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及其衍生物分析

合集下载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1.羧酸酸性羧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等反应生成盐,能与碳酸盐作用生成羧酸盐并放出二氧化碳。

羧酸的碱金属盐如钠盐、钾盐等,都能溶于水。

不溶于水的羧酸转化为盐后就可以溶于水,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将羧酸和其他不溶于水的非酸性有机物分离。

利用碳酸氢钠可以将羧酸和酚分离。

2.羧基中的羧基取代反应:羧基中的—OH可作为一个基团被酸根(R—COO—)、卤素、烷氧基(—OR)或氨基(—NH2)置换,分别生成酸酐、酰酐、酯或酰胺等羧酸的衍生物。

①酸酐的生成:羧酸在脱水剂如五氧化二磷的存在下加热,两分子羧酸间能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酸酐。

②酰卤的生成:羧酸与PX3、PX5、亚硫酰氯(SOCl2)作用生成酰卤。

③酯的生成:在强酸如浓硫酸的催化下,羧酸能和醇反应生成酯。

有机酸和醇的反应是可逆的。

④酰胺的生成:在羧酸中通入氨气或加入碳酸铵,可得到羧酸铵盐,铵盐热失水而生成酰胺。

酰胺在加热则进一步失水生成氰。

氰水解则可通过酰胺而转化成羧酸,这实际上是羧酸盐失水的逆反应。

3.羧酸的还原:羧酸很难被还原,只能用LiAlH4才能将其还原为相应的伯醇。

H2/Ni、NaBH4等都不能使羧酸还原。

4.羧酸的α-H的卤代反应:①α-H的卤代作用:羧酸的α-H可在少量红磷、硫等催化剂存在下被溴或氯取代生成卤代酸。

②芳香环的取代反应:羧基属于间位定位基,所以苯甲酸在进行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时,取代基将主要进入羧基的间位。

5.二元羧酸受热反应的规律①乙二酸、丙二酸受热脱羧生成一元酸,丙二酸的脱羧反应是所有在β-位有羰基的化合,如烷丙基、酮酸等共有的反应。

②丁二酸、戊二酸受热脱水(不脱羧)生成环状酸酐。

③己二酸、庚二酸受热既脱水又脱羧生成环酮。

④两个羧基间隔来5个以上的碳原子的脂肪二元羧酸在加热的情况下,得到的产物是分子间失水而形成的酸酐。

6.羧酸的衍生物的水解四种羧酸衍生物在化学性质上的一个主要共同点是他们都能水解生成相应的酸,酰氯、酸酐容易水解,而酯、酰胺的水解需要酸或碱作催化剂,并且还要加热。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2.掌握羧酸的制备和鉴别方法;3.验证羧酸的典型性质。

实验原理:羧酸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其衍生物包括酯、酰氯、酸酐等。

羧酸具有以下一些典型性质:具有酸性,可以形成酸盐;可以与醇反应生成酯;可以发生酯水解反应等。

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加热设备、测量设备(分析天平、蒸馏装置、pH计等)试剂:苯甲酸、乙醇、稀盐酸、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1.制备苯乙酸:将苯甲酸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搅拌使其溶解。

使用酸性树脂进行脱水,滴加醋酸作为指示剂,停止滴加直到指示剂不再变色。

将溶液过滤后,用蒸馏水洗涤上清液,制取苯乙酸晶体。

2.鉴别苯乙酸:取少量苯乙酸溶解于水中,使用pH计测定其酸性。

可以得知苯乙酸具有较强的酸性。

3.合成苯乙酯:取苯乙酸溶解于乙醇中,加入小量的稀盐酸催化反应。

加热回流反应一段时间后,用蒸馏水洗涤上清液,取得苯乙酯产物。

4.酯水解反应:将所得苯乙酯加入稀碱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可以看到产生乙醇与苯乙酸的溶液,说明酯水解反应已经发生。

