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 第七讲 移情与反移情
曾奇峰2录音提纲

曾奇峰2录音提纲一、精神分析特点1.决定论2.意识分域——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强迫性重复是潜意识二、三句话说精神分析,移情,反移情防御机制(一)移情是精神分析第一重要的概念,其次,反移情和阻抗1.移情辨别移情不是病人爱上治疗师移情是转移关系移情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出现在一次亲密关系之中。
2.只要是在处理移情、反移情和阻抗,就是在搞精神分析。
3.精神分析是识别和处理移情、反移情和阻抗的工作。
4.移情的定义:过去在现在的重现。
把过去和父母(重要他人)的关系,带到当前与他人的关系中,包括与治疗师的关系中。
移情是时间的错位。
移情是一种人格的气味。
精神分析师与来访者浸泡了上千小时后,就可很敏锐地闻到来访者人格的气味,甚至能粗略闻到他在哪一个发展期出了问题:如口欲期、肛欲期。
5.现在开始要学的一招。
侦察别人的内心世界:今天开始抛弃猜别人的坏习惯,而是问自己对这个人有什么感觉。
比如我肚子疼、头痛、或者想把他乱棒打出去。
从自己的反应去推测对方投射给了自己什么。
6.在和来访者感受到有压力(无论好受还是不好受),需要在这种感觉中呆一段时间,滑动一段时间。
呆一段时间后,找一棵树停住,探索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把自己和对方呆在一起的感觉反馈给他,并请对方告诉你为什么。
7.举例说明移情、反移情第16分钟开始。
反移情是帮助我们理解来访者的最好工具。
是上帝给我们了解他人的最好的仪器。
8.一切与胖瘦有关的,都与嘴有关,一切与嘴有关的,都与焦虑有关。
太严肃的人,是对自己的欲望防范太严。
用性建立关系的人,生活缺乏爱,除了性,就没有与别人建立关系的资源。
9.反移情的运用:我体验我和他在一起的感觉(快乐或不开心),然后我去探寻他做了什么让我产生了这个感觉。
10.受的训练不好的咨询师,话比较多。
好的治疗师会让来访者多说。
11.好的治疗师还需要有忍受沉默的能力,训练不好的治疗师会一沉默就率先说话,打破沉默。
12.反移情还要觉察,是咨询师的主观反移情(自己的投射造成的,治疗师的移情),还是客观反移情(被来访者勾起的反移情,所有人对来访者的这个行为都容易产生类似的反应。
曾奇峰网络课程

第一天。
1.精神分析不能让你完全回忆起童年,它只能让你回忆起童年对你有影响的事情。
2.人经常在一个褒义词前面加一个贬义的词,用此来欺骗自己或者别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字游戏‛,比如说健康,一个孩子可能会说,那太健康了会怎么样?其实健康本就是健康没有太之说。
另如同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溺爱呢?溺爱明明就是错的,却还用一个正面的词语来做描述。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关哲学和世界观的讨论,95%都是文字游戏。
‛如果你去听一个精神分析底子不好的人来讲案例,你会发现他的很多词都是白用,很空洞或者说在绕圈子,但是如果这个人精神分析学好了,他讲的案例就是那种一竿子到底的那种,没有那种循环的描述了。
曾氏名言之一:如果你号称对人的内心世界感兴趣,但是又没有痴迷过精神分析,那你肯定有病。
但是如果你只玩精神分析,那就是病的更厉害。
3.精神化的四个级别。
(1)最低的是躯体(比如用身体或皮肤病来表达性的压抑或者心理的冲突),比如在医院中,很多有乳腺癌的患者在童年隐藏着很多对妈妈的愤怒,也有很多女孩子在当了妈妈之后就会大幅减轻痛经的程度,这是因为她对于自己是女孩的不认同由于做了母亲而发生了改变。
中医的一大贡献就是认为身心是统一的,内心有问题肯定会在躯体呈现,但是这是一种很低级的语言的表达。
刚才说了语言的欺骗性,这里说的是语言的多样性,比如说一个人的身体的疾病也是一种语言的言说。
有很多躯体疾病不用心理治疗,是很难彻底治好的。
中国有200-300万的儿童哮喘的病人,这些孩子在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某种物质(比如花粉)而出现的哮喘症状,但是这个哮喘出现之后呢,最大的改变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这个病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母亲的注意力,母亲就可能就会‚上当‛,把他当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孩子,然后就会导致两个人关系的过度紧密,这样的话呢,孩子就被母亲吞噬了,这样就容易导致依赖型人格障碍,在这样的孩子内心世界里有两个冲突,一个是独立,一个是依赖。
第09讲:再谈移情与反移情

