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宅男宅女的生活
“宅男宅女”流行文化研究

“宅男宅女”流行文化研究作者:金林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5期(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沉迷网络,厌恶上学或上班,对现实生活逃避,喜欢独处,行为孤僻,依赖网络生活。
“宅男宅女”的生活方式容易让人忽略现实生活,变得自闭、孤僻、不擅社交,甚至被社会边缘化。
“宅男宅女”是在大众传媒以数字网络的形式异化人的结果,是个人主义发展的表现,与互联网新媒介技术有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宅男宅女”作为当下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同时因“宅男宅女”所带来的问题也有待我们研究解决。
关键词:宅男宅女;互联网;大众传媒一、“宅男宅女”起源与发展“宅男宅女”来源于日本的“御宅族”,特指是孤僻,不善交际,酷爱动漫的待业青年。
“御宅族”有三个基本特质:①迷恋动漫;②有收藏动漫相关产品的癖好;③往往喜欢在家独处里较少参与社交活动。
这类人群在日本出现与经济文化紧密相关。
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从废墟中崛起,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产业赶到了世界的前列。
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世界格局从冷战中慢慢走出来,日本的经济也站到了世界第二大的位置上。
90年代初是国际地缘政治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转折点,日本由于自身原因,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时间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经济萧条:“平成萧条”,让日本陷入了长达十五年的发展时间,同时日本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壮大,出口值超过日本钢铁等工业品,超出世界动漫市场的50%以上,并逐渐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产业。
在此产业发展下日本社会出现了“御宅族”这个群体。
到了90年代,网络时代的来临,促生了新的媒介环境,大众文化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造就了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与“御宅族”类似的人群中来,他们多是性格孤僻、沉迷网络、缺少社交没有社会责任担当的边缘人群,这个群体后来被称为“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是具有孤僻、自由、颓废、个性、缺少责任感、积极、有竞争力等多重形象的混合群体。
宅男宅女心理大揭秘

宅男宅女心理大揭秘1、宅式生活,天才的标志?“猫宅”是指一些人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画、游戏等。
他们对于自己沉迷的事物无所不知,还每天不断寻找新的资料加以牢记,希望把想知道的事情尽量记入脑中,也不会主动去接触其他的事物。
因此,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且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没有意义,每天过着很满足的生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猫宅族”会寻找某种特别事物作为媒介从而辅助封闭自己。
很多时“猫宅”会被认为是难与异性相处,对人欠缺普遍应有的态度,不懂适应社会。
因此,很多人会把拥有以上特征的人误认成“宅式生活”。
顾城,这个日后的天才诗人,小时候却很自闭。
他的父亲顾工曾这样描述:他的墙头总是涂满了诗,还有许多用漫画笔法画的小人小狗小猪。
他可以半个月都不出门,在屋里描绘他想象的世界。
周杰伦据说也是宅男的代表。
这个红透大江南北的歌星,说起自己不演戏的时候,最喜欢几天足不出户,猫在家里打游戏,上网等,过着典型的宅男生活。
难道,宅男宅女就是天才的标志吗?有一句话叫作专注产生力量,渡边淳一在新作《钝感力》中说,现代社会的问题是信息太多,人们容易被各种事物吸引而失去选择的能力。
而那些不理会外界世界的变化,坚定执著沿着自己内心兴趣生活的人,反倒更容易成功。
宅男宅女,就是因为沉迷于内心,沉迷于自己的一方小小的世界里,所以“专注产生力量”,因此比起一般人,似乎更容易具有一些天赋。
比如敏感,想象力,专注,安静等等。
但事实并非只是这样简单。
2、宅男VS干物女:心理幼儿还是幻想强迫症?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家方刚看来,宅男现象其实不仅是舶来品,在中国也不少。
但最初创造这个词却来自岛国日本。
那时,日本经济高度繁荣,但人际关系淡漠,社会竞争激烈。
人们更多以家庭为单位,单打独拼。
这让许多日本年轻人,产生了种依赖家庭的心理。
他们不愿意去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宁愿退缩在一方狭小的天地里。
宅男现象一出现,社会便众说纷纭。
