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水淡化工程进展

合集下载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的稀缺与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居住在水资源紧缺地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水淡化技术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大利器。

海水淡化技术是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使得水变为适合人们直接使用或为生产、农业用水的淡水。

在发达国家,海水淡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核心之一。

而在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1.传统海水淡化技术传统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蒸馏和冷冻结晶。

其中,蒸馏技术是蒸发海水后,将水蒸汽冷却后凝结成淡水,也就是蒸馏法海水淡化。

而冷冻结晶技术则是冷却海水,将其中形成的盐结晶与水分离得到淡水。

尽管这两种技术在处理海水时达到了相当好的效果,但存在效率低、能耗大以及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在大规模制水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反渗透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反渗透技术应运而生。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对海水进行“筛选”,将盐分留在半透膜上,让淡水流过半透膜而得到制成淡水的方法。

相对于传统技术,反渗透技术在处理海水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能耗低以及稳定性等优势,这也使得该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未来趋势1. 降低制水成本海水淡化技术的制水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瓶颈。

未来趋势则是降低制水成本。

目前,国外已经应用了一些新的方法。

比如,利用太阳能或者废水、废热,降低制水成本。

另外,在海水淡化过程中,与传统技术相比,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更短,需要更加频繁的更换,大大增加了成本。

为此,未来也将会研发更加耐磨、寿命更长的半透膜。

2. 科技创新未来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比如,研发新型的高效膜材料,减少一些负面影响,提高海水处理效率等。

未来也将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海水处理的精准和效率。

海水淡化的发展及应用 (2)精选全文

海水淡化的发展及应用 (2)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海水淡化的发展及应用目前,海水淡化解决了全球2 亿多人的饮水问题,海水淡化水已成为海湾国家的重要水源之一。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城市中有约2/3 缺水,约1/4 严重缺水,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形势将更加严峻。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常用的局部地区缺水解决方案有远程调水、地下取水、建造水库等, 但是长期使用造成了水源枯竭、浪费土地、地面下沉和破坏生态等诸多弊端, 且均属于淡水存量调整,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淡水危机。

另外雨水的收集利用、废水回用和加强水资源的立法管理等也可以缓解部分地区的淡水短缺。

但是, 海水淡化作为一种开辟新水源的相对成熟的技术, 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解决缺水的最佳方案。

1、中国海水淡化发展概况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 经过多年科技攻关发展, 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获得一批重要成果, 形成一批专业队伍, 培养一批专门人才, 具备了海水淡化大发展的基本条件。

2004年建成投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和2003年建成投产的5000吨/ 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其吨水成本均低于5 元, 其中蒸馏法海水淡化装备的造价低干国外同类设备30%一50% [2]。

这些示范工程充分显示, 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已与国际接轨, 蒸馏法和反渗透法两大主流海水淡化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海水淡化技术的国家之一。

到目前为止, 全国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总产量约为5 万立方米/ 日(苦咸水淡化水产量为2.8 万立方米/ 日)。

近几年, 国家对海水淡化事业高度重视。

几个万吨级、十万吨级的海水淡化工程正在建设中。

预计在未来的5一10 年时间里, 我国海水淡化的总规模将达到100万吨/ 天, 这种发展速度在国际上是前所未有的。

海水淡化技术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应用案例

海水淡化技术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应用案例

海水淡化技术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应用案例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尤其是在我国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淡水资源更是稀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水淡化技术应运而生,并在我国沿海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海水淡化技术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应用案例,以展示其在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方面的显著成效。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大连海水淡化厂。

大连位于我国辽东半岛南端,地处渤海湾,水资源短缺一直是该地区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连市政府投资兴建了大连海水淡化厂,在大连国际机场附近建设了规模庞大的海水淡化设施。

该厂采用先进的多效蒸馏技术,将海水转化为饮用水。

这项技术不仅高效,而且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大连海水淡化厂年产能力达到50,000立方米,满足了当地20万居民的需求,显著改善了当地的饮水问题。

其次,福建福州福田海水淡化厂也是一例成功的海水淡化技术应用案例。

福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水资源紧张。

福州市政府为解决当地供水难题,投资兴建福田海水淡化厂,利用大量的太阳能和海潮能进行海水淡化。

该厂运用先进的反渗透技术,能够将80,000立方米的海水转化为纯净水,可满足福州市约30万居民的饮水需求。

福田海水淡化厂的投入使用不仅解决了当地的饮水难题,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再次,青岛海水淡化厂是中国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的典范之一。

