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佛教名山
全国佛教名山寺院详细分布

国佛教名山寺院详细分布1. 四大名山一、山西五台山南山寺显通寺广仁寺镇海寺广宗寺普化寺金阁寺龙泉寺殊像寺塔院寺圆照寺碧山寺望海寺尊胜寺灵应寺法雷寺佛光寺演教寺普济寺黛螺寺灵境寺竹林寺妙德寺广化寺佑国寺善财寺三泉寺寿宁寺极乐寺碑楼寺秘密寺佛母寺二、浙江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梵音洞盘陀庵梅福禅院无垢庵紫竹林庵观音洞普陀精舍三、四川峨嵋山报国寺伏虎寺雷音寺神水阁中峰寺广福寺清音寺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严顶四、安徽九华山化城寺祗园寺月身宝殿上禅堂下禅堂立庵天台寺九华寺百岁宫甘露寺旃檀林慧居寺净土庵接引庵九华莲社念佛禅院广济寺东崖寺无相寺华严寺禅华天寺翠峰寺广福寺福度寺会龙寺广胜寺圣贤寺龟山寺平坦寺净信寺广化寺回龙庵甘露庵西天竺庵大桥庵松树庵长生庵一宿庵双峰庵复兴庵德永庵九莲庵龙庵通慧庵十王殿莲花庵翠去庵拜经台念佛堂大厦庵观音庵永兴茅蓬净修茅蓬定西茅蓬心安茅蓬蕴空茅蓬华严洞海会寺金刚寺莲宗精舍双溪讲寺香山茅蓬法华寺天池庵聚龙庵龙安院圆通庵韦驮庙2. 八小名山一、北京香山香山寺碧云寺宝相寺二、河南嵩山会善寺永秦寺嵩山寺嵩岳寺十方禅院三、江苏狼山广教寺三贤寺准提庵四、江西庐山秀峰寺归宗寺海会寺黄龙寺栖贤寺天池寺万杉寺五、天台山华顶寺心明庵智者塔院高明寺中岩寺下方广寺万年寺上方广寺中方广寺寒明楼济公院天柱峰庵六、湖南衡山雁峰寺南台寺祝圣寺藏经殿方广寺丹霞寺石头寺上封寺高台寺紫盖寺马祖庵半云庵湘南寺罗汉洞明心殿讲经台大善寺七、陕西终南山弥陀寺八、云南鸡足山祝圣寺金顶寺传衣寺牟尼庵大觉寺九莲寺大钟寺华严寺寂光寺悉檀寺极乐庵弥勒殿大士阁钵盂庵云居斋堂3. 八宗祖庭一、天台宗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二、三论宗江苏南京栖霞寺三、法相唯识宗陕西西安大慈恩寺陕西西安兴教寺四、华严宗陕西户县草堂寺五、律宗江苏扬州大明寺江苏句容隆昌寺六、密宗陕西西安大兴善寺七、净土宗江西九江东林寺陕西长安香积寺山西交城玄中寺八、禅宗河南登封少林寺河南洛阳白马寺安徽潜山三祖禅寺湖北黄梅四祖寺湖北黄梅五祖寺河北正定临济寺广东韶关南华禅寺广东乳源云门寺广东新兴国恩寺湖南衡山福严寺湖南宁乡密印寺江西萍乡杨歧寺江西宜丰普利寺江西吉安净居禅寺福建福清万福寺浙江鄞县天童寺江苏南京清凉寺江苏苏州云岩寺4. 赤县浮图一、北京市静明园玉泉山塔房山云居寺塔二、天津市蓟县白塔蓟县定光佛舍利塔三、河北省承德永佑寺舍利塔正定天宁寺凌霄木塔定州开元寺塔涞源兴文塔徐水凌云塔四、山西省五台普济寺和尚塔五台龙泉寺石塔应县木塔阳城海会寺双塔某地龙潭寺普同塔沁县灵应塔沁县法华寺祖师塔平顺芊禅师舍利塔五、辽宁省沈阳无垢凌光舍利塔辽阳白塔朝阳北塔北镇双塔六、吉林省农安辽塔永吉巴尔虎塔七、黑龙江省哈尔滨浮屠塔八、上海市龙华塔松江西林塔松江兴教寺塔松江护珠塔金山华严塔嘉定法华塔九、江苏省南京大报恩寺塔苏州北寺塔苏州灵岩寺多宝佛塔吴县安定塔吴县万佛石塔无锡妙光塔常州文笔塔镇江昭关石塔镇江慈寿塔扬州文峰塔淮安文通塔南通文峰塔南通支云塔启东法音寺多宝塔十、安徽省肥西通公塔蒙城万佛塔巢湖文峰塔当涂金柱塔歙县长庆寺塔安庆振风塔潜山太平塔潜山三祖禅寺觉寂塔枞阳远公塔十一、山东省济宁铁塔十二、浙江省杭州雷峰塔杭州六和塔鄞县镇蟒塔鄞县阿育王寺塔奉化南山塔浦江龙德寺塔十三、江西省永修海会塔九江西林寺塔赣州慈云塔十四、福建省福州罗星塔福清瑞云塔福清鳌江宝塔连江含光塔惠安圭峰塔平和三平寺塔殿平和三平塔亭龙岩龙门塔十五、湖南省安化梅城北宝塔沅江凌云塔沅江镇江塔岳阳慈氏塔新化北塔会同金龙太子塔衡阳朱晖塔衡山舍利塔祁阳文昌塔洞口木瓜青云塔洞口文昌塔邵阳北塔邵阳东塔郴州南塔桂东书院塔临武东塔资兴凤凰山古塔桂阳文峰塔桂阳东塔冷水滩回龙塔蓝山传芳塔十六、湖北省武汉归元寺普同塔武昌洪山宝塔汉阳玉泉寺佛塔钟祥文风塔沙市万寿宝塔大冶青龙塔黄冈文峰塔黄梅乱石塔黄梅五祖寺如来佛塔襄多宝佛塔宜昌天然塔五峰兴文塔恩施连珠塔恩施双山寺福寿塔恩施双山寺茔塔利川宜影塔利川培风塔十七、河南省内黄大兴寺塔十八、广东省广州六榕寺塔南雄三影塔梅州元魁塔梅州千佛塔五华雄师山山塔潮州凤凰塔潮州三元塔潮州西湖普同塔潮阳文光塔顺德神步塔雷州三元塔肇庆崇禧塔揭阳宝琼庵又琼舍利塔十九、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承露塔宾阳回风塔宁明蓉峰塔全州妙明塔蒙山鳌山宝塔二十、四川省成都昭觉寺普同塔新都宝光寺舍利塔都江堰灵岩寺千佛塔乐山普同塔西昌白塔绵竹回澜塔绵阳凌云塔三台北塔三台东塔三台亭子山塔盐亭华严石塔江油南雁塔江油蜚英塔广元来雁塔营山回龙塔蓬安文明塔内江三元白塔简阳白塔宜宾黑塔松潘黄龙塔二十一、云南省昆明定风塔宾川鸡足山极顶塔景东振文塔澜沧八角塔思茅芒蚌佛塔景谷勐卧佛塔江城整董贺井塔二十二、陕西省西安大雁塔西安理安寺周氏经塔咸阳千佛铁塔兴平白塔延安薜家沟石塔延安东嘉岭山塔二十三、甘肃省兰州多子塔西峰宋塔宁县唐塔宁县宋塔华池双石塔环县宋塔二十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拜寺口双塔银川海宝塔平罗田州塔二十五、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万部华严经塔二十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红山古塔二十七、台湾省南投福海塔5. 喇嘛寺院一、北京市雍和宫西黄寺普济寺二、山西省五台山罗睺寺五台菩萨顶三、河北省易县永福寺承德溥仁寺承德溥善寺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承德安远庙承德普宁寺承德普乐寺承德殊像寺承德须弥福寿之庙承德普佑寺承德广安寺承德永佑寺承德法林寺承德珠源寺承德旃檀林承德鹫云寺承德碧峰寺四、内蒙古包头五当台五、辽宁省朝阳佑顺寺阜新德惠寺六、陕西省西安广仁寺七、云南省丽江玉峰寺丽江文峰寺中甸归化寺八、青海省湟中塔尔寺九、西藏自治区拉萨布达拉宫6. 