在日本,它经常和负面新闻联系在一起,日本发生过许多女生失踪遭到杀害的例子,最后侦破多数是宅男所为。
宅男宅女们的13个健康生活保健法

宅男宅女们的13个健康生活保健法睡眠紊乱、三餐不定、邋遢发胖、情绪抑郁……宅经济时代,越来越多人选择了宅家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而无论你选择在家SOHO还是偶尔享受不去OFFICE的宅家停歇,都可以让这一段“宅”时光成为你的健康加分题。
1、宅生活最大的享受:睡到自然醒“睡觉睡到自然醒”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而宅人的一天则有条件从“睡饱和”状态开始。
时间充分保证的睡眠,不再有应付“打卡”的紧迫感,身心自然会是一种放松。
值得提醒的是,无论你选择什么时候入睡,什么时候起床,宅人们的睡眠习惯最好保持相对固定的时间,否则,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你的健康反被太多的自由消耗。
2、宅女特权:穿运动BRA给乳房松绑不用穿着束身合体的套装,亦不用担心走光,宅家你就有可以只穿着运动Bar,或什么内衣都不穿的自由了。
还乳房原本的摸样,让她处于舒适的状态。
专家建议每周至少裸胸一天对乳房健康有益。
科学家发现了乳腺疾病高发背后的秘密,这个世界上80%的女性每天都佩带着不合适的胸罩;每天佩带胸罩超过8小时更容易患上乳腺癌。
而最新的研究表明,使用普通内衣,每走一步,乳房会上下移动5厘米,而使用运动型内衣,移动比例会减少74%。
为了让S形身材保持得更久些,宅女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宅家的环境优势,选择穿运动内衣在家,避免乳房下垂。
3、赤足,让脚丫享受自由的碰触宅家的你,可以不必再做那个性感热辣的女人。
踢掉7寸高跟鞋,让双足回到自由的状态,打着赤脚踩在木质地板上,那份惬意的心情想让人起舞。
赤脚走路不仅让人心情好,对人的身体也有许多好处。
赤脚走路能使足底肌肉、经络、韧带及神经末梢与地面接触、摩擦,进而通过神经传输刺激内脏器官及大脑皮层,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如果你家的地板是实木地板且有地热系统,宅家的你大可放心打赤脚。
否则,舒适的软底鞋也会让宅家时光更享受。
4、每天30分钟,享受阳光下的运动时间天气响晴,阳光正灿烂。
不用闷在格子间打拼,你大可利用这段时间完成每天的30分钟运动任务。
也谈我国的_宅男宅女_现象_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青年现象Qing Nia n Xia n Xia ng一、“宅男宅女”现象“宅男”一词源自日语“御宅族”,原本指不工作、不社交,对动漫、电玩等狂热的年轻人。
后来,人们把整天不出门的男生,也称作“宅男”。
而“宅女”,通常是指那些女动漫迷,但后来定义也变得像“宅男”一样,指“家里蹲着的女生”。
最初,“宅男宅女”一般指孤僻、沉迷网络、不擅社交的社会边缘人群。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白领加入其中,“宅”成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新的生活方式。
很多“80后”的“宅男宅女”们以“宅”为时尚,他们的最常用语是:今天你“宅”了吗?爱就“宅”一起!“宅”是一种时尚,“宅”是一种心态,“宅”是一种生活方式。
“宅男宅女”从最初消极被动的形象转变为自由、个性和关注内在生活品质的积极形象。
我国的“宅男宅女”现象呈与日俱增的态势,与此相关的“宅”经济也迅猛增长。
二、相关的解释及存在的不足如何来看待这一现象呢?主流的解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从“80后”群体特征来解释“宅男宅女”现象。
认为“80后”多为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父辈过多的关心和保护,故而自我中心,不愿承担责任,不能承受压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不愿学习,不愿工作,躲在家中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对外界本能的排斥和冷漠。
因此“宅”体现了“80后”因社会化不足而产生社交障碍,心理自闭,是一种社会病态。
这种分析框架必须把“宅”和“80后”捆绑在一起才有解释力,但是这种解释的因果链条有着相当的脆弱性,因为“80后”是否存在着社会化不足、社交障碍、心理障碍本身是存疑的。
事实上任何个体,不唯独“80后”,在其生命历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述特征,而且很多“宅男宅女”是“70后”甚或“60后”。
2.从社会压力的角度来分析“宅男宅女”现象。
认为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激烈的职业竞争和生存压力引发了一种普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
人们从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转而蜗居家中是一种情绪压抑至极之后的反弹,是一种心理的自我疗伤和修复,从过多的关注外在功利向注重家庭和日常生活的内在精神家园的回归。
也谈我国的“宅男宅女”现象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内容摘要
最后,御宅族通常会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社交中心,比如说参加动漫展、游 戏比赛等等。而宅男宅女则更加注重网络社交,比如说在社交媒体上与朋友交流、 在游戏中与其他玩家互动等等。