实验结果与分析:1.鉴别苯乙酸的结果表明,苯乙酸具有较强的酸性,符合羧酸的典型性质。

2.合成苯乙酯的过程中,苯乙酸与乙醇发生了酯化反应,生成了苯乙酯。

这说明羧酸可以与醇反应生成酯。

3.酯水解反应的结果显示,苯乙酯经过碱媒介的水解反应,生成了乙醇与苯乙酸的溶液。

这进一步验证了羧酸可以发生酯水解反应的性质。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苯乙酸,并验证了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一些性质。

羧酸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与醇反应生成酯,并且可以发生酯水解反应。

这些性质为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羧酸及其衍生物3

羧酸及其衍生物3

(4) 脱羧反应
HOOC-COOH
乙二酸
HCOOH + CO2 (脱羧)
HOOC-CH2-COOH
丙二酸
CH3COOH + CO2 (脱羧)
CH2-COOH
CH2-COOH
丁二酸
H2C
CH2-COOH CH2-COOH
戊二酸
O
CH2-C CH2-C
O O
+ H2O (脱水)
O
H2C
CH2-C CH2-C
NO2 COOH + SOCl2 90%-98%
NO2 COCl + HCl + SO2
2) 酸酐的生成
R-C R-C
O OH OH O
脱水剂
R-C R-C
O O + H2O O
常用脱水剂:P2O5、Al2O3、浓H2SO4
某些二元酸只需加热便可生成五元中六元环的酸酐:
O
COOH 230。C
O
COOH 约100% O
H
RCHOHCOOH
β-卤代酸和碱液一起回流,首先生成β-羟基酸,再消除一 分子水而生成α,β-不饱和酸。
RCHClCH 2COOH + H2O
NaOH △
H
RCHOHCH 2COOH

RCH CHCOOH
(2)羟基酸
分类:根据羟基与羧基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将羟基酸分 为:α-,β-,γ-,δ-,……羟基酸。将羟基连在碳链末 端的称为ω-羟基酸。
O O
+ H2O(脱水)
(4) 脱羧反应
CH2-CH2-COOH CH2-CH2-COOH
己二酸
CH2-CH2 CH2-CH2

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羧酸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类化合物。

一、羧酸的定义和结构羧酸是一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羧基(-COOH)。

羧基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羟基(-OH)和一个氧原子形成的。

羧酸的结构式通常用R-COOH表示,其中R表示有机基团。

根据羧基所连接的碳原子数目不同,可以将羧酸分为单官能团羧酸和多官能团羧酸两类。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1. 熔点和沸点:羧酸的熔点和沸点通常较高,这是因为羧基中的羧基氧原子具有较高的极性,导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

2. 溶解性:大多数羧酸可以在水中溶解,形成羧酸离子和氢离子。

溶解度受到羧酸结构、环境条件以及其它物质的影响。

3. 酸性:羧酸具有明显的酸性,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强酸性主要来自羧基中的羟基和带负电荷的氧原子。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1. 与碱的反应:羧酸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反应中羧酸中的羧基给出一个负电荷,碱给出一个正电荷,形成盐并释放水。

2. 与醇的酯化反应:羧酸可以与醇反应生成酯。

在反应中,羧酸中的羧基与醇中的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酯和水。

3. 与卤素的取代反应:羧酸中的羟基和羧基都可以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衍生物。

4. 与羟胺的芳香胺反应:羧酸中的羧基可以与羟胺反应生成相应的芳香胺。

四、羧酸衍生物的性质1. 酯:羧酸与醇反应生成的酯具有较好的挥发性和溶解性,常用于香料、溶剂和聚合物合成等领域。

2. 盐:羧酸与碱反应生成的盐通常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在药物、染料和表面活性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 胺:羧酸中的羧基与氨或胺反应生成的胺具有一定的碱性,可用于药物合成和化妆品生产中。

