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他的女人

合集下载

鲁迅的情感故事

鲁迅的情感故事

鲁迅的情感故事
鲁迅的情感故事涉及到三个女人:初恋情人鲁琴姑、包办婚姻的朱安和自由恋爱的许广平。

鲁迅与鲁琴姑是青梅竹马,两人相恋却不能相守。

因为鲁迅家里的保姆长妈妈一直希望自己的外甥女能够嫁给鲁迅,而长妈妈不同意鲁迅和琴姑的婚事,故意找人配和她演戏,在鲁迅的母亲面前说鲁迅和琴姑八字不和,要是两人在一起会不幸福的,尤其会影响鲁迅。

那个年代,人们的封建思想还非常严重,鲁迅的父亲在鲁迅小的时候就一直生病,这让鲁迅的母亲非常害怕儿子会被婚姻连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这样硬生生的让鲁迅和琴姑分开了。

琴姑一直等着鲁迅找他,可惜鲁迅也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只能忍痛和琴姑分开了,但是琴姑却因为这件事郁结在心,竟然因病早逝。

据说,琴姑在临终时都还在等待鲁迅。

朱安是鲁迅的包办婚姻妻子,两人婚前未见过面,无感情基础,只是名义上的夫妻。

这场婚姻对两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两人之间没有爱情,只是挂名夫妻。

朱安曾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

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许广平是鲁迅的第二任妻子,也是自由恋爱结婚的。

1925年夏天,许广平第一次正式向鲁迅示爱,但鲁迅不够勇敢,而且悲观的认为自己不会再拥有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婚姻了,他甚至觉得自己也不配被爱。

对此,他先后在信里向许广平解释道:“我先前偶一想到
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

异性,我是爱的,但我一向不敢,因为我自己明白各种缺点,深怕辱没了对手!”鲁迅对许广平回应道:“你战胜了,我只爱你一人。

”1925年10月20日,鲁迅与许广平相恋并结婚。

鲁迅与邵洵美交恶始末

鲁迅与邵洵美交恶始末

鲁迅与邵洵美交恶始末鲁迅与邵洵美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两位重要人物。

他们的交情始于1918年,彼此相识,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两人共同赞赏现代文学的思想主张,探讨了文学艺术的生存之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与邵洵美的关系逐渐恶化,最终以交恶收场。

邵洵美是鲁迅的学生和朋友,同时也是中国白话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在他的小说中,对于封建残破陋习的揭示,对于人性的深挖,都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评价。

在《我所欣赏的杂志》一文中,鲁迅称邵洵美是“大家中之大家,巨人中之巨人”。

然而,鲁迅与邵洵美的友情在1927年因为《凤凰池》事件而产生裂痕。

邵洵美的小说《凤凰池》惨遭查封,鲁迅写了一封公开信,批评当局的无理行为。

这封公开信对于邵洵美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支持和抚慰,也让邵洵美对鲁迅产生了更多的感激和敬仰。

然而,在1929年,鲁迅发表《丑陋的中国女人》一文,对当时的中国女性形象进行了长篇批判。

这篇文章对于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并且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

邵洵美认为这篇文章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令他感到无法接受的是,鲁迅在文章中涉及了他的家人。

邵洵美的夫人被鲁迅指责为“逆来顺受,懦弱”等等。

他们的儿子也被鲁迅称为“油腻”、“肥头大耳”。

这些词语对于邵洵美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更是对他家人的不公正评价。

他对鲁迅的关系彻底破裂,开始公开批评鲁迅。

鲁迅对于邵洵美的批评也不甘示弱。

在《自序》一文中,他宣称邵洵美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其实却不过是滑稽。

”鲁迅认为邵洵美的作品“言不及义”、“缺乏人情味”,无法承担起现代文学的使命。

鲁迅与邵洵美交恶,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邵洵美以更加大胆的思想和作品,向中国文学世界展示了更加多元和有趣的面貌。

鲁迅则在他的批判和著作中,以更加严谨和深刻的思考,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和风格。

