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中药诗赏析
菟丝花的诗及资料

菟丝花的诗及资料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菟丝花的诗及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1菟丝花的诗:古诗《古绝句》年代:汉作者:汉无名氏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
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寄紫盖阳居士》年代:唐作者:黄陵美人落叶栖鸦掩庙扉,菟丝金缕旧罗衣。
渡头明月好携手,独自待郎郎不归。
《咏史上·王昭君》年代:宋作者:陈普昭阳柘馆贮歌儿,恨杀陈汤斩郅支。
胡草似人空好色,春光不到二阏氏。
《咏史上·王昭君》年代:宋作者:陈普宁胡名号正当时,且有安栖得哺儿。
胡草似人空好色,青青合为故阏氏。
《自然诗》年代:宋作者:晃冲之先生手不废经营,白屋凭虚结此亭。
燕麦菟丝侵密坐,南箕北斗挂疏櫺。
青松夹日交倾盖,翠柏分风倚列屏。
莫道君家燕长物,案头灯火有流萤。
《和谢虚谷》年代:宋作者:孙嵩穷愁幽思或成时,畦绕荒芜失自治。
秋气居然寒宋玉,土风犹尔操钟仪。
安能跛鳖从天马,正拟长松引菟丝。
启以新篇新绳削,元和直至建安时。
《亭前高柏》年代:宋作者:文同石田硗硗地力燥,谁种双柏已高大。
长材夭矫堪巨栋,老顶索纡若层盖。
雪下孔翠寒不起,风中笙簧清可爱。
菟丝幸好求女萝,莫倚纤柔欲无赖。
《王将军墓》年代:宋作者:张玉孃岭上松如旗,抉收欠石姿。
下有烈干魂,上有青菟丝。
烈士节不改,青松色愈滋。
欲识烈士心,千里相思共明月。
《药名闺情诗(二首)》年代:明作者:萧韶菟丝曾附女萝枝,分手车前又几时。
羞折红花簪凤髻,懒将青黛扫蛾眉。
丁香漫比愁肠结,豆<壴董>常含别泪垂。
愿学云中双石燕,庭乌头白竟何迟。
2菟丝花的诗:现代诗歌《菟丝花》喜欢偎依大树嘲讽的笑那么娇俏从不把生养的土地正眼来瞧注定是被老天遗落在高枝口袋里的宝即使现在萧条妖妖依附的仅仅只是小草成长中悄悄背离那一抹嫩绿与骄傲不需阳光有多关照你有你羞黄的缠绕用一点点掠夺和他一点点施舍一不小心就把爱意变作了侍宠而娇你心中不变的高大挺拔的不倒让爱意扭曲却又挣扎变作勇气必不可少更高是持久追寻的好不停的攀爬把青春比作些微细小而易碎的花翘菟丝花防碍了谁的早用一生觅觅寻一个依靠一辈子强颜欢笑当你在秋风里终究变作了瑟瑟枯黄要老这牢牢真的牢牢又最终会是谁的依靠《我是你身上的菟丝花》你是我心中的参天树,我是你身上的菟丝花。
二十六、菟丝子

二十六、菟丝子日期:2021-02-26 08:53:00 来源:倪注神农本草经编辑:zadmin【本经原文】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
第26,菟丝子。
菟丝子要用的好,用不好会得到反效果。
所以你看这个本草经的时候眼睛要看清楚,招子放亮一点,等下你就知道我在讲什么了。
本草经的原文,菟丝子是辛辣,辛是主散主润泽还有横行,就是无所不到啊,横行,横着走。
一般来说绝伤,像我们骨头断掉,骨头裂掉,或者是受到那种,都可以用,是菟丝子。
常常久服可以明目,我们非常多的药都可以明目,包括金石类的药几乎都可以明目。
【产地】的这个地方,你们看一下本草里面,是子,它的种子,来入药的。
主治,菟丝子为补肾益精的要药,我们所有的母精,男人的精子,“老师,我的这个病人来了,他精子太淡,所以他太太不能怀孕”。
太好了,菟丝子用上了。
中药所有用到种子的药,都是在补精的。
都是能够补到精子的。
那菟丝子是其中一个,像覆盆子也是,后面会介绍到。
补肾益精的要药,所以精子太淡了,我们可以用菟丝子。
那坚筋骨,比如说这个病人骨头断掉了,我们当然有其他的药,但是菟丝子是一个很好的药。
专门治疗茎中寒,“老师,什么是茎中寒啊?”就是那个男人的阳具嘛,茎里面比较寒,精自出,精子不能自守,自出。
小完便以后,“老师,有的老先生,常常小完便出来又滴几滴在裤子里面。
都可以使用这个菟丝子。
”这就是溺有余沥,腰痛膝冷,下焦有寒湿。
为什么你用到的时候要小心。
你看菟丝子的【禁忌】肾家有问题的人多火,虚火,阳强不举,阳强不痿的人,大便燥急者,都忌。
什么叫阳强不痿,就是这个人本来性功能很正常啊,阳翘起来挺起来不会(萎缩),很硬嘛,没有阳痿的现象,挺起来。
那你说,“老师,这个人精不够,我给他吃菟丝子”。
