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文化的本质及其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徽商文化的名词解释

徽商文化的名词解释

徽商文化的名词解释徽商,是指明清时期中国安徽地区的商人,也被称为安徽商人或徽州商人。

徽商出现在清代中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他们以其独特的商业经营模式和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徽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殊的价值。

一、商业经营模式徽商以家族经营和合作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家、村、社、徽”的商业网络。

在徽州地区,每个家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产业,并且家族成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和依赖。

徽商经营的主要领域包括金融、纺织、瓷器、茶叶等,他们通过积累财富、扩大商业关系和投资房产等方式,不断壮大家族的实力。

二、商业信用与道德观念徽商注重商业信用和道德观念,他们讲求信用第一,以商业信誉作为重要的资本。

徽商之间以身家、信用作为合作的基础,通过定期结账、互相担保等方式保持商业关系的稳定与信任。

他们尊重契约精神,讲究诚信,重视社会责任,主张“以商为贵,以利为次”,在商业竞争中不追求过度利润。

三、宗族文化传承徽商文化注重家族观念和宗族文化的传承。

徽商家族多为世袭经商,在家族中有着严格的继承和传承规则。

家族成员具有共同的姓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堂号。

徽商通过家族团结和合作,不断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徽州商人精神。

四、文化影响与贡献徽商文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贡献。

他们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还积极参与了国内外经济活动。

徽商倡导科学发展思想,推动了工商教育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下,徽商通过商贸往来,不仅将安徽的茶叶、丝绸等传统产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还引进了西方的商业观念和先进技术。

结语徽商文化以其独特的商业经营模式、商业信用与道德观念、宗族文化传承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而被人们所称道。

这种传统的商业文化价值观念和经营模式,不仅吸引了现代商人的关注,也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徽州商人与商业文化

徽州商人与商业文化

徽州商人与商业文化由于处于黄金水道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商业市场,徽州人素以经商知名。

商业文化也成为徽州人特色文化之一,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徽州商人。

徽州商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初年。

当时,安徽地区的经济繁荣引来了很多商人。

这些商人大部分是来自江南的,他们以买卖茶叶、丝绸和药材为主要业务。

然而,徽州的发展过程中,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

徽州商人重视信义、守诚信,做事讲究稳健,这样的特点成为了其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经商是徽州人的主要生计,然而商业活动并不以牟利为最终目的。

徽州商人在经营过程中非常注重商业道德,他们认为商人应该以真诚的态度对待顾客,以细致的服务赢得口碑。

此外,徽州商人注重长期合作关系,他们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了商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徽州商人的成功也反映在其商业策略上。

徽州曾是茶叶的集散地,加上茶具制作技艺高超,徽派茶具因而脍炙人口。

徽州商人在茶叶和茶具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

而此外,徽州商人也在别的领域有所创新。

在明代中期,徽州商人通过与水运公司合作,甚至制定了运输规则和保险制度。

这些策略无疑提高了商业效益和稳定性。

徽州商人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他们在聚集形成的商业集群也有重要意义。

这些商人集群不仅促进了商业信息传递和合作机会,也具有宗族保护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商业集群的形成也许在常人看来不具有太大意义,但对于保存徽州商业文化、传承和发展代代相传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徽州商人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是具备地理上的交通优势和区域商业市场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其独特的商业文化,徽州商人深重商业道德,其「守诚信」成了商业成功之关键。

徽州商人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其意义及贡献令人肃然起敬。

徽商在中国商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徽商在中国商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徽商在中国商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汪绍铨
【期刊名称】《商业经济与管理》
【年(卷),期】1985(000)002
【摘要】<正> 徽州商人,简称徽商,是指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

旧徽州府包括现在安徽省属的歙、休宁、祁门、黟、绩溪五县和江西省属的婺源县。

徽州府相当于西晋时代的新安郡,所以徽州商人又称新安商人。

上述六县,特别是歙、
休宁两县出现过许多有势力的商人,各又以歙商、休宁商之名著称于世。

徽州商人
历史悠久,特别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的三百多年间,实力更为雄厚,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 我国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代已经出现。

