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常用穴位定位

合集下载

三伏贴常见病取穴

三伏贴常见病取穴

三伏贴常见病取穴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三伏贴常见病取穴呼吸系统疾病1.反复感冒:主穴:大椎、风池,肺腧(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寸)配穴:关元(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气海(下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处)2.慢支炎:主穴:肺腧、天突、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配穴:肾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寸)3.支气管哮喘主穴:膈腧(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心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寸)配穴:肾腧4.阻塞性肺气肿主穴:丰隆、天突、膻中、膏盲(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三寸),内侧)配穴:肾腧5.过敏性鼻炎主穴:大椎、外关、肺腧、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6.慢性鼻炎主穴:大椎、肺腧、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消化系统疾病1.胃痛主穴:中脘(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神阙、胃兪(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配穴:上脘、三阴交2.慢性腹泻主穴: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肾俞、中脘配穴:命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关元3.消化不良主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百虫窝骨科疾病1.慢性腰腿痛主穴: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悬钟、血海配穴:关元、命门2.四肢麻木主穴:曲池、支沟、血海、足三里配穴:脾俞(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妇科1.体质调节主穴:中极(前正中线,脐下4寸)、归来(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三阴交配穴:命门、足三里2.痛经主穴:关元、次髎(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地机(阴陵泉直下3寸)配穴:三阴交、命门3.月经不调主穴:血海、脾俞、肾俞、膈腧、三阴交配穴:足三里。

三伏灸最佳时间表2023(完整版)

三伏灸最佳时间表2023(完整版)

三伏灸最佳时间表2023(完整版)三伏灸最佳时间表20231、伏前预热灸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仅供参考)2、初伏灸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7月30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仅供参考)3、中伏灸时间:2023年7月31日-2023年8月9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仅供参考)4、末伏灸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仅供参考)5、伏后加强灸时间:2023年8月20日-2023年9月1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仅供参考)三伏天养生要注意哪些1、饮食要清淡少生冷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

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

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

2、流汗、拔火罐三伏天排毒尤其适合那些具有明显湿热症状的人,主要表现为有严重的痤疮、舌苔厚腻等。

对于排毒方式,夏季排汗就是非常重要的排毒方式之一,此外还可推荐拔火罐、刮痧以及以特殊手法的针灸。

三伏天,让身体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暑湿之邪,流汗可以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排毒。

3、适当运动夏季适当进行活动有利于身体气血运行,保持健康的体魄。

但也因为夏季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大,运动时最好要控制好强度,不宜大汗淋漓,以防上疾病的产生。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2023年三伏天从2023年7月11日开始。

三伏天是中国夏季最热的时期,通常从夏至开始,持续约20天,直到立秋结束。

三伏天的名称源于中国的历法,是根据夏至日的位置确定的。

夏至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夏季最热的时候,这个时候阳光最为猛烈,地表温度可达到40 ℃以上。

三伏灸处方

三伏灸处方

三伏灸参考穴位(六次天灸,各组参考穴交替贴敷)
一、呼吸系统疾病:
1、哮喘、慢支炎、肺气肿、咳嗽:
(一)天突穴、大椎穴、身柱、肺俞穴、丰隆。

(二)定喘穴、风门穴、脾俞穴、足三里、膏肓。

(三)膻中穴、百劳穴、命门穴、肾俞穴、关元。

六次天灸,三组参考穴交替贴敷。

2、过敏性鼻炎:
(一)百劳穴、肺俞穴、膏肓;
(二)大椎穴、风门、脾俞;
(三)大杼穴、肺俞穴、肾俞、足三里
3、易感冒(预防感冒):
(一)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

(二)定喘穴、膏肓、命门。

(三)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

二、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胃、肠道炎:
(一)脾俞、胃俞、足三里。

(二)天枢、中脘、足三里。

(三)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2、虚寒性便秘:神阙、足三里、气海、天枢。

三、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
(一)内关、心俞、大椎。

(二)郄门、巨阙、脾俞。

(三)心俞、胃俞、足三里。

2、高血压:神阙、内关、肝俞、太溪、涌泉。

四、骨关节疾病:
1、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池、外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大椎、肾俞
2、颈椎病:华佗夹脊阿是穴
3、腰椎病:肾俞、大肠俞、阿是穴
五、儿科病:
1、遗尿:中极、关元、膀胱俞、三阴交、命门。

