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中国哲学对待宗教的 态度是若即若离,无 可无不可。 中国哲学较多地采用 警句箴言、引证比喻 表达方式介于说理和 说教之间。

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希腊哲学与宗教几乎没 有交集,它可以说是与 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 物。 希腊哲学的方式,最为 思辨、充满着论辩、推 理和证明。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看 到希腊哲学的特征是: 1、非宗教。 2、思辨。
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3、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
理智: “理智”即希腊文的“奴斯”,又译做“心灵”。希腊 人和其他民族一样,也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朽。但 “理智”的观念则是哲学特有的,第一个雅典哲学家阿 那克萨戈拉首次提出心灵是万物的本源,苏格拉底对此 大加赞赏再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提倡,理性主义最 突出最明显的体现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 希腊哲学家认为理智是无形的、纯粹的实体,它推动万 物而不被任何事物所推动,弥漫于世界而能保持自身统 一。当理智和人的灵魂相通时,它构成了灵魂的纯粹部 分,统摄着灵魂一切的活动。这就打破了灵魂与身体不 能分割的思想。


2、闲暇:作为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
古希腊拥有比任何其他民族都要发达的奴隶制,贵族享 有充分的闲暇。希腊哲学家多为贵族,他们不必为生计 操劳,因此才能从事纯粹的思辨活动。于是,亚里士多 德把“闲暇”作为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但闲暇只是一 切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能够利用闲暇 从事哲学思辨,这是希腊人的特殊之处。 从词源上看希腊文“闲暇”(shule)派生出西文“学校” (school)。学校是柏拉图之后哲学家活动的主要场所。 这样,从事哲学研究在希腊是一门独立而崇高的职业。


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

西方哲学家排行榜

西方哲学家排行榜

西方哲学家排行榜1、苏格拉底西方哲学奠基人。

唯一能作为时代分水岭的哲学家。

2、柏拉图西方哲学最伟大的哲学家。

3、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4、康德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承前启后。

5、尼采现代西方哲学的创始人。

影响在未来。

6、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奠基人。

影响必在未来。

7、笛卡尔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

自成体系。

8、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

三敌:克尔凯郭尔、叔本华、马克思。

9、休谟经验主义集大成者。

不可知论者。

10、圣托马斯经院哲学、神学集大成者。

拾人牙慧。

11、斯宾诺莎西方近代哲学理性主义者。

磨镜片的圣哲。

12、莱布尼茨西方近代哲学理性主义者。

天才。

13、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创始人。

英年早逝。

14、洛克经验主义创始人。

未成体系。

15、叔本华唯意志论创始人。

悲观哥。

16、赫拉克利特辩证法奠基人。

战争哥。

17、巴门尼德形而上学奠基人。

提出“存在”。

18、普罗提诺新柏拉图主义者。

古希腊末代大师。

19、胡塞尔现象学创始人。

独树一帜。

20、马克思共产主义者。

后继无人。

21、萨特存在主义者。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22、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者。

影响在未来。

23、霍布斯机械唯物论体系创始人。

怪兽利维坦。

24、德里达结构主义创始人。

影响在未来。

25、罗素逻辑语言学创始人。

教维特根斯坦。

26、贝克莱经验主义者。

未成体系。

27、圣奥古斯丁神学者。

影响渐微。

28、培根早期唯物主义者。

影响渐微。

29、德谟克利特原子唯物论创始人。

影响渐微。

30、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拾人牙慧。

1.影响深远的学派。

故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等不列其中。

2.哲学体系的完整性、独创性。

3.对过去、未来的影响。

将定论与预测结合。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西方哲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西方哲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哲学便被视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探讨着宇宙、人生、道德、知识等根本问题。

西方哲学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的先哲到现代的哲学家,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世界的奥秘。

在这漫长的哲学历程中,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西方哲学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哲学的起源与价值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当时的哲学家们关注自然、宇宙和人生,试图用理性思维解释世界。

哲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导我们思考,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我们的批判精神。

