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运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6)
1.2 地球的运动 同步练 (含答案)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练基础】必备知识1 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况1.下列关于图示“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D.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2.下面①②③④四幅图分别示意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必备知识2 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3.地球产生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有( )①地球不停地自转②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③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④光不能曲线传播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间晚一些D.时间相同必备知识3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5.地球公转的时间为( )A.一天B.约24小时C.一年D.一个小时6.读地球公转演示图(支架顶部的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为了保证演示成功,移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①使“太阳光线”正好对准地球仪的球心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③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④按照逆时针方向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必备知识4 四季的变化2023年3月4日15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7~8题。
7.会议召开当日,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 )A.甲—乙段B.乙—丙段C.丙—丁段D.丁—甲段8.北京市在会议召开当日之后一个月内( )A.昼长夜短,白昼逐渐变短B.正午时刻的树影逐渐变短C.教室内正午日照面积扩大D.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必备知识5 地球的五带读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表示温带的数码代号包括( )A.①②B.②④C.④⑤D.③④10.下列温度带中,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南寒带【练能力】下图示意某同学演示地球运动。
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铅笔示意( )A.地轴B.经线C.纬线D.赤道12.若手持铅笔不动,则能较好地演示( )A.地球公转B.昼夜现象C.四季变化D.昼夜更替【2023济南中考】圭(guī)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1.2地球的运动(共23张PPT)

情境导入 是天转还是地转?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一、地球自转
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
地轴
观察地球的 自转动态模 型图,地球 自转方向是 怎样的?
北
自西转方向东: 自西向东
南
Hale Waihona Puke 动手 我快乐1.分组演示地球自转。 2.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反馈
合作探究
实例3
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相互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畅畅,上午好!
姨妈,晚上好!
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的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则位于昼半球。
合作探究
讨论
东早西晚
1.谁在晚上谁在早上?体现了什么原则?
2.对于这一时刻图中各地来说,哪里正处正午?哪里正处日出?哪里正处日落?哪
演示地球自转,说出地球的自转特征,并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实验材料:手电筒/蜡烛、地球仪等 2.实验环境:暗室 3.实验要求: (1)自西向东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自主学习
观察:拨动地球仪,结合课本,说出地球自转的特征。 1.拨动你的地球仪,使转动与屏幕上的一致; 2.说出地球自转周期和定义,判断地球转动方向、旋转轴。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 旋转中心:
地轴
• 方向:
自西向东
• 周期:
24小时/一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主学习 观察:你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吗?
从赤道上空看?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自西向东
自主反馈
观察:你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2地球的运动 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2地球的运动练习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留心观察一天内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变化规律是()A. 短﹣﹣﹣长﹣﹣﹣﹣短B. 长﹣﹣﹣﹣短﹣﹣﹣﹣﹣长C. 长﹣﹣﹣﹣再长﹣﹣﹣﹣更长D. 短﹣﹣﹣﹣再短﹣﹣﹣﹣更短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 地球是个球体B. 地球上有五带的分布C. 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D.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A. 五带形成B. 昼夜交替C. 昼夜长短的变化D. 四季变化4.如图太阳光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点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 日出东山B. 日落西山C. 夜幕深沉D. 烈日当空5.在地方时的计算中,经度每相差,时间相差1小时。
()A. 10°B. 30°C. 15°D. 20°6.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都正确的是()A. 方向不同B.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自转产生昼夜交替C. 都绕太阳转D. 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7.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A. 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B. 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D.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8.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转动中心相同B. 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C. 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D. 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9.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 1小时B. 一天C. 一个月D. 一年二、填空题(共4题;共11分)10.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________ ,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________ 。
11.地球在公转时,________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________。
12.人们根据________ 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1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精品教案

《地球的运动》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动画演示与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2、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1、多媒体课件;2、地球仪若干;3、手电筒若干。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师:本节课一共有3个内容,分别讲的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和地球的2种旋转——自转和地球,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第一个内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
板书:一、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师: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1、公转规律:
节气
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春分(3月21 全球各地昼夜
前后)
等长均12小时
春分夏至之间 昼渐长夜渐短
夏至(6月22 昼最长夜最短
•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 更高的 阶段也 同样是 要走向 衰落和 灭亡的 。时史 前史的 研究就 是要揭 示史前 时代消 亡的原 因,由 于史料 的匮乏 ,史前 史的研 究还显 得很年 轻。
•
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 问的诗 跟无学 之诗, 是完全 不同的 。有学 问的诗 ,味道 深远, 有学问 衬底, 故深。 所以陆 游讲, 功夫在 诗外, 主要是 学问。 学问的 累积如 何,决 定了诗 的基本 面貌。
五带的划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 五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温度带
范围
特征
北寒带 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北温带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热 带 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之间 终年高温
南温带 南回归线到南极点之间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南寒带 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 二节《 地球的 运动》1 4张PPT 课件
• 练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4张PPT课件
1 为什么我们看在欧洲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的现场直播得到深夜才 能看到?
