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心理学调查及心理干预
大学生失恋应激反应调查报告

调查小组:“不能说的秘密”人们经常听说的PTSD,即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当人们经历过一些巨大灾难后,即使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环境下依然会有焦虑,噩梦,对灾难时情景闪回,对相似的环境的恐惧等精神反应。
比如经历过印度洋海啸后的幸存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安然入睡,对水或海洋产生恐惧。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失恋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上的灾难。
失恋者也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精神萎靡,并有一些于平时不同的举动,暂且称之为PLSD。
尤其是在中国,早恋是不被社会认同,所以青少年对失恋的应付经验相对较少,他们可能会不知所措,感到迷茫,气愤甚至做出一些伤害别人或自己的行为。
为了了解失恋后青少年会有什么样的应激反应和影响他们做出不同的反应的因素,从而能对此做出一些改善和帮助,我们在此次调查项目设计大赛中对大学生失恋应激反应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小组根据调查主题一起讨论拟定初步的问题提纲,通过对周围同学进行咨询确定合适的问题选项,设计出问卷初稿。
之后在小范围人群内进行了试填,并根据试填中发现的的问题对问卷进行了改进。
(问卷定稿详情请参见附件一)●样本的选取此次调查的对象为浦口校区的在校学生,考虑到具体操作问题,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教学区,图书馆,宿舍等地抽取了200名同学作为样本,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75份,有效率为87.5%。
●问卷输入与数据分析调查工作时间安排: 2007年11月报告提纲:●调查结果(展示调查数据)样本分布年级性别大学生恋爱概况恋爱经历大学中多少人曾经谈过恋爱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家人对恋爱的态度自己对爱情的重视程度大学生的失恋应激反应具体表现失恋后的具体行为各种行为的普遍性想象与实际的差距(没有失恋过的人所认为他们会有的行为和实际存在着多大的不同)倾诉对象会有哪些倾诉对象可供选择他们的重要性又是怎样的恢复期帮助恢复的因素如果遇到能勾起回忆的情境或事物的反应如何处理与以前恋情相关的东西旧地重游时的心情如何面的以前的恋人●调查分析(分析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性别年级自身性格家庭➢父母的影响父母的年龄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建立➢兄弟姐妹●调查总结●附件调查问卷人员分工调查结果样本分布情况此次调查我们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5份,有效率为87.5%。
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的疏导与调适

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的疏导与调适刘朝晖(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江苏南京211167)摘要:失恋是当代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感危机,也是诱发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与行为进行适时疏导和积极应对,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本文分析了失恋大学生的异常心理表征及对其采用的干预方式和疏导技巧。
关键词:失恋大学生;异常心理;疏导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Disappointed in LoveLIU Zhao-hui(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Abstract: Disappointment in love tends to become an emotional crisis among many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s a major factor in causing their psychological disorder. It is a duty of the educators to provide active intervention and counseling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experience a disappointment in love. An analysis is offered on the signs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 arising from a disappointment in love, and appropriate methods of intervention and skills of counseling are presented.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disappointed in love; abnormal mentality; counseling2007年4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一起造成33人死亡的重大枪击案,据称韩国裔嫌犯赵承辉因失恋而导致心理畸变所致。
大学生失恋心理的透析及疏导策略

背景意义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失恋心理的表现、影响因素及疏导策略,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失恋心理的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疏导策略和建议。
失恋的定义和类型010*******大学生失恋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年轻、缺乏经验和情感不稳定等原因,往往会出现情绪波动大、行为异常等情况。
大学生失恋的特点包括情绪反应强烈:大学生失恋后,常常会出现愤怒、焦虑、悲伤等情绪反应,这些情绪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行为异常:大学生失恋后,有时会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如酗酒、自残、报复等,这些行为不仅会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周围的人造成一定的影响。
影响学业和前途:大学生失恋后,常常会因为情绪低落而影响学业和前途,导致成绩下降、延迟毕业等问题。
大学生失恋的现状和特点自我否定失恋会导致大学生对情感关系产生过度敏感和情绪化的认知,容易将失败的情感经历投射到未来的恋爱关系中。
情绪化认知错误归因失恋心理的认知反应愤怒和焦虑抑郁和孤独逃避和自闭01报复和攻击02寻求支持和安慰03小张,大一女生,与学长恋爱。
因对方毕业离校,两人异地恋,感情渐淡而分手。
小张内心痛苦,常常独自流泪,导致学业受影响。
典型案例介绍案例二案例一对小王进行心理疏导对小张进行心理疏导疏导过程及效果评估研究结论010203研究不足与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失恋的心理疏导方法和效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社会支持体系提供参考。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失恋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对如何预防和应对失恋的心理疏导策略研究较少。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失恋带来的心理困扰,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探析

