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我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

合集下载

2023家风家训家规名言8篇

2023家风家训家规名言8篇

2023家风家训家规名言8篇家风家训家规名言11. 廉洁奉公,家事国事皆为心头事;贪污受贿,风声雨声都是警笛声。

2.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3.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4.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5. 做人要有“三德”美德、道德、公德;处世要有“三心”爱心、善心、信心。

6. 学不辍,志不忘;守法纪,乐相帮。

7.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8.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9. 岁寒三友松梅竹,治家三宝勤俭和。

10.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1. 多一份责任,多一分关心;少一点固执,“家”一倍温馨。

12. 长,乃家之榜样;子,乃家之言行。

13. 扶残助弱共沐盛世阳光,帮困济贫同建小康社会。

14.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15. 房子宽,路子宽,不如心胸宽;吃得好,穿得好,不如心境好。

16. 山珍海味____嘴,油腻荤腥易伤胃,一日三餐不浪费,合理膳食健康追。

17. 文明话语要知礼,和谐家庭我做起。

18. 越是伟人,越要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

19.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0. 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21.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22. 独门独户不独居,相亲相经常相知。

23.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24. 为人诚厚敦朴,处事强毅果恒,事亲忠孝节义,治家克勤克俭。

25. 家事无大小,和谐最重要,父母养育恩,用心去回报。

26. 人生败笔始于贪,腐化堕落悔铁窗;知足常乐多思量,严于律已享天年。

27. 家风好乡风好国风才有希望,党风正政风正民风必然清淳。

28. 不追求金钱,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

29. 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热情教育子女。

30. 助人为乐风格高,扶贫济困德行美。

31. 书香足可薰衣帽,鼎力须持振国邦。

32.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33. 尊老敬老中华美德,爱子爱孙地义天伦。

中国著名家训

中国著名家训

中国著名家训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家训,下面列举一些代表性的:
1.《弟子规》:“有父母,必须孝;有兄则友,有弟则恭;有长者则敬,有幼者则惠。


2.孔子:“克己复礼,为仁。

可以出门左右。


3.程颢:“止于至善,而道德自如;停于至美,而心灵永畅。


4.张仲景:“上医医国,中医医城,下医医家。


5.陆游:“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6.袁中郎:“君子磨而不磷,学而不厌。


7.颜真卿:“书之将出,必先自守其意。


8.王阳明:“致良知即是道。


9.朱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0.周恩来:“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始终坚持对人民的忠诚。

”。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精选100句)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精选100句)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先辈留与后人的智慧宝典。

家训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自此绵延数千年,中国传统家训精深宏富,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家训家规进万家,户户盛开文明化。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全(精选100句),希望有所帮助!1、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不能乱占人家小便宜。

3、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5、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6、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

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7、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8、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9、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10、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1、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母的资格。

12、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3、无瑕之玉,能够为国器;孝悌之子,能够为国瑞。

14、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5、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16、父母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我莫大的幸福,自当百倍珍惜。

17、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18、提倡勤俭持家,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19、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20、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1、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2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3、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24、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

25、提倡勤俭持家,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26、媳妇当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乐,意为根,托满家,和颜悦色。

家风家训家规的内容(精选300句)

家风家训家规的内容(精选300句)

家风家训家规的内容家训作用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

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

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 等。

家风家训家规的内容(精选300句)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家训家规的内容(精选300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家风家训家规的内容11、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4、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团结友爱,永夺先进。

5、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6、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

7、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

8、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9、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

1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我国的家训有哪些

我国的家训有哪些

家训又称家规、庭训等。

古人非常重视以修身为主的家庭教育,认为“子不教,父之过”,道德与文化的传承是“齐家”的主要内容之一。

古代家训的内容非常丰富,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美德成为家风、家训的核心,用以谆谆教诲后世子孙,要他们重德修身,将美好的德行和圣贤的智慧代代相传,从而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以下摘录数则:一、周公《诫伯禽书》周公旦,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

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惟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而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传家风--历代名人家风家训15句-字字是精华-句句藏智慧!

传家风--历代名人家风家训15句-字字是精华-句句藏智慧!