吃完菟丝子回来,他就会告诉你,医生,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倒下去过,吃了你的药从此就不举了。
这就是菟丝子。
读书要小心点,要看清楚。
如果你病人说举起来没有问题,你不要给他吃菟丝子,这是我们当医生要注意的,那你要使坏就很好使坏啦。
诗歌鉴赏《菟丝》

9.本诗中间两联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诗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自己容颜“独老”与他人节日“相亲”对比(2分),表现愁 苦之深(1分);此时清冷登高与旧时得志出仕对比(2分),表现境 遇之悲(1分)。
相关链接
译文:
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④ 鹘:即隼,飞行迅速,善于袭击其他鸟类。李时珍《本草纲目•禽四•鸱》:“鹘,小于鸱,而最猛捷, 能击鸠、鸽。”
⑤ 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之飞龙。大禹治水时,应龙曾以尾画地而成江河,导水入海。南朝梁任昉 fǎng《述异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⑥ 飞茎:直生之枝条。《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张铣注:“飞茎, 直生枝也。”
读题目
9.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6 分) 答题规范:对比角度1+分析概括
对比角度2+分析概括 答案:
①把兔丝自身前后命运进行对比,依附荆榛时茂密繁盛,荆榛被砍,兔丝也 受牵连;
②把兔丝和桂树、珊瑚等“灵物”进行对比,兔丝因依附而死,不明不白、 不值一提,灵物独立明达。(每点3 分)
菟丝子:掐死你的温柔

菟丝子:掐死你的温柔邹桂萍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其种子生根发芽之后,植株长出藤状的细丝,在空气中探寻可以攀援的寄主。
一旦找到合适的依附对象,它便自断其根,叶片退化,仅靠细柔的茎部缠绕植物生长,贪婪地用吸盘汲取寄主的营养。
宋代药学家苏颂在《本草图经》中曰,菟丝子“夏生苗,初如细丝,遍地不能自起。
得他草梗则缠绕而生,其根渐绝于地而寄空中。
”菟丝子凭借其缠绕特性,寄生在低矮的杂草中,或树木的高枝上,与附生植物松萝相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菟丝子寓意新人成婚,终身有托,有时也寓意仕遇明君,前程有望。
菟丝蔓草上《诗经·桑中》曰“爰采唐矣?沫之乡矣”,历来有很多学者考证其中的“唐”是什么植物。
辞书之祖《尔雅·释草》曰“唐、蒙,女萝。
女萝,菟丝”,即一物有四名,分别是唐、蒙、女萝、菟丝。
然而,女萝(松萝)是附生植物,常见生长在树木的枝茎上,呈灰绿或草绿色;而菟丝子是寄生植物,常见蔓生在低矮的杂草中,偶尔也会攀援到树木顶端,其植株呈赤黄色。
两者又岂能相提并论呢?三国吴学者陆玑《诗疏·释草》曰:“菟丝蔓草上,黄赤如金,今合药菟丝子是也,非松萝。
松萝自蔓松上,生枝正青,与菟丝殊异。
”陆玑对两种植物观察细致,他用高枝上的绿松萝和杂草中的黄菟丝子相比,两者的差异一目了然。
但是,假如两种植物都生长高枝上,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望呢?《本草乘雅半偈》载,明代医家卢之颐就曾经在树林中看到这样的一幕,他经过树林,望向林间,只见“有若赤网笼幂者;有若青丝覆罩者;又有青赤相间者。
”他向富有经验的山翁请教,山翁告诉他,“赤网即菟丝,青丝即女萝”。
卢之颐于是断定:“则是一物二名矣。
”古人看到松萝和菟丝子一样成片生长,如同罩幕一般将其它植物笼盖,而且误以为松萝是“松上寄生”,故此断定两者是同类,并为其取名为“蒙”。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爰采唐矣”中的“唐”是总称,包括松萝和菟丝子两种植物。
宋代学者陆佃的《埤雅》曰:“在木为女萝,在草为菟丝。
新婚别诗词赏析

新婚别唐代:杜甫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菟丝:即菟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长。