东晋时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到处都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

徽州商人也在这时
应运而生,《晋书》上有“新安人(即微州人)歌舞离别之辞”的记载。

《知新录》解释《晋书》上这句话为“徽俗好离
【总页数】4页(P73-76)
【作者】汪绍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
【相关文献】
1.徽商在明清劳动力市场发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J], 卢婷;
2.徽商在明清劳动力市场发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J], 卢婷
3.徽商折射中国商业文化之诚信 [J],
4.以转型促转化变资源为资本--以徽商传媒为例简论中国商业期刊的融合发展 [J], 韩新东; 梁爽
5.徽商VS晋商中国商业文化两大流派 [J], 王涛[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徽商文化内容

徽商文化内容

徽商文化内容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安徽省徽州古城,自唐宋时期开始发展壮大,经历了明清两代的繁荣和衰落,至今仍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徽商文化以其务实、谨慎、勤奋的特点,以及崇尚家族、信誉、尊重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同。

1. 徽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徽商文化的形成源于徽商们的商业活动和商业规则。

徽商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经营,注重内部的密切合作和互助关系。

他们以货商贸易为主,同时也从事钱庄、航运、矿业等多个行业,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生态系统。

他们奉行“财大如海,义举遍天下”的经商理念,注重商业信誉,积极回馈社会。

2. 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家族观念、诚信守信、孝道儒风和尊重传统。

徽商们以家族为中心,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了庞大而稳固的商业网络。

诚信守信是徽商们的生活准则,他们注重与人交往中的承诺和信任。

孝道儒风是徽商们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表现,他们尊重长辈,弘扬儒家思想。

尊重传统是徽商们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他们尊重传统价值观念,注重文化教育。

3. 徽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徽商文化在明清两代达到了巅峰,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衰败。

然而,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却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同。

许多人积极寻找并传承徽商文化的优秀传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

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积极推动徽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打造徽商文化的品牌,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4. 对徽商文化的观点和理解徽商文化以其团结、勤奋、务实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徽商们注重经商道德,坚持诚信守信,这种信任基础使他们能够进行长期而稳定的商业合作。

徽商文化中尊重家族和传统,以及强调孝道儒风的价值观念,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规范。

徽商文化也注重商业创新和持续发展,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总结回顾:徽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务实、谨慎、勤奋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徽商经营方式及做生意要领

徽商经营方式及做生意要领

论述徽商的经营方式及成功要领明代兴起的徽州府籍的商人集团。

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要紧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典当商最为闻名,颇具垄断之势。

往往引聚宗族以扩大经营,建宗祠,立会馆,筑书院,培育士子,亦商亦儒---徽商,俗称“商帮”。

一:经营方式1. 囤积商品,待价而沽商品囤积是商人在经营中惯用的方式。

徽商中以“居积致富”、“积着起家”的事例史不绝书。

明代休宁人许贶做生意于淮泗间,他“能观时变,上下其殖,居积致富”,致使其家田园宅第“盛甲一乡”。

吴景芳,商于南陵,也是“居积成富”,后来他的三个儿子承袭父业,“富益充矣”。

清朝黟县商人余士鳌也是“善居积”,其资本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损失殆尽,但他凭借“善居积”的本领,以仅剩的50两银子作本钱,重整起旧业。

明清时期的小生产者由于资金短缺,生产、生活资料的储备都很不足,所以每当粮食、棉花、蚕丝等收获后,他们必须及时将其卖出,以便交租纳税和用以支付生产、生活上的急需。

及至其他季节,他们又靠零星出售自己的手工业品获取货币,陆续购买上述物品以供生产、生活上的需求。

因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上述商品的季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就造成了商品的季节差价日益扩大的现象,从而为商人囤积商品、待价而沽提供了有利条件。

