

在现代绿色建筑中,这种考虑某些方面的角度仍然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建筑的材料、厚度、色彩、室内外温度以及房间内的能量流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居住体验和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传统风水学还可以为现代绿色建筑带来更多的优势,例如:1. 改善环境通过传统风水学的理论,建筑师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降低冗余消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

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

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强,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风水这一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

本文将讨论生态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和风水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分析它们互相之间的影响和共同目标。

生态建筑学生态建筑学是建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是通过对建筑材料、结构、空间布局、能源使用等多方面的调整和改善,以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生态建筑是一个生态系统,不仅要关注建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也要考虑其中各种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生态建筑不仅关注绿色建筑,还拓展到低碳建筑、节能建筑、环保建筑等方面。

它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灵感艺术融合在一起,创造符合人性需要的宜居环境。

景观建筑学景观建筑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它可以把任何建筑都拟人化地看作是一个生命体。

景观建筑学的核心价值是打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使人们能够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

景观建筑学的设计目标主要是致力于最大限度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平衡和谐的关系。

景观建筑学的设计原则是:生态、合理、美观、可持续。

风水风水是一种汉族传统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大自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一种信仰和神秘的方法。

通过风水理论和实践,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有效的布局和摆放建议,使它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幸福。

风水相信大自然中的每个事物、每个能量都是有气质的,有利于发展和损害人们。

风水理论的核心就是把吉气收集起来,最大限度增强它们的效应,同时避免和抵御不利气质的侵袭。

生态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和风水之间的关系生态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和风水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三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也非常明显。

从景观建筑学角度看,生态建筑和风水都是设计景观时必须考虑并融入的一部分。

生态建筑能够让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结合的更加紧密,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而风水能够通过结合周围环境的气质、景点等,将建筑内所有元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让它们互相匹配、合理共处,进而发挥最大的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01T15:10:35.7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8期作者:金梅珍
[导读]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其城市及建筑的布局主要是以传统风水理论作为支持。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322100
摘要: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其城市及建筑的布局主要是以传统风水理论作为支持,根据传统风水理论的内容来看其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再加上其没有相应的客观数据作为支持,因此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风水理论逐渐被人们所摒弃。

但是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其一些理论观点所具备的特性逐渐被生态建筑学所认同,为此本文从理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风水理论;生态建筑学;特点;建筑设计
引言
在生态建筑学中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一种符合社会群落特征及生态发展需求的建筑布局,以此来促使社会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发展。

而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其许多建筑布局的设计形式都体现出“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特点,例如“建筑设计”、“择址”等部分所表现出的生态、环境等特点,而这些内容与生态建筑学之间的联系也逐渐体现了出来。

1传统风水理论中“择址”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
1.1对地理地形的认知
在传统风水理论中择址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其择址主要是对建筑建设区域的规划,以此来达到因地制宜的建筑理念。

根据传统风水理论其择址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避开“瘦山”,“瘦山”是指一些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复杂、山体陡峭的区域,其强调了“瘦山”会产生“煞气”,而从生态建筑学的层面来进行解释可以将其定义为区域内生态条件较差导致居住人对此处产生心理上的负面感受,并且此类地理地形条件也易发自然灾害,与生态建筑学中生态居住的理念不符,因此此类地区并不宜居;第二,保证四周开阔,在传统风水理论中有“井底局”的理念,其主要是指四周封闭的“谷地”地形,根据生态建筑学的分析来看,此种地形区域通风效果较差,温度变化也与人们的居住习惯有一定的差别,此种地形在发生如洪涝等灾害问题时危险系数更高,因此不适宜营建建筑群落;第三,远离灾害频发区域,风水指导下营建的城市,均择地于藏风纳气环水之所,极少有城市建成几年内即遭灾害的记载,进行科学整理后发现,风水择址最优的理论模型是“三面环抱、一面临水且视野开阔”的地形,即“龙真、穴的、砂环、水抱”。

这样的地形符合安全要求和生态居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1.2对水文条件的认知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

”是传统风水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用水及水资源的配置,关系着气候环境等因素。

在生态建筑学中必须要保证建筑与水的合理布局,以此来保证水体可以对周边环境、小气候进行调节,并起到降噪的作用。

而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其体现出了对水文条件的认识,其中总结了许多对水的使用及防御的建筑设计措施,此种对水文条件进行设计的方式可以为生态建筑学水文的设计提供基本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例如,在河流汭隩处选址,汭隩就是指河流弯曲成弓形的内侧,其基地为水流三面环绕,风水上称之为“冠带水”、“眠弓水”,是大吉之势,而此种建筑与水文设计格局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也属于合理的设计,其可以保证建筑基础的安全、稳定,满足生态建筑学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1.3对气候环境的认知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大气流动、气压和降水量等因素。