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探析[摘要]大学生失恋已经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笔者侧重分析了失恋后的心理现状及心理危机表现,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失恋当事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何正确认知失恋心理危机,摆脱失恋给人带来的心理危机。
[关键词]失恋心理危机评估干预策略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失恋自杀事件频繁见诸于网络和媒体报端,再度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失恋本是大学生中的常见现象,但失恋后的心理危机则是诱发其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如何对他们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疏导教育;对他们行为、心理的异常表现进行心理干预;对他们的情感生活给予一定的心理抚慰,把因失恋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成为当前以人为本、构建人文和谐校园所必须要关注的一个内容。
一、大学生失恋后的心理现状大学生的年龄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趋于成熟,心智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使他们对爱情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和追求。
但应看到,由于缺乏经验,他们还不能恰当有效地处理复杂的感情纠葛问题,一旦失恋,有些大学生就会产生情感危机[1],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转移或排除,可能会导致自伤、自杀、报复或抑郁症。
有调查显示,平均每五个大学生自杀者中就有一个是因为失恋的打击[2]。
孟庆恩在2001年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自杀态度调查,在收集到的12例自杀个案中,竟然有5例的直接诱因是失恋,另有一例的间接诱因也是失恋[3]。
”另外,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的失恋会出现心理失衡,但失恋后的失常心理和行为,比如抑郁、自残、报复伤人等都被看作是年轻人“心理不成熟”或者“意志力薄弱”的表现,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导致周围环境不仅没有给陷入危机的大学生建立起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进而可能造成自杀或杀人的极端后果。
二、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及其表现(一)大学生失恋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个体遇到自身能力无法应对的重大压力事件时出现的心理失调状态[4]。
失恋大学生心理学调查及心理干预论文

失恋大学生心理学调查及心理干预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压力变成高等教学对比重视的问题,而要素是多方面的,有本身要素也有外部要素。
因而在学生接受理论常识的过程中怎么进步学生的心理本质,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变成当时高等教学首要的一项内容。
这篇文章首要论述构成大学生心理压力大的要素,提出进步大学生心理本质和减轻其心理压力的具体办法,协助大学生准确对待心理压力的影响。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办法如今90后大学生具有一起的特色――心理本质才能较差,在其面临艰难的时分抗压才能缺少,平时遇到一点波折就会体现的焦虑、手足无措。
伴跟着作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心理压力变成社会重视的焦点,实际中因为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而发作校园事端的事情在逐年添加。
本来构成大学生心里承受才能较差的要素多方面的,作为教学者应当正视大学生的心理教学,剖析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1 当时大学生心理压力发生的要素剖析大学时期是学习的首要时期,也是压力相对较大的时期,因为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思考学习成绩,还要面临作业、交际等各方面的问题。
而此刻的大学生实践经验还缺少、缺少丰厚的人生履历,心理本质还不老练,当一切的实际艰难摆在面前时,其没有才能排除掉这些利诱,终究会对他们的心理发生无穷的冲击,构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1.1 学习日子环境改动与优越感不见高中教学时期与大学高等教学具有很大的反差,学生在面临如此大的反差时,他们的心理不能适应高等教学环境,环境改动的无穷反差会给学生的心理构成很大的冲击。
学生在高中学习时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老师和家长会督促他们学习,辅导他们学习的内容,他们的日子也是由爸爸妈妈担任。
而进入大学今后一切的日子习惯以及学习办法都请肄业生改动,大学老师不再束缚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日子也需求自我管理,一切的一切都需肄业生的独立完结,因而在习惯了高中时期的环境今后,在他们刚进入大学中时他们通常会因为环境的改动而感到懊丧,这么就很简单发生心理压力。
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应用研究——以一例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咨询报告为例

