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组 15《玩出了名堂》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相关阅读素材 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组 15《玩出了名堂》参考资料 新人教版

《玩出了名堂》参考资料
显微镜的发展:人类很早以前就有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要求,但是苦于没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
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十分微小的原生动物和红血球,甚至用显微镜研究动物的受精作用。
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
以后几百年来,人们一直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和探索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但是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光波的半波长左右,这样人类的探索受到了限制。
进人20世纪,光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3年德国人制成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后,几十年来,又有许多新型的显微镜问世,比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现代仪器。
列文虎克玩出来的名堂作文500字

列文虎克玩出来的名堂作文500字《列文虎克玩出来的名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叫列文虎克的人,他可厉害了!他特别喜欢玩镜片。
有一次,列文虎克闲着没事,就把两片镜片放在一起摆弄。
这一玩可不得了,他居然发现通过镜片能看到很小很小的东西。
这让他感到特别新奇和兴奋。
于是,他就经常这样玩镜片。
他把镜片磨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精致。
慢慢地,他做出了一架能把东西放大好多倍的显微镜。
有了这显微镜,列文虎克可发现了好多以前人们不知道的东西。
他看到了水里有好多好多小小的生物在游来游去,还看到了人的牙齿上竟然有那么多的细菌。
就因为列文虎克喜欢玩,还玩出了大名堂呢!他的发现让全世界的人都感到惊讶。
小朋友们,我们平时玩的时候也可以多想想,说不定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玩出厉害的东西呢!《列文虎克玩出来的名堂》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叫列文虎克的人。
列文虎克呀,他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本领,就是喜欢玩。
有一天,他拿到了一些镜片,就开始玩起来。
他把镜片这儿放放,那儿放放,突然,他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原来小小的东西通过镜片看起来变得好大呀!这一下,列文虎克可来劲了。
他不停地摆弄镜片,白天玩,晚上也玩。
慢慢地,他的技术越来越好,做出的镜片能把东西放大好多好多倍。
他用自己做的镜片看小水滴,哇!看到了好多小生命在里面动来动去。
他看树叶,能看到树叶上细细的纹路。
就这样,列文虎克因为喜欢玩镜片,玩出了大名堂,让人们知道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秘密。
小朋友们,咱们玩的时候也多用用小脑袋,说不定也能有大发现哟!。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5《玩出了名堂》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相关阅读素材新人教版

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在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不好,中途辍学,没有受过系统的自然科学教育。
但他对生物学非常感兴趣,喜欢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
他觉得生物世界奥妙无穷,有一种巨大的魅力让他着迷。
1665年,列文虎克研制出了一台显微镜,对他来说,这无异于如虎添翼,仿佛有了一张走向微观世界的通行证。
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一些肉眼很难看清楚的东西,比如苍蝇的翅膀、蜘蛛的脚爪、羊毛的纤维。
微观世界的精彩令他兴奋不已,他不停地观察,不停地记录。
1673年,他将观察记录材料整理成《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一文,寄给英国皇家学会。
这篇文章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许多人对文章中的内容抱怀疑态度。
因为文中所述的微观世界谁也没有见过。
列文虎克对学术界的态度感到遗憾,但他并不气馁。
他想只有更有力的证据,才能扫除权威们的偏见。
他继续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动植物。
1675年的一天,天空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狭小的实验室又黑又闷,列文虎克无法再观察显微镜,便站在屋檐下的窗口,眺望从天飞落的雨水。
忽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用显微镜来看看雨水里有什么东西。
于是,他跑到屋檐边上,用吸管在水塘里取了一管雨水,滴了一滴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雨水怎么会活?”列文虎克不禁大叫起来。
原来,他看到雨水里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小东西在蠕动。
他认为是自己眼睛过于疲劳而造成错觉,便揉了揉发涩的眼皮再看,结果仍与刚才一样,他感到十分惊骇,连忙大声呼唤自己的女儿,女儿听到父亲的喊叫声,以为实验室里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直奔实验室。
“我给你看个东西。
”列文虎克指了指显微镜。
女儿凑到显微镜跟前一看,惊奇地叫道:“哎呀,这是什么东西啊?跟童话里的‘小人国’一样。
