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致麻疹样并猩红热样皮疹1例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与同类药物对比1对乙酰氨基酚(APAP)扑热息痛,化学名: N-(4-羟基苯基)-乙酰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冷水、石油醚,在热水、乙醇、丙酮中溶解。
解热作用的强度与阿司匹林相近,镇痛和抗炎作用略差,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缓慢而持久,与乙酰水杨酸相比,刺激性小、极少有过敏反应。
已成为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类药物之一。
1.1合成方法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二步法和一步法。
二步法:是将对硝基苯酚等原料还原成对氨基苯酚再酰化成对乙酰氨基酚。
一步法:是在同一反应器中,不分离出还原产物对氨基苯酚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酰化合成对乙酰氨基酚,还原与酰化同时进行。
对于二步法生产对氨基苯酚,难以克服其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三废污染。
同时分离出来的对氨基苯酚极易被氧化,这降低了对乙酰氨基酚的产率。
采用一步法不分离出对氨基苯酚直接进行酰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法。
此外还有重排法和生化合成等其它路线,对羟基苯乙酮肟重排法是一个新型合成工艺,此方法没有副产物,产品后处理简单,生产成本低,污染小。
1.2不良反应(1)对乙酰氨基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偶尔会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短期服用很少出现胃肠道出血。
早起出现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在1至3天内出现腹痛、肝肿大和压痛、氨基转移酶升高及黄疽:4至6天后可发展为暴发性肝衰竭、扑翼样震颤、惊厥、心血管性虚脱、呼吸抑制、昏迷甚至死亡。
(2)对乙酰氨基酚能使阿司匹林过敏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加重。
(3)过量服用会造成肾小管坏死、肾脏衰竭、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正常剂量长期服用,也会造成肾损害。
妇女在妊娠期服用此药可造成羊水过多和新生儿肾衰。
(4)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停药后能恢复正常,长期使用还可引起其它血细胞的减少。
(5)引起过敏性体克、荨麻疹、皮炎伴瘙痔等皮肤病,但数天后会消退。
(6)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长期服用会削弱雄性大鼠的生殖能力,还可抑制动物的甲状腺功能。
药物引起发热的不良反应1例分析

了1 0余天时 间固定 在下 午 , 弛张 热 , 呈 体温较 高 , 同时还有 皮 疹, 除发热外无 其他不适 。诊疗 中, 医师采取拔 除导管 , 换用 抗
此外 , 患者 白细胞 、 细胞 及血红蛋 白比人 院时更低 , 可 红 也 能是 药物的不 良反应 。庆大 霉素 、 头孢 呋辛 、 头孢 哌酮 等药 物 的说 明书上均标 明有 白细胞减少 、 贫血等不 良反应 。
2 2 药 物 热 的机 制 主要 有 以 下 几 方 面 .
感染 。术 中予 以头 孢 呋辛 预防 手术 感染 , 后 予 以头孢 呋辛 术 (2~1 1 6日) 甲硝唑 ( 2~1 日) 、 1 6 预防手 术感 染 , 术后 第 2天 (3日) 1 体温 3 . ℃ , 8 6 术后第 3天体温较正常 , 后第 4天下午 术 4时体 温 > 9 , 3 ℃ 此后 每 天下 午 2~ 6时 发热 , 弛 张热 , 恶 呈 伴
临 床 以输 液 反 应 为 主 要 表 现 。 22 2 因 给药 途 径 所 致 : 静 脉 给 药 时 , 些 人 可 引 起 静 脉 炎 .. 如 某
并培养 , 换用 莫西沙星( 6~2 1 0日) 抗感染 , 未见 好转 , 2 于 1日
换 用 头 孢 哌 酮 , 会 诊 时 2 日仍 发 热 。 高 热 时 予 以 解 热 镇 痛 至 5 药 复 方 氨 基 比林 (5、6 1 、0 日 ) 吲 哚 美 辛 栓 ( 8、2 2 1 1 、7 2 、 1 2 、4
主管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猩红热真题解析

主管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猩红热真题解析主管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猩红热真题解析导语: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真题内容吧。
