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与中国传统文化
古村落历史功能和形态

古村落历史功能和形态古村落是指具有悠久历史的乡村聚落,通常保存着丰富的历史功能和独特的形态特征。
这些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历史功能和形态两个方面介绍古村落的特点和意义。
一、历史功能1. 保护历史记忆:古村落是历史的见证,保存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这些古村落承载着乡村社会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
通过保护古村落,可以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
2. 传承文化遗产:古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
在古村落中,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建筑、古老的手工艺品、传统节日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瑰宝,通过保护古村落,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 促进乡村振兴: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可以促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
古村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
二、形态特征1. 建筑风格独特: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多样,常见的有明清式建筑、民居建筑、古庙、古井等。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古村落的建筑布局通常以村落中心的广场或庙宇为核心,周围是居民的住宅和田地,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2. 自然环境优美:古村落通常位于山水之间,周围环境优美,有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树林和宜人的田园风光。
这些自然景观与古村落的建筑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人们在古村落中漫步,不仅可以享受到宜人的自然环境,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3. 生活方式古朴简单:古村落的居民通常过着简朴的生活,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他们依靠农业、手工艺和渔猎等方式维持生计,注重家庭和社区的互助合作。
在古村落中,人们可以体验到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远离繁忙喧嚣的都市生活。
古村落具有丰富的历史功能和独特的形态特征。
参观古村落的心得体会

参观古村落的心得体会古村落是指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价值的古老村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热衷于参观古村落,以寻找历史的痕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我最近的一次参观古村落的经历中,我深受启发,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
首先,参观古村落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进古村落,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时光隧道。
在这里,我能够亲身体验到传统生活的氛围。
古老的民居、古朴的街道、传统的手工艺品等等都让我感到震撼和钦佩。
尤其是在古村落里,我发现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和节庆活动,例如农历新年的祭拜仪式、庙会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古村落的文化内涵,也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其次,参观古村落让我了解到了历史的渊源。
每一个古村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一段段的故事和记忆。
通过参观古村落,我了解到了这些村庄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我了解到了古村落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
通过观察古村落中的建筑风格、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我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社会的面貌。
这些历史的痕迹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对历史人文产生了更深的思考和理解。
另外,参观古村落还让我体验到了自然环境的美妙。
许多古村落坐落在自然风景秀丽的地方,山水相依,风景如画。
我在古村落中漫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周围的山川河流,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我发现,古村落保留了很多传统的生态环境,原汁原味地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
这种自然美景让我心旷神怡,回归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在参观古村落的过程中,我还能够品尝到地道的传统美食。
每个古村落都有其独特的传统美食,如著名的古村落品牌美食或特色家常菜,都让我食指大动。
特色的调味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让这些美食既有地域特色又充满了历史的印记。
通过品尝古村落的传统美食,我不仅能够满足味觉上的享受,还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参观古村落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到了历史的渊源,体验到了自然环境的美妙,并品尝到了地道的传统美食。
凤凰古镇的民族民俗与古村落

凤凰古镇的民族民俗与古村落凤凰古镇的民族民俗与古村落凤凰古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镇之一。
这座小镇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民族民俗和古村落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凤凰古镇的民族民俗与古村落,探究其背后的故事和魅力。
一、民族民俗1. 土家族文化凤凰古镇是土家族聚居地,土家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凤凰古镇,游客可以近距离体验土家族的传统婚俗、祭祀仪式、歌舞表演等民族民俗活动。