”“这是雨水里的世界。
”“那真是太奇怪了。
”“是啊,确实太不可思议了。
”列文虎克陷入了沉思,“这些‘小人国’里的‘居民’是从天上来的吗?”为了验证这个问题,列文虎克叫女儿用干净的杯子到外面接了半杯雨水,然后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下,结果没有看到什么东西。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15《玩出了名堂》微生物学的开山祖──列文虎克相关阅读素材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微生物学的开山祖──列文虎克1673年有个名叫列文虎克(AntoniovanLeeuwenhoek)的荷兰人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动物”的微生物世界。
他在给英国皇家学会写了许多信,介绍他的观察结果,他发现了杆菌、球菌和原生动物,表明他实实在在看到并记录了一类从前没有人看到过的微小生命。
因为这个伟大的发现,他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所以今天我们把列文虎克看成是微生物学的开山祖。
不过,在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后差不多过了200年,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对它们的形态进行描述上,并不知道原来是这些微小生命的生理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生产实践有那样的重要关系。
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东部一个名叫德尔福特的小城市,16岁便在一家布店里当学徒,后来自己在当地开了家小布店。
当时人们经常用放大镜检查纺织品的质量,列文虎克从小就迷上了用玻璃磨放大镜.正好他得到一个兼做德尔福特市政府管理员的差事,这是一个很清闲的工作,所以他有很多时间用来磨放大镜,而且放大倍数越来越高。
因为放大倍数越高,透镜就越小,为了用起来方便,他用两个金属片夹住透镜,再在透镜前面按上一根带尖的金属棒,把要观察的东西放在尖上观察,并且用一个螺旋钮调节焦距,制成了一架显微镜.连续好多年,列文虎克先后制作了400多架显微镜,最高的放大倍数达到200~300倍。
用这些显微镜,列文虎克观察过雨水、污水、血液、辣椒水、腐败了的物质、酒、黄油、头发、精液、肌肉和牙垢等许多物质。
从列文虎克写给英国皇家学会的200多封附有图画的信里,人们可以断定他是全世界第一个观察到球形、杆状和螺旋形的细菌和原生动物,还第一次描绘了细菌的运动.列文虎克活到91岁。
直到逝世,他除了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和描绘观察结果外,别无爱好。
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人们承认了他的发现,但要等到100多年以后,当人们在用效率更高的显微镜重新观察列文虎克描述的形形色色的“小动物”,并知道他们会引起人类严重疾病和产生许多有用物质时,才真正认识到列文虎克对人类认识世界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起因

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起因列文虎克,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不过,说到他,可真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他是个17世纪的荷兰商人,想当初他可不是科学家。
哦,不,他可不是在实验室里混日子,而是个卖布的。
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爱捉弄人。
为了工作,他需要一些小工具,结果,这一弄,居然就发现了微生物!说实话,这简直是“意外之喜”啊,简直就是“上天眷顾”!话说当时列文虎克不满足于买卖布料,闲来无事,他就开始自己动手,做了一些简单的显微镜。
嘿,这可不是随便买个放大镜就能解决的事。
他研究材料,拼拼凑凑,终于弄出个能看得见小东西的玩意。
人家还真有两下子,结果一看,哇!简直是“见鬼了”!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在显微镜下像小怪兽一样,成群结队地在水滴、口腔、甚至是他自己家里的那些腐烂食物中欢快地游来游去。
想想都觉得搞笑,居然有这么多“隐形的小家伙”在我们身边,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
列文虎克这个人可不想独吞这些发现。
他跑去跟科学家们分享,结果大家的反应就像是喝了假酒一样,既惊讶又不信。
他们都觉得不可能,认为是列文虎克在胡扯。
可是他不气馁,一而再,再而三地观察,拍摄,记录,简直像个热爱生活的小疯子。
他把自己的发现写成了信,寄给当时的科学圈,结果引起了轰动。
大家开始想,“哎,列文虎克是不是在说真的?”想想,那时候科技水平还不高,竟然有人能看到微生物,简直就是“黑科技”啊!那些微生物可不光是小虫子,还是生活的弄潮儿,甚至有些还是病菌!想想吧,列文虎克观察到的那些小家伙,居然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他发现那些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小生物,竟然会在我们的身体里搞鬼,真是让人惊掉下巴的发现。
就像是你在家里养的宠物,结果发现它们其实是“隐形杀手”。
这时候,大家才明白,列文虎克的发现有多重要。
再说,他的研究不仅仅是让人惊讶,还改变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
你想想,以前大家认为生命就只是在眼前的那些肉眼可见的生物,结果突然冒出来一大堆微生物,简直让人脑洞大开。
人教版小学语文《玩出了名堂》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玩出了名堂》课文原文及赏析《玩出了名堂》课文原文:
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小字体的书籍。
有一次,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赏析:
这篇课文《玩出了名堂》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小学生们展示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和可能性。