第九讲:再谈移情与反移情曾氏语录: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每个人都倾向于活在过去,精神分析是要人们活在当下。
其实看心理医生是这样一个过程:第一、在我小时候曾经被不恰当的对待过,形成了有问题的人格;第二、我试图改变这样的人格,我就去找一个专业做这个事情的人,希望他能够恰当的对待我;第三、在我跟心理医生的关系中,我的潜意识会不知不觉的诱导他像我的父母或者其他人一样的不恰当的对待我;第四、心理医生要顶住被勾引不恰当的对待这个人的压力,坚决的不要不恰当的对待这个人。
刚才这四句话实际上把移情和反移情全部说完了,还是举一个例子来说这个,有一个中年男性来找我,他是惊恐障碍,具体来说就是经常惊恐发作,比如说他走在大街上,有很多人在他旁边走过的时候,他就有一种濒死感觉得自己马上要心跳停止或者是脑中风倒下去,而周围都是陌生人,没有人管他,在他不断的向我描述他怕死的这些经历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烦了,然后我就把他训斥了一顿,我说你向我呈现的就是一个胆小鬼的形象,一个男人如此怕死,这真的会让别人瞧不起你,而且你自己都会瞧不起你自己,死了就死了嘛,有什么了不起,像你这样成天在那里怕自己死了,真的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然后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一个声音告诉我:你刚才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
但是我还是没办法克制我当时要训斥他的那种冲动,我刚才就是犯了一个错误。
我们再重复一下刚才我说的那四个过程:这个中年男人在小时候曾经被不恰当的对待过。
怎么不恰当呢?就是他父亲是军人,军人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求自己勇敢,他父亲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不勇敢,所以他把不勇敢投射到他的儿子身上,每天都指责儿子说:你怎么这么胆小?你长大之后会变成一个懦夫,你贪生怕死,活在这个世界上没什么作用?在长年的被暗示之下,这个病人就真的变成一个怕死的人,经常有惊恐发作的症状。
也许这个病人的潜意识会觉得我并不是这样的人,我之所以变成一个怯懦的人,是因为爸爸需要我变成一个怯懦的人以衬托他的勇敢,所以他想找一个心理治疗师,让治疗师帮助自己看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50讲讲义

精神分析初级50讲主讲曾奇峰第一讲:精神分析是什么曾氏语录:1. 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2.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3. 经典精分与新精分是平行的,两者可整合为精分理论的整体,而不是互为表里,一深一浅;或者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是关系”;4. 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5. 老天对人是不公平的,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
但是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活在21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勇敢的和智慧的人,他们已经为我们了解更多的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然后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些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Note:1:精神分析是一门怎样的学问:1.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之间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关于移情1.2 在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那另一个人教会的;——关于反移情1.3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以后,都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机制;关于阻抗1.4 