4. 酸酐:羧酸中的羧基与无水酸反应生成的酸酐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综上所述,羧酸及其衍生物具有多样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O CH3C OH
+ H OC2H5
18
H
+
O CH3C
18
OC2H5 + H2O
酰氧断裂
12
O CH3C OH
:OH
+H
+
OH CH3C OH 加成
-H2O
HOC2H5
OH CH3 C OH HOC2H5
OH CH3 C OC2H5
: : : : : : : :
质子迁 移
-H+
O CH3 C OC2H5
1
I 羧酸
一,结构 烃基与羧基相连的物质叫羧酸:一元羧酸通式为 RCOOH;羧基( COOH)就是羧酸的官能团 RCOOH;羧基(-COOH)就是羧酸的官能团. 就是羧酸的官能团.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碳为SP 杂化, OH 中碳为SP2 杂化,氧原子与羰基双键间存 在着P― 共扼.由于共扼, P―л 在着P―л共扼.由于共扼,使羧基中的羰基失去了典 型的羰基的性质(如不与NH OH作用 作用) 型的羰基的性质(如不与NH2OH作用);―OH 氧原 子上的电子云向羰基偏移,这有利于―OH氢的离解 氢的离解. 子上的电子云向羰基偏移,这有利于―OH氢的离解.
14
Br2 / P
(2)芳香环的取代反应 (2)芳香环的取代反应
COOH Br2 FeBr3
COOH
Br
5. 二元羧酸的受热反应
乙 二 酸 HOOCCOOH 丙 二 酸 HOOCCH 2COOH 丁二酸 CH 2 COOH CH 2 COOH 戊 二 酸 CH 2 CH 2COOH CH 2COOH
CH 3 COOH + C 2H 5 OH : 1 1 1 : 10

有机化学羧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羧酸及其衍生物
Chapter 9 羧酸及其衍生物
Organic Chemistry
Ⅰ羧酸
一、羧酸、羧基的结构 1)羧酸:
H
C O
OH
R
C O
OH
Ar C O
OH
Organic Chemistry
Chapter 9 羧酸及其衍生物
2)羧基的结构:
C O
R
Organic Chemistry
OH
O
..
R C O H
形式上看,羧基由羰基和羟基组成。羟基氧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所 占据的 p轨道和羰基的 π键形成 p-π共轭。羟基氧上电子云密度有所 降低,羰基碳上电子云密度有所升高。因此,羧酸中羰基对亲核试 剂的活性降低,不利于HCN等亲核试剂反应。 Organic Chemistry
对于含不饱和键的不饱和羧酸则取包括羧基和不饱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某烯酸并注明不饱和键的位置命名含脂碳环羧酸和芳香羧酸时则把脂碳环和芳环当作取代基choh3乙基己酸3丙基4戊烯酸coohchcoohchcoohcoohcooh乙基丙二酸邻苯二甲酸环戊基甲酸四物理性质羧酸的沸点比相近分子质量的其它有机物要高
3—丙基—4—戊烯酸
COOH
COOH
乙基丙二酸
环戊基甲酸
邻苯二甲酸
Organic Chemistry
Chapter 9 羧酸及其衍生物
四、物理性质
羧酸的沸点比相近分子质量的其它有机物要高: 乙 丙 酸(60):117.9℃ 醛(58): 48.8℃ 8 ℃
Organic Chemistry
正丙醇(60): 97.4℃ 甲乙醚(60):
味道 沸点
酰氯和酸酐都对粘膜有刺激性,酯有香味。 酰氯、酸酐和酯由于不能形成氢键,熔沸点与分子量相近