案例研究理论版61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应用研究——以一例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咨询报告为例文/阳缘园(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陕西西安..710109)摘要:本文是一个大二学生因失恋、人际关系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分析报告。
根据求助者焦虑、抑郁产生的心理机制及社会因素,对其进行了积极心理干预疗法。
积极心理干预以强化求助者“积极资源”为目标,.以挖掘求助者积极变量为手段,.通过积极资源”,来消解消极情绪的滞存影响。
通过积极心理干预,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情绪、思维、关系,从而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焦虑 抑郁 积极心理干预一、个案概况小凤(化名),女,20岁,大二学生,家中老大。
(一)主诉:上大学之前一直都是十分乖巧、懂事的学生。
上了大学之后,因自卑开始堕落。
1.恋爱方面:大一下学期谈了一个男朋友,由于是第一次恋爱,总喜欢患得患失。
最近,我跟男友闹分手。
其他同寝室的女孩的男朋友都会给女朋友买早点,下雨给女孩送雨伞,晚上约着一起逛操场,可自己的男朋友这些从来没做过。
男朋友的态度让自己内心很不安,于是出现焦虑情绪。
每次生气分手后,都会不顾面子给他买好吃的,说好听的话求他和好。
之后又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我对他好是因为我希望他也能对我好。
于是我又提分手,之后又求和好,分分合合十多次了。
2.和好朋友相处:对感情很专一,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田田。
我的好朋友只有她,可是她却有很多好朋友,她似乎并没有把我放在第一重要的位子上,我因此心里感到不舒服。
她经常把我一个人仍在半路上,我经常因为此事很生气,但我也不敢和她绝交。
3.与室友相处:在商议事情时,不敢提出自己的异议。
通常为了避免矛盾,我会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迎合大家。
(二)辅导员陈述:性格较内向,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人做事力求完美。
(三)心理测验结果1.SCL-90测试各因子分:躯体化1.8,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3.1,抑郁2.3,焦虑3.5,敌对1.7,恐怖1.3,偏执1.3,精神病性1.2,其它1.7。
【心理咨询案例】失恋引发抑郁情绪的心理咨询

失恋引发抑郁情绪的心理咨询失恋引发抑郁情绪的心理咨询报告一、个人资料1、一般情况张某,女,22 岁,某高校大学二年级学生,来自河北省一乡镇。
身高158 厘米,体重45 公斤左右,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三个月前,因无法接受与男朋友恋爱关系终止,导致情绪抑郁,在寝室同学的建议下,主动前来咨询。
2、成长经历父母都是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经济非常一般,大学期间申请了助学金。
家中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小学、中学阶段在性格上一直很要强,成绩较优异,大二上学期与男友分手后,成绩开始下滑。
3、身、心及社会功能状态精神状态:穿着得体,但明显好于家庭经济水平所能支持的条件。
情绪低落,表情沮丧。
身体状态:体重下降5 公斤左右,情绪抑郁,失眠。
社会功能状态:近期寝室人际关系紧张;因心情原因导致学习兴趣降低。
二、主诉与个人陈诉1、主诉三个月以来,情绪抑郁、容易哭泣、不能自制;失眠;内心痛苦;反复和朋友倾诉自己与男友的过去,认为男友仍然爱自己,不应该抛弃自己。
2、个人陈诉上大学的第一年,我和寝室同学关系比较融洽,成绩在学校也是中等。
大一下学期我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个男生,家庭条件很好。
我们网上聊得很投机,很快便建立了男女朋友的关系。
他是我喜欢的那一类型,那时真的觉得很幸福。
但是我们谈了一年左右的时候,他的母亲认为我们的恋爱关系不靠谱,给他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
他通过电话告诉我不想和我谈恋爱了,之后就再也没主动联系过我,让我特别难受。
三、咨询师观察来访者表情痛苦,情绪低落,但思维清晰、表达流畅。
四、心理测验结果做16PF 人格测试,分值如下:适应与焦虑:5 ;内向与外向:4.8 ;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1.4 ;怯懦与果断:4.8。
测验结果说明,该来访者属于倾内向人格,情绪不稳定。
做抑郁自评量表(SDS),58 分,结果显示来访者轻度抑郁。
五、评估与诊断1、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1)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等症状,排除精神疾病。
大学生失恋心理咨询的典型案例分析基于合理情绪疗法