尤其是土家族的传统婚礼,仪式庄重而热闹,让人流连忘返。
2. 苗族风情除了土家族文化外,凤凰古镇还有苗族的文化影响。
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服饰、舞蹈和音乐而闻名。
在凤凰古镇,游客可以欣赏到苗族少女的锦绣服饰和优美的舞蹈表演,感受到苗族独特的风情。
同时,苗族的饮食文化也是凤凰古镇的一大亮点,各种美味的苗族特色菜肴让人胃口大开。
3. 民间艺术表演在凤凰古镇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民间艺术表演。
例如,一些民间戏曲团队会在广场上演绎经典的传统戏曲,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
此外,街头艺人的表演也是凤凰古镇的一大特色,他们通过打击乐器、歌唱、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才艺,为游客带来了愉快的娱乐体验。
二、古村落1. 建筑风格凤凰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明、清两代的特点。
古镇内保存着许多明清古宅,这些古宅多为木结构,具有檐角飞翘、门窗雕刻精美的特点。
在古宅内,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建筑的魅力和历史的沉淀。
2. 街巷布局凤凰古镇的街巷布局十分独特。
古镇的主要街道呈U型,两岸是古老的建筑和各种特色店铺。
游客可以漫步在石板路上,欣赏古镇的美景,品味传统手工艺品和当地特色美食。
3. 文化底蕴凤凰古镇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
在古镇内,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纪念碑,如“洪崖洞”、“黄丝桥”等,这些文物见证了凤凰古镇的兴衰和演变。
此外,古镇还建有凤凰博物馆,展示了凤凰古镇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工艺品,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这座古镇。
古村落的名词解释

古村落的名词解释古村落,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居住形态,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是中国传统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本文将对古村落的定义、特点及其意义进行解释,探讨古村落的独特之处和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古村落,简单来说,是指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传统农村聚落。
它往往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和社会组织形态。
古村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
古村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首先,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众多历史和传统的记忆。
在古村落中,可以找到各种不同的文化符号和实体遗迹,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祭祀活动、戏剧演出等。
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其次,古村落也是传统农村社会结构的有机体现。
在古代中国,农村社会是以家族为单位,通过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来维系。
古村落的建筑布局和村庄规划往往反映了这种家族关系和社会组织形态,如中国南方水乡古村落的水系分布和田间地头的布局。
这些布局既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又是为了满足家族的生活需求,使得村庄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且内聚的社会单位。
古村落中的建筑风格和村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也是其独特之处。
古村落的建筑往往采用传统的木结构或土木混合结构建造,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和材料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例如,鲁南地区的“四合院”、苏南地区的“青砖灰瓦”等。
这些建筑风格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价值观。
古村落的意义不仅限于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还涉及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首先,古村落是研究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古村落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为当代社会和农村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其次,古村落也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古村落因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旅游景点。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一、本文概述《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传统村落定义、特征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文章。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或被同化的风险,因此,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首先对传统村落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接着,文章将分析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包括建筑艺术、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多个方面,以揭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村落的关注和保护,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传统村落的概念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那些历史悠久,保存了大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
这些村落往往拥有独特的建筑风貌、传统的空间布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
