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上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陶瓷实例,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一主题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理论介绍环节,尽管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但仍有一些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在视觉和触觉上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
在新课讲授的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作品进行讲解,学生们对这些作品的工艺、造型和装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我也发现对于一些难点知识,如不同朝代陶瓷的特点,学生还是难以把握。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对比分析和互动问答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积极思考、互相交流,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陶瓷制作技巧的掌握还不够熟练。为此,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些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一步练习和探索。
-在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亲身感受国宝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家里的陶瓷餐具或者摆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陶瓷艺术的奥秘。
-陶瓷制作技巧的掌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如拉坯不圆、釉色不均等,教师需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珍爱国宝,传承传统文化,教师需设计相关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邀请专家讲座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0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
教材分析
《20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是一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教学的课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了解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古代陶瓷的介绍,如东汉绿釉陶狗、唐三彩、宋代钧瓷等,以及如何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来表达对古代陶瓷的欣赏之情。
5.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古代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认识和看法;案例研究法用于分析具体陶瓷艺术作品的风格和特点;项目导向学习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开展绘画和手工制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代陶瓷艺术的美。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课堂纪律较好,但部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珍爱国宝 古代陶瓷艺术 |人教新课标(2014秋)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方案科目美术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陶瓷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了解其艺术特点;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探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认识陶瓷制作的过程和中国陶瓷在人类文化史上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陶瓷有一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图片欣赏,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学生集体完成,并将中国陶瓷的生产和发展,以及陶瓷与陶器的区别的方法归纳总结。
通过播放幻灯片,欣赏中国陶瓷,同学们都有很大的积极性与兴趣。
但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讲到各个历史时期时,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他们就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时代,有点不知所措。
教学重难点: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陶器、瓷器、水杯教学过程:1、引导活动:师板书:China,谈话引导:这是什么意思啊?生回答,这是中国的意思。
China中的C大写改成c小写呢?师:英语原意是瓷器,现在为什么意思是中国呢?这节课咱们就来了解探索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今天王老师带领大家欣赏国宝---我国古代的陶瓷艺术。
请同学们欣赏书本30-32页的图片,了解一下有哪些朝代的陶瓷作品?板书: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2、学生通过对书上的各种陶瓷作品的图片的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师小结:师:在新石器时代、商代、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唐代、元代、宋代、明清,各个时期陶瓷都有发展,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的进步。
师小结:各个朝代都有陶瓷的生产,但品质、产量不等。
师:下面来通过音像资料来了解陶瓷的发展历程,思考问题:最早的陶器产生有多长时间?瓷器产生的朝代?瓷都是哪里?陶与瓷的区别?怎样制作的?8000—9000、东汉、江西景德镇……师放录象,后板书:陶瓷:发展、区别、制作师出示课件A、陶瓷的发展过程通过展示各个时期陶瓷的图片,了解到陶瓷的发展过程。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

4、介绍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和最有代表性的五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
三、课堂小结 陶瓷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窑火数千年不断,才有了现存的珍贵国宝,让我们一起好好保护它,让更多的人了解陶瓷,了解中国。
四、拓展 走进景德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设置悬念:
教师出示最贵的中国艺术品图片: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学生猜想:这件艺术品的拍卖价格。
2、揭谜:学生互动,教师揭示成交价格。由经济价值转向艺术价值,引出课题:《真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二、讲授新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观看视频,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
2、感受陶瓷,教师出示一件陶器、一件瓷器。
创意实践:掌握正确的方法去欣赏陶瓷的造型、纹饰、釉色;了解陶与瓷的区别。
自我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重点
分析陶瓷的造型、纹饰和釉色,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难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陶瓷艺术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代陶瓷的图片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2、陶瓷的相关视频。 3、制作分析陶瓷艺术美的记录袋。
(1)讨论哪件是陶器?哪件是瓷器?
