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工艺流程
抽水试验的流程

抽水试验的流程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试验目的及要求;2、确定试验方案及试验点的数量、位置、试验设备和设备参数;3、准备必要的试验装置,如抽水设备、水泵、水管等;4、组织人员,确定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5、对抽水设备和相关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试验设备的正常工作;6、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试验期间人员和设备的安全;7、进行试验环境的调查和测定,了解试验区域的地质和水文情况,为试验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二、试验过程1、对试验区域进行标记和布设,确定试验点的位置和数量;2、根据试验方案,设置试验点的试验序列和时间,以及各试验点的试验参数;3、根据试验方案和试验要求,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试验,记录每个试验点的水位、涌水量和抽水量等数据;4、在试验过程中,随时对试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处理;5、定期对试验设备及试验环境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试验的正常进行;6、对试验期间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7、根据试验结果,对试验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试验数据;8、在试验结束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试验报告,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三、试验结束1、将试验设备和试验场地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环境的清洁和整洁;2、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完好;3、将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分析和利用;4、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5、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以指导相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四、安全防护1、在试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禁止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2、对试验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确保试验环境的安全;3、确保试验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4、对试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5、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评估和排查,确保实施安全措施;6、发现安全问题和隐患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处理,以确保试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抽水试验工艺流程

抽水试验工艺流程
《抽水试验工艺流程》
抽水试验是指在地下水位高于地表或者地表站水位时采用水泵或者其他设备将地下水抽到地表的一种工艺。
通常用于地下水储层的开发和管理,以及地下水位调整和地下水质监测。
抽水试验工艺流程是指进行抽水试验时需要遵循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流程。
首先,进行抽水试验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试验地点、地下水位调查、选定抽水井点等。
在确定试验地点后,需要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明确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以便后续的试验实施。
其次,进行试验设备的选择和准备工作。
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泵或者其他抽水设备,并进行相关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同时,需要对试验井和相关管道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试验过程的水质干净和卫生。
