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

1.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1.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确定地球上的经度和时区。

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其周期为一年。

2.2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2.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上的气候带划分、农业生产安排。

第三章:地轴倾斜与五带划分3.1 地轴倾斜的定义: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其度数为23.5度。

3.2 地轴倾斜产生的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3.3 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第四章: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4.1 地球自转与地球上的气压分布:形成高低气压差异,产生风。

4.2 地球公转与太阳辐射的分布:形成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产生热量分布不均。

4.3 地球运动与气候的形成: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布。

第五章:地球运动的地理应用5.1 导航与地球运动: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确定航海和航空的方向。

5.2 地球运动与时间计算:地球自转用于计算地球上的时间,地球公转用于计算日历时间。

5.3 地球运动与地理观测: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探索宇宙奥秘。

第六章:地球自转与科里奥利力6.1 科里奥利力的定义: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使得流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6.2 科里奥利力对气候的影响:形成风带,影响全球大气环流。

6.3 科里奥利力的地理意义:气候带的划分,影响降水分布。

第七章:地球公转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7.1 太阳高度角的定义: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7.2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春分和秋分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夏至和冬至时太阳高度角最小。

7.3 太阳高度角的地理意义:影响日照时间和地表温度,进而影响气候和农业生产。

地球的运动专题复习

地球的运动专题复习

高考复习专题:地球运动【考纲要求】(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详解】一、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与天体系统(1)天体类型: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和人造天体(如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注意】判断人造天体的关键:该物体是否脱离了地面。

(2)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模式图【思考】①八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哪些?②从哪些角度可以看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存在生命体的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命体呼吸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液态的水。

外部条件──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和稳定的宇宙环境。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辐射①形式:电磁波;②主要成分:H、He;③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④作用:a.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源泉。

b.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c.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太阳能等;(2)我国年太阳能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我国年太阳能地区分布(见下图)★②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提示: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加以理解)一般来讲,主要从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大气透明度等角度分析。

A.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B.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如图所示)(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背诵+练习)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背诵+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1.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2.地球的结构从外到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3.昼夜交替现象可以有多种假设,这些假设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但事实只有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4.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主要有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

5.托勒密的“地心说”主要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

②(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

③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6.哥白尼的“日心说”主要观点:①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

②天体运动是(圆周)运动。

③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④(太阳)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及其它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7.“日心说”发表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支持“日心说”的证据。

比如,(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8.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9.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越(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10.我们可以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推断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11.我们可以根据(昼夜交替)一次是24小时,推断出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

12.正午日影四季变化规律: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解析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解析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复习卷一、单选题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甲地进行天文观测。

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2时20分甲地测得的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

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甲地位于北京的( )A. 东南方B. 东北方C. 西南方D. 西北方2.当太阳高度出现在图示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日为春分日B. 该日晨昏线为南北走向C. 该日当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D. 图中太阳高度和北极星高度测量时间间隔为12小时【答案】D、B【解析】1.北极星高度是45°,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即45°N;且北极星方向为正北方向,则甲地测得的太阳高度为太阳在正南方向时的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

当地正午,北京时间已经12时20分,则甲地位于北京西方,北京位于40°N,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

D项正确。

2.北极星高度是45°,正午太阳高度也为45°,可判断出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地太阳高度不是一年中最大值,A、C两项错误;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南北走向,B项正确;图中太阳高度为正午测得,但北极星高度测量时间为夜晚,不一定就是0时,D项错误。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

如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

据此回答小题。

3.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A. B. C. D.【答案】B、B【解析】3. 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全球各地一日中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即昼长和夜长越接近12小时。

根据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可算出表中①—④四个日期雾灵山的昼长分别为9小时36分钟、11小时44分钟、14小时54分钟、9小时27分钟,②日期雾灵山昼长最接近12小时,故选B项。

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精品】

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精品】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采于网,整于己,用于民2021年5月12日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复习提要: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①方向:自 向 。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时针方向旋转。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约 。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日月星辰 升 落。

②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 、 的球体。

(2)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 。

3.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 线和 线构成。

4、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正确的日期是( ).A .夏至日B .冬至日C .二分日D .春分日5、.右图中表示昏线的是( )A .ABCB .ADC C .EBFD .EDF二、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 。

2.区时制:①时区:把全球划分成 个 º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1)中时区(零时区):以 º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的 º经度宽的地区。

(2)东、西十二区:都以 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 º。

②区时:以的 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或标准时。

例如:北京在东八区,东八区的区时就是该区的中央经线即东经 0的地方时。

东经1450属 时区,西经750是 时区的中央经线。

3、区时的计算:①东 西 。

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 时区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西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 时区差。

