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燃烧现象通用范本

正确认识燃烧现象通用范本
正确认识燃烧现象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7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认识燃烧现象通用范本

正确认识燃烧现象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 引言

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了。从古至今,火的利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便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人们不希望看到的灾难——火灾。这种人类最早懂得利用的能源形式,人们至今也难以很理想地驾驭和把握它。通过大量的火灾事故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造成火灾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当事人缺乏燃烧的相关知识,或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和在火灾发生的初期惊慌失措,致使火灾范围扩大,最终酿成惨剧。

2 燃烧历程

在了解燃烧过程之前,我们必需明晰两个概念,那就是气相燃烧和固相燃烧。根据可燃物质燃烧时的状态不同。燃烧分为气相和固相燃烧两种。

气相燃烧是指在进行燃烧反应过程中,可燃物和助燃物均为气体,这种燃烧的特点是有火焰产生。气相燃烧是一种最基本的燃烧形式,因为绝大多数可燃物质(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气态下进行的。比如可燃液体的燃烧并不是液相与空气直接反应而燃烧,它一般是先蒸发为蒸气,然后再与空气混合而燃烧。某些可燃固体(如硫、磷、石蜡)的燃烧是先受热熔融,再气化为蒸气,而后与空气混合发生燃烧。

固相燃烧是指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可燃物质为固态,这种燃烧亦称表面燃烧。燃烧特征是燃烧时没有火焰产生,只呈现光和热。如可燃固体焦碳不能成为气态的物质,在燃烧时呈炽热状态,而不呈现火焰。金属燃烧亦属于表面燃烧,无气化过程,燃烧温度较高。

有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同时存在气相燃烧和固相燃烧。如天然纤维物,这类物质受热时不熔融,而是首先分解出可燃气体进行气相燃烧,最后剩下的碳不能再分解了,则发生固相燃烧。物质的燃烧过程如图1所示。

曾经有一种错误认识,即“怕油不怕气”,比如一个汽油桶,如果里面装满汽油,则人们就认为很危险,若是空的,就以为没有危险的。实质恰恰相反,汽油发生燃烧是其挥

发出的蒸气在燃烧,而不是液体的汽油蒸气占全部体积的1.4%时,就可以发生爆炸。因此,在电焊空的汽油灌时,必须用火碱反复清洗;若罐内装有汽油,则焊点离液面越近,危险性就越大。再比如液化石油气蒸发生其体积会增大235倍,冰箱的启动火花即可将其引燃。

3 燃烧类型

燃烧可分为自然、闪燃和着火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燃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3.1 自然

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要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成为自燃。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自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自燃又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

可燃物由于外界加热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

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受热泪盈眶自燃。例如炒菜锅内的油温度如果过高,就会发生自燃;取暖设备与可燃物距离过所,由于长时间烘烤,可燃物就会自行燃烧。

可燃物由于本身的化学反应、物理或生物作用等所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本身自燃。由于本身自燃不需要外部热源,在常温或低温下也能发生自燃,因此其危险性更大。例如浸满豆油的破布,当纤维与油脂的比例为6:3时,经过14个小时即可发生自燃;氧气瓶(氧气含量>99.2%)内的高压氧气与油接触会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发生自燃,若与人体接触,由于有机体分泌油脂,因此也会使人体灼伤。

自燃的危险性就在于它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只要温度达到自燃点就可以发生燃烧,因此不易被察觉和对其进行控制。

3.2 闪燃

闪燃是可燃液体的特征之一,但对于少数固体,如萘、樟脑、石蜡等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出可燃气体,也有闪燃现象。

闪燃是指在温度不高时,液面或固体表面挥发出少量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少于5秒)的燃烧现象。可以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闪点越低,则危险性越大,如车用汽油的闪点为-39℃,乙醇闪点为11℃。

可燃物质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在闪点的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所以蒸发

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所以闪燃一下就灭了,但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当可燃性液体温度高于闪点时随时都有被点燃的危险。

3.3 着火

可燃物质与明火直接接触,引起燃烧,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现象称为着火,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为着火点或燃点。例如木材的着火点为295℃,纸张为130℃。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这种类型的燃烧。

以上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燃烧类型,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对可燃液体,其燃点高于闪点,在温度达到燃点时液体已经可以提供保持燃烧的蒸气,即移去火源,仍可以继续燃烧,而不

是一闪即灭;可燃物质发生着火时,其整体温度并不高,只有在与明火直接接触的局部地区温度很快升高而引起燃烧,然后依据火焰传播特性向可燃物的其他部分传播;可燃物质发生自燃时,可燃物由于受到外界热源间接加热或自身作用放热,受热比较均匀,发生燃烧时可燃物整体温度较高,燃烧几乎是在整个可燃物或相当大的范围内同时发生。