石窟岩洞一、山西省太原晋祠方丈洞大同云岗石窟宁武万佛洞五台观音洞五台善财洞二、河北省邯郸北响山石窟山海关悬阳洞三、辽宁省锦州观音洞义县万佛堂石窟喀左天台寺朝阳洞四、江苏省苏州灵岩山观音洞镇江金山观音洞徐州大士岩徐州云龙山石佛五、安徽省黄山鬲山地藏洞佛龛青阳九华山华严洞青阳观音峰观音造像六、山东省济南千佛山极乐洞五莲观音洞沂源织女洞观音堂序碑七、浙江省鄞县天童寺观音古洞乐清观音洞舟山普陀潮音洞八、福建省福鼎蝙蝠洞福鼎犀牛洞仙游麦斜岩泉州弥陀岩泉州千手岩泉州瑞像岩德化九公山弥勒洞屏南禅狮岩龙海云洞岩晋江南天寺摩崖佛像安溪达摩岩安溪泰湖岩南安天柱岩九、湖南省湘潭观音岩株洲空灵寺空灵洞永兴观音岩十、湖北省黄梅五祖寺授法洞十一、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浚县朝阳洞浚县千佛洞石窟十二、广东省潮阳石泉岩珠海观音洞十三、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观音洞十四、贵州省织金慈云洞普定玉真山摩岩弥勒像安顺华严洞十五、四川省彭水云顶寺摩崖广元千佛崖重庆华岩寺华岩洞蒲江摩崖造像大邑药师崖石窟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大足北山佛湾造像安岳圆觉洞安岳千佛寨资中重龙山北崖南部碑院大佛潼南马龙山摩岩造像夹江千佛岩十六、云南省昆明罗汉崖昆明普陀崖昆明慈云洞剑川石窟剑川金华山石刻思茅翠云观音洞思茅翠云仙人洞景谷勐乃仙人洞景谷勐乃花仙洞安宁石刻卧佛十七、陕西省富县石泓寺万佛洞十八、甘肃省兰州菩萨洞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永靖炳灵寺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甘谷大象山大佛靖远寺儿湾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泾川西王母宫石窟西峰北窟寺某地万佛洞十九、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菩提洞二十、台湾省台中紫云岩台中县龙泉岩台北县下泰山岩台北清水岩台北县歧山岩桃园寿山岩彰化修水岩彰化清。
四大佛教名山

1981年到九华山,只身住东崖幽冥钟亭,每 日撞钟念佛。 1986年转到九华山上禅堂禅修,严守戒律, 常手执方便铲。 1990年10月慈明和尚预知西归将近,传行脚 僧大弟子德贵和尚从祁门来见。11月26留下 一偈:“忘我戒生灵,是如不变迁。真持亦 放下,谁住叹空也”。话音一落,圆寂西归, 世寿86岁。
32
1950年赴抗美援朝战场,随军当卫生员,1953年回 国,于吉林通化206医院工作,1954年在沈阳南大 关联营中医院针灸科当医生,1958年调入城乡卫生 院,1963年下放二边江乡三边江村,1976年回吉林 通化自办诊所。 1982年宗教政策落实后,便再度上五台山,在塔原 寺受具足戒,同年重修南山寺。 1983年朝礼九华山,决定在此常住,先后住过甘露 寺,菩提阁等寺,后重修通慧禅林。
绿树葱茏。
8
化城寺历代曾遭受多次火灾,现有殿宇多系清
朝光绪年间重建,唯独藏经楼是明代宣德年间
建筑。现在,化城寺已辟为九华山佛教文物展
览馆,将以前保存在月身殿西侧的佛教文物和
该寺的一些文物珍宝搬迁过来,集中展览。其
中有康熙、乾隆二帝的手谕笔迹,有传说是金
地藏王穿过的僧靴和使用的宝印,还有宋代和
元代的岩红瓷和青蓝瓷钵,以及从缅甸传入的 仰光大金塔模型、梵文贝叶经等文物。
31
通慧禅林的肉身菩萨——仁义师太
是世界上唯一尊比丘尼肉身菩萨。 俗名姜素敏,出生于1911年,祖籍辽宁沈阳,门 第书香。 高中毕业后当教师,23岁与一同窗好友成婚, 30岁时丈夫病故。 1940年秋到山西五台山显通寺落发为尼,法名 仁义。 1946年仁义入沈阳中医学院钻研医学四年。 解放后,由于宗教政策的原因被遗返原籍。
浅谈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浅谈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
中国佛教圣地;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那么,接下来跟随小编来了解了解吧!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
中国佛教圣地;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四大佛教名山随着佛教的传入,自汉代开始建寺庙,修道场,延续至清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受到国家的保护,并对寺院进行了修葺。
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五台山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
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目前,大部分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
现在五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
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着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
普陀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浙江舟山群岛,观音菩萨道场,同时也是着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普陀山的名称,出自佛教《华严经》等六十八卷,全称为:“补坦洛迦”、“普陀洛迦”,是梵语的译音,意为“美丽的小白花”,由于中国历代帝王多建都在北方,所以自元朝以来,惯称此山为“南海普陀”。
普陀山又有“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誉。
峨眉山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着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
中国四大 佛教名山是指哪四座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指哪四座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指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
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志》一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道场曰地水火风。
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地藏);峨眉,火也(普贤);五台,风也(文殊);普陀,水也(观音)。
”后世遂称九华峨眉五台普陀为四大名山。
普陀山为观世音菩萨住处。
五台山为文殊菩萨住处。