与其他心理学派相比,精神分析的特点:1.4.1决定论的观点;——移情、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潜意识的活动方式,潜意识决定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方式;1.4.2意识“三分法”——意识、前意识(precons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三者相互渐变,界限模糊,不截然可分——精分是唯一研究潜意识的学问;前意识——活动时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稍加思考后可意识到;潜意识——活动时和思考时都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精神分析方法引导下可被意识到;1.5与进化论及有关演化的理论相比进化论、进化心理学:时间跨度——数量级大(万年或百万年);关注群体;精分:时间跨度——人的一生(几十年);关注个体;涉及治疗方法;也涉及进化心理学理论;2:流派:2.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经典精分创始人和初学者;生物还原论倾向较强;贡献:内驱力理论(力比多&攻击性);Special Note:力比多:即性欲或性驱力,这里的“性”不是指(或不仅指)生殖意义的“性”,而是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等美好“感受”。
精神分析笔记

精神分析初级班讲义曾奇峰1、治疗师在病人的勾引下上钩,犯错,增加了对病人的了解。
2、治疗师:为什么要对病人说很多话?3、心理治疗的效果:15%是安慰剂(如失眠,吃安眠药);15%来自学派的力量(不互相攻击),不同学派之间高手的差距很小,比中低层次人士相比很小;30%来自不同学派的共同因素:为了病人;40%来自治疗师与病人的关系,治疗师与病人的关系远大于对病人所使用的技术,关系好,则减轻40%。
4、你是否愿意寻求这么一个人:与之保持终生的滋养关系?(每个月固定地找某人深入地谈谈自己的内心)一个内心破碎严重的人,是需要终生与某人保持滋养关系的。
我们感恩这种滋养关系,它为我们带来了生命的营养。
5、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将是终生的,来自家族内部冲突的动力在维系着这种疾病的发生和代际传递。
6、人世间各种情感的存在:亲情、友情、爱情,它的破坏,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父母最不可能是故意伤害我们的人;而父母是最有可能在无意识之中伤害你的人。
7、佛陀:不自觉的。
精神分析:也是不自觉的。
佛陀:活在当下。
当下的力量。
8、理想化是一种防御机制,它携带着攻击的力量。
理想化的个体肯定不能符合、不能满足你的理想化目标,这是必定的。
9、懒惰的小孩或爱人:父母或爱人内心的懒惰投射在孩子或配偶身上,原本不懒惰的小孩或爱人也会变得真的很懒惰。
要知道:人性本勤,摄取能量之后必定是要消耗能量的,人是一个能量体。
○自我及其防御机制投射性认同:与别人的关系,不想做又不得不做某种事情。
曾奇峰老师:自恋得不拍照不签名,不做道具。
痛经的痛是真实的,导致痛经的原因却是假的,因为它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1、在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中,心理问题起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精神分析:关于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人活着满足两种需要:其一,性驱力;其二,攻击驱力。
一切都与愉快、满足、快乐等有关。
无趣的人:性压抑这种性压抑是无性趣的结果,无性满足对象的压抑,不是性压抑。
曾奇峰讲课文稿精神分析

曾奇峰讲课文稿精神分析弗洛依德当年说过这个世界上有3种不可能的职业:第1种是治理国家的统治者,你不管怎么做,都有一部分人会反对你。
有一个阿拉伯谚语说: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遭到50%的人的反对,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
第2种不可能的职业是做父母亲,你不管做得多好,都会有毛病。
而且,孩子也会挑剔你。
比如你让孩子练钢琴,你逼得厉害了,孩子肯定说你小时候虐待他;你不逼他,他也肯定把你和其他人比,说你做得不好。
所以说,做父母不可能做得很完美。
第3种是做精神分析师或做心理治疗师,你也不可能做得完美。
但是,从关系的角度看,不是做得太好本身就是一种完美。
有人问“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三者有什么区别?从属性上来说,根本就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说法。
我们现在口头上所说的心理医生是用来科普的。
像我们做专业的人,以后强烈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心理医生”这种说法。
