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未来相连,生态与人文共赢---以北京燕都大遗址湿地公园概念规划为例
城市湿地景观提升与恢复设计——以北京长沟湿地公园设计为例

城市湿地景观提升与恢复设计——以北京长沟湿地公园设计为例左小珊【摘要】以北京长沟湿地公园景观提升恢复设计实践为例,分析了项目背景和规划区现状,从现状场地、水体、交通、动植物及其他景观资源等方面分析,提出城市湿地景观提升与恢复设计的理念及对策,以期对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湿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期刊名称】《北京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0)001【总页数】6页(P93-98)【关键词】风景园林;湿地公园;景观提升;恢复设计【作者】左小珊【作者单位】北京正和恒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1]。
城市湿地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公园,除承载自然赏景、休闲娱乐的功能之外,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还具有众多生态服务功能[2]:提供城市必需的水源、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调节区域气候、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动植物提供独特的生境栖息地、丰富物种多样性、传承历史文化价值、生态旅游及科普教育等[3-6]。
构建生态安全健康、可持续且生态景观高效的城市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愿景目标,是保障首都成为生态和谐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必备条件,也是倡导城市人文精神与社会道德符合生态文明主张的重要实施纲领[7]。
北京水资源极度短缺,湿地尤为宝贵,围绕北京湿地建设和保护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1.1 项目背景长沟镇位于房山区西南部,是北京的西南门户,北京市首批10个试点小城镇之一。
长沟湿地作为长沟镇的生态核心,通过“川”字绿轴,将南部中心区与北部城区紧密联系,共同构成区域绿地系统,是房山旅游接待的展示窗口和旅游服务品质的重要保障,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生态湿地代表项目。
但由于历史原因,对长沟湿地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水面萎缩、植被退化、动植物多样性低、生态系统脆弱、现状景观资源整体性不强、泉水资源充沛但水体空间相对独立、水岸景观单一、缺乏完整的道路系统和明确的游览系统等问题。
历史与现代之间_北京海淀公园设计思路

*!-一 个 城 市 的 整 体 风 格 也 应 体
现于作为组成部分的园林之中% 海 淀公园继承& 延续了北京园林所特 # 雄浑大气 & 庄重典雅 ’ 的风格 % 有的
图 &’ ’ 登道一角 图 (’ ’ 泉宗余脉
!"
中国园林
!""#$"%
# 稻花香里说丰年" 点 组 成 "创 造 出 听 取 蛙 声 一 片 $的 意 境 "使 人 体 验 回 归自然的悠然心境" 并且再现北京 历史上京西御稻的景观 %
). . 结 语
*&-传 统 城 市 与 现 代 建 设 的 联 系
!"
中国园林
!""#$"%
图 %& & 全园鸟瞰
成生态特色 ! 同时考虑人的适宜性 "
+, & 总体布局
+-., 根据场地特点划分空间 *.)西 北 方 向 景 色 优 美 ! 万 寿 山 # 玉 泉
山 #西 山 层 次 丰 富 !近 处 万 柳 高 尔 夫 球 场 绿色成茵! 全园在空间上向这一方向开
摘
要- 在 历 史 风 貌 区 与 现 代 建 筑 群 之 间 的 绿 地 设 计 "景 观 风 格 如 何 定 位 +园 林 手 法 如 何 运 用 是 传 统 城 市 环 境 建 设 中 常常遇到的难题 * 需要把握设计分寸 " 达到既延续历史文脉风貌 " 又具时代精神 " 茹古涵今的效果 * 以北京海淀 公园为例 " 阐述相关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策略——以铁岭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策略—以铁岭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李娜,魏宇博(铁岭市林业局,辽宁铁岭112000)摘要:湿地公园的发展,既可以为居民提供充足的生态需求,又可以缓解因城市扩张而形成的环境污染。
通过对铁岭 莲花湖湿地资源进行阐述,发现其在生态旅游中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为加大对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水域恢复、才广展动植物生存空间措施,以促进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效应。
关键词: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919(2018 )02-0053-02DOI : 10.13691/j . cnki . cn 23-1539/f . 2018.02.0182018年3月中国林业经济Mar.2018第 2 期(总第 149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INA FORESTRY ECONOMIC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 〇.2(T 〇tal 149)产业经济•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cotourism in WetlandPark----Taking Lianhua Lake Nahonal Wedand Park in TieHng as an exampleLI Na , WEI Yu-bo(Tieling Forestry Bureau of Liaoning province,Tieling Liaoningl 12000,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parks can not only provide residents with sufficient ecological needs , but also eas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urban expansion . Through elaborating the resources of Hanhua Lake wedand in TieHng , it is found that it has not been fuHy developed in ecotou ^m .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mm in wedand parks , it is proposed t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the water areas and expand the Hraig space for animals and pla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cotou^m effect of wetlands in China .Key words: Tieling Lotus Lake ; Wetland Park ; ecotourism ;湿地公园林业群落生态景观是其生态旅游中 的一个重要环节。