传家风历代名人家风家训15句,字字是精华,句句藏智慧!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

《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钱氏家训》等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

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一些古人的家风箴言,愿优良家风世代相传。

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释义: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

孔子拦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没学诗你怎么说话?”孔鲤便回去学习诗文。

第二日,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

孔子问:“学礼了么?”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

”于是孔鲤回去习礼了。

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训”,后来古人将父亲训斥儿子称为“过庭训”。

二、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

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释义:《礼记》上说:“欲不可以放纵,志不可以满盈。

”宇宙还可到达边缘,情性则没有个尽头。

只有少欲知止,立个限度。

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释义: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

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四、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闲。

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

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

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自古以来,我国家庭中就有着许多优秀的家风家训,这些家训薪火相传,传承至今,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加需要弘扬和传承这些优秀的家风家训,让其继续散发出光芒,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注重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培养。

在我国传统价值观中,家是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

优秀的家风家训要求家庭成员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建立和睦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爱子女的美德。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的归宿,一个温暖的港湾,良好的家风家训可以使家庭成员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更加团结和坚强。

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注重教育孩子的品德和才能。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教育始于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优秀的家风家训强调培养孩子的品德,注重孝道、诚信、忠孝、孝顺等传统美德的传承。

家风家训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才能和技能,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勤奋向上,做一个有用之人,对家庭、社会以及国家都有贡献。

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系维护。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和谐。

优秀的家风家训要求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和关系良好,一个家庭才能真正称得上幸福和美满。

第二篇示例:我国优秀的家风家训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积淀,如同一座精神丰碑,为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提供了深厚的底蕴。

家风家训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家族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许多家庭都有着优秀的家风家训,这些家风家训承载着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尊重和信仰,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仁爱、忠诚、孝顺和友爱等美德。

家风家训是家族文化的传承,是家族的灵魂和根基。

它是父辈对子孙后代的教诲和传承,是家族成员行为准则和为人处世的标准。

家训家风大全(精选300句)

家训家风大全(精选300句)

家训家风大全家训家风大全家训家风简介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

家训之外,其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

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

家训家风大全(精选300句)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 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训家风大全(精选300句),一起来看看吧!家训家风大全11、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

2、诚实守信,开明勤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3、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4、谨言慎行,宽厚忍让,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5、学会放弃,懂得珍惜。

6、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7、夫为家计而辛劳,妻贤勤俭把家持。

8、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

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0、遵从父母教导,孝顺双方父母,感恩对方付出,珍惜幸福生活。

11、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15、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16、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17、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18、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

19、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2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1、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2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23、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干。

24、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25、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珍惜时间,懂得付出。

26、上尊老,下爱幼,和邻里,亲家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名门家训1、诸亮家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其子从中获益颇多,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亮被后人誉为“智慧的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它可以看作是诸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是成为历代有识之士修身立志的座右铭。

《诫子书》表达了一种志存高远的人生观,淡泊宁静的价值观以及和谐共处的世界观,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勤俭朴实的为人准则、持之以恒的学习准则和高效务实的干事准则。

诸亮的《诫子书》对其后裔潜移默化的作用力,影响并丰富了诸后裔的家风涵。

它虽然只有86个字,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文中修身养德、静学广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励精治性等警句精辟深刻、情真意切,是诸亮思想和人格的高度概括。

对诸后裔来说,这是先祖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

据《诸氏宗谱》记载,历代后裔一直以《诫子书》为祖训,自觉遵守、恪守不移,文中所昭示的思想观念也成了后裔族人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族中祭祖、家教、读书、农耕、社交等活动,也均以此为准绳。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文成伯温:事必力戒奢华人宜淡泊谦卑伯温(1311-1375年),名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省市文成县)人。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被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朱元璋多次称其“吾子房也”。

明朝建立之初,曾任太史令、御史中丞。

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诚意。

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文成、文成公(今文成县即以其谥号为名)。

伯温博学多识,学究天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诗古朴雄放,被称为“一代之冠”,文集《郁离子》、散文《卖柑者言》等都是名作。

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有《诚意伯文集》传世。

伯温家风家训伯温家风家训的核心涵是“重文崇智,尚俭倡廉”。

不同于其他历史名人以成文的家规家训传世,伯温家训不以“言传”,而重“身教”。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文本式的家训,而是将家训之要义寓于一件件具体的“家事”之中,如伯温先祖的文武兼备、乐施重义;伯温本人的手撕墓图、大义拒金;伯温后代的去奢尚俭、恪守家规等,对后代起到了很好的示和教化作用。

这些“不成文”的家训,体现得正是淳正的“氏家风”,其涵之丰富,深受朝野称颂。

朱元璋在《(伯温)父永嘉郡公诰》中评价“朝廷所赖,士民所瞻,皆遗训之功,力善之征也”。

后来南田武阳等地的伯温后裔,又在伯温治家思想的基础上拟定了新时代的家训。

如今在伯温故居入门口的影壁背后,就镌刻着“爱家国、睦邻里、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敦族亲、训子、正名分、勤职业、慎官守”的祖训族规。