接下来,进行抽水试验实施阶段。
首先启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抽到地表,并记录相关的试验数据,如抽水量、水质参数等。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进行试验结果分析和报告编制。
根据试验数据和相关观测资料,进行地下水位变化和水质变化的分析,评估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和可利用性。
同时,编制抽水试验报告,对试验结果
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以上流程,可以有效地进行抽水试验,并获取所需的地下水资源信息,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抽水试验报告4.24

4.2 资料整理 现场资料整理主要是绘制 Q-t 曲线、s-t 曲线,详见以下:
8
Q-t 曲线、s-t 曲线表
第二章:试验场地工程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气象水文 杭州市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 气温 16.5℃,极端最高气温 40.3℃(2003 年 8 月 1 日),极端最低气温-9.6℃ (1969 年 2 月 6 日)。历年平均降雨量 1400.7mm,年最大降水量 2354.6mm,年 最小降水量 951.7mm,年均大雨(日雨量≥25mm/d)以上日数 16 天左右,年均暴 雨(日雨量≥50mm/d)以上日数 3.5 天,年均大暴雨(日雨量≥100mm/d)以上 日数不到 0.5 天。降雨主要集中在 4~6 月(梅雨季)和 7~9 月(台风雨季), 梅雨季降水强度不大,但持续时间长,极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是地下水的丰水 季 节 。 日 最 大 降 雨 量 191.3mm ( 2007.10.7 ) , 1 小 时 最 大 降 雨 量 77.6mm(1987.7.22)。年均蒸发量 1252.8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0~82%;多年
m m
各观测井降深情况见下表: 各观测井降深情况表
抽水次序 第一级降深 第二级降深 第三级降深
.40 9.50 11.10
第四章:试验资料整理 4.1 原始记录整理 将现场采集的每阶段数据进行了汇编,详见以下: 第一阶段:抽水孔与观测孔的抽水及恢复的 t-s 记录;流量观测记录 第二阶段:每个落程的水位观测记录、流量观测记录 第三阶段:抽水孔与观测孔的抽水及恢复的 t-s 记录;流量观测记录
1
平均雷暴日数 36 天,最多雷暴年 56 天;多年平均大雾 51 天,最多大雾年 64 天;全年平均日照 1899.9 小时,无霜期 209 天;最大积雪厚度为 30cm。 夏季盛行南-西南风,年平均风速 1.3~2.4m/s,冬季盛行西北风,全年主导 风向以西南风和西北风为主,其频率分为 10%~25%。全年 0~3.0m/s 风速所见 比例为 92.4%。 7~9 月份易受台风影响, 据杭州气象台实测历史最大风速为 28m/s (1967 年 8 月),风向 ESE。 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详勘报告,各地基岩土层的分层描述如下: ①1 杂填土:杂色,松散,以碎石、砖块、砼块、建筑垃圾等为主,粘性土、 粉土充填其中,含较多植物根茎,夹有少量有机质、腐殖质,局部为硬度较高的 老建筑物基础,层厚 2.20~5.50m。 ③-1 粘质粉土:灰色、灰黄色,湿~很湿,稍密,含云母碎片,该层全场分 布,层顶高程 1.38~4.89m,层厚 5.90~9.50m。 ③-2 砂质粉土夹粉砂:灰色、灰黄色,湿,稍密~中密,含云母碎片,夹粉 砂,该层全场分布,层顶高程-3.16~-6.18m,层厚 2.50~5.80m。 ③-3 粘质粉土:灰色,很湿,稍密,含云母碎片,底部粘粒含量较高,该 层全场分布,层顶高程-7.44~-10.45m,层厚 2.80~6.60m。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殖质、有机质,局部夹薄层粉土,该 层全场分布,层顶高程-11.54~-14.67m,层厚 2.10~6.80m。 ⑤粉质粘土:上部灰绿色、下部灰黄色,可塑~硬可塑,含云母及氧化铁斑 点,局部夹薄层状粉土,该层全场分布,层顶高程-16.76~-19.78m,层厚 2.70~ 6.70m。 ⑦-1 粉质粘土混粉砂:灰黄色,可塑,含氧化铁斑点和少量云母碎片,混粉 砂,局部粉砂含量较高,该层全场分布,层顶高程-20.64~-24.34m,层厚 1.20~ 6.00m。 ⑦-2 粉砂:灰黄色,饱和,中密,以粉砂为主,局部含细砂和少量粘性土, 偶见少量砾石,底部砾石含量增多,⑦-1 粉质粘土混粉砂:灰黄色,可塑,含氧 化铁斑点和少量云母碎片,混粉砂,局部粉砂含量较高,该层全场分布,层顶高 程-22.70~-27.46m,层厚 1.20~6.20m。
抽水试验工艺流程[最新]