通过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二、古希腊哲学的启示1.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著名命题。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更好地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忙于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却忽略了自身的内心需求。

通过哲学的思考,我们应学会关注自我,关注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2. 柏拉图:理念论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真正的美、善、正义等存在于理念世界。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要追求真理,就必须超越现实世界,寻求更高层次的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道德的完善,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形而上学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世界的本质。

他认为,宇宙是由无数个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各种事物。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要理解世界,就必须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三、中世纪哲学的传承中世纪哲学在基督教的背景下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其中,奥古斯丁的“预定论”和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神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奥古斯丁:预定论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早已预定了每个人的命运,人类只需顺应上帝的旨意,才能获得救赎。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要相信命运,同时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1本原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本原是最高原则,是唯一的、永恒不变的。

它统摄着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2逻各斯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

赫拉克利特把它当做“说出的道理”即“理性”“理由”也是世界的本原即“规律”“原则”。

3理念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

他是向人的理智显示出普遍真相。

4实体是亚里士多德首创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一般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原的东西。

5经院哲学在天主教学校里传授、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

经院哲学有两个基本特征:1、以“经院”为生存坏境。

2、以辩证法为操作原则。

6教父哲学是从神学家教父的著作中抽离出的哲学因素。

它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教父哲学出现于中世纪6c----16c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

代表人物有奥古斯汀。

7唯名论凡是认为共相并非独立于、而只是寓于可感事物之中,并且在逻辑上和时间上都要后于可感事物的,就被称为唯名论。

8唯实论在经院哲学中,凡是认为共相(理念、种属)可以独立于,并且在逻辑上和时间上优先于具体个别的可感事物而存在,而且可感事物只不过是对共相的一种摹纺和分有的就是实在论。

9奥康姆剃刀奥康认为凡是没有逻辑自明性又缺乏经验论据的命题或概念都必须从知识中剔除,能用经验论据说明的就不用非经验路说明,能用自明的命题证明就不用意义不明的论辩。

10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11启蒙运动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是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宣告了理性时代的来临。

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12三表法是培根的“科学归纳法”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材料分门别类也叫“三表法”即1正面例证构成具有表2反面例证构成缺乏表3不同程度例证构成程度表。

13心物二元论是笛卡尔提出的,即心灵和物质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他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是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它们的发展历程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特别是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期间,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哲学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这些哲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宇宙起源、道德伦理和人类认识等问题的理论,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在之后的历史时期,西方哲学经历了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以及现代分析哲学等不同的思潮和学派的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重要的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一些早期的经典文献,如《易经》和《道德经》等。

中国哲学强调道德伦理、政治治理和人类的修身养性。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孔子和老子是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孔子提出了儒家学说,强调仁爱、孝道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则主张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无为而治以及个体的修炼。

在中国历史上,还出现了其他学派,如墨家、法家和阴阳家等,对中国哲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哲学强调理性思考和逻辑分析,注重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探讨。

它在哲学方法和论证上更加注重形式和严谨性。

相比之下,中国哲学注重实践经验和道德观念,侧重于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它强调个体的修身养性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尽管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取向,但它们都对人类思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哲学则在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重视和尊重这两种哲学传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和问题。

十大西方哲学名著

十大西方哲学名著

十大西方哲学名著西方哲学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早在希腊就有了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名著是我们了解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窗口,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十大西方哲学名著。

1. 《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柏拉图最著名的著作。

它探讨了关于公正、善和真理的本质,并提出了寻求真理的合适方式。

2.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受到广泛的尊重,他的伦理学创造了一个完美的伦理体系,包括道德德性、人类行为、品格以及其它社会问题。

3.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是去哪儿的原点,要抉择是继续往下还是认知万物、建立起完全自在判定和怀疑学、猜疑网络拯救。

事实上所有人类哲学都离不开笛卡尔的怀疑主义。

4. 《经院哲学的原则》经院哲学的原则可以说是中世纪欧洲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品,强调通过逻辑推理和深思熟虑的学术方法来发现真理,这奠定了整个中世纪思想体系的基础。

