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统计11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

具体方法为待定系数法: ①将A、B两个总体的全部个案观测值代入方程,并求其平均值和离差 平方和。 ②求F值,当F取极大值的时候,将表示有组间差异最大,组内差异最小。 因此可以通过令F的一阶偏导数等于零。 ③得到k个关于Ci 的线性方程组,方程组的解就是判别函数的各个系数。 对于任意个案代入函数中,当D的数值大于0,则该个案隶属于A总体。 当D的数值小于0,则该个案隶属于B总体。如果D等于0,则待判。 ⒉判别方法 SPSS系统提供的判别方法有马氏距离判别法、贝叶斯概率判别法以及费 氏多类判别模型法。 ⑴马氏(Mahalamobis)距离判别法 马氏距离判别法的思想就是建立马氏距离,当被判断个案距离哪个总体中 的马氏距离最小,该个案就隶属于这个总体。假定有A、B两个总体,则: X∈A 若d(x,A)<d(x,B) X∈B 若d(x,A)>d(x,B) 待判 若d(x,A)=d(x,B)
... ... ... ...
x1k ( a ) x2 k (a ) ... x mk ( a )
{xnk(b)}=
x11 (b ) x 21 ( b ) ... x (b ) n1
x12 ( b ) x 22 (b ) ... x n 2 (b )
⑵贝叶斯(Bayes)概率判别法 贝叶斯概率判别法是根据被判断个案应当归属于出现概率最大的总体 或者归属于错判概率最小的总体的原则进行判别的。 出现概率最大的总体指在全部N个个案中,属于各个不同总体的个案 数分别为:n1、n2、n3…,则各自的概率可以简单计算为:
n1 n2 n3 P ( G 1) = 、 P (G 2 ) = 、 P (G 3) = ... N N N
P(Gi)为先验概率。被判断的个案属于先验概率最大总体的概率应 当高一些。先验概率反映了样本分布的总体趋向特性。当不能确定一个个 案属于若干个总体中的哪一个时,归属大概率总体的概率显然会比归属小 概率总体的概率高。 另外,考虑到某些个案的特殊性,还应当具体分析各个个案的趋向特 性。因为个案趋向于各个总体的概率可能不同。 例如:对儿童某行为应隶属于心理发展问题的概率远远超过隶属于生 理发育问题的概率,即使样本数量很大时也基本如此,则将该行为判断为 心理问题的正确性就大。
数理统计11判别分析课件

D( X , Z ) D( X ,Y ) D(Y , Z ).
2、两个总体的判别
设有两个总体为 G1和G2,对于给定的样品 X , 需要判断它来自哪个总体?
判别规则: 当 D2( X ,G1 ) D2( X ,G2 ) 时, 判定 X G1;否则判定 X G2。
f2( x) f2( x)
在实际使用Bayes判别法时,并不需要求出 集合 R1, 而只要将需判别的样品 X 代入
C12q1 f1( x) C21q2 f2 ( x) 若该不等式成立,则判定 X G1; 否则,判定 X G2 .
如果总体 G1和G2 分别服从协方差阵相同的
正态分布 N p (1,V )和N p (2 ,V ), 则Bayes判别
在实际应用中,参数 1, 2 及V 往往是未知的,
此时需要根据收集到的样本资料对参数作出估 计,然后将其相应的估计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 W ( X ) 中不再赘述。
(三) 多个总体的判别
设有 m 个总体 G1,G2 ,,Gm,其概率密度分 别为 f1( x), f2( x),, fm ( x), 且各个总体Gi出现 的先验概率为q1,q2 ,,qm , 错判造成的损失为 Cij C( j / i)(i, j 1,2,, m).