总之,鲁迅与邵洵美的交情历程中,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虽然最终交恶收场,但他们的争辩和交流,为中国文学的独立性和多元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鲁迅与家人的故事

鲁迅与家人的故事

鲁迅与家人的故事鲁迅的原配名为朱安,一位传统的旧式中国妇女。

她身材娇小,一双小脚,目不识丁而忠于自己的男人。

鲁迅是家中的长子,他的婚事自然是大事。

自从鲁迅的父亲去世之后,周老太太更是整日的寻思琢磨,给鲁迅找媳妇。

当时鲁迅已经家道中落,门第高的看不上他们,门第低的他们看不上。

找来找去,就找着了朱安。

朱安出生商人家庭,但是祖上也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小官,加之朱安本分温顺周老太太看了很喜欢。

而朱家认为周家虽然经济拮据,但周老爷曾经在京中当过大官,后来虽然被问罪,但周家也还算是绍兴名门。

两家都还挺满意,这婚事也就定下来了。

当时鲁迅在新式学堂读书,对这门婚事虽然提出了反对,但是周老太太坚持,于是只好作罢。

但他也给朱家提了个要求,希望朱安放了小脚,去新式学堂读书。

朱家是传统人家,听了这话十分震惊,并没有按照鲁迅说的去做。

于是这婚事也就耽搁下来,后来鲁迅去日本留学,更是没有成婚的打算。

最后还是周老太太熬不住了,连写了几封信,谎称自己生病了,将鲁迅给骗回来成了婚。

婚礼依照的是旧式礼节,繁琐而严肃。

当时鲁迅已经剪掉了辫子,成亲的时候还戴了条假辫子。

朱安坐在喜轿里被抬到周家,一路上吹吹打打,透着与日后清冷空虚生活不同的喜庆。

喜轿落地,轿子里伸出一只不大不小的绣花鞋。

因为轿子有点高,一时没有踩到地面上,然后绣花鞋就掉了,露出里面尖细的小脚。

朱安听说自己未来的丈夫不喜欢小脚的女人,于是穿了双正常大小的绣花鞋,里面塞满了棉花。

本想着讨好丈夫,却不想闹了笑话,而这似乎也昭示着这段婚姻的不幸。

许多人都害怕新郎闹起来,但鲁迅却全场沉默的配合了。

这倒不是说鲁迅没火气,而是选择了沉默的对抗。

他本来就不满意自己的妻子人选,加之被母亲从日本骗回来,心里压着火气。

成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照规矩去祠堂,晚上也没有回新房,而是独自睡到了书房。

第三天就收拾行囊,去了日本。

鲁迅先生的情感经历

鲁迅先生的情感经历

鲁迅先生的情感经历摘要:1.鲁迅先生的情感经历概述2.鲁迅与朱安的爱情故事3.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4.鲁迅的情感观念及其影响正文:【鲁迅先生的情感经历概述】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情感生活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从鲁迅的情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爱情观念、家庭观念以及其对女性地位的看法。

【鲁迅与朱安的爱情故事】鲁迅与朱安的爱情故事,是鲁迅情感经历中的一段佳话。

朱安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第一位女朋友,他们的恋情发生在1904 年左右。

朱安是江苏吴江人,原名朱瑞文,因为父母离异而跟随母亲到上海生活。

她在上海结识了日本留学生中村不折,跟随他前往日本留学。

此后,朱安成为了鲁迅的邻居和同学。

鲁迅与朱安的恋情,源于他们对文学和艺术的共同爱好。

两人曾经一起翻译小说,共同创作剧本,并在鲁迅创办的杂志《新生》上发表文章。

然而,鲁迅与朱安的感情并未如人所愿。

因为鲁迅回国参加革命,两人不得不分隔两地。

在国内,鲁迅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和社会的压力,开始投身于教育事业,而朱安则因为家庭原因返回了上海。

这段恋情,最终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隔阂而画上了句号。

【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是鲁迅情感经历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段。

