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呼病总论教案

合集下载

呼吸系统 课件 呼病总论

呼吸系统 课件 呼病总论
抗凝治疗过程中的术 前准备
呼衰的抢救、治疗 疾病程度判断、疗效判断 鉴别诊断(内科基础) 寻因为进一步治疗
适应症、禁忌症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
肺癌(Pulmonary neoplasms,Bronchogenic carcinoma〕 哮喘 (Asthma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 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的 如:M/28, 既往体健,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高热,伴咽 诊 痛5天,呼吸困难2天:外血WBC 1.2G/L,LYM 0.69G/L 断 ,+ 胸片双肺迅速进展肺渗出影
―――CAP(H7N9)
如:M/28, 既往体健,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高热,伴咽痛5天,呼
吸困难2天:外血WBC 1.2G/L,LYM 0.69G/L,+ 胸片双肺迅速进展
V/Q mismatch Dead space
Breathing Efficiency
Energy Consumption
VQ
vQ
Shunt
Increased demand: recruitment of inspiratory reserved volume recruitment of upper lobe for increased ventilation accessory muscle use
10.8 尽管应用了高流量吸氧,呼吸衰竭改善不明显 全院大会诊:抗生素调整、抗心衰治疗
肺部可疑占位 原有房颤华法 拟定手术治疗 林长期抗凝

呼吸系统疾病学教学设计

呼吸系统疾病学教学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急性鼻炎
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急性喉炎
声音嘶哑、咳嗽、喉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 困难
急性咽炎
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时加重,并可 放射至耳部
急性扁桃体炎
咽痛、发热、畏寒、乏力等症状,检查可见 扁桃体充血、肿大
支气管哮喘及临床表现
01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 、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 加重
01
详细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
动中的重要性。
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02
阐述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
方法等。
呼吸系统疾病学研究进展
03
介绍当前呼吸系统疾病学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
战。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2 3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提供 情感支持和家庭关爱。
05
预防策略与健康教育
预防策略制定
01
制定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的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策略,如老 年人、儿童、孕妇、吸烟人群等。
02
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预警,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提醒公众
采取防护措施。
推广使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防护用品,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
肺功能检查
评估呼吸系统通气和换气功能 ,辅助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等。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 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
案。
综合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呼病总论教案

呼吸系统疾病-呼病总论教案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 )第一章总论教案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授课内容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 )第一章总论授课时数2学时一、目的要求(一) 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诊断分析(二) 重点讲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三) 一般介绍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二、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四、教学方法(一)利用临床病例影像学图像进行讲授(二)利用电子解剖示意图显示呼吸系统结构特点(三)利用呼吸系统疾病辅助检查图讲授疾病诊断的临床思维过程五、教具电子挂图、激光笔一支六、教学内容和步骤及时间分配(100分钟)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10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0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15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30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展望:15七、板书提纲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 )第一章总论一、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统计数据:我国死亡率病因调查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城市农村1992年第3位首位1998年第4位(14.08%) 首位(24.26%)特别是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或有增高的趋势如:肺癌(Pulmonary neoplasms)---Bronchogenic carcinoma哮喘(Astham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oary disease)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肺部感染(免疫低下性患者)(Pneumonia)通过临床病例说明:◆生产CD碟的总经理进生产车间后半小时出现干咳、气喘,X线胸片检查正常,诊断?◆一名进修医师在我科进修时间,自诉咳血丝痰半年,X线正位胸片发现与左心缘平行的2cm条索状阴影,侧位胸片示1角硬币大小的阴影。

呼吸系统疾病主题班会教案

呼吸系统疾病主题班会教案

呼吸系统疾病主题班会教案引言- 教案名称:呼吸系统疾病主题班会教案- 适用对象:中学生- 目的: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增加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了解,提高呼吸系统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原因,研究如何预防和管理呼吸系统疾病。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教学内容1.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和常见症状。

2. 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3. 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对身体和生活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应对和管理这些疾病。

4. 鼓励学生互相关心和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提问学生是否有了解或亲身经历过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