4 结语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到,燃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气相和固相燃烧,闪点、燃点和自燃点,这些概念不是孤立的,其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把它们弄清楚,仔细分析可燃物可能发生燃烧的种种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采

取有效防护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方式,避免悲剧的发生。

可在此位置输入公司或组织名字

You Can Enter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Here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综合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 + O2 = 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 = 2H2↑ + 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 + H2O = 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催化2KCl + 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 MnO2催化2H2O + O2↑ 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 + O2 = CO2 不充分燃烧:2C + O2 = 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初中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归纳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相应现象归纳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白色信号弹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固体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 铜丝变黑,用来检验是否含有氧气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2H2O 高能燃料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现象:(1)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2)放出热量(3)发出白光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SO2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 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的原因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 煤气燃烧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CO2和水反应(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H2SO3SO3 + H2O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现象:白色块状固体变成粉末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有灼热感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Na2O溶于水:Na2O + H2O==2NaOH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的记忆 记住物质间反应现象,不仅可为迅速解答化学题提供重要依据,而且,通过现象的记忆,还可使学生牢固掌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反映到实验现象零乱、无头绪、易混淆、记忆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下面的做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 做好各类实验,在观察中记忆 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因为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手,使化学变化重演出来并获得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乐趣,而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探究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又有利于引起和培养学生认识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以及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各类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做好各类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或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提供条件,指导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增加动手机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化学仪器的晶莹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化学装置的规范美,在此基础上,牢固记住实验现象。 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用联想的方法记忆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弄清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对实验现象加以记忆。这种方法既可以记忆化学方程式,又可记忆实验现象,可一举两得。如记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这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化学方程式: Cu OH CO CuO H O CO 223 222()? ++↑ 然后联想:Cu OH CO 223()——绿色固体、CuO ——黑色固体、CO 2——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样,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将实验现象叙述为: (1)固体物质由绿色变成黑色; (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又如:将——支充满CO 2的试管倒插在一个盛满石灰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记忆时,先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Ca OH CaCO H O 2232+=↓+(),然后联想:CaCO 3一

常见反应的现象

常见反应的现象 CO 2 SO 2 2P 2 2H 2 Fe 2 2Al 2 2 2CuO 2 2 2 2HgO

CO 2 2H 2H 2 3 +CuO C+2CuO

CO+CuO 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但可以根据生成物的化学性质来描述生成物。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固体 ●红色:红磷P、铜Cu、氧化铁Fe2O3、氧化汞HgO ●红褐色:氢氧化铁Fe(OH)3 ●黄色:金Au、硫S ●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高锰酸钾晶体KMnO4 ●淡蓝色:固态氧O2 ●蓝色: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银白色:大多数金属(铁Fe、银Ag、铝Al、锌Zn、镁Mg……) ●黑色:木炭C、铁粉Fe、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亚铁FeO等●深灰色:石墨C ●灰白色:大多数磷肥 ●无色:金刚石C、干冰CO2、冰H2O ●白色:除了上述固体之外,我们学过的其他固体、固体粉末或晶体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有刺激性气味的固体:碳酸氢铵NH4HCO3 液体 ●淡蓝色:液态氧O2 ●蓝色:含有Cu2+的溶液 ●浅绿色:含有Fe2+的溶液 ●黄色:含有Fe3+的溶液 ●银白色:汞Hg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液体都是无色的。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C2H5OH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醋酸CH3COOH 气体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NO2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O3等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 =2H2O + O2↑ 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定收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c、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3﹑水的电解实验: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化学反应:2H2O===2H2↑+ 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2 :1质量比1 :8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4﹑氢气的制取: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Zn +2HCl = ZnCl2 +H2↑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2H2+O2====2H2O 现

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2)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 H2O (氢气“早出晚归”)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 2、 C、CO) 5、木碳还原氧化铜:(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冷的石灰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小结:碳的化学性质是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6、二氧化碳制取:① 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②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③ 气体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原因: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④ 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④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注意事项:1不用稀硫酸代替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包在大理石外,阻碍反应进行。2 不用浓盐酸代替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会使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3 不用碳酸钙和碳酸钠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

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汇总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汇总 实 验 项 目 主要现象化学方程式 氧气得化学性质 1、 木 炭 在 氧 气 (空气)中燃烧(不完全燃烧) 发出白光(红光),生成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无色气体 C+O 2 CO 2 (2C+O 2 2CO) 2、硫 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得蓝紫色火 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 气味得无色气体 S+O 2 SO 2 3、硫 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微弱得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得无色气体 4、 红磷在空发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与白 色固体 4P+5O 2 2P 2 O 5

中燃烧5、铜在 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有黑色物质生 成2Cu+O2 2CuO 6、铁丝 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生成黑色固体 3Fe+2O 2 Fe 3 O 4 7、铝箔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 色固体4Al+3O2 2Al2O3 8、镁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 成一缕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 物质 2Mg+O 2 2MgO 9、纯 净得氢气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干冷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2H 2 +O 2 2H 2 O

