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脉络丛囊肿36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详解胎儿脉络丛囊肿严重吗?

详解胎儿脉络丛囊肿严重吗?

详解胎儿脉络丛囊肿严重吗?
脉络丛囊肿对于刚知道这个疾病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比较严重,其实不然,脉络丛囊肿在很多胎儿身上都出现,但是基本都是自行消失的。

如果26周没有消退的话,再进行详细的检查。

检查/脉络丛囊肿
检出脉络丛囊肿时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一步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或脐带穿刺取脐血培养,以除外18-三体、21-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正常的胎儿也可以出现脉络丛囊肿,但大多26周后消退。

正常的胎儿也可以出现脉络丛囊肿,但大多26周后消退。

如果26周后还不消退,而且是双侧的,孩子生后应该做颅脑的检查及脐血细胞的染色体检查。

诊断/脉络丛囊肿
1.脉络丛强回声内见囊性暗区,囊壁薄边缘光滑,整齐,多呈圆形。

囊肿可单发,也可多发。

2.动态观察囊肿大小,如果囊肿小于1cm或越来越小,染色体异常可能性小,同时应注意检查其他部位是否有新发现的畸形,有时超声检出脉络丛囊肿后,其他畸形还不能检出。

但也有学者认为,脉络丛囊肿大小、数目、双侧或单侧、是否进行性缩小或消失,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度不会改变,检出脉络丛囊肿时,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一步行羊膜腔穿刺行羊水细胞或脐带穿
刺血培养,以除外18-三体、21-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预后/脉络丛囊肿
单纯脉络丛囊肿常常没有明确的病理意义,预后良好,但胎儿脉络丛囊肿与染色体异常(18-三体、21-三体等)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超声诊断胎儿脉络丛囊肿临床分析

超声诊断胎儿脉络丛囊肿临床分析

1 . 2 仪 器 与 方 法 应 用 G E 7 3 0 p r o及 P HI L I P S I U 2 2

彩 色 超声 诊断 仪 , 探 头频 率 3 . 5~5 MH z 。所有 检查 数
表1 脉 络 丛 囊 肿 合 并 其 他 系 统 畸 形 情 况
3 讨 论
E 医药 2 0 1 4年 3月 第 3 6 卷 第 期
H e b e i M

丛 型
7 51
换脑脊液 , 并使蛛网膜下腔积血尽快得到清除 , 减少 了 脑膜刺激 , 使症状得到缓解 ; 也避免了脱水剂等带来 的 不 良反应 , 及时有效 的降低颅内压 , 将颅脑损伤程度降 低 。结 果显 示 , 可 以 明显 缩短 患 者住 院时 间 , 降低并 发
形者为 1 7 8例, 通过观察在 2 8周前囊肿全部消失 , 合
并其他系统畸形 为 2 3例 。2 0 5例 中 除 1 0例 终 止 妊 娠, 其 他胎 儿 均通过 羊水 穿刺 进行 染色 体 核型分 析 , 发 现 4例 为 l 8三 体 综 合 征 ( 2例 为 单 侧 多 发 脉 络 丛 囊 肿, 2例 为双侧 多 发脉 络丛囊 肿 ) 。见 表 1 。
6 张庭友. 脑脊液持续 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 网膜下腔 出血 的疗效
观察 . 河 北 医药 , 2 0 1 3 , 3 5: 1 8 1 1 — 1 8 1 3 . 7 单强 ,鞠东辉 ,陈广宁. 腰大池 引流治疗创 伤性蛛 网膜下腔 出血的 疗效观察 . 齐齐 哈尔 医学 院学报 , 2 0 0 7, 2 8: 1 4 3 7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1 —1 2 )
据 及 图像通 过仪 器 自备 软件 系统进 行测 量 和保存 。孕 妇 取仰 卧位 , 经腹 常规 检查 胎儿 、 胎盘、 羊 水状 况 , 测 量 各 项生 长参 数 , 着 重 观察胎 儿颅 内结 构 , 以胎 儿双顶 径 标 准切 面为 主 , 显 示 脉络 丛 后 进 一 步 观察 其 形 态 及 内 部 回声 , 胎儿 脉络 丛囊 肿 为脉 络 丛 内边 界 清 晰 的无 回 声区, 测 量其 大小 , 对 发现 有脉 络丛囊 肿 的胎儿 再进 一 步对 各 系统全 面 检查 , 观察 有无 合并其 他 结构 异常 。