囤积商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储饶待乏,一种是囤积居奇。

前者通过“观时变”、“察低昂”,在商品供大于求、价格相对低廉时进行储备,在商品需求激增、供不应求、价格相对高涨时予以出售,从供求差价或丰歉差价中实现相对多的利润。

储今日之饶,以待他日之乏,这是一种长远的经营策略,商人获取的利润是一种正当的价格差价。

而后者则是乘小民之急,进行投机倒把,有意盘剥生产者和消费者,以牟取暴利。

所以,以上两种类型的囤积商人的行为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这两种囤积商人在徽商中皆有。

1589年(明万历十七年),苏州大旱,粮食短缺,米价腾贵,每斗市价150钱。

此时有个徽商从湖广贩米至苏州,如果按当时价格发卖,他已经可以获利四倍了。

徽商的文化概念

徽商的文化概念

徽商是中国历史上一支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商人群体,主要活动在明清两代的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

他们以经商为主要活动,同时也涉足地方政治、慈善事业和文化艺术等领域,对中国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维度分析和阐述徽商的文化概念及其历史意义。

1. 商业与经济:徽商以经商为生,具有极高的商业头脑和商业技能。

他们广泛参与货物贸易、金融业务和钱庄运作,并通过自己的商业网络构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徽商注重信誉和合作,崇尚“徽商无字柜”(不用签字的柜台),以信用为基础进行商业交易,这种商业模式为当时的商业活动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徽商在中国商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们的商业理念和经验对后来的商人和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社会与家族:徽商注重家族观念和家族企业的传承。

徽商家族内部有着严格的家族管理制度,通常以“堂”为单位,由家族长辈统领,实行世袭制。

家族成员共同经营企业,形成了家族联合经营的商业模式。

徽商家族还积极参与地方社会事务,以及慈善捐助和教育事业,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种家族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了徽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文化与艺术:徽商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支持。

他们崇尚文化教育,重视家族子弟的教育培养,注重经商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徽商投资兴办书院和学堂,支持文人墨客的创作和文化活动。

他们对文人画、书法、诗词等艺术形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欣赏,并通过艺术品的收藏和赞助来展示自己的文化品味。

徽商文化与徽州地区的文化传统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徽派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建筑与园林:徽商在家族富裕时,常常以修建宏伟的宅第和精美的园林为荣。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徽商注重建筑的布局和装饰细节,将传统建筑技术与美学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韵味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和园林不仅展示了徽商的财富和地位,也体现了他们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同时成为徽派文化的一部分。

徽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徽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徽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徽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源于吴越南北朝时期,是在徽州(安徽省)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商业文化。

从当时开始,徽商就把安徽省内外的商业活动作为一种职业,长期从事海外贸易,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徽商文化主要体现在商业道德、商务态度、商业礼仪和商业活动上。

其中,商业道德是徽商文化最根本的特征,要求徽商必须诚实守信,勤奋努力,以追求共同利益为最高原则。

商务态度则要求徽商要热情而有礼貌,并且能够灵活地应对不同的情况,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商业礼仪要求徽商要尊重客户,考虑客户的感受,遵守行业的规范和礼仪,以及保持职业道德。

商业活动则要求徽商要有效地拓展市场,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

徽商文化在近几年得到了有力的发展,徽商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中,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徽商文化发展规划》,大力支持徽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资金、人力、技术支持,加强徽商文化的建设和推广,将徽商文化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我对徽商文化的认识

我对徽商文化的认识

我对徽商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摘要:徽州人民迫于生计,外出经商。

他们勤劳勇敢,在经商的过程中,形成了重要的徽商文化。

徽商也称儒商。

所谓亦商亦儒,传统世代的儒化徽商,一方面促进了徽州故地的儒学繁荣,另一方面又借助于儒学对徽商的商业经营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发扬了徽商文化。