2、小儿疳积、食积(消化不良):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三焦俞、天枢。

3、小儿哮喘:参考前面。

谨慎贴敷:发热患者;局部皮肤破损、感染者;皮肤过敏患者、接触性皮炎者;孕妇;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

三伏天灸哪里最好

三伏天灸哪里最好

三伏天灸哪里最好文章目录*一、三伏天灸哪里最好1. 三伏天灸哪里最好2. 三伏天艾灸有哪些好处3. 三伏天艾灸能治哪些病*二、三伏天艾灸要注意什么*三、三伏天艾灸有哪些禁忌三伏天灸哪里最好1、三伏天灸哪里最好 1.1、大横穴大横穴位于肚脐旁开4寸的位置,这个穴位对于治疗便泌、泄泻、腹痛等效果非常好。

1.2、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刺激这个穴位对于治疗瘀血脉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的面部疾病有着非常显着的效果。

1.3、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这个穴位能够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症状。

1.4、丰隆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2横指的位置,能够治疗各种炎症,比如肥胖等。

1.5、腰阳关穴腰阳关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对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男性阳痿以及遗精等效果非常好。

1.6、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的位置,能够增强人体消化以及吸收食物的能力,而且还能治疗胃痛、胃酸以及呕吐。

2、三伏天艾灸有哪些好处 2.1、解暑祛湿,祛寒降火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

”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

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寒邪不祛,炎症不愈。

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2.2、充盈元气阳气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吃冷饮之类。

冬不怕寒冷,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打击力强,这也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

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

三伏天艾灸祛病愈病快速,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2.3、修心养性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智慧越来越多。

三伏灸穴位

三伏灸穴位

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中府、膻中等。

此外,根据临床辨证加取腧穴,如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大椎、天突、关元、神阙、中脘、内关等穴也有选用
定喘穴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等.治疗时还应配其他穴位.
中府穴位置:1、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

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3、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

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②肩背痛。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文章目录*一、三伏天艾灸灸哪里*二、三伏天艾灸要注意什么*三、三伏天什么人不能艾灸三伏天艾灸灸哪里1、三伏天艾灸灸哪里1.1、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1.2、关元穴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

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

2、三伏天艾灸的功效2.1、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

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

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2.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

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3、三伏天如何艾灸要视体质而定3.1、阴虚质大多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

阴虚艾灸:三阴交太溪穴然谷穴3.2、阳虚质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

阳虚艾灸:大椎穴命门穴关元穴3.3、气郁质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平时应常去旅游,以使心胸愉快,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

气郁艾灸: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三伏天艾灸要注意什么1、三伏天艾灸时需要注意保暖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保暖,尽管三伏天天气很炎热,但是艾灸的时候仍然要避免着凉,特别是要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的情况下避免穿堂风吹。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中医艾灸是用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凝聚了中医数千年智慧的艾灸根据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艾灸也应有所侧重。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儿童期:艾灸身柱穴艾灸用于小儿保健起源较早,古代有“小儿每日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的记载。

小儿艾灸保健方法简单易行,没有任何副作用,绿色安全既能防病治病,又能提高小儿免疫功能。

身柱穴小儿保健灸的主穴,属督脉,通于脑髓,它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疔毒,宁神志的功效。

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的作用,能通治小儿科的多种疾病。

灸身柱穴对于婴儿消化不良、吐乳、小儿泄泻、腹胀、食欲不振、精神委靡、夜不安神、夜啼、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肺结核、哮喘、惊风、发育不良等,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身柱穴被日本医学界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

身柱穴也是小儿三伏灸的要穴。

一般每次灸10至15分钟,开始可间日1次,以后可每周灸2-3次,可使儿童不易患病,身体健康。

三伏天艾灸穴位,不同年龄段,艾灸的穴位应有不同!快收藏青少年期:艾灸风门穴、三阴交、肺俞17岁左右灸风门穴,以预防呼吸疾病的发生,提高体质;24岁左右,灸三阴交,以避免生殖系疾患,增强生殖能力;30岁前灸“肺俞”。

