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87)原油油船货油舱防腐保护替代方法性能标准(中文)
原油船装载成品油货舱防腐

原油船装载成品油货舱防腐和船舶管理情况简述内容提要:成品油对货舱腐蚀问题是船公司管理的难点,尤其是汽油对货舱的腐蚀,还有压载舱的防腐工作。
此文意在探讨如何减缓汽油对货舱的腐蚀速度,如何更好地减缓压载舱的腐蚀,这些是我司历经十年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货舱防腐压载舱防腐船舶管理某轮是1994年由大连船厂建造投入营运的一艘原油船,从1999年3月份开始由国际航线原油运输转为国内航线成品油运输(主要运输油品有:0#柴油;90#、93#、97#汽油)。
自1999年运输成品油至今已有11年了,在此期间未载运过其他油种。
下面就该轮货舱腐蚀和船舶管理方面做以下简述:1 成品油对于原油船货舱钢板腐蚀问题1.1 成品油特性、货舱腐蚀特点及环境分析成品油的特点:密度小、易挥发、易燃、易爆,还有一个物理特点是:氧在轻油中的溶解度很高,这些氧气就会和铁发生吸氧腐蚀。
货舱腐蚀特点及环境分析:船舶货舱的腐蚀与装载液货的种类、性质、温度和货舱形式等因素有关。
货舱内部存在两个腐蚀环境,一个是液相,一个是气相。
液相又分为两个,除油层外,在货舱底部通常有水层,货舱腐蚀特点如下:货舱顶部及货舱上部,这个部位不直接接触油品,属于气相腐蚀。
根据大气腐蚀机理,其实质属于电化学腐蚀范畴,腐蚀是通过冷凝水膜,在有害气体SO2 、HS2、O2等的作用下,形成腐蚀原电池。
由于水膜薄,氧容易扩散,耗氧型腐蚀起到主导作用。
在货舱气液结合面处的腐蚀,是氧浓差电池条件下的腐蚀,一般是货舱腐蚀最严重的部位之一。
货舱中部,直接与油品接触,其腐蚀主要是油品的化学腐蚀,这个部位腐蚀程度最轻。
货舱下部和货舱底板上表面。
这个部位是货舱腐蚀较严重的部位,主要是电化学腐蚀。
由于运输过程中水分积存在货舱底板上,形成矿化度较高的含油污水层,造成电化学腐蚀。
通常含油污水中含有CL-和硫酸盐,同时容有SO2、CO2、H2S等有害气体,腐蚀性极强。
在货舱下部和货舱底板上表面油水结合面处,存在浓差腐蚀。
《原油油船货油舱保护涂层性能标准》介绍以及应对措施探讨

郭利雄 : 《 原 油 油 船 货 油 舱保 护涂 层 性 能 标 准 》介 绍 以及 应 对 措 施 探讨
表1 《货油舱 保 护涂层 性 能标 准 》实施 前后 重要 技术 指标 对 比
堑丝
涂层系统
l! 壅 堕堑 垦查
P S P C实 施 后 要 求
1 . 涂 层 系 统 的 设 计
《 原 油油船 货 油舱 保护 涂层 性能 标准 》介绍 以及应 对 措施 探讨
郭利 雄
( 广 船 国 际 兴 顺公 司 )
摘 要: 、 标准 适 用 范 围 、涂装 区域 、基 本 要 求 、检 验 内容 以及替 代 办 法 等方 面 详 细介 绍 了 《 原 油 油船 货 油舱保 护 涂 层 性 能标 准 》 , 以及 结 合压 载 舱 《 保 护 涂层 性 能 标 准 》实施 的经验 ,初 步探 讨 了 《 原 油 油船 货 油舱 保 护涂 层 性 能标 准 》实 施 的应 对
用 区 域
( 1 ) 作 为 最 低 限 度 ,下 列 区 域 须 按 照 《 货 油舱 保护 涂层 性能 标准 》得 到保 护 。 ① 舱 顶 板 及 全部 内部 结 构 ,包 括 与纵 向和 横 向 隔舱 壁 连 接 的 肘 板 。在 具 有 环 框 纵 梁 构 造 的舱 中 , 甲板 下 横 肋 须 涂 装 至 上 面板 之下 的第 一 防挠肘 板 。 ② 纵 向 和横 向隔 舱 壁涂 装 至 最 高 检 验 通 道 的 高 度 。最 高 检 验 通 道 及 其 支 撑 架 全 部 涂装 。 ③ 无 最 高检 验 通 道 的货舱 隔舱 壁 涂 层 延伸 至舱 中线高 度 的1 0 %,但 从 甲板 向 下延 伸无 需超 过3 m。 ④ 内平 底 和 全部 构 件 涂 装 至 内平 底 之
