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业第四章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知觉一、单选题1. 下列“少女和老妇”的双关图,最能说明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 ()会影响知觉的恒常性。
A.实际线索B.听觉线索C.视觉线索D.触觉线索3.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
A.对称性原则 B.邻近性原则C.连续性原则D.相似性原则4.小张去火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
这种知觉加工方式主要是()。
A.“全或无”加工B.数据驱动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D.自下而上的加工5.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错觉6.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称为()。
A.真动知觉B.动景运动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7.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的制作,依据的是()。
A.真动知觉发生的原理B.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C.诱发运动发生的原理D.自主运动发生的原理8. 在视觉范围内,知觉的恒常性有()。
A.大小恒常性B.颜色恒常性C.明度恒常性D.以上都是9. 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的知觉的影响称作()。
A.知觉适应B.知觉定势C.知觉习惯D.知觉学习10. 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是()A.颜色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大小恒常性D.亮度恒常性1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 B. 整体性 C.理解性 D. 恒常性12. 在驾车时打电话容易引起知觉中的()。
A.无意识注意B.不注意盲视C.特征捆绑问题D.游离性注意13.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A.空气透视 B.物体重叠 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14. 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
A. 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5.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在职研究生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1、填空题1关系。
234、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应,可分为5。
67的过程。
89运动视觉。
102、单项选择题1、知觉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对象的影响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2、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出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为()。
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C幻觉 D时间错觉3、月朗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现象 B对比 C后象征 D视觉障碍4、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A内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外受感觉 D运动觉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
A继进对比 B回想 C适应 D继时对比6、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称为()。
A思维 B感觉 C知觉 D概括7、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应称为()知觉。
A深度 B大小 C形状 D面积8、视觉属于()。
A内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机体觉 D外受感觉9、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知觉。
A运动 B空间 C方位 D时间10、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应是()感觉。
A外受 B内受 C本受 D皮肤11、费希纳指出符合对数定律的是()。
A 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 B心理量变化和物理量 C物理量的变化和心理量 D感觉和感觉阈限12、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A 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13、内脏痛觉属于()A外受感觉B本受感觉C内受感觉D感受性14、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A嗅觉B皮肤觉C暗适应D明适应15、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A嗅觉B皮肤温度觉C触压觉D痛觉1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反应 c.知觉 D.阈限17.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是(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18.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出磨苹果感到光滑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1.记忆 P79 2.陈述性记忆P82 3.情景性记忆 P83 4.图式P90 5.组块P866.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P94 7.记忆术 P96 8.学习P98 9.接受学习P100 10.发现学习P10011.意义学习P100 12.机械学习P100 13.知识学习 P101 14.技能学习P101 15.社会规范学习P101 二、单项选择题1.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P79A.识记和保持 B.接受和储存 C.储存和提取 D.编码、储存和提取2.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 )P79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记忆3、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被称为( )P80A·编码 B.保持 C.储存 D.提取4、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忆是( )P82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5、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
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 )P82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6.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7.托尔文认为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8.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
这是( )P85A.瞬时记忆表现 B.感觉记忆表现 C.短时记忆表现 D.长时记忆表现9.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 )P84A.瞬时记忆 B.情景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10.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 )P85A.语义编码 B.视觉编码 C.情景编码 D.听觉编码1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 )P86A.五加减二 B.六加减二 C.七加减二 D.八加减二12.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
普通心理学第4章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4章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2.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3. 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A.单眼线索B.双眼线索C.双眼辐合D.调节4. 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意义性C.知觉的整体性D.知觉的恒常性5. 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 知觉时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7.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指的是社会知觉中的()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晕轮效应8. 甜甜的话语,欢快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的()现象。
