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怀李叔同先生》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带解析(1)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带解析(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把伞的温暖混乱的暴雪忽然掩盖了北京的喧嚣。
我躲在温热的窗内,铭记这一刻窗外的宁静。
远处施工楼盘的升降机惊扰了我的清梦。
那些在大楼上慢慢蠕动的工人,像一根根坚实的火柴,用微弱的光,点燃了这个原本一如荒漠的城市。
楼下新开了一家快餐店,八元一份自助餐,这是我在北京见过的最便宜的快餐店。
很快,许多为经济所迫的外乡人流进了这个陌生的餐馆。
我时常能看到一帮衣衫泥泞的汉子说笑着朝我所在的楼房走来。
他们吃饭的样子偶尔让人感到心疼。
他们兴许也觉得自己吃得太多,不大好意思,到后来起身时,也只是悄悄地舀饭,不再加菜。
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女人,圆脸大眼,看起来平易近人。
她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工人的饭量而黑脸皱眉。
身在异乡的工人们都从心眼里感激他,暴雪盖天,仍不顾风寒,走一段艰难的路来这儿吃饭。
餐馆店面太小,容纳不过二十人。
工人们向来都是坐在店铺对面的空地上吃饭,他们尽可能地腾出位置,希望能给这位善良的老板留住新来的顾客。
暴雪当天,女人扛来了一把大红伞。
饭前,工人们从施工地上抱来了工具,将伞焊在了露天的餐桌中央。
女人去附近的商店买了包烟,每人发了一支。
工人们笑了,坐在红色的大伞下,喝酒聊天。
第二天中饭时,狂风吹断了伞骨,飞扬的白雪迅速激怒了新来的客人。
女人一面抹着油手从店铺里赶出来,一面弯着笑脸道歉。
几个老实的工人搁下碗筷,转身去了楼盘工地。
白雪依旧飘洒,他们来去需要约摸半个时辰。
客人不断涌入餐馆,此刻正是吃饭的时间。
店里的工人不停叫喊,缺了老板,显然忙不过来。
可老板不能脱身,她此刻正紧紧地稳着那把摇摇欲坠的大伞。
不到片刻,女人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狂风中举伞可比打菜累多了。
旁边两个吃晚饭的工人说,大姐,我来吧,你进去打菜。
女人尴尬地笑笑,说了声谢谢。
新来的客人很快找到了座位,他们对工人的举动很是不解。
一位外套稍微洁净的工人说,让我来吧,我衣服干净些。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答题技巧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
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台州2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台州2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
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③李先生在留学日本时,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
苏州1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含答案

苏州1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
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
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邯郸2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邯郸2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
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文学类文本阅读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

文学类文本阅读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
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
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门进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门进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
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抬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
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蔼的表情。
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看不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文学类文本阅读怀李叔同先生(节选)丰子恺。
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
《怀李叔同先生》阅读题及答案

怀李叔同先生阅读题1.李叔同是谁?2.李叔同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何贡献?3.李叔同的作品有哪些?4.怀念李叔同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李叔同是谁?李叔同(1881年-1942年),字伯心,号楞山,以字行,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教育家和译者之一。
李叔同毕业于北京大学法政系,在成为作家前从事过古籍整理、编辑与教书工作。
2.李叔同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何贡献?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倡文学革新,主张以自由自在的创作风格来表现个人感受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是中国最早的自由体散文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联系欧美文学的重要创立者之一。
李叔同认为,文学艺术应该追求真实、自由和创新,应该表达个人独立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的思想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对后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李叔同的作品有哪些?李叔同的作品涉及散文、小说、剧本、翻译等多个领域。
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有《我的母亲》、《催眠术》、《绣像》等散文以及《满园春色关不住》、《荷马史诗》等译作。
《我的母亲》是李叔同最著名的散文之一,通过对母爱的描写,展示了家庭与爱的温暖。
这篇散文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
《满园春色关不住》是李叔同的长篇小说,以鸦片战争为背景,描述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苦难。
这本小说不仅描绘了历史事件,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善恶对比。
4.怀念李叔同的原因是什么?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文学、教育和翻译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树立了榜样,推动了中国文学的革新。
李叔同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思考。
他用自己的文学创作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残酷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人性善良和温暖的坚信。
怀念李叔同的原因是因为他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他的作品给人以勇气和启示,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社会,并为未来的发展激发了无限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怀李叔同先生》
距今二十九年前。
我十七岁的时候。
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
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
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
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
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门进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巳端坐①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门进去的同学。
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
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却端坐②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③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
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
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
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蔼的表情。
这副相貌。
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
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后,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是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
乐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看不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
”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
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
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
”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
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
1.找出描写李叔同先生外貌的语句。
2.作者用“温而厉”来形容李先生的外貌,这“温而厉”是指__________.
3.第一段中有几处“端坐”,分析正确的是。
A.①处“端坐”,表明李先生对学生们的做法的不满意,用“端坐”来警告他们。
B.②③处“端坐”体现学生看到这情形很害怕所以“端坐”。
C.①②③处“端坐”都表示了师生的自觉。
D.预备铃响,李先生就早已“端坐”在讲台上这①处“端坐”表现了李先生的工作态度自认真,而②③处,则体现了榜
样的力量。
4.第二段写了李叔同先生与学生交往的几件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
A.李先生不责备学生,是因为这些小事,用不着大声批评。
B.上课不批评,只是怕影响课堂气氛,并非姑息,而是要下课严惩。
C.批评时是“轻而严肃的”,体现出李先生对这些事情很重视,但是以“礼”和“理”服人。
D.李先生脾气很好,不怎么跟学生计较。
5.李先生对犯了错误的同学都“和气”,还“躬”,然后“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这体现李先生对学生的教育是_________.
A.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B.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C.不斤斤计较
D.严格要求,坚决禁止
1.从“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到“显示和蔼的表情”。
2.温和而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