传统村落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建筑和景观,更涵盖了与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俗、传统手工艺、地方语言、宗教信仰等。
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村落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同时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
这些村落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在全球范围内,传统村落正面临着城市化、现代化等多种因素的冲击,许多村落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风貌和文化特色。
因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加强对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传统村落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载体,更是深厚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的汇聚地。
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和谐共生。
传统村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缩影。
村落选址多依山傍水,顺应自然地形,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皖南古村落景点介绍

皖南古村落景点介绍皖南古村落,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当地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和独特的文化风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本文将详细介绍皖南古村落的景点特色、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游览建议,帮助您更好地领略这片古老土地的魅力。
一、景点特色1. 古代建筑:皖南古村落的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
其中,马头墙、小青瓦、白墙黛瓦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以及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
2. 自然风光:皖南古村落依山傍水,自然风光优美。
村前溪水潺潺,村后山峦叠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3. 民俗文化:皖南古村落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包括徽剧、徽墨、徽菜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
4. 历史遗迹:皖南古村落历史悠久,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
例如,古井、古桥、古道等,都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岁月。
二、历史背景皖南古村落始建于宋代,繁荣于明清时期。
由于地处皖南山区,这里的人民以农耕为主,兼营手工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落逐渐扩大,人口增多,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古代建筑群。
三、文化内涵皖南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里的建筑风格、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游客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魅力。
四、游览建议1. 参观时间:建议游客在上午或傍晚时分参观,此时光线柔和,更能展现出古村落的美丽风貌。
2. 游览路线:从村口开始游览,沿着溪流前行,可以依次欣赏到不同的古代建筑和自然风光。
同时,游客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游览路线,以获得更丰富的游览体验。
3. 注意事项:在游览过程中,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物保护规定;不要随意触摸或损坏古代建筑和文物;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
4. 穿衣指南:由于皖南山区气候多变,建议游客携带一件保暖外套和雨具,以应对可能的天气变化。
同时,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氛围,建议穿着舒适、得体的服装。
关于古村落的文案

关于古村落的文案前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文明国家,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古村落作为古代农村社会的代表之一,储存了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古村落的美好与韵味。
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它代表着中国古村落建筑文化的一面,以其众多的古民居建筑、传统文化、沧桑的历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例如,江南地区的周庄、乌镇等,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
这些古村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座古村落都如同一座历史的博物馆,它们的几百年的历史沉淀,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记录下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古村落的建筑价值除了文化价值外,古村落还在建筑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
各个古村落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江南水乡的古村落,建筑多以青砖黛瓦或灰石墙瓦为主,多层小楼、长廊曲桥也是江南水乡古村落的特色。
同时,古村落中的建筑还蕴藏着许多的建筑之谜,例如:如何在没有任何工具和设备的情况下制造和运输青砖和黛瓦?怎么样使得古代各个村庄之间的建筑风格如此不同?古村落的生态价值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古村落正在逐渐被遗忘和淘汰。
这些古村落与新时代的城市化建设形成强烈的对比,它们呈现出与城市的现代化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生态特色,更为淳朴、自然。