峨眉山为普贤菩萨住处。
九华山为地藏菩萨住处。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哪些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道场。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
山高海拔二千八百九十米,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
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方圆达250千米,总面积592.88平方千米。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
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
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
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
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
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
”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
四大佛教名山

四大佛教名山佛教是人类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放射异彩但尚未完全被人感受到的一种珍品。
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去恶从善、去染成净、护生佐世,用“出世”思想表示其“入世”的态度,亦即用“出世法”改造“世间法”。
它的关于“众生平等”、人人具有佛性的主张,包含着深刻的人人可以教育、可以造就、布衣可以成圣的思想,认为只要通过戒、定、慧三学(同时也是三个阶段)的修习,便可证菩提、入涅磐,亦即所谓成佛。
佛教的最高境界的特点是清净、虚寂。
为了便于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僧人往往希望远离尘世之名利场,寻求可以寄身托志之所。
而自然界中之山,得阳光雨露的化育,受风霜寒热之洗礼,尤具天地之灵气。
林海云涛衬其静,飞瀑流泉见其净,莽莽苍苍显其空,虎踪鹿迹明其虚,自然之风采,天造的神韵,难以状貌。
净、静、虚、空在僧人与崇山峻岭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于是产生了独特的人文与奇特的自然融于一体的佛教名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僧人选择名山修习是一个方面,而他们一旦住山,便从此成为此山的义务护林员、育林员,而且将文化引进山林,形成人文景观,从而扩大、升华了这座名山的内涵,则是另外一个方面。
寺于山得其所,山以寺而扬其名,纯自然之名山变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双美之名山。
当中国化的禅宗创立之后,这一趋势和作用尤其变得明显。
中国的佛教名山不止千百,其中以“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这四大名山声名及影响为最。
五台山,清凉圣境五台山在山西省的东北部,其大部分在五台县境内。
五台山属太行山一个支脉,为东北至西南走向。
有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高峰,其中北台叶斗峰,海拔高达3058米,为我国华北地区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五座台顶虽峻极云表,峰顶却平坦宽广,“有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又因此山“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广清凉传》卷上),亦称为“清凉山”,并被人们誉为“清凉圣境”。
五台山景色宜人,风光秀丽,气候凉爽,是消夏避暑的理想胜地。
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
➢地理位置:位于山西省五台县;
➢ 主要特色:青庙与黄庙并存,显教与密教 竞传;
➢五大禅林:
• 显通寺:前身为北魏的大浮图灵鹫寺,最早寺院; • 塔院寺:大白塔,尼泊尔阿尼哥设计藏式白塔; • 菩萨顶:传说中文殊菩萨居住处,黄庙之首; • 殊像寺; • 罗睺寺。
五 台 山 地 理 位 置
峨眉山主要特色
九华山
➢地理位置: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 ➢主要特色:所供奉的为肉身菩萨; ➢法系:禅宗 ➢开山寺院:化城寺; ➢四大丛林:祗园寺、百岁宫、东崖寺
和甘露寺。
九 华 山 地 理 位 置
九华山肉身菩萨
化城寺
佛教四大名山的地位
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 说明了四大名山在佛教信徒心中的 不同地位,同时也说明了佛教四大 菩萨在佛教信徒心中的地位。
显通寺
塔院寺
普陀山
➢地理位置: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
岛; ➢ 主要特色:佛教四大名山中惟一一个建在
岛屿之中的; ➢ 最早寺院:不肯去观音院; ➢ 法系:禅宗; ➢ 普陀三大寺:普济寺(规模最大的寺院和
佛教中心)、法雨寺和慧济寺。
普陀山地理位置
海天佛国普陀山
普济寺
峨眉山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峨眉县;
➢ 主要特色:为佛教四大名山最为秀丽的一 座,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也是四大名山 之中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为 野生弥猴的自然保护区;
➢ 主要寺院: • 山下第一寺报国寺; • 入山第一大寺伏虎寺; • 山上最大的寺院万年寺; • 山顶(金顶)名寺普光寺(日出/佛光/云海
圣灯)。
