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传统风水学说在景观规划中的意义

中国传统风水学说在景观规划中的意义摘要:风水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它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文通过对传统风水学和现代风水的论述,从风水理论入手,以及现代人们对风水学说的普遍认识和重视程度,分析风水学说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阐明风水在当今的景观设计当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风水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关键词:风水、景观、景观设计、园林1.对于风水学说的认识首先,什么是风水?风水原是一种相地之术,也就是现场对地理进行勘察的一种方法,古代又称之为地相、堪舆之术,是一门研究环境和宇宙规律之间规律和关系的哲学。
相传风水学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
风水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学说主要关于宫殿、住宅、村落以及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原则。
天津大学建筑系的教授王其亨认为:“风水之术的核心,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
风水术实际上就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
它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风水学说的认识已经开始从传统意义上的认识了解上升到了科学的去利用、去研究风水。
现在的人们无论是从关于风水的书籍上,还是道听途说,对风水的认识却都在日益加深,再加上一些房地产商为了寻求卖点,打造更加高级的住宅区,也将风水理念炒得火热,对于国人来说,几乎人人都知道一些关于风水的认识,虽说不上多么深刻,但也足以看出风水的确是越来越受到重视。
景观设计师作为自然的改造者,更是要了解风水的理论和内涵,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利用新的技术,去更好的研究它,利用它,将之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把风水理论科学的和大自然相结合。
2.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有整体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依山傍水原则、观形查势原则、坐北朝南原则、地质检验原则、水质分析原则、适中居住原则、顺乘生气原则、改造风水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风水理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影响

浅谈风水理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影响中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博大精深,与其他任何学科或理论发展一样,中国独特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无不受到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作为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一部分的风水理论,就是中国古人研究如何营造优良环境并把环境质量与人生幸福问题相结合的科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景观规划设计。
中国历代传统城市规划设计,均蕴涵风水理念;广阔的聚落及各地民居,皆可见风水之约定俗成。
正是风水理论的影响,才形成了“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意境。
一、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
《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
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园林设计的真谛所在。
2.依山傍水原则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依山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
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起到山腰。
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而上,气宇轩昂。
二、园林地形设计中的风水学园林地形设计,包括山地、斜坡、台地、平地的竖向设计等,主要内容是人工挖湖、堆山,其要旨是山势山形的营造。
无论是大地形的改造还是小地形的营造,都应在风水学理论指导下进行。
风水环境选择的方式方法虽然众多,然归纳起来其精髓为龙、穴、砂、水四大要素(有书将“向”加人,统称“地理五诀”),其原理是“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大准则。
风水术借用了民间有关龙的观念,称蜿蜒曲折的山为龙脉,或称山龙;称源远流长的江河为水龙。
龙,又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病龙、死龙、来龙、去龙、直龙、横龙、飞龙、潜龙之别。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作者:钱畅王一方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11期钱畅王一方(天津市德芳斯景观设计公司,天津300381)摘要: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景观的设计与传统风水理论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本文基于我国传统风水的基本理论,重点分析传统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促进现代园林景观的良好发展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风水理论;园林景观;造景1中国传统风水的基本理论风水从字面上可以分为“风”和“水”2个部分。
风水理论是一门结合了水文地质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学以及建筑学等多种学科的自然科学。