使用耐蚀钢建造原油船货油舱部分分段要求

3、有关各方(船东、船厂、设计单位和总部等)签订使用耐蚀钢的造船协 议,审图、现场备案。应明确所使用耐蚀钢的钢级、规格、使用部位、焊接规格 书、焊接工艺规程等技术耐蚀钢、耐蚀钢与船用 结构钢的焊接);
5、推荐的与耐蚀钢配套的焊接材料需持有质保书; 6、使用耐蚀钢区域的图纸应经船级社审图部门批准。 7、现场验船师应按照批准的具有耐腐蚀区域标注的图纸进行检验。 五、船舶建造现场检验 现场核查主要内容: 1、使用耐蚀钢板的规格、钢级、使用的部位是否与批准的图纸相符; 2、耐蚀钢板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是否符合《材料与焊接规范》相对应钢级 的要求,钢板标识是否清晰、正确;
和特别检验时,由耐蚀钢研发、生产单位与 CCS 共同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 1)耐蚀舱段与对比舱段各个部位腐蚀现状统计:各部位剩余厚度、腐蚀形
态、点蚀坑数量、深度分布、位置分布,必要时应拍照;
2)腐蚀产物取样(验船师见证取样,封样,供研发单位分析):包括锈层、 沉积物取样分析,点蚀坑的Na+、Cl-、PH值分析等。
制订本要求的目的是,对在 2013 年 1 月 1 日之前签订造船协议的原油船货 油舱上使用上述钢板建造时,做出具体规定。 二、适用船舶
2012 年 12 月 31 日以前签订造船合同、货油舱不需要涂装防护的原油船; 三、耐蚀钢应用部位
为了更好地评价耐蚀钢耐腐蚀情况,在同一条船,运输相同油品的相同条 件下,选择至少 2 个或更多的货油舱,用分别符合 MSC.289(87)上甲板和内底板 腐蚀试验要求的耐蚀钢建造上甲板和内底板。在条件受限时,也可选择符合 MSC.289(87)内底板腐蚀试验要求的耐蚀钢建造货油舱内底板,其它部位使用传 统船体结构钢。具体应用部位见图 1.
法定检验实施指南(第4部分)201409版(中)

2011.6.2 发布
该 通 函 作 为 MSC.269(85) 决 议 ( 涉 及 对
1、该通函适用于所有公约船舶。供船舶
-5-
批准该文件 序号 的机构/会 议届数 II-2/19.3 条的指南 文件号 文件名称
发布时间 /IMO 建议实施时间
概要 SOLAS 第 II-2/19 条的修正案)的解释。 修订 SOLAS 公约第 II-2/1.2.4 条有关对现有 船的要求: 1992 年 2 月 1 日或以后,但在 2002 年 7 月 1 日之前建造的货船 (500 总吨及以上) 和客船不必 符合第 19.3.3 条,但应符合经 MSC.13(57)通过的 第 54.2.3 条。 对 1984 年 9 月 1 日或以后,但在 2002 年 7 月 1 日之前建造的货船 (500 总吨及以上) 和客船, 不必符合第 19.3.1、 19.3.5、 19.3.6、 19.3.9 条, 但应符合经 MSC.1(XLV)通过的第 54.2.1、54.2.5、 54.2.6、54.2.9 条。
MSC 90
MSC.1/Circ.1422
2008 特种船安全规则 统一解释
2012.6.13 发布 /2012.5.21 实施
在应用该规则第 2.5 段,确定 SOLAS 第 II-1/35-1 条确定舱底泵数时,乘客数量应考虑特 殊人员数量; 明确了第 6.1 及 6.2 段关于应用 SOLAS 对客 船的消防要求;尽管 SPS 规则有第 6.1 及 6.2 段 的规定,但 SOLAS 第 II-2/21 及 22 条规定应只适
2.