1.2 《地球的运动》教材习题解析 同步素材(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

《地球的运动》教材习题解析自转活动1.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
自西向东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答案】本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来验证昼夜交替的现象。
演示要领:左手拿地球仪底座,右手向外(右)拨动(自西向东)地球仪。
演示口诀:左手持球右外拨,自西向东细琢磨;不同角度定方向,北逆南顺不用说。
演示结果:多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并现象记录下来:从赤道上空看,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一天中,人们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答案】我们自古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日出开始了白天活动,日落时应结束劳作回来休息,通过一晚的体力恢复,以备第二天的劳作。
这反映出人们在顺应与遵循着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
昼半球时提供光和热,利于人们活动、工作;夜半球时人们活动因黑暗受限。
由此可知,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都与地球的自转现象息息相关。
3.读图1.17,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答案】由图可知,两人是以对方的实际时刻互致问候的。
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处于相对的两半球,昼夜和晨昏变化相反,图示时刻纽约已位于黄昏后,即将转入夜半球;而北京则位于晨昏线东边,旭日升起,处在昼半球范围内。
公转活动演示地球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参照图1.20,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答案】演示要领(1)演示时,保证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
(2)演示时,确保地球仪的转动方向自西向东转动(逆时针转动)。
(3)演示时,在光源固定的情况下,地球仪要围绕光源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移动。
(4)注意观察,及时记录直射点(最亮点)的位置。
以上实验选在暗室或晚上进行效果最好。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答案】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中午大阳升得高,冬季比较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2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解析 (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解析h基础知识二、昼夜现象与晨昏圈(1)昼与夜的形成昼与夜的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严格来讲,太阳是一个点光源,即太阳光是从一点发出的,但是由于太阳比地球大,而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当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
平行光照在不透明的球体表面上,有半个球面可以接受阳光照射,形成白昼,而阳光照射不到的半个球面则为黑夜。
上图中的虚线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是与太阳光相垂直的大圆圈。
【例2】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而产生的()。
A.白昼和黑夜 B.昼夜交替C.四季变化D.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选B。
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而产生了白昼和黑夜现象,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都是由地球的公转而形成的。
【例3】下图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①冬季②夏季③昼短夜长④昼长夜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
此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上看,此时A地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A地为冬季。
(2)昼夜交替的原因h日常生活中24小时的昼夜交替,缘于地球的自转(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的交替,但周期不是2 4小时)。
直觉告诉人们,太阳的东升西落使地球有昼夜之分。
其实,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由于我们也在随着地球转动,因此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相反,看到太阳有东升西落的运动。
(3)晨昏圈晨昏圈是地球上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是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如图所示,A、B两点所在大圆圈,它由弧线ADB和ACB组成。
hhh人们通常将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3)四季的变化规律基础知识五、五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同一时间内,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情况不同冷热就有差别,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1.2 地球的运动 公转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共30张PPT)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30张PPT)地球的自转(1)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地球的自转12:0024:006:00东西18:00地球的自转N午夜0:00日落18:00正午12:00日出6:00春/秋分日昼夜情况北极俯视图3地球的公转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叫作公转,其路径称为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的公转绕日自西向东方向地球的公转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If the earth has no tilt angle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If the earth has no tilt angle地球表面每点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同赤道地区终年高温,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每天昼夜时长相等,没有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23.5°北极星黄赤交角地轴黄道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当地球有了倾斜角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由于地球是倾斜的,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产生了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冬至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23.5°N23.5°S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昼变长昼变短昼变长昼变短思考:6月1日,我国昼夜长短情况以及昼长变化情况?昼长夜短昼变长直射赤道直射南回归线直射赤道直射北回归线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Geographical phenomena caused by the earth revolution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③五带的划分②四季的变化地球的公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各纬度存在热量差异,形成五带。