【真题库】1.?猩红热的皮疹出现在发热后(2004)?A?12小时之内 ?B?12~48小时 ?C?49~60小时?D?61~72小时 ?E?大于72小时?答案:B(2004)?【真题库】2?猩红热患儿皮疹特点,以下哪项不正确A?皮疹粗糙,砂纸样 ?B?常有散在糠屑样脱皮?C?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皮疹稀疏D?常在24小时内遍及全身E?疹间皮肤亦呈红色?答案:C?[解析]:猩红热皮疹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易受摩擦部位更密集,可有皮下出血点形成紫红色线条,即帕氏线。
【真题库】男,5岁。
高热l天,第2天出疹,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可见密集均匀的红色细小丘疹,面部潮红,唇周苍白,咽扁桃体充血水肿,舌乳头红肿突起。
最可能的`诊断是A.风疹B.麻疹C.幼儿急疹D.猩红热E.水痘[解析]:发热1天后出疹,皮疹呈充血性斑丘疹,同时有口周苍白圈,扁桃体炎,草莓舌,所以诊断首先考虑D。
考题涉及的考点及练习题: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有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
(一)病因 A族乙型链球菌是对人类的主要致病菌株,有较强的侵袭力,能产生致热性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m;又称红疹毒素,erythrogenic toxin),是本病的致病菌。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传染原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引起“外科型”猩红热。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1~7天;外科型1~2天。
1.普通型典型病例可分以下3期:(1)前驱期:起病急,发热,体温38~40℃之间,中毒症状重。
重型肝炎合并药疹34例诊治体会

1 1 一般 资料 重 型肝 炎 合 并 药 疹 3 例 ,其 中男 . 4
性 2 6例 ,女 性 8例 ,年 龄 2 2~5 4岁 ,平 均 3 . 25
岁 。按 20 0 5年 第 十 二 次全 国 传染 病 寄生 虫 学 术 会 议讨 论 修 定 的 《 毒 性 肝 炎 防 治 方 案 》 的 诊 断 标 病 准 ,符合 亚重 肝 1 例 ,慢 重肝 2 1 3例 。按 分 期标 准 分 为早期 1 4例 、中期 1 、晚期 5例 。肝功 能 A 5例 /
G>10 1 . 3例 ,≤ 10 2 . 1例 ;T I 7 —30 m lL BL 1 1 0 g o / 1 2例 , >30 m lL2 例 ;H V—M二 项 以上 阳性 0 g o 2 / B
13 系统损 害症 状及体 征 .
发热 2 例 、黄疸 加深 8 1
例 ,腹痛 、腹 泻 3例 ,腹水 5例 ,原 有 腹水 增 多 8 例 ,尿 少 1 6例 ,乏 力 、纳 差 、失 眠 、全 身 不 适 、 腹 胀等 全身 症状 加 重 1 9例 。 1 8例 查 心 电 图 7例 显
湿疹 型 1例 。根 据 药 疹 反 应 程 度 分 为 轻 型药 疹 1 8
第二炮 兵 总 医院 3 4例 临床 资料加 以分 析 。
1 临床 资料
.
例 ( 固定性 药疹 、急性 荨 麻疹 、湿 疹 型)和 中 、重 型药 疹 1 6例 ( 疹 样 、猩 红 热 样 型 、重 型 多 形 红 麻
良。
[ 键词 ] 关
重型肝炎 ;
药疹 ;
致 敏 药物 [ 献标识码 ] A 文 [ 章编号] 文 06 (07 2 OO一 2 13 20 )0 一O4 0
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儿的护理1例

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儿的护理1例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药疹的一型,常由磺胺类、别嘌呤醇、卡马西平抗癫痫药等引起,潜伏期长,常在1个月以上,可一开始即全身反应,亦可在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的基础上发生。
表现为剥脱性皮炎改变,皮疹的特点有:①全身潮红,面积常>90%。
②皮疹浸润明显。
③皮疹水肿明显;④脱屑明显。
可有黏膜损害和内脏受累。
病程长,可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2008年10月25日收治重症药疹患儿1例,现将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患儿,男,6岁,因皮疹伴发热3天,拟“重症药疹(急性红斑型)”收住。
患儿3天前因发热,流涕,轻咳在社区医院静滴头孢他定后出现皮疹,先出现在头颈部,继而发展到全身。
