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选修一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二、变法内容
核 积贫
心
内 容
积弱
•富国之法(理财) •强兵之法(整顿军队)
育人、选人 •取士之法(改革科举)
1、富国之法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意义
目的、初衷 作用 局限性
青苗法 农田水利 募役法 市易法
保农、增收
促进农业生产
改变积贫 抑制 局面, 兼并
保时均役,打豪增收
市易务,调市场 稳物价,增收
根本目的: 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商:成功
王:失败
王安石变法
措施 目 的
内容
作用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改变积贫的局面, 青苗法、农田水利 有利于减轻人民 调整封建国家、地 法、免役法、市易 的负担,发展生 主和农民的关系, 法、方田均税法、 产,增加财政收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 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 用重资历。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 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 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1)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体现:青苗法、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 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2.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理 由是什么?
(2)态度:基本肯定。理由:变法增加 了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 二单元 第2课

战65 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 129万,拔城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 147 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 14个郡。 籍 ……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摘自《商君书〃赏刑》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以上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思考:奖励军功的影响? 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国君 分 封 制 诸侯 国君 县 制
诸侯国官吏
地方县吏
思考:商鞅变法的特点
(1)核心——“农战”、“法治” (2)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 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 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3)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久,对旧贵族打 击最严重,影响最深远。 (4)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 础与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 重大影响。
二、大刀阔斧的改革
2.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令民为什伍,而相(互相)牧司(管理)连坐。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不告(举报)奸(违法)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 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认为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 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 “燔诗书而明法令” 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二、大刀阔斧的改革
2.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尚 武
1972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 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 镜
二、大刀阔斧的改革
2.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 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令、丞。凡三十县,----居五年,秦人富 强。 ——《史记•商君列传》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 1.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重点) 2.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难点) 3.理解卡尔文的先定论和其思想的激进性以及亨利八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
(难点) 4.认识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重点)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德国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方便。
(2)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引起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的普遍不满。
(3)1517年,受教皇委派的特使在德国以各种卑劣手段兜售赎罪券。
思维点拨天主教会对西欧人的精神控制、政治迫害与经济掠夺,充分证明它已成为西欧社会发展的障碍,宗教改革在所难免。
2.概况(1)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要反对推销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个人信仰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马丁·路德提出了“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4)提出要建立一个廉俭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5)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把德国教会置于一位德国总主教的管理之下,由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3.影响(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深度点拨马丁·路德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国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
所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时“因信称义”的主张又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1.概况(1)卡尔文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提出先定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

秦国的二十等爵可分为四个等级:
相当于士的是一至四级:公士、上造、簪袅、不更; 相当于大夫的是五至九级:大夫、官大夫、公大夫、 公乘、五大夫; 相当于卿的是十至十八级:左庶长、右庶长、左更、 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 驷车庶长、大庶长; 相当于诸侯的是十九和二十级:关内侯、彻侯。
根据材料,说明商鞅的经济改革对后来封建经 济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如何评价它?
《商君书·垦令第二》:使商无得粜,农无得籴。 农无得籴,则窳(yǔ)惰之农勉疾。商无得粜, 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 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 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积极: 商人不准卖粮食,农民不准买粮食。农民不能买粮食, 那么懒惰的农民就会积极从事农业。商人不准卖粮食, 1. 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到了丰年就不能牟利。丰年没有牟利,那么饥年就无 2.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更多利益可图。没有更多利益可图,那么商人就会有 消极: 所顾虑。商人有顾虑,就会想去务农。懒惰的农民努 1. 导致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单一; 力从事农业,商人也想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得 2. 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到开垦。
4.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5.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6. 《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 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思考: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商鞅变法这一领域,大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知识点,这对于理解商鞅变法有一定的帮助。但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影响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
7.地图资料:秦国地图、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图等。
8.角色扮演道具:古代服饰、道具等,用于模拟商鞅变法过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商鞅变法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商鞅变法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影响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商鞅变法的重点,强调商鞅变法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课件