5. 《尼采的权力意志》《权力意志》是尼采哲学的代表,它挑战了基督教及其它文化的价值观,并试图为人类生存寻找新的秩序和模式,成为现代思想中最为极端的一种。

6. 《麦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麦基雅维利的著作主张政治统治不必顾及道德伦理,至关重要的是实际能够掌握政治实权,是一本具有极大争议性的政治哲学著作。

7. 《休谟的人性论》休谟的哲学思想非常实际,他认为人类行为、概念和经验都来自于感性的契机,对于哲学的思考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8.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他认为政治体系应该建立在自由、平等和协商的基础上,并以“普遍意愿”为准则,这成为了民主政治和人权保障的重要支柱。

9.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被誉为德国思想的顶峰之一,他强调人类思想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宣扬了绝对主义的哲学观点,很大的影响了社会学和政治哲学领域。

10.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是罗素思想的总结,通过对西方哲学历史的回顾和分析,他系统地总结了西方哲学的主要观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哲学思考。

西方哲学历史主要人物

西方哲学历史主要人物

西⽅哲学历史主要⼈物西⽅哲学代表⼈物1、泰勒斯(Thales,盛年约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从亚⾥⼠多德开始被尊为西⽅哲学的始祖。

2、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古希腊哲学家,辩证法的创始⼈之⼀。

3、巴门尼德(Parmenides,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古希腊哲学家,存在论(本体论)的奠基⼈。

4、德谟克⾥特(Demokr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古希腊哲学家,原⼦论的创始⼈。

5、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8-399年),古希腊哲学家,与耶酥、孔⼦和释迦牟尼⼀同被尊为⼈类的导师,6、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著有《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巴门尼德》、《智者》等对话体著作。

7、亚⾥⼠多德(Aristotles,)柏拉图的学⽣,希腊哲学的集⼤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许多学科的创始⼈,代表作《⼯具论》、《物理学》、《形⽽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

8、伊壁鸠鲁(Epikouros,约公元前341-270年),古希腊哲学家,幸福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之⼀。

9、⽪浪(Pyrrhon,约公元前360-270年),古希腊哲学家,怀疑主义的创始⼈。

10、普洛提诺(Plotinos,约公元205-270年),晚期希腊哲学家,埃及⼈,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代表,著有《九章集》。

11、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公元354-430年),中世纪教⽗哲学的最⼤代表,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

12、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最⼤代表,著有《反异教⼤全》、《神学⼤全》。

13、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英国经验论的始祖,著有《新⼯具》等。

古代西方哲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西方哲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西方哲学的名词解释古代西方哲学是人类思维探索与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人类存在的本质、真理以及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古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学派差异。

一、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学派,强调个体的存在与价值,并且认为人类是自由和选择的主体。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在本质上是个体的存在,因此每个个体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自由意志。

同时,存在主义也强调人类的责任和担当,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生命中承担起选择和决定的责任。

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古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探讨的是存在的本质和实体的本质属性。

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宇宙、现实、人类以及思维等多个层面。

在形而上学的理论框架下,人们试图寻找超越感官世界的普遍真理和本体实在。

这种探求和思考超越肉眼可见的世界的哲学思维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三、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哲学和文化运动,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提倡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权威,倡导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他们相信通过理性和思考,人类能够摆脱迷信和偏见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真理。

四、伦理学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和价值标准。

古代西方哲学中的伦理学分为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两个领域。

道德哲学研究个人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本质和基础;应用伦理学则关注如何运用道德原则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决策。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善、什么是正确,以及什么是正义。

五、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源于中世纪的大学学府(经院学派),是当时教育体系中一种主导的哲学思想。

经院哲学试图通过神学和哲学的融合来理解世界的运作和人类的存在。

经院哲学强调信仰和理性的统一,运用理性分析神学问题的同时保持对上帝的虔诚。

尽管经院哲学的影响逐渐减弱,但它对后来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存在论存在论是一种关于存在的哲学派别,试图回答“为什么存在比不存在更有意义”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和统一概念体系的统一的哲学体系,但西方哲学的定义是模糊的。