大学生失恋心理咨询的典型案例分析基于合理情绪疗法一、概述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恋爱关系作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往往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恋爱关系中的一种常见负面事件,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对大学生失恋心理咨询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简称REB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认知行为疗法,它强调通过改变个体的不合理信念来调整其情绪和行为。
在大学生失恋心理咨询中,合理情绪疗法能够帮助大学生识别并纠正自己关于失恋的不合理信念,从而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1. 大学生失恋现象的背景与现状作为情感生活的一部分,是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可能遭遇的情感挫折。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晚期至成年早期的大学生而言,失恋现象尤为普遍且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的他们,正处于情感需求的旺盛期,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由于大学生在情感认知、处理能力和心理成熟度等方面的局限性,失恋往往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困扰和负面影响。
从背景来看,大学生失恋现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他们更加勇于追求自己的感情生活。
这种开放的态度也带来了更高的失恋风险。
大学环境作为一个小型社会,充满了各种竞争和压力,这也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恋爱关系。
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下,大学生的恋爱关系往往显得脆弱而不稳定。
从现状来看,大学生失恋的频率相对较高。
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历过至少一次失恋。
大学生普遍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负面情绪,如悲伤、失落、焦虑等。
这些情绪不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学业和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部分大学生在失恋后会出现自我否定、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或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恋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心理学调查及心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0-10-26T14:37:43.29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0年第9期供稿作者:丛媛周脉更[导读] 本文作者通过对本校失恋后两组大学生的心理学调查,并采用心理咨询干预。
丛媛周脉更(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校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250002)
【摘要】目的本文作者通过对本校失恋后两组大学生的心理学调查,并采用心理咨询干预。
方法将68 名失恋大学生随机分为心理咨询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咨询干预前后心理学调查(焦虑SAS、抑郁SDS)和访谈。
结果两组被试干预前后SAS、SDS 和情绪及认知歪曲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失恋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干预有助消除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有助于改善情绪和改变不良认知。
【关键词】失恋大学生;干预组;对照组;心理咨询干预
失恋是当代大学生中非常多见的一种情感危机,如果不能很好的疏导、处理,很容易诱发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
对失恋大学生积极关注,并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是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和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本文作者分析了本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失恋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并了解了其不良情绪和认知,对其采用了心理咨询干预和疏导。
其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68名本校失恋大学生做为观察被试。
其中女性被试36人,男性被试32人;年龄21~25岁(平均22.8±6.8);大二学生26人,大一学生42人。
随机将被试分为心理咨询干预组(n=34);对照组(n=34),两组被试在心理辅导教师指导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 SDS)记分评估。
心理咨询干预组经两个月心理咨询干预后,与对照组再次进行SAS、SDS及心理访谈,以观察心理咨询干预效果。
(其中有4被试无明确原因自行脱离实验) 1.2 心理学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学调查。
分别将SAS、SDS中的20 个项目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粗分,然后通过公式转换:Y=in+(1.25X),即以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数部分为标准分(index scor, Y)。
1.3 心理咨询干预手段
对咨询干预组的被试,尤其失恋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分得分较高的失恋大学生,采用心理咨询理论中,认知理论中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进行咨询干预,以纠正其歪曲的认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引发的不良情绪。
2 结果
两被试的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
心理学调查见下列表格,两组被试在进行心理咨询干预前SAS、SDS标准记分无明显差别(P>0.05);而心理咨询干预组经两个月心理咨询后,SAS、SDS标准计分明显降低;对照组有所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被试在心理咨询干预前,情绪和人知的歪曲程度无明显差异。
心理咨询干预组被试,经两个月的咨询干预,自我评估表明,情绪改善明显。
对照组被试则表示情绪困扰没有改善,还有6人出现睡眠问题。
3 讨论
大学生因心理素质、挫折承受能力等诸方面的差异,遭遇失恋后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良情绪反映及心理失衡现象。
其失恋后的挫折感受和不良情绪反应与失恋者的性格、童年期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好坏、恋爱时间的长短及恋爱关系的深浅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对于绝大部分遭遇失恋大学生来说,他们能正视和接受现实,平稳度过失恋后的心理波动期,然而也有些失恋学生会长时间沉浸于失恋的痛苦中,并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情绪反应和歪曲的认知。
本研究对本校68 名失恋后大学生进行心理学调查(SAS、SDS)和不良情绪、歪曲认知的访谈,以期发现失恋后异常的情绪、不良认知引起的心理变化,并对心理咨询干预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心理咨询干预,结果发现心理咨询干预组不仅SAS、SDS标准得分减少,而且不良情绪和歪曲认知明显改善,而对照组的被试,其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增加,歪曲的认知没有改善,还有部分被试出现顺面的问题。
在此,作者建议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以及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和辅导员,应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关注失恋的大学生,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干预,可以很好的防止失恋后的大学生陷入情感危机,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对于高校维护正常学习氛围,创建和谐校园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曼,郝风贤.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81.
[2] 王翔朴,主编.卫生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3] 张维熙,沈渔村,李淑然,等. 中国七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