峨眉山地理位置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文殊菩萨之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之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之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之道场中华十大名山简介第一名: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之北,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古称岱山,春秋时改称泰山,被尊为我国五岳之东岳。
古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之誉。
泰山拥有丰富的自然遗产。
景区内自古命名的山峰112座、崖岭9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0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共有植物144科,989种,植被覆盖率为79.9%。
泰山风景区拥有连续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
现有古建筑群22处、古遗址97处、历代碑碣819块、历代刻石1800余处,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书法等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主要景观包括天贶殿、南天门、碧霞祠、日观峰、经石、黑龙潭等。
第二名: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属黄山市管辖。
传说是中华祖先——轩辕黄帝修身炼丹而飘然成仙的地方。
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
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
黄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精华景区1154平方公里,集“泰山之雄伟、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眉之秀丽、雁荡之巧石、华山之险峻”于一体,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称著于世。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日出、晚霞、华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真可谓人间仙境。
此外,还有云谷寺、松谷庵、白云溪、翡翠谷等游览景区,令人流连忘返。
第三名:峨眉山 被称为“峨眉天下秀”的峨眉山位于峨眉山市境内,距乐山区30公里,高出五岳,秀甲九州,以雄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神奇迷人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
主要景观有“双桥清音”等峨眉十景,主峰金顶海拔3077米,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相传安徽九华山曾是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曾是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曾是南无大智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曾是南无大行普贤菩萨道场。
故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地藏王菩萨坐骑谛听,观音菩萨坐骑金毛犼赛太岁即朝天吼,文殊菩萨坐骑青面狮口首仙即青狮,普贤菩萨坐骑黄牙老象即灵牙仙。
愿妙悟之回答能帮助您。
南无阿弥陀佛传承不同,造像上也有所不同,一般的文殊菩萨像多为头戴五髻宝冠的童子形,这个时候他所执的法器是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
右手执宝剑,以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
另外常见的一种白文殊右手搭膝拈一支乌巴拉花茎,所拈之花上竖立着一把慧剑,剑尖有火焰围绕燃烧,象征以智慧之剑斩断一切捆缚内心的执著绳索,左手在胸前也持一只花,延伸到左耳边之花上有代表般若经之经箧,象征所有智慧来自般若经典。
白文殊还有另外一种形象,区别是右手并不持花剑,左手所持花上安置般若经典,其上竖立智慧之剑。
普贤延命菩萨的形像有二臂像及二十臂像两种。
依经典所记,其二臂像‘如满月童子,头戴五佛顶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召集金刚铃。
二十臂像的话左右十手持各种不同法器。
而地藏菩萨我们通常见的是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
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
但是地藏是有六地藏的,莲华三昧经中的是一檀陀地藏,为地狱道之能化,手持人头幢者(檀陀者译人头幢)。
二宝珠地藏,为饿鬼道之能化,手持宝珠者。
三宝印地藏,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宝印手者。
四持地地藏,为修罗道之能化,能持大地拥护修罗者。
五除盖障地藏,为人道之能化,为人除八苦之盖障者。
六日光地藏,为天道之能化,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恼者。
谷响集中的六地藏是:第一,(地狱道)白色(或肉色),赤莲华印(左手莲华其上童子头并幡右手月轮),梵号尾萨缚钵哩布罗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状如五瓣莲、建寺最早、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的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
(2)孤悬碧海清波之中的"海天佛国"普陀山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道场。
(3)地处四川盆地绵延数百里常有金顶佛光奇观的"峨眉天下秀"是普贤菩萨道场。