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脉络丛囊肿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脉络丛囊肿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产前超声检查胎⼉脉络丛囊肿与染⾊体异常的关系#临床研究#产前超声检查胎⼉脉络丛囊肿与染⾊体异常的关系唐亚奇邓学东孙玲玲=摘要> ⽬的探讨胎⼉脉络丛囊肿与染⾊体异常的相关性。

⽅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的58例脉络丛囊肿胎⼉的超声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58例脉络丛囊肿胎⼉中,双侧20例,占34.48%;单侧38例,占65.52%。

囊肿直径3.0~18.4m m。

胎⼉仅有脉络丛囊肿(孤⽴性脉络丛囊肿)48例随访⾄出⽣后6个⽉未发现异常;胎⼉除脉络丛囊肿外还伴有其他结构异常(复杂性脉络丛囊肿)10例,其中9例⾏染⾊体核型分析,3例为18三体,6例染⾊体核型正常。

结论胎⼉孤⽴性脉络丛囊肿与染⾊体异常⽆明显相关性,若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染⾊体异常的风险则明显增⾼,此时应⾏染⾊体核型分析。

=关键词> 产前超声检查;胎⼉;脉络丛;囊肿;染⾊体异常The rela ti on sh i p bet w een pr ena ta l u ltrasongraphy of feta l choroi d p lexus cysts and abnorm a l chro m oso m e TA NG Y a2qi,DENG Xue2dong,SU N Li ng2li ng.The Center forMe d ic a l Ultra sound,Suz ho u H os pita lAffil a te d toNanjingM e dic a l Univ ersit y, Suz ho u Munici pa lH os pit a l,Suz hou215002,ChinaCorrespondingauthor:DENGXue2dong,Email:*******************=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relati onsh i p bet w een fetal choroi d plexus cysts by routi ne prenatal ultrasonography and abnor mal chro moso me.M ethod s The u ltrasound appearances and rel ated cli n i cal manifestati on of t he58fet uses w it h choroi d p l exus cysts i n o ur hospitalwere retrospecti vel y analyzed.R esu lts A t ota l of48fetuses with isolated choroi d p l exus cysts were found to have no abnor malities,even6mont hs after b i rt h.Three of t he10fetusesw it h co mpli cated choroi d plexus cystswere found w it h triso my18syndro me.Conclusi on s The i solated choroi d plexus cyst has little cli nical re l ati ons to abnor mal chro moso mes.H o wever,t he risk of chro moso me abnor malities i s much h i g her co mbi ned w it h ot her abnor m aliti es and karyotype ana l ysi s sho u l d be t hen perf or med.=K ey w ord s> Prenatal u ltrasonography;Fetus;Choroi d plexus;Cysts;Chro2 moso me obnor malities作者单位:215002南京医科⼤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医院超声中⼼通讯作者:邓学东,Emai:********************胎⼉脉络丛囊肿(choroi d plexus cysts,CPC)是脉络丛内出现的充满脑脊液的假性囊肿,是⼀种微⼩结构异常,常为⾮特异性的,短暂出现,其本⾝不会造成胎⼉发育异常[1]。