2. 主体内容教学:-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和总结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和常见症状。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注意饮食、锻炼身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定预防方案。

- 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对身体和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和管理这些疾病,例如就医治疗、合理用药等。

3. 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预防方案和应对策略,分享给其他小组。

- 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供建议和反馈。

- 小组间进行比赛或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

4. 结束环节:- 总结今天的主题班会内容,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和管理的活动,促进健康成长。

教学评价与反思- 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中,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 通过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 教师可根据学生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教案讲稿-呼总1

教案讲稿-呼总1
4.胸腔积液检查和胸膜活检常规胸液检查可明确渗出性还是漏出性胸液。检查胸液的溶菌酶、腺苷脱氨酶、癌胚抗原及进行染色体分析,有助于结核性与恶性胸液的鉴别。脱落细胞和胸膜病理活检对明确肿瘤或结核有诊断价值。
5.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摄片和CT对于明确肺部病变部位、性质以及有关气管、支气管通畅程度有重要价值。造影增强CT对淋巴结肿大、肺栓塞、肺内占位性病变均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磁共振成像(MRI)对纵隔疾病和肺血栓栓塞症有较大帮助。支气管动脉造影术和栓塞术对咯血有较好的诊治价值。胸部超声检查可用于胸腔积液的诊断与穿刺定位以及紧贴胸膜病变的引导穿刺等。
(三)体征
呼吸医生对体格检查应克服两种不良倾向:其一,重视X线检查而轻体检;其二,只查胸部而忽略身体的其他部位。不同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由于病变的性质、范围不同,胸部体征可以完全正常或明显异常。支气管病变以干、湿性啰音为主;肺部炎变可有呼吸音性质、音调和强度的改变,大面积炎变可呈实变体征;肺纤维化时可听到特征性的Velcro啰音。胸膜炎时可有胸膜摩擦感和摩擦音;当出现气胸、胸腔积液和肺不张时,可出现气管移位和患侧的呼吸音消失。呼吸系统疾病可有肺外表现,如支气管肺癌可引起杵状指(趾)等。
讲授内容
注解
5.胸痛外伤、炎症、肿瘤等都可能引起胸痛。胸膜炎、肺部炎症、肿瘤和肺梗死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胸痛最常见的病因。自发性气胸由于胸闷粘连处撕裂产生突发性胸痛。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带状疱疹、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胸痛常表现为胸壁表浅部位的疼痛。非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胸痛中,最重要的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其特点是胸骨后或左前胸部位的胸痛,可放射至左肩。此外,还应注意心包炎、主动脉夹层等所致的胸痛。腹部脏器疾病,如胆石症和急性胰腺炎等有时亦可表现为不同部位的胸痛,须注意鉴别。

呼吸系统疾病教案

呼吸系统疾病教案

呼吸系统疾病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全面介绍和教育,以便提高人们对呼吸系统健康的认识并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其症状;2. 研究预防和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因素;3. 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和药物。

内容概要1. 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肺炎、哮喘等;3.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4.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风险因素管理;5.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介绍;6.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呼吸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的相关内容;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了解和经验;3. 视频和图片展示: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以加深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理解;4.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5. 游戏和演练:通过游戏和模拟演练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研究态度、参与讨论等;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3. 期末项目: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进行研究,并撰写相关报告。

参考资料1. 《呼吸系统疾病学教材》;2.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指南》;3.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手册》。

以上是《呼吸系统疾病教案》的简要内容概述,具体的教学细节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规划和设计。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呼吸系统健康意识和预防能力。

呼吸系统疾病-呼病总论 教学大纲

呼吸系统疾病-呼病总论 教学大纲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 )第一章总论教学大纲目的要求:一、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诊断分析二、重点讲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三、一般介绍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 )第一章总论一、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通过临床病例引出几大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1.肺通过呼吸道对外开发:―――对外开发的器官:总呼吸面积,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防御功能受损受损的原因2.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 lesser circulation)特点:肺动脉解剖结构特点3.肺为双重血供:肺动静脉(肺循环)、支气管动静脉(体循环)4.肺循环与体循环(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液、淋巴循环)相通:全身的皮肤、组织、器官的菌栓、血栓、癌栓与肺。