查体:t 39.4℃,p 120次/分,r 30次/分,全身皮肤大小水疱不均,四肢、躯干、头面部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颜色较暗,皮温高,弹性差,伴有多处大片脱屑,口腔破溃、糜烂。
睑球结膜粘连、鼻腔黏膜糜烂结痂,面部明显水肿。
入院后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同时加强抗感染,给予白蛋白、输血及血浆等支持治疗以及止痒、稳定血管通透性、补充维生素静脉营养等对症处理,皮损外用生物流体敷料、护架烤灯予保护、收敛及抗感染,经治疗护理后病情逐渐稳定好转。
护理措施⑴寻找和彻底祛除过敏原:患儿入院后,首先详细询问病史和用药史,找出可疑致敏药物并立即停用,在未查到致敏药物前,应停用一切可疑的药物及致敏性高的药物,嘱患儿多饮水,加速致敏药物的排泄;向其家长解释注意事项及药疹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严重性,以引起高度的重视,积极配合治疗。
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谢绝探视,减少陪护,安置空调设备,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每天室内动态消毒仪空气消毒2次,地面、桌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保持床褥平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被单,必要时对衣物,被单行高压灭菌后再使用。
⑶皮损的护理:对于大小水疱或松弛、渗液小的水疱让其自然吸收,水疱疱壁尽量保持完整,勿使其破溃。
10 种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鉴别要点

10 种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鉴别要点儿童发热时常常伴有皮疹,病因多为感染或过敏性因素,但皮疹表现形式多样,给临床诊治造成困难。
本文介绍一些常见儿童发热容易伴发皮疹的疾病其皮疹的主要特点,希望有助于鉴别常见感染性疾病1.幼儿急疹(1)皮疹特点皮疹呈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直径1~3mm,周围有浅色红晕,压之褪色,多呈散在性,亦可融合,不痒。
皮疹1~2日内完全消失,不脱屑,无色素沉着。
(2)鉴别要点皮疹大多数出现于发热3~4日,体温骤退后,少数在热退时出现皮疹,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皮疹由颈部和躯干开始,1天内迅速散布全身,以躯干及腰臀部较多,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尤以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较为明显,热退后可持续数周才逐渐消退。
2.手足口病(1)皮疹特点典型为红色小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润,疱壁较硬,内有少许液体,可破溃,除口腔外其余部位疱疹少有痛痒感。
疱疹数目不等,数个至数十个。
近年来不典型皮疹逐渐增多,可表现为大疱样皮疹,可伴有明显瘙痒,皮疹大,壁薄,易破溃。
消退后无色素沉着。
(2)鉴别要点皮疹早期出现,多分布与手心、足心及口腔黏膜,躯干及臀部、肛周亦可出现,离心性分布,皮疹分布特点具有诊断意义;部分不典型病例为大疱性皮疹,伴有明显痛痒感,薄壁疱疹,较密集,可有破溃,与典型病例不符,需要结合季节及病毒检测。
3.麻疹(1)皮疹特点皮疹形态多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可融合成片。
疹退后可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1~2周后消失。
(2)鉴别要点前驱期为发热至出疹(3~4天),起病急,以发热、卡他症状、咳嗽、声音嘶哑等为主要症状,起病后2~3约90%患者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Koplikspots);患儿出疹时多于发热3~4天开始,持续3~5天;皮疹出现具有明显顺序性,耳后-额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出疹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咳嗽加剧,全身淋巴结、肝、脾可轻度肿大,肺部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亦可出现各种并发症;4.风疹(1)皮疹特点皮疹形态为淡红色的斑丘疹,疹间皮肤无充血、手掌和足底常无皮疹,皮疹消退较快,不留色素。
儿童药疹120例临床分析和治疗

日内可遍布全身 , 相互融合 。本 型药疹患者 的皮疹虽 鲜明 , 并 但 ①磺胺 类药 、 苯妥英钠 、 巴比妥、 苯 对氨水杨酸 全 身症状较麻疹及猩红热轻微 , 无麻疹 或猩红热 的其他症状 。白
24 致敏药 物 .