A.代偿B.对比C.适应D.联觉9. 军事上的伪装是运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二.多项选择题:1. 知觉恒常性包括()A.大小恒常性B.距离恒常性C.明度恒常性D.形状恒常性E.颜色恒常性2. 时间知觉的形式有()A.对时间的分辨B.对时间的确认C.对持续时间的估量D.对时间的预测3. 知觉的特征有()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4. 知觉的作用有()A.觉察B.分辨C.选择D.确认5.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A.感觉通道的性质B.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C.人的态度和兴趣D.感觉通道的大小三.简答题:1. 简述知觉的含义和特征。
2. 简述知觉的恒常性。
3. 简述错觉的含义和种类。
四.综合题:试论述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B4.B5.A6.B7.D8.D9.D二、多项选择题1.ACDE2.ABCD3.ABCD4.ABD5.ABC三、简答题和综合题参考答案(略)。
369-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习题及答案(第4章)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习题及答案(第4章)一、选择题1.某学生自幼就有出国留学的愿望,为此他特别认真地学习外语,他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B.一般动机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D.近景的知接性动机2.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C.读书是一种乐趣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以下对学习动机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动机的作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B.学习动机只对学习活动的发起起作用C.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就是学习者遇到的问题情境D.学习动机越高学习的结果越好4.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A.格式塔派B.联结派C.认知派D.建构派5.罗杰斯提出的学习动机理论是()A.需要层次论B.强化理论C.自我效能感理论D.自由学习理论6.需要层次论是心理学在动机领域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
()A.人本主义马斯洛B.行为主义班杜拉C.认知主义苛勒D.人本主义韦纳7.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在于()A.前者强调的是新旧知识要有联系,后者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兴趣B.前者强调知识与个人经验、兴趣的关系,后者强调新旧知识存在联系C.前者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后者不关注这种联系D.前者强调个人兴趣,后者强调学习者主动学习8.以下几种学习动机,哪一种是罗杰斯认为对学习者的学习最有影响力的一个?()A.“我能行”B.“学好了就有奖励”C.“我喜欢”D.“我不得不学好”9.以下几种学习动机理论哪一个不属于认知理论的?()A.自由学习理论B.自我效能感C.成败归因理论D.自我价值理论10.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为“高成就动机”和“避免失败”的理论是()A.自我价值理论B.期望——价值理论C.成败归因理论D.自我效能感理论11.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A.韦特海默B.罗特C.韦纳D.海德12.韦纳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因素。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阶段是:A. 婴儿期B. 学步期C. 学前期D. 学龄期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好奇心强B. 模仿能力强C. 思维发展迅速D. 情绪稳定性高答案:D二、填空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_______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答案:关键期2. 学前儿童在_______中,通过模仿和实践,逐步形成自我意识。
答案:社会互动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_______的发展。
答案:语言三、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思维发展迅速、情绪易变等。
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事物;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情绪表达直接且多变,易受外界影响。
2. 学前儿童如何通过游戏进行心理发展?答案:游戏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社会规则、发展语言能力、锻炼身体协调性、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游戏还能帮助儿童建立自我意识,提高社交技能。
四、论述题1. 论述家长和教师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答案: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首先,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其次,鼓励儿童探索和尝试,支持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再次,通过游戏和日常活动,引导儿童学习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此外,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和正面反馈;最后,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和特点,以及家长和教师在促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章节练习复习(含答案)

1. 3岁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程度是( C )A.能辨认左右B.能辨别上下和前后C.能辨别上下D.能辨别上下和前后,并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2.无论是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D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3.幼儿认为“早上就是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下午则是妈妈来接的时候”,这说明儿童知觉是( B )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B.依据他们具体生活活动C. 根据日夜和季节的变化D.依靠成人教授4. ( B )开始能够正确地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A.3-5岁儿童B. 5岁儿童C.3岁儿童D. 2~5岁儿童5.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B.4岁C.5岁D.6岁6.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橘子,会感到橘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 同时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7.( D )幼儿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A.幼儿前期B.幼儿初期C.幼儿中期D.幼儿晚期8.( B )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辨别上、下前、后、左、东、西、南、北、的知觉。
A.空间知觉B.方位知觉C.时间知觉D.距离知觉9.知觉对象由许多具有不同特征的部分组成,但人们并不认为它是许多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看作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的( B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0.“花瓶人头双关图中的花瓶、人头都易被感知”,这体现的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开来。
它受( B )的影响。
A.对象的活动性B.对象与背景的差别C.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D.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的相结合11.在空间知觉中,对物体属性的知觉不包括( D )。