脉络丛囊肿

脉络丛囊肿
“神经上皮囊肿”一词是Fulton和Bailey在1920年首先提出的,用来描述一组来源于原始 神经上皮的中枢神经系统囊肿。因此典型的神经上皮囊肿主要包括:脉络丛囊肿、室管膜 囊肿。脉络丛囊肿较常见,但绝大多数没有症状。 一、病因与病理 脉络丛囊肿常在胎儿时就发生,在6个月大小时可用经颅彩超诊断,可能是一种三倍体病, 发生在第18或21染色体上。脉络丛囊肿来源于神经上皮的返折,返折膜形成小囊肿,其内 有脑脊液和细胞碎片。脉络丛的胚胎形成过程分为4个阶段,在第2阶段的代谢活跃,加上 脉络膜神经上皮细胞分解和其下的间叶细胞基质的疏松,均有助于囊肿的形成。大部分脉 络丛囊肿在孕15 - 20周出现,相当于第2阶段。已形成的囊肿在出生后或婴儿期就消失, 只有较少的囊肿能持续到成年。神经上皮囊肿可合并其他畸形,如:脑膜脑膨出或脊翻脊 膜膨出、Arnold一Chiari畸形等。脉络丛囊肿和室管膜囊肿分别来源于脉络丛和室管膜细 胞,脉络丛和室管膜是由原始神经上皮分化来的,因此统称为神经上皮囊肿。 神经上皮囊肿一般单发、囊壁较薄,但也有多发的。大多数囊肿壁含纤维成分,内覆柱状、 立方、鳞状上皮细胞,根据其来源不同,分别诊断为脉络丛囊肿和室管膜囊肿。典型的脉 络丛囊肿囊壁多由柱状上皮组成,有完整的基底膜。免疫组化:前白蛋白和细胞角蛋白呈 阳性反应,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阴性反应。和正常的脉络丛上皮细胞相似,这进 一步表明脉络丛囊肿的神经上皮源性。室管膜囊肿囊壁多由柱状或立方上皮组成,可有或 无纤毛,常位于脑实质内。免疫组化:GFAP和S一100以及其他胶质细胞标记物呈阳性反应, 和正常的室管膜上皮细胞相似。内容物大多数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和脑脊液相似, 但也可呈黄色、粘稠;黄色、稀薄;绿色、粘稠等。蛋白含量34一90mg/dL;糖含量23 55m/dL,囊液形成机制尚不清楚,但脉络丛细胞和胞饮小囊的存在表明囊液来源于细胞分 泌或(和)细胞转运。

【医学交流】胎儿颅内囊肿之——脉络丛囊肿篇

【医学交流】胎儿颅内囊肿之——脉络丛囊肿篇

【医学交流】胎儿颅内囊肿之——脉络丛囊肿篇2014-05-20胎儿在孕7周时形成脉络丛,为神经管的分泌型神经上皮细胞,是产生脑脊液的重要场所,在孕10-12周时脉络丛几乎占据整个侧脑室。

脉络丛在胚胎发育时期发生变化,脉络丛囊肿是在妊娠10-16周时由疏松的脉络膜绒毛迅速生长包裹脑积液形成的囊样结构,妊娠在19-28周时,疏松的脉络膜绒毛会逐渐的被致密的结缔组织所代替,因此大部分脉络丛囊肿可在28周前消失或变小。

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丘脑横切面、侧脑室横切面及冠状切面,脉络膜均质强回声内见无回声暗区,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薄,透声可,边界光滑,可单发,也可多发。

CDFI检查无血流信号。

大小多在10mm以内,少数可达20mm以上。

妊娠中期约1%-2%的胎儿可检出脉络丛囊肿,脉络丛囊肿是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线索,脉络丛囊肿直径>10mm为染色体异常的高危因素。

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3.59%,其中三倍体的发生率为2.05%,以18-三体最多见,占1.54%。

脉络丛囊肿还常伴有胎儿其他系统异常,当发现双侧多发且囊肿大于15mm时,应当高度注意并认真扫查胎儿其他系统,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畸形的发生率高。