鳞次栉比的青瓦房,曲曲折折的小巷、田间河流,这些都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因此,保护古村落和传承古村落文化已经成为全民的责任。
结语古村落,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存在,它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人文的精华。
它的文化、建筑和生态价值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保护古村落,意义深远,是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城市和乡村发展,促进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村落,去感受它那独特的韵味,一起共同推进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参观古村落的心得体会

参观古村落的心得体会在参观古村落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古村落是我国特有的人文景观,这些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古朴的街巷以及古老的民风民俗,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和传统的温暖。
首先,古村落的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进古村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古老的青砖灰瓦,斑驳的墙壁上布满了青苔,显露出岁月的痕迹。
古村落的建筑多为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每一栋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古村落里漫步,仿佛置身于一幅古代山水画中,感受到了古人的匠心和智慧。
其次,古村落的文化底蕴让我感慨万千。
古村落是文化的传承之地,这里保存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古老的戏台、祠堂、民俗活动等。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古村落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习俗,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和文化底蕴。
古村落不仅是建筑的聚集地,更是文化的传播者,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古村落的风土人情也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古村落里,我看到了乡村的宁静和淳朴,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在村口嬉戏,老街上的小店里传来阵阵古老的琴声,这些景象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古村落是乡愁的源头,是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珍惜和传承的家园。
总的来说,参观古村落给了我一次难忘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底蕴。
古村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地。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保护古村落,让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永续传承,让古村落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村落与中国传统文化
南昌工程学院严鹏编制
论文摘要: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固有成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人文观念的影响,造就了中国古代独特的村落文化,本文将从宗教观念,风水观念,诗画观念三个视角对中国古代村落文化做浅要阐释。
论文关键词:村落文化宗教观念风水观念诗画观念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者李尔特曾经说过:“地球上人类的每个物质成就,不论是一间房屋、一个农庄或一个城镇都代表着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综合。
”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文化象征的形象符号,在空间和时间的完美结合中,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人文观念。
一、宗教观念
宗教从各个方面如民族群体心理、思维方式、物质文化、民间民俗等渗透于中国村落文化之中,使中国村落文化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和深刻的神道烙印。
宗教对于中国村落文化的作用,首先便表现在它对于村落成员的组织与维系功能。
宗教的维系功能体现在中国村落文化中,表现为宗教中某一共同崇拜的对象,可以成为一个村落群体甚至多个村落群体成员精神上的纽带,使他们彼此认同和维系,使他们能够为自身利益而团结一致。
因此在古代社会,一个村落或一个部落,往往有自己的
图腾,有自己崇敬的精灵。
当一部分社会成员被生活所迫时,也往往以宗教为旗帜,作为维系感情与利益的纽带,结成社群,对统治阶级进行反抗。
中国历史上以宗教为纽带,组织、团结民众反抗腐朽封建王朝的农民革命斗争层出不穷:自东汉末年的“太平道”所组织发起的黄巾起义,东晋孙恩的“夭师道”,北魏法庆以“大乘教”,北宋方腊以“明教”,南宋钟相以“巫教”,元末的韩山童、刘福通的红巾军以“白莲教”,清中叶的林清以“八卦教”组织起义,历朝各代农民的武装斗争每失败一次,中国人的天命观思想便得一次巩固和加强。
宗教是中国农民武装斗争的团结纽带,它同时与宗教的组织和维系功能相联系。
然而宗教常常成为人们走向分裂、失败的催命符,封建统治集团常借助宗教推行其愚民政策。
地藏王庙前殿左右的黑白无常狰狞可怖的嘴脸、判官、鬼卒的青面撩牙、十八层地狱的阴森、鲜血淋漓、其刑之惨绝,令人毛骨耸然,其心理威胁往往比官府的刑杖和囚牢有效得多。
另一方面,中国儒教以伦理道法为宗旨,以士大夫为其信众基础,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长期居于统治地位,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佛教则提倡修身养性,自我修炼,并在戒律中提出不准“淫、盗、杀、妄”等戒规。
基督教比较倡导宗教的献身精神,“十戒”中也有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等伦理准则,这些伦理准则大多是一些最为基本的社会公德。
当它们成为宗教教义,渗入村落文化之中,无疑会深入到村落成员的内心信念中。
世俗的伦理要求,通过宗教的形式在民众中得到教化,既是宗教的
一种比较特殊的功能,也是村落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
二、风水观念
“风水”中虽然掺杂了玄学的成分和迷信的色彩,但它的实质不外乎是在人居选宅和人亡选穴方面,作为对地质、地温、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衡量准则。