青岛位于我国东北沿海地区,地处黄海,水资源短缺一直是该地区的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青岛市政府于2010年投资建设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厂。

该厂采用了反渗透技术,利用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进行过滤和分离,最终将海水转化为可供居民饮用的清洁水。

青岛海水淡化厂年产能力超过200,000立方米,满足了约80万居民的饮用水需求,有效解决了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除了以上几个案例,还有很多中国沿海城市都采用了海水淡化技术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加快海水淡化事业发展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加快海水淡化事业发展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加快海水淡化事业发展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淡化所)于成立,是目前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公益技术、共性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发展战略研究的国家级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

建所以来,淡化所先后承担完成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以及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100余项,现已形成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水利用监测与检测、膜技术和水处理(工程、产品)、海岛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海水利用发展战略等研究领域,全面为国家“海水利用的研究、应用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淡化所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100余项,并建成青岛黄岛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化工系统天津碱厂2500立方米/小时、电力系统深圳福华德28000立方米/小时、浙江宁海20万立方米/小时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青岛46万平方米海水冲厕示范工程,万吨级海水提镁示范工程,百吨级硼酸镁晶须中试线,百吨级层状氢氧化镁铝中试线等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淡化所自主设计完成的2 × 4500吨/日和4×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已成功出口印度尼西亚,建成了西沙永兴岛、西沙琛航岛、三亚东瑁洲岛、青岛灵山岛等一批海岛海水(苦咸水)淡化工程以及中国海监船用海水淡化装置,形成岛(船)用海水淡化系列产品。

淡化所具备国家海洋行业工程甲级设计、海域使用论证、工程咨询以及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等资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 IEC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认证,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内一流的海水利用科研检测能力和一支高素质、专业配置齐全的科技队伍。

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海水、苦咸水淡化的现状PPT(47张)

中国海水、苦咸水淡化的现状PPT(47张)

3、世界上海水、苦咸水淡化的现状
3.1概况
以色列2005 年日产海水淡化水量达73.8 万m³; 阿联酋2003 年日产海水淡化水量达546.6 万m³; 意大利西西里岛500 万居民,2005 年日产海水淡化水
量为13.5 万m³,约占全部可饮用水源的主流技术
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MED)和反渗 透(RO)是当今海水淡化三大主流技术。
多级闪蒸技术成熟、 运行可靠。主要发展 趋势为提高装置单机 造水能力,降低单位 电力消耗,提高传热 效率等。
3、世界上海水、苦咸水淡化的现状
3.2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
低温多效蒸馏技术由 于节能的因素,近年发 展迅速,装置的规模日 益扩大,成本日益降低。 主要发展趋势为提高装 置单机造水能力,采用 廉价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提高操作温度,提高传 热效率等。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热膜联产海水淡化厂是阿联酋 富查伊拉海水淡化厂,日产海水淡化水量为45.4 万 m³,其中,MSF 日产水28.4万m³,RO 日产水17 万 m³。其优点是:投资成本低,可共用海水取水口。
目前用得最广的是蒸馏和薄膜法,全球日产淡化水 约2700万t。其中淡化海水较多的是沙特阿拉伯 等中东地区的国家,已占其淡水供应总量的80% 以上。
2、海水、苦咸水淡化的主要方法
2.1蒸馏法
蒸馏法就是把苦咸水或海水加热使之沸腾蒸发, 再把蒸汽冷凝成淡水的过程。蒸馏法有许多种,如多 效蒸发、多级闪蒸、压汽蒸馏、膜蒸馏等。
国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厂都是和发电厂建在一起的, 是目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设模式。
以色列阿什克隆海水淡化厂
3、世界上海水、苦咸水淡化的现状
3.4国际海水淡化技术发展趋势
热膜联产主要是采用热法和膜法海水淡化相联合的 方式(即MED-RO 或MSF-RO 方式),满足不同用 水需求,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一、技术水平不足在海水淡化产业中,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以多级膜蒸馏和多级闪蒸为主,但这些技术在能源消耗、设备成本和运行维护方面存在问题。

我国在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等方面也相对滞后。

针对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的人才。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和设备,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

在政策上,应该加大对海水淡化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将创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二、成本高昂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尤其是热水蒸发法和多级闪蒸法,能源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