Y
1 n2 Yk
n2 k1
Vˆ1
1 n1 1 S1
1 n1 n1 1 k1 ( X k
X
)( X k
X )T
Vˆ2
n2
1
1
S2
1 n2
n2
1
(Yk
k 1
Y
判别分析

(1) 1 n1 (1) X i X (1) n1 i 1
( 2)
X ( 2)
(1) ( 2) 1 X X ( (1) ( 2 ) ) , 2 2 1 ( S1 S2 ), n1 n2 2
其中Si ( X
数学建模培训课件
判别分析
邱国新
qiugx02@
Def :判别分析是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或 组别)并已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观测 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 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分类.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往往联合起来使用,当 总体分类不清楚时,可先用聚类分析对原来的一批 样品进行分类,然后再用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式以对 新样品进行判别. 按照判别准则的不同,判别方法又分为距离判别 法,Fisher判别法,Bayes判别法和逐步判别法.
(1)当 (1) ( 2 ) 时, D 2 ( X , G2 ) D 2 ( X , G1 ) 2[ X
1 (1) 令 ( ( 2 ) ), 2
(1) ( 2 )
2
] 1 ( (1) ( 2 ) )
W ( X ) ( X ) 1 ( (1) ( 2 ) )
G2总体
X 1( 2 ) (2) X2 (2) Xn 2
( 2) X 11 ( 2) X 21 ( 2) Xn 21 ( 2) X 12 ( 2) X 22 ( 2) Xn 22 ) X 1( 2 p ( 2) X2p ( 2) Xn 2p
1
15
where
n1
( 1) ( 2) d k xk xk ,
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

(1)有无某种疾病 例:计算机用于胃癌普查,用于中风预报. (2)疾病的鉴别诊断 例:计算机用于对肺癌,肺结核和肺炎进行鉴别诊断. (3)患有某疾病中的哪一种或哪一型 例:鉴别诊断单纯性或绞窄性肠梗阻. 鉴别诊断阑尾炎中的卡他性,蜂窝织炎, 坏疽性和腹膜炎.
用一个实例来说明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
2. 判别分析步骤 欲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病人细胞进行检查以判断 病人是否患有癌症. (1)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样本)及所用指标 例:110例癌症病人和190例正常人. 指标:X1,X2和X3. X1: 三倍体的得分,X2: 八倍体的得分,X3: 不 整倍体的得分.(0-10分)
考虑事前概率可适当提高判别的敏感性. 事前概率可据于文献报道或以往的大样本研 究.但是困难在于事前概率往往不容易知道; 如果训练样本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随机抽取 的,则可用训练样本中各类的发生频率Q(Yj) 来估计各类别的事前概率q(Yj).如果事前概 率未知,而又不可以用Q(Yj)来估计q(Yj),就 只能将事前概率取为相等值,即取q(Yj)=1/g.
训练样本的数据内容与符号 ——————————————————————————————————— 解释变量 个体号 ——————————————————————— 类别变量(Y) X1 X2 … Xj … XP ——————————————————————————————————— 1 X11 X12 … X1j … X1P y1 2 X22 X22 … X2j … X2P y2 … … … … … … … … i Xi1 Xi2 … Xij … XiP y3 … … … … … … … … n Xn1 Xn2 … Xnj … XnP yP ————————————————————————————————————
第11讲判别分析

协方差矩阵
9.0570 S1= 14.0055
14.0055 86.0570
21.7030 S2= 29.4205
29.4205 47.1680
15.3800 Sw= 21.7130
21.7130 66.6125
各样品到第一类和第二类的距离
d i( 1 ) x 1 7 .8 5 ,x 8 2 9 .1 4 2 0 0 . .0 13 2 9 0 0 0 . .0 0 2 4 2 3 6 4 x x 7 9 1 2 1 7 7 9 8 2 . .8 1 5 4 1 6 8 2 d i( 2 ) x 1 7 .4 0 ,x 4 2 9 .7 1 4 0 0 . .0 13 2 9 0 0 0 . .0 02 4 2 3 6 4 x x 7 9 1 2 1 7 7 9 8 2 . .4 7 0 1 1 6 4 4
N 1 10
N 2 10 N2错=3
13
APE R 1.67%
10 10
N1错=1 N2正=10
第一节 距离判别
在实际应用中,当假定正态总体且协差阵相等时,均值与协方差阵 要用估计值,即
d2x,G 1x1T ˆ1 1x1
d2x,G 2x2T ˆ2 1x2
解 W x : x T ˆ 1 1 2
ˆ1 2 6 2 2 4 4 3 , ˆ1 ˆ2 6 2 2 4 4 2
W (x ) (x 1 3 ,x 2 4 )1 3 4 1 1 1 4 2 4 x 1 2 x 2 4
判别 W x 函 x 数 1 2 2 : 1 21 2