文章的主人公列文虎克是一个普通的荷兰人,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课文首先描述了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并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制作出了放大镜。
这种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素质。
然后,课文通过描述列文虎克的一次突发奇想——将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引出了他对显微镜的发明。
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索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
最重要的是,列文虎克的“玩”并不是无目的的玩耍,而是富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玩”。
他通过“玩”镜片,发现了微生物,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科学世界。
这说明,科学研究并不只是严肃、枯燥的工作,也可以是充满乐趣和惊喜的探索过程。
总的来说,《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旨在启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玩出自己的“名堂”。
同时,课文也强调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即要有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玩出了名堂》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雨水里的秘密——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在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不好,中途辍学,没有受过系统的自然科学教育。
但他对生物学非常感兴趣,喜欢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
他觉得生物世界奥妙无穷,有一种巨大的魅力让他着迷。
1665年,列文虎克研制出了一台显微镜,对他来说,这无异于如虎添翼,仿佛有了一张走向微观世界的通行证。
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一些肉眼很难看清楚的东西,比如苍蝇的翅膀、蜘蛛的脚爪、羊毛的纤维。
微观世界的精彩令他兴奋不已,他不停地观察,不停地记录。
1673年,他将观察记录材料整理成《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一文,寄给英国皇家学会。
这篇文章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许多人对文章中的内容抱怀疑态度。
因为文中所述的微观世界谁也没有见过。
列文虎克对学术界的态度感到遗憾,但他并不气馁。
他想只有更有力的证据,才能扫除权威们的偏见。
他继续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动植物。
1675年的一天,天空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狭小的实验室又黑又闷,列文虎克无法再观察显微镜,便站在屋檐下的窗口,眺望从天飞落的雨水。
忽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用显微镜来看看雨水里有什么东西。
于是,他跑到屋檐边上,用吸管在水塘里取了一管雨水,滴了一滴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雨水怎么会活?”列文虎克不禁大叫起来。
原来,他看到雨水里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小东西在蠕动。
他认为是自己眼睛过于疲劳而造成错觉,便揉了揉发涩的眼皮再看,结果仍与刚才一样,他感到十分惊骇,连忙大声呼唤自己的女儿,女儿听到父亲的喊叫声,以为实验室里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直奔实验室。
“我给你看个东西。
”列文虎克指了指显微镜。
女儿凑到显微镜跟前一看,惊奇地叫道:“哎呀,这是什么东西啊?跟童话里的‘小人国’一样。
”“这是雨水里的世界。
”“那真是太奇怪了。
”“是啊,确实太不可思议了。
”列文虎克陷入了沉思,“这些‘小人国’里的‘居民’是从天上来的吗?”为了验证这个问题,列文虎克叫女儿用干净的杯子到外面接了半杯雨水,然后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下,结果没有看到什么东西。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期末总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篇章要点:一、《花钟》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花钟》一文写了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经过思考分析找到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植物学家利用这个规律产生奇妙的想法,建成花钟的故事。
文章启示我们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快乐阅读:(1)佳句集锦:A、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B、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C、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D、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2)我会写:原来“花开了”可以有那么多的表达方法,让我也来写一写:桂花(散发出一缕缕淡淡的清香)。
荷花像一个个穿着美丽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桃花一朵紧挨着一朵在枝头冲我微笑。
