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木兰诗的课堂教学应该要怎么开展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第一篇: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课堂实录4篇

《木兰诗》课堂实录4篇《木兰诗》课堂实录4篇《木兰诗》课堂实录1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
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点一生读课文。
一生评议:她读的很流畅,但前后语调一致,没有区分悲伤、忧愁和喜悦的感情。
师:同学们读的很不错,评的也很不错。
这堂课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判断对一个人该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练习。
代父从军5——6辞官还乡3征途想家4——5屡建战功1——4一生上去连线,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结论为:代父从军5——6辞官还乡3征途想家4——5屡建战功1——4师:打乱秩序后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难度的题,大家这么快就做好了,不错。
看看,情节的正常秩序是怎样的呢?生:代父从军、征途想家、屡建战功、辞官还乡。
师:很好,思路很清晰。
这就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
不过这样的粗线条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贴近。
这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这么一个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擦亮灵魂的眼睛,从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镜头,读一读精彩的片断。
生:木兰征战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情景很感人。
师:能不能具体点?生: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
师:说的好。
生:我觉得木兰很不简单,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个花家的小女子,大胆地走向战场,克服了想家、思念亲人的情绪,与男儿一样过着艰苦的野外露营生活,立了大功,我觉得她很勇敢、坚强。
师:不错。
你刚才说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听了可能要不高兴的,你觉得呢?生笑:花家的女儿。
师:改的好。
我觉得你的感受很细腻,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
名师公开课《木兰诗》课堂实录逐字稿

替父从军终不悔,胜战归来理云鬟——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随课微写教学之《木兰诗》课堂实录引言:《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本课从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入手,通过三个任务带着学生去品味语言,体会木兰形象,感受木兰的情怀。
关键词:木兰诗乐府民歌任务形象课堂实录:一、导入(1分钟)同学们,有一种花叫木兰,漂亮吗?木兰花除了外形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听吗?从前,有两户人家,一家男孩叫阿木,一家女孩叫阿兰。
一天,王府老爷看中了阿兰,便抢进了府里,阿木偷偷溜进王府想带走阿兰,却被发现被追赶,两人逃到了望江崖,被逼无奈双双投江。
他俩的父母把他们打捞上来葬在了望江崖的丛林里。
第二年春天,望江崖上长出了奇异的花树,雌雄同体,花香沁人。
据说,这便是阿木和阿兰的化身。
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对坚贞不屈的年轻人,给这颗花树起名为“木兰花”。
投影:木兰花图片。
木兰花雌雄同株,那文中的木兰是否也像木兰花一样具有两面性呢?下面我们跟随两个学习项目,完成以下任务,来探究木兰的形象。
请同学们拿出前置学习任务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将组内补充的内容写在任务单上,再上传至平板。
投影:三个“十二”看端倪十二卷——写()内容——描木兰()形象十二转——写()内容——描木兰()形象十二年——写()内容——描木兰()形象二、研读课文:细读内容,分析人物(20分钟)师: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读三个“十二”。
这篇文言文里面有三个包含了“十二”的句子,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第一个“十二卷”,它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了木兰什么样的形象?生:“十二卷”写的是战况紧急,急需招兵的内容,前文说到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里可以看出国家正在大规模地征兵,是需要很多士兵的。
《木兰诗》优质课教学实录

教师答疑环节
学生提问
花木兰在军队中是如何隐瞒自己女性 身份的?