MSC 90
MSC.1/Circ.1375 /Rev.1
SOLAS 公约第 V/23 条的统一解释
288(87) 原油油船货油舱保护涂层性能标准(中文)

MSC 87/26/Add.1 Annex 2, page 7
特性
要求
.4 工作规范 须至少进行两道预涂和两道喷涂。在证明涂装的涂层能够满足标定总干膜厚 度要求时,可仅在焊缝区减少第二道预涂的范围,以避免不必要的涂层过 厚。任何第二道预涂范围的减少须详细地全部记录在涂层技术档案中。
预涂须采用刷涂或辊涂的方法。辊涂须仅用于排水孔、老鼠洞等部位。
MSC 87/26/Add.1 Annex 2, page 2
附件 原油油船货油舱保护涂层性能标准
1 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原油油船建造时货油舱内涂装的保护涂层最低标准的技术要求。
2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原油油船为《73/78 年防污公约》附则 I 中界定的油船。 2.2 露点为空气中湿度饱和时的温度。 2.3 DFT 为干膜厚度。 2.4 灰尘为呈现在准备涂漆的表面上的、由于喷砂清理或其它表面处理工艺而产生的,或由 于环境作用而产生的松散颗粒性物质。 2.5 边缘打磨系指二次表面处理前对边缘的处理。 2.6 “良好”状况系指评估油船压载舱涂层的第 A.744 (18) 号决议界定的有少量点锈的状况。 2.7 硬涂层系指在固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涂层或可用于维护目的的非化学变化、在空气 中干燥的涂层。它可以是无机的也可以是有机的。 2.8 NDFT 为标定干膜厚度。90/10 原则系指所有测厚点的 90%测量结果须大于或等于标定 干膜厚度,其余 10%测量结果均须不小于 0.9×标定干膜厚度。 2.9 底漆系指车间底漆涂装后在船厂涂装的涂层系统的第一道涂层。 2.10 车间底漆系指加工前涂在钢板表面的底漆,通常在自动化车间喷涂(在涂层系统第一道 涂层之前)。 2.11 预涂系指对关键区域边缘、焊缝、不易喷涂区域等位置的预先涂刷,以保证良好的涂料 附着力和恰当的涂层厚度。 2.12 目标使用寿命为涂层系统设计寿命的目标值,以年计。 2.13 技术规格书为涂料生产商的产品规格书,包含与涂料及其涂装有关的详细技术性说明和 资料。
2012年1月起生效的船舶公约规范规则及修正案(word版)

目录2012 年1 月1 日起生效 (1)1 1.2009年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构造和设备规则(2009MODU规则)A.1023(26) (1)2 2.通过散货船和油船目标性船舶建造国际标准的决议MSC.287(87) (1)3 3.原油船货油舱涂层保护性能标准的决议MSC.288(87) (1)4 4.原油船货油舱涂层保护替代措施性能标准MSC.289(87) (2)5 5.1974年SOLAS修正案的决议MSC.290(87) (2)6 6.1974年SOLAS修正案的决议MSC.291(87) (3)77.消防安全系统国际规则(FSS规则)的修正案MSC.292(87) (3)88.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规则)的修正案MSC.293(87) (4)99.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修正案 MSC.294(87) (4)10公约附则VI修正案MEPC.176(58) (5)1111.《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BWM公约) (5)1212.IACSUICC6(新,2011.04)被批准可用于酸类的衬里—IBC规则15.11.2 (7)1313.IACSUISC70(Rev.3,2010.10)货油舱通风系统和电气设备的选择(Reg.II‐2/11.6.2.2) (7)1414.IACSUISC89(Rev.3,2011.02)货舱通风 (7)1515.IACSUISC178(Rev.1,2011.04)货船的应急消防泵(FSS规则第12第2.2.1.3条) (7)1616.IACSUISC179(Rev.2,2011.03)散货船前部处所的排水 (7)1717.IACSUISC239(新,2010.6)认可的非易燃材料绝缘(Reg.II‐2/3.2.3) (7)1818.IACSUISC242(Corr.1,2011.08)非传统的船舶方向控制装置应用SOLAS有关操舵装置能力和功能要求的统一解释 (8)1919.IACSUISC243(新,2011.03)到达车辆处所、滚装处所和特种处所外部关闭通风系统的通道(SOLASII‐2/20.3.1.4.1) (8)2020.IACSURE22(Rev.1,2010.9)船上使用的可编程电子系统 (8)2121.IACSURF44(Rev.2,2010.10)油轮艏尖舱压载系统 (8)2222.IACSURG3(Rev.4,2011.03)液化气体货物和处理用管道 (8)2323.IACSURI2(Rev.2,2010.11)极地航行船舶结构要求 (9)2424.IACSURL4(Rev.3,2011.03)链锁装置的关闭 (9)2525.IACSURL4(Rev.3Corr.1,2011.08)链锁装置的关闭 (9)2626.IACSURM45(Rev.2,2011.02)机舱通风 (9)2727.IACSURM53(Rev.2,2011.01)内燃机机轴计算 (9)2828.IACSURS8(Rev.4,2010.12)舷门和尾门 (9)2929.IACSURZ3(Rev.5,2011.04)船底外部及相关项目的周期检验 (9)3030.IACSURZ24(Corr.1,2011.07)滚装船舷门和内门检验要求 (9)131.IACSURZ11(Rev.4,2011.03)限制船和增强检验程序(ESP)符号.....................................92012 年2 月1 日起生效.. (10)1.