许广平,原名许广惠,广东番禺人。

她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家庭,却因为父母离异而跟随母亲到广州生活。

在广州,许广平结识了革命志士,并开始投身于革命事业。

1925 年,许广平前往北京,成为了鲁迅的学生。

在此期间,鲁迅开始对许广平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两人共同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活动,共同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1927 年,鲁迅与许广平正式结为夫妻。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许广平成为了鲁迅的得力助手和亲密伴侣,两人共同度过了风雨飘摇的岁月。

【鲁迅的情感观念及其影响】鲁迅的情感观念,深受其家庭背景和时代环境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下面为大家带来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快来看看吧。

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她是一个身材矮小、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那时的鲁迅在日本潜心学医,“他是不懂爱的”。

因为在日本接到一通发自家里的电报,称母亲病危,鲁迅便决定归国。

回家一看,房已修理好,家具全新,一切结婚的布置都已停当,只等他回来做新郎了。

鲁迅既然不忍拂逆母亲的意思,那么就只能牺牲掉个人的意志,默默地接受了。

鲁迅像木偶似的走完了这一系列麻烦的仪式,可是新婚燕尔的他却做得很决绝,搬出新房,睡到了母亲的房中。

结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诉说自己的婚姻生活,仅对好友许寿裳说过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婚后第四天,鲁迅就携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离开了母亲强加给他的女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本就扑朔迷离的时局再次发生动荡。

此前一天,鲁迅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痛陈北京教育界的黑暗现状,笔下充满忧虑和苦闷的`文字向鲁迅请教:“有什么法子在苦药中加点糖分,加糖是否即绝对不苦?”信末署名是:“谨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

许广平是广东番禺人,比鲁迅年轻近二十岁,对社会运动充满热情,她是如此敬仰鲁迅,在年轻女学生许广平的面前,鲁迅也开始变得柔软。

在冲破世俗最终走到一起后,许广平写下了一篇情绪激昂的散文诗: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同类也罢,异类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没关系!鲁迅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爱的。

1926年底,鲁迅准备离开厦门大学之时,思念在广州的许广平,靠在一个有个“许”字的墓碑上合影,寄给了她。

1932年,鲁迅编成他和许广平往来的书信,题名《两地书》,并指定说等儿子海婴长大以后留作纪念。

鲁迅逝世后,许广平常应邀写各种回忆文字,她的故事里没有奇闻亦无猛料,但因为主角是鲁迅,便被多方重视。

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故事

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故事
13
-
谢谢欣赏
主讲:xxx
14
01.
鲁迅和许广平的初识,是在北京大学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鲁迅是许广平的国文老师,他 独特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深深吸引了许广平。而许广平的聪慧和才华也让鲁迅对她产生 了特别的关注
02.
在这段时间里,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师生情谊逐渐加深。他们互相交流学术 问题,探讨人生意义,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让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
坚定了对彼此的感情
3
爱情的结晶
1
在厦门的日子里,鲁迅 和许广平共同经历了很 多困难和挑战。然而, 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他 们的感情。相反,他们 的感情在这些困难中得
到了升华
2
1927年,鲁迅和许广平 决定结婚。他们的婚礼 很简单,只是邀请了一 些亲朋好友。然而,这 场婚礼却充满了幸福和
温馨
3
结婚后,鲁迅和许广平 一起回到了上海,开始 了他们的新生活。他们 一起写作、翻译、编辑 杂志,为中国的文化事 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他们也一起面对
-
1
初识与师生情谊
2
感情的升华
3
爱情的结晶
4
爱情的坚守
5
结语
Hale Waihona Puke 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故事1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 的奠基人,为文学界和文化界树立了
不朽的丰碑
许广平则是鲁迅的第二任妻子,也是 他的学生和助手
2
3
他们的爱情故事,既是一段动人的情 感历程,也是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1
初识与师生情谊
2
感情的升华
01
02
03
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和许 广平之间的感情逐渐升华。 他们开始意识到,彼此之间 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情谊,

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故事

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故事

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故事第一篇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鲁迅和许广平那浪漫又动人的爱情故事。