只有三种准确的说法: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
其实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极其微小,如果硬要说它们的区别就是心理咨询师做的工作具有很多的引导、指导、劝告和教育的味道。
而心理治疗是非治疗性的,是直接重建一个人的人格的。
它们的区别是前者搞得浅点,后者搞得深点。
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一样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因为这个治疗并不是药物治疗。
你只要心理学的知识学得多,而且经验比较丰富,帮病人搞得深的时候,这就叫心理治疗。
实际上是如果心理咨询师做得足够熟练的话,你说帮别人做心理治疗也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像《走西口》的歌里唱的“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花流。
有句话儿要对你说,走路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因为大路上人多些,赚钱的机会也多些。
所谓正宗的心理治疗的大路就是三个:第一个是精神分析,真正的明门正派;还有行为主义;然后是人本主义。
现在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听说过哪个学派是第四思潮。
虽然有好多学派都说自己是第四思潮,像认知治疗。
还有一个叫“超个人心理学”,大家听说过吗?他们说自己搞的是所谓的第四思潮。
曾奇峰《精神分析治疗实务》听课笔记剖析

曾奇峰《精神分析治疗实务》听课笔记讲课时间:2007年第一讲青春期的孩子的问题,也是关系问题。
一切心理问题,都不是大脑里出问题,而是关系出了问题。
世界上根本没有心理问题这个词,只有关系问题。
青春期遇到更年期,会导致巨大的冲突与矛盾。
青春期是另外一种“更年期”。
从发展角度来看,是小孩子通过客体关系,完成另外一种整合。
摆脱童年期的自我,这与父母的界限、控制产生了矛盾。
“逆反”这个词,很不可合理。
“逆反”是一种继发性、反应性的,是对父母关系的回应。
“精神分析”打开了对性的禁锢。
改名为“育儿学”是适合、改名为“莫名其妙”也行。
二、病人的情感隔离,同情是一种伤害。
故事:一位女生往水里走自杀,越走越深,结果发现一条水蛇,跑出来,就再不打算自杀。
感悟:比死亡更加可怕的是中德医院的督导全国排在前三名。
督导三、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理解抑郁症内化了一个严重的“超我”。
攻击转向了自身。
跟任何人发生冲突了,肯定了自己不好,导致了别人对自己的指责。
认为自己不好的,一般的会情绪低落。
被强暴后,把罪犯送到监狱,是对外的攻击。
而认为自己不纯洁了,是对内的攻击。
抑郁症,需要把对内的攻击,第二,抑郁症还存在着人际关系边界不清的特点。
《自我边界与抑郁症》他可以这样玩我,别人也一定这样玩他。
这样可以聪明的抽身,来关注他。
一个人被关爱,就会学会关爱别人。
一个人受到惩罚,就会去惩罚别人。
四、精神分析关于“成功”、“失败”精神分析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精神分析是通向潜意识的途径——口误、笔误、失败、疾病。
疾病也是一种失败,健康的失败。
笔误:抑郁——养育个案:被科学家的父母一不小心生了出来,被送给爷爷、奶奶抚养,父母想自己时“爷爷、奶奶”人对失败的渴望并不亚于对成功的渴望,失败往往在背后起作用。
每个人的十个最大的失败一般的都会和人格联想在一起。
成功意味着童年时某种禁忌的满足。
让自己太舒服了,会让一个人有不断的自责与内疚。
成功后需要失败来满足自己的一种更高级的需要。
个案工作:移情与反移情讲义

12.当案主应终止辅导或应转案到其他机构时,为何自己不愿意让案主走?
13.是否在利用案主以满足自己个人的需求,或让案主在利用自己?
个案工作者诚实地面对自己和自已的感受是朝向自我控制的第一步。认识自己的主观性,觉察和接受自已的限度,则较有可能进行自我的改变或者至少是自我控制。
同时工作者也可以借助外力的协助去除个人的盲点和增进个人改变与控制的力量。其方式有利用督导者的协助、利用咨询、接受精神分析或心理治疗、参加成长小组同辈的督导,接受专业教育和在职训练等,这些都能协助工作者了解自我主观性的涉人程度,是增进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的有效途径。
布雷默和肖斯强( Brammer & Shostrom)在其《治疗心理学》( Therapeutic Psychology)一书中,提出了个案工作者自我检查反移情的19个项目,现列举如下:
1.发现自己昏昏欲睡,无法集中注意力与倾听﹔
2.发现自己在否认焦虑的存在;
3.发现自己在座位上坐不稳,并且感到紧张;
思考:
1.你如何理解专业关系的含义?
2.分析建立专业关系的基本条件。
3.工作者在助人工作中如何处理案主的移情问题?