肺部病变与全身器官5.其他系统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均可累及肺:三、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一) 大气污染和吸烟的危害:简要介绍atmosheric pollutong、Smoking与呼吸疾病发病情况(二) 吸入变应原( Aspiration of allergen )增加:工业化发展与变应原的种类、数量变化(三) 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病原学变迁状况与社区、医院感染关系,耐药性演变(四) 社会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定义、老龄呼吸系统的特点四、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一)病史( history ):以病例为例说明不同病史对呼吸疾病诊断分析的影响(二)症状( sympton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的临床意义与鉴别诊断。

(三)体征:简要复习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气胸等胸肺部异常相应的体征。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介绍下列与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分析和治疗密切相关的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呼吸系统疾病教学设计

呼吸系统疾病教学设计

肺部解剖与生理功能
肺组织
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肺实质 包括肺泡和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 ,肺间质则包括血管、淋巴管和
神经等。
肺泡
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具 有极薄的肺泡壁和丰富的毛细血管 网,有利于气体迅速扩散和交换。
肺通气与肺换气
肺通气是指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 气体交换,肺换气则是指肺泡与血 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医嘱要求,规范用药过程, 确保治疗效果。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氧疗
对于缺氧患者,给予适当的氧疗以改善呼吸功能。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考虑机械通气治疗,维持患者生命。
物理治疗
如雾化吸入、胸部物理治疗等,有助于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状 况。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过程
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手。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鼓励定时开窗通风,避免长时 间处于密闭、空气不流通的环 境。
均衡饮食
倡导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 ,增强身体免疫力。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 夜和过度劳累。
环境污染防护知识普及
减少户外活动
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尽 量减少户外活动,如需 外出应佩戴口罩。
关注空气质量报告
及时关注当地空气质量 报告,了解污染状况, 做好防护措施。
02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基础
呼吸道结构与
包括鼻腔、咽和喉,主要 功能是过滤、加温和湿润 吸入的空气,并作为发声 的共鸣腔。
下呼吸道
包括气管、支气管和细支 气管,主要功能是传导气 体,并逐级分支形成肺泡 管,最终与肺泡相连。
呼吸道黏膜
覆盖呼吸道内壁的黏膜具 有分泌黏液和纤毛摆动功 能,有助于清除吸入的异 物和病原微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Respiratory diseases ) 第一章 总论教案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授课内容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Respiratory diseases )第一章 总论 授课时数 2 学时一、目的要求(一 ) 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诊断分析 (二 ) 重点讲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三 ) 一般介绍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二、教学重点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三、教学难点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四、教学方法(一 ) 利用临床病例影像学图像进行讲授(二 ) 利用电子解剖示意图显示呼吸系统结构特点(三 ) 利用呼吸系统疾病辅助检查图讲授疾病诊断的临床思维过程五、教具电子挂图、激光笔一支六、教学内容和步骤及时间分配 (100 分钟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10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0 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15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30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展望: 15七、板书提纲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Respiratory diseases ) 第一章 总论 一、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统计数据:我国死亡率病因调查第 4 位 (14.08%) 首位 (24.26%)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 城市 农村1992年 第 3 位 首位 1998 年特别是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或有增高的趋势如:肺癌( Pulmonary neoplasms ) ---Bronchogenic carcinoma 哮喘(Astham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oary disease) 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 )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 肺部感染(免疫低下性患者) ( Pneumonia)通过临床病例说明:◆ 生产CD 碟的总经理进生产车间后半小时出现干咳、气喘,X 线胸片检查正常,诊断?◆ 一名进修医师在我科进修时间,自诉咳血丝痰半年,X 线正位胸片发现与左心缘平行的2cm 条索状阴影,侧位胸片示1 角硬币大小的阴影。

