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_1500字

合集下载

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的故事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人学习和探索的对象。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

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够解决高中生都无法解决的数学难题。

这种天赋让他在学业上一帆风顺,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大学时期,陈景润选择了数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他在学术研究上勤奋努力,不断攻克各种数学难题。

在他的研究生阶段,他提出了“陈景润猜想”,这个猜想成为了他后来学术生涯的重要成就。

陈景润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他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还在学术研究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的“陈景润猜想”得到了证明,成为了数学界的热门话题。

他的成就也为他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赞誉。

除了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成就,陈景润还非常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他积极参与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教育事业,为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陈景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更是一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卓越贡献的学者。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才华、有毅力,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他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人学习和探索的对象,激励着更多的人为科学事业努力奋斗。

陈景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追求,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

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拼搏,他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人学习和探索的对象。

希望我们能够像陈景润一样,勇敢追求梦想,不断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通用6篇)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通用6篇)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通用6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名字为后世所知,人们永远记着他们。

这,就是名人。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篇1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

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

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

这次大会有3000人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

大会共指定了10位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

这对一位数学家而言,是极大的荣誉,对提高陈景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党支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示。

党支部把这一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

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中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

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

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信中写到:“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

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唯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

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

”为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

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

榜样陈景润作文

榜样陈景润作文

榜样陈景润作文你知道陈景润吗?他可真是个超酷的人物,是我心中闪闪发光的榜样呢!陈景润这人啊,长得瘦瘦小小的,戴着副眼镜,看起来就是那种特别有学问的模样。

他整天就跟数字、数学公式打交道,就像个数学世界的超级魔法师。

他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事儿上,那简直是拼了老命。

他的生活超级简单,简单到你可能都会觉得有点单调。

他把自己关在小小的房间里,桌子上堆满了稿纸,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算式。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探险家,在数学的神秘丛林里独自前行。

我听说啊,他思考问题的时候特别投入。

有一次,他一边走路一边想数学题,结果“哐当”,直接撞到树上了。

要是换做别人,估计得疼得龇牙咧嘴,满脑子想的都是“好疼啊”。

可陈景润呢,他可能还在想,这撞击的力度和某个数学原理有没有啥关系呢,哈哈,是不是有点搞笑又很可爱?他这种对数学的痴迷和执着,真的太让人佩服了。

在那个条件不是很好的年代,没有什么高级的计算机来帮忙计算,他就靠着自己的脑子和无数张稿纸,一点点地向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高峰攀登。

很多人可能觉得数学又枯燥又难,可是陈景润就像是发现了数学里的宝藏一样,他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他的努力也不是白费的呀,他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中国数学界,也让全世界都对中国的数学家刮目相看。

我想,他就是那种真正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人。

他不会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什么吃喝玩乐,在他眼里可能都比不上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来得快乐。

他就像一盏明灯,告诉我们,只要你对一件事情有足够的热爱,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不管这件事有多难,你都有可能成功。

他是我的榜样,每次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要偷懒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陈景润。

他那么艰苦的条件都能在数学领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我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陈景润就像一个无声的激励者,一直在我心里,鼓励我勇往直前,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陈景润,这位数学界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可真是让人感到惊奇。

要说他有多厉害,那可真不是盖的。

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算好,但这小子从小就爱算数学,整天钻研那些看似复杂的公式,简直像个数学小天才。

你知道吗,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最初他的学习环境非常艰苦,条件也差,但他从不抱怨,总是乐呵呵地研究,心里想着将来能为国家做点什么,真是个有志青年。

话说有一天,陈景润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讲到素数的时候,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他把素数的性质理解得透透的,心里想着,这玩意儿可真有意思!从那以后,他简直是陷进了数学的海洋,根本停不下来。

看书、做题、研究,几乎每个晚上都熬夜,别人都在做梦,他却在解题,真是拼了。

那些公式就像他的老朋友,随时随地都能聊上几句。

他的努力没白费,后来不仅考上了大学,还在数学领域崭露头角,连国外的数学家都开始关注他。

但说到他的“七牛一毛”式的学术之路,那真是一波三折。

为了研究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他可是把自己整得像个“数学狂人”,那段时间他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东奔西跑,翻阅各种文献,拼命想要破解这个难题。

有人说,陈景润简直是个“数学疯子”,整天泡在书堆里,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但他一点都不在乎,心里只想着这个“终极难题”。

朋友们见他这样,也会开玩笑说:“兄弟,你这是在追求数学女神吗?”他总是一笑置之,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终,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简直像打了一场翻身仗。

这个结果不光让他自己惊喜,也让整个数学界都为之欢呼,简直是让人刮目相看。

说实话,那一刻,他的心里可真是乐开了花。

他的成就不光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对中国数学界的一次巨大推动。

他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成就了“景润现象”,听起来就像个神话。

可你知道吗,陈景润其实也是个风趣的人。

虽然专注于数学,但他并不是个死板的家伙。

他总能找到一些乐趣来调节自己的生活。

每当有人请教他问题,他总是耐心解释,还时不时开个小玩笑,让大家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乐趣。

【名人故事】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名人故事】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名人故事】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Jingrun Chen, 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父”,也是中国数学领域中顶尖的学者之一。

陈景润被誉为在解析数论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数学家之一,他是第一个证明了不定方程X^2+Y^2+Z^2=KXYZ无穷多解的人。