你们知道吗?鲁迅一开始可是个严肃又深沉的大先生。

但许广平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进了他的世界。

许广平啊,那可是个勇敢又有才华的女子。

她对鲁迅充满了敬仰和爱慕,一点都不害怕世俗的眼光,大胆地向鲁迅表达自己的心意。

还记得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吗?那一封封的信,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意。

许广平的活泼、热情,慢慢融化了鲁迅那颗看似冰冷的心。

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很多温馨的小瞬间。

比如一起讨论文学,一起为了理想奋斗。

许广平总是默默地支持着鲁迅,给他力量。

而且啊,鲁迅在生活中也会有温柔的一面,对许广平关怀备至。

虽然他们的爱情没有那么多花前月下,但在平淡中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

他们的爱情,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而是细水长流,相互陪伴,相互成就。

真的太让人感动啦!第二篇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讲讲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哟!鲁迅,这位文学巨匠,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好像很难接近。

但爱情这东西就是神奇,许广平出现后,一切都变啦。

许广平那姑娘,有想法,有勇气,就认准了鲁迅。

不管别人咋说,她都坚定地走向鲁迅。

他们在相处中,越来越发现彼此的好。

鲁迅的深刻思想吸引着许广平,许广平的活力也感染着鲁迅。

记得有一次,鲁迅工作累了,许广平就贴心地给他泡杯热茶,陪在他身边。

这种小小的举动,充满了爱。

而且他们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从不退缩。

许广平理解鲁迅的抱负,鲁迅也珍惜许广平的陪伴。

虽说他们的爱情没有太多浪漫的约会,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因为有对方而变得特别。

他们的爱情就像一杯暖暖的茶,越品越有味。

真的是太美好啦,是不是?。

鲁迅一生究竟拥有多少女人

鲁迅一生究竟拥有多少女人

鲁迅一生究竟拥有多少女人引导语:总所周知,是一位伟大的家,谈起鲁迅的女人,不少人被教材所误,只知道有其学生兼夫人许广平,那么鲁迅一生有多少的女的红颜知己,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初恋人鲁琴姑的“无言的结局”最早与鲁迅缔结婚约的是鲁琴姑。