海水淡化设备的制造和运行维护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由于成本的高昂,导致海水淡化产品的价格也相对较高,难以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为解决成本高昂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海水淡化工艺的改进和升级。

可以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的火力发电,降低海水淡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可以加强对海水淡化设备的产业化生产,提高设备的制造技术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

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海水淡化产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设施建设难度大由于我国海岸线长,地理环境复杂,海水淡化厂的建设难度较大。

包括建设场地的选择、海水取水的方式、废水排放处理等问题都需要面对现实的困难。

海水的取水和废水的处理是海水淡化产业遇到的两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设施建设难度大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先进的建设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力度,提高海水淡化设施的建设效率和质量。

政府应该在工程审批和项目推进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例如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建设手续等。

加强对海水淡化设施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环保高效。

中国海水淡化产业现状与趋势

中国海水淡化产业现状与趋势

29水工业市场2012年第3期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淡水消耗量增加了7倍,约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饮用水,预测到2025年,将有23亿人缺水。

世界范围普遍缺水造成的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

中国缺水情况更加严重,是联合国公认的世界13个最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

可以预见,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推进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这些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开发利用海水资源,进行海水淡化,成为开源节流、解决淡水紧缺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发展现状自1981年西沙群岛海水淡化装置投入使用以来,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工程已历经了30余年的发展建设。

据统计,截至2011年8中国海水淡化产业现状与趋势文 / 段焕强 谈探(中国科学院信息咨询中心 北京 100190)图1 各种海水淡化方法所占产水量(设计产能)比例图2 各种海水淡化方法建成装置分布情况30MARKET 市场水工业市场 2012年第3期月末,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66处(座)。

其中,由于技术原因,早期建设的6处(座)海水淡化工程装置已停产。

建成投产的60处(座)海水淡化工程设计产能已达到75.6818×104m 3/d 。

1、技术与工艺:以反渗透为主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是国内海水淡化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技术。

从设计产能看,反渗透法以接近60(实际58.0818)×104m 3/d 的产水量,排在第一位,占总设计产能的74.12%;低温多效蒸馏法以接近20(实际18.65)×104m 3/d 的设计产能,位列第二,占23.8%。

反渗透法和低温多效蒸馏法的设计产能合计占了总产能的97.93%(见图1)。

从工艺技术工程项目数看,反渗透法有55处(占总83.33%),而低温多效有7处(占10.6%)。

两种海水淡化方法所占产水量和工程规模比例的差异是由于装置规模和用水负荷造成的(见图2)。

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现状及展望海水淡化是一个通过各种除盐技术去除海水中盐分与矿物质并保留水分的工程过程,已经成为新世纪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战略选择,在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海水淡化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将从技术、规模、机制以及投入等方面补齐差距。

标签:海水淡化;现状;展望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3.51亿km3,其中海水约占97.47%,淡水仅占2.53%。

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

我国的淡水资源极为稀缺,存在结构性短缺和污染性短缺的问题。

而海水淡化是一个通过各种除盐技术去除海水中盐分与矿物质并保留水分的工程过程,已经成为新世纪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战略选择,在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海水淡化的方法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几十种,根据原理可以归纳为蒸馏法、膜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四类。

每类方法中根据设备型式或流程的差异又可细分为不同方法。

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低温多效(MSE)、多级闪蒸(MSF)和反渗透(RO)三种海水淡化工艺。

2.世界海水淡化发展现状海水淡化主要集中在水资源极其缺乏的中东地区,特别是海湾国家: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

最近20年来,海湾国家一直是全球海水淡化的核心力量,其海水淡化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40%。

为了进一步增加海水淡化水,海湾国家今后10年预计投资350亿美元建设35个海水淡化工厂。

除了中东海湾国家外,其他国家近年来也加快了海水淡化的发展速度。

目前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每年海水淡化新增产能已经超过了海湾国家,将成为未来海水淡化扩张的核心区域。

3.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现状海水淡化在中国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原船舶工业部上海704研究所就开始研究船用小型汽压蒸馏装置。

