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赏析题(20’)《春江花月夜》中的一部分诗句没答案版_百(精)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

《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

《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2)《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而且,这似乎就是现在教授高中生最好的教案抑或课件里的比较权威的结构层次分析了。

我看过后一下子理解了朋友的疑惑,也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冷颤。

这首诗歌的结构层次,能以现代人文章“万金油似的三部曲”的规则来划分吗?《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这样的填词之作能划分段落来解析诗意吗?而且,这首诗歌是采用的《西州》格调呀。

再者话又说回来,我们现代人的诗歌,尤其我们自己写的一些诗歌,谁考虑段落呀、层次呀、结构呀……这些子虚乌有的问题了?当然,我也是一家之言,就权当替正在学习这首古诗的孩子们向睿智的朋友们提出一个质疑的问题吧。

欢迎来小坐的朋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畅谈自己的看法。

春江花月夜同步练习(有答案)1.给带点字注音。

滟滟()霰()徘徊()捣衣砧()汀()碣石()2.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课文分层,并写出层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5.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7、“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清满江树”这一部分共写了两方面的内容,⑴_________;⑵_________。

8、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9、“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由_________想到_________。

《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

《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

《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春江花月夜》原文赏析及练习题附答案引导语:《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下文是全文赏析与相关的练习题,我们一起学习吧。

春江花月夜朝代:唐代作者:张若虚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论唐诗诸家源流》)的张若虚,千百年来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若隐若现的在唐诗的星河中闪烁着别具一格的光芒,他仅存的两首诗歌之一《春江花月夜》以真挚的离情、睿智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幽雅的韵律、神韵的境界使读者折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技压群芳,丰富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流传千古。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诗篇题目的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意象,它们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有机地构成了一个魅力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歌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月、夜为明珠的链式结构,是很明显的。

更何况清代的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早已阐述:“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归消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

……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

”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

《春江花月夜》唐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唐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唐诗赏析《春江花月夜》唐诗赏析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唐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解读】: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

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

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

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

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

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

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澡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

春江花月夜的诗词赏析

春江花月夜的诗词赏析

春江花月夜的诗词赏析《春江花月夜》相信很多朋友都学过,它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的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赏析一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关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赏析

关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赏析

关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赏析关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赏析导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赏析,希望大家可以得到更深刻的解读。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古诗《春江花月夜》赏析

古诗《春江花月夜》赏析

古诗《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不管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它也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古诗《春江花月夜》赏析,一起来看看吧!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春江花月夜》诗词赏析

《春江花月夜》诗词赏析

《春江花月夜》诗词赏析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春江花月夜》,诗句的意思: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原文:作者:张若虚年代: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答题要点:一.诗歌的线索、层次与内容:这首诗以“月”为主线,全诗按照月亮起落高低来展开描写。

全诗共分三层,第一层是写景,重点在月色下的春江,第二层仍写月,当一轮明月独照大地,作者不由得不感叹宇宙和大自然的永恒,以及人生的短暂,于是由写景转入抒情,因景生情,由此引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

第三层转入写游子、闺妇的相思之情,景物变为烘托, 但仍然与月有关,因为正是月光引发了游子、闺妇之间的相思之情。

二.艺术特点:1.用词造句的复叠和回环往复:全诗的句子整齐中又显自由,不拘一格;用词上,题目中的五个字在诗中不断重复,但由这几个字所组成的词却千变万化,如“江”便有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等,由此形成回环返复而又错综变化的语句,从而营造出一个融景、情、理于一体的优美意境。

2.音韵优美婉转:这种特点首先表现在诗的押韵、转韵的平仄交错上。

如……,正是这种押韵、转韵相互交错的手法,使得诗歌的音韵和谐,加强了诗歌的优美。

●阅读《春江花月夜》中的一段并回答问题: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①“可怜”和“玉户”在诗句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可怜:怜惜,同情爱护玉户:闺房的美称②这段诗句在艺术表现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借代:“(可怜楼上月徘徊”通过外部细节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典:“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③写出以上诗句中含有典故的句子。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④为什么说“月光”是这首诗的灵魂?因为这首诗以“月”为主线,全诗按照月亮起落高低来展开描写,诗中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和月下游子闺妇的相思之情也都因“月”而起。

