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发展史
报纸、广播、电视三种媒体的发展历史及商务应用的实例

一.报纸、广播、电视三种媒体的发展历史及商务应用的实例1.历史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中国,报纸的普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业得以成熟。
而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报纸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可如今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报业开始渐渐衰败,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对人们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报纸,在新时代电子媒体的角逐中逐渐没落。
广告则是报纸行业的一大重要收入来源,报纸广告以文字和图画为主要视觉刺激,不似其他广告媒介,如电视广告等受到时间的限制。
而且报纸可以反复阅读,便于保存。
报业的广告主要为商业广告,也包括一些通告通知,启示以及文化娱乐广告等,而位于“报眼”位置显著广告费特别高。
报纸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于报社本身的建设与拓展。
学生评价:报纸行业在几世纪前大面积地普及并达到了饱和,可是随着新电子媒体的发展与世界无止境地迅速更新,报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便开始逐渐失去其在众媒体中的地位,我们看待报业不得不以悲观的视角。
而现今的年轻人读报之人更是少得可怜,这无疑是对报纸行业又一大重创。
报业的终结,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2.真正的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劣势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语言不通则收听困难。
广播在全球已被视为一个庞大的通信工具。
全世界的广播事业不断发展,现已逐步形成全球性的广播网。
广播的一大商业应用跟报纸一样,都是广告。
而广播在电视出现之前,十分地受大众人民欢迎。
广播广告在电视出现之后便稍有下降之势,然而,从多年的发展趋势上看,广播广告的影响力仍然很大。
其传播及时,覆盖面广,制作方便,消耗不高的特点备受商者的喜爱。
学生评价:广播是靠声音来传播的。
声音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传播了信息,还对这些信息融进了传播方的认识,从而对人们理解、接受信息提供帮助。
以声音为传播特色,其魅力还在于,无论受众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广播适合所有的人。
无论是其自身的运行成本,还是受众的接收成本,广播的各种费用都是最低的,最经济的。
历史:近代报纸的发展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1)表现:
①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五四新文化运 动时期《新青年》。
《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 。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
《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在 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志》, 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般笼统 地称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 的主要阵地。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
③、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 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 荣景象者超过10%。 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 加到2000年的8 725种。
(2)作用: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第16课 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
1、报刊业的形成阶段
表现: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 文新报》(艾小梅 1873年 汉口,开创了 国人办报的先例。)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 《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 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 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 日报,星期日休刊。1907年,上海 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 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 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 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 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 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 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 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 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 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 前夕,该报终刊。
泰晤士报的发展历程

泰晤士报的发展历程泰晤士报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广播报纸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85年,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
泰晤士报通过其可靠的报道和深入的分析,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读者首选。
泰晤士报的创办人是约翰·沃尔特。
他在1785年创建了一份名为"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的报纸,主要以商务、金融和政治新闻为主题。
沃尔特是一位商人,在他的报纸中设立了商业广告专栏,以增加收入。
这使得报纸得以维持下来,并在1788年更名为"The Times"。
19世纪初,泰晤士报开始发行大约2,000份的拼音版(Times New Spelling Book)。
这一举措意味着改革,因为许多人还不识字,尽管英国的识字率相对较高。
泰晤士报的这一步骤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从该报的报道中受益。
19世纪中期,泰晤士报在印刷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由于奥古斯特·克雷斯维克的引领,报纸开始使用立体活字印刷,这使得字体更加清晰,易于阅读。
此举极大地提高了报纸的质量和读者的满意度。
20世纪初,泰晤士报有了一个新的所有者,北克利家族。
他们对该报进行了重大改革,并将其重新定位为政治和商业新闻领域的权威。
该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大众媒体中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20世纪后期,随着电子媒体的出现,泰晤士报不断转型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它推出了在线和电子版的新闻报道,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最新的新闻。
此外,泰晤士报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了强大的存在,通过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平台与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如今,泰晤士报作为英国最重要的媒体之一,仍然坚持着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和专业的评论分析。
它的报道范围涵盖了全球各个领域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
无论是在印刷版还是在线版上,泰晤士报都保持着其传统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总结起来,泰晤士报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适应变革的过程。
报纸起源和记者诞生及其演进发展的历史轨迹