那是一八九八年夏秋之季,鲁迅母亲看上了鲁迅小舅父的大女儿琴姑。

琴姑和小时鲁迅两小无猜,常在一起读书,探讨古文,她对鲁迅也早已印象很深,所以当鲁迅母亲征询她的意见时,她扑到姑妈怀里,没说什么,但心里一百个情愿。

鲁迅母亲很高心,当即定下了亲事。

不料,事起突然。

鲁迅的保姆长妈妈有个远房外甥女朱安,早就想介绍给鲁迅,可是鲁迅母亲已订上了琴姑。

长妈妈便在鲁迅母亲面前搬弄口舌,说鲁迅与琴姑结合要“犯冲”,不吉利。

鲁迅母亲便动摇了。

第二个春天,她便决定包办鲁迅与朱安的婚事。

琴姑父亲久等周家聘娶,却毫无信息,后来得知鲁迅另娶之后,便无奈之中把琴姑许配给了他人。

也许琴姑对此婚事本不顺心,也许生活并不如意。

不久,琴姑竟然一病躺倒,再没起来。

临终时,琴姑紧紧拉住服侍她的保姆的手,哽咽道:“我有一桩心事,在我死之前非说出来不可。

就是以前周家来提过亲,后来忽然不提了,也不知为什么……这一件事,是我终身憾事,我到死也忘不了……”琴姑应该说是鲁迅先生幼时的“初恋”。

但不知何故,这一桩婚事在后来鲁迅的著作中,没有提及。

是鲁迅为了跟明事业忘记了呢,还是他把这美好的情愫永远埋藏在心里,或者俩人曾以身相许否。

想必鲁迅有自己的苦衷,遂无可奉告焉。

二、原配夫人朱安的凄凉人生鲁迅二十五岁那一年,正准备在日本东京开始他的文学活动,忽然不断地接到催他回国的家书,信里说,他母亲病得很重,想见见自己的长子。

等到鲁迅焦灼不安地回到家里,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

原来在他家乡有一种谣传,说鲁迅跟日本女人结了婚,还生了孩子,有人看见他领着妻、儿在东京街头漫步。

族人变着法子把他骗回来完婚。

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礼俗,鲁迅的母亲鲁瑞没有征得鲁迅同意,便把这门婚事定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鲁迅不是正人君子,他没有任何的虚伪,他所以能如此伟大,作品与人品所以那么华光四射,他所以受到包括反对他的人们在内的几乎是全体人民的景仰,盖因他的彻底的真诚和赤裸的表现.(直到二十世纪末中国人的思想行为真正开始走向解冻)出于对鲁迅的爱戴与景仰,人们不愿意涉及他本人的生活,尤其不愿意谈及他在家庭、女人等个人方面的内容.人们误以为鲁迅恁伟大不应当与男女事有牵连,一牵连到男女就影响了他形象的光辉.我以为这是人们的虚伪,这是大家在有意作假.中国数十年的改革开放硕果累累,这硕果之一就是让原来阴阴郁郁云遮雾罩的鲁迅开始透明了,中国人敢于将鲁迅的个人生活家庭女人之事抖出来了.尤其近些年人们惊喜地发现,到处传扬的有关鲁迅家庭女人等话题不仅没影响他的伟大与辉煌,还使作为伟人的他在大家的心目中更加丰盈饱满了.鲁迅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一样,他首先是人,是与你我一样少不了吃喝拉撒跟女人睡觉的有血有肉有情与欲的生活里的人.鲁迅是大文豪,大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是伟大的爱国者,同时又是爱憎分明敢爱敢恨的生活里的真人.于媳妇来说,鲁迅一生前后有两个,先是朱安,后有许广平.正如他自己所说,安姑是母亲给她自己娶的太太,不是他的太太.那时的父母之命就是婚姻法.朱安进了周家的门就是鲁迅的法定妻子,尽管到死夫妻俩的身子没碰过.说真话,鲁迅不是一般的烦他媳妇,他连看她一眼都懒得抬眼皮.从新婚之夜到一九三六年鲁迅逝世整二十年,朱安只一次催她的先生上床睡觉,还被他以无言拒绝了.她深知他烦她,深知自己于先生的不配,她对他的深惧只有她自己内心最清楚.不知道鲁迅受了庄子多深的影响,他就是那样的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犟种,你朱安跟我八百年也白跟,反正就是不上床.在我的眼中,朱安不仅不像鲁迅的媳妇,她甚至连女人都不是;她不仅不像他的家人,她连与一般朋友的友谊都达不到.可是(一万次可是),鲁迅又无法不把朱安放在家里.二、朱安的一生是寂寞而灰暗的一生,她至死没有得到过鲁迅哪怕是一点点的爱意,更不待说她与鲁迅之间有那些事了.