![抽水试验工艺流程[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9750bb1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3.png)
抽水试验期间的施工流程1、成孔钻孔成孔后,应根据钻探和测井资料成果,准确划分含、隔水层。
并着手做相关设计;2、扩孔以总体设计要求执行;3、下管编制单孔下管设计。
成井管柱结构由止水管、过滤管、及沉淀管三部分组成。
根据总体设计要求,选择下管顺序和连接方法。
管材必须提交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材质报告单;沉淀管长度一般4-6米,其顶端内壁应设置阻流座内台阶;4、止水和封闭设计止水方案。
本项目所施工钻孔均为水文长观孔,所以要求进行永久性止水,原则上要求止水段全段封闭;※止水效果的检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水位压差、泵压等方法检验止水效果;检查位置应在止水管底界以下0.3米处(必须的)。
5、洗井换浆排渣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空压机、水泵、活塞等一般洗井方法同液态CO2及焦磷酸钠等特殊洗井工艺相结合,达到水清砂净、试验层段通畅。
※活塞洗井可采用钻杆或钢丝绳等连接活塞形式,其提拉速度不应小于0.6-1米/秒,低强度、连接不牢的井管,不宜采用活塞洗井。
※焦磷酸钠洗井井液重量浓度:0.6-0.8%,静态反应时间4-8小时。
※液态CO2洗井应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用气量,输气管应下至滤水管底部、孔底以上2-3米处(建议采取小气量多位置洗井);并作好安全防护工作;6、钻孔探深洗井完成后,必须进行钻孔探深,要求沉淀物不得超过试验段厚度的1/10,超过时要采取捞砂措施;7、抽水试验在洗井后期着手编制详细的单孔《抽水试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指抽水阶段的试抽水和正式抽水),确定抽水泵的型号和外径等。
※抽水试验应在洗井质量达到要求后进行。
其试验程序、观测设备、图表记录、质量要求等依总体设计和规程规范要求执行。
说明:以上要求基本遵循《设计》制定。
※健全抽水试验期间各类图表,按规范要求及时填绘。
◎在此施工流程的各个阶段,相关设计及现场工作内容,都要经过项目组的审核验收及现场监督进行,否则一切私自改动的设计项目部不予承认。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塔矿项目部。
水井打井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确定成井方案 泥浆调制 泥浆开挖 通刷孔 场地平整 设备安装 机械钻进 成 孔 排 管 水井打井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一、水井施工工艺流程测量定位—平整场地—设备安装调试—口径成孔—通孔—换浆—下管—换浆—投砾—固井—洗井—抽水试验—交工验收—退场。
施工工艺流程图二、施工方法1.水井施工准备排渣换浆 下 管 填 砾 洗 井 抽水试验 井位定位 验 收 换 浆 水质分析 资料整编1.1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进行第一次技术复核,发现问题作好记录,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
(2)编制单井成井方案,明确工程水文地质技术工作方案及钻探技术工作方案,确定成井工艺。
(3)由技术人员写出书面技术交底卡,并召技术交底会。
(4)召开机台技术交底会议,通报工作内容,提出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明确施工工艺方案及注意事项。
1.2测量定位由测量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组成测量组统一放线。
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划孔位,用水准仪进行精确测量。
确定孔位的水平坐标和高程。
井位处应打入木桩标识。
经过校核无误后再报请注册监理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验收。
1.3设备造选型与进场、安装(1)根据管井结构和地层情况,选用型钻机采取正循环方法进行施工。
(2)设备安装做到水平、周正、稳固、到位。
电器放置在防雨防潮位置,动力线、照明线和照明灯具、电器和安装符合安全生产规范,接地良好。
(3)钻机底脚要打夯实,并注意水平。
其它地基均应平整坚实,支撑部位受力均匀并避免雨水和泥浆浸泡。
(4)钻机安装要保持三点一线和转盘水平。
钻压仪应防震、避水。
泥浆管线密封、耐压、高压管固定在外事塔上的适当位置,发现漏水、破损及时修理或更换。
(5)施工现场布置紧凑、整齐、合理、管材、工具和附属设施摆放整齐,所有物资材料不得随意朝堆放。
(6)设备安装完毕,经业主和公司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1.4.材料准备在业主和注册监理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的指导下,确定材料供应厂商,并报业主和注册监理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批准。