②时区差的计算:同区相 ,异区相 :所求地点均为东时区或西时区时,时区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之差;所求地点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之和(中时区为零时区)。

4.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①北京的时间:北京位于东经1160,北京的时间是指东经1160处的地方时。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地球的结构与鸡蛋相似,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3.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上被阳光照亮的地方处于白昼,没有被照亮的地方处于黑夜。

4.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多种,这些假设的不同之处在于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不同。

5.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6.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了一枚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称为傅科摆。

7.地球的自转方向与日月星辰等天体东升西落的运动的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

这是相对运动的结果。

在地球上,东方比西方先迎来黎明。

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8.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叫做圭表。

圭表能通过正午日影长度确定节气。

9.同一地点,正午时分日影长度在夏至最短,冬至最长,春分和秋分时适中。

10.同一地点,正午日影长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夏至到秋分到冬至:日影逐渐变长;冬至到春分再回到夏至:日影逐渐变短。

11.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位置不同,夏至时太阳位置最高,冬至时太阳位置最低。

12.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的,有近日点和远日点。

13.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

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14.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和斜射某一区域。

因此,气温会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15.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16.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方向逆时针(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年方式绕地轴旋转绕太阳旋转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17.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都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白昼和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

18. 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如蝴蝶、猴子);有些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如猫头鹰、蝙蝠)。

《地球的运动》复习

《地球的运动》复习

1-8 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1、极昼极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答形且球地地:成南是球球在极北倾在自地昼两斜公转球极的转时半的正,过一年南好太程直时北相阳中能间两反能倾被是极。照斜太晚,主亮于阳上半要地太光形年的球阳照成时原的的亮极间因一一。夜是是半端,白地,在而天
1-8 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2、球我地是国球冬去有天南两时极极,考分南察别半应在球该南正冬北好天半是去球夏。,天当。北所半以 3、夜极轴范地发昼倾围轴生极斜也倾的夜角将斜地发度增角区生增大度范的大。的围地,大。区极小范昼地可围极轴以也夜倾影将发斜响缩生角极小的度昼。地缩极区小地, 4、被北另极一星颗不星是星永顶远替不。到的。几千年后将
1-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 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 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 4、“日心说”和“地心说”的区别和联系: • 相同点:地球是球形。 • 不同点: • 地心说,地球不动,其他星体绕地球转。 • 日心说,太阳不动,其他星体绕太阳转。
1-3 证明地球在自转
• 1将摆摆转、摆摆摆动法和动动,国它起的而物的来方是理支并向基学架且并本家放慢没不傅在慢有变科一地随。研个转着究圆动圆摆形圆盘时盘底的发上盘转现,时动:将,而
1-3 证明地球在自转
• 2高刻向并能旋、的度与且保转傅圆盘摆是持。科顶,摆沿摆将大人动顺动一棚们的时方个,发方针向摆并现向方不长在:悄向变6刻0摆悄发。米度下发生所的盘的生偏以摆所地着转证吊指“面。明挂示偏画由地在的转一于球高方”个摆在,
1-3 证明地球在自转
• 3傅、科摆利具用有傅摆科动摆方证向明保了持地不球变在的自特转点。。 • 4现、已傅为科世摆界作所为公地认球。自转的有力证据, • 5接、观现测在到我地们球已确经实能在通自过转人。造卫星等直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地球运动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地球运动的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4.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农业等。

5. 小组讨论: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 总结提升:归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六、教学内容1. 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农业等。

七、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周期、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农业等。

3. 小组讨论: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总结提升:归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以北出现球极昼昼长;夜短,南极
南半球昼短圈夜及长其,以南出现极
南极圈及其昼以。南
•太阳直射
出现极夜。
赤道,全球
昼夜平分
④五带的划分
北极点
北寒带
北极圈66象
北回归线23.50
北温带
赤道
热带
有直射现象
既无极昼极 夜现象,也无 直射现象
南回归线23.50
南温带
南极圈66.50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极点
3、4、5月为春季 9、10、11月为秋季
6、7、8月为夏季 12、次年1、2月为冬季
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北回归线 夏至
赤道 春分
秋分
春分
南回归线
冬至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
赤道,全球
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南回归
•太阳直射线北,回北归半球昼短夜
线,北半球长昼,长北极圈及其以
夜短,北极北圈出及现极夜;南半
运动 定义 中心 方向 周期
自转
公转
地球围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围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天(24小时)
自西向东 一年(约365天)
现象
1、昼夜交替 2、时差 3、太阳东升西落
1、四季的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五带的划分
①四季的变化
北半球多数国家的划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