(3)拟人句:A、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B、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C、睡莲在梦中醒来;D、万寿菊欣然怒放;E、烟草花在幕色中苏醒;F、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G、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H、到了晚上左右,昙花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4)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反问句:你只要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陈述句:你只要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很有趣。
(5)看拼音写词语:zhēnɡ qí dîu yàn fēn fānɡ mí rãn liú xīn yàn lì sū xǐnɡ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苏醒wēn dù mì qiâɡuān xì jiāo nân shì yí shì yìnɡ温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zhǎn shì xū yào kūn chïnɡ chuán bō zhí wù xuã jiā xiū jiàn 展示需要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lù xù dà zhì陆续大致二、《蜜蜂》1、背诵重点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在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不好,中途辍学,没有受过系统的自然科学教育。
但他对生物学非常感兴趣,喜欢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
他觉得生物世界奥妙无穷,有一种巨大的魅力让他着迷。
1665年,列文虎克研制出了一台显微镜,对他来说,这无异于如虎添翼,仿佛有了一张走向微观世界的通行证。
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一些肉眼很难看清楚的东西,比如苍蝇的翅膀、蜘蛛的脚爪、羊毛的纤维。
微观世界的精彩令他兴奋不已,他不停地观察,不停地记录。
1673年,他将观察记录材料整理成《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一文,寄给英国皇家学会。
这篇文章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许多人对文章中的内容抱怀疑态度。
因为文中所述的微观世界谁也没有见过。
列文虎克对学术界的态度感到遗憾,但他并不气馁。
他想只有更有力的证据,才能扫除权威们的偏见。
他继续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动植物。
1675年的一天,天空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狭小的实验室又黑又闷,列文虎克无法再观察显微镜,便站在屋檐下的窗口,眺望从天飞落的雨水。
忽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用显微镜来看看雨水里有什么东西。
于是,他跑到屋檐边上,用吸管在水塘里取了一管雨水,滴了一滴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雨水怎么会活?”列文虎克不禁大叫起来。
原来,他看到雨水里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小东西在蠕动。
他认为是自己眼睛过于疲劳而造成错觉,便揉了揉发涩的眼皮再看,结果仍与刚才一样,他感到十分惊骇,连忙大声呼唤自己的女儿,女儿听到父亲的喊叫声,以为实验室里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直奔实验室。
“我给你看个东西。
”列文虎克指了指显微镜。
女儿凑到显微镜跟前一看,惊奇地叫道:“哎呀,这是什么东西啊?跟童话里的‘小人国’一样。
”
“这是雨水里的世界。
”
“那真是太奇怪了。
”
“是啊,确实太不可思议了。
”列文虎克陷入了沉思,“这些‘小人国’里的‘居民’是从天上来的吗?”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列文虎克叫女儿用干净的杯子到外面接了半杯雨水,然后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下,结果没有看到什么东西。
可是,过了几天再观察,杯子里的雨水又有“小居
民”了。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小居民”不是来自天上。
雨水里有“小居民”,那么其他东西里有没有呢?他将牙齿缝中的牙垢取下来,用刚取的雨水稀释之后,放在显微镜下,结果看到了“小居民”;他又将泥土取来,用刚取的雨水搅拌后,取一点放在显微镜下,结果也看到了“小居民”。
列文虎克将这些实验记录,写成实验报告,寄给英国皇家学会。
列文虎克的这篇实验报告无异于向英国学术界投掷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一片哗然。
“雨水里怎么会有生物,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
“这恐怕是在跟我们开玩笑。
“看这报告的格式、文法,就可想而知文章的真实性。
”
绝大多数的科学家持怀疑的态度。
幸亏,英国皇家学会具有严格的验收科技成果的法规。
这些法规不允许草率地将这篇文章束之高阁。
于是,英国皇家学会组织了由12名学术权威组成的考察团。
他们乘船渡过北海,来到列文虎克的家乡──荷兰的德尔夫特。
在列文虎克家,科学家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水中的“小居民”。
他们激动万分,纷纷称赞列文虎克的发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考察结束后,他们向英国皇家学会提交了书面报告,报告称:“列文虎克在他的小实验室里创造了奇迹!”
列文虎克发现的“小居民”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细菌。
他的这一发现,打开了微观世界的一扇窗口。
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了一个神奇的微观世界。
1680年,列文虎克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这是对他20年来刻苦钻研的最好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