鲞垫===勇 童堡翼塑 簦宝 鳌 l 篮 。 当年 在意 大 利的 著 名的 水城 威 尼
元 化和 多重 化
J 斯 ,手 抄 新 闻 的 运 作 者 或 张 贴 于 公有 点像 安 民告 示和 张榜 公布 ,只 是 多 了设置 绳或 栏杆 ,想 进来 阅读 ,须 买
了竞 争 ,在 这种 情 况下 ,再靠 一人 身 兼 f 这 些人 却是 人 类 有史 以来 第 一批 真正
数任 干多种工作 ,已不能适应 报业 发展 靠 新 闻 为 生 的 职 业 新 闻 工 作 者 ,是 全 世
和竞 争 的需要 ,于是 ,记 者 、编 辑 、出版 界 新 闻人 的 真 正 开 山鼻 祖 。法 国 G.W eill
于是 便 出现 了 专 门 以采 集 和 出卖 消 息 为 生 的 人 .他 们 分 别 搜 集 政 治 事 件 、物价 行情 、船舶起 航等 方面消息 ,并 对重大事件进行记录。他们将采集来 的 信 息或手抄 形成单 篇新 闻,或刊 刻公开 出售。 1566年 ,《威 尼斯新 闻》诞生 ,出 现 了专 门 以办报提 供 各种 信 息 为职 业 的人 ,而且 规模 越 来越 大 ,尽 管 当时这 个人群 还未被称 为“记者 ”。但他们 的工 作 与记 者无异 ,被 认为是现 代记者 的雏 形 。
者 是 在 欧 洲 的 威 尼 斯 诞 生 的 。记 者 通 常
l赣 麓糕嚣 l 霉l;赣 l籀 琵《聪 糍 嚣 囊i囊麓 藏i嚣 f
壅堑鐾豳隧
圃
堑型 体亟速夔童 攫 坌
被誉为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
J
报 纸 的简 单定 义 是 以刊载 新 闻为
l
主 的 定 期 连 续 向公 众 发 行 的 印刷 品 。十
中国报纸的发展史

中国报纸的发展史说起来咱们国家的报纸啊,那可真是历史悠久,故事多多,就像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让人越看越有味儿。
想当年,清朝那会儿,报纸还是个稀罕物,老百姓想看个新闻,得靠茶馆里的说书人,或是街头巷尾的闲聊。
可那时候的报纸,多半是给当官的、有钱人看的,普通老百姓啊,只能听听风声,摸摸边儿。
但你别说,这报纸啊,它就像是春天里的嫩芽,早晚得破土而出。
到了民国,嘿,报纸就开始遍地开花了。
什么《申报》、《大公报》,还有咱们熟悉的《新华日报》,那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那时候的报纸,就像是老百姓的耳目,让大伙儿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天下大事。
报纸的内容啊,也是五花八门,有讲国家大事的,有聊家长里短的,还有登广告找人的。
记得我小时候,还经常在报纸上找小伙伴丢的钥匙串呢,那时候觉得报纸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而且啊,那时候的报纸排版,虽然简单,但看着就是舒服。
大标题醒目,小新闻也不含糊,读起来就像是在跟老朋友聊天一样亲切。
特别是那些老记者写的文章,文笔流畅,情感真挚,读着读着就能把人带入那个时代,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也在不断地变。
从黑白到彩色,从单一到多元,报纸就像是个魔法师,总能变出点新花样来。
特别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报纸也开始跟网络接轨了,什么电子版、手机版、微信公众号,应有尽有。
这样一来啊,看报纸就更方便了,随时随地都能看。
不过啊,虽然现在的信息渠道多了,但报纸在我心中的地位啊,还是不可替代的。
每当拿到一份报纸,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啊,就像是拿到了一个装满故事的宝盒。
翻开它啊,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所以啊,我觉得啊,这报纸啊就像是咱们国家的一部活历史书啊。
它记录着咱们国家的变迁和发展啊也承载着咱们老百姓的情感和记忆啊。
无论时代怎么变啊这报纸啊都会一直陪伴着咱们走下去啊。
初中厉史各个时期的报纸

初中厉史各个时期的报纸
1、《申报》:1872年一位名叫XX的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2、《时务报》、《国闻报》和《万国公报》:戊戌变法时期,比较著名的是由XXX、XXX、XXX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和XX在天津主编的《国闻报》;中国近代有2个名叫《万国公报》的刊物。
一是1868年9月5日在上海由XXX等传教士创办的一份刊物。
同时也是一份对中国近代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刊物之一。
二是XXX在”公车上书”之后不久,也创办了一份报纸名为《万国公报》。
《万国公报》自1895年8月17日开始正式刊行,为双日刊,每册有编号,无出版年月。
由46期开始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3、《民报》:辛亥革命时期比较著名的报刊就是《民报》。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在日本东京创刊。
改良派刊物《新民丛报》。
4、《新青年》和《每周评论》: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比较著名的报刊是XXX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XXX、XXX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旗帜,在国内文坛有广泛的影响,其主要宣传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5、《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缅甸报纸历史发展历程