实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鉴定

实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鉴定
9
Part 4 酰胺的鉴定-酰胺的水解
酰胺水解原理
10
Part 4 酰胺的鉴定-酰胺的水解
样品:乙酰胺
将1 g 乙酰胺和25 mL 2.5 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回流,同时将用 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置于冷凝管口,观察其颜色变化,若pH试纸指 示碱性,说明有NH3从管口逸出。
11
5
Part 2.2 酯的鉴定-酯的碱性水解
酯的碱性水解原理
6
Part 2.2 酯的鉴定-酯的碱性水解
样品:苯甲酸乙酯
将1 g 苯甲酸乙酯置于盛有 10 mL 25%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小烧瓶中, 加入一粒沸石,装上冷凝管,回流30 min。停止加热并观察溶液中 的油状酯层是否已消失,酯的气味是否已消失,如果酯中的醇部分 的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话,低沸点酯(< 110℃)通常会在30 min内溶 解。若不溶解,重新加热混合物,回流1~2 h。经过这段时间后仍然 保存下来的化合物是难水解的酯或不是酯。酯水解完全后,向烧瓶 内小心滴加浓盐酸至pH约为3.0左右,抽滤所得白色固体(苯甲酸)。
➢ 2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样品溶于5% NaHCO3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3
Part 2.1 酯的鉴定-羟肟酸铁试验
羟肟酸铁试验原理
4
Part 2.1 酯的鉴定-羟肟酸铁试验
样品:乙酸乙酯,苯甲酸乙酯
初步试验:将一滴液体或几粒固体样品溶于1 mL 95%乙醇,加入1 mL 1 mol/L的盐酸及一滴5%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应为黄色,如有橙、 红、蓝、紫等颜色出现,不能进行此试验。 实验内容:试管中混合1 mL 0.5 mol/L盐酸羟胺的乙醇溶液,0.2 mL 6 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2滴液体样品或40~50 mg固体样品。将溶液煮沸, 稍冷后加入2 mL 1 mol/L的盐酸,如溶液浑浊,加入约2 mL乙醇使其 变清。然后加入1滴5%三氯化铁溶液。如产生的颜色很快褪去,继续 滴加三氯化铁溶液至溶液颜色不变。如溶液为深的洋红色表示有酯基 存在。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及其衍生物羧酸及其衍生物Ⅰ 目的要求羧酸是含有羧基(―COOH)的含氧有机化合物,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机酸就是指的这类化合物。

所谓羧酸衍生物,包括的化合物种类很多,诸如羧酸盐类、酰卤类、酯类(包括内酯、交酯、聚酯等)、酸酐类、酰胺类(包括酰亚胺、内酰胺)等都是羧酸衍生物,有人甚至把腈类也包括在羧酸衍生物的范围之内。

其实,比较常见的而又比较重要的是酰卤、酸酐、酯和酰胺这四类化合物。

羧酸盐与一般无机酸盐在键价类型上没大区别,不作专门介绍。

至于腈类,将放在含氮化合物中加以介绍。

这四类化合物都是羧酸分子中,因酰基转移而产生的衍生物,所以又叫羧酸的酰基衍生物。

羧酸及其衍生物RCOL(L:-OH、-X、-OOCR′、-OR′、-NH2)在许多重要天然产物的构成以及在生物代谢过程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将以饱和一元脂肪酸为重点,讨论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

鉴于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重要地位,本章作概括介绍。

希望学生在此基础上,探讨设计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

本章学习的具体要求1、掌握羧酸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掌握羧酸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4、掌握羧酸与羧酸衍生物之间相互转变条件。

5、了解卤代酸、羟基酸的特性。

6、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的制法、性质和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Ⅱ 学习提要(一)羧酸一、概述羧酸往往有俗名,希望学生有所了解,尽可能记忆一些,脂肪酸的系统命名原则和醛相β α同。

γCH3-CH-CH2-COOH2 14 3 OH 芳香酸命名是把芳环视作取代基。

76羧酸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其它有机物高,这是由于羧酸能以氢键缔合。

同时,即使在气态时,羧酸也是双分子缔合的,所以羧酸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醇还要高。

二、羧酸结构和化学性质亲核取代O 还原R-C-C-O-H α-H反应H 脱羧酸性1、酸性?E O O O +?R-C H + R-C R-C E EO-H O OO O NaOH/Na2CO3/ NaHCO3H2O + R-C E R-C EH+ O-Na O-H应用:①鉴别:与酚不同,与非酸性物质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酰氧断裂
究竟按哪种方式脱水,与羧酸和醇的结构及 反应条件有关。经同位素标记醇的办法证实:
伯醇和仲醇与羧酸的酯化是按酰氧键断裂进行的。
O
H+
O
=
R C O H + H O R'
叔醇与羧酸的酯化是按烷氧键断裂进行的。
O
18
=
18
R C O R’ +
18
H2O
R C O H + HO CR'3
H
+
O
=
R C O C R’ 3
(1) 成酰卤反应 除HCOOH外,羧酸可与PCl3、PCl5、SOCl2作用, 羧酸中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生成酰氯。
=