1984年,他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在和外国数学家一起合作研究的过程中,陈景润也留下了很多耀眼的成绩。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数学家的故事吧。

陈景润生于1933年5月22日,出生在江苏省溧水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从小家境贫寒。

家中没有书籍,父母俱无文化,但是他自幼就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数学天赋。

陈景润的求学之路十分坎坷。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只能依靠勤工俭学以求得上学的机会。

后来,由于母亲是个已经离异的寡妇,陈景润的学费一度成为难题。

但陈景润坚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勤工俭学,靠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南京大学。

在大学期间,陈景润以其出色的数学天赋和刻苦的毅力,多次获得奖学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53年,陈景润大学毕业,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学术领域一路砥砺前行,兢兢业业地投入数学研究,努力不懈。

在攻读博士期间,他接触了解析数论这一领域,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解析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数学分支,其中的深奥难懂的数学理论曾经令无数数学家望而生畏。

陈景润却坚定地选择了这一道路。

他对数学具有极大的热情,并愿意去攻克困难。

正是因为有了他这份执着与坚持,才有了后来他那惊天动地的成就。

1966年,陈景润突然决定结束在队部工作,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

在这里,他教授的是数学分析课程,他的授课风格新颖,容易深入浅出,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景润以教学创新扬名于世,也成为清华学子心目中的偶像。

1966年至1975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景润的工作和研究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并且他本人也因他所爱好学术研究而饱受批斗。

陈景润自传范文

陈景润自传范文

陈景润自传范文朋友们!我叫陈景润,今天就和你们唠唠我的一生,这一路啊,那可真是充满了故事,像坐过山车似的。

我打小就和别的孩子有点不太一样。

当别的小伙伴满世界疯跑,玩泥巴、捉迷藏的时候,我就对那些数字特别着迷。

那一个个阿拉伯数字在我眼里,就像是有魔力的小精灵,特别有趣。

每次看到数学书,我就像饿狼看到肉骨头一样,眼睛放光。

读书的时候,我就一门心思扎进数学的海洋里。

课堂上,老师讲的数学知识就像一把把小钥匙,我拼命地想拿着这些钥匙去打开那些未知的数学大门。

有时候同学们觉得数学难,在那唉声叹气的,我却觉得每一道难题都是一个等待我去征服的小怪兽。

我这个脑袋啊,一旦钻进数学题里,就跟外界隔绝了似的。

有时候为了一个数学问题,我能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好几天。

周围的一切都好像不存在了,只有那些数字、公式陪着我。

我就这么在数学的世界里摸爬滚打,像是一个孤独的探险家。

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日子那可真是苦中有乐。

这个猜想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无数人想登顶,但路特别难走。

我呢,就偏不信邪,想着一定要在这座山上踩出我的脚印。

每天都在稿纸上写写算算,那些稿纸啊,堆起来都快成小山了。

我周围的人有时候都不太理解我,觉得我这人有点“魔怔”了。

可是他们不懂,我在数学的世界里看到了多么美妙的风景。

我这人生活里有点笨笨的,除了数学好像啥都不太会。

穿衣服也不讲究,有时候衣服扣子扣错了都不知道,就这么邋邋遢遢地出门了。

吃饭也简单,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心思全在那些数学问题上了。

不过我觉得这没什么,只要能让我继续研究数学,这些小事情算什么呢。

在追求数学真理的道路上,我也遇到过不少挫折。

有时候研究陷入了死胡同,怎么也找不到出路,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的山洞里迷失了方向,特别无助。

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就像在黑夜里寻找星星,只要坚持找,总会看到光亮的。

还好,我的努力也得到了一些认可。

当我在数学研究上取得一点点小成绩的时候,我就像一个得到了最心爱的玩具的孩子一样开心。

关于陈景润数学论文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

关于陈景润数学论文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

关于陈景润数学论文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关于陈景润数学论文篇一提要: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这样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

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

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

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

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其父母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

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

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

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

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

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

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

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

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的故事说起陈景润想来大家并不陌生,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陈景润的四个故事,欢迎阅读。

陈景润的故事一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

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

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

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

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

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

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

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

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

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

在初中,他受到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

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叫到身边,讲述中国5000年文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

老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示,长大以后,一定报效祖国!另一位是不满30岁的数学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知识非常丰富。

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一本课本,只用两个星期就学完了。

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气,多给他讲,并进一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从此,陈景润就更加热爱数学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_15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大
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

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

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

这次大会有3000人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

大会共指定了10位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

这对一位数学家而言,是极大的荣誉,对提高陈景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党支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示。

党支部把这一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

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中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

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

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信中写到:“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

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唯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

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

”为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

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

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

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

这一研究成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美国这样物质比较发达的国度,陈景润依旧保持着在国内时的节俭作风。

他每个月从研究所可获得2000美金的报酬,可以说是比较丰厚的了。

每天中午,他从不去研究所的餐厅就餐,那里比较讲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

他是如此的节俭,以至于在美国生活五个月,除去房租、水电花去1800美元外,伙食费等仅花了700美元。

等他回时,共节余了7500美元。

这笔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从国外买回些高档家电。

但他把这笔钱全部上交给国家。

他是怎么想的呢?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不能只想着自己享乐。


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谦虚、正直的人,尽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没有骄傲自满,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