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对IAPP证书附录格式的修MEPC.194(61).................102012 年4 月1 日起生效.. (10)1.MARPOL附则I修正案—新增第8章MEPC.186(59) (10)2.1974SOLAS公约修正案MSC.282(86).......................................................................102012 年7 月1 日起生效.. (12)1.《2010年国际实施耐火试验程序规则》(FTP规则)MSC.307(88) (12)2.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8年议定书修正案MSC.308、309(88) (12)3.《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规则)修正案MSC.311(88) (12)4.IACSUISC191(Corr.1,2011.11)检查通道技术规定(MSC.158(78)) (12)5.IACSUISC223(Rev.2,2011.07)MSC.215(82)决议通过的SOLAS第II‐1/3‐2条中《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PSPC)》的应用 (13)6.IACSUISC244(新,2011.05)救生艇主要释放装置艇钩的负荷试验(IMORes.MSC.81(70),Part2,Ch.5.3.4) (13)7.IACSUISC245(新,2011.06)应急消防泵穿过机器处所的吸入管(SOLASII‐2/10.2.1.4.1) (1)38.IACSUISC246(新,2011.06)舵机试验 (13)9.IACSUISC247(新,2011.09)开放式甲板应急舱口盖(SOLASReg.II‐2/13.1) (13)10.IACSUISC249(新,2011.10)执行SOLASII‐1,Regulation3‐5andMSC.1/Circ.1379 (13)11.IACSUISC250(新,2011.10)货舱消防设备(Res.MSC.268(85),IMSBCCode) (13)12.IACSUISC252(新,2011.10)二氧排放控制及保护处所警报激活(FSSCode5.2.2.2)1413.IACSURM42(Rev.4,2011.06)舵机 (14)14.IACSURS21A(新,2011.05)舱口盖、舱口围板及货船关闭装置船材尺寸估算 (14)15.IACSURS21A(Corr.1,2011.10)舱口盖、舱口围板及货船关闭装置船材尺寸估算.1416.IACSURZ7(Rev.19,2011.06)船体入级检验 (14)17.IACSURZ7.1(Rev.7,2011.07)一般干货船船体入级检验 (14)18.IACSURZ7.2(Rev.3,2011.06)液化气体船船体检验 (14)19.IACSURZ10.1(Rev.18,2011.03)油船船体检验 (14)20.IACSURZ10.2(Rev.28,2011.03)散货船船体检验 (14)21.IACSURZ10.3(Rev.12,2011.03)化学船船体检验 (15)22.IACSURZ10.3(Rev.13,2011.07)化学船船体检验 (15)23.IACSURZ10.4(Rev.10,2011.07)双壳体油船船体检验 (15)24.IACSURZ10.5(Rev.10,2011.03)双壳体散货船船体检验 (15)25.IACSURZ10.5(Rev.11,2011.07)双壳体散货船船体检验.............................................152013 年1 月1 日起生效.. (15)1.1974年SOLAS修正案的决议MSC.291(87) (15)2.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MSC.317(89) (15)3.《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IMSBCCode)修正案MSC.318(89) (16)4.