(2)引导学生思考,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相同点:土与火的文化。
不同点:烧制的原材料不同,烧制的温度不同,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的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3)结合教材让学生认真观察陶瓷的特征,分析陶瓷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4)选择一件喜欢的陶瓷,说一说它的造型、纹饰、釉色的特征。
20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年级:五年级学科:美术教材版本:人教版(2012)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珍爱国宝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2. 陶瓷艺术的特点与鉴赏3. 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主要成就4. 珍爱国宝,保护文化遗产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鉴赏陶瓷艺术,激发学生珍爱国宝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件古代陶瓷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品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作品,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新课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让学生了解陶瓷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
2. 讲解陶瓷艺术的特点与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陶瓷艺术的美。
3. 介绍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主要成就,如唐三彩、青花瓷、釉里红等,让学生感受我国陶瓷艺术的魅力。
4. 讲解珍爱国宝,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实践1. 教师展示几件古代陶瓷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进行欣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陶瓷作品及其原因。
3. 教师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珍爱国宝,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件自己喜欢的陶瓷艺术品,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陶瓷艺术的历史、特点、鉴赏方法以及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主要成就,让学生对陶瓷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陶瓷艺术的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强调珍爱国宝,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0、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20、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2.学习古代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学习古代陶瓷艺术的基本结构和技能。
3.通过鉴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
2.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理解。
教学内容一、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发展1.陶瓷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古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如汝窑、定窑、哥窑等)二、古代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陶瓷的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2.陶瓷的分类和特点。
(如瓷器、陶器、石器等)3.陶瓷的基本组成、结构和特点。
三、古代陶瓷艺术的鉴赏1.针对古代陶瓷艺术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分析作品。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古代陶瓷艺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古代陶瓷艺术的制作工艺和技能。
2.对比法:通过对比各类古代陶瓷作品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鉴赏法:通过鉴赏各类古代陶瓷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PPT等教学工具,给学生展示古代陶瓷作品,引起学生兴趣。
2.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古代陶瓷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解授课1.讲解陶瓷的制作工艺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陶瓷制作的过程。
2.通过图片等教学工具,介绍古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3.讲解古代陶瓷艺术的分类和基本知识。
三、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别观看一些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图片。
2.让学生就各自看到的陶瓷作品分析其材料、制作工艺、图案等方面,并逐个介绍。
四、实践操作1.让学生尝试制作陶瓷,并体验其制作过程。
2.给学生提供各种制陶工具和材料。
五、学生总结1.让学生总结了解到的古代陶瓷艺术的知识与技能。
2.学生展示自己所制作的陶瓷作品,并分享心得体会。
五年级上册《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教材选择了与古陶文化、瓷器文化关系密切的代表性作品,体现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文化素养和观察造型艺术形象的能力。
另外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电脑网络搜集有关资料,运用文字、图片等介绍一件珍爱的国宝,制作电子小报,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这件国宝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它所代表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况和各时期陶瓷艺术的特点。
2.提高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况和各时期陶瓷艺术的特点。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陶瓷的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展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陶瓷分别代表哪个时期。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互相交流自己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了解。
2.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介绍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分期,重点讲述各个时期的陶瓷特点及主要窑场。
(2)教师展示代表性陶瓷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时代风格及工艺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收获。
(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我与国宝”,让学生通过制作电子小报的形式展示一件珍爱的国宝,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这件国宝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它所代表的意义。
(5)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讨论、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6)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并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3.学生实践操作(15分钟+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运用电脑网络搜集有关资料,制作电子小报,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件珍爱的国宝。
20、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年级:五年级学科:美术教材版本:人教版(2012)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欣赏陶瓷艺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作具有创意的陶瓷作品。
教学重点: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陶艺工具、陶泥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我国古代陶瓷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陶瓷艺术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重点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2.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陶瓷的制作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陶瓷艺术的美学特点,如造型、纹饰、釉色等。
4.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陶瓷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践环节1. 教师示范陶艺制作技巧,如拉坯、修坯、刻画等。
2. 学生分组进行陶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爱国宝、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陶瓷艺术的感悟和创作体会。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陶瓷艺术的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讲解、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陶瓷艺术的魅力,从而珍爱国宝,传承文化。
附:板书设计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一、历史与发展1. 陶器2. 青瓷3. 白瓷4. 彩瓷二、美学特点1. 造型2. 纹饰3. 釉色三、制作工艺1. 拉坯2. 修坯3. 刻画四、陶瓷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观看录象
板书设计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反思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新授
小结
放映幻灯(贯耳瓶)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
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
教学重点
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