=
O
O
R-C-OH + PCl3
R-C-Cl + H3PO3
低沸点酰卤制备
=
R-C-OH + PCl5
R-C-Cl + POCl3 +HCl 高沸点酰卤制备
=
R-C-OH + SOCl2
R-C-Cl + SO2 ↑ +HCl↑
=
O
=
O
O
O
低、高沸点的 酰氯制备
(2) 酸酐的生成
除HCOOH外,羧酸与脱水剂[P2O5或(CH3CO)2O]共 热,两分子羧酸则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酸酐。
O O O O
=
=
=
R C OH
+ HO C R
P2O5

R C O C R + H2O
很多二元酸可以直接加热,分子内失水而形成 五元或六元环状的酸酐。
NaO H
RCOO Na+
C10以下溶于水;
+ H2O
>C10在水溶液中呈胶体溶液。
RCO O H +
NaHCO 3
RCOO Na+
+ CO2 + H2O
羧酸是比碳酸更强的酸。
RCOONa+HCl RCOOH+NaCl
H+ 过滤
应用:用于分离、鉴别。
苯甲酸 对甲苯酚
NaHCO 3 水溶液
溶 解: 苯甲酸钠 不 溶: 对甲苯酚
CH3COOH + C2H5OH
H+
CH3COOC2H5 + H2O
投料
1 1
: :
1 10
产率
67% 97%
脱水方式
酯化时,羧酸和醇之间脱水可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O R C O O R C O H + H O 烷氧断裂 R' H R H + H O R' H R O C O C O R' + H2O O R' + H2O
ô° · -H2O
O R-C-ONH3R'
ôô á ô §ô
O R-C-NHR' + H 2O
N-ô ôô ú ô° ·
如:
O -H O R-C-ONH2R2' 2
ôô á ô §ô
O R-C-NR2' + H2O
N,N-ô ôôô ú ô° ·
O C OH + HNH-
O C NH-
+ H2 O
N-苯基苯甲酰胺
过滤
滤 液
苯甲酸晶体
滤 饼: 对甲苯酚
不溶于水的羧酸,既溶于NaOH,又溶于NaHCO3; 不溶于水的酚,溶于NaOH,但不溶于NaHCO3; 不溶于水的醇,既不溶于NaOH,也不溶于NaHCO3。
正戊酸
正戊醇 正戊醛 3-戊酮
NaHCO3
溶解 (分离后加HCl)
(–)
(–) (–)
H2SO4 ( 浓)
CH3CH–C=CH–CH=CHCOOH ‫׀‬ ‫׀‬ OH C2H5 5-乙基-6-羟基-2,4-庚二烯酸
④二元酸:选择含两个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叫某 二酸。 COOH ‫׀‬ COOH (草酸) CH2COOH ‫׀‬ CH2COOH (琥珀酸) 丁二酸 HO–CHCOOH ‫׀‬ HO–CHCOOH (酒石酸)
2.85 4.35 4.82
诱导效应的特点: A. 具有加和性
C l3C C O O H > C l2C HC O O H > C lC H2C O O H
pKa 0.64 1.26 2.86
B. 诱导效应强度与距离成反比,距离↑,诱导效应强 度 ↓。
C H3C H2C HC O O H > C H3C HC H 2C O O H > C H2C H2C H2C O O H Cl
1.羧基的结构:
O
R–C ∖ OH
事实:独立的
C=O ; 0.122nm
C–OH中的
C–O . 0.143nm C–O . 0.131nm
–COOH中的C=O ; 0.1245nm 解释:
O ← 未经杂化
R–C ← sp² ∖ OH ← sp²
①羰基C采取sp² 杂化。 ②形成p- 共轭体系。
O C O H
O C OH C OH O