缅甸报纸历史发展历程缅甸报纸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英国殖民者开始在缅甸建立专门的报纸,主要是为了宣传和维护他们的殖民统治。
最早的缅甸报纸是由一些英国殖民者创办的,如《缅甸短讯报》(Burma Recorder)和《仰光评论报》(Rangoon Gazette)。
这些报纸主要用英文出版,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件,以反映和宣传英国政府的政策和措施。
然而,随着缅甸人民对殖民统治的不满和抵抗逐渐增加,缅甸人开始自己创办报纸,以反映他们自己的声音和利益。
一些早期的缅甸报纸如《缅甸新闻报》(Burma News)和《缅甸时讯报》(Burma Times)开始出现。
这些报纸用缅甸语出版,内容更加关注本土事件和民生问题。
缅甸报纸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一些挫折和限制。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政府对报纸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控制,对反抗统治的言论进行了打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缅甸人民的意识觉醒和民主运动的兴起,报纸成为了传播理念、交流观点和争取民主自由的重要平台。
1948年缅甸独立后,缅甸报纸的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
政府放松了对媒体的控制,并鼓励私人创办报纸。
这导致了报纸数量的增加,出现了更多元化的声音和观点。
然而,缅甸政府在后来的几十年中重新加强了对媒体的控制,实行了新闻审查和打压自由言论的政策。
直到2011年缅甸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后,缅甸报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政府开始放松对媒体的限制,媒体业得以更好地发展。
这导致了多样化的报纸市场,出现了更多的新闻机构和报纸出版物。
目前,缅甸的报纸市场呈现出多样化和竞争激烈的态势。
各种类型的报纸涵盖了政治、经济、娱乐、体育等各个领域。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缅甸的新闻媒体也逐渐转向了数字化和在线平台,以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和读者的需求。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

中国古代报纸称为“邸报”,也可以称 为“邸抄”、“报”、“状”、“朝 报”、“邸吏状”等,这些名字并非某 一张报纸的名称,而是中国古代报纸的 统称。
• 中国古代的原始报纸最早出现于唐朝。唐 代大中进士孙樵曾在《经纬集》中著有一 篇名为《读“开元杂报”》的文章,叙述 了孙樵曾“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 日条事,不立首末”,且内容以记载和报 道皇帝和官僚活动、朝廷政事为主。孙樵 后将这些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 较,发现“条条可复”,报道内容有根有 据,因此他把这些内容称为“开元杂报”。
4.民国初期的报纸发展
• 武昌起义后我国新闻事业出现繁荣景象,半年内报纸增至 500家,总销量达4200万份,被称之为“报业的黄金时 代”。当时无论是政论性报纸还是商业性报纸都有所发展。 直到1912年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对新闻舆论进行严 格控制和专制统治,报馆纷纷被查封,报人也受到残酷迫 害,这段历史被称为“癸丑报灾”。 • 直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禁锢言论,大多数报纸 和报人成为军阀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的工具。而在这一时 期,也出现一批著名的新闻记者,如黄远生、邵飘萍、林 白水、胡政之和张季鸾等,同时报纸的结构有了变化,产 生了副刊,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 活林》都是当时著名的副刊。
• 宋代报纸在唐代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不仅有 官报,还出现了小报。 • 宋代官报在管理上沿用唐代体制,但编辑和发布 制度更为完善,制定了中央政府统一编辑和直接 发行的制度。宋太宗将各州郡在京师设置的进奏 院改为直属朝廷的行政机构“都进奏院”,对皇 帝诏书和起居情况、政府公报、臣僚奏章、官吏 任免和边防战报等进行报道,根据不同时期,后 每日、或5日、10日,或一月发报一次,对象为 各级官员,甚至百姓也可以购买。大部分采用手 抄,但也已经开始使用镂版。宋代还建立了完善 的新闻审查制度,宋真宗时期就规定由枢密院审 查样报的“定本制度”,官报审查后才能传播, 随后还出现过抽检制度。和唐代官报相比,宋代 官报具有由中央政府控制,报道内容基本定型, 而且传播范围更广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纸发展史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古老的中国。
《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
我国近代的报业
第一份官方报纸———《北洋官报》(1902年,天津设立总局全国发行)
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香港中外新报》(1858年,香港)
第一份商业性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1857年,香港)
第一份我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广州)
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记录报(广东记事报)(1827年,广州—英文)
第一份国内现代报纸(也是第一份外文报刊)———《蜜蜂华报》(1822年,澳门—葡萄牙文)
第一份近代华文报刊(也是第一份宗教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新加坡)。
使用印刷术印报大约出现在1450年的欧洲。
现代报纸的直接起源是德国15世纪开始出现的印刷新闻纸(单张单条的新闻传单)。
一般把1615年创刊的《法兰克福新闻》视为第一张“真正的”报纸,因为该报有固定名称、每周定期出版一次、每张纸上印有数条而不是单条新闻(但是该报是单面印刷)。
日报首次发行于1650年,是德国人蒂莫特里茨出版的。
初期的报纸和杂志是混同的,有新闻,也有各种杂文和文学作品,简单地装订成册。
今天,中国的报业发展已经不仅仅用迅猛就可以形容。
据权威机构测定,北京每天的报纸印刷量超过了700万份。
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拥有一份报纸。
以北京最为著名的《北京晚报》为例,其每日都有百万份的定额。
2005年,全国拥有报纸近2000种,年用纸量也超过了三百万吨,这一数字达到了世界之最。
报纸2000年以前起源于中国,2000以后,中国是世界第一报纸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