自1981年西沙群岛海水淡化装置投入使用以来,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经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6座,产能超过118.91万m3/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永文等,中国海水淡化工程进展 划等实施,我国在浙江杭州和贵州贵阳建立了二条 反渗透复合膜生产线,设计膜生产能力达 200 万 m2/a。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已 开发成功海水淡化复合膜组器,在浙江省舟山市蚂 蚁岛乡 300m3/d 海水淡化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关 键配套设备方面,海水淡化用膜压力容器已基本实 现国产化; 海水淡化工程设计、 成套企业近 10 家, 具 有了较强的海水淡化工程设计成套能力,海水淡化 技术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水淡化投资 与运行成本大幅下降,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单位投资 一般为 5000!6000 元 / m3 ・ d, 综合成本为 4.5 "5.5 3 元 /m ;蒸馏法海水淡化的单位投资一般为 7000# 12000 元 /m3 ・ d, 综合成本为 5$7 元 /m3。
6 5
Á
4 3 2 1
ÁÁ
0
Fig.1
50
Distribution of annual seawater desalina- tion output in China's mainland

40 30 20 10 0
Fig.2
Seawater desalination output and plant numbers accounting for ratios in coastal various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由表 2 可看出, 2005 年海水淡化综合成本明显 高于居民自来水价, 但与工业自来水价基本持平。 所 以,在此期间海水淡化应用于企业自备供水已是经 济的、 可行的, 但大规模应用于沿海城市的市政供水 可行性不大,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也证实 了这一分析。到 2010 年海水淡化综合成本 不但低 于工业用自来水价, 而且在居民自来水水价区间中。 所以,在未来 5 年内海水淡化技术仍将主要应用于 海岛和沿海地区的工业企业,或与工业经济发展相 关联的市政供水领域。到 2010 年以后, 海水淡化技 术应用于沿海居民供水也将是经济可行的,海水淡 化技术将不限于沿海岛屿和企业供水,而且将大规 模地应用于市政供水。
Table 2 水价项目 居民自来水价 工业自来水价 海水淡化综合成本
3 16.5%, 而 2005%2010 年沿海各大城市自来水的年 涨价率按 10.0%计。 与此同时, 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 日益提高, 能耗及投资的不断下降, 以及国家对发展 海水淡化产业优惠政策的出台, 2005&2010 年海水 淡化综合成本按年降低 5.0%计。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科技计划的扶持下, 反渗透海 水淡化工程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先后建立了日产 百吨级、千吨级和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技 术。 蒸馏法海水淡化在关键材料研制、 工艺设备优化、 关键部件和设备的开发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科技成 果。目前, 我国已基本掌握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两 大海水淡化主流技术。 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建在浙江 [4] 工程规模为 34560m3/d, 单机产 省的华能玉环电厂 , 3 水 5760m /d。 连续微滤或超滤在预处理中的应用,使海水淡 化膜系统进水水质得到改善,有望解决膜的污染问 题, 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减少化学剂的消耗, 有助于 提高系统的回收率、 降低运行费用。 能耗是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 标。 1997 年 “ 500m3/d 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首 次采用了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使海水淡化工程吨 淡水能耗降至 5.5kWh 以下,填补了我国反渗透海 水淡化工程的空白。2000 年, 先后在山东长岛、 浙江 3 嵊泗建成了 1000m /d 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 程, 采用了压力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 吨淡水能耗降 至 4.0kWh 以下,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能量回收、 变频控制等技术的应用, 使反渗透 海水淡化工程能耗大幅降低。 另外, 我国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能量回收技术和装置已进入开发阶段。 通过国家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和国家产业化计
[嵊山 500 吨 / 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示 范工程[J].水处理技术,2000,26(1):1-6. 樊雄,张希建,等.山东长岛县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J].水处理技 术,2003,29(1):41-43. 谭永文,张希建,陈文松,等.荣成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 程[J].水处理技术,2004,30(3):157-161. 刘金生,庞胜林,等.华能玉环电厂海水淡化工程设计概述[J].水 处理技术,2005,31(11):73-75.
2 和装置数量在总产量和总装置数中所占的比例。其 他沿海省市装置产水量太小, 图中无法示出。 从海水淡化技术角度看,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 馏 ( MED) 是国内海水淡化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方 法。反渗透法以 8.114 万 m3/d 的产水量, 排在第一 位, 约占 68% ; 低温多效蒸馏法以 3.3 万 m /d 的产 水量, 排在第二, 约占 27%。但从已建成投产的装置
Comparison between comprehensive water price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tap water price in main coastal cities 2005年 2.0’3.7 2.7(5.0 4.5 )5.5 2010年 2.5*6.0 4.3+8.0 3.6 ,4.5