判别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评估

判别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评估判别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分类系统中哪些变量最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的组别。
它基于一组预测变量(或称为自变量)的输入值,以及一组已知类别(或称为因变量)的输出值,通过构建分类模型来判断新样本属于哪个组别。
本文将介绍判别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判别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评估。
## 一、判别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判别分析方法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旨在通过最小化错判率来实现最优分类。
假设有K个已知的类别,以及p个预测变量。
判别分析方法假设预测变量满足多元正态分布,并利用已知类别的样本数据估计每个类别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建立判别函数来判断新样本的分类。
判别函数的形式根据具体的判别分析方法而定。
常见的判别分析方法有线性判别分析(LDA)、二次判别分析(QDA)和最近邻判别分析(KNN)等。
这些方法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来构建判别函数,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 二、常见的判别分析方法及其特点### 1. 线性判别分析(LDA)线性判别分析是一种最常用的判别分析方法。
它假设各类别的协方差矩阵相等,即样本来自同一多元正态分布。
LDA通过计算类别间散布矩阵和类别内散布矩阵的比值来确定最优的判别函数。
LDA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效果稳定,并且不受样本数量和维度的限制。
然而,它对样本的分布假设要求较高,如果样本不满足多元正态分布,LDA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
### 2. 二次判别分析(QDA)二次判别分析是一种放宽了协方差矩阵相等假设的判别分析方法。
QDA假设每个类别的协方差矩阵各不相同,通过计算类别间散布矩阵和类别内散布矩阵的比值来确定最优的判别函数。
相比于LDA,QDA更加灵活,可以适应更加复杂的数据分布。
然而,由于需要估计更多的参数,QDA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并且对样本数量和维度的要求较高。
### 3. 最近邻判别分析(KNN)最近邻判别分析是一种基于样本距离的判别分析方法。
判别分析的基本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模型一、判别分析概述 (一)什么是判别分析判别分析是多元统计中用于判别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在已知研究对象用某种方法已经分成若干类的情况下,确定新的样品属于哪一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判别分析方法处理问题时,通常要给出用来衡量新样品与各已知组别的接近程度的指标,即判别函数,同时也指定一种判别准则,借以判定新样品的归属。
所谓判别准则是用于衡量新样品与各已知组别接近程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准则。
常用的有,距离准则、Fisher 准则、贝叶斯准则等。
判别准则可以是统计性的,如决定新样品所属类别时用到数理统计的显著性检验,也可以是确定性的,如决定样品归属时,只考虑判别函数值的大小。
判别函数是指基于一定的判别准则计算出的用于衡量新样品与各已知组别接近程度的函数式或描述指标。
(二)判别分析的种类按照判别组数划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按照区分不同总体的所用数学模型来分有线性判别分析和非线性判别分析;按照处理变量的方法不同有逐步判别、序贯判别等;按照判别准则来分有距离准则、费舍准则与贝叶斯判别准则。
二、判别分析方法 (一)距离判别法1.基本思想:首先根据已知分类的数据,分别计算各类的重心,即分组(类)均值,距离判别准则是对于任给一新样品的观测值,若它与第i 类的重心距离最近,就认为它来自第i 类。
因此,距离判别法又称为最邻近方法(nearest neighbor method )。
距离判别法对各类总体的分布没有特定的要求,适用于任意分布的资料。
2.两组距离判别两组距离判别的基本原理。
设有两组总体B A G G 和,相应抽出样品个数为21,n n ,n n n =+)(21,每个样品观测p 个指标得观测数据如下,总体A G 的样本数据为:()()()()()()()()()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p n n n p p 111212222111211ΛΛMΛΛΛΛ该总体的样本指标平均值为:()()()A x A x A x p Λ21,总体B G 的样本数据为:()()()()()()()()()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p n n n p p 222212222111211ΛΛMΛΛΛΛ该总体的样本指标平均值为:()()()B x B x B x p Λ21,现任取一个新样品X ,实测指标数值为X =(p x x x ,,,21Λ),要求判断X 属于哪一类?首先计算样品X 与A G 、B G 两类的距离,分别记为()A G X D ,、()B G X D ,,然后按照距离最近准则判别归类,即样品距离哪一类最近就判为哪一类;如果样品距离两类的距离相同,则暂不归类。