道家认为:凡物皆有其自然本性,顺其自然,便可达到极乐世界;儒家认为:“生生之谓易”,强调自然界与人的生命融为一体,生活就是宇宙,领略了大自然的妙处,也就领略了生命的意义。
中国古代风水学可以称作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灵魂,它作为一种思想观念,风水对中国古代村落的选址和布局,产生了深刻而普遍的影响,是左右中国古代村落格局的最显著力量,古代村落、屋舍的建造均讲究风水。
“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不冲冒四面之风;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屈曲而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
”①实质上,风水强调的是“顺其自然”,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和谐。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宝玉表明不喜欢大观园中的稻香村,因为“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廊,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山,似非大观”;因为它“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
正是这种对自然而然的追求,才造就了中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风格各异的村落景观。
中国古代的城市建筑,高大巍峨皇家宫室,雄伟庄严的殿堂高阁,多建于高台之上,让人从远处看来就感到一种强大的威慑力和震撼力。
老百姓并无雄厚的财力,亦没有资格住进那样豪华的居所,因而讲究风水的好坏。
中国人注重天地之和,身心之和,而只有合于风水,调于阴阳,才能达到这一点。
所以,官方在进行争权夺利的同时,民间则在抢占风水宝地。
李约瑟曾高度评价中国古代的风水,称之为“准科学”,中国古代的景观建筑学。
他认为风水理论“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的成分”,“遍中国的田园,房屋、村镇之美,都可借此说明”。
风水学长期发展,形成了它特有的环境模式。
村落风水的环境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后有靠山、前有流水、形局完整的地理单元。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比较讲究地貌的丰富、形局的完整、阴阳胎息的生成、气之沉浮和水口的形势等。
中国古代村落要求有山为依托,依山面水。
靠山即“龙脉”所在,称玄武之山;左右护山分别称作“青龙”、“白虎”;前方近处之山称作“朱雀”,远处之山为朝、拱之山;中间的平地称作“明堂”,为村基所在;明堂之前有蜿蜒之流水或池塘。
这种由山势围合形成的空间,利于藏风纳气,是一个有山、有水、有田、有土、有良好自然环境的独立生活空间,这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古人心目中的理想环境也不谋而合。
当然,中国古代村落无一不受到风水的理想环境模式的影响,在形局方面,中国古代村落选址强调主山龙脉和形局完整,即强调村基的形局和气场。
认为村基形局完整,山环水抱,是上乘的“藏风、聚气”之地。
中国古代村落的选址还极为注重景观优美。
风水学中认为,好的村落环境应该是好气场的表现,其景观上的表现是“山川秀发”、“绿林阴翳”。
而“水口”在中国古代村落的空间结构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水口”的本义是指一村之水流入和流出的地方,风水学中要求“入山先观水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被看作是“财源”的象征,“水环流则气脉凝聚”,水“左右环抱有情,堆金积玉”(《水龙经》)。
以上的风水观念于古代村落的影响,就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表现,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取得一种和谐关系,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会影响人的生活,人居环境可以影响到人的生活状况甚至吉凶祸福。
三、诗画观念
中国古代村落为传统耕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
空间,山水村落文化在中国古代的流行,与中国古人的喜好隐逸村落的风尚有直接的关系。
他们崇尚山林,醉心于山水之间,把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引入村落的营造之中,从而孕育了村落与诗境画意相统一的文化环境。
他们即便身在仕途,也向往归隐山林、泛舟江湖、闲话农居的舒适逍遥,有一种挥之难去的隐逸情结。
大自然的山水之美,具有某种净化心灵的作用,能涤污去浊、息烦静虑,使人忘却城市的纷扰,产生忘情于山水人家而自甘寂寞的高逸情怀,创造出让人神往的山水村落的明秀诗画意境。
而只有甘于寂寞的人,才能对自然有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觉,才能以一种虚静的胸襟去体悟山水,由实入虚,一片空明,向外发现山水的美,向内发现自己的真性情。
中国古典园林、山水诗、山水画之所以往往给人以丰富的意境感受,就在于它们能在有限的“形”之外,创造出无限的“意”,以生成丰富的“境”或“景”。
正如肖驰先生在《中国诗歌美学》中所言:“山水画往往从空间的有限突破以追求无限,山水诗则可以将时空的无限展现为空间的有限。
”②在中国古代村落文化中常有有镜花水月般空灵意境的创造,
村落文化的灵魂也往往是以诗人的气质入画,以画家的气质入诗。
在中国的村落文化中,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抒情感怀诗都善于将主观的情与客观的景融合统一,既含蓄蕴藉,极富“言外之意”,又传神优美,极具自然之美。
其诗融入了画家和诗人的情思,又渗透了深刻的禅思体悟,因而达到了一种心境美与自然美和谐统一的纯美境界。
在村落文化的明秀诗境中,既有澄明精致的画面,又有飘渺灵动的情韵,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
这样的诗歌意境表现的是古村落被大自然静观寂照时,感受到的宁静优美,是以动写静,喧中求寂,超于象外而入于诗心的空明与寂静之禅悦之境。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村落的山水诗意境优美而意味隽永,又能另人以一颗澄澈的心去体验感应这种动与静的结合,从村落的晨钟暮鼓中,以清净之心平息纷扰不安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第1版.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83—98,14—145,150—158,209—215.
[2]邵汉明.中国文化精神[M].第1版.商务印书馆,2000.
[3]汪凤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第1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4]赵铁.明恩溥.中国村落社会生活问题研究评析[J].江汉论坛,2006(10):121-123.
[5]刘沛林.论中国古代的村落规划思想[J].自然科学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