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青绿山水图》赏析

合集下载

浅析青绿山水艺术价值

浅析青绿山水艺术价值

浅析青绿山水艺术价值作者:陈磊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9期摘要:青绿山水是一种以工笔重彩的形式,用长久不变的矿物质石青、石绿等颜色塑造山川,描绘画面,青绿相映、富丽堂皇,用色稳定、牢固,开辟了国画山水的先河。

长期以来,中国的山水画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其中有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泼彩山水等等。

在山水画艺术改革和发展的今天,我们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时代精神的觉悟和把握,也离不开对古代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和继承。

关键词:青绿山水;水墨;复古;随类赋彩一、青绿山水画的特色青绿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认识,由于青绿山水画作注重形式的审美和精神的价值,历来都受人喜爱,把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寄托于山水之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

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则创造了独特的程式化表现方法,并非机械照搬,而是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

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提出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运用。

构图上,较人物画、花鸟画更重“势”与“开合起伏”的表达。

“势”为具体形象间的联系,而“开合起伏”为这种联系中的节奏变化。

青绿山水画在颜色上有着浓重的程式化、装饰化、主观化的特点。

传统画论中的“随类”是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表面色彩和掌握内在实质对色彩进行提炼,使人的主观情感与自然相结合。

而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按照物象的固有色来运用色彩,“随类赋彩”其中“彩”是随画家的心境变化而变化的“意象色彩”,又随自然界变化,并非是固有色,也不是条件色。

二、青绿山水画的发展青绿山水是一种以工笔重彩的形式,用长久不变的矿物质石青、石绿等颜色塑造山川。

青绿山水画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隋唐,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全新的画科。

隋代展子虔,他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石、树木、江河,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能力,展示出山水画的成就和面貌。

青绿山水解析

青绿山水解析

青绿山水解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青绿山水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种风格,以描绘山水为主题,将自然景物描绘得生动而富有生气。

青绿山水代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绘画史上,青绿山水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它是中国山水画的典范。

青绿山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色彩鲜明。

青绿山水在使用颜色上非常讲究,主要以青蓝色和绿色为主调,辅以少量的红、黄等暖色调。

这种色调的运用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二、笔墨简练。

青绿山水在笔墨运用上注重精简,偏向于以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轮廓和纹理,不注重细节的描绘。

这种简练的笔法不仅能让画面更富有动感,还能让观者有更多的联想空间,增加观赏性。

三、造型生动。

青绿山水在形式上多以山、水为主题,将自然景物描绘得生动而富有生气。

通过运用丰富的线条和色彩,使画面更具有鲜明的对比和层次感,让观者仿佛置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意境深远。

青绿山水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注重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在青绿山水作品中,往往能看到画家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以及对生命、历史、文化的思考。

这些深刻的意境会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产生共鸣和思考。

青绿山水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观念。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青绿山水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在今天,青绿山水依然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璀璨明珠,不仅仅是一种画风,更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态度。

青绿山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除了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对自然的热爱。

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在于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青绿山水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将自然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出自然的奇幻和壮美。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贯穿于整个青绿山水画系列,使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内涵。

张宏画作赏析

张宏画作赏析


①油画强调形式国画注重意境;②油画重再现、重理 性;国画重表现、重情感;③油画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 物象;国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④油画要严格遵守 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而国画则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总 之,油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国画注重表现与写意,二者差 异鲜明。
5、总结
• 中国画很讲究人与自然的亲和,这种亲和把个人 的得失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国人讲“天人合一”这个 哲学命题,实际上也反映在绘画始终非常重视人和自然的 关系。中国画不仅不极端求新求异,而且思辨色彩及浓。 要谈中国画,就应当从传统文化与当代这两个点来把握。 只有首先把个人的感情融入时代精神和群体感情当中,然 后有感而发,有真情实感物化而成的造型、笔墨,往往反 而带有原始性。所以对当代文化的把握,对当代人生存状 态的体验与认知,对一个画家而言显得被反复描绘的幽山野水不同, 相比隐逸山水的冷寂清疏,远离尘世,多了一分平实质朴 的入世精神。不论从题材、立意还是技法表现上,都显得 真切、自然、美好、感人,富于生活的情趣,引观者共鸣。
2、画作赏析
村经柴门图
击缶图
延陵挂剑图
栖霞山局部
青山绿水图
山水
3、国画的美学价值