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内容很丰富,方法很多
按判别的组数来区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 按区分不同总体所用的数学模型来分, 有线性判别和非线性判 别
判别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因此有不同的判别准则 马氏距离最小准则 Fisher 准则 平均损失最小准则 最小平方准则 最大似然准则 最大概率准则
X G1 , D( X , G1 ) D( X , G2 ) X G2 , D( X , G1 ) D( X , G2 ) 待判, D( X , G ) D( X , G ) 1 2
记X
(i )
பைடு நூலகம்( x1 ,, x p ), i 1,2
(i )
(i )
马氏距离有很多优点。它不受量纲的影响, 两点之间的马氏距离 与原始数据的测量单位无关; 由标准化数据和中心化数据 (即原始数 据与均值之差) 计算出的二点之间的马氏距离相同。 马氏距离还可以 排除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干扰。 它的缺点是夸大了变化微小的变量的作 用。
G2 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 设 (1) 、 (2) , (1) 、 (2) 分别为 G1、
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法 设有两个总体(或称两类)G1、G2,从第一个总体中抽取 n1 个 样品,从第二个总体中抽取 n2 个样品,每个样品测量 p 个指标,如 下表所示。
G1 总体:
变量 样品
G2 总体:
x1
(1) x11
(1) x21 (1) xn 11
x2
(1) x12
(1) x22 (1) xn 12
类别 序号 1 2 3 4 第 一 组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 17 18 二 19 20 21 组 22 23 24 25 26 27 28 待判样品 29 30 地区 辽宁 河北 天津 北京 山东 上海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山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甘肃 宁夏 四川 云南 贵州 青海 新疆 西藏 江苏 安徽 陕西 x1 11.2 14.9 14.3 13.5 16.2 14.3 20 21.8 19 16 11.9 8.7 14.3 10.1 9.1 13.8 15.3 11 18 10.4 8.2 11.4 11.6 8.4 8.2 10.9 15.6 16.5 20.6 8.6 x2 57.25 67.19 64.74 55.63 75.51 57.63 83.94 68.03 78.31 57.11 49.97 30.72 37.65 34.63 56.33 65.23 55.62 55.55 62.88 30.01 29.28 62.88 28.57 30.23 15.96 24.75 21.44 80.05 81.24 42.06 x3 13.47 7.89 19.41 20.59 11.06 22.51 15.99 39.42 83.03 12.57 30.7 15.41 12.95 7.68 10.3 4.69 6.06 8.02 6.4 4.61 6.11 5.31 9.08 6.03 8.04 8.34 28.62 8.81 5.37 8.88 x4 73.41 73.09 72.33 77.33 72.08 77.35 89.5 71.9 80.75 60.91 69.2 60.25 66.42 62.96 66.01 64.24 54.74 67.47 58.83 60.26 50.71 61.49 68.47 55.55 40.26 46.01 46.01 73.04 60.43 56.3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
因为
D 2 ( X , G2 ) D 2 ( X , G1 ) ( X 2 )T V 1 ( X 2 ) ( X 1 )T V 1 ( X 1 )
X V X 2 X V 2 2 V 2
T 1 T 1 T 1
X V X 2 X V 1 V 1 1
设有 m 个总体 G1 , G2 ,, Gm,其概率密度分
别为 f1 ( x ), f 2 ( x ),, f m ( x ), 且是互不相同的。
进一步假设已知 m 个总体各自发生的概率为
q1 , q2 ,, qm , 这个已知的概率称为先验概率,
可以由经验给出,也可由收集到的历史资料
确定。 定义损失函数 C ( j / i ), 表示将本来属
于 Gi 的样品错判为属于G j 所造成的损失, 规 定 C ( i / i ) 0. 显然应有
C ( j / i ) 0, i , j 1,2,, m
用损失矩阵表示,即
C11 C12 C 21 C 22 C C m1 C m 2
C1m 其中 C 2 m C ii C ( i / i ) 0, Cij C ( j / i ), i , j 1 , 2 , , m . C mm
的均值和协方差阵分别为 和V (V 0), 称
( X Y )T V 1 ( X Y )
为 X 与 Y之间的马氏距离,记为 D( X ,Y ),
称
D( X , G ) ( X ) V ( X )
T 1
为 X 与总体 G 的马氏距离.