(4)号称有四百八十寺的九华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
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
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
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为什么拜菩萨?一、弥勒菩萨:包容、欢喜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
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
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
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
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
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二、地藏菩萨:孝顺、恭敬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
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
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大,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
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
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
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四、文殊菩萨:智慧、善巧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
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
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
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
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五、普贤菩萨:应用、实践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
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四个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实践。
诸位想想,佛教里哪来的迷信?真正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啊!然后才能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
乐从哪里来的?从悟来的。
觉悟就乐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统统清楚,统统明了,自然就快乐了。
你能够掌握这个现实,你能够自在地运用这个现实,支配这个现实,而不是被环境所支配。
被环境支配,这个人很痛苦啊!自己有能力支配环境,支配自己生活,样样作得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呢?关键就在迷、悟啊!这些菩萨代表修学的纲领,都是叫我们真正地认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使我们真正受益。
为什么拜罗汉?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
我们拜罗汉、数罗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
为什么拜四大天王?走进佛寺大门,你看的第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
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是护法,保护这个道场的。
你懂得其真正的意思吗?一、东方持国天王。
“持”是保持;“国”是国家。
持国里面最重要的含意就是“负责尽分”。
我们修身、齐家,也就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自己是什么身分,就负担起什么样的职责。
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每一个人在他自己岗位上都能尽忠职守,负责尽职,这才能护持国家,他表示的、教我们的是这个意思。
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它也是表示佛法的。
代表什么呢?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这就是中庸之道。
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
就像弦一样,你要是太紧了,它就会断掉;太松了,就弹不响了,一定要调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守分寸,都要做得恰到好处,它是这个意思啊!二、南方增长天王。
“增长”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求进步;与时俱进,不进则退。
儒家教学说日日新,日新又新,永远在求进步;佛法讲精进,不但要进步,还要精纯,进步当中要守住精纯,这是佛教给我们的。
所以佛法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那你不求进步怎么行,整个社会都在进步,你落在后面,会被淘汰掉的。
所以德行上要进步,智慧要增长,技能要进步,才艺也要进步,乃至于我们生活品质也要天天往上提升,这才是佛法。
佛法讲苦行,那是在求学的阶段。
因为佛所讲的是教我们离苦得乐,不要搞错了,我们离乐去吃苦,这在佛法里找不到。