教师解答
花木兰在军队中通过剪短头发、穿着 男装等手段隐瞒自己的女性身份,同 时她也表现出了出色的武艺和才能, 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信任。
04
课堂练习
默写诗歌
总结词:巩固记忆
详细描述:在《木兰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了默写诗歌的练习,以巩固学 生对诗歌内容的记忆。通过默写,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加深 对诗歌的理解。
练习。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等经典文 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 能力。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任务,巩固 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调家庭与国家的责任感。
性别平等
诗歌中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 军的故事,体现了性别平等的 思想,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角色 观念。
英雄主义
诗歌赞美了木兰的英勇事迹, 体现了英雄主义的主题,激发 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人生选择
诗歌中木兰的选择引发了学生 对于人生选择和价值观的思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艺术手法鉴赏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木兰诗的主题、人物 形象和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 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 力。
情感目标
感受木兰诗所传递的爱国 主义精神和家庭伦理观念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 人文素养。
课程安排
01
02
03
04
时间安排
本节课时为1小时,分为导入 、新课讲解、课堂互动、小结
德。
聪明机智
七年级下第二学期《木兰诗》第2课时 空课实录

《写作:学会抒情》听课记录第一部分:课堂实录环节一:讲读第4—5段木兰的第二个“愿”是什么呢?我们在第5段里圈画出来。
【PPT】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的愿望是:返回故乡,跟准确地说,她不愿做朝廷高官尚书郎,她一心只愿回故乡。
一个“驰”字可见木兰归心似箭,她想要骑着千里马回乡,还要干嘛快跑,恨不能立刻回到魂牵梦萦的家园。
这种急切的愿望是在怎样的情形下产生的?我们在上文找到了答案:木兰归来后拜见天子,天子论功行赏,“策勋十二转”是给木兰记了最高的勋级,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是最高的勋级;赏赐了很多的财物,“百千强”是百千有余,形容赏赐得多。
木兰凭什么可以得到这么高的封赏?我们来读第四段。
【PPT】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组句子各讲述了一个内容,高度概括了木兰的征战生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写行军。
夸张地描写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情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宿营。
夜里,凛冽的朔风传送着金柝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作者精选了四个景物——朔气、金柝、寒光、铁衣,突出了北地边声、军旅苦寒的环境,也衬托出木兰经受着艰苦卓绝的战地生活的考验,表现出非凡的意志。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木兰的九死一生。
“十年”,并不是实指的十年,强调了战争的漫长。
“百战”同样也不是确指。
这两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突出将士们长年征战的艰辛,十多年间,有多少将士忠骨埋沙场啊!幸存归乡的将士们也都是历经九死一生。
作者要言不烦,“百战死”、“十年归”该句不仅对仗工整,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一句“十年归”就转到木兰凯旋还朝。
正因为木兰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她才受到“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的封赏。
显然她并不在意这些,所以可汗又追问木兰“问所欲”。
第9课《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9课《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师:同学们,咱们开始上课!我们先检查一下预习。
【投影展示重点字词、古今异义词】(师组织学生朗读,讨论。
略)老师:真棒!好,表扬咱们班的同学预习的工作做得特别的扎实。
好,我问同学们,《木兰诗》是一首北朝的乐府民歌,你读的时候觉得它跟我们平时读的诗有什么不一样呢?请说说。
学生:老师,我认为《木兰诗》与平常诗的区别就是,《木兰诗》感觉更加押韵一些。
老师:你是觉得它的音韵感特别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吧!学生:对,句与句之间,感觉都有许多联系。
老师:你的语感非常棒!请坐,还有吗?学生:老师,我认为《木兰诗》特别通俗易懂。
老师:嗯!语言通俗易懂,因为它是民歌,大部分语言很口语化。
现在我们来朗读。
今天我们第一次朗读的时候,这样,把咱们的手解放出来,嗯,拍桌子还是拍掌比较好?学生:拍掌。
老师:好!(老师示范拍手朗读)就这样,好不好?学生:好。
老师:这一次读,老师不要求大家有感情,只要读得准,读得快,读得流畅,还有,读得欢乐。