她不可能不想自己的先生,可是,鲁迅在她的心目中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甚至,她与她的先生从来两个世界的人,她从来不曾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先生是什么样的男人,只知道她自己是属于她的先生的,她知道自己连鲁迅使用的一只茶杯都不如(茶杯也有接近她的先生).朱安是不敢私自走进鲁迅的居室的,就是给鲁迅倒一杯茶,不经过先生的允许她是不可以递上去的.这决不是鲁迅曾经斥责她不尊重她的人格所致,而是鲁迅长期对她太过冷淡太过客气的结果.刚随婆婆到北京的时候,朱安听到先生说他喜欢吃一样食品,于是她附和着说自己也爱吃,喜欢那味道.当时鲁迅就烦了.因为,那食品只有日本有,北京买不到,他反感朱安的作秀作假.有一次,朱安为先生送一杯奶,鲁迅先慢慢地恭恭敬敬站起来,目光看着哪辈子,等朱安把杯子放在桌上,他欠身恭敬地点点头,连说两次谢谢.为了避免两个人的照面(一种令人心寒的默契),鲁迅都是将该洗的衣服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朱安则把洗好叠好的先生的衣服放在一只箱子里,该换衣服了他就去取,虽住一个院,人是见不了的.朱安一生只有一种自卑的安慰,就是:她属附在一个男人的名下.其它的任何生活内容她都不可能得到.真的,朱安的相貌实在不好,比鲁迅大三岁且不说,还两眼深陷,长脸大鼻,前胸干瘪,身体瘦小.但我常想,鲁迅对朱安的反感决不仅是这些,或是说,这只是她不受欢迎的因素之一.鲁迅讨厌朱安的原因,最根本的是两个人的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惊人的差距.从鲁迅这方面看,他不是不需要睡女人,是他太反感朱安这样的女人;不是他没有性欲,是他在朱安这样的女人面前没有性欲.于鲁迅来说,朱安是一盘(婆婆炒就了的)发霉了的菜,他深知那坏菜的所有权他是无论如何孬不掉的.不是鲁迅不想吃菜,是他早预感到世界的其它地方有好菜鲜菜,虽然他不知道自己一生能否吃到好菜,而他一直在内心默默地期待着.鲁迅在他的《独身者》里说,表面上因不能不装作纯洁,但内心却终于逃不掉本能的牵制,不由自主地蠢动着自己的缺憾感.鲁迅很实在,他已经向大家说明了他是向往女人的,是脱不掉女人之性对他的吸引的,更不是鲁迅压根不想跟女人睡觉,他的境界他的水平和他所处的那个家庭那个世界使得他不得不对自己实行禁欲,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中性人.这种局面的真正结束在一九二五年.他的女学生许广平写给老师的第一封信(基本)终止了鲁迅作为中性人生活的历史.三、鲁迅活了短短的五十六年,而他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和他的思想的光辉却是千古的;鲁迅从真正开始写作到放下他那支金不换,前后也就是十八年的时间,但他却写出了七百多万字的闪光的作品.细心人都能感觉到,鲁迅大部分的优秀作品均诞生在一九二五年之后的十一年,也就是诞生在他和许广平在一起的十余年.我经常想,设若鲁迅一生没有许广平对他生活的介入、照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并成为他的知音知己和最强有力的事业上的助手——说不定后来的我们就看不到如此伟大的鲁迅,甚至可以说,鲁迅能不能活过五十岁就很难说.一九二五年,作为鲁迅的学生的许广平给她的老师写了第一封信.应当说,这封信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信本身内容的意义.我们应当感谢许广平,是她的这封信打破了鲁迅精神生命天空的漫漫长夜,这封信为鲁迅送去了许多生活工作和事业的亮色,鲁迅的心灵从此不再孤寂,从此不再有那么深重的绝望着的阴郁感和痛不欲生感.作为鲁迅的学生,许广平很理解爱怜他的老师,尽管当时的她并不怎样了解她在鲁迅心中是何等的重要、鲁迅是怎样的求之不得.就鲁迅那样的水平与风度,比他小十八岁的许广平怎么可能看得出老师内心深处太需要她太爱她心情上的如饥似渴倒海翻江哪?