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
结发:这里作结婚解。
君妻:一作“妻子”。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无乃:岂不是。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
河阳:今河南孟县,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
唐代习俗,嫁后三日,始上坟告庙,才算成婚。
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姑嫜:婆婆、公公。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
藏:躲藏,不随便见外人。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归:古代女子出嫁称“归”。
将:带领,相随。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
往死地:指“守边赴河阳”。
死地:冒死之地。
迫:煎熬、压抑。
中肠:内心。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
苍黄:同“仓皇”,匆促、慌张。
这里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烦。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
事戎行:从军打仗。
戎行:军队。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妇人”两句:意谓妇女随军,会影响士气。
扬:高昂。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
久致:许久才制成。
襦:短衣。
裳:下衣。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杜甫《新婚别》诗词赏析

杜甫《新婚别》诗词赏析新婚别唐代:杜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才章?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译文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 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我和你做了结发* ,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注释菟丝:即菟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长。
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
结发:这里作结婚解。
君妻:一作“妻子”无乃:岂不是河阳:今河南孟县,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
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
唐代习俗,嫁后三日,始上坟告庙, 才算成婚。
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姑嫖:婆婆、公公藏:躲藏,不随便见外人归:古代女子出嫁称“归”将:带领,相随。
菟丝子——胜日寻芳(48)有图

无根无叶的怪物:菟丝子——胜日寻芳(48)菟丝子,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
中药。
对于其名字的由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抱朴子》)又云:菟丝初生之根,其形似兔。
掘取割其血以和丹服,立能变化。
则菟丝之名因此也。
”这说法怎么听都不靠谱,可《抱朴子》(晋代葛洪著)是学仙的经典辅导教材,是当真事说的。
草根长得像兔子,还能割出血,这事现代人不会相信。