风水理论大致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阴阳、五行和干支生肖。
其中,阴阳最早起源于夏朝。
从来自阳光的向背角度而言,物体背阴的一面称为“阴”,物体向阳的一面称为“阳”。
通过进一步延伸,阴阳概念可以解释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的所有现象。
阴阳规律可以归纳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正反2个方面,即阴与阳,阴阳现象是无处不在的。
五行的说法最早见于董仲舒的《尚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元素组成。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这5种元素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的规律是相生相克。
干支生肖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在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中有十天干,十二地支的说法。
其中,十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种动物,则为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和地支具有相同的特性,即相冲相克。
从阴阳、五行以及干支生肖来看,我国的传统风水理论思想主要是将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系统是以人类为主体,包含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2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2.1 “天人合一”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传统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体地表现为,通过对景观的整体性把握,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
园林景观设计——试论古代园林设计与风水

试论古代园林设计与风水摘要:历来学术界对我国的古代园林设计的各方面研究颇多,但关于园林与风水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多,所以本文想通过对古代园林设计中的相地立基、总体构图、掇山理水、水口园林,以及题名、禁忌等方面进行分析,试论风水对古代园林设计的渗透和影响。
关键词:古代园林;风水;风水禁忌我国古代园林“以创作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园而著称于世”(汪菊渊,1992),而我国古代风水亦以审辩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术”而流传至今。
曹雪芹曾在《红楼梦》里以风水模式为蓝本而评价稻香村的园林环境“背山无脉,临水无源”,由此可见古代园林设计与风水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一、古代园林的相地立基风水是《易经》在建筑上的应用,是古代人类在建设城市和家园的综合评定方法,基于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故对有同样基础的中国古代园林的影响也隐约可见。
我国古代园林的“相地”是指勘测与选择园地,而相地原为风水术的别称,原意为观察山水形势、选择最佳地点。
《园冶》中“相地合适,构园得体”, 把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位等六种类型,并分别说明其不同的相地方法。
要求有山或有水,这与风水所云“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重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阳宅全书》)有异曲同工之处。
所不同的是,风水以择定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为最终目的:而园林则以选择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园地)为基础,还要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饰。
此外,如果是方寸之间的园地,难有真山真水,亦可“模山范水”(即造假山水),但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立基”要是指确定园林建筑、假山、水体与植物在总体布局中的位置。
《园冶》卷一“立基”云:“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
先乎取景,妙在朝南。
……倾向非拘宅相,安门须合厅方”。
这里的“先乎取景,妙在朝南,”也类似于风水中尊贵建筑须“负阴抱阳”即坐北朝南的原则。
事实上,在风水的影响下,我国比较典型的古代园林布局也大都是主体建筑倚山居北,而把人工湖或池塘建在南部。
风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浅析

风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浅析风水作为一种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的文化,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不断的增加,导致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风水学从现代角度来理解,可以很大程度的体现出生态保护的理念,它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机统一,园林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风水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1.风水的概述风水文化在我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强调”天人合一”,重视“人”与“天”的统一,以现代的理解角度来看,“天人合一”中“天”就是自然生态环境,“人”就是社会的发展个体,整体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机统一。
风水是一门涉及内容广,综合性较强的一们学科,因此,在进行具体的含义描述时不能只是简单的概括总结,从总体来看,它主要指的是一种建筑文化,是对建筑选址和布局的学问,是建筑在选址和规划建设时需要重点把握的部分。
它由两个派系构成,即形势派和理气派。
前者是针对于建筑的具体位置选址来说的,会对建筑的总体规划有一定的影响;后者主要看重的是一种福荫观念的深化,把阴阳、八卦等理念作为基础,采用“天人合一” 的方式来对建筑的方位和人居住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作为建筑的选址规划依据。