孙中山逝世于一九二四年,这时候中国的天空最阴暗,鲁迅的心也像这中国的天空.鲁迅所以是伟大的,正在于他太爱他的祖国太爱这个民族,他身上背负着太过深重的民族灾难,除此而外,直接危及他生命置他于死地的还有三方面的负面力量:传统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母亲与朱安的压力.朱安的一切与鲁迅的心态决定了前者的不被休掉,更决定了两个人婚姻的黑暗绝望.这些实情,作为鲁迅的亲友,恐怕只有许广平最为理解.真的,作为后来者,我们应当感激许广平保护和成就了伟大的鲁迅,我们知道她为自己与鲁迅的结合付出过不小的代价.四、一静庸惰,书架上连鲁迅全集都没有,更不待说去解读他了.虽吃了半个多世纪的食饭,不经意地念了点书,而直到鲁迅彻底完成他的使命绽放完他所有的辉煌驾鹤西归的年岁,自己连他和许广平的两地书也没仔细品味,这无法不让我时常感到自己学问上的心虚气短.鲁迅的母亲为儿子娶了朱安,尽管连她自己也清楚儿子反感这婚姻,但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那样的社会风气里,朱安是他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冠冕堂皇的法定妻子,爱情这东西于鲁迅来说简直是不敢想的.我常想,从本质上看,鲁迅受死亡婚姻之苦的祸首不是他母亲,也不是那使人窒息的社会舆论,而是威力和权势(于当时来说)无处不威风凛凛的孔圣人.鲁迅比谁都清楚,是儒家的许多理念杀害了他,可是,他在山一样沉重的压力下有万般无奈,他无法不逆来顺受.实在受不了他顶多给朱安呕呕气,大不了以抽孬烟喝闷酒以示抗议.直到许广平介入鲁迅个人生活的好长时间,他经常想到的还是早一天死掉,死了才可以彻底脱尽人生的苦痛,如果不是许广平强制不让他喝那样多的烈酒,如果不是她及时发现并抽去他席下(用以自尽)的凶器,就很难说那之后鲁迅的事情是怎样的了.死就是坚强的吗?不死又可以怎样哪?为了彻底避开朱安,鲁迅选择了绝对的分居.不知道他咋想,反正我认为死与分居没啥区别(于她们那死亡的婚姻来说).实事求是讲,不仅是许广平救了她恩师的命,还是她给了她恩师应有的辉煌而经典的伟大爱情;是许广平帮助、辅佐并成就了鲁迅,鼓励并推动鲁迅大胆勇敢地走进他她自由婚姻的幸福辉煌的殿堂,同时又使鲁迅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称职的父亲和一个伟大的丈夫.五、鲁迅成为中国革命的旗手,许广平至少是她恩师那只手的两个手指;鲁迅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许广平是她恩师脊梁里的血脉筋骨.可以断言,孔子是恨透了许广平的,鲁迅也会遭到他的反感.为啥搞三角哪?家里有一个了,为啥外边又挂一个嘞?包括今天一部分所谓的现代人,玩着高级电脑新款手机轿车炒股斗地主弄得热火朝天的哥们姐们,于这件事上,他们是会斜眼看鲁迅许广平的.甚至有人提到所谓婚姻法!把人的大牙笑掉了.我决不相信今天所有能喘气的人在精神上能与鲁迅许广平比肩,甚至不相信再过半个一个世纪人们的思想言行可与他俩同日而语.不读鲁迅,不了解许广平,不知道他们在爱情上为中国人开了怎样好的先例,就很容易糊里糊涂戴上孔子发给的有色眼镜.鲁迅真有两个老婆,他真的爱上了小他近二十岁的他的一个小洋学生,况且,到死俩人也没想什么结婚证书的事,但是,如果你真的了解和同情朱安,真的把鲁迅又爱上自己的学生并让她鼓了肚子这件事看作是肮脏的,也可以断言,你的思想至少落后了二百年.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伟大而辉煌,这早已成了定论(只有无聊者和庸者才会斜眼看他们).在他们的爱情问题上,作为师长的鲁迅的功绩在于他四十五岁的时候勇敢的爱上了他的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封建宗法理念以重重的一拳,尽管这一拳开始的时候打得不怎样有力;许广平,比她的老师年轻十八岁,她不是不清楚她的老师乃有妇之夫,不是不知道在那样的时代爱上自己的老师会遭到方方面面的绞杀,但是,她的功绩比鲁迅更大,她毫不犹豫刚决果断地向着他的老师猛冲上去,并紧紧地抱住了他,温柔地亲吻了他,很快地占有了他,她并不在意舆论的恶齿咬伤自己的名誉,她不忍心看到一个如此伟大雄强的世界级文豪惨死在朱安的脚下.