A. 方位知觉B. 形状知觉C.距离知觉D. 颜色知觉12.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 )。
心理学作业 第四章答案

参考答案第四章知觉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B )1、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
A 色觉;B 知觉;C 感觉;D 统觉。
( D )2、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是________知觉。
A 空间;B 方位;C 深度;D 运动。
( D )3、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________。
A 形状知觉;B 距离知觉;C 方位知觉;D 空间知觉。
( C )4、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___。
A 似动知觉;B 动景知觉;C 真动知觉;D 自主知觉。
( C )5、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________原理制作而成的。
A 时间知觉;B 真动知觉;C 似动知觉;D 错觉。
( A )6、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 C )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 B )8、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种知觉特性是________。
A 颜色恒常性;B 亮度恒常性;C 大小恒常性;D 形状恒常性。
( D )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关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 B )10、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特性。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D)11、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第四章知觉
姓名:学号: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 B )1、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
A 色觉;
B 知觉;
C 感觉;
D 统觉。
( D )2、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是________知觉。
A 空间;
B 方位;
C 深度;
D 运动。
( D )3、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________。
A 形状知觉;
B 距离知觉;
C 方位知觉;
D 空间知觉。
( C )4、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___。
A 似动知觉;
B 动景知觉;
C 真动知觉;
D 自主知觉。
( C )5、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________原理制作而成的。
A 时间知觉;
B 真动知觉;
C 似动知觉;
D 错觉。
( A )6、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 C )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 B )8、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种知觉特性是________。
A 颜色恒常性;
B 亮度恒常性;
C 大小恒常性;
D 形状恒常性。
( D )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关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 B )10、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特性。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D)11、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________。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A)12、在小学生识字教学阶段,学生对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常常出现书写错误,这是由于受到知觉________的影响。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A )13、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
A空气透视;B物体重叠;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
(C )14、下列哪种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A 线条透视
B 空气透视
C 视轴辐合
D 运动视差
(B )15、下列哪种选项是情绪对时间估计长短的影响规律
A 正在经历的事件,愉快情绪则过得慢
B 盼望的事件,愉快情绪的事件来得慢
C 已经过去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显得长
D 正经历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过得快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在知识和经验的参与下,对事物加以认识的过程。
2.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的知觉可以把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优先区分出来的特性。
3.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4. 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亮度恒常性。
5.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有:视轴辐合、双眼视差。
6.运动知觉分为___真动____知觉和似动知觉。
7.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似动知觉有__动景_运动、___诱导_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
8. 垂直线与水平线是等长的,但看起来垂直线比水平线长,这种现象称之为_错觉__。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知觉的理解性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
3、知觉的整体性
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
4、双眼视差
当人看物体时,由于两眼间有距离,两眼视像不完全落在视网膜对应的部位,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了差异,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
5、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失真的歪曲的知觉。
四、问答题
1.简述感觉和知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10分)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知觉二者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从联系来看:①二者都是直接的反映、都是感性认识过程;②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步发展,二者紧密交织在一起,通常以感知觉形式出现,除新生儿或婴儿有某些单纯感觉之外,在儿童或成人身上均以交织在一起的感知形式出现。
从区别来看:①感觉反映的是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整体;
②感觉的生理机制是单一分析器的活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③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只起一被作用,经验在知觉中是必备条件.缺乏知识经验,就没有知觉现象产生。
2.试分析知识经验在知觉和知觉基本特性中的作用。
(12分)
知识经验在知觉中有以下重要作用。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感官,通常只是事物的部分属性起作用。
由于经验的参加,可以回忆起过去作用过的其他属性,因而便于在人脑中形成对该事物的整体映像。
如在黑夜,人用手触摸到某物体,立即能回忆该事物的其他属性,并能叫出它的名称。
经验还能帮助人区别不同事物或区别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正确理解事物(感知水平的理解)。
例如人凭经验,用鼻子嗅,就能把液化气、汽油、煤油、酒精、白酒等区别开来。
经验也影响知觉的丰富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莫定基础。
经验在知觉的基本特性中也有重要作用:在选择性中有助于个体把对象与背景区分开来,从而优先地选择知觉对象;在整体性中,经验的回忆补充作用,有助于完整认识;在理解性中,经验是知觉理解的基础;在恒常性中,经验有助人保持相对不变的认识。
总之,由于经验的作用,个体对感觉信息加工对客观对象作出感性的解释相理解的过程才构
成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