所以苦行是在修学的阶段,好像我们在学校读书,求学的阶段要苦,踏进社会我们造福人群,这个时候是离苦得乐;不但自己离苦得乐,帮助整个社会,帮助一切大众离苦得乐,是这么一个意思,不能搞错。
苦行是一个阶段,不是永久的,这个一定要知道。
增长天王手上拿的是宝剑,这个剑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智慧之剑,能断烦恼。
烦恼像丝、像乱麻一样,所以快刀斩乱麻,唯有智慧才能够把所有的烦杂事情,统统都解决掉,它表这个意思。
三、西方广目天王;四、北方多闻天王。
前面两个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要负责尽职、要日新又新。
那要怎样才能做到呢?这两位天王教给我们——要多看、多听,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智慧从这儿来的呀!要读书,要读诵佛经;要到处去看、去考察,像现在说观光、考察。
“光”是什么呢?光是那个地方的风俗人情,那个地方的生活习惯。
我们去看看都了解了,人家的长处,我们学习;人家的缺陷,反省我们有没有。
我们能够采人之长,舍人之短,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社会,这样岂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国家,最美好的社会了吗!这个不是凭空在想像的,是要叫你多方去考察、去学习。
可见佛教给我们的确是非常踏实,绝不是空谈;教我们多看、多听,增长自己的学问,增长自己的见识。
那么广目天王右手拿的是一条龙,或者有的时候造像造的是蛇。
龙跟蛇代表什么呢?代表变化莫测。
这是讲人心、社会、世界,非常非常复杂,常常在变化,你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局势,才能游刃有余,它表这个意思。
北方多闻天王,他手上拿的是伞盖。
伞代表什么呢?伞是遮盖,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环保,遮盖灰尘,既要多看、多听,又要保护自己身心的清净,不被诱惑,不受污染。
所以你要是真正明了,真正懂得,一进天王殿看到这些塑像,就给你上了一课。
这一课真正护持你自己身心的健康,护持你个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世界的和平,这统统都护持了,一点都不假。
诸位一定要晓得它表法——教学的意趣。
这是艺术的教育。
为什么烧香?“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
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修学戒律,就是要遵纪守法,修十善业。
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或称十善业道。
现在将十善业略述于下: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
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
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
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害的众生。
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二、不偷盗而义利节用——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
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
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
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
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他,叫做“义利”。
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
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
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
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
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
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
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
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六、不恶口而出言慈和——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
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
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
”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七、不绮语而言说有礼——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
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
故要说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语。
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庄严威仪,也必为人敬仰。
八、不悭贪而慈心舍施——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
悭贪的人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宜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经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