匹夫贪以亡其身,卿大夫贪以亡其家,邦君贪以亡其国与天下,是皆不知贪者也。

知贪者其惟圣人乎。

圣人之于仁义道德,犹小人之于货财金玉也。

——摘自伯温《郁离子·贪利贪德辩》【译文】平民因贪而毁掉他的身家性命,卿大夫因贪而毁掉他的家族事业,诸侯君主因贪而毁掉他的封国和天下。

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贪”的真正含义。

“贪”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贪德而不是贪财。

知道“贪”的这个含义的大概只有那些圣人吧。

圣人对于仁义道德的渴求,就如同小人对于金银财宝的贪恋。

传家宝明伯温勤俭立身之本,耕读保家之基。

大福皆同天命,小富必要殷勤。

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

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寒窗苦读君子,五更雪夜萤灯。

官商盐埠当铺,万水千山路程。

男人耕读买卖,女人纺织殷勤。

勤俭先贫后富,懒惰先富后贫。

每日开门两扇,要办用度人情。

自食油盐柴米,总要自己操心。

一家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

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事无成。

忍让和气者富,争强好讼必贫。

粗茶淡饭长久,衣衫洁净装身。

开店公平和气,主顾富客常临。

银钱勤勤付寄,空信也要常行。

夫妻更要和顺,吵闹家也不宜。

亲朋不可轻视,弟妹不可断情。

切莫使气刻薄,忍耐三思而行。

村坊和睦为贵,不可唆害别人。

为恶化为良善,懒人听了必勤。

劝君抄本回去,教训子侄儿。

口教恐怕不信,此乃有书为凭。

其能留心熟读,定有结果收成。

3、王阳明家训余王阳明:家训,一盏永远不灭的心灯王阳明简介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余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历任刑部主事、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

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

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王阳明家规简介王阳明家规的核心是良知教育,主“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

由于长年在西南边疆为官、征战,家书成为王阳明开展家族教育的主要途径,现存《王阳明全集》收录了大量王阳明对兄弟、子女以及晚辈们的书信,字里行间,融入了他对整个家族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

其中《示宪儿》这篇被称为王阳明家规“三字经”的家书堪称经典之作,整篇家书,歌谣体式,三字一句,共三十二句,一韵到底,朗朗上口。

后来,王氏后人秉承了王阳明的训子家规理念,形成了以“三字十二条”为代表的江王氏族箴,成为这个家族安身立命的旨要与规。

除此之外,王阳明还把家规理念运用于社会教育,以家族历代传承的家规理念和毕其一生的心学研究为基础,向王学弟子们和西南边疆百姓广授教育树人之道,倡导文明礼仪乡风,被后人誉为“百世之师”。

《示宪儿》明王阳明幼儿,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

汝谛听,勿轻弃。

4、世民家训唐太宗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世民少年从军,唐朝建立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国公,后晋封为王,先后率部平定了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世民《百字箴言》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5、戒伯禽周公旦:姬姓,名旦,也称叔旦,周朝第一位周公,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

因采邑在周,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身体力行、勤勉从政,周公为了见到贤人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同时周公谆谆教诲侄子成王、儿子伯禽必须养成勤政爱民、谦恭自律、礼待贤才的作风。

帝王家训是中国历代皇族启蒙时期的必修课,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生智慧。

中国历朝历代新建立时,开国之君十分重视吸取前朝灭亡教训,以家训教导子励精图治,不要重蹈覆辙。

有些帝王亲自撰写家训,如世民的《帝》,康熙的《庭训格言》、《圣谕十六条》,雍正的《圣谕广训》等。

周公首开中国仕宦家训之先河。

周武王灭商后,将周公旦封在了鲁地,但周公旦因为辅佐朝政,并没有去就封,而是让儿子伯禽(又称禽父)代为治理。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正式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诫伯禽书》是在伯禽去封地之前,周公告诫儿子的一段话。

临行时他告诫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地位已经很高了。

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

希望你到了鲁地,不要因位高而盛气凌人。

”《诫伯禽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第一本成文家训,首开中国古代仕宦家训之先河,把训诫子侄提到“王家”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操在其名篇《短歌行》里,赞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理政治国风。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6、曾国藩家训双峰曾国藩: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今省市双峰县荷叶镇)人,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入翰林院,累迁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卒谥“文正”。

论学主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遗稿经后人编为《曾文正公文集》。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出来的标本式人物,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以忠谋政,一生奉行“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曾国藩亦是中国近代化的发轫者之一,他倡导洋务运动,创办了军械所,建立了第一家新型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生前身后,备受推崇。

曾氏家训曾国藩祖父曾星冈少时纨绔,因有长辈讥讽他会是“败家子”而幡然醒悟,自此讲求农事,并提出“治家八诀”,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奠定了曾氏家族耕读孝友的家风。

曾国藩作为家中长子,尤其重视对诸弟及子侄的教育。

在长期的仕宦生涯中,曾国藩观察到“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于是在祖父“治家八诀”的基础上扩充和发展,形成“八本家训”: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