春江花月夜》赏析第一韵 (首四句诗人就题生发 , 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而静谧的画图 :江潮连海 , 月共潮生 . 这里的 " 海 " 是虚指 , 泛指长江中下游宽阔的江面 . 江海浩瀚无垠 , 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 , 气势雄伟 . 一轮明月随潮涌生 , 景象壮观 . 滚滚春江处处都在明月朗照之中 , 这美景不禁触动了诗人情思 , 不禁发出了 " 何处春江无月明 " 的感慨 , 为下面的写景 , 抒情开拓了广阔的境界 , 可说是下文的伏笔 . 春 , 江 , 月 , 夜四字被这四句点了出来 . 第二韵 (5— 8句 , 以月为凝聚点 , 对春江花月夜的景象进行了特写 :江水弯弯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 皎洁的月光照在花林上面 , 看上去就象缀满了一颗颗的雪珠 .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 , 却感觉不到它的飞翔 ." 汀上白沙看不见 ", 是说在洁白的月光之下 , 江滩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 . 一句写天上 , 一句写地上 , 整个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色 , 仿佛被净化了似的 . 以上八句 ,写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 . 写法上 , 由大到小 , 由远及近 , 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第三韵 (9— 12句 :写诗人对宇宙的思考 :江天一色 , 连一粒微尘也看不见 , 只有一轮孤月高悬在空中 , 显得更加明亮 .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 , 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 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 ? 江月何年初照人 ?" 诗人神思飞跃 , 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 , 思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 自从张若虚提出这个问题以后 , 李白、苏轼也发出过类似的疑问 . 李白说 :"青天明月来几时 , 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 , 今月曾经照古人 ." 苏轼说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 人们一代一代地不懈地对宇宙的奥秘探索 , 追溯人生的开端 , 然而人们永远陷入疑问和迷惘之中 .第四韵 ("人生代代——长江送流水 ", 作者由疑问转为感慨 :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 , 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 . 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 , 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 在这里 , 诗人提出了一连串富于哲理意味的问题 , 把人生无常的思想深化了 .历史上许多诗人探讨宇宙人生 , 但都感叹宇宙永恒 , 人生短暂 . 而这里 , 作者却翻出了新意 :"人生代代无穷已 ", 即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 , 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 . 诗中 , 作者由月的孤单联想到月的期待 , 再由月的期待一跳跳到思妇的期待上来 . 因此下文就自然进入到了男女离别相思的本题 .第五韵 ("白云一片——相思明月楼 ", 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 白云漂忽不定 , 本来就足以牵动人的离愁 , 何况是在浦口 , 更增添了许多愁绪 . 这里 ," 白云 "," 青枫浦 " 又托物寓情 . 月光下 , 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在外飘荡呢 , 又是谁家的思妇在那座楼上想念着他呢 ? 我们仿佛看到 :一轮皓月照耀着江湖游子的扁舟 , 也照耀着长夜无眠的楼上思妇 . 一句写游子 , 一句写思妇 , 同一种离愁别绪 , 从两方面落笔 , 一种相思 , 两地闲愁 , 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白云飘忽 , 象征着 " 扁舟子 " 的行踪不定 ." 青枫浦 " 为地名 , 但 " 枫 "" 浦 " 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第六、七韵 ("可怜楼上——水成文 ", 写思妇明月楼上对离人的怀念 :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伴 , 总是在其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 , 想必已经照上她的梳妆台了 . 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 , 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 明月像镜子似地悬在中间 , 我们互相望着 , 但彼此的呼唤是听不到的 . 我愿随着月光投入你的怀抱 , 但我们相距太远了 . 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 , 潜跃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 . 我又怎么能够和你相见呢 ?可怜楼上月徘徊 , 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 , 捣衣砧上拂还来 ." 月徘徊 ", 写的是月光游移不定的形象 , 但同时也暗示了思妇念远 , 迷惘又不能宁静的心理状态 ." 卷不去 " "拂还来 ", 写出了月光的特征 , 但同时也写出了那 " 剪不断 , 理还乱 " 的离愁 .第八韵 , 第九韵 ("昨夜闲潭梦落花 " ——最后思妇回想昨夜的梦境 :闲潭落花 , 春过已半 , 可惜丈夫还不回来 . 江水不停地奔流 , 快要把春天送走了 ; 江潭的落月也斜向西边 , 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不可能了 . 斜月沉沉 , 渐渐淹没在海雾之中 , 月光下的一切也渐渐隐去了 , 随之而来的将是难以忍受的凄婉落寞 . 这一夜 , 到底有多少相思的人 , 远在碣石 , 隔着潇湘 , 千里迢迢 , 天各一方 ! 道路是如此遥远 , 能有几个人可以乘着月色归家去啊 ! 那落月的余辉洒满江边的花林枫树 , 仍然摇动着离情别绪 , 无法排遣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 , 而又以月为主体 ." 月 " 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 , 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 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 , 通贯上下 , 触处生神 , 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 在月的照耀下 , 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 , 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 , 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 , 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的画卷 .【原作】春江花月夜—— [唐 ]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 *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春江花月夜》:原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此题相传创自陈后主, 张若虚以旧题写新词,除了描写花月春江绚丽景色 *之外,还写了民间的离别相思之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江流入海处水面宽阔,春水涨潮时江海连成一片;明月东升时恰值涨潮,涨潮时也正值月圆,所以说“明月共潮生”。

滟滟:水波闪动的样子。

写明月渐渐升高,青光似随着潮水从海上涌至江上照射四方。

芳甸:长满花草的平野。

似霰:比喻皎洁的月光映照下的花朵之美。

霰(xi àn ,小雪珠。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以霜色 *比月色 *,更见月光之皎洁。

月光从空中而下极像“飞霜”,但诗句却使人只有“流”的感觉,而无“飞”的感觉,在如霜的月光的照射下,水上沙洲的白沙已不见其白了。

流霜,飘散的霜。

皎皎空中孤月轮: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空中。

皎皎,洁白明亮。

孤月轮,一轮孤月。

无穷已:没有尽止。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意思是说人生有限,而自然则无限。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写白云悠悠离开荒浦而去,象征着人间的分别, 所以使离人产生无限愁思。

春枫浦,地名,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省浏阳县,此处泛指分别的地方。

扁舟子:指漂泊在他乡的游子。

扁舟,小船。

何处相思明月楼:指遥远的地方,明月之夜相思于楼头的闺中女子。

月徘徊:写闺中人见月思人时,见月影移动,情为所牵,固有“月徘徊“之感。

语出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离人:指思妇。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是说月色 *带着离愁深入思妇的心头,使她无法排遣。

砧(zh ēn ,捣衣服用的石头。

拂,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是写闺中女子的痴想,他要随着月光照见身在他乡的丈夫。

相闻,指互通音信。

逐,跟随。

月华。

月光。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是写夜景寂寞,望月怀人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