内容摘要
总之,御宅族和宅男宅女都是对于特定领域或主题有热情和追求的人,但是 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尽管御宅族和一般社会成员之间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御宅族就无法融 入社会。事实上,御宅族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于某些特定领域的 深入了解和兴趣爱好,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很多价值。例如,在一些动漫、游戏 等产业中,御宅族往往是主要的消费者和粉丝,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些产业 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社会层面,“宅男宅女”现象加剧了社会分化和隔离。由于他们与外界的 接触减少,难以融入社会,这可能导致社会凝聚力和相互理解的降低。同时,这 一现象也给城市规划和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创造更有利于人们相互交流和 互动的城市空间,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中需要的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四、结论与建议
“宅男宅女”现象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现象,它反映了当代青年人在面 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时做出的选择。然而,这种现象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一 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引导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从空间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宅男宅女”现象与城市空间的社会组织形式和 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城市生活的高强度压力和快节奏,使得很多年轻人更 愿意选择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虚拟世界中。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的家庭结构变化 也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土壤。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他们从小就习惯了独自享受家庭空间。这种独自享受家庭空间的习惯延续到成年 后,就表现为他们更愿意选择独自在家中度过时间。
浅析宅男宅女的成因、影响及其对策

浅析宅男宅女的成因、影响及其对策------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姓名:农冠军班级:11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学号:1103040052摘要:新时代,社会日新月异,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宅男宅女的队伍里,其中大学生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他们大多是喜欢呆在住所里,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
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大学里宅男宅女产生的原因以及这种“宅”对于年轻人而言具有的意义,并就如何帮助当下年轻人走出“宅门”提供个人的建议。
i关键词:“宅文化”宅男宅女大学生社会学一、宅男宅女的理解及现状清明,五一长假刚刚落下帷幕,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哪也没去,就呆在自己的住所或者某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痴迷于某事物,自娱自乐,这群人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宅男宅女,而不知不觉中这种宅的现象已经悄然演化成了一种宅文化。
不管是游玩还是宅,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往往是其中的主力军。
对于宅文化,查了下,简单的定义是指一种现代流行的热衷于待在家里(“宅”)的文化浪潮,是一种超越血缘、地缘等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新型社会关系的出现。
“宅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不过这里就不深入分析宅文化的内涵了,索性就把它看成是宅男宅女,那种热衷于宅在家里的群体,更多的是指大学生。