有学者认为胎儿脉络丛囊肿是早孕期及中孕期颅内一过性正常结构,只要不伴胎儿颅内结构异常且可消退,对胎儿发育无影响。

单纯脉络丛囊肿的胎儿预后良好,对于复杂性脉络丛囊肿的胎儿应当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明确诊断。

脉络丛囊肿最大经线>10mm 并同时伴有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羊水穿刺,以排除染色体的异常,对于单纯脉络丛囊肿胎儿一般不建议作核型检查,临床应根据胎儿有无其他超声异常、孕妇年龄和血清学筛查结果再考虑是否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

胎儿脉络丛囊肿55例临床分析

胎儿脉络丛囊肿55例临床分析
中 1例 为 单 纯 双 侧 脉 络 丛 囊 肿 , 占 单 纯 脉 络 丛 囊 肿 的
可伴有其他系统异常 , 可 能存 在 不 良 妊 娠 结 局 。本 文 对 因 超
声 检 查 发 现 胎 儿 脉 络 丛 囊 肿 而 行 胎 儿 染 色 体 产 前 诊 断 的 病 例 进 行 了研 究 观 察 与 分 析 , 旨在 探 讨 胎 儿 脉 络 丛 囊 肿 的 临 床
构 异 常 3例 ( 双手 姿势 固定 ; 严 重唇 腭裂 、 小 下颌 ; 股 骨短 ) 。 囊肿 直径 在 3 ~2 O mm 之 间 。4 6例 脉 络 丛 囊 肿 于 孕 2 8周 前 消失 , 1例 孕 3 2 周前消失 。
2 . 2 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 5 5例 脉 络 丛 囊 肿 胎 儿 中 , 染 色 体 核 型 异 常 者 2例 , 占3 . 6 4 , 异常核型均为 1 8 - = " 体 。其
关键词 脉络丛囊肿 ; 胎儿; 染 色 体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9 3 0 X( 2 0 1 5 ) 0 5 — 0 8 3 4 — 0 2 中图 分 类 号 : R7 1 4 . 5
胎 儿 脉络 丛 囊 肿是 产前 超 声 检 查 常 见 的声 像 学 表 现 , 自
杨冬 梅 庞丽 红 李敏 清 曾雅 畅 陈冬 秀
( 广 西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属 医 院 产 前 诊 断 与 遗 传 病 诊 断 中心 南 宁 5 3 0 0 2 1 )
摘 要 目 的 : 分 析 胎 儿 脉 络 丛 囊 肿 的临 床 表 现 与 处 理 方 法 。方 法 : 收集 2 0 1 2年 1月 至 2 0 1 3年 1 2月 因超 声 检 查 发 现 胎 儿 脉 络

脉络丛囊肿0k

脉络丛囊肿0k

脉络丛囊肿
IIYI 网友杏林过客
脉络丛位于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超声能检测出来的主要是位于侧脑室内的部分,在10~12周时脉络丛几乎占据整个侧脑室,以后很快缩小。

脉络丛囊肿是出现在脉络丛的囊肿。

可以单发,也可以双侧发生,或者多发。

脉络丛囊肿的发病率:
1、尸解报告其发病率为50%,各年龄段均可发生。

2、妊娠中期约1%~2%的胎儿可检出脉络丛囊肿,但90%以上在26周后消失。

3、随着产前超声仪器水平提高,检出率将会越来越高。

脉络丛囊肿的临床意义:
1、单纯脉络丛囊肿没有明确的病理意义,预后良好。

2、脉络丛囊肿的胎儿约1%~2%有染色体异常,18-三体常见。

3、脉络丛囊肿作为18三体异常的超声标记是有意义的,应结合项背部透明带增宽、肠管强回声、心室腔内强回声等,考虑是否对胎儿进行核型检查。

超声检查
1、10周即可检出脉络丛囊肿, 16~24周是筛查本病的最好的时期。

2、超声表现:脉络膜丛内出现无回声囊肿,壁薄,妊娠22周之前直径≥2.5mm ,妊娠22周之后直径≥2.0mm 作为诊断标准。

3、诊断步骤:直径〉1cm ,或多发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直径〈1cm ,进行详细超声检查及母体血清AFP 检查,如正常2~3周超声复查。