好,请把手拿出来,来“唧唧复唧唧”,预备,起——(生拍手朗读,师不断鼓励,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老师:很好。
老师还没教基本上都背下来了,因为它特别好背,朗朗上口,是吧?诗歌中有很多民歌经常用到的句式,比如说:“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种叫什么?叫问答句。
(师板书)又比如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句叫什么?生:排比句。
师:对,民歌当中排比句特别多,现在也还保留着。
(师板书)又比如,你发现没有,“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这些句子也非常好背,因为它们的句式啊,回环往复,基本相同,是吧?这种我们称它为“复沓句”“复沓”!(师板书)所以你背的时候觉得真简单!还有朗朗上口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这叫什么啊?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二句的第一个字一样的。
生:顶针。
师:对。
顶针句。
这也是让民歌朗朗上口的重要原因。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文章内容,请大家回忆一下。
这首叙事诗,写了一件什么事?生: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以及木兰建立赫赫战功,辞官归乡的故事。
师:把过程和结果都概括的很好。
老师给大家找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图配上诗句。
生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生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生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生4:“出门见伙伴,伙伴皆惊惶。
”师:大家讲出的诗句和图片十分的吻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木兰的形象。
请大家自由阅读诗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板书:木兰是————女郎)生1:第一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写出了木兰的担当和勇敢,因为国家危难时期,木兰挺身而出。
师:国家的危难时期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生1:“昨夜见军帖……卷卷有爷名”可见可汗大规模征兵。
师:国家大规模征兵紧张、急迫,可见她是在为国而战,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呢?一个是国家方面,还有什么?生1:因为爸爸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所以她要替父从军。
师:从这一句看出上战场杀敌应该是谁的事情呢?生齐:男子。
师:木兰作为一个女孩子,她勇于承担了男子的责任。
不仅是国家,而且是家庭的责任。
她勇于承担责任,你读出了担当,很好。
(板书:担当)师:我们一起看一下第一小节,当木兰看到军贴知道可汗大规模的征兵之后,她立刻就做出了代父从军的决定了吗?生1:没有,从“唧唧复唧唧……女亦无所忆。
”可以看出木兰在犹豫。
师:她在犹豫些什么呢?生1:因为她是一个女子,古往今来没有女子上战场。
犹豫自己要不要去。
师:她在犹豫,因为要上战场,要做出女办男装的装扮,自古以来,都是男治乎外,女治乎外的封建礼法,代父从军不是一般女子所能为,也不是一般女子所敢为的事情。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木兰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
木兰诗名师课堂实录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本文所述故事家喻户晓,学生理易于解,且韵律优美。
无需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只要能有感情朗读,并熟读成诵就行。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出诗歌的韵律美、人物的形象美。
2.理解和学习木兰的形象美。
教学难点:2.理解和学习木兰的形象美。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木兰诗一.导入新课:1.背诵《敕勒歌》,后介绍民歌特点。
2.引导学生释题:《木兰诗》读到什么信息?3.明确:歌颂木兰;体裁是叙事诗二.导出学习目标:1.读出诗歌的韵律美、人物的形象美。
2.理解和学习木兰的形象美。
三.学习新课:(一).学习生字:(正音)1.写出本文和马有关的生字:鞍鞯、辔头、胡骑2.写出本文的拟声词:鸣啾啾、鸣溅溅3.描写战地生活的生字:朔气、金柝、4.表示赏赐多、级别高的词:十二转、百千强5.本文一字多音:帖6.同音同字但不同义的字:将※观察:上面的提示是怎样识记生字的,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二).初读感知课文、梳理情节:1.全诗写“木兰代父从*”的故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那些相关情节:2.初读感知课文,同学们认为木兰美不美?请以这样的格式概括:木兰美在:,从文中“”句可见。
(于国于家:忠孝;于个人:集多中美德于一身)(三).深读课文,体会木兰至美形象:1.把自己认为表现木兰美好品格句子深情地朗读出来(先自由读、然后个别读、小组)2.师生评读、品读:刚才的朗读情况(四).集体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学情,列个知识清单:1.积累的词语:2.词语的释义中觉得有意思:3.表现音乐美、韵律美的句子:4.你喜欢模仿使用修辞的诗句:补充修辞知识:①顶真,亦称顶针,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修辞方法。
②互文,也叫互辞。