假期刚过,见到熟人打声招呼“哥们,这个假期有什么节目啊,又去了哪个好玩的地方”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刚去了趟黄山,那个绝啊”“就宅呢,我蜗居”。
每次听到宅,不禁就反思,为什么在大学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热爱生活、乐于参加社会活动的群体,却有这么多宅男宅女?听到人们把宅男宅女称为毕加索(整天闭门在家)、居里夫人(蜗居在家里)就不解,他们是不是懒惰,不善于交际,对生活没有什么热情,不愿面对现实,活在自己和网络的世界里,甚至是啃老一族。
据我所了解到的,那些整天呆在宿舍上网、足不出户的大学里的宅男宅女,大多是泡在网络的世界里。
宅着赚钱或是学习做研究的寥寥无几,那他们都在做什么呢?目前,大学里的宅男宅女有鲜明特点:没课时就宅在宿舍睡觉、上网。
宅男宅女的生活

宅男宅女的生活宅男宅女的幸福生活我不爱打扮,不喜逛街,不愿八卦。
除了工作之外的时间,我已经厌倦了和人应酬。
闲暇时分,我喜欢坐在家中的老摇椅上,发发呆、看看书、听听音乐、上网灌水玩游戏,肥皂剧可以打发掉一个无聊的晚上,点开淘宝疯狂血拼照样能买到最新款的服装。
有人说我是“宅女”,我微笑,我觉得这个称呼不错,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十分满意。
“宅”着的时光,是最真实最放松的自我,不用穿折磨小腿的高跟鞋,不用戴让双目发涩的隐形眼镜,不用煞费苦心地琢磨上司的心思,不用时刻微笑和人打招呼,可以花一个下午的时间,耐心地给自己煲一盅靓汤,然后斜倚在沙发上,边喝汤边对着电视机独自个儿傻乐,还有比这更幸福的生活吗,我觉得最庆幸的是,我找到了一个“宅男”做我的老公,在和我一样慵懒一样邋遢的他的眼里,我就是仙女下凡,那个美啊。
我和老公的爱好一致,我们都喜欢窝在家里,在悠购网买一大堆零食和香烟啤酒,做好加班熬夜的充分准备。
两台电脑同时响起开机音乐,我俩各据长桌的一方,一起组队去打CS,忙得不得了。
老公在前方和怪物搏斗的时候,我就替他在旁边打气,给他及时补充能量和血液,我们配合默契,很快就达到了50多级,其他网友还在旁边讨论,晚饭吃什么,谁出去买,呵呵。
真是,还是我们华南方便,有这么一个网络购物超市~~我们也有吵架的时候,我不肯搭理他,那天傍晚,我照常上线,登录熟悉的网站。
页面上突然蹦出一大束火红的玫瑰:月白风清真情表白“对不起,淡淡云烟~请你原谅我”。
然后,一大帮熟悉的网友“哗啦”冒了出来,吵吵嚷嚷着要我答应月白风清的请求。
我抬头,老公在桌子对面露出天真可爱的笑容,我不由得也笑了。
事实上,“宅生活”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不合群,当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都相当积极活跃,工作能力不容置疑。
之所以喜欢“宅生活”,是因为,我和老公都觉得,当下的城市生活节奏太快太浮躁,整天跟陌生人聚会、吃喝,似乎所有问题都要通过寒暄、客套来解决。
我们都渴望偶尔脱下假面,那种惬意和满足,无法用言语表达。
关于“宅男宅女”现象的质的研究

被 试 是 否是 “ 宅女 ( 男) ” 如 何定 义 “ 宅男 宅女” A 是 每 天 酉 点一 线 : 上班 和 回家 ; 应 酬交 际 活动 少 ,基本 是 上 网 B 是宅 女 宅女 的定 义 , 就是 除 工作 之外 的时 间都 泡在 家 里不 愿意 出门的女人
基本上能够说出典型的特征 , 即除了上班或上课以外几乎都 待 在家 里 的人 。详见表 1 。
表 1
等名称。简单地说 ,就是窝在家里的男人或女人。大多数人 认为 “ 宅男宅女”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 ( 1 ) 年轻人 ,大多是 1 5 ~3 5 岁的青年 ,其 中 2 0 ~ 3 0 岁 的青年是主体;( 2) 喜欢 待在家中做 自己的事 , 不喜欢出门; ( 3 ) 对互联网有一定的 依赖 ;( 4 ) 痴迷于某个事物 ,例如游戏 、动漫、电影电视 、 美食等。 不 同的 “ 宅人”有不 同的 “ 宅 ”法 , 有 的懒 散 , 有的勤奋 ;
学园 I X U E Y U A N
2 0 1 4年 第 3 4期
关于 “ 宅 男宅女 ”现象 的质 的研 究 ★
张文墨 中国人 民解放 军后 勤工程 学院基础部
【 摘 要】 现代年轻人 中流行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宅”居生活,对于这种 生活方式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而 “ 宅男 宅女”这样一个称谓也从贬义逐渐向中性转变,本文通过对几例较典型的 “ 宅男 ( 女) ”的生活方式及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
[ 1 ] 刘洁. 高职职业英语教 育市场需求调查—— 以湖北省为 例 [ J ] . 科技信息,2 0 0 8( 2 7 ) [ 2] 梁燕. 浅谈 “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英语教育的改革 [ J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单但不孤独—谈现代宅男宅女的生活中文系2007级4班梁美娜指导教师:张维伟【摘要】“宅男”、“宅女”是新兴的网络流行语,是从日语中辗转变异而进入汉语的。
典型的表达了如今网络高度发达下一部分人的生活状态。
而这种“宅”状态,已经从隐性发展为显性。
在都市男女尤其是大学生中甚是流行。
宅男、宅女这一特殊群体的产生,既有其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互联网发达、大学生活闲暇等客观方面的因素。