好风水须有好气候,还要注意待选范围的小气候或者微气候。

“风”是风水中判断吉凶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气“乘风而散”,所以要“藏风”。

古人发明了八风图,对风的性质和方向以方位时序绘成图,和现代设计中使用的“风玫瑰”异曲同工。

生态建筑学认为基地不宜选在山顶和山脊,这些地方风速过快,更要避开隘口地形,这种条件下气流向隘口集中形成急流,流线密集成为风口。

这个和风水中描述的“天斩煞”原理是相同的。

2传统风水理论中“建筑设计”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
2.1建筑朝向的设计特点
中国所处地理位置为北半球,根据日照条件来看,若是建筑朝向设置为东西向建筑日照时间较短,而建筑朝向定为南方则可以使建筑获得最佳的日照条件,因此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其有着坐北朝南的理念。

根据传统风水理论中建筑设计的要求,在东西方向的墙面一般不设置窗户,而此设计理念的科学解释则是由夏季及冬季的主导风向所影响的,一般南北通透的建筑结构其在采光、通风上都有较好的效果。

在生态建筑学中其强调对自然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以此来减少能源的消耗,使建筑物的生态效益可以良好的体现出来,而传统风水理论坐北朝南、南北通透的建筑设计理念则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良好的应用,其与生态建筑学的理念相符。

2.2建筑内部的设计
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其有“声煞”这一理念,简单来说就是风声、水声或是一些其它因自然环境作用而产生的声音,在建筑中可将其定义为噪音,因此在其设计中主要是采用照壁及屏风来降低风速,减小因风所产生的噪音影响。

在生态建筑学中可以参照这一理念,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选择远离噪音的地区,或是在建筑周边设计相应的绿化带,应用绿化带作为噪音的隔离带,以此来保证建筑不会受到噪音的干扰,同时还可以对建筑墙体设计空气夹层,进而达到“闹中取静”的建筑设计理念。

2.3建筑给排水的设计
“四水穿堂”是传统风水理论中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建筑格局,其可以对自然降水进行收集,以此来达到对水资源进行良好处理的目的,相应的古人用水也可以更加方便。

而此种建筑设计方式可以为现今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在现代建筑设计时融合传统风水理论的理念,再加上科技设备的使用,可以更加高效的对各种自然资源进行使用,以此来贯彻及实现生态建筑学所提供的指导思想,使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

3生态建筑学与传统风水理论的结合
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其尊重自然、生态、人居的和谐发展,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建筑的选址及设计中重视融于山水、贴近自然,其是
我国传统的人居理念典型,此特点可以体现出在建筑中对自然资源进行高效利用的理念,保证建筑与生态和谐统一。

而在生态建筑学中其所覆盖及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了生物学、环境学、建筑学等内容,其与西方固有的建筑学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延伸出了独具理论特色的生态建筑学体系。

在生态建筑学中其核心理念就是自然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而这与传统风水理论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有一定的契合,本身传统风水理论就属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其所具备的生态、自然等理念与生态建筑学的融合可以为建筑的建设及设计提供理论思想及思路。

通过生态建筑学与传统风水理论的融合发展可以探索对自然资源进行适当利用的方式,从而使建筑体系形成循环状态,这种生态与人之间共生的关系可以改变现代化建筑建设中高耗能的状态,使建筑建设可以体现出生态效益的特点及要求。

结语
在对传统风水理论的研究中需要做到去伪存真,从生态建筑学的角度来看,传统风水理论其蕴含了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观念,而这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因此在实际中可以通过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来对传统风水理论进行分析,将其与生态建筑学进行融合,从而在建筑设计及建设中可以创造出符合生态特点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新. 生态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J]. 中华建设,2015,(09):90-91.
[2]张化龙. 探讨风水学和生态建筑学的设计及实践[J]. 城市建筑,2013,(20):328.
[3]王涵. 浅议生态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J]. 科技风,2010,(04):46.
[4]张莹. 浅议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J]. 山西建筑,2006,(06):28-29.
作者简介:金梅珍,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322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