可以证明马氏距离 D( X ,Y ) 满足距离的三条 基本公理: (1)非负性: D( X ,Y ) 0, 且当且仅当 X Y 时, D( X ,Y ) 0; (2)自反性: D( X ,Y ) D(Y , X ); (3)三角不等式:对任意三个点 X ,Y 及 Z 有
第九章
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
一、距离判别 二、Bayes判别 三、Fisher判别
四、聚类分析简介
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模式 识别等应用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 模式识别包括语音辨识、手写体辨识、 图像识别、指纹识别等先进技术。
例 对10位应聘者做智能检验。3项指标X,Y和 Z分别表示数学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
过判别规则 进行判别所造成的总平均损失为 R m g ( R ) qi r ( i , R )
qi C ( j / i ) P ( j / i , R)
qi C i Pi ( R )T
i 1
i 1 m原理是:寻求使平均损失(风险)
同样, 当总体的参数未知时,应先利 用来自 m个总体的相互独立的样本给出所有未
知参数的估计,再利用上述判别法进行判别。 对同协方差阵的情形,可以由 m个样本给
ˆ 出 V 的估计 V 1 ni m i 1
m
Si , i 1
m
具体判别过程
不再赘述。
二、Bayes判别
(一) Bayes判别的基本概念
1
Y1 ,Y2 ,,Yn 是来自总体G2的样本, 且两样本相
2
互独立,则样本平均值
1 n ˆ1 X X k n1 k 1
1
1 n ˆ 2 Y Yk n2 k 1
2
分别是总体均值 1 和2 的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 计。 这样 的估计可取为
ˆ
ˆ1 ˆ2
R1 x : W ( x ) d R2 x : W ( x ) d 其中 W ( x ) ( x )T V 1 ( 1 2 ),
m
f i ( x )dx , i 1,, m R
i
注意这里的积分是 p重积分。 因此有
Pij ( R) 1, i 1,2,, m . j 1
这样在判别规则 R下, 错判来自总体 Gi 的个 体所造成的平均损失为
r ( i , R)
C ( j / i ) P ( j / i , R) j 1, j i
R1 x : C12q1 f1 ( x ) C 21q2 f 2 ( x ) R2 x : C12q1 f1 ( x ) C 21q2 f 2 ( x )
在实际使用Bayes判别法时,并不需要求出 集合 R1 , 而只要将需判别的样品 X 代入
C12q1 f1 ( x ) C21q2 f 2 ( x )
理解能力。其得分如下,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对
应聘者进行分类 —— 聚类分析。
应聘者 X Y 1 2 3 4 5 6 7 8 9 10
28
29
18
23
11
22
21
23
26
29
20
23
16
22
14
23
24
29
22
27
Z
28
18
16
22
26
22
22
24
24
24
对某应聘者的得分,排定他属于哪一类 —— 判 别分析。
T 1 T 1 T 1
2 X V ( 1 2 ) 2 V 2 V 1 1
T 1 T 1 T 1
2 X TV 1 ( 1 2 ) ( 1 2 )T V 1 ( 1 2 ) 2( X ) V ( 1 2 )
T 1
1 2 1
n 1 1 T ˆ V2 S2 (Yk Y )(Yk Y ) n2 1 n2 1 k 1 将这些估计值代入上述判别法即可进行判别。
2
通常,为了初略了解所建立的判别方法的
误判率,需进行回报判别,即对已给的两个样 本逐个进行判别,可以计算出回报误判率。若
回报的误判率较大,则说明所建立的判别规则
P ( j / i , R) 或 Pij ( R ), 即
Pij ( R) P ( j / i , R)
i , j 1,2,, m, i j .