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

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现代化大都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休闲娱乐空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北京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现状近年来,北京市在湿地公园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截至目前,已建成多个国家级和市级湿地公园,如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
这些湿地公园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生物多样性、开展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北京市湿地公园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湿地公园的分布不均衡,部分区域湿地资源尚未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
其次,一些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此外,在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二、发展目标1、生态保护目标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社会服务目标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场所,增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3、经济发展目标推动湿地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就业。
三、发展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将湿地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科学规划原则根据湿地资源的特点和分布,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采取适合的建设和管理模式。
4、公众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四、主要任务1、加强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定期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
2、优化湿地公园布局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湿地公园,加大对湿地资源丰富但保护相对薄弱区域的建设力度。
基于“湿地公园群”规划的城市区域生态基底优化——北京市朝阳区

近年 来,随 着 我 国 城 市 化 进 程 的 不 断 加 深,对 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景观格局产生了诸多负面影 响,突出表现为不透水地面增加、水土流失、环境污 染、生态绿 地 和 水 体 景 观 减 少、景 观 破 碎 和 离 散 化等,特别是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
国城市生态安全的头号问题。湿地可以通过植物 的滞留与降解作用净化污水,是生态环境中优良的 储水器。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及城市绿地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湿地合理保护和利用的一种 有效形式,在涵养水源,动植物资源保护,净化城市
1 “湿地公园群”概念及其生态效益 “群”表现了客观事物的聚集特征,发挥了客观
事物的集 聚 效 应。 “湿 地 公 园 群 ”是 指 环 境 资 源 本 底有一定的 良 好 基 础,具 备 一 定 规 模 的、健 康 的 水 体环境,具备相对良好的、原生的湿地资源的总称。
“湿地公园群”的建立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其对 水体的净化作用尤为显著。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是
TheOptimizationofEcologicalBaselineinUrbanAreas Basedon'WetlandParksClusterPlanning
—AnExamplefrom ChaoyangDistrictWetlandParkinNorthernBeijing
LUYao
(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ofForestProductsIndustry,NationalForestryandGrassland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10)
2019年 12月 第 6期
林业资源管理 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
December2019 No6
从城市中的公园到公园中的城市——北京温榆河公园规划实践

从城市中的公园到公园中的城市——北京温榆河公园规划实
践
尹慧君;吕海虹
【期刊名称】《风景园林》
【年(卷),期】2024(31)2
【摘要】北京温榆河公园位于中心城区东北边缘,朝阳、昌平、顺义三区交界,温榆河、清河两河交汇处,是北京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与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的重要通道和节点,也是全市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防洪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页数】5页(P73-77)
【作者】尹慧君;吕海虹
【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规划所;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面向\"生态文明\"的公园建设创新发展思路——以北京温榆河公园(一期)概念性规划设计为例
2.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四川成都公园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探索
3.碳中和主题公园——北京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一期)设计探索与实践