空 气 中 燃 烧 10、 点 燃 氢 气 与 空 气 得 混 合 气 发生爆炸 11、 一 氧 化 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得火焰,放出大量热, 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得气体 2CO+O 2 2CO 2 12、甲烷 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得蓝色火焰,放出热 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混浊得气体与小水珠 CH 4 +2O 2 2H 2 O+CO 2 13、酒 精燃烧发出蓝色火焰C 2 H 5 OH+3O 2 2CO 2 +3H 2 O 水得化学性质

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73个实验)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完整版)初中常见燃烧现象总结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 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 SO2 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中考化学必考80个实验现象总结

中考化学必考80个实验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壁上有液滴生成。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并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 单质 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

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初中化学必考80个实验现象详细总结

初中化学必考80个实验现象详细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壁上有液滴生成。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并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北斗升学助手 2017-07-1110:42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33、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四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4、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5、在集气瓶中混和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3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浓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蓝色 3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39、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 40、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1、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2、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4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和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5、铜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48、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在试管中进行)试管下端产生无生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为红棕色 49、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总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的记忆 记住物质间反应现象,不仅可为迅速解答化学题提供重要依据,而且,通过现象的记忆,还可使学生牢固掌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反映到实验现象零乱、无头绪、易混淆、记忆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下面的做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 做好各类实验,在观察中记忆 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因为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手,使化学变化重演出来并获得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乐趣,而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探究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又有利于引起和培养学生认识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以及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各类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做好各类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或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提供条件,指导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增加动手机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化学仪器的晶莹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化学装置的规范美,在此基础上,牢固记住实验现象。 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用联想的方法记忆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弄清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对实验现象加以记忆。这种方法既可以记忆化学方程式,又可记忆实验现象,可一举两得。如记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这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化学方程式: 然后联想:Cu OH CO 223()——绿色固体、CuO ——黑色固体、CO 2——无色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样,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将实验现象叙述为: (1)固体物质由绿色变成黑色; (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又如:将——支充满CO 2的试管倒插在一个盛满石灰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什么?记忆时,先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 Ca OH CaCO H O 2232+=↓+(),然后联想:CaCO 3一白色沉淀,由于CO 2参加了 反应,使得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中的石灰水将被压进试管一部分,所以就可将此题现象叙述为: (1)试管内液面上升; (2)进入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 抓住实验现象的特点,用归纳的方法记忆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一般归为六类: (一)反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的一般规律是: 1. 剧烈燃烧,放热; 2. 发出“光”、“焰”、“烟”、“雾”等;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单质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 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 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 (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沸腾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玻璃棒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酒精太少,容器酒精蒸气混入空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使灯芯水含量相对变多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胶头滴管、滴瓶 (1)用途: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2)注意事项: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胶头在下或平放;(防止液体被沾污,或腐蚀胶头)

最新初三化学实验现象全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现象全总结 一、氧化反应: 2Mg+O2 ==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点燃==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 ==点燃==CO 2 现象:充分燃烧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有明火。 2C+O2 ==点燃==2CO 现象:不充分燃烧现象不明显,无明火,有烟生成。 4P+5O2 ==点燃==2P2O5 现象::生成白烟(P2O5小颗粒) 3Fe+2O2 ==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 ==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罩杯上有水珠。 2H2O2== MnO2==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支持燃烧。 2HgO==△==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 == MnO2==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K2MnO4+MnO2+O2↑ 现象:紫红色的KMnO4 ,墨绿色K2MnO4,黑色的MnO2,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二、氢的生成与燃烧: 2H2+O2 ==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罩杯上有水珠。 Zn+H2SO4==ZnSO4+H2↑ 现象:银白色金属减小或消失,有燃烧为淡蓝色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 现象:银白色金属减小或消失,有燃烧为淡蓝色的气体生成。 Fe+H2SO4 ==FeSO4+H2↑ 现象:铁钉减小或消失,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 (SO4) 3+3H2↑ 现象:有燃烧为淡蓝色的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 现象:同上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归纳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相应现象归纳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2MgO白色信号弹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固体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Fe 3 O 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 铜丝变黑,用来检验是否含有氧气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2Al 2 O 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2H 2 O 高能燃料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2P 2 O 5 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现象:(1)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2)放出热量(3)发出白光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 2SO 2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CO 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2CO 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的原因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 2 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2CO 2 煤气燃烧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CO 2和水反应(CO 2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 2 + H 2 O===H 2 CO 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 2 + H 2 O=== H 2 SO 3 SO 3 + H 2 O H 2 SO 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Ca(OH) 2 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现象:白色块状固体变成粉末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有灼热感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Na 2O溶于水:Na 2 O + H 2 O==2Na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