《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Code)修正案MSC.320(89) (16)5.MARPOL附则IV修正案——指定波罗的海为特殊区域MEPC.200(62) (16)6.MARPOL附则V修正案(经修订的MARPOL附则V)MEPC.201(62) (16)7.MARPOL附则VI修正案(第13条和14条以及附录VII的修订)MEPC.202(62) (17)8.MARPOL附则VI修正案(引入船舶能效条款)MEPC.203(62) (17)9.IACSURZ7.1(Rev.8,2011.10)一般干货船船体检验 (17)10.IACSUISC251(新,2011.10)周期性无人值班机舱内应急舱底吸入阀的控制(SOLASII‐1/48.3)..........................................................................................................................172013 年7 月1 日起生效.. (18)1.1974SOLAS公约修正案MSC.282(86) (18)1 2.通过1974年SOLAS修正案的决议MSC.291(87)....................................................182013 年9 月27 日起生效 (18)1.MARPOL公约附则IV—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182014 年1 月1 日起生效.. (18)1.经修订的MARPOL公约附则III MEPC.193(61) (18)2 2.《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BWM公约).....................................192014 年7 月1 日起生效.. (19)3 1.1974SOLAS公约修正案MSC.282(86).......................................................................192015 年1 月1 日起生效.. (19)1.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MEPC.176(58) ................................................................192015 年7 月1 日起生效.. (19)1.1974SOLAS公约修正案MSC.282(86) (19)2.关于与SOLAS规则II‐2/12要求的等效喷淋系统认可导则的修正案(第A.800(19)号决议MSC.284(86).........................................................................................................202016 年1 月1 日起生效.. (20)1 1.通过1974年SOLAS修正案的决议MSC.291(87) (20)2 2.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MEPC.176(58) (20)3.《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BWM公约)......................................212016 年7 月1 日起生效.. (21)1.1974SOLAS公约修正案MSC.282(86) (21)2.通过1974年SOLAS修正案的决议MSC.290(87)....................................................212017 年7 月1 日起生效.. (21)1.1974SOLAS公约修正案MSC.282(86) (21)2 2.通过1974年SOLAS修正案的决议MSC.290(87)....................................................212018 年7 月1 日起生效.. (22)3 1.1974SOLAS公约修正案MSC.282(86).......................................................................222020 年1 月1 日起生效.. (22)4 1.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MEPC.176(58) ................................................................222020 年7 月1 日起生效.. (22)1.通过1974年SOLAS修正案的决议MSC.290(87) (22)2012 年1 月1 日起生效1. 2009 年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构造和设备规则(2009MODU 规则)A.1023(26)2009年移动式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构造和设备规则(2009 MODU CODE) IMO 最早于1979 年以A.414(XI)决议案采纳移动式外海探勘装置的结构与设备章程,后于1989 年以A.649(16)决议案予以修正,本次大会又采纳A.1023(26)决议案,取代A.649(16),并适用于2012年1月1日以后安放龙骨者。
成品油船货油舱特涂研究