抽水试验方案

*站基坑工程现场抽水试验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2)1.1.1、建筑布置与结构型式 (2)1.1.2、地下管线情况 (2)1.1.4、地面交通情况 (3)1.1.5、抽水试验情况 (3)二、试验方案编制依据 (4)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4)四、现场抽水试验目的 (8)五、现场抽水试验方案 (8)六、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9)七、水文地质参数分析方法 (10)八、降水井施工工艺 (11)九、施工组织 (14)十、附图 (16)一、工程概况无锡市轨道交通1号线*站地下连续墙工程位于无锡市滨湖区,*与芦中路交叉路口正下方,沿*路中设站,线路呈东西走向。
基坑长度269.2米,最宽部位22米,呈不规则长方形,周长约568.8米;基坑开挖深度约16.11~18.95m。
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支撑(一道)+钢管内支撑(两~三道)进行支护,坑外阴角处土体采用三轴深层搅拌桩φ850@600加固,地下连续墙深约28.11~33.45米;地面标高约4.3米。
1.1.1、建筑布置与结构型式本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呈直线型车站,线间距为13.0m,西侧端头井与东侧端头井均为始发井,设计起点里程(车站起点里程):右YCK19+713.969,设计终点里程(车站终点里程):右YCK19+983.169。
车站宽度为18.7~20.1m,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砼双层双跨及三跨箱形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明挖顺作法施工。
本站附属工程一共设三个出入口,三组风亭。
Ⅰ号出入口位于车站西南侧,Ⅱ、Ⅲ号出入口、Ⅰ号风亭组位于车站南侧,*与芦中路交叉口东西两侧;Ⅱ号风亭组(敞口)靠近无锡华扬科技有限公司大门,Ⅱ号风亭组(高风亭)靠近无锡乔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门。
1.1.2、地下管线情况*为城市主干道,根据业主提供的管线图纸及现场实地调查,*两侧布设有污水、雨水、上水、燃气、电力、电信、通信等多种地下管道,管线种类多、数量大、重要程度高,情况复杂。
基坑支护降水(抽水)试验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基本概况 (1)三、基坑降水试验方案 (3)(一)抽水试验目的 (3)(二)抽水试验设计: (4)(三)抽水试验方法 (4)(四)工艺流程 (6)(五)试验步骤 (7)附表: (13)一、编制依据1、江苏华东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关于“南京江东软件城ITO园区E06地块”基坑支护及降水井平面图图纸。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4、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南京鼓楼科技园E06地块详堪报告(编号:2010-KC-034)”5、相关工艺标准、材料标准。
二、基本概况(一)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东至燕山路、西至清河路、南至集庆门大街、北至汉中门大街的鼓楼科技园内。
工程总用地面积20239.7m2,总建筑面积149601 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110235㎡,地下总建筑面积39366㎡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南京鼓楼国际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为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基坑设计单位为江苏华东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二)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2010-KC-034)可知, 与本工程基坑支护施工密切相关的地层见下表:场地地下水为浅层潜水及深层弱承压水。
潜水主要分布于①层填土、②-1、②-2层软粘性土中;③层砂性土及④层中粗砂混卵砾石层中为弱承压水;①层填土较为松散,透水性较好,地表水很容易通过填土渗入下部土层中。