直径约0.4cm 的脉络丛囊肿
直径约1.0cm 的脉络丛囊肿
直径大于1.0cm 脉络丛囊肿
鉴别诊断
较大者需和蛛网膜囊肿鉴别:后者多位于大脑半球表面或几条主要的脑裂隙间,不会出现在脉络丛内。

85例胎儿脉络丛囊肿病例研究

85例胎儿脉络丛囊肿病例研究

85例胎儿脉络丛囊肿病例研究
王小莉;刘丽;吴钟瑜;周敏;陈叙
【期刊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年(卷),期】2009(028)004
【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查探讨胎儿脉络丛囊肿与胎儿出生后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通过8600例未经筛选的低危妊娠妇女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脉络丛囊肿85例.妊娠妇女平均年龄30.08岁,平均妊娠周为21+2.85例均成功随访.结果:85例脉络丛囊肿胎儿中正常胎儿67例:合并其他异常18例,其中染色体异常5例.结论:脉络丛囊肿虽然是一种形态学上的异常,但并不意味着胎儿畸形.其出现提示与胎儿出生后不良结局有一定相关性.超声医师必须应对胎儿作进一步的系统超声检查.
【总页数】2页(P275-276)
【作者】王小莉;刘丽;吴钟瑜;周敏;陈叙
【作者单位】300052,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300052,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
院;300052,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300052,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300052,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超声研究胎儿脉络丛囊肿与产后不良结局的相关性 [J], 王芳;高谋;徐国宜
2.断层超声影像技术在诊断胎儿脉络丛囊肿中的应用40例分析 [J], 杨硕
3.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脉络丛囊肿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J], 宋丽娜;金华;赵燕;王永;贾颐舫;孟金来
4.胎儿超声检查脉络丛囊肿联合血清学筛查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J], 肖春梅;魏俊;冉素真;谭莉娜;杨正春
5.胎儿心内膜垫缺损合并永存动脉干、脉络丛囊肿、右侧重复肾等多发畸形1例[J], 张立;袁文欢;王瑜;冯伟;蔡兰兰;许金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儿脉络丛囊肿3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脉络丛囊肿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11年9月孕中期经超声诊断的36例胎儿脉络丛囊肿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超声观察囊肿变化及消失时间,随访母儿结局。

结果:36例胎儿脉络丛囊肿均在孕16~25周经超声诊断,囊肿直径0.2~1.6 cm,双侧8例,单侧28例;孤立性脉络丛囊肿31例,复杂性脉络丛囊肿5例。

除6例引产外,其余30例在孕28周前全部消失。

在26例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中,诊断18-三体3例,21-三体1例,染色体平衡异位1例,10例未查染色体核型的胎儿出生后身体检查及随访1年未见异常。

36例中,6例于妊娠中期引产(其中3例18-三体,1例21-三体,2例伴多发结构异常),余30例继续妊娠至分娩,产后6~12个月随访,婴儿随访发育及智力未见异常。

结论:胎儿脉络丛囊肿可在孕中期经超声诊断,多在孕28周前自行消失。

孕妇高龄、唐氏筛查高风险,合并胎儿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囊肿直径>1.0 cm,为染色体异常的高危因素,建议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

【关键词】胎儿;脉络丛囊肿;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68
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年9月开展了孕中期胎儿超声系统检查,有很多超声软指标提示胎儿发育可能异常。

笔者3年来对孕中期超声诊断的胎儿脉络丛囊肿患者进行了观察研
究,旨在探讨产前诊断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2011年9月在辽宁丹东妇女儿童医院产前超声检查中,检出胎儿脉络丛囊肿36例。

孕妇年龄20~42岁,孕龄16~25周,均为单胎,无不良孕产史。

1.2 方法观察囊肿的大小、单侧或双侧、是否合并其他部位的解剖异常及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每2~4周复查b超,重点观察囊肿的变化及其他情况。