如果我们愿意了解什么是真善美,愿意知道啥叫真的有价值的爱情和家庭,看一下鲁迅和许广平的两地书,相信会厚重许多.六、任何试图以文字描述来说明鲁迅性格的行为都会让作者自觉有遗憾,更不待说别人.鲁迅的性格不需要描述,也不可能描述得恰如其分,这正如那绝崖上的寒松或天上怒翻的黑云,任何对它们的说明解释都是画蛇添足.不要说鲁迅研究的专门家,就是平平常常的我们,闭眼一想鲁迅那面目,那让人过目难忘的极具个性的诗文,他的性格也就活脱脱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你的面前了.网上挚友对鲁迅的性格很感兴趣,论及他与许广平的爱情时作个假设:如果鲁迅在那时候遇不见许广平,他还会继续消极地反抗吗?一静有一种直觉,而且相信这种直觉的准确无误,即便鲁迅先生在天有灵看到我对他的事情的判断和把握,相信先生会猛一愣神,竖起眼睛瞪我一下.如果那时候没出现许广平,(据鲁迅的性格)鲁迅会继续做他的(心魂)永不回家的人,会在死亡婚床的外面继续等待真爱的来临(他绝不会向朱安回目).等待本身就是反抗.他会一直等待反抗到死.尽管他吃不准心里的那个她是谁、此生她会不会出现或啥时候出现,但他坚信他所在的那个世界里定有他真爱和真爱他的那个令他心仪的她.若是这样,恐怕鲁迅连五十六岁也难活到,因为他心里装着灾难深重的民族(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他有写不尽的文章和讲不完的课,他忧国忧民忧家的心空会更加阴郁沉重(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劣质烟和烈酒会用得更多.(另一种情况的结果也算完美)设若那时候他遇不到许广平,不久还会出现赵广平李广平或马广平,惟广平似的女人方为鲁公所爱,只有这样的女人才配承受他的爱,才可以无怨无悔地在崇拜与仰望中呵护鲁迅的身心,辅佐他成就伟大的事业.七、母亲把朱安强加给了鲁迅,虽然母亲至死不知道她给儿子带来的是地狱般的婚姻,但毕竟给鲁迅造成了太深太深的感情上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是彻底的建立在绝对的封建强权基础之上的,母子之间无意中达成了惨然的默契,母亲期待的与儿子无法不接受的是同一个历史的悲剧.古来都说苍天有眼,鲁迅的赤诚终将感动了上苍,历史不仅没有太亏欠他,新时代的东风还瞬间吹散了他心空的阴霾,现实迅速奖励给了他一个他内心深处期待已久的理想的婚姻伴侣.许广平这样学养丰富素质极高的年轻知识女性投入鲁迅怀抱既是他个人的洪福,也是中国时代进步的历史必然.应当说,鲁迅的婚姻是传奇似的,他既经历过大磨难大悲苦,也享受到了大幸福大浪漫.旧时代让鲁迅忍受了地狱般无爱的婚姻,那婚姻许多次使我们的鲁迅险些气绝身亡;但是,鲁迅在婚姻上不仅迅速脱离苦海,还享受到了天国般的幸福爱情.从一九二五年许广平给他的老师写了第一封信(鲁迅迅速回了信),俩人就开始了伟大爱情的幸福之旅,他她们恋爱与婚姻的辉煌至今照耀历史的天空.到了一九二九年,他俩之间密密切切其乐无穷来来往往把书信写至一百六十四封——这就是许多年来我们都看到了的爱情绝唱《两地书》.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信,尽管是经鲁迅许广平删节了的,写的是国事家事朋友事,也有油盐酱醋吃喝拉撒,但还是显露了俩人之间爱情的炽热与浓烈.作为个人隐私,他她们有权消去自己认为不宜公开的内容,而由于俩人感情太深厚之故,信的许多地方都洋溢着无可抑制的爱的琴音,他们的《两地书》所以耐人寻味,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时常想到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何如不丈夫的诗句,当然是因为他和许广平爱情上闪耀着的灿烂的人性光辉,大家无法不感觉到他她们的神威自生、须仰视才见.200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