三、基坑降水试验方案(一)抽水试验目的(1)查明③层砂性土及④层粗砂混砾石层承压水水头高度;(2)取得③层砂性土及④层粗砂混砾石层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含水量等水文地质参数;(3)确定减压降水时降水影响半径及水井进入砂层深度;(4)确定水位降深与总涌水量关系;(5)抽水井周边布设沉降观测点,取得水位降深与地面沉降间的关系曲线,预测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和影响程度;(二)抽水试验设计:(1)本次抽水试验设计按基坑底相对标高为-15.0m(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8.10m,所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下同)进行。
深井降水抽水试验方案

深井降⽔抽⽔试验⽅案引航道深井降⽔抽⽔试验⽅案⼀、⼯程概况引江济汉⼯程是⼀条引长江⽔到汉江的特⼤型⼲渠,是南⽔北调中线⼀期⼯程的⼀个组成部分。
通航⼯程是结合引⽔⼲渠建设沟通长江、汉江中游航线的⼀项航运⼯程。
⼯程所在地位于江汉平原中偏西北部,从长江荆江河段引⽔到汉江兴隆河段,地跨荆州、荆门、潜江三市。
引江济汉通航⼯程依托于引江济汉⼲渠,两端另辟有进出⼝和引航道。
进出⼝处分别布置⼀座Ⅲ级船闸,船闸最⼤通航船舶为2×1000t级船队。
引航道进⼝在长江左岸的荆州市李埠镇龙洲垸,与引⽔⼲渠取⽔⼝相邻,相距1500m,引航道下游端与引⽔⼲渠于设计⾥程桩号K2+300处汇合。
⼆、岩⼟⼯程条件1、⽔⽂地质⼯程区位于长江的⼀级阶地,主要有两个含⽔岩组,上部为全新统粘性⼟相对隔⽔层,下部为粉细砂、砂卵⽯孔隙承压⽔含⽔岩组。
(1)全新统粘性⼟相对隔⽔层:主要分布于上层粘性⼟中,包括粘⼟、粉质粘⼟及淤泥质粘⼟及粉⼟,含⽔层厚度⼀般为2~5m,⽔量不丰富,地下⽔埋深⼀般较浅,多为1.8~3.5m,局部地带在某⼀时段(⼀般为丰⽔期)具有弱承压性和弱透⽔含⽔性,粘⼟渗透系数⼀般为2~3m/d,重⼒给⽔度0.3,粉⼟渗透系数⼀般在0.061~0.182m/d,平均0.108m/d。
其补给来源主要为⼤⽓降⽔的⼊渗直接补给和长江丰⽔期河⽔补给,随季节性变化,⾬季⽔位升⾼,旱季潜⽔排泄于长江之中,⽔位随之降低。
排泄途径主要为蒸发和补给河湖⽔。
受含⽔层分布不稳定及地形地貌的影响,其迳流条件较复杂,迳流⽅向各异。
(2)上更新统孔隙承压⽔含⽔岩组:主要赋存于下部的粉细砂、砂砾⽯层中,埋藏于相对隔⽔的粘性⼟层之下。
含⽔层厚度随下部砂层及砂砾卵⽯层的厚度不同⽽不同,多⼤于30.0m。
其顶板埋深多为5~15m,含⽔量丰富。
承压⽔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长江⽔及上部地表潜⽔的越流补给。
排泄途径主要是枯⽔期渗⼊长江和越流补给上部潜⽔。
其承压性随长江⽔位的影响⽽变化,随长江⽔位的升⾼⽽增⼤,距长江由近⾄远,承压性逐渐降低,⽔⼒坡度约为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水试验期间的施工流程
1、成孔钻孔成孔后,应根据钻探和测井资料成果,准确划分含、
隔水层。
并着手做相关设计;
2、扩孔以总体设计要求执行;
3、下管编制单孔下管设计。
成井管柱结构由止水管、过滤管、
及沉淀管三部分组成。
根据总体设计要求,选择下管顺序和连接
方法。
管材必须提交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材质报告单;沉淀
管长度一般4-6米,其顶端内壁应设置阻流座内台阶;
4、止水和封闭设计止水方案。
本项目所施工钻孔均为水文长观
孔,所以要求进行永久性止水,原则上要求止水段全段封闭;※止水效果的检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水位压差、泵压等方法检验止水效果;检查位置应在止水管底界以下0.3米处(必须的)。
5、洗井换浆排渣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空压机、水泵、活塞
等一般洗井方法同液态CO2及焦磷酸钠等特殊洗井工艺相结
合,达到水清砂净、试验层段通畅。
※活塞洗井可采用钻杆或钢丝绳等连接活塞形式,其提拉速度不应小于0.6-1米/秒,低强度、连接不牢的井管,不宜采用活塞洗井。
※焦磷酸钠洗井井液重量浓度:0.6-0.8%,静态反应时间4-8小时。
※液态CO2洗井应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用气量,输气管应下至滤水管底部、孔底以上2-3米处(建议采取小气量多位置洗井);并作好安全防护工作;
6、钻孔探深洗井完成后,必须进行钻孔探深,要求沉淀物不得超
过试验段厚度的1/10,超过时要采取捞砂措施;
7、抽水试验在洗井后期着手编制详细的单孔《抽水试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指抽水阶段的试抽水和正式抽水),确定抽水泵的型号和外径等。
※抽水试验应在洗井质量达到要求后进行。
其试验程序、观测设备、图表记录、质量要求等依总体设计和规程规范要求执行。
说明:以上要求基本遵循《设计》制定。
※健全抽水试验期间各类图表,按规范要求及时填绘。
◎在此施工流程的各个阶段,相关设计及现场工作内容,都要经过项目组的审核验收及现场监督进行,否则一切私自改动的设计项目部不予承认。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塔矿项目部 201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