钠、 保泰松等易引发剥脱性皮炎 型药疹 。此类药疹可在用 药 2 d 细胞数可升高 , 0 少数患者 肝功能 可有 一过性 异常 。停药后 1~2 以后发生 , 初起 为麻疹样 、 猩红热样 , 伴有畏寒 、 发热 , 继而全 身潮 周病情好转 , 体温逐 渐下 降 , 皮疹 颜色 变淡 , 以糠状 或大 片脱 继 红、 肿胀 , 以手足面部为重 。之后 全身皮肤 脱屑 , 手足呈 手套式 、 屑。病程一般较短 , 但若 未及时发 现病 因及 停药 , 则可 向重 型药 袜子式大片皮肤剥脱。严重 的伴 有 肾、 肝损 害, 并伴有 高烧 昏迷 疹发展 。④湿疹型药疹大都先 由外用磺 胺或抗生 素软膏 引起 接 以致发生死亡 。②青霉素、 呋喃唑酮 、 水杨 酸钠盐及血 清制 品如 触性皮 炎 , 使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再服用 同样 的或化学结构式
版 分类 。
2 结果
2 1 年龄分布中, 岁 2 , ~ 2 <1 4例 1 3岁 2 , 6 5例 3~ 10例药疹 、 2 皮疹 分型 : 以麻疹样型及 荨麻疹 型
岁 1 , 9岁 2 9例 6~ 0例 , 2岁 3 >1 2例。
为主 , 8 共 0例 , 6 . % ; 次 为多 形性 红 斑 型 1 占 67 其 6例 , 1 . 占 3
表 1 10例药疹患儿致敏药物与药疹类型的关系 ( ) 2 例
本组资料来 自我 院 20 —20 0 1 0 7年住 院病人 , 10例。其 中 共 2 男性 5 , 9例 女性 6 例。年龄最小 8 l 个月 , 最大 1 3岁。4 J 药疹的 ,L 诊断均依据病史及临床症状 , 致敏药物根据《 新编药物学》 第 1 4
2012年度漳州市药学专业初级技术人员课程考试试卷答案

2012年度药学专业初级技术人员课程考试试卷答案判断题:(每题1.0分,共35题。
判断该题表述是否正确,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A正确错误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吸收后,在肝分布较多。
A正确错误3、复方陈香快胃片若与胃必治、胃必妥、碳酸氢钠片等同时服用,因这些药物中均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剂量过大会引起钠潴留、代谢性碱中毒、高碳酸血症等。
A正确错误4、福建省的医药储备制度由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
A正确错误5、地塞米松属于短效类糖皮质激素。
B正确错误6、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主要分两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并需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
A正确错误7、鼻内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
A正确错误8、维生素B6又称为核黄素,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乳酪、杏仁等食物中,但含量极少。
D正确错误9、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阴性等. D正确错误10、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常见的并发症,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因子参与。
A正确错误1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起源于T或B前体淋巴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A正确错误12、在流感流行季节,有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及30%的学龄儿童罹患流感。
A正确错误13、系统性硬化症是一原因不明、多系统受累的结缔组织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A正确错误14、对任意扩大产品适应症范围的药品违法广告,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应当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暂停该药品在辖区内的销售、使用,同时责令发布违法广告的企业在当地相应的媒体发布更正启事。
A正确错误15、糖皮质激素中程治疗的疗程为5个月以内。
D正确错误16、单纯型流感最常见,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