2.风水对我国古代建筑的影响风水在我国古代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很多的领域都有涉及到,其中对于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用是较为明显的。
我国古代的各种建筑活动,基本上都要用到风水,它的影响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位置的选址;一是位置的规划和布局。
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风水宝地”是人们的追求目标,而这种模式讲的就是建筑的位置要有山有水,山水环保,内部有良田和山林,环境较为自然化,适合居住因此成为了古代建筑选址的基本原则。
另外,理气派系讲究的阴阳理论,并把阴阳之间的调和以及平衡作为最佳的状态,其中所将讲到的阴阳分界线也就是风水学中的对称轴,纵观当期我国遗留下来的古代大型建筑,基本上都是按照对称方式来建造的,这也是对称轴线的一大体现,综合上述可知,在风水学的影响下,我国古代的村镇和建筑在进行选址和布局时,都呈现出了方直规整和中轴对称的特点。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水学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水学摘要:在中国古典园林长达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风水学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风水学对古典园林选址、园林造景手法、园林组成要素的影响,揭示风水学内含的科学性。
通过分析风水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阐述时代发展背景下风水学的意义。
关键词:风水古典园林景观学民族文化根据长期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及实际生活体验,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了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质选择及规划设计的学说,叫做“风水术”或“堪舆术”。
作为贯穿中国文化始终的风水术,对中国古典园林同样存在深远影响。
1、风水理论与园林的关系1.1风水与园林选址“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术选址的核心要义。
所谓负阴抱阳,即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左右有青龙、白虎砂山,前有月牙形池塘或弯曲的河流等。
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作为清朝皇家园林,山庄选址遵循风水原则,即背靠狮子岭,山势起伏;左有磬锤山为青龙、右广仁岭为白虎外护;热河天然流经山庄东面,人工引河入庄,并辅以原有山泉形成水抱之势;山庄定向吉利,坐北朝南。
从科学的生态环境选址讲,山庄背山有利于阻挡北方冷空气;东西有山做屏障利于防守;山庄坐北朝南取决于北半球采光需要.它是根据对自然的观察,总结出的一套选址理论。
但风水学强调的宝地,却存在其迷信的一面。
一个地方的兴衰取决于当时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承德山庄虽兴盛一时,但在清朝末年却依然抵抗不了中国国力衰落的大趋势,最后没落。
1.2风水与园林造景手法在园林造景中,属风水理论“掇山理水”对园林造景影响最大。
所谓“掇山”,即人工堆造假山;“理水”即人工修缮水景形状。
“一池三山”是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常见造景形式。
以留园为例,留园中部以山水为主,水池中一池三山布局以水池东北角“小蓬莱”岛为中心,与“小蓬莱”岛毗邻一个半岛,上建有方亭“濠濮亭”,于“濠濮亭”向西北眺望,可发现西北角还有一个小岛,与曲桥相连。
留园在造景之初通过掇山理水使三岛融入水中,形成“一池三山”之态。
园林景观设计——园林设计中风水理论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风水理论的应用在我国,风水是一种现场校察地理的方法,是一门选择合适的地方的学问。
相传其创始人是九天玄女,较为完善的风水起源于战国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普及,风水曾一度被人们视为迷信活动。
但是事实上,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就会逐渐认识到风水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且是一门科学。
风水的核心思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水主要是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等的选址与建设。
伴随风水学的发展,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拟从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两个方面,来探索园林设计中风水理论的应用。
一、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首先,风水理论对于园林选址的影响。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是最注重园林的。
“相地”,实质是考察周边的环境,进行地址的选择,这也是古代园林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深远影响的根本所在。
根据古代的风水理论,最为理想的选址无疑是要求有山或有水。
风水以择定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为最终目的,而园林则以选择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为基础,还要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饰。
但是,风水选址也着力追求一种幽静空间,它要求:后有靠山屏障,左右沙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
这种幽境空间,既可以藏风聚气,亦可以充分满足古代士大夫们清高脱俗隐逸遁世的心理追求。
其次,风水理论对于植物种植的影响。
根据我国传统风水理论的观点,理想的风水宝地必须要有行局佳、气场好、水青水秀、风景宜人。
风水思想十分重视种植园林树木,主张在城镇、村落或者居宅庭院内外种植园林树木。
这样可以起到挡风聚气的功效,还能维护小环境生态,使村落、庭院小环境在形态上完整,在景观上显得内容丰富和有生机。
并且在园林内种植的植物的种类以及种植方式都是很有讲究的,如不可在门前种植大树,门前有大树易隔挡阳光,阻挠阳气生机进入屋内,同时屋内阴气不易驱出,还会使人出入不方便和易招雷击。