年轻人户外活动较多,出汗后常常不注意保暖,又喜食冷饮,所以很容易感冒。

固护肺气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

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

30-50岁:艾灸足三里30~50岁灸“足三里”增强脾胃功能,预防一切疾病。

步入中年,生活稳定,应酬繁多,思虑过度,运动不足,最伤脾胃。

因脾胃损伤,不能充分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聚于中焦,大腹便便就出现了。

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三伏灸之:艾灸规则

三伏灸之:艾灸规则

三伏灸之:艾灸规则《洪炉点雪》云:“凡男女老幼,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所不宜,凡年深痼疾,非药力所能除,必借火力以功拔之。

”意思是:男女老少,寒热虚实都适合适合艾灸。

但是最适合艾灸的还是虚寒之证,实热之症要谨慎。

如果:我们舌头偏瘦、色红、舌苔干、有裂痕;脾气大、心神不宁、话多、喜动、眼干、大便干结、月经鲜红.....;这样的艾友取穴要少,偏重肚脐以下的穴位,艾灸时间要短,更应该做隔姜灸,同时配合推腹,拍打脚心的方法。

甚至先做一段时间的推腹以后,再艾灸,这样反而效果好。

一,艾灸时间及三伏天艾灸时间a,一年365天都可以艾灸;b,早上太阳刚出来艾灸最好!艾灸主生发,这时艾灸顺天时,帮助人体阳气生发。

也正因为如此,不提倡长期晚上艾灸。

一天之中:早上最好,上午好,下午可以,晚上只能将就。

晚上艾灸,可以加灸滋阴的穴位三阴交,多吃滋阴的食物,如果有时间用手拍打脚心左右各100个。

一天中,我们还可以分几个时间段做艾灸:早上起来艾灸2个穴位,下午有时间又可以灸另外几个穴位,晚上灸剩下的穴位。

c,今年三伏天,7月17号,27号,8月16号,这3天一定要艾灸定喘穴、肺俞穴、膏肓穴,特别是“肺”不好的艾友,隔姜灸每次每穴左右各3壮,其它时间,根据我们自身需要而取穴,做治疗性艾灸或者保健灸。

点击蓝色字体进入穴位。

明天的文章专门讲三伏灸怎样取穴。

二,艾灸时可以吹空调、电扇吗?做不做艾灸,空调、电扇都不能对着身体吹。

艾灸时,电扇可以对着墙壁、地面吹,只要风在房间里形成些微的对流就行;也可以把电扇对着窗户、大门外面吹,在形成对流的同时,还可以把艾烟排出去。

艾灸时最好不要开空调!但是我们可以在艾灸之前先把空调打开,把房间的温度降下来,再艾灸!如果条件允许,艾灸之前,先把客厅和卧室的空调都打开,等房间温度降下来后,关掉卧室空调,在卧室里做艾灸。

三,封穴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意识是:艾灸后要防风寒,不要大喜大悲大怒,少房事,千万不要吃生冷食物,清淡饮食最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伏灸常用穴位定位1.中府(LUl)肺之募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l肋间隙处。

2.天枢(ST25)大肠之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寸。

3.水道(ST28)
【定位】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4.归来(ST29)
【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5.足三里(ST36)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6.上巨虚(ST37)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7.三阴交(SP6)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8.大杼(BLll)八会穴之骨会
【定位】第l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9.风门(BLl2)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10.肺俞(BLl3)肺之背俞穴
【定位】第3胸稚棘突下,旁开1.5寸。

11.心俞(BLl5)心之背俞穴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12.膈俞(BLl7)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

旁开l.5寸。

13.肝俞(BLl8)肝之背俞穴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14.脾俞(BL20)脾之背俞穴
【定位】第1l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15.胃俞(BL21)胄之背俞穴
【定位】第l2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16.肾俞(BL23)肾之背俞穴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l.5寸。

17.大肠俞(BL25)大肠之背俞穴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l.5寸。

18.膀胱俞(BL28)膀胱之背俞穴
【定位】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19.次髎(BL32)
【定位】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
20.膏肓(BL43)
【定位】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21.志室(BL52)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22.肩井(GB21)
【定位】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上
23.腰阳关(DU3)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
24.命门(DU4)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25.大椎(DUl4)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26.中极(RN3)膀胱之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27.关元(RN4)小肠之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28.气海(RN6)肓之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29.中脘(RNl2)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30.膻中(RNl7)心包之募;八会穴之气会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31.天突(RN22)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

32.定喘(EX-B1)
【定位】在背上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33.子宫(EX-CAl)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34.气海俞: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5.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6.肩中俞: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7.新设:风池直下三寸,第四颈椎棘突两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