第 33 卷 第 1 期 水淡化技术应用于沿海岛屿,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 题已成为可行。浙江省的嵊泗县是目前建成海水淡 化装置最多的海岛县,先后已建设了 8 套海水淡化 装置,其中县府所在地菜园镇已先后建成 5 套海水 淡化装置, 合计产水能力 6600 m3/d, 海水淡化供水 能力已占当地总供水能力的 70%以上。 另外,电力行业是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最多的行 业, 已建成投产的海水淡化装置 9 套, 合计产水能力 3 占中国内地已建成投产海水淡化装置 8.062 万 m /d, 总产水量的 67%。原因在于, 国家要求在沿海地区 建设电厂必须采用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技术解 决电厂所需用水。
术主要应用于沿海岛屿和沿海地区电力 % 化工等企业 & 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规模的扩大 $ 淡化水生产成
P747;TQ028.8

1000-3770(2007)01-001-03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 1967 ! 1969 年全国组织海水淡化会战,同时开展电渗析 ( ED) 、 反渗透 ( RO) 和蒸馏多种海水淡化方法的 研究。1981 年建成西沙 200m3/d 电渗析海水淡化装 置; 1997 年, 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 500m3/d 反 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在浙江省嵊泗县嵊山岛建 [1] 成投产 ; 2000 年, 在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日产千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及工程技术开 发”的支持下, 先后在山东长岛、 浙江嵊泗建成了 3 1000m /d 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2]; 2003 年, 国家 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 山东荣成日产 10000 吨 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一期 5000m3/d 机组 在荣成市石岛建成投产[3]; 2004 年, 国家科技部科技 攻关项目 “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 3000m3/d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在青岛市黄岛电厂建成。经 过近 40 年的研发和示范,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已日趋 成熟, 为大规模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国已成为世 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海水淡化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
水问题困扰全球,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 关系人类以及一切其它生物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利用海水淡化等现代技术大规模地开辟新的水源, 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必然趋势。进入 21 世纪, 水危机 加重,国际海水淡化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极其重 要的时代。 在我国, 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岛屿, 限时限量供 水的困境经常可见。 据预测, 在不远的将来沿海城市 将相继进入严重缺水状态。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短缺 和经济发展,海水淡化将成为未来海岛淡水资源开 发的首选,成为沿海地区解决供水不足的重要途径 之一。 表 2 给出了 2005 年我国主要沿海城市居民自 来水价、工业自来水价和海水淡化综合成本的测算 数据,以及 2010 年的预测数据。测算依据为, 2005 年前沿海各大城市自来水的年涨价率平均约为
数看, 反渗透法有 35 套, 约占 84% , 而低温多效仅 有 4 套, 约占 10%。两种海水淡化方法所占产水量 和装置数比例的差异是由于装置规模造成的,低温 多效蒸馏装置的平均产水量为 8250m /d, 而反渗透 3 表 1 给出了各种 装置的平均产水量仅为 2318 m /d。 海水淡化方法的产水量和装置数占总产量和总装置 数的比例。 由表 1 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内地已建成投 产的海水淡化装置中,反渗透法和低温多效蒸馏法 的产水量合计占了总产水量的 95%, 其他方法的产 水量加起来仅占总产水量的 5%。其中, 多级闪蒸蒸 馏法 ( MSF)的约占 5% , 而电渗析法和压汽蒸馏 ( VC) 的产水量加起来所占比例也不足 1%。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应用于市政供水具有较大 优势,几乎所有用于市政供水的海水淡化系统均采 用了反渗透技术。 然而, 对于要求提供锅炉补给水和 工艺纯水, 且有低品位蒸汽或余热可利用的电力、 石 化等企业, 低温多效蒸馏技术仍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在已建成投产的 41 套海水淡化装置中, 25 套 用于市政供水,占总装置数的 61%, 16 套用于企业 自备供水, 占 39%。但从产水量看, 用于企业自备供 水 16 套装置的合计产水量为 10.319 万 m3/d,占总 产水量的 86%, 平均每套装置产水约 6450m3/d。而 用于市政供水的 25 套装置的合计产水量仅为 1.72 万 m3/d, 占总产水量的 14% , 平均每套装置产水仅 3 688m /d。 在已建成投产的 41 套海水淡化装置中,有 25 套装置建在海岛,其中 2000 年建成投产的 6 套, 2001 年后建成投产的 19 套, 说明在过去 5 年中, 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