4.感到自己过分感情化地面对案主的困难;
5.发现自己对案主所说的内容采取有选择的反应和解释﹔
6.发现自己过早地做了不正确的反应和解释;
7.发现自己不断地低估或遗漏案主的深层次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移情与反移情
曾氏语录:
1.移情即人类唯一的情感,因为人类的一切情感均可以归结为它;
2.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3.精神分析不是一个智力游戏,越是勇敢地接受自己情感的人,越适合搞精神分析;如果一个人过于聪明,逻辑思维很发达,这本身就表明这个人更倾向于隔离自己的情感;
4.作为一个好的治疗师,就越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己;即有专业的之态,更是一个充分感受生活和他人的人;
Note:
(移情,也跟所谓的宿命论决定论有关。
)
1.学不好外语是因为移情,忠诚于(自己的)过去,通过对自己早期学习语言环境的忠诚,对背叛之后所可能有的惩罚的恐惧,让自己跟早年的关系保持链接;这是移情,表示我们还生活在过去的生活当中。
2.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打破自己的过去对自己的限制(“切断跟过去的链接”);
3.移情(transference):即“过去在现在的重现”;潜意识里伴随对背叛自己的过去之后所可能有的惩罚的恐惧;,德语译作转移,台湾译作“转移关系”。
这么翻译,视野就会开阔很多,移情就是我们跟
现在的人打交道,只不过是照搬了以前的关系模式而已;狭义:来访者在童年时对一个客体(特指则是父母)的情感,在治疗过程中转移给了治疗师;移的是关系,而不只是情感,情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4.因为transference有时间上的跨越,所以精神分析好比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移情等于时间的错误;
5.心理学的曾经的三大思潮: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文主义;现存的心理学治疗有约250种学派;
(不要太在乎学派之争。
任何一个学派都有它的强项,比如说精神分析的强项就在于了解人的潜意识,行为主义的强项就是能够导致在短时间里面的行为的那种改变,这是精神分析所做不到的。
哪怕我们有相反的观点,也不防碍我们各自都掌握真理。
)
6.理智是对情感的防御,就是说一个人内心情感过于丰富的人,因他害怕这类情感,所以把自己搞的很理智;如果内心情感上就是迟钝的,那么也就不需要要理智的防御了;
7.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即“逆转移”;
(举例:一个年轻小伙子到我这来做咨询,我在跟他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越来越瞧不起他,我都瞧不起他就是反移情。
作为一个好的治疗师就越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己,我有专业的状态,但是我更是一个充分感受生活和他人的人。
我作为一个男人来感受这个小伙子的时候,我会觉得瞧不起他,这就是反移情。
我怎么针对他工作,就是我给自己这样说,我对他的瞧不起,是他“勾”引我瞧不起他的,然后我就知道他的移情是什么,或者他整个人格特点是什么。
就是他曾经被他
人贬低过,然后他也曾经在生活中间教会一百个人来贬低他或瞧不起他,我只不过是他试图要教会的第101个人,如果我真的瞧不起他,对他进行侮辱,或者把他赶出去了,这就叫做跟他配合完成了一次强迫性重复,我对他就没有治疗价值了,我就跟他生活中间遇到的那些人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因为我是精神分析师,我知道他在勾引我瞧不起他,而我坚决不配合,我要让他理解,他是怎样攻击自己的,然后让别人也来攻击他。
如果他在我这里获得的不是我瞧不起他,而是尊重的话,他就有了新的经验(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不会被我勾引的瞧不起我,我不管怎么样勾引他瞧不起我,他都是对我尊重),然后这个新的经验会使他以后变得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用反移情来理解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
8.精神分析作为探索另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治疗师能够非常充分地利用自己跟来访者在一起的感受,这本身就是反移情;9.治疗师或分析师对来访者的全部情感分成两部分:
9.1反移情:即被来访者“勾引”起来的部分;
9.2治疗师的移情:自身未解决的内心冲突;治疗师本身固有的(治疗师自身未解决的内心冲突,这个需要在自己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的培训中间被解决,我们把自己的那些问题解决的越多,把自己的移情部分解决的越多,我们“反射”病人的部分就越大,就越像一面好“镜子”);
10.共情:即“一致性的反移情”达到的高水平状态,痛着你的痛、爱着你的爱、悲伤着你的悲伤的感觉,但这些痛、爱和悲伤始终是来
访者的,而不是治疗师原来就有而被来访者诱导出来的;来访者痛苦时,治疗师要么出现一种从没有体验过的痛苦-----共情作用;要么平静如水;
11.用反移情来理解来访者:来访者无法用语言告诉治疗师他的的痛苦,但他的潜意识里知道如何告诉治疗师----就是让治疗师跟他一样痛苦;-精神分析永远都涉及退行到早年的关系中,来访者所“勾引”治疗师的感受的方式,相当于婴儿对母亲的行为方式,类似本能的方式,也是移情的手段和表现;而成年人的方式-直接言说,是婴儿还不会的;
(如果来访者在说一件事情的时候,咨询师把他岔开,这说明咨询师本身内心有对这件事情无法面对的伤痛,或者勾起了他内心的伤痛。
如果这个人要做一个好的治疗师的话,他自己首先要被治疗。
)
(一个早年的时候,自尊心被反复蹂躏的这样一个人,他也非常善于让别人觉得自尊受到伤害。
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是这样子的,比如你让我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你攻击我,挑剔我,然后我在痛了之后,我就知道这个痛可能不是我的,是你的,因为你没有办法直接告诉我说你如何如何痛,你只能通过让我痛的方式,让我知道你曾经怎么痛过,我们在生活中间可以碰到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让我们难受,一个普通人的做法就是以眼还眼,你牙还牙,但是我们如果把它作为反移情来理解的话,我们就会想,他是没有办法告诉我们他是怎么难受的。
但是他的潜意识知道怎么告诉我怎么难受,就是让我跟他一样的痛。
)
(如果在生活中间,我们认为某一个人给我带来了羞辱的话。
出于防御的考虑,我可以先这样认为再说,因为我没有办法告诉我,他是有如何的被羞辱之痛。
只能够让我觉得羞辱,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如何被羞辱过,这样子我就被解放了。
这是一种缓解自己的一个策略和事实,因为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就解放了我们自己。
相反的,如果我本身就有很多的羞辱感,然后这个人只不过是让我变得更加羞辱而已,然后我就对他有仇恨的话,这使我处在一个更加不自由的状态中间,会获得更多的屈辱。
我们有两种回应方式,一种回应,就是认为他羞辱了我,然后我们像普通人一样回应。
还有一种就是我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需要告诉我他怎样被羞辱过,然后我基本上就可以不回应,或者给予它相反的回应,我宽恕他,爱他,我心里宽恕他,这会极大的增加我们宽恕的能力。
)
(有很多来访者,他们无法用语言告诉他们如何难受,他们只能够通过让周围人难受,破坏人际关系,让别人难受,来告诉别人我是怎么难受的,所以他们人际关系变得非常的糟糕。
其实他们是潜意识在做这件事情,跟他们打交道,除了难受还是难受。
那么,现在我们知道他们内心里面是有没有办法直接用语言来言说的痛苦。
他们想找一个人理解他们,仅此而已,而不是他们跟我们过不去,要让我们难受。
当他使别人难受的时候,别人也会还击他,那就使他的境地更差。
有好多人就是用这种方式让自己越来越糟糕。
那这样对他本人有什么好处?因为他让你知道,就相当于婴儿一样。
我肚子饿了,妈妈不知道,如果能让妈妈也肚子饿,妈妈就知道我肚子饿了。
同时,这也是移情。
问: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曾:因为他没有成年人的办法。
成年人的办法就是告诉你我很痛苦,你安慰我一下吧。
但是他不是这样说的,他是把你整的一样难受,然后他就婴儿般的想到,我已经让妈妈难受了,所以妈妈会来喂我的。
)(从防御机制的角度来看,是投射性认同,看到这一点,可以使我们不跟别人的内心冲突纠缠。
)
本讲小结:
1、移情:即转移关系。
2、反移情:即关系的逆转移。
任何一个学派都有自己的强项,精神分析的强项就在于了解人的潜意识。
3、一致性反移情上升到艺术水平的时候,就是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