4.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大尺度绿色空间规划更新实践——以北京温榆河公园为例
5.北京温榆河公园不同建成时间城市绿地鸟类群落组成的空间变化与栖息地质量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报告

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作者:崔丽娟赵欣胜 2015-07-09 18:49 关键词: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人气184分享到:引言近年来,北京市的湿地保护工作按照国家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精神和规划的要求,坚持“全面保护、突出重点、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北京湿地资源现状,以保护为前提,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划建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湿地公园等一系列措施,抢救性地保护了一些重要湿地,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1、2002年,北京市政府先后审议通过了《北京市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北京市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1—2010年)》;2005年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
2005年经建设部批准同意翠湖湿地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至此,翠湖湿地公园成为北京第一个得到正式批准,建立起来的湿地公园。
2006年北京野鸭湖湿地也随即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建立标志着北京市湿地公园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许多地方也相继开始在各类公园中建立湿地展示区,北京市开始进入湿地公园的全面发展时期。
2007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编制《北京市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7—2010)》,提出了北京湿地保护与恢复的10项重点工程。
先后建立了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怀沙怀九河自然保护区等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2009年5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编写了《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指导书》、《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指导书》,使全市湿地保护总面积达到2.11万hm²,使全市41%的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加之城市环境容量越来越小,预留一定面积的自然区域,特别是保留一块属于人们能够亲近的湿地,不仅可以使城市环境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而且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为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法初探作者:张希祥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5年第11期【摘要】湿地公园是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改善周围环境的重要城市绿地形式。
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
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整体性设计、生态恢复性设计、景观美学性设计等方法。
重点介绍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为完善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与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生态性1.引言湿地公园是以湿地景观为主体,通过一定规模和范围的规划建设,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过程的连续性为宗旨,可供公众休闲观光、体验学习的综合性游览公园。
[1]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达到净化水质、改善水体周边环境,扩大与改善野生水鸟栖息空间,营造城市居民的宜居环境的目的,实现人与自然的相对和谐。
以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开展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研究,找到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间的平衡点,为完善我国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与保护提供参考。
2.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2.1整体性设计湿地作为开放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内能量传递和物质流动的重要一环[2]。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从整体入手,既要注意湿地与周边环境元素的相互影响,又要注意湿地内部各生态要素间的联系,并联系多个学科,进行整体恢复、综合规划。
2.2生态恢复性设计湿地系统的生态恢复,主要是指在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生态工程和技术对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保护,恢复湿地的“原生状况”[3]。
在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湿地原有景观元素,如植物、水体、地形等,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对湿地公园所在水域及周边用地既要进行统筹规划,保证水体的连续性,实现当地水循环;进行过度地带的规划,保证湿地斑块的完整性,从而提高湿地的恢复力稳定性。
2.3景观生态性设计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样的生态格局,加强景观异质性和连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苏荷华