关键词:寄命于商,贾而好儒,徽商文化正文:一座时光,一段传奇,历经千年任雨打风吹去。

徽商在三百多年的辉煌之后走向没落,但是,在今天还是有研究它的价值的。

徽商,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明代兴起的徽州府籍的商人集团。

其商业活动遍布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典当商最为著名,颇具垄断之势。

往往引聚宗族以扩大经营,建宗祠,立会馆,筑书院,培养士子,亦商亦儒。

具体来说,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我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是一个地道的徽州人,当然对与这徽州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下面我主要从徽商的形成、徽商的贾而好儒和徽商精神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徽商文化的认识。

首先我来谈谈徽民为何会“寄命于商”、“以贾代耕”。

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地理因素。

徽州境内山多田少,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徽州地区地处江南丘陵,山多田少,耕作三不赡一,山民不得不“远贾他乡”。

“求食于四方”,与日俱增的人口加上人多地少的客观因素使得许多徽民不得不外出经商。

正如明嘉靖年间徽州一村妇所说的:“吾郡在山谷,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

”第二,环境因素。

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徽人经商。

一方面,徽州的物产很丰富,尤其是丝茶,木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金璇学号:M14301203班级:14级mpacc
徽商文化的本质及其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
一,何为徽商
徽商是十大商帮之一,徽商又被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

而后代代有发展,在明清时期事业达到鼎盛。

徽商更以强大经济基础和突出的聪明才智,使徽商文化走向了辉煌。

二,徽商文化的本质
对徽商文化的本质理解可以有较多层面,包含了徽商文化理念、徽商精神、徽商经营理念等各个方面。

1、徽商文化理念从根本上来说,尊崇的是对我国历史发展有着长远影响的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

受明清时期社会思潮的影响,徽商对于仕途的向往,对于成功的追求,以及为人处世的道德感,都是徽商文化理念的生动体现。

但深藏在徽商文化进取心之下的,还有着徽商对道教佛教理念的虔诚信仰。

因此,徽商文化理念是多元化的,同时受儒释道三家的深刻影响。

徽商的文化理念,还体现在徽商“以儒术饬贾事”上,一方面标榜“贾道而儒行”,“无商商之心”,“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

另一方面,徽商在读史的过程中,又善于学习前人经商的经验,对于“一切治生家智巧智利悉不用”、“不效世用一切狙诈术”,二更专注于把握从商的内在规律“大道”。

徽商在经商致富之后,在家乡和经商之处,都十分慷慨的捐献金银用于兴办学堂、书院等等。

体现了徽商对于后代的子弟的教育十分重视,更体现了贯穿徽商发展过程中的儒商文化。

2、徽商精神,大致可概括为崇文向善、务实求真的人本精神;勤俭努力、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重义诚信、有道经营的敬业精神;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的竞争精神;仁心济世、爱乡爱国的奉献精神。

例如,徽商的创新精神就体现在,徽商没有死守传统的从商是贱业的观念,勇于提出“读书好, 经商好,效好便好”。

而且善于吸纳明清王学实学思潮“治生为先”的主张,宣言“工商异术而同道”,“商贾何鄙之有”。

“良贾何负闳儒”等在当时看来十分先进的创新思想。

再比如,徽商的勤俭努力、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在很多的史料当中也有记载,婺源木商李祖,“既饶矣, 而公之拮据无减贫时, 其食粝衣苴, 一人子不若也。

所居庐极卑隘, 后指蘩不能容, 然终不兴造。

常服一布衣, 历十余年如新, 人有以身贴之者, 则频拭之, 恐污腻也。

云履一双, 客至, 穿以见,去则搁之, 其俭率如此。


3、经营理念,徽商讲究的是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徽商由于知书达礼,具有较高的文
化素养、较强的法律和契约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以“儒商”形象出现,以儒家传统的诚信伦理来指导经商,“重义轻利”、“非义弗取”,诚信经营。

三,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
1、徽商的商帮,体现的正是作为徽商团结一致的一面。

徽商所到之处,经营之时。

总免不了和当地的一些利益相关者产生纠纷。

而徽商本身受儒学的长久浸润,深谙和协之道,并用来指导他们的商业实践,从而形成了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