从国画的创作手法上看国画的美学价值国画又体 现了一种品性的修养。国画创作讲究细腻,认真,含蓄。 而这些国画创作的原则又恰恰是品行行为,习惯,品行修 养的一部分。国画在带给人精神世界的另类感受时,其背 后蕴藏的创作过程又恰恰使人获得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以 及由此带来的整个人品性的提升。

中国画多以人物、山水、花鸟入画。由此我们也可 以大胆推论中国画的创造不单单是一种精神智力产品,更 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欣赏,探索,以及天人合一的绿色人 文思想活动。换句话说,国画共鸣了自然与人的精神世界, 它也体现了人对自然世界由来已久的美好憧憬。

一篇轻松带你读懂“青绿山水”的文章

一篇轻松带你读懂“青绿山水”的文章

一篇轻松带你读懂“青绿山水”的文章青绿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

下面这幅是著名的青绿山水作品——明代绘画大师·张宏,所绘的一幅山水佳作《青绿山水图》!明 | 张宏这幅作品,是古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保护级别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上海博物馆!青绿山水,始创于唐代,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但要画好难度很大,没有水墨画功底是万万不行的!青绿山水,至明代形成了一个发展高峰,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山水画家,画法不断推陈出新,使青绿山水这一传统题材得到长足发展。

明代有张宏、仇英,以实景青绿山水闻名画坛,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新格局!青绿山水,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

大青绿,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

明 | 仇英《桃源仙境图》小青绿,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青绿山水,是我国山水画艺术的古典形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民族风格!其色彩缤纷的审美品质,对今日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在山水画艺术改革和发展的今天,我们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时代精神的觉悟和把握!更离不开对古代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和继承!如果,你热爱中国画,那么青绿山水,是你一定不能落下的重要课程部分!点击图片,了解最新《青绿山水》课程详情:现在!胡老师对VIP学员送出了相应福利!如果你已是小二画唠·VIP学员,那么这一次胡老师最新录播的青绿山水,你将免费观看!随时、随地、随心看!如果,你还不是小二画唠·VIP学员,也想学习青绿山水,当然安排!点击下方链接,成为小二画唠VIP会员,随时、随地、随心观看专业的课程!让你更快、更专业、更轻松,提升你的绘画技巧!点击图片,即可了解详情1对1服务 0基础入门全年服务从国画基础理论开讲,透彻教学写意山水画技法,深刻细致的掌握写意山水画基础!来吧!让我们一起学习和传承古代传统文化精髓!。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听月工作室2021-03-28 07:06:54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

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

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代中叶以前,基本上没有专门的人物画家,戴进、吴伟、唐寅、仇英等都兼善人物。

明代后期,人物画的成就要高一些,也出现了较重要的人物画家。

最著名的有八大山人、曾鲸、陈洪绶、丁云鹏、董其昌、徐渭、张宏、崔子忠等。

这里我们分享最后一位大师张宏精品绘画作品。

张宏(公元1577年-1652)字君度,号鹤涧,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

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有元人古意。

他的山水画以石面皴染结合为特色,乃明末吴门画坛之中坚人物,吴中学者尊崇之(《明画录》记载)。

他主要宗法沈周、文徵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

张宏平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注重外师造化,汲取绘画养分,藉以开拓创作视野和体悟艺术真谛。

所作人物画,线条疏朗,形神俱佳,散聚得宜,皆具天然逸趣。

传世作品有:《栖霞山图》《句曲松风图》《浮岚暖翠图》《止园图》《青绿山水图》《西山爽气图》《华子冈图》《兰亭雅集图》《越中十景册》《蜀葵图》《击缶图》《秋塘戏鹅图》《金山胜概图》《越中十景册2》《村径柴门图》《牧牛图卷》《史记君臣故事图》《布袋罗汉图》《函关紫气图卷》《延陵挂剑图》《农夫打架图》《山塘短棹图》《阊门舟阻图》《松下闲话图长卷》《山水图》《杂技游戏图》等。