手术证实――支气管肺癌(鳞癌)◆ 一名甘蔗厂工人工作3 年后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特别是活动后,X 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网状和小结节阴影――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1、肺通过呼吸道对外开发:―――对外开发的器官总呼吸面积:1002(3~7.5 亿) 成年人静息状态:进出呼吸道气体的量12000 L 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鼻部加温、鼻纤毛过滤、理化性咳嗽、喷嚏、支气管收缩、粘液-纤毛运载系统(粘液层厚度16μ m 纤毛摆动20 次/秒,粘液层移动19mm/ 分)生物性巨噬细胞(小于2μm 颗粒可吸入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巨噬细胞吞噬颗粒和细菌) 、免疫球蛋白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对微生物、异物的灭活及清除作用外界各种有机或无机的吸入物的强烈刺激(如:各种微生物、异性蛋白过敏原、尘粒、有害气体)+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导致肺部各种损害如:吸入各种病原微生物――肺部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肺炎吸入变应原――Asthma 、过敏性肺泡炎;吸入生产性粉尘――尘肺:矽肺、煤矽肺、石棉肺吸入高水溶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氯)―――急或慢性支气管炎吸入低水溶性气体(如氮氧化物、光气、硫酸二甲酯)―――急性肺水肿2、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 lesser circulation)特点:低压、低阻、高容――― 为什么?复习生理学内容:右心室每分钟输出量=左心室每分钟输出量原因:―― 肺动脉解剖结构特点所决定的:(1)肺动脉的管壁薄=主动脉壁厚度的1/3―→可扩张性大肺动脉分支短、管径大、毛细血管床面积大――→ 血流阻力小肺动脉:收缩压=右心房压:22mmHg舒, 张压8mmHg平, 均压13mmHg 肺循环毛细血管:平均压7mmHg肺静脉压=左心房压:1-4mmHg平, 均:2mmHg(2)肺部血容量变化范围很大:肺部血容量450ml ,占全身血容量9%用力呼气时:肺血容量可减少200ml 深吸气时:肺血容量可增加到1000ml。

(3)肺循环毛细血管部分的液体交换:肺循环毛细血管平均压7mmHg 血浆胶体渗透压25mmHg, 因此肺部组织液压力=负压,因此肺泡膜和毛细血管紧密相贴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有利于吸收肺泡内的液体3、肺为双重血供:肺动静脉(肺循环)―――气体交换的功能血管、脏层胸膜支气管动静脉(体循环)――气道、纵隔、膈肌、叶间部分营养血管(支气管动脉从胸主动脉分出入肺后与支气管伴行至呼吸性细支气管形成毛细血管网营养各级支气管,到达支气管的支气管静脉与支气管动脉伴行收纳各级支气管壁的静脉血,后经上腔静脉汇入右心房。

壁层胸膜―――肋间动脉纵隔部分――心包-膈动脉膈肌部分――肋间动脉、上膈动脉、肋膈动脉淋巴引流:脏层胸膜―――纵隔淋巴结壁层胸膜(前部分)―――乳内淋巴结(后部分)―――肋间淋巴结膈部――――――――――纵隔淋巴结神经支配:壁层胸膜有感觉神经分布脏层胸膜无感觉神经分布提问:◆ 有一位部长在外出视察工作期间出现咯血痰,到医院检查胸部CT,示左下肺背段轻度的炎症,疑支气管扩张,医院动员部长好好卧床休息,但部长平素身体健康,难以安静休息,咯血进行性加重,转动我院后应用同样的止血药物,加用颅痛定(镇痛、睡眠),当天咯血即停止。

为什么?――― 支气管动脉的破裂的咯血,需镇静,降低体循环压4、肺循环与体循环(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液、淋巴循环)相通:全身的皮肤、组织、器官的菌栓、血栓、癌栓均可到肺。