A正确错误17、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暴发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
D正确错误18、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长程治疗方案制订需三级医院内分泌专业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 乙酰 氨 基 酚 ; 对 皮疹 ; 疹 麻
中 图 分 类 号 : 4 3 7 R 7.5
后, 皮疹 未 再 增 加 , 肿 逐 渐 消 退 。 2周 后 皮 疹 处 仅 遗 有 褐 色 红
素。 2 讨 论
do : 0 3 6 / .sn 1 7 i 1 . 9 9 jis . 4—4 4 . 0 0 3 . 7 6 7 8 2 1 .4 0 2
文 章 编 号 :64—4 4 ( 0 0 i A一3 9 i7 7821)2 i5—0 l
告如下 。
色 , 伴 有 杨 梅 舌 , 退 时 有 大 片脱 屑 , 常 规 中性 粒 细 胞 较 高 , 可 疹 血 嗜 酸性 粒 细 胞 消 失 。 本 例 病 人 起 病 仅 有 轻 度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症 状 , 高 热 , 疹 是 渐 起 , 固定 于 既 往 发 疹 处 腹 部 , 无 皮 且 因连 续 4 d 服 药 而 扩 展 至 大 腿 及 臀 部 , 压 不 褪 色 。 嗜 酸 性 细 胞 升 高 也 是 指
时抢 救 , 抢 救 赢 得 时 间 , 产 前 产 妇 血 管 充 盈 , 为 且 穿刺 成 功 率 高 。
留置 针 易 于 固定 , 避 免 生 产 时 产 妇 用 力 时 脱 落 或 穿 破 血 管 。 可
E ] 宋 瑰 琪 , 晓 斐 , 兵 , 静 脉 留置 针 病 人 发 生 静 脉 炎 的 影 响 因 素 4 乔 郭 等. 分 析 E ] 护 理 学 报 , 0 8 l ( ) 1 ~1 . J. 2 0 ,5 2 :1 3
g 每 天 3次 , , 连服 4 d 服 药 约 3 。 0 h后 , 现 双 腹 股 沟 部 散 在 麻 发
疹 样 红 色斑 疹 ; 2 d后 腹 部 斑 疹 范 围 扩 大 , 大腿 外 侧 及 左 臀 部 在 下方 也 出现 类 似 的 斑 疹 ; 3 d后 左 臀 及 大腿 部 班 疹 融 成 片 状 ,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症 状 好 转 , 全 身 乏 力加 重 , 温 升 到 3 . ℃ 。 即 但 体 85
静 脉 留置 针 具 有 减 少 血 管 穿 刺 次 数 , 轻 病 人 痛 苦 , 作 方 便 , 减 操 易 于 固定 , 有 效 地 满 足 输 液 输 血 等 临 床 抢 救 需 要 的 特 点 E s。 能 4] , 输 液 前 留 血标 本 , 以备 急 时 之 用 。本 院 应 急 状 态 良好 , 判 断 为 在 D C后 医 院 迅 速 组 织 抢 救 小 组 , 管 院长 负责 组 织 血 源 , 士 操 I 分 护
本 例 病 人 未 服 用 其 他 药 物 及 可 以 致 敏 的食 物 , 往 曾有 对 既 乙 酰 氨 基 酚 过 敏 史 , 服 对 乙 酰 氨 基 酚 后 , 情 未 再 发 展 , 初 停 病 故
药 物 的皮 肤 变 态 反 应 , 床 上 越 来 越 多 见 , 临 常见 的有 麻 疹 样
损 , 而 危 及 生 命 。因 此 , 旦 发 现 变 态 反 应 , 立 即 停 用 致 过 进 一 应
敏 药 物 , 情 选 用 口服 或 静 脉 抗 过 敏 药 或 激 素类 药 , 补 液 和 静 酌 并 脉 输 注 维 生 素 C 注 射 液 , 快 致 敏 药 的 代 谢 和 排 泄 , 要 时 使 加 必
作 者 简 介 韩 莉 芳 ( 9 7 ) 女 , 北 省 黄 陂 人 , 管 护 师 , 专 , 作 16 , 湖 主 大 工 单 位 : 3 0 0 湖 北 省鄂 州 市 妇 幼 保 健 院 。 460 ,
( 收稿 日期 : O O 9—0 ) 2 l 一0 3 ( 文编辑 王钊林) 本
作 稳 、 、 , 血 、 血 及 时 有 效 , 抢 救 产 妇 提 供 了 快 速 输 液 准 快 采 输 为
的生命通道。
[] 陈爱群 , 素琴, 5 方 吴燕 容 . 脉 留置 针 的 应 用 与 护 理 [] 护理 研 究 , 静 J.
2 0 2 ( 刊 2) 2 0 9, 3 增 : 6—2 . 7
变 态 反 应 特 征 , 以可 除 外 猩 红 热 。 所 对 乙 酰 氨 基 酚及 其 他 解 热 止 痛 剂 的 变 态 反应 多 为麻 疹 样 斑
1 病 例 介 绍
病 人 , , 9岁 。 因 疲 劳 过 度 , 之 受 凉 后 鼻 塞 、 涕 、 男 5 加 流 咽
痛 、 痛 、 力 、 热 , 温 3 . C 。 自服 对 乙 酰 氨 基 酚 片 0 5 头 乏 发 体 75 .