在文献记载中,张宏一六五二年画过一幅《蜀葵图》,这是他留给人们的最后资讯。

从明末画家张宏的《栖霞山图》轴窥探其具象山水画艺术

从明末画家张宏的《栖霞山图》轴窥探其具象山水画艺术

从明末画家张宏的《栖霞山图》轴窥探其具象山水画艺术作者:周安庆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年第03期明末清初江南吴县(今江苏苏州)画家张宏(1577年-1652年后卒),字君度,号鹤涧,乃当时优秀的山水画家,也是吴门画坛的中坚代表人物之一。

关于其生平事迹,史上留存的记载有限,后人对之也研究不多。

然而参阅张宏传世画迹等文献史料综合分析来看,尚可知其善于绘画,尤为擅长山水,“兼善人物,花草亦精妙”。

张宏在山水画艺术方面,主要取法董源、巨然等五代以来的南北流派诸家,并且融汇了“元代四家”和“吴门四家”的画意风格,尤受本土前辈名师沈周的笔墨影响。

张宏平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注重外师造化,汲取绘画养分,借以开拓创作视野和体悟艺术真谛。

张宏在实景写生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将传统写意与具象写实相结合,并且凝聚了自身的许多心力,进而实现了从客观物象到心象、意象的创作演化。

因此所作情景交融,别开生面,自成一格。

张宏存世的绘画代表作,主要有《延陵挂剑图》《闾门舟阻图》《村径柴门图》《溪亭秋意图》《兰亭图》《浮岚暖翠图》《句曲松风图》《西山爽气图》《止园》《青绿山水图》《游戏杂技图》《击缶图》和《蜀葵图》等。

明末清初书画鉴赏家姜绍书在《无声诗史》卷四中,评价张宏“写山水笔力峭拔,位置渊深。

画品在能、妙间”。

同代画家蓝瑛、谢彬在《图绘宝鉴续纂》卷二中,亦评价其画“笔墨苍古,丘壑灵异,层峦叠嶂,得元人法。

石面连皴带染,树木有学堂气。

写意人物,神情浃洽,散聚得宜”。

清代后期书画理论家秦祖永在《桐阴论画》卷上《书画名家》中,称赞张宏的画作“笔意古拙,墨法湿润,俨有前规”、“吴中学者都尊崇之”。

其实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史的读者朋友大多清楚,客观自然始终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源泉,然而由于包括明代中叶“吴门画派”后续者在内的不少画家,过于追求摹古甚至出现构图拼凑,以及滥觞于商品画的冲击影响等等,所绘画作或程式因循守旧,或格调意趣趋俗,导致整个画坛呈现出一股衰颓之势。

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
在吴门派崛起之前的明代初期,江南苏州、无锡地区已经 有一批画家,如杜琼、刘珏、陈汝言、徐贲、陈暹等人, 他们大都擅长诗文,有较高的文学修养。绘画上主要继承 元代黄公望、王蒙传统,创作以笔情墨趣为主的文人画。 他们的艺术给吴门派的开宗人沈周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故 可称为这一画派的前驱。由于当时受皇室赏识的宫廷院体 绘画以及别具一格的浙派称雄画坛,杜琼等人的作品没有 得到社会的广泛注意,他们的主要活动为文学创作,故未 自成派系。吴派中后期经济空前繁荣,赏画成为人们生活 的一部分,画家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 作品出现在画坛,形成新的面貌。代表人物有文嘉、仇珠、 周之冕、陈淳、张宏等。风格迥异,精彩纷呈,为吴门画 派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宏《华子冈图》
张 宏 《 青 绿 山 水 图 》《 山 路 松 声 图 》
吴门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四家或南宋院体绘画,都有 新的突破。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各有建树,除仇英外,另外3 人尤其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使文人画的这一优良传统更臻 完美、普遍,有力地影响了明代后期直至清初画坛。吴门派形成后, 其派系世代相传,绵延不断,其中文徵明的学生和子孙即达30多 人。在吴门派后期画家中,著名的有陈淳、陆治、钱榖、陆师道、 周天球等人,其中不少人在某些领域有新的发展。如陈淳发展了水 墨写意花卉画,周之冕创造了钩花点叶的小写意花鸟画法,陆治以 工整妍丽的花鸟画著称于世。另外,谢时臣的粗笔山水,尤求的白 描人物,周天球的水墨兰石,均别开生面。