第36卷第2期2019年4月江苏船舶JIANGSU SHIPVol.36No.2Apr.2019成品油船货油舱特涂研究张长龙(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5)摘要:针对成品油船货油舱涂层要求高的情况,对涂层的种类、性能和选择,以及特涂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流程和施工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成品油船所载货品涂层确定合适的特涂工艺,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成品油船;货油舱;特涂;涂层;涂料中图分类号:U668.3+6文献标志码:ADOI:15.19646/ki.32-1235.2219.22.51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0引言成品油船是指装载和运输石油精制产品(如石脑油、汽油、舟油、煤油、柴油、重油、润滑油等)的专用货油船。
,成品油船主要MR型(4万〜5.3万载重吨)、LR1型(5.3万〜8万载重吨)和LR2型(8万〜12万载重吨)。
由于成品油船装载货品具有很强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有的有很强的性,而且在装运过程中货损要求很高,货品可能需要和,这对货油舱涂层的要求很高,选用合适的特种涂装和特涂工艺(简称“特涂”)。
根据成品油船货油舱涂层的技术要求、分类和性能进行涂层的选择,研究特涂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流程,对、舱通风、除湿、照明等工程管理方面要求。
1货油舱涂层1.1对货油舱涂层的技术要求成品油船货油舱涂层,必须具备以下性能⑴:()能总种装载货品的溶、渗和,所装载货品。
(2)具有的耐海和耐货物——海水交替装载的性能。
(6)涂层沾上货品或其他污物后,清洗容易,且收稿日期:2297-04-25作者简介:张长龙(1961―),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船舶结构和涂装防腐设计。
涂层应具有定的性,以货的和O1.1货油舱涂层的分类和性能,成品油船货油舱涂层主要类型有:纯环氧、和。
():有的性、中等的性、优良的性、高强度/耐磨性能,适于碱类、Z、海水、动物油,但不适用于强溶渗透力大的溶剂(甲醇等)。
出席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设计与设备分 委会(DE)53次报告-媒体[1]
![出席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设计与设备分 委会(DE)53次报告-媒体[1]](https://img.taocdn.com/s3/m/7756c496dd88d0d233d46ac5.png)
出席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设计与设备分委会(DE)第53次会议报告一、前言国际海事组织(IMO)设计与设备分委会(DE)第53次会议于2010年2月22至26日在伦敦IMO总部召开。
IMO 67个成员国和 2个联系会员(中国香港,法罗群岛)的代表以及 32个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组织的观察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DE主席德国的Anneliese Jost女士主持。
会议共有 25项议程,除全会外,还成立了4 个工作组及 1个起草组: WG1:救生设备工作组(议程3、4、6、8、11、13、19)WG2:货油舱涂层和腐蚀保护(议程7)WG3:客船(非客滚船)船底外部检查的替代安排(议程12)WG1:客船交通船(议程14)DG1:SOLAS,MARPOL和载重线公约应用于油船重大改建的解释(议程16)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外交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部、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和中国船级社以及驻英使馆海事处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本届会议。
我代表团参加了全会和所有工作组和起草组的工作。
现将会议情况汇报如下:二、会议要点和决定本次会议的重要议程包括救生设备相关议题、货油舱涂层、客船船底检验替代安排、客船补给船安全规定、SOLAS,MARPOL和载重线公约应用于油船重大改建的解释等。
会议通过的详细文件清单请见附件。
三、其他会议的相关决定(议程2)MSC.1/Circ.1331的3.1规定:“登离船设施应尽实际可能位于工作区之外,不应位于货物或其他悬吊货物可能从上方通过的位置”。
由于舷梯与引水梯组合的引水员登离船设施需要布置在船侧平直区域,不可避免地落在货物操作区域,为此,NAV55修改MSC.1/Circ.1331/3.1条使该规定免除对该种类情况的应用。