在美国哲学家梯利的《西方哲学史》中虽然提到了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哲学家像欧文,但对马克思却只字未提(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写的是从古希腊哲学到美国实证主义哲学其时间跨度包括马克思)。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虽提到马克思,但是他说他讲马克思是因为马克思是对西方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

所以,西方哲学中“西方”广被认为不仅仅指地域上的“西方(西欧)”而且只文化上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西方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前,大约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

古希腊罗马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它大体上又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公元前7至前6世纪,哲学家们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

由于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哲学家居住的地区不同,形成了米利都学派、爱非斯学派、毕达哥拉学派、爱利亚学派等。

米利都学派以'水'、'无限定'、'气'为世界本原;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符合规律地燃烧和熄灭着的火;毕达哥拉学派把'数' 视为事物的原型,认为数构成宇宙的'秩序','凡物皆数';爱利亚学派把千变万化的世界归之为虚幻的假相,认为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存在','存在' 是单一的、有限的、不变的、不可分割的。

后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又提出了'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概念,以探求世界的本原;有的则进一步探求世界运动变化的原动力,认为有一种最精细的、能动的、物质性的东西'奴斯',促使热和冷、干和湿等相对应以及'种子'从原始混合体中分离出来,开始运动,并构成无数的宇宙和具体事物。

研究转变②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

这时的智者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真理,普罗泰戈拉认为,一切都同样真,是非善恶是相对人的感觉而言的;高尔吉亚又认为一切都同样假。

自称为'爱智者'的苏格拉底认为存在着客观真理,认识真理也是可能的;真正的知识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各种道德的普遍定义;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

③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阶段,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的、可感知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在它之外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的理念世界。

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以个别事物为对象的感觉不可能是真正知识的源泉,而真知是不朽灵魂对理念的'回忆' 。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把理念称之为'形式',认为'形式'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形式是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内。

具体事物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构成的。

质料与形式结合的过程,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

但他又提出了一个事物最后的目的、运动最终的原因'第一推动者',认为它是一个没有质料的形式。

亚里士多德去世后,希腊文化逐渐与罗马文化相结合,在8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哲学流派,主要有伊壁鸠鲁学派、斯多阿学派和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论等。

它们在前人思维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涉及了伦理问题及宗教问题。

在古希腊罗马哲学系统化阶段,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为传统逻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世纪哲学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它的作用是为信仰作理性的解释。

5~10世纪是中世纪哲学的早期,这段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是关于普遍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后期罗马哲学家A.M.T.S.波爱修非常重视具有多样性的个别事物的真实性,认为共相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其本身不是物质性的。

爱尔兰的哲学家J.S.爱留根纳认为普遍的整体是最真实的,神就是总体,它创造一切,包罗一切,又超越一切。

神与万物不同,万物是神的部分,但神又在万物之中。

11世纪初至14世纪初,在中世纪早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两个派别。

以法兰西经院哲学家罗瑟林为代表的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普遍,普遍只不过是名称,'共相'不过是人所'发出的声音',实际上并不存在。

这种思想反映在宗教上,否认了三位一体的最高的神,只承认分别存在的圣父、圣子及圣灵。

以基督教哲学家安瑟尔谟为代表的实在论认为,真实存在的是'共相',不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有一个'无始无终的真理'存在于一切事物之先。

这种思想反映在宗教上,承认普遍的教会实在,认为个别的教会是从属的;承认基督教的普遍教义实在,认为个别人的信仰是从属的;承认原罪实在,认为个别人的罪恶是从属的;承认三位一体的最高的神实在,认为三位分离的神是从属的,等等。

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由于教会的衰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愈益脱离神学,个人自由的思想开始萌发,中世纪哲学逐渐向近代哲学过渡。

近代哲学西方近代哲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自我觉醒而形成的。

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的彼岸世界返回到了尘世,从而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人自身,开始追求知识,渴望个人自由。

15~17世纪初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心是人和自然,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反对灵魂不朽之说和禁欲主义。