明代著名画家张宏

明代著名画家张宏

明代著名画家张宏明代画家张宏,(1577年—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别号晚溪道人,江苏苏州人。

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画石面皴染结合为其特色。

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

吴中学者尊崇之(《明画录》记载)。

他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师自然造化,生活气息浓厚,意境深远,超凡脱俗。

《明画录》所记载的“张宏,重写生,师法自然。

”这句话在今天听起来很平常,但是在明朝那个封建时代,写生可被看做是另类了,甚至还会遭到一些守旧画家的反对。

在当时南方很多画派都是“闭门造车”一味的临摹古人,有的干脆直接把古人的画作拆开重新拼装,东拉一座山,西取一棵树,拼凑起来当做自己的作品。

在这个时候张宏以其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敏锐的才思,深深地感觉到了传统书画技法的陈旧与落后,于是就不顾同门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扛起了绘画创新的大旗,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按现在的话说,张宏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他作画严谨中不失洒脱,工整中不乏自然。

小桥流水亦有大气磅礴之感,崇山峻岭又显亭台婉约。

从他所绘的《青绿山水图》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他的山水之韵。

约自万历至崇祯(1628~1644)年间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

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

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回归自然,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

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山水画活了起来。

清康熙七年,邹喆曾为他的《山水图》记年,悉知他活到了清初。

张宏师法沈周,又重视写生,作品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

他的画以石面连皴带染为特色。

此图就是张宏在师自然造化创作文人山水画的时期所作。

画面的上层是村落后面起伏连绵的高山,峰群绵延无尽,云烟缭绕,驻目其间,观者仿佛置身千岩万壑之间,不知其有几许遥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画家张宏所绘《青绿山水图》是古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其用色和布局都是一次跨越式的创新。

万历至崇祯(1628~1644)年间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

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

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回归自然,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

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山水画活了起来。

清康熙七年,邹喆曾为他的《山水图》记年,悉知他活到了清初。

张宏师法沈周,又重视写生,作品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

他的画以石面连皴带染为特色。

此图就是张宏在师自然造化创作文人山水画的时期所作。

画面的上层是村落后面起伏连绵的高山,峰群绵延无尽,云烟缭绕,驻目其间,观者仿佛置身千岩万壑之间,不知其有几许遥远。

此画构图深远壮阔,笔法苍劲古拙,墨法苍润,格调苍劲秀雅,布局含蓄谨严。

画中峰恋挺秀,烟雾弥漫,云光翠影,意境清新。

岩头水边,古树丛生。

一隐士临溪席地而坐,仰视对山飞泉,一仆捧物而来。

人物勾勒简明,形神兼备,用笔简中见工,色彩清丽,乃文人山水画之极品也。

画家简介:
张宏,明代画家,(1577年—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

吴(今江苏苏州)人。

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画石面连皴带染为其特色。

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

吴门学者尊崇之。

另据史书称,张宏92岁尚健,仍在作画。

他的传世作品有《延陵挂剑图》、《杂技游戏图》、《击缶图》、《阊门舟阻图》、《溪亭秋意图》现藏故宫博物院;《西山爽气图》,藏浙江省博物馆;《浮岚暖翠图》,藏广东省博物馆;《兰亭雅集图》,藏首都博物馆;兰《寒山萧寺图》,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牧牛图》,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桐荫高士图》,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华子冈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布袋罗汉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栖霞山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溪山秋霁图》,藏南京博物院;《句曲松风图》,藏波士顿美术馆;《越中十景》,藏日本奈良大和文华馆;《石屑山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他的生年一般说是一五七七年(有说为一五八零年),卒年则已无考。

在文献记载中,张宏一六四三年画了一幅《柴门流水图》,这是他留给人们的最后资讯。

再过一年,将近七十岁的张宏随之杳如黄鹤。

人们此后便很少知晓张宏的消息,悉知他隐居山林,于苏州西山中自开田地,吟诗作画,了却余生,活到了92岁。

《青绿山水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