徽商既看重血缘关系,又利用地缘和业缘关系形成徽州商帮,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结成一体,抱成一团,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利益攸关。

顾炎武说:“新都(徽州)人……商贾在外,遇乡里之讼,不啻身尝之,醵金出死力,则又以众帮众”。

这种“出死力”、“以众帮众”的行为就是一种团结协作的表现。

2、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儒家的孟子指出:“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成就大业必须吃苦耐劳,经得起磨难。

胡适把徽商这种吃苦耐劳、舍亲离家、远走他方终年不归的精神称之为“徽骆驼”精神。

而徽州之所以多出商贾,与徽州的自然条件是不可分割的。

徽州多山地而人口众多,人地矛盾很大。

造成了徽州人不贾无望的局面。

在徽州有一句民间俗语:“前世不修,身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自然环境的限制,造成了徽州人,多数外出经商。

由此可见,徽州人是藉经商以求富,并非侍其富而经商。

徽商多以小生意起家。

胡适曾说;“一般徽州商人多半是以小生意起家;刻苦耐劳,累积点基金,逐渐努力发展。

有的就变成富商大贾了。

”从徽州的山里走出去,路途并不轻松。

胡适谈到绩溪人的出行情况时,回忆道:“旧时徽州人走遍全国,背着一个口袋,里面装着炒米(或炒面粉),每到一处,只要向人家讨些水喝,以水就着炒米或炒面粉一吃,聊以充饥,便可省下一笔出门的伙食开支。

”以上种种都体现了徽商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明代有商人江遂志,在经商初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才攒到一点积蓄,因为得罪了官吏倾家荡产,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借了钱又再次经商,后来上船遇到恶劣的环境导致货物全部沉入水底,此时的江遂志也年过半百,可他还是继续坚持,拿出所有的家底再次从商,最后成为了著名的盐商。

徽商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徽商获得成功以后也依然坚持的勤俭节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体制下,徽商的精神仍然非常值得学习。

要学习徽商在创业阶段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在经营中面对失败敢于承担并永不言弃,在经商获得成功以后依然坚持勤劳不息并且勤俭持家的精神。

3、创业精神,徽商把从商当作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追求,从事商贾人数之众多,活动区
域之广泛,从事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反映出徽商的创业精神。

谚语云:“钻天洞庭遍地徽”意思是洞庭商帮极善经营,徽州商帮分布极广。

更有俗语:“无徽不成镇”,反应的也是徽商的分布广泛。

徽商的这种创业精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国的企业要懂得顺应时势,有走出去的勇气,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根据市场环境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

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加强自身市场预测能力,及时掌握市场的信息,敢于创新。

随着大量的外国资本和企业汇入中国,中国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对于徽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优点,企业要予以借鉴。

企业要与时俱进的继承徽商的创业精神。

4、诚实守信,由于徽商崇尚儒家文化,并将儒学的精神贯穿于商业经营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下,形成了徽商良好的商业道德,对徽商赢得客户的信任、长期有效地占领市场并且最终取得经营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的影响, 使徽商获益匪浅。

譬如, 诚实不欺、公平守信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 许多徽商把它变成了自己的伦理观念与经营原则。

对现代商业来讲,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守信的原则应当作为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伦理观念。

四,总结
在诸多的徽州文化中,徽商文化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留财富。

徽商的产生和兴盛, 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先人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21世纪,徽商文化并不是走向了没落和消失。

徽商文化秉着着儒商文化的思想,依然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徽州人,我们应当为徽商文化感到自豪。

参考文献:
[1]方利山.徽商之文化解读[J].黄山学院学报,2005.4.
[2]李珍.论徽商文化理念的多元归一性[J].学术探索,2009.6.
[3]张晓东.古徽商经营理念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4
[4]吴昌期.徽商经营理念与商业文化———在“2005 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徽商论坛”上的演讲[J].人才开发,2005.6.
[5]陈楚岚.徽商兴衰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4
[6]婺源.三田李氏统宗谱[Z] .长皋钟三十二两源公行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