英国认为这样修改违背了SOLAS原条文的宗旨,得到了全会会议的支持,中国也予以支持,并提出了修改条文的建议。
会议最终决定该事宜及条文修改需提请今年7月的NAV57审议后再由DE54讨论,后提交MSC87审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第MSC.289(87)号决议(2010年5月14日通过)原油油船货油舱防腐保护替代方法性能标准海上安全委员会,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公约》关于本委员会职能的第二十八条第(二)款,注意到以第MSC.291(87)号决议通过的关于原油油船货油舱防腐保护替代方法的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安全公约》)(下称“公约”)第II-1/3-11条,还注意到上述第II-1/3-11条规定,该条中所述防腐保护替代方法须符合《原油油船货油舱防腐保护替代方法性能标准》(下称“防腐保护替代方法性能标准”)的要求,在其第87届会议上,审议了《防腐保护替代方法性能标准》的建议文本,1. 通过《原油油船货油舱防腐保护替代方法性能标准》,其正文载于本决议附件中;2. 请《公约》各缔约政府注意,《防腐保护替代方法性能标准》将在《公约》第II-1/3-11条于2012年1月1日生效之时生效;3. 注意到,根据《安全公约》第II-1章的规定,《原油油船货油舱防腐保护替代方法性能标准》的修正案须按照《公约》第VIII条关于公约附则除第I章外的适用修正程序予以通过、生效和实施;4. 要求秘书长将本决议副本和附件中《防腐保护替代方法性能标准》的核证无误文本送发所有《公约》缔约国政府;5. 进一步要求秘书长将本决议及其附件的副本送发本组织非《公约》缔约国政府的所有会员国;6. 请各国政府鼓励发展旨在作为替代系统的新颖技术,并随时将任何有效结果通知本组织。
7.决定不断审议《防腐保护替代方法性能标准》并根据应用中获得的经验做出必要修正。
附件原油油船货油舱防腐保护替代方法性能标准1 目的本标准规定了原油油船建造时货油舱内使用除保护涂层外的其它防腐保护或使用耐腐蚀材料方法的最低标准的技术要求。
2 定义2.1 防腐保护替代方法系指并非使用按照原油油船货油舱保护涂层性能标准(第MSC.288(87)号决议)涂装保护涂层的方法。
2.2 耐腐蚀钢材系指除符合其它相关船舶材料、结构和建造强度要求外,其位于内部货油舱舱底或仓顶的性能,经试验证明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钢材。
2.3 目标使用寿命系指防腐保护或使用耐腐蚀材料方法的设计寿命目标值,以年计。
3 适用3.1 在本标准制定之日,就维持所要求的25年结构完整性的防腐保护或耐腐蚀材料使用而言,耐腐蚀钢材是可替代保护涂层的唯一经认可的可能方法。
如果使用耐腐蚀钢材作为替代方法,须符合附件中所载性能标准。
3.2 如果研发出附件中的规定不适用的、经本组织认可的新颖类型替代方法,本组织应制定包括试验程序在内的专门性能标准,作为本标准的新附件,并考虑到按照《安全公约》第II-1/3-11.4条进行新颖替代原型实地试验所取得的经验。
附件耐腐蚀钢材性能标准1 目的本标准规定了建造原油油船时用于货油舱的耐腐蚀钢材最低标准的技术要求。
2 通则2.1 耐腐蚀钢材达到其目标使用寿命的能力,有赖于钢材的种类、应用和检验。
所有这些方面均与耐腐蚀钢材的良好性能相关。
2.2 技术档案2.2.1 第2.2.3和2.2.4段规定的文件和信息须记录在技术档案之中。
技术档案须经主管机关验证。
2.2.2 技术档案须保存于船上并在船舶整个寿命期间得到维护。
2.2.3 新建阶段技术档案须至少包含与本标准相关并由船厂在新建阶段提交的下列内容:形式认可证书的副本;.1技术数据,包括:.2经认可的焊接方法和焊料;及.2.1生产商推荐的修理方法(如有的话);及.2.2应用记录,包括:.3各舱室应用的实际处所和面积;及.3.1应用的产品及其厚度。
.3.22.2.4 营运中的维护、修理和部分更换营运中的维护、修理和部分更换活动须记录在技术档案中。
3 耐腐蚀钢材标准3.1 性能标准本标准以拟提供25年目标使用寿命的规范和要求为根据,这一期限被认为是自初始应用开始,钢材的厚度损耗拟为少于所允许的损耗及货油舱水密完整性拟得以维持的期限。
实际使用寿命将依据包括营运中遇到的实际条件在内的多种变数,而不同。
3.2 标准的应用原油油船建造期间,在货油仓中第3.4段中规定的区域使用的耐腐蚀钢材须至少符合本标准的要求,而且本标准应被视作最低标准。
3.3 特殊应用3.3.1 本标准包括对船舶钢结构的耐腐蚀钢材要求。
兹注意到舱中装有其它独立构件,对这些构件采取了防腐保护措施。
3.3.2 建议在实际可行的范围内,对位于第3.4段规定的范围内的检验通道,其非船体结构整体的部分,如扶手、独立平台、梯子等,应用本标准或货油舱保护涂层性能标准。
对非船体结构整体的构件也可以使用其它等效防腐方法,只要这些方法对周围结构的耐腐蚀钢材性能没有影响。
作为船体结构整体的通道,其布置,如步道的纵向加强肋、纵梁等,如位于第3.4段规定的区域之内,须完全符合本标准或货油舱保护涂层性能标准。
3.3.3 建议对管子、测量装置等的支撑件,按照第3.3.2段所述对非结构整体构件的要求提供防腐保护。
3.4 应用区域作为最低限度,下列区域须按照本标准加以保护:.1 舱顶板及全部内部结构,包括与纵向和横向隔舱壁连接的肘板。
在具有环框纵梁构造的舱中,甲板下横肋至上面板之下的第一防挠肘板须得到保护。