范围气候特点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终年炎热四季变化明显终年寒冷温度带终年寒冷四季变化明显地球的公转气候终年炎热热带地球的公转气候四季分明温带地球的公转气候终年寒冷寒带地球的公转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地球的公转你的家乡属于五带中的哪一个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吗?4本节课堂作业本节课堂作业【解题思路】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转,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早看到日出,故倭国时间比中国早,地球自转带来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 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
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顺时针转动)
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7.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坐火车或汽车的时候,当车行驶很平稳,又不看车外只看车内时的体验得出结论。
(由于我们也随着地球转动,因而并不感觉到地球在运动)
过渡通过演示、观察,我们知道了地球在自转运动时的规律。
那么,地球在公转时,围绕什么旋转?公转的方向是否和自转的方向一致?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第一自然段,并把得出的结论填入表格中。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3.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演示,两人一组,一人代表地球,一人代表太阳,叫若干组上讲台演示地球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大家观察、评判,看哪一组演示的好。
并纠正演示中出现的问题。
4.在学生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思考:地球无论是自转,还是公转的过程中的姿势是直立着身子转呢?还是倾斜着身子转呢?地轴在空间指向的方向改变不改变?(倾斜着转,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继而得出结论:地球转动的特点是地轴倾斜,空间指向不变。
过渡通过演示、观察,同学们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归纳的很好。
下面我们来看看地球自转时会产生什么现象?有什么意义?
板书二、自转的地理意义
演示 1.教师用地球仪把亚洲、欧洲和非洲面对学生,让学生观察能否看到南北美洲?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教师同时指出,地球也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教师用手电筒作光源(太阳),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产生什么现象。
(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昼,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昼夜现象是在地球仪不动的情况下产生的。
那么,假如说地球也不自转,是不是也会产生这种昼夜现象呢?(是的,地球不动,同样会产生昼夜现象)
3.继续演示,教师慢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发生什么变化?(昼半球不断变成夜半球,夜半球不断变成昼半球)然后教师进一步指出:这种地球仪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相互更替的变化,说明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朝向太阳的半球——昼
板书昼夜更替
背向太阳的半球——夜
活动 1.指导学生以小组(按学生拿的地球仪和手电筒的数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及观察昼夜更替的现象。
并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历多长时间?(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需指出12小时左右,究竟多长时间因季节和所在纬度不同而有差异,待上高中学习时,再深入了解)进而让学生议议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认识人们以1天(24小时)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美国的纽约,然后演示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早上)并看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3.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继续演示。
指导学生先在地球仪上同一纬线上做了3个标记,然后自西向东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3个标记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位置偏东的标记,要比位置偏西的标记先进入昼半球,也就是说,在同纬度地区,偏东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早一些,使学生知道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
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4.让学生列举自己所遇到的时差问题的例子,并思考如果观看在国外举行的各种国际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时,如何来计算时差准时收看呢?教师启发学生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来计算出: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
让学生了解时刻计算“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
5.投影展示:①日本的东京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精彩的中日足球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②俄罗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俄篮球友谊比赛,我们在家打开电视收看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教师指出我们全国统一采用的是“北京时间”。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计算:①东京和北京的时差是1小时,且北京在东京以西,所以,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该是:15-1=14,即下午的2点钟;②莫斯科和北京的时差是5小时,且北京在莫斯科以东,所以,我们在家打开电视收看的时间应该是:15+5=20,即晚上的8点钟。
[课堂小结]
投影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并强调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基本原因,“更替”二字是关键。
板书设计
设计1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1.自转——绕轴旋转——自西向东——一天
2.公转——绕日旋转——自西向东——一年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设计2
活动与探究
1.通过查资料或上网等方式,搜集能够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
2.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假设地球不自转,能否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如果能产生,那么,需多长时间昼夜更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