对 乙酰 氨 基 酚 致 麻 疹 样 并 猩 红 热 样 皮 疹 1例
时 娟
文 献 标 识 码 : C
酸 氯 苯 那敏 4mg, 天 3次 ; 塞 米松 1 , 天 3次 ; 止 患 每 地 0mg 每 防
部感染 , 脉 输注青霉素 8 0 静 ×1 U, 天 1次 ; 他 治 疗 措 施 包 每 其
现 过 少量 红 色斑 疹 ,0 d后 自行 消 退 。 查 体 : 般 情 况 尚 可 , 1 一 体 温 3. 8 5℃ , 微 红 , 、 下 腹 部 散 在 麻 疹 样 斑 疹 , 以 双 腹 股 咽 左 右 尤
报 道 , 乙酰 氨 基 酚 少 数 过 敏 严 重 者 , 致 全 身 性 红 斑 、 脱 性 对 可 剥 皮 炎 , 可 累 及 黏 膜 ; 少 数 可 导 致 肝 、 、 等 重 要 脏 器 功 能 受 也 极 。 心 肾
用 抗 生 素 防止 感 染 。
作者简介 时 娟 工 作单 位 :3 0 4 太 原 理 工 大 学 校 医 院 。 002 , ( 稿 日期 : 0 o一 9 o ) 收 2 1 0 8
( 文 编辑 王 钊 林 ) 本
沟部较为密集 , 左臀 部 下 方及 在 大腿 根 部 有 2 mXI m 猩 红 8c 4c
色、 状和量 , 持引流管通畅 。 性 保
孕 妇 临 产 后 急 诊 入 院 , 口 开 大 5 c 经 产 妇 活 跃 期 进 展 宫 m,
快 , 产 士 要 准 备 接 生 , 合 本 院 几 例 DI 产 妇 均 为 高 龄 多 产 , 助 结 C 产 程 时 间 短 , 前 预 防性 地 用 留 置 针 输 液 以 备 发 生 分 娩 并 发 症 产
主 要 临 床表 现 为 骤起 高热 , 身 中毒 症 状 较 重 , 疹 在 病 后 数 小 全 皮
时及 1d后 遍 及 全 身 , 弥漫 性 细小 密 集 样 猩 红 色 改 变 , 之 麻 疹 样 并 猩 红 热 样 皮 疹 病 人 , 报 例 现
热 样 皮 疹 , 痛指 压 不 褪 色 , 下 内 测 1 3处 红 肿 尤 为 明 显 , 触 其 / 似
有 破 溃 之 势 。 血 常 规 检 查 : 细 胞 计 数 9 6 1 。 I, 性 粒 细 白 . × 0 I 中
胞 0 6 淋 巴 细胞 0 3 , 酸 性 粒 细 胞 0 0 . 0, .6嗜 . 4。初 步 诊 断 为 对 乙 酰氨 基 酚 变 态 反应 。 立 即 停 服 对 乙酰 氨 基 酚 片 , 予 口服 马 来 给
斑 疹 、 定 性 药 疹 , 见 的 有 猩 红 热 样 皮 疹 、 脱 性 皮 炎 等 。 对 固 少 剥 乙酰 氨 基 酚 及 其 他 解 热 止 痛 剂 的 变 态 反 应 多 为 麻 疹 样 斑 疹 。 我
步 诊 断 为 对 乙 酰 氨 基 酚 变 态 反 应 。还 需 与 猩 红 热 鉴 别 : 红 热 猩
学 术 会 议 制 定 的 几项 诊 断参 考 标 准 [] 中 华 血 液 学 杂 志 ,0 0 2 J. 2 0 ,1
( ): 6 3 1 5— 1 8 6.
E 3 王粱 平 , 春 兰 . 床 输 血 护 理 技 术 操 作 流 程 的 规 范 [ ] 护 理 学 3 同 临 J.
报 , 0 9, 6 1 ): 5—2 . 20 i(0 2 6
疹 , 例 大 片 猩 红 热 样 皮 疹 较 少 见 , 果 未 及 时 正 确 处 置 , 灶 本 如 病
还 可扩 大 、 部 充 血 水 肿 加 重 , 至 破 溃 、 烂 、 出并 感 染 。据 局 甚 糜 渗
来 门诊 就 医。 既 往 体 健 , 特 殊 病 史 , 青 霉 素 和 磺 胺 类 药物 过 无 无 敏 史 。曾 有 2次 感 冒后 均 服 过 数 片 对 乙酰 氨 基 酚 片 , 部 也 发 腹
全科 护理 2 1 0 0年 1 i月 第 8卷 第 1 2期 上 旬 版 ( 第 1 9期 ) 总 9
25 术后护理 .
3 小 结
严 密观 察腹 部 切 口渗 血 , 流 袋 引 流 液 体 的颜 引
参考文献 :
[ ] 乐 杰 . 产 科 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0 8 2 8 1 . 1 妇 M] 北 人 2 0 : 0 —2 0 [ ] 第 七 届 全 国 血 栓 与 止 血 学 术 会 议 学 术 组 . 七届 全 国血 栓 与 止 血 2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