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20XX年度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20XX年度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20XX年度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导读:2005年度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今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自觉按照“构筑天堂硅谷、建设科技新城”的总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抓示范推广,搞精品亮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呈现新的发展局面。经预测,2005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179.43亿元,同比增长27 .0%;农业总产值为3亿元,同比减少7%;农民人均收入近10000元,同比增长 5.4%,全面完成了各项农村经济发展任务。一、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一)认真贯彻1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城乡统筹,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一切从滨江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二轮土地承包。一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逐村逐户调查核实,摸清现状。二是根据城市化推进的实际情况,及时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内容。三是严格执行二轮承包的有关政策,切实稳定二轮土地承包关系,严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行为。根据城市化推进的实际情况,全区有13个村进行了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工作,对有证无地的注销使用权证,对证地不一的更换新证,对证地基本一致的保持原证继续有效。2、大力加强适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我们把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今年来,我们共投入培训

资金56.28万元,其中区级财政49.28万元,累计培训总人数7901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170人,后备劳动力技能培训241人;农业适

用技术和绿证培训2315人;失土农民2350人;已就业农村劳动力岗位技能培训2066人。共发放各种证书5747人。在区政府的帮助下,3997名失土人员实现了培训后转移就业,较好地解决了失土农民的

出路问题。3、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确保集体资产增值保值。针

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认真开展调研分析。一是大力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积极开展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试点。二是继续深化村会计集中办公制度,全面实行村会计电算化。三是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及时对全区28个行政村进行村级财务审计。并采取“看、对、听、议、讲”的方法,对全区所有行政村的村务公

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对口交叉检查。4、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尽管我区农民负担总体上比较轻,但仍然不放松抓好监督管理工作。一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农民“零税负”政策,今年农业税免交可减轻农民负担87万元;二是继续落实

好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做好农民负担样本户的业务指导和数据分析、审核和汇总工作,为各级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三是做好涉农服务领域的收费调查工作,及时上报调查统计报表,认真执行新的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四是及时做好上级农民负担政策精神的传达,落实好农民负担的责任追究制、农村报刊杂志限额订阅制度等政策。(二)

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圆满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我们把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作为今年的主要工作来抓,把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街道,落实到耕地。全面落实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我们及时下发了滨政办[2005]12号《关于抓好粮食生产的通知》,要求各街道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完成市府下达给我区的粮食生产任务。凡是可恢复的农田,尽力种足种好粮食。努力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2、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大力推动粮食生产。一是除落实省市粮食扶持政策外,对全年累计种植水稻20亩以上的大户,给予每亩50元的直接补贴。二是对推广优质水稻种子的大户,凭种子购物凭证给予50%直接补贴。三是对购置用于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凭购物凭证给予20%补贴。四是区财政安排20万元资金用于粮食生产技术推广,力争今年全区种植水稻新品种1500亩;推广水稻省工节本增

产技术3000亩;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2000亩。据统计,全区共有种粮大户19户,种植晚稻和油菜2540.2亩,享受省级直补资金2.54万元,水稻良种补助1.26万元,申请农业机械补贴4.5万元;享受区级直补资金12.65万元,水稻粮种补贴2.29万元。3、及时做好服务指导,努力提高生产能力。一是做好农资保障。保证农资质量,确保有效供应。二是开展技术服务。我们紧扣生产季节,举办各类生产技术培训班3次,编写技术资料150份。三是安排50万元资金改

造中低产田,安排5万元资金实施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调查和地力监测。四是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对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种植冬季绿肥的,每亩补贴30元。总之,由于扶持政策和帮助措施到位,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粮食生产趋于稳定。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为7745亩,其中春粮面积1100亩,总产247吨,平均亩产218公斤/亩;晚稻面积4045亩,总产2217吨,平均亩产548公斤/亩;旱秋杂粮面积2600亩,秀水110等良种达97%以上,圆满完成

了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三)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日益壮大我们从自身区域较小的实际出发,积极发展短、小、精、奇、特的亮点项目。通过发展优势产业,稳定特色产业,下调传统产业,开拓新兴产业,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品种奇特、不断更新”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强化

优势产业,发展主导产业。根据本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行情,继续调整和优化主导产业。一是花卉苗木生产不断向外拓展。全区现有种植面积8600亩,其中“种子种苗在内,生产基地在外”的异地发展有5200亩左右,占60%以上。二是茶叶、水果、水产品种不断优化。全区养殖水面3530亩,其中养殖虾、蟹等高档水产品面积达到1500余亩,占41%左右。三是蔬菜种植逐步走向专业化。全区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0300亩,其中有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3060亩;市级蔬菜基地3000亩,示范园206亩。有1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6户,其中10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龙头企业2家。2005年全区蔬菜复种面积

31000亩,总产量8.3万吨,总产值10500万元,均比去年有所减少。四是畜禽养殖逐步向集约化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上级关于禁、限养的有关规定,全区现有存栏生猪4436头,存栏家禽240000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市里下达的禁、限养任务。积极引导规模养殖企业向东江围垦转移,其中由鸿江牧业承担的省级项目《XX围垦区湖羊养殖小区建设(湖羊南移工程试点)》项目,正逐步走向集约化生产的道路。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