O C + H 2O C O O
邻苯二甲酸酐
=
(3) 酯的生成 羧酸与醇在酸催化下作用,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酯的反 应,称为酯化反应。
RCO O H + R’OH
H+
RCOOR’ + H2O
酯化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率,可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或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 度,使平衡向右移动。
(4) -H卤代。 4.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5.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及命名 6.酰卤的制法和性质 7.酸酐的制法和性质 8.羧酸酯制法和性质:水解、醇解、氨解、还原与格 氏试剂反应,酯缩合反应。
第十五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5-1 羧酸
定义:含有羧基的化合物。 通式:(H)RCOOH (一元羧酸) 官能团:–COOH 一.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H-O H
三 羧酸的化学性质
4. 脱羧反应 氧化还原
酰基
O
1.酸性
C
R O
H
-X(Cl) 酰卤

3.aH的取代
2.羟基被取代
-OCOR 酸酐 -OR
(-NH2)
酰胺
构造:
O


p- 共轭: R C
O O H
R -C-OH

sp 2 杂化
由于p~ 效应:
(1)羟基中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羟基中的共用电 子对就更偏向氧原子,从而使氢原子容易成为氢离子而解 离出来,故羧酸表现明显的酸性。 (2) RCOO-中负电荷均匀地分布在两个氧原子上,稳定 性↑,羧酸酸性↑。 (3)羧基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增高,使其正电性降低, 故羧基不易与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乙二酸
2,3-二羟基丁二酸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1.物态:C1 ~ C3,具有强烈酸味和刺激性的液体。 C4 ~ C9,具有腐败恶臭的油状液体。 C10 ↗,挥发性很低、没有气味的石蜡状固体。 2.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其他有机物高。

HCOOH M 46 b.p 100.5℃
CH3CH2OH 46 78.3℃
CH3CHO 44 20.8℃
H–O \ C –R O
O 原因:发生双分子缔合(即两 个分子间通过两个氢 R–C \ 键连接)。 O–H
3.熔点:随C↗呈锯齿状上升。即含偶数C原子羧酸的 熔点比和它相邻的两个奇数C原子羧酸的 熔点高。
4.水溶性:(1)C1 ~ C4与水互溶。 (–COOH起主导作用) (2)C↗ ,水溶性↙; C10↗不溶于水。 (–R起主导作用) H-O O H (3)二元酸比一元酸易溶。 R- C O-H O-H (形成氢键数目多) H
RCO O H + H2
Cu 或 Zn 等 300~400℃ 高 压
RCH 2O H
五、 α- 氢原子的反应
脂肪族羧酸的α- 氢原子也可被卤原子取代,但其反
应活性要比醛、酮低的多,通常要在少量红磷存在下方 可进行。
CH3-COOH + Cl2
ì ôP Cl2 ì P ô
CH2COOH Cl
ôôôô á
pKa
2.66
2.86
2.90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 F > OR > NR2 > CR 3 如: CH 2COOH > CH 2COOH
pKa
F 2.66
OH
3.83
CH =CH 2
与碳原子相连的基团不饱和性↑,吸电子能力↑。 如:
pKa
C CH


CH 2CH 3
CH CCH2CO O H > CH2=CHCH2CO O H > CH3CH2CH2CO O H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诸如立体效应、氢键 等。总称为邻位效应。
O OH N HO O O C
=
C=
O
O
OH C H3
=
pKa
两个基团空间 距离较近,互 相排斥,破坏 了共轭,-C↓。
2.21
=
C


+C
I
两个基团空间 距离较近,互 相排斥,破坏 了共轭,+C↓。
4.20
3.91
RC O O H +
构造:
O


p- 共轭: R
R -C-OH

sp 杂化
2
2.分类
饱和羧酸 脂肪羧酸 不饱和羧酸 据烃基的性质 芳香羧酸 一元羧酸 据分子中含羧基的数目 二元羧酸 多元羧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