指上下句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教学实录一、情境导入:师生共同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师:这段音韵优美、脍炙人口的豫剧唱腔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生1:花木兰的故事。
生2: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师:故事的主人公花木兰就诞生于一千多年前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中。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木兰诗》,去解读这个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
师:《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的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课件展示)二、预习展示师:文言诗词贵在朗读,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将诗文读通读懂,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
师:你能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吗?课件展示:我会读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金柝著我旧时裳傍地走师:请这一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方式读出屏幕中生字的读音。
生:略。
师:同学你们能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正确意思吗?课件展示:我要积累1.木兰当户织:2.双兔傍地走:3.愿为市鞍马:4.对镜帖花黄:5.军书十二卷:6.壮士十年归:生:略师:这些古今异义的,活用的,通假的,数字虚指的词我们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另外在平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师:这里还有一组句子,请同学们尝试着翻译第一句。
课件展示:我来试试: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生:就是跑到东边的市集买了骏马,到西边的市集买鞍鞯,再到南边买辔头,北边买长鞭。
师:同学们有没有别的译法呢?生不语。
师:木兰为什么不在一处买呢?生1:因为她在找哪家的更好一些,货比三家嘛。
生2:东市卖完了,她不得不到别处去买。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我们照这种方法,第二句岂不要译成“将军们都死了,战士们都凯旋归来了。
”生笑了。
师:要是这样肯定没人愿意做将军了,大家都愿意做战士了。
很显然这种译法是有问题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修辞----互文,这类句子在翻译的时候需要上下文互相交错补充了翻译。
那这些句子的正确的译文应该为------- 课件展示1.跑遍了许多市集,够齐了出征所需之物。
2.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终于胜利回来了。
3.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
三.情感体验。
师:古诗文读通读懂是基础,读出情感才是一种境界。
下面请同学们选一句或一段自己最能把握住感情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生读)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件展示:情感大体验:我体会到这里应该读出(苦闷,惊讶,喜悦,自豪)的感情,因为生:我体会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部分应该读出一种豪迈的气魄,因为这部分写的是木兰征战沙场的情景。
点一名男生起来读。
学生评读。
生:我觉得读得还不够豪迈,一是气势不够,声音可以再高亢一些,再则就是读“百战”和“十年”的时候要托音长一些,要有一种回环的味道。
全体男生再读。
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部分写的是木兰离开父母去从军的途中,她一定很思念自己的亲人,我觉得应该读出思念的味道。
师:那怎样才能把这种思念的感情表现出来呢?生:在读“不闻爷娘唤女声”中这个“唤”字时一定要有呼唤的味道。
师:那你呼唤一声让找找感觉。
生:“儿呀,快回来,娘想你呀!”(全班哄笑),就要有这种呼唤的味道。
生:还有在读“鸣溅溅”和“鸣啾啾”的时候一定要慢,要有一种回荡的感觉。
我给大家试试看。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师:我们女生一起来试试。
(全体女生齐读)生:我认为在读“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这句时应该读出木兰内心的苦闷,因为家中没有能去从军的男子,木兰心里一定矛盾又忧郁。
师:那怎样把这种忧郁表现出来呢?生:这个很简单,除了把语速放慢,语调放低外,还可以在结尾的地方加一声重重的叹息“哎----”就可以了。
师:这个技术处理很到位,同学们试着读读。
生:我认为“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应该读出满心的喜悦,因为木兰凯旋归来,你说她得亲人该是多么的高兴呀。
师:那这种喜悦又怎么表现呢?生:读快,音调读高。
生:在读到“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句时还可以做一个杀的动作。
师:我们一齐带着这种喜悦来读。
(加进去动作)生:我认为在读“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应读出一种表情来。
师:什么表情?生:惊讶师:为什么惊讶?生:因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生:“女郎”还要重读。
师生齐读。