宋代人苏颂也持怀疑态度,《本草纲目》就提到:“颂曰:抱朴所说今未见,岂别一类乎?”菟丝子这个名字应该是后来才出现的,菟丝子在《诗经》时代,就不叫这个名字,而叫“唐”。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中说:“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诗中美女孟姜采摘的“唐”就是菟丝子。
那时采摘菟丝子干什么?从诗的后两段看,肯定不是想学七十二变,而是食用,是清炒?是凉拌?不得而知,反正现在是没人拿它当盘菜了。
为什么在采摘时节会男女相会?据专家考证,是在发扬上古传统,上古的人认为,采摘时节男女交媾,能促进植物生长,带来丰收。
菟丝子又名无娘藤、无根藤,这是因为它一旦攀缠上其它植物,就会生出许多刺入寄主的吸根,当吸根能吸取营养时初生根便会枯死,形成无根状态。
另外,它的整个植株只有盘缠的丝茎和簇生的小花,看不到叶子,它的叶子已退化为鳞片。
难怪人们把它看作无根无叶的怪物。
菟丝子靠寄生生存,是危害作物的“吸血鬼”,所以苗圃果园都对它严加防治。
不过中医看重它,《本草纲目》就提到它是“本经上品”。
以上照片均于2016年8月1日摄于天津市西沽公园。
No.10《神农本草经》之菟丝子

No.10《神农本草经》之菟丝子
菟丝子,一名菟芦,味辛平,生山谷。
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去面䵟。
久服明目轻身延年。
按:菟丝子为补肝肾要药,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有同事临床上使用并未见明显效果,便请教医院前辈,前别说一来此药药效缓慢,二来用量需足。
一些前辈说菟丝子30g起步,不过我并不完全认同,因为我祖父的经验方中有2方包含菟丝子,而菟丝子的用量仅为10g,所以我目前临床使用下来的情况来说应该是这么个情况。
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菟丝子用量需要加大,而儿童菟丝子10g足矣。
方不对症,拼命增加用量也是徒劳,而我自己为自己开的调理药方中菟丝子仅用15g,我自己对疗效的判断是有效的。
所以各位大可见仁见智,不必为一家所言所局限。
临床有效就是硬道理,检验中医的唯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 。续 进 1 4剂 。
[] 3沈
洪, 周春祥 , 李大卓 . 孟河 医派传 人 :
单兆伟 医疗经验集[ . 京 : M] 南 东南 大学 出版
社 ,0 1 1. 2 1 :5
醒 脾 开 胃, 胃降 逆 之 功 ; 贝母 和 大
患 者 以 “ 芩 乌 贝 汤 ” 基 础 配 乌 贼 骨 ; 酸 止 痛 , 膜 生 肌 。 芪 为 制 护 加 减 用 药 治 疗 5月余 , 证 缓 解 , 对 胃镜 或病 理 检查 有 萎 缩 性 胃炎 , 诸 唯有 轻 微 脘 胀 不 舒 , 查 胃镜 显 或 伴 肠 化 、 型 增 生 者 , 教 授 常 复 异 单 示 , 烂消失 , 糜 中度 萎 缩 性 胃炎 变 在 辨证 用 药 基 础 上 加 用 白花 蛇 舌
贝汤 ” 加减 : 芪 1 g 太 子参 l g 虚 , 热 内蕴 , 黄 0, O, 湿 而致 气 机 不 通 , 胃络 是 否 有 瘀 血 征 象 的 常 用 方 法 。 由
炒 白术 1g 法 半 夏 6 , 冬 1g 受 损 。虚 实 夹 杂 , 虚 标 实 之 证 , 此可 见 单教 授 临证 辨证 之 准确 , 0, g麦 5、 本 组 仙 鹤 草 1g黄 芩 lg 薏 苡 仁 1g 既有 “ 通 则 痛 ” 5, O, 5, 不 的一 面 , 又有 “ 不 方 之严谨 , 难 能可 贵 的是 善 于利 更
等 。因脾 虚 夹 湿 热 , 见 舌 偏 红 , 在气 , 必入 血 , 故 久 以经脉 主气 , 络脉
四诊 合 参 , 属 气 虚 湿 热 , 证 治 有 齿 印 , 薄 黄 。 四 诊 合 参 , 教 主血 ” 二 是 因为 患 者 舌 下 络 脉 增 苔 单 ; 当益 气清 化 , 酸护膜 , “ 抑 以 芪芩 乌 授 认 为此 例 胃痛 当属 中焦 脾 胃气 粗 。查 看舌 下络 脉 , 是 单 教 授 辨 此
按: 菟丝 子 , 又名菟缕 、 菟芦 、 丝 、 萝、 菟 女 玉女 、 金线草
等 。蔓生 , 处有之。为旋花科一年生 寄生 性草本植物。 处