肺部病变可向全身播散◆ 病例:一名45 岁女性患者,因高热3 周伴咳嗽、咯血痰、血压下降收到我院CCU 病房,当地医院(转院2天前)X 线胸片示:心肺未见明显异常,我院胸片示双肺可见多发棉花团样淡薄渗出性病变,仔细查体并追问病史:患者左手背有一3.5cm 的疤痕,在当地医院1 周前曾有血培养金葡菌生长,可医生认为是污染所致,耽误病情,最后因重度的感染中毒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 病例:一名65 岁肥胖女性出现左下肢红肿痛,确诊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即给予溶栓治疗,转肝胆血管外科拟手术治疗,后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在出院的当天,高兴大笑时突然倒地,抢救无效死亡―――巨大肺栓塞。

◆ 肺结核肺内播散、播散至骨、脑、肝引起相应的器官结核。

5、其他系统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均可累及肺如:结缔组织病:SLE(狼疮性肺炎、肺不张、肺水肿、肺泡炎、胸膜炎)类风湿关节炎(支气管扩张、阻塞性细支气管炎)皮肌炎(吸入性肺炎、致纤维化性肺泡炎)Wegener's 肉芽肿(气道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全身性血管炎)血液病:白血病(白血病细胞肺浸润、)淋巴瘤三、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一)大气污染和吸烟的危害atmosheric pollutong:原因:大气中的刺激性烟雾、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支气管粘膜造成损伤二氧化氮 --- 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分泌增加氯气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臭氧粉尘:二氧化矽、煤尘、棉尘―――各种尘肺故:我国西北、西藏地区以干草为燃料――成年人慢支发病率>10 %北方地区以煤为主要燃料:慢支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

英国,伦敦,1952 年,严寒+“浓雾” 2 周内慢性心肺疾病、老年人、儿童急性死亡猛增4000 人,――罪魁祸首雾粒吸附SO2 增加呼吸道毒性。

Smoking:吸烟致: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变短、不规则、纤毛运动减弱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粘液分泌增多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积聚,肺泡吞噬细胞功能减弱反射性支气管痉挛结果: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2 倍以上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密切相关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4 倍以上(COPD :英国慢支患病率男性8%,女性3%> 65 岁人口患病率↑:城市10-15%,农村6-7%每年损失劳动力36000000 个劳动日,死亡30000 人/年)美国:1979~1986,COPD 死亡率增加28.8%心脏病,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12.3%,25.5%我国:慢支患病率:2.5%-9.0%,>50 岁人群13%上海地区调查>15 岁以上人群:COPD 患病率1.88%近5 年肺部疾病死亡率COPD 占70%Asthma, COPD 高患病率、病程迁延至终生直到呼吸致残、呼吸衰竭,――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二) 吸入变应原( Aspiration of allergen ) 增加工业化的发展,变应原的种类、数量在增加:地毯、窗帘的广泛应用、宠物的饲养、空调机的真菌城市绿化的某些花粉孢子、有机、无机化工原料机、药物、食物添加剂+某些促发因子的增加:吸烟与被动吸烟、汽车排放氮氧化物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细菌、病毒――――哮喘(三) 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英国一地区性调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1/‰~3‰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估计250 万人/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quired lung infection) 院内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1、从发生率和死亡率看:国外:院内肺炎发生率0.9-3.8%,ICU 内:7~49%WHO ,1990年全球死因构成及其顺位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死亡690 万人,仅次于心血管病居第2 位,其中儿童死亡>220 万人/年在1~4 岁儿童中其死亡率:北美8/10 万,非洲465/10 万。

美国,1992 年院内肺炎居院内感染的第二位,约占19%,单由于院内肺炎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平均延长5.9 天,多花费5683 美元,死亡率为22.983%。

1999年Richards 报道1992-1997 年在美国ICU181 ,993例院内感染患者的分析,居头位的是泌尿道的感染,占31 %,而其中95%的泌尿道感染患者有插导尿管,院内肺炎任居第二位,占27 %,其中有86%的患者与机械通气有关。

我国:院内肺炎发生率0.5~11%,占整个院内感染26~42%,居院内感染的首位,死亡率在20-50%。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张永信等对1985-1987 年两年期间住院患者随机抽样调查1826 例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13.1%,以院内肺炎居首位,占4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