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商鞅变法 (共16张PPT)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商鞅变法 (共16张PPT)

主要内容
法律 文化
习俗
商鞅变法的结局如何?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思考:1、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 依据是什么? 2、有没有可能出现商鞅不死,变 法措施也得以保留的结局? 3、为什么秦惠文王处死了商鞅, 却又保留了商鞅的变法措施?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影响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
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⒉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⒊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商鞅变法
课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 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 史实;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特点和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 时期 秦 国 商鞅 主持的一场变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什么发生在春秋战国?
阅读教材P18-19页,从经济、政治、军 事、文化四方面归纳春秋战国的时代特 征。
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出现 2、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改革
(二)变法内容:
阅读参考史料《史记· 商君列传》 第1、2段并结合教材p23-24内 容,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
领域
经济
军事 政治
作用 废井田制,土地私有,奖励 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有利封建制度确立 打击奴隶主旧贵族 实行军功爵制(奖军功), 严禁私斗 提高秦军战斗力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 废分封制,推广县制 打击旧贵族势力 废世卿世禄制 制订秦律,轻罪重刑 建立户籍制、连坐法 焚烧诗书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以法律巩固改革 强化对人民统治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可 能 性
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商鞅?
旧贵族: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 法而治。 商 鞅:三代不同礼而王, 五伯不同法而霸。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提纲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提纲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
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历代统治者在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的时候,仍然推行此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明朝中期后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启示:商品经济、农业经济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品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应该认为地禁锢他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商
品经济前途广阔,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他将居于主导地位。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3课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3课

他在秦国的变法?
提示:秦国的商鞅变法虽然存在许多历史局
限,如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一定
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也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 限等。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但商鞅变法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 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秦国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
生产的发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以
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起新兴 地主阶级的统治。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代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
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
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 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 重大影响。
B.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A。题干主要反映了商鞅变法触犯
了人民利益,而题干中的四项全能反映这一
问题,故选A项。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图文探究
2012年3月,电影《大秦帝国》的作者孙皓晖 做客“名人名家讲坛”。关于商鞅变法,他将 其成功归结于对社会清醒而理性的认识,洞
察历史趋势,以及变革高层的团结和高度共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跟踪训练
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 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 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下
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隶的合法性 ③什伍连坐法
)
②承认占有奴 ④焚烧诗书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史料二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史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 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 多。
——商鞅
课前自主导学
3.思想上 私学兴起,流派众多,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尤其是法家 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主题二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与变法
【史料探究】 史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 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 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
魏国在战国 诸雄中率先 强盛起来
楚 国
吴起
前382年
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 顿吏治、改良社会风气
楚国成为战 国中的强国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国家 主持者 时间
内容
作用或影响
前408~ 选拔贤能者做官,并 封建政权得
赵国 赵列侯
前387年 “节财俭用”
以巩固
“循功劳,视次第” 诸侯不来侵
3.历史机遇 (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 (2)中原人士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4.直接原因:商鞅来到秦国,受到秦孝公的重用。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思维导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主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课前自主导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商鞅变法1、改革的必要性:时代的要求——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①经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出现了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解放生产力。

①政治: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a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代替世卿世禄;b以俸禄制取代封邑制;c以中央集权制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①军事: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各国纷纷变法,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

①思想:私学兴起,形成百家争鸣局面,顺应时代潮流的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①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春秋时齐国管仲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私有。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2、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发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3、改革的历史机遇:①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①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4、改革的可能性:1、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改革,并发布求贤令,吸引有志之士;2、商鞅投秦,主张变法1、经济方面:以农求富①废井田,开阡陌封疆”作用: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作用: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①统一度量衡作用:便于赋税征收,有利于经济交流,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2、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

①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作用: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作用:打击了奴隶主贵族①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作用:加强了专制统治①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学设计(共1课时)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识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展概况;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以及法家思想的特点;“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秦穆公称霸西戎、秦献公改革;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和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2)理解社会经济的进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3)探究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生疏,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力量;(2)通过对“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力量;(3)通过对秦穆公、秦献公。

、秦孝公等史实的学习,提高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产力的进展必定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进展时期;(2)改革变法是时代的潮流,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3)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改革转变了秦国的命运,改革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定性。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本课引言由战国形势图和文字两部分组成。