(读出惊讶)生: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时应该读出一种自豪之情。
因为同行了十几年,火伴都没有发现她是女儿身,木兰一定自豪极了。
师:我们一齐把这种自豪之情读出来。
生:读“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一句时,也应读出一种喜悦。
因为木兰脱下了厚重的铠甲,换上自己喜欢的女儿装,而且对着镜子进行一番精心的打扮。
那么她在换装打扮过程中心情能不喜悦激动吗?师:兴奋、高兴地急于把自己的女儿身漂亮的一面展现出来。
谁能把这种喜悦读出来?生:笑着读。
师:谁觉得我还能比她读的更高兴一点?(一个男生站起来)师:一个“男木兰”!生:读。
、师:大家一起来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
师:感情朗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注重了语速、语调,采用了移情法,加进去了动作、神态,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融入了课本,苦闷着木兰的苦闷,喜悦着木兰的喜悦,下面让我们看着大屏幕,带着我们体味到的情感,和着音乐的节拍,跟着朗诵家一齐来朗诵这篇文章。
课件展示朗读视频。
四.品读人物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同学们,木兰的形象是否在你的眼前已逐渐清晰。
请用下列句式说话。
课件展示人物评说1.你觉得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用下列句式说话。
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木兰是一个----------的姑娘。
(讨论2分钟)生: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句话中,我读出了一个非常孝敬父母的木兰。
因为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父亲战死沙场,所以自己去参军,可以代替父亲战死沙场。
师:木兰仅仅是孝吗?对国呢?生:对国是忠,忠于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国家。
生: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这一句我读出了一个不羡慕钱财、不羡慕官位的木兰。
生:从“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我读出了木兰是一个特机灵的姑娘,她在男人堆里生活了十几年,同伴们都没有发现她是女儿身,你说她是不是很机智呢?生: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中还可以看出木兰很勤劳。
生: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还可以看出木兰很勇敢,奔赴战场她义无反顾。
······师:对,木兰就是这样一个勤劳忠孝,淡泊名利,机智勇敢的女英雄,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英雄,文章对于她征战沙场的描写却只是一笔带过,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课件展示评说人物2·木兰这样一个传奇的女英雄,对于她征战沙场的描写为何一笔带过?生: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因为人们讨厌战争,向往和平生活,作者不想写战争。
生:作者的兴趣不在于表现战争,而在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戏剧性的事件。
生:作者只是想表现木兰女人的一面,上战场杀敌是男人的事,作者不想把她写得跟女超人似的。
师:老师想追问一句,从哪里可以看出木兰女人的一面呢?生:她上战场前的心事重重无非是为了说明她是个女子。
生(男):还有她对父母的依恋,一回朝就急于回家见自己的父母,这些都是女子的典型特征。
生(女):我反驳,谁说这是我们女子的典型特征,难道你们男子就不想念自己的父母,想念家吗?生:我说的意思是女子要典型一些。
师:哦,那可一定要注意措辞。
这样突出她的女子身份,非但没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反而使她的从军举动更富有传奇性,更引人入胜。
五、对话木兰师:中国不缺顾大嫂之流的女超人,也不缺西施式的标准美女,但既有女儿的柔情,又有男子的刚健,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却只有她花木兰一个,因此她便成了人们心中不朽的英雄,永远的经典。
此时此刻,面对这样的英雄,你一定有千言万语,请选择一种身份,说出你最想说的话。
课件展示假如我是木兰的伙伴:木兰啊,假如我是木兰的父母:木兰啊,假如我是当朝的天子:木兰啊,假如我是《木兰诗》的读者:木兰啊,请选择一种身份,说出你最想对木兰说的话。
生52:假如我是《木兰诗》的读者,我会说:《木兰诗》是乐府诗中的一块璧,木兰呀,你就是这块璧的精魂,你活在诗文里,融在华夏文化的血液里。
师:真棒,你有诗人的文笔,朗诵家的口才。
生:假如我是木兰的火伴,我会说:木兰呀,你也太不把我们当兄弟了,欺骗了我们十几年呀。
师:火伴们嗔怪木兰呢。
生:假如我是木兰的亲友,我会说:木兰呀,你这小妮子,别再舞刀弄枪抛头露面了,找个人嫁了,相夫教子是正事。
师: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亲友有这样的劝诫也在情理之中。
生:假如我是《木兰诗》的读者,我会说:木兰,你太棒了,不愧是女中豪杰!你的坚强、你的勇敢、你的机智足以说明我们女子并不弱,你巾帼英雄的形象深受我们喜爱,你是我们的榜样!生:假如我是当朝的天子,我会说:木兰呀,你漂亮又能干,做我的妃子吧。
师:木兰会答应吗?为什么呢?,生齐答:不会,因为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生:略师:木兰是一个传奇的女子,木兰是一个英雄的名字,最后让我们齐颂一首小诗,表达对木兰深深地敬意。
你柔弱的身躯起-----课件展示生(配乐朗诵)你柔弱的身躯却负起了剑戟刀枪为了一个决定一声叹息,你选择了战场为了一个信念关山重重,你奔赴远方你默默不张扬你隐忍而坚强你爱武妆,更爱红妆你是一个传奇是世上最美的姑娘!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