f i ( x )dx , R
j
这时 P ( i / i , R) 表示正确判别的概率,即
Pii ( R) P ( i / i , R)
达到最小的规则
R ( R1 , R2 ,, Rm ),
这个判别规则称为Bayes判别法。
(二) 两个总体的判别 定理2 设有两个总体 G1 , G2 , 其密度函数分
别为 f1 ( x ), f 2 ( x ), 两个总体的先验概率为q1 , q2 , 损失函数矩阵为 C . 则Bayes判别法 R ( R1 , R2 ) 具有如下形式
2
V 的估计为
ˆ V 1 ( S1 S 2 ) n1 n2 2
其中 S1 ( X k X )( X k X )
n1
T
S2 (Yk Y )(Yk Y )
k 1
k 1 n2
T
故当参数均未知时,判别函数为
ˆ) W (X ) a (X
T
其中判别系数为
令 W ( X ) ( X )T V 1 ( 1 2 ) a T ( X ), 有 D 2 ( X , G2 ) D 2 ( X , G1 ) 2W ( X ), 所以当 W ( X ) 0时,判定 X G1;否则判定
X G2 .
由于函数
W (X ) a (X )
所有的 Vi 0 。 当这些参数都已知时,计算
D ( X , Gi ) ( X i ) Vi ( X i ), i 1,, m
2 T 1
若存在某个 k 使得
D ( X , Gk ) min{ D ( X , Gi )}
2 2 1 i m
成立,则判别 X Gk。
若该不等式成立,则判定 X G1 ; 否则,判定
X G2 .
如果总体 G1和G2 分别服从协方差阵相同的 正态分布 N p ( 1 ,V )和N p ( 2 ,V ), 则Bayes判别 法有更简便的形式,依定理形式给出如下。
定理3
设总体 G1和G2 分别服从协方差阵相
同的正态分布 N p ( 1 ,V )和N p ( 2 ,V ),且V 0. 则当参数 1 , 2及V 均已知时, Bayes判别法
2 2
当 D 2 ( X , G1 ) D 2 ( X , G2 ) 时, X G2 . 其中 D 2 ( X , G1 ) ( X 1 )T V11 ( X 1 )
D 2 ( X , G2 ) ( X 2 )T V21 ( X 2 )
当参数 1 , 2 ,V1及V2未知时, 需用来自两个 总体的相互独立的样本来估计这些参数,即 1 n 1 n ˆ1 X X k ˆ 2 Y Yk n1 k 1 n2 k 1 n 1 1 T ˆ1 V S1 ( X X )( X X ) k k n1 1 n1 1 k 1
ˆ 1 ( a V ˆ1 ˆ2 )
注:距离判别法不必知道总体的分布。
2、两总体协差阵不等的情形: 设两个总体 G1和G2 的协方差阵为V1和 V2, 且 V1 V2 , 所有的参数均已知,这时就直接用样 品到总体的马氏距离来判别,即判别规则为 当 D ( X , G1 ) D ( X , G2 ) 时, X G1 ;
m j 1 m
m
C ( j / i ) P ( j / i , R) C ij Pij ( R) C i Pi ( R)T
其中 C i 表示损失矩阵的第 i 行元素, 而 Pi ( R) 表示矩阵 P ( R) ( Pij ( R)) 的第 i 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