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插图反映了战国时期这一社会形势。

老师以文字内容和插图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同学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拓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同学结合问题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同学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商鞅变法的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定性):【温故而知新】★春秋战国概念:(1)平王东迁,东周开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进展·大动荡:春秋诸侯争霸战斗(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斗(战国七雄),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井田制、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心集权制)逐步确立;·大进展:随着生产力进步,封建经济快速进展,商品经济富强。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潮流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趋 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命题分析】 命题意图在于考查对史学基本
理论、基本观点的理解应用。可从是否符合生
产力水平,是否符合历史趋势、发展规律,是 否符合民意等视角思考。 【答案】 B
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应该分析当
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 多个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 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跟踪训练
(2012· 菏泽高二测试)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 质的措施是( )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
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旁白(高兴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
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 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 功,国君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
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
慕你啊! 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 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受到奖励了吗? 李四:
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
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 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 大影响。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三、学习延伸(教材P25) 1.查阅《史记· 商君列传》,找一找商鞅变法
能够成功的原因。
提示:(1)根本原因是顺应了从奴隶社会自封
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
(2)从话剧中可以了解到商鞅变法哪些方面的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商鞅变法这一领域,大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知识点,这对于理解商鞅变法有一定的帮助。但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影响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
7.地图资料:秦国地图、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图等。
8.角色扮演道具:古代服饰、道具等,用于模拟商鞅变法过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商鞅变法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商鞅变法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影响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商鞅变法的重点,强调商鞅变法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4.性质相同:都是一场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代 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化运动。 5.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 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 主阶级的统治。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改革的 不同
1.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建立霸业;后者 是为了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 专政,实现统一。 2.内容不同:前者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整顿军队;后者主要是废井田, 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奖 励农业、军功,建立县制,建立中央集权, 削弱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 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兴地主阶级 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都是 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 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 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 3.方向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 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 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 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政治上 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 度,建立和强化_封__建__专__制___统治。 (4)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时期以争霸 战争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 (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 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_法__家____学 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1)力量对比: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国内旧的_奴__隶__主__贵__族___势力相对较弱。 (2)思想基础: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_法__家___ 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社会风气: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历史机遇 (1)三家分晋:公元前4世纪,长期以来扼制秦 国发展的_晋__国___已分裂成魏、韩、赵三国, 力量大大削弱。 (2)招揽贤能: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各国, 追求建功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 革创造了可能性。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目的:实现_富__国__强__兵_____,巩固统治,争 取兼并战争胜利。 (3)魏国的李悝变法 ①主要内容: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 业生产;推行“平籴法”,防止“谷贱伤农, 谷贵伤民”;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强 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 ②作用: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思维拓展:特殊的社会环境使法家思想的社 会地位上升,也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有力支 撑,商鞅、管仲都是这一时期应时而起的改 革名家。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 (1)齐国的管仲改革 ①内容: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 备,改革赋税制度。 ②政策及实质: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 实质上是承认了私人对_土__地_____的所有权。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 实行了“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1)背景 ①经济上: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 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②政治上:新兴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 越大,他们要求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 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特别提醒:(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 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 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战国时期的变法由经济基础转移到上层建 筑,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不利条件 (1)秦国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 文化都要落后。 (2)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开始实行了一些改革, 但秦国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2.有利条件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 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表现 (1)经济上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4)楚国的吴起变法 ①主要内容: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 _分__封__制__;强令旧贵族迁居到地广人稀的地方, 变相没收他们的土地;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 削减官吏俸禄,用于养兵和奖励军功;要求 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等等。 ②作用: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段时间 内,楚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连连获胜,成为 战国中的强国。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主观因素: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 国强兵;商鞅到了秦国,辅佐孝公。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名师点拨: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战国时 期的变法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对政治、 经济各方面进行改革,比春秋时期的改革更 加全面,影响也更加深刻。春秋时期的改革 只是动摇了旧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在 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逐步确立了新的政治、 经济制度,基本上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3.性质不同:前者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 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是奴隶主专政的 旧制度,是一场奴隶制改革。后者废除了旧 的奴隶制,建立了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新政 府,是一场封建制改革。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①农业:铁农具和_牛__耕___出现并逐步推广, 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各行业都有新的 成就。 ③商业: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 华的商业中心。 (2)阶级关系上:旧贵族势力开始分化,有的 向_新__兴__地__主_____转变,社会上出现自耕农等 新的阶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