(1)如囊肿在0.5~l cm,根据b超检查,如发现胎儿软指标异常或合并有胎儿解剖结构异常,应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或胎儿脐带血穿刺行染色体检查。

(2)如发现囊肿>1.0 cm,无论单侧或双侧囊肿,无论彩超结果有否异常,均建议羊水穿刺或胎儿脐带血穿刺,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3)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或由于囊肿消失、胎儿未合并其他畸形未行染色体检查继续妊娠者,观察至产后6~12个月。

2 结果
36例脉络丛囊肿胎儿中,最小孕周16周,最大孕周25周。

单侧囊肿28例,双侧囊肿8例。

囊肿直径0.2~1.6 cm,孤立性脉络丛囊肿31例,复杂性脉络丛囊肿5例,除6例因伴发胎儿结构或染色体异常行中期引产外,其余继续妊娠的30例中,均在孕28周前囊肿全部消失。

36例中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26例(羊水穿刺24例,脐静脉穿刺2例),诊断18-三体3例,21-三体l例,染色体
平衡易位1例(其母亲为染色体平衡易位),余21例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

另10例孕期未接受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者,观察中囊肿消失,超声未发现胎儿结构异常,分娩后未行染色体核型检查,新生儿身体检查,随访半年未见异常。

36例中,6例于妊娠中期引产(其中3例18-三体,1例21-三体,2例伴多发结构异常),余30例继续妊娠至分娩,产后6~12个月随访。

婴儿发育及智力未见异常,最短随访时间半年。

3 讨论
脉络丛是富含血管的结构,由软脑膜的血管向脑室内生长和脑室膜上皮突向脑室共同形成。

妊娠中期,约1%~2%的胎儿检出脉络丛囊肿,但90%以上胎儿脉络丛囊肿在妊娠26周消失,仅少数呈进行性增大。

囊肿常为双侧性,亦可单侧出现,多位于侧脑室脉络丛内[1]。

目前产前超声诊断脉络丛囊肿的标准尚不统一,bmwn等和sahinoglu等主张以脉络丛内出现直径≥0.2 cm的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作为胎儿脉络丛囊肿的诊断标准;tumer等建议妊娠22周前无回声区直径≥0.25 cm、22周后直径≥0.2 cm作为诊断标准,认为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降低假阳性率[2]。

本组资料中均采用囊肿直径≥0.2 cm为诊断标准,36例均在孕16~25周检出,除6例引产外,其余30例均于妊娠28周前消失。

目前已经明确,胎儿脉络丛囊肿是产前超声检查中发现的微小异常,不是胎儿的结构畸形,但它却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

本组资料中,检出18-三体3例,21-三体1例,染色体平衡易位1例,但
通常合并有其他超声软指标的异常,或者高龄,或者唐氏筛查高风险。

因此,有上诉指标存在时,应行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本研究中,对单纯囊肿,根据孕妇的意愿,部分做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异常,部分只做了超声随访观察,以上两类孕妇,胎儿出生后随访观察6~12个月,均未发现异常。

说明脉络丛囊肿虽然是一种形态学上的异常,但并不意味着胎儿畸形。

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发现,胎儿脉络丛囊肿的出现给孕妇及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事实上1%~2%的正常胎儿可有脉络丛囊肿。

因此,应该给孕妇一个对脉络丛囊肿胎儿处理方法的合理建议。

当囊肿直径l cm时,无论b超诊断如何,所有病例都应行染色体检查,这样可提高侵入性诊断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又降低孕妇的风险。

笔者所在医院优生优育门诊采取此处理原则,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达到了指导治疗的目的,但在咨询中,要做好谈话签字,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2.
[2] 梁梅英,王红彬,黄欲,等.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产前诊断及处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9):582-585.
(收稿日期:2012-02-20) (本文编辑:李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