思考: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原 因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 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18年 9
一、经济方面
普遍推行郡县制
政治
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7
文化 习俗
18年
燔诗书而明法令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核心内容:农战、法治
( 1 )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实行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制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 4 )影响最深远:不仅增强秦国实力,为秦 统一奠定了基础 ,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18年 18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18年
兵源得到 可靠保证
12
三、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连坐制度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第2课改革措施

汇报人: 2023-11-26
目录
• 引言 • 商鞅变法 • 孝文帝改革 • 王安石变法 • 戊戌变法 • 结论与反思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介绍本课所涉及的历史时期的背 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变化和趋势。
时代背景
阐述本课所涉及的历史时期所处 的时代背景,如国际关系、战争 、贸易等。
合理的改革方案与计划 成功的改革需要有一个全面、合 理和可行的改革方案和计划,以 确保改革的目标和步骤清晰明确 。
社会与政治的支持 改革的成功需要得到广泛的社会 和政治支持,以确保改革的实施 和接受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础。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 步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
制度的形成。
商鞅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 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
崛起。
商鞅变法为秦国后来的统一中 国提供了政治、经济、军事等
方面的准备。
03
孝文帝改革
背景及原因北魏ຫໍສະໝຸດ 权的建立与初期发展北魏政权在初期通过军事征服和联合其他部落对抗南朝,实现了政权的建立与 扩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导 致政权出现动摇。
社会矛盾的激化
北魏初期实行的部族制度使得各部落之间存在着矛盾,同时由于政治腐败、税 收繁重等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改 革措施。
主要内容和措施
政治改革
取消部族制度,实行三长制,即 以邻近的20家为1邻,5邻为1里 ,5里为1党,以党首为三长。这 一制度改革使得地方管理更加有
,提高生产效率。
方田均税法
通过重新丈量土地,平均分配 赋税,减轻贫苦农民的负担。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课件 PPT(22张)优质课件