其中尤以互联网的高效发展的因素为最大。
长期的“宅”生活易导致自我封闭,社交技能退化。
因此,宅男、宅女们应多走出居室,在人际交往中提升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关键词】宅男宅女网络生活方式多元【Abstrast】“Indoorsman”and“Indoorswoman”(the Otaku) are new Internet catchwords transformed from Japanese into Chinese .They can typically present the life state of some people who are influenced by high—developed Internet.Then this kind of state—staying indoors has developed into dominance from recessivity. It is popular with urban person,especially with university students.The major cause of the emergement of this special group are due to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The objective factors include the well—developed Internet and too much leisure time in university life and so on,And among them,the fast developedInternet affected most.However,stayinghome for a long time may cause self —containment and degrade people’s social skill,so indoorsmen and indoorswomen should go outside to promote their confidence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through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for our motherland and society.【Keyword】The Otaku(indoorsman and indoorswoman) Internet Life Style Multielement引言随着网络的普及,“宅男”、“宅女”已经成了早已流行的词语,也成就了一种新的特殊的生活方式。
所谓“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日本出现一个名词,叫“御宅男”。
“御宅男”专指过分沉迷于网络、漫画、游戏的人,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每月拿着丰厚的薪水,对昂贵的动漫游戏及周边产品有着强大的购买力,并有收藏癖好。
因此这个词带有浓厚的贬义色彩。
进入台湾后,“御宅族”简称“宅”、“宅人”或“阿宅”,“御宅男”变为“宅男”。
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使用频率的激增,现在台湾地区使用的“宅”的意义已不再等同于日本的“御宅族”,而是指痴迷于某事物,足不出户,依赖电脑和网络,厌恶上班或上学,另伴有收藏癖的新兴人类,多为80后,词义趋向中性。
2005年前后,“宅男”一词从台湾传播到大陆,词义基本跟台湾的相似,其贬义色彩也进一步淡化并成为比较时尚的社会新词。
[1]而宅女就是随着宅男出现后不久便衍生而来的。
即指整天不出门,不爱交际,不修边幅,沉迷网络和动漫等的那一类年轻女性。
慢慢地,宅男宅女便成了新兴的流行语,专指那些过分沉迷于某事物,足不出户,依赖电脑和网络,厌恶上班或上学,并伴有收藏癖的新兴人类,多为80或90的年轻男女。
一、宅男、宅女的类型一提起宅男、宅女,人们的脑海中总会浮现这样的形象:整天不出门,邋里邋遢,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等等。
在人们眼中,宅男宅女们就是懒惰的化身,经常躲在房间里,忽略了应在现实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成为纯粹消极被动的“屏幕族”,所以这个词刚出现时人们对其态度并不友好,有人认为宅男、宅女属于孤癖、沉迷网络、不擅长社交的社会边缘人群。
而事实上,“宅男宅女”也分三六九等。
虽然很多人“宅”,但“宅”也自成体系。
有人“宅”会成为自闭青年,有人“宅”却宅出特色。
(一)“宅”的类型根据调查,有那么两类人群最容易宅:1、“宅”在大学校园内。
宅男宅女最集中的应该是在大学校园里。
相比而言,大学生活比较闲暇,许多人在没课的时候,都是从早到晚呆在宿舍里,上网、玩游戏、聊天……想吃饭的时候叫同学带到宿舍。
有的同学干脆把“宅”搬到网吧,吃住喝全在那,饿了让附近餐馆送快餐或者在网吧买泡面,困了便躺在椅子上休息。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劳民伤财:旅游逛街太累,唱歌泡吧太吵,恋爱聊天伤神且费钱,通宵派对伤害身体和皮肤,是小孩子才做的事。
简单生活,回归平实——“蹲家里”怎么看都是个再适合不过的状态。
外人似乎觉得这样的生活像苦行僧,但他们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们享受孤单,却并不孤独。
就这样,无数“宅人”的青春倩影和华彩,在电视电脑前稍纵即逝。
尤其是对于高校计算机系的同学来说,因为作业和报告都要通过计算机完成,所以自然而然多数时间都呆在计算机前。