源自:《诗经·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xí)有荷华”西周时正是人类把野荷变成可食可赏的家荷时期。
“十里琉璃河,千亩荷花尽芳菲”打造千亩精品荷花塘之美景,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 观风貌
鹤鸣九皋 源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鹤鸣于沼泽的深处,很远就能听见它的声音,在湿地岛屿区,通过生态恢复和景观改造等手段,营造观鸟闻 鸟鸣,人与自然其乐融融之景。
灵台 灵囿
灵沼
“文王之囿”图
根据对以上现状环境,人文历史的调查研究,确定了本次湿地的整体规划。
景观结构 一核 两廊 二十二景
一核:以燕都遗址为核心(圣囿,千年燕都) 两廊:文化廊——仿古文化街(圣聚,穿越今古)
生态廊——湿地绿廊(圣沼,情归河处)
圣聚
(仿古文化街)
(发扬庙会文化 漕运文化结合古 桥 促进城镇与湿 地共赢))
圣囿
(燕都大遗址公园)
以遗址保护为宗旨,整合周 边农田,将现有村落迁移。
圣沼
(遗址湿地公园)
(通过规划设计,结合中 国古代《诗经》,再现 三千年前燕都湿地景 观。)
景观结构 一核 两廊 二十二景 此外,将植物种植与《诗经》相结合,打造独特的燕都湿地植物景观。
圣囿四景 圣聚六景 圣沼十二景
金台乘风 牧野田猎 燕邑千里
据记载:灵台、灵囿、灵沼构成当时贵族园林的主要内容,将 宫室和周围的天然山水都收到景内。
“灵台”是游观的场所,与宫苑性质类似。 “灵囿”是当时贵族打猎的花园,四周用篱笆筑出范围 “灵沼”指的是水体,水中养鱼。
因此燕都大遗址湿地公园的规划将遗址与周边的山体、水系 等自然环境同时考虑,符合燕都特色,体现、再现燕都风貌。
古都北京发源于河淀密布 的湿地环境。
20世纪60年代,考古人员 所发现的古代燕国的文化遗存, 证明古燕国都城周围河流纵横, 琉璃河河、永定河流域湿地成 就了燕国的繁荣。
由此可见,燕都与琉璃河 自建城以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一 个整体。
燕国初都琉璃河考古遗址位于琉璃河之北,周边以农田和村庄为主。西侧琉璃河古桥横跨河道,河道中游内现有 大量荷花,夏季景色优美。
1 燕都遗址博物馆 2 琉璃河古桥 3 古城墙 4 现状河道
8 2
5 4
5
3
6
1 5 琉璃河遗址博物馆
7
5
5 现状农田 6 现状村庄 7 琉璃河春季 8 夏季荷花盛开
05项目规划
借千年圣聚燕都城, 创十里圣水琉璃河, 打造燕都大遗址湿地公园文化品牌。
中国古代都城选址
据《周易》记载古代都城选址: 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琉璃河湿地是燕都大遗址的一部 分
07 湿地的技术措施
中级
蒸发 下渗 溢流
高级
水流过程示 意用做景观用水来自水质净化池(1)雨洪的利用
雨水收集
琉璃河镇镇域地势低洼, 平均海拔仅为26米,为全 房山区最低。夏季高温多雨。
本次的设计中,梳理 现状河床,模拟生态环境, 设置蓄水池、生物滞留池等, 将雨水进行收集,将收集的 雨水净化处理,再做为景观 用水,形成良性的水循环系 统。
圣囿四景 圣聚六景 圣沼十二景
蒹葭苍苍 鹤鸣九皋 泌之洋洋
菡萏并蒂
圣沼十二景将植物种植与中国古代《诗经》相结合,打造独特的燕都湿地植物景观
扶苏荷华
圣沼 十二景
蓬莱观鸠 瀛洲锦簇
囿有见杏
鱼潜岱屿
方壶吹笙
桃之夭夭
员峤柏舟
蒹葭苍苍
源自:《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利用现有芦苇荡,通过改造再现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伫立河水边,看白鹭青天,身临其境体 验圣沼的神秘
03湿地与城市的关系
湿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 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文 化遗产。
湿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水而 居、依水而兴”的历史。在中 国的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的《管子》一书中就强调说: 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山环水抱"早已成为从古至今 城市选址的规律。
北京历史上湿地资源丰富, 无论是北京城内还是城外,都 是水系纵横、湿地遍布。可以 说,湿地奠定了北京建城三千 年、建都八百年的辉煌历史。
琉璃河湿地是北京众多湿 地中的一个。
琉璃河湿地
琉璃河湿地
04琉璃河遗址湿地概况
琉璃河遗址湿地概况
据考证,琉璃河遗址是西 周燕国五都之初都,是名符其 实的“北京之源”;
02湿地公园的定义
根据国内外目前湿 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 “湿地公园”可被定义 为,利用自然湿地或人 工湿地,运用湿地生态 学原理和湿地恢复技术, 借鉴自然湿地生态系统 的结构、特征、景观和 生态过程,进行规划设 计、建设和管理的兼有 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 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 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 具有主题性、自然性和 生态性三大特点,是实 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 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一种 途径,达到人与自然和 谐共处。
圣囿 四景
丰年酒醴
景观结构 一核 两廊 二十二景 此外,将植物种植与《诗经》相结合,打造独特的燕都湿地植物景观。 圣囿四景 圣聚六景 圣沼十二景
鼎天敬德 筑垣立市
岫云吟社
圣聚 六景
古桥观翼 西池南市 鬲地保民
景观结构 一核 两廊 二十二景 此外,将植物种植与《诗经》相结合,打造独特的燕都湿地植物景观。
历史与未来相连,生态与人文共赢(探讨生态湿地与文化传承之路)
-------------以北京燕都大遗址湿地公园概念规划为例
01湿地的作用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将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 列为全球3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 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 地,带有静止或流动水、 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 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m的 滨岸海域。湿地是全球价 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是热 带雨林的7倍,农田的 160倍。
方壶吹笙 源自:《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方壶吹笙位于圣沼的中心点,通过设计地标性迎宾景观,以现代的手法追忆古代情怀,体现昔日未央 城之繁华。
蓬莱观鸠 源自:《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湿地水鸟,象征爱情专贞,和谐共处。
通过设计,利用蓬莱仙岛的美妙意境,营造湿地绿岛闻雎鸠鸟鸣,给予游客远观岛屿,近临圣沼,对千年 燕都无限遐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