一、颁布“解负令”等法令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三、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四、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课件 PPT(22张)优质课件
一、颁布“解负令”等“负法”令指(的就经是济)
目的 措 施
废和除“债就法债六是务令务一度废,奴汉作除“隶”债解制制务负用的令”
“解负令” 扩大了公民的基础
•
3.后面一系列 的 情 节 都 是老 人 的 内 心 表白 , 一 个 是 与大 海 与 大 鱼 的对 话 , 一 个 是自 言 自 语 , 说给 自 己 听 , 一个 是 自 己 心 里的 想 法 。
•
4.结构上的单 纯 性 , 人物 少 到 不 能 再少 , 情 节 不 枝不 蔓 , 主 人 公性 格 单 一 而 鲜明 。 本 文 中 直接 出 场 的 人 物只 有 老 渔 夫 桑地 亚 哥 一 个 ,情 节 也 主 要 是围 绕 大 马 林 鱼的 捕 获 以 及 因此 而 引 来 的 与鲨 鱼 之 间 的 搏斗 , 可 谓 单 纯而 集 中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课件 PPT(2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课件 PPT(22张)优质课件
三、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政治)
目的:进一步打破贵族的专权
措施
职权: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恢复 公民大会的权利
职能:决定国家大事,选举公职人员 成员: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
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 会,壮大雅典城邦实力,使雅典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 工商业城邦。(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课件 PPT(22张)优质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潮流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趋 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命题分析】 命题意图在于考查对史学基本
理论、基本观点的理解应用。可从是否符合生
产力水平,是否符合历史趋势、发展规律,是 否符合民意等视角思考。 【答案】 B
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应该分析当
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 多个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 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跟踪训练
(2012· 菏泽高二测试)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 质的措施是( )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
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旁白(高兴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
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 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 功,国君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
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
慕你啊! 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 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受到奖励了吗? 李四:
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
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 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 大影响。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三、学习延伸(教材P25) 1.查阅《史记· 商君列传》,找一找商鞅变法
能够成功的原因。
提示:(1)根本原因是顺应了从奴隶社会自封
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
(2)从话剧中可以了解到商鞅变法哪些方面的
成功?
(3)想一想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因
素。
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思路引领】 注意将话剧对话信息与商鞅变法在政治、经
济、军事、风俗等方面的措施及影响相结合
思考。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尝试答题】 (1)题目:“商鞅变法的巨大成功”或“变法
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和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
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 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制定 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1)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
和“法治”。
(2)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
①烧毁宣扬_____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 儒家 益的诗书。
②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用法
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6)社会风尚习俗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
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
策。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特别提醒: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废除奴隶 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
C.废除“世卿世禄制”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 有制
解析:选D。从经济基础上维护哪个阶级的
根本利益是思考判断改革性质的关键,备选
项中只有D项属于经济基础范畴,故D项正
确。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史料探究
2012年5月某学校高二一班历史活动课上, 同学们展示了自编的商鞅变法期间发生于秦 国民间的话剧: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商鞅规定,贵族没有立军功者,要剥夺其贵 族身份。
(3)基层管理: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
定__________,以此强化统治。 连坐法 (4)普遍推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分全国
为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
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民努力 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
徭役;限制工商业。
(3)统一度量衡: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特别提醒: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积极倡导 者,在当时顺应了诸侯兼并混乱的客观形势,
有利于积累实力,但直接约束了商品经济的
发展,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轻视商业的传统观 念,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阻力之一。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根本目的: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在
当时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取得优势。
2.主要措施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规定按 _______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 军功 的人中选用。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 军功: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弃魏投秦:秦孝公招揽人才,卫鞅投奔秦 国。向他提出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主张,被任
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4.推行变法:从公元前356年开始,卫鞅两次 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2.主要措施
(1)“为田开阡陌封疆” ①内容: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 ___________,允许土地买卖。 土地私有 地主阶级 ②作用:维护了新兴__________的利益,提
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 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 的力量。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2012· 青岛一中月考)“商君虽死,秦法
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当时的形势要求。孝公对王道不感兴趣。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这种思想适应了战 国时兼并战争的需要,有利于孝公称霸大业,
孝公不仅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而且法家思想
还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二、本课测评(教材P25) 1.商鞅变法的举措主要有哪些?
提示:(1)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重农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技巧点拨】
改革总是对既得利益再调整
的过程,因此往往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但
判断一场改革的成败,改革者个人的命运不
是标准,而应该看改革的目标是否达到及其 政策是否贯彻执行。商鞅变法的深远历史影 响与商鞅个人的历史命运正深刻说明了这一 结论。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另一方面,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 持的原则是: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
入,富国强兵,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其“燔诗书”高压政策,符合法家思想,在 当时一定程度上有维护秦国统治的作用。但 也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 籍也是一种摧残。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全面认识商鞅变法
1.背景: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新兴地主
阶级的要求。
2.核心内容:鼓励“农战”,实行“法治”。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诸位,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 给人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生活改善很
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
吃不完。
主人:秦国不仅富了,而且在七国中,还是
强国。我打了多年仗,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
眉吐气,次次凯旋而归啊!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综合探究】 (1)请为话剧拟定一个题目。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 其特点。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早年立志:商鞅原名公孙鞅,出生于卫国
贵族家庭,又称卫鞅。热衷于_____学说, 法家
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魏国之行:卫鞅投身于魏国丞相公叔痤的 门下,受到赏识,但未受到魏惠王的重用。
(2)国君的支持。 (3)人民的信任。 (4)措施得力,策略得当等。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请比较这几种不同的观点,结合古史记载 与近人意见,谈谈你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究竟赞同哪一种观点?
提示:“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 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从 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破坏了奴隶制的生 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制的土地制度,促进了 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
再授爵,提高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 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 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 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 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实质: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 主阶级统治。
4.地位: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
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 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5.影响: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