据网上调查,某高校计算机系的小伟同学,最高纪录是在期末赶报告时“宅”在宿舍六天,念书、赶作业,赶报告累了就上msn或打电动,“正事闲事都在计算机前完成”。
小伟随时看起来都像刚起床的样子,头发散乱、衣服则总是那一件,因此被同学称作“宅男”。
不过他认为这就是他的生活模式,无所谓好或坏。
他强调还是会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合的装扮出现,只不过平常懒散,而且“何必为了出门而出门呢?”特别是离市区较远的大学城,大概八成住宿的同学都是没课的时候从早到晚呆在宿舍里,反正学校附近什么都没有,还不如待在宿舍上网、打电动比较有意思点。
2、“宅”在八小时之外。
比起大学生无忧无虑的“宅”法,更多的是需要养活自己的“宅男宅女们”,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如今便利商店、快递业发达,衣服、日用品、书籍、CD甚至食物,上网动动鼠标就可召唤进门。
工作中见到的人,先检查名片上有没有MSN,有问题需要沟通的时候先查看对方在没在线,退而求其次去打电话,甚至会自认为打电话是一种唐突和不太礼貌的做法。
工作无论场所,最重要的就是一条能联通世界的网线。
只要不出门,一定是打开电脑玩在线游戏的陈阳说:“即使抛弃好朋友,也能过得很快乐。
”他们甚至有网上的一套生活,在网上发行自己的单曲、帮已故网友办网络告别式、虚拟恋爱同居结婚。
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所有的事情只要动动鼠标,即可愿望成真。
在网络发达的年代,人的交际圈子看似变大,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多数人根本没有机会认识新朋友。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沉迷或寄情于各种事物,开始变得理想缺失。
这些年轻白领在白天或工作日里,或精明能干或绞尽脑汁或疲于奔命。
但在夜晚或节假日里,则足不出户,懒得像猫,独享一方“宅人”天地。
有人说这是现代人应对压力的一种表现,也不失为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对“宅人族”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句话早已过时,在网络、动漫的虚拟世界中,就可以满足自己诸多的现实和梦想,比如,爱情,房子,工作。
而那些现实中令人头疼的问题,还是放放再说吧。
(二)“宅人”的几个标签他们自我标榜为“新新人类、宅人一族”。
自我宣言:“我很宅”。
如果要列举宅男宅女们的特点,最先想到就是“懒”字。
用“宅人”自己的话讲,“我才懒得出去呢”。
是的,他们懒得出门,却有幸赶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万象,懒人的美梦一睡不醒,真可谓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宅人族”里还有一部分人被称为“啃老族”。
这些人一直生活在快乐享受和懒散的环境中,“等、靠、要”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
他们习惯接受来自父母、亲戚的照顾与安排,欣然享受父辈一手创造的安稳,而全然不理会自己对家庭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他们总盘算着,与其在外面独自拼搏并要付出代价,还不如就满足于目前的这种生活,最起码跌的不惨。
所以,还是“宅”着的好。
[2]此外,经济问题也让“宅人”们愿意窝在家里。
毕竟,对于80后90后居多的“宅人一族”来说,财富的积累还未达到一定程度,而消费却如流水般处处显见。
想来想去,还是不出门最划算、最省钱。
总之,总结起来宅人们的特点就这么几点:1、一般都是独身者,且相对年轻,一般为80或90后。
对于独身者而言,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宅。
2、十分依赖电脑、网络,并且较为精通。
3、痴迷于某事、某物或某人,甚至到不可自拔的地步。
比如有收集、收藏一些东西的癖好。
4、不喜欢交际,不喜欢外出,尤其不喜欢接触陌生人。
甚或更多的是懒得交际、外出和应酬。
5、为人低调、内敛,甚至封闭、孤僻。
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自我感觉自由自在,自得其乐。
[3]二、宅男、宅女这一群体形成的原因。
其实,这些只是宅人们的大标签。
虽然大家都很“宅”,可他们却个性十足。
至于谈到为什么“宅”,宅人们众说纷纭。
有位参与过网上的一个关于宅男宅女测试的并获得“六星级宅女”称号的小宇这样描述自己的每一天:起床,穿着睡衣面对电脑,不停地按F5键刷新网页,然后打游戏、看电影、看漫画,一首歌能反复听一天。
家里备有泡面和各种干粮,饿了就随便吃点。
手机永远调成振动,电话一响或者有人敲门就神经紧张。
QQ、MSN常年隐身或者干脆不上线。
有时候突然会想找人聊天,可刚说两句自己就先不耐烦地跑掉了。
出行地点仅限于住所两公里以内的范围.到人多的地方就会觉得很累。
有时候,这些人也想出门走走,但起床、梳洗打扮、化妆,往往耗费大量时间,于是便会放弃。
[4]“六星级宅女”这一称谓来自小宇在网上参与过的一个宅男宅女测试。
她得到了6颗星的高分,评语是:在现实中与人交流会让你觉得麻烦或感觉厌烦和压抑。
网络对你来说逐渐不可取代,它会成为你逃进现实的一个避风港。
“‘六星级’还不是最高分,有人得到过7颗星。
”小宇补充说,她还对记者说,她是广州的一名大四学生,因为要写毕业论文,所以一直待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