.2 纵向和横向隔舱壁至最高检验通道的高度得到保护。
最高检验通道及其支撑架全部得到保护。
.3 无最高检验通道的货舱隔舱壁延伸至舱中线高度的10%之处得到保护,但从甲板向下延伸无需超过3米。
.4 内平底和全部构件至内平底之上 0.3米处得到保护。
3.5 基本要求对于符合第3.1段性能标准、在船舶建造时用于货油舱的耐腐蚀钢材的要求是,使用按照形式认可证书中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档案认可的耐腐蚀钢材,保护第3.4段中标明的应用部位。
4 认可4.1 耐腐蚀钢材须按照本附录,或等效方法测试。
在本标准生效前经过测试的的耐腐蚀钢材,只要是按照本附录,或等效实验程序测试的,可以接受。
4.2 耐腐蚀钢材的合格试验(4.1)结果须形成文件记录,主管机关如对结果满意,须签发型式认可证书。
4.3 型式认可证书须包括下列信息:.1 产品名称和识别标记和 (或) 号码;.2 钢材的材料、成分和耐腐蚀过程;.3 钢材的厚度;.4 焊接方法和焊料;及.5 应用区域(上顶板和(或)内底板)。
5 检查和核实要求为确保符合本标准,主管机关须在建造过程中进行检验并核实经认可的耐腐蚀钢材已应用于所要求的区域。
附录原油油船货油舱耐腐蚀钢材合格试验程序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本标准第 4.1段中提及的测试程序的细节。
2 试验耐腐蚀钢材须经下列实验加以核实。
2.1 上甲板状况模拟试验2.1.1 试验条件货油舱上甲板状况模拟试验须满足下列条件:.1 耐腐蚀钢材和常规钢材须同时测试。
.2 常规钢材的化学成分须符合表1的要求。
试验样板的机械特性对于拟在船上应用中使用的钢材,应具代表性。
表1 – 常规钢材的化学成分(%)C Mn Si P S0.13-0.17 1.00–1.20 0.15-0.35 0.010-0.020 0.002-0.008Al(可溶酸min) Nb max. V max Ti max Nb+V+Ti max0.015 0.02 0.10 0.02 0.12Cu Cr max Ni max Mo max 其它max0.1 0.1 0.1 0.020.02(各项).3 对耐腐蚀钢材的各项试验须进行21、49、77、和98天。
对常规钢材的试验须进行98天。
对焊缝的试验须进行98天。
.4 每个试验期须有五份试样。
.5 每个试样的尺寸是25±1mm x 60±1mm x 5±0.5mm。
试样的表面须用600号金刚砂纸抛光。
焊缝试样的尺寸是25±1mm x 60±1mm x 5±0.5mm,其中包括15±5mm 宽的焊接金属部分。
.6 为避免影响试验结果,试样上除试验表面外的其它表面须进行腐蚀环境防护。
.7 试验设备由一个双层仓构成,外仓温度可以控制。
.8 试验周期中使用蒸馏水和模拟货油舱气体(4±1%的O2-13±2%的CO2-100±10ppm 的SO2-500±50ppm 的H2S - 83±2% 的N2),模拟上甲板的条件。
试样表面和蒸馏水之间要保持足够的距离,避免蒸馏水溅泼。
最低气体流率为:开头24小时内,每分钟100cc ,24小时之后,每分钟20cc 。
.9试样须在50±20C 加热19±2小时,在25±20C 加热3±2小时,过渡时间至少为1小时。
一个周期的时间为24小时。
蒸馏水的温度保持在不高于360C ,试样的温度为500C 。
基础金属焊缝图 1 –本试验试样图 2 – 上甲板模拟腐蚀试验设备举例2.1.2 基础金属试验结果试验前,须报告下列测得数据: .1试样的尺寸和重量;试验后,须报告下列测得数据: .2常规钢材(Wc)和耐腐蚀钢材(W21、W49、W77和W98)的重量损失(初始重量和试验后重量之差);.3常规钢材(CL C ) 和耐腐蚀钢材(CL 21, CL 49, CL 77 and CL 98)的腐蚀损耗,按照下列公式计算:DS W mm CL CC ××=10)(内层仓(玻璃室(10mm t ))(36°C)丙烯酸封片(10mm t )60 15D S W mm CL ××=212110)(D S W mm CL ××=494910)( D S W mm CL ××=777710)( D S W mm CL ××=989810)( 式中: W C : 常规钢材(g)(五个试样的平均)重量损失W 21: 耐腐蚀钢材经过21天后的(g) (五个试样的平均)重量损失 W 49: 耐腐蚀钢材经过49天后的(g) (五个试样的平均)重量损失 W 77: 耐腐蚀钢材经过77天后的(g) (五个试样的平均)重量损失 W 98: 耐腐蚀钢材经过98天后的(g) (五个试样的平均)重量损失 S: 表面面积 (cm 2) D:密度 (g/cm 3)如CL C 在 0.05 和 0.11 (腐蚀率在 0.2 和 0.4 mm/年)之间,试验应被视为正当完成。
模拟货油舱气体中的H 2S 可以为调整CLC 而增加浓度; .4耐腐蚀钢材的系数 A 和 B 用最小平方法根据 21、49、77 和 98 天的试验结果计算出。
耐腐蚀钢材的腐蚀损耗描述如下: B t A CL ×=A(mm) 和 B: 系数t:试验期(天);.5 25年后的估计腐蚀损耗 (ECL) 按下列公式计算:B A ECL )36525()(mm ××= .2.1.3 焊缝试验结果基础金属和焊接金属之间的表面边界须使用显微镜放大1,000倍进行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