同时又认为,东种挑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李杏、中门有槐,富贵三世。
这不仅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朴素哲学观,而且也充满了科学的依据,并且符合当今生态学甚至是医学的相关要求。
园林景观设计——风水在庭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风水在庭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近些年来,紧随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提高,中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的景观设计与中国的本土文化形成碰撞,逐渐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于是便衍生了新中式景观设计,它既顺应了当前时代的潮流,又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文化得到结合。
而风水则是具有数千年的历史的一种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以及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改变了在传统意义上对风水的认识,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结合的重要性。
新中式这一新兴的景观设计,在当下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很多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文化融入到新中式景观设计,为新中式景观注入新的力量源泉,才能让新中式景观更好地立足于当代景观设计。
文章对风水文化在新中式景观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风水;庭院景观设计;应用1风水文化“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这是晋代郭璞的《葬经》一书中对中国风水的理解,由此衍生出如今的风水一词。
中国古代的风水学具备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来源于对人与自然和谐状态以及对师法自然、诗情画意的人文环境的追求;进而创造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在人们不断地实践历练、研究探索、整合归纳和逐步完善中进行感悟与反思,随之形成现如今的中国风水理论。
“风水,也叫堪舆。
旧中国的一种迷信。
”这是《辞海》中对于风水在旧中国阶段最初步认识的记载。
而现如今,风水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早已被否定。
所谓风水,实则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现象。
在现代风水研究中,人们逐渐强调的不再是讲封建迷信的风水,而是站在科学的层面去理解传统风水学。
传统风水学中所遵循的核心宗旨是首先要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整体的详细勘察与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和改造自然环境,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最终为人们创造一个适宜居住并满足生活要求的良好环境,强调要达到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和谐共生的一种最佳的环境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 在我国,风水是一种现场校察地理的方法,是一门选择合适地方的学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普及,风水曾一度被人们视为迷信活动。
但是事实上,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就会逐渐认识到风水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且是一门科学。
风水的核心思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水主要是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等的选址与建设。
伴随风水学的发展,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拟从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两个方面,来探索园林设计中风水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风水学;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园林景观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可以分为场地环境、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三部分,同时,从古代到现代的园林建筑建造来看,中国的传统风水理论无时无刻不渗透在园林建筑的灵魂中,所谓风水,又名相地术,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风水”并非真正的表面意义上的风和水,其又被人称为山水之术,是我国古代建宅、造园的主要理论依据。
祖先用其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一套系统的成功理论,用以选择依山傍水、阳光明媚、天人和一、聚气敛财的“山水宝地”。
可见风水学对于协调园林周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优化这四个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在给景观设计增色添彩之外,还能给人们的生活营造舒适优美
的环境,提供清新的空气,还有良好的视觉享受等。
一、风水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周边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
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
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栏式竹楼居住。
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华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