2 Tmd t n lC i e e Me i i eJ u n l 2 i o a h n s d cn o r a i
梁 江淹。
治阳萎 、 遗精 、 尿频 、 易孕育 、 膝冷 痛 、 不 腰 目昏不 明及 肾 阳 不足之泄泻水肿等 。如菟丝 子丸 ( 丝子 、 菟 山药 、 子 、 莲 枸 杞、 茯苓 ) 培补 脾 肾 , 子衍 宗 丸 ( 丝子 、 盆 子 、 杞 五 菟 复 枸
子、 五味子 、 车前 子) 治阳萎不育 。( 田家声 )
每 日 2次 。
导, 以免败 胃 , 故投 以益 气 健 脾 , 清
二诊 : 药后泛 酸缓解 , 胃 服 仍 利湿 热 , 酸 护膜 之 剂 , 本兼 顾 。 抑 标 痛隐 隐 , 胃胀 , 气 , 后 加 重 , 嗳 饭 舌 运 。续 进 1 4剂 。
参 考 文献
[ ] 皆平 , 1于 沈志 祥 , 罗和 生 实用 消化病 学 [ . M]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07:4 1 20 2 1 . [] 2 陈锦锋 , 云. 性 胃炎的 内镜诊 断与 中 韩 慢 医辨证 关 系 的探 讨 [ ] 广 东 医学 ,9 6,7 J. 19 1
中医药通报
2 1 2月 0 2年
第1卷 1
第1 期
嗳气 , 后 加 重 , 酸 、 心 感 , 成轻 度萎 缩性 胃炎 , 饭 泛 烧 胃 肠化 消失 。 草 , 药 微 苦 、 、 , 抗 癌 解 毒 此 甘 寒 有 中嘈杂 , 晨起 口干 口苦 , 力 , 乏 二便 按 此 案患 者 胃病 时 间较 长 , 之效 , 一 定 程 度 上 可 逆 转 肠 化 、 在 尚调 , 舌偏红 , 有 齿 龈 , 下 络脉 中焦脾 土 虚 损 , 血 生 化 乏 源 , 边 舌 气 运 异 型 增 生 , 防止 癌 变 , 是 截 病 之 此
“ 丝 子 ’ 药 诗 赏析 菟 ’ 中
菟丝 附女 萝, 引蔓故 不长。 菟丝子之 种 子 入 药 , 用 、 浸 、 炒 或 蒸 熟 制 成 菟 丝 生 酒 酒
饼用 。
菟丝及水 萍 , 所寄终 不移 。
菟丝子性 味甘平 , 走肝 、 肾《 广群芳谱》 卷九十八药谱六 , 诗作者为
[j 4张
东 , 国栋 , 邬 张述 禹 鹤草 的药理和 仙
l 临床研究新进展 [ ] 中国药业 ,0 4,3 6) J. 20 1 ( :
7 —8 9 0.
[] 5高
敏. 中药 学 [ . 7版 . 京 : 国 M] 第 北 中
中医 药 出版 社 ,0 5:8 ,5 . 20 5232
搿
中
稍粗 , 苔薄黄 , 脉细。辅助检查 : 化不健 , 胃 胃脘 腐熟受纳功 能减弱 , 镜 检 查 示 : 窦 部 痘 疮 样 糜 烂 故 见 胃脘 痞 胀 不 舒 , 胃 嗳气 , 后 加 食 ( 0 1—2—2 江 苏 省 中 医 院 , 21 5 胃 重 。脾 虚 不 运 , 之 饮 食 不 节 , 加 湿 镜号 G 0 7 7 8 9 ; 理 报 告 : 200 73 ) 病 中 邪 不 化 , 蕴 化 热 , 及 胃络 故 见 内 伤
( ) 5 3 5 8 :5 1 .
黄 芪 、 子 参 、 白术 健 益 中 太 炒
薏 苡 仁 清 化 湿 热 , 仙 鹤 草 、 苡 且 薏
脉 同前 。原方 加 鸡 内金 6 g消 导 助 焦脾 胃 , 固其 根 本 。黄 芩 、 鹤 草 、 仙
三诊 : 后 尚合 , 酸 已不著 , 仁 也有 健脾 之功 , 芩 清 热 化湿 又 药 泛 黄 刚 胃胀 , 气 缓 解 , 嗳 胃痛 隐 隐 。上 方 无 苦寒 败 胃之嫌 。半 夏 配麦 冬 ,
煅 乌 贼 骨 1g 大 贝 母 6 , 5, g 白花 蛇 荣则 痛 ” 的一 面 , 因此 不 可 过 用 温 用 现代 先 进 的 检 查 技 术 为 中 医 临 舌 草 1g 5 。7剂 , 煎 服 , 水 1剂/日, 补 , 以防 壅 滞 , 不 可 过 于苦 寒 消 床 用 药服务 。 也
江 苏 省 中医 院 , 理号 10 8 0 。 病 13 5 )
法 。二诊 加入 鸡 内金 以消 导 助 运 , 解 除食 后 胀 满 。 三 诊 加 用 丹 参 养
血 活 血 止 痛 , 因 有 二 : 是 患 者 原 一
胃痛 时 间 较 长 , 病 多 瘀 , 天 士 久 叶
度 萎缩 性 胃炎 伴肠 化 (0 1—3—1 胃 中 隐 隐 作 痛 , 酸 , 杂 , 苦 在《 21 泛 嘈 口 临证 指 南 医 案 》中 提 出 “ 病 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