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一般都主张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代替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

意大利的 B.特莱西奥认为,物质是永恒的,热和冷的对立作用是物质运动的原因;G.布鲁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然界即是神,它由单子构成。

单子是物质和精神、质料和形式的统一体。

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中不少人是自然科学家,他们的科学研究往往与魔术、炼金术、占星术混在一起,使他们的哲学思想带上了不少想象和虚构的成分。

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哲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方面,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

以F.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认为,后天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是认识的来源,感觉是可靠的。

培根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能动的、多样的,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知识就是力量;洛克认为心灵是一块'白板',观念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痕迹的产物。

以 B.斯宾诺莎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的唯理论认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但是只有理性才能把握它,感觉经验不可靠。

斯宾诺莎把自然界视为唯一的'实体',认为思维及广延是统一的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个别事物是实体的变形,只有通过理性把握了唯一的实体,才能认识个别事物。

以笛卡尔和G.W.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唯理论认为,只有在一个完全清楚明白无可怀疑的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能力进行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推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笛卡尔提出了'天赋观念'说,认为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是天赋的,不证自明的第一公理也是人生固有的、天赋的。

不过,他除了承认精神实体独立存在外,还承认独立存在的物质实体,并把这两个相对的独立的实体统一于一个绝对的实体'上帝';莱布尼茨进一步发展了笛卡尔的思想,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天赋的,但起初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存在于人们心中,须经加工才真正显现出来。

以巴克莱和休谟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经验论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巴克莱断定世界上除了感知的精神实体和被感知的知觉之外,什么也没有;休谟则进一步认为真实存在的只有知觉,经验由知觉构成,知觉以外的东西都是不可知的。

18世纪,除了存在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论外,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还有一批法国启蒙思想家和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从西方近代哲学第二阶段的总体来看,带有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色。

从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西方近代哲学进入第三阶段,哲学史上称之为'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有康德、J.G.费希特、F.W.J.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前四人力求在克服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的前提下,把世界统一在思维的基础上,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

精神、自我、主体在他们的哲学中占居中心地位。

康德承认在人们的感觉经验之外存在一个'物自体',它是感觉经验的来源,但却永远不能被认识。

物自体的刺激使人产生感觉经验,然后认识主体感性,知性分别与时空、12范畴等认识的先天形式相结合,整理感觉经验材料,以达到对现象的系统认识;理性是处于知性之上的最高一级的综合能力,它要求认识世界的本质,但却永远达不到目的。

如果理性把相对的现象绝对化,自以为已经把握了全部的真理,就必然陷于假相。

费希特则进一步取消了康德的'物自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我'创造的,主体'自我'创造了客体'非我',又进一步达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

谢林创立了同一哲学,认为客体和主体、自然和精神、存在和思维,表面相反,实则同一,都是浑然一体的无差别的'绝对同一'的不同阶段。

黑格尔把整个世界视为'绝对理念'自身演化的过程,认为绝对理念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统一使绝对理念自身沿着正、反、合三段论的模式进行着概念的演化,以至使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自然界的演化又产生具有自我认识能力的人类和人类社会。

人类的认识由认识自然界,逐渐向认识自己和认识意识自身发展,最后达到绝对理念的完全自我认识,整个世界便又回归到了绝对理念自身。

德国古典哲学影响较大的最后一位哲学家费尔巴哈,批评黑格尔的哲学是'思辨神学'。

他认为自然界是唯一实在的,除了自然界和人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

神和上帝是人自我异化的产物,是人创造了神和上帝,不是神和上帝创造了人。

自然界产生了人,人及其思维器官都是自然界的产物,离开了自然界,思维便不能存在,不是精神产生自然,而是自然产生了精神。

不过费尔巴哈在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连同黑格尔的辩证法也一起抛弃了。

在世界哲学发展的历史中具有一定影响的哲学系统,还有朝鲜哲学、日本哲学、巴基斯坦哲学、斯里兰卡哲学、越南哲学、伊朗哲学、阿拉伯哲学、俄罗斯及其他地区的一些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