同样,在园林创作中也应该充分融入这样思想进行设计,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
适当的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如山丘、水体,以及按国家有关法规保护的古树名木、成形大树群等,并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原来的地形地貌上加以适当的修改,便有利于创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林作品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合成统一体,使园林作品既有一个整体的联系,可以充分表现出当地的特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许多工作量。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园林设计的真谛所在。
2、坐北朝南
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
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
风水学认为,风有阴
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
向西南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
”这就是说要避免西北风。
因此,在一个园林的南部应多设一些活动场地,如广场、儿童游戏区、老人活动区,充分利用天然的优势。
3、顺乘生气
中国传统风水学其实也就是中国人几千年在生活中累积了不少
的经验整理出来的一套环境学问。
从穴居时代开始,古人就对山川形势有很深的研究,从理论上讲,全地球的表面,不是山就是水,而山与水是互相依存的。
古人从经验中体会到龙气在山中游走,而水有界气的功能,所以水的走向就决定了龙气的走向。
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好坏,山形水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风水就是研究龙气和水势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所以风水一说,风就是气,而水就是水。
4、树种选择
用于庭院中栽种的植物种类应有所选择。
按照风水学相关的理论进行划分,植物分为2种,即凶和吉。
划分为凶的标准有以下2种:第1种看植物是否会产生毒液或毒气。
第2种就是通过树形来看树的凶吉,只要是发育不良、长相不端庄、不周正的树木就被认为是凶树。
然而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传统的人文美学或是人的心理在起一定的作用。
吉树又是怎么确定的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趋向于
接受通过植物的特性和寓意乃至谐音来确定吉树,有风水学者认为银杏、柳、柏、茱萸、无患子、桃、葫芦、艾等8种植物有化煞驱邪作用,槐树、橘树、椿、灵芝、榕、棕榈、枣、石榴、葡萄、桂花、梅、海棠等13种植物为增吉植物。
在园林设计中选择植物种类时应该考虑和应用人们普遍认同的这个观点。
5、树形选择
方圆端正、均衡对称乃风水理论总体上对于树形的要求,因此总结出植物种植的总体要求为:健康而无病桩,端庄而不妖奇。
以下是前人总结出的关于树形风水的说法能够证明该点:“竹木倒垂在水边,小孩落水不堪言”、“树损下边,足病边绵”、“怪树肿头不肿腰,奸邪淫乱小鬼妖”、“斜枝向门,哭泣丧魂”、“树枝藤缠,悬梁翻船”、“大树古怪,气痛名败”、“枯树当门、火灾死人”、“果树枝左,杂病痰火”、“树下肿根、聋盲病昏”等。
当然死树、枯树、病树是一定不宜栽种的,而对于长相不够端庄的树,应该从2个方面来看,有的曲折的树因为独特的造型,比一般的树更美、更有价值;有的曲折形状较丑,就没必要去栽种了。
二、景观设计中各元素的应用
1、花架。
花架在园林中是最接近自然的, 而且也是中国园林特有的一种园林建筑, 是室内向室外空间过渡的一种形式。
一些风水学者有一些新的观点提出,他们根据人们对不同颜色的心理作用和反应,认为绿色代表平安,红色代表红火、热烈,黑色代表庄严,黄色代表富贵,白色代表洁净、肃穆,所以根据现场地的需要合理
布置所需花种,花架布置灵活, 造型富于变化, 结构简洁, 可组织对环境景色的观赏, 而且由于绿色植物及花果自由地攀援和悬挂, 成为一种具有生机的园林小品。
2、亭。
亭是特指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 是供行人停留休息之所。
一个好的休息亭场地选择,按照坐北朝南的落座,对于庇荫取阳,福泽后人有着很大用途,无论是在古典园林或是现代园林中, 各式各样的亭子都随处可见,满足了人们在游赏活动过程中驻足休息、纳凉避雨、眺望景色的需要。
3、廊。
园林中的廊是亭的延伸, 是联系风景点建筑的纽带, 随山就势, 曲折迁回, 逶迤蜿蜒。
廊在园林中能引导视角多变的导游交通路线, 又可划分景区空间, 丰富空间层次, 增加景深, 是中国园林建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喷泉。
在园林中的动态水景形式中, 喷泉是最常见的一种。
喷泉以它华丽的水声, 活跃的氛围和动态的、优美的、花样繁多的水形, 装饰着城市和公共园林。
从造景作用方面来讲, 喷泉首先可以为园林环境提供动态水景, 丰富城市景观; 其次, 喷泉对旁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还有改良作用。
5、园林围栏。
围栏是园林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功能, 它是园林组景中大量出现的一种重要小品构件和装饰小品, 在园林中的作用主要有: 具有维护功能, 是划分园林空间的要素之一; 具有点缀装饰园林环境, 用于园林景观的需要; 具有组织疏导人流、划分活动范围的作用; 具有改善城市园林绿地
景观效果, 从视觉上扩大绿化空间、美化市容的作用。
结束语
风水理论不仅对中国古典造园产生过深刻影响,而且对当今园林景观设计也有重要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风景园林学科应该学习风水理论倡导的“自然审美关照”精神,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与风水理论的合理结合,它所应体现的不仅是现代气息,更体现出了建筑与文化的内涵,它除了具有观赏性,还应该具有民族特色。
作为中国的园林工作者,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并在创作中加以弘扬,创造出更多既有现代气息又具民族特色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惠国夫,佘敏,刘官梅.风水学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006,(22).
叶素琼,李芳浅.谈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