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讲义(辅导班专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培训讲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培训讲义

人教版数学下册讲义目录第一周负数 (1)第二周百分率以及折扣和成数 (9)第三周税率和利率 (14)第四周第二单元检测评讲 (20)第五周圆柱的认识及表面积 (29)第六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34)第七周第三单元检测评讲 (41)第八周比例的性质和解比例 (50)第九周正比例和反比例 (55)第十周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 (63)第十一周第四单元检测评讲 (69)第十二周数学广角——鸽巢原理 (79)第十三周复习特训评讲 (86)第十四周期末复习检测评讲(一) (94)第十五周期末复习检测评讲(二) (101)六年级数学下 第3页(共111页)第一周 负数1、负数的由来: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数字前面 加负号“-”号, 不可以省略 例如:-2,-5.33,-45,-253、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

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4、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正数都比负数大5、数轴:负数 0 正数左边 < 右边 6、比较两数的大小:①利用数轴: 负数<0<正数 或 左边<右边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

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13 >16 -13 <-161、将以下数字按要求分类 1.25、35、-7、3、3.011……、-521、0、712、-0.03六年级数学下 第4页(共111页)正数 负数 自然数 非正数 2、写数下列数相对的负数形式 0.33……、1973132753、、、、++3、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20%表示什么?4、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一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六年级数学下册精品讲义(完整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精品讲义(完整版)

第1讲 负数【知识梳理1】1. 负数的定义:像-3、-500、-4.7...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作负数。

2. 负数的读法:先读“负”。

再读数。

如—3读作负三;—83读作负八分之三。

负号不可省略。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收入和支出等;例1. 填空:(1) 在账本上,收入10元记作+10元,则支出20元记作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海平面以上100米记作+100米,则-135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顺时针旋转35°记作+35°,那么-45°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填空:(1) 8℃比3℃______(高/低)______℃;-9℃比-3℃______(高/低)______℃;2℃比-3℃______(高/低)______℃;(2) 下午1时的气温是6℃,傍晚6时的气温比下午1时下降了4℃,凌晨5时的气温比下午1时低9℃。

傍晚6时的气温是________,凌晨5时的气温是________。

(3) 如果李华向东走20米,记作+20米,那么李华向西走43米,记作______米;如果李华先走了-3米,又走了8米,实际上他向东走了______米。

例3.某天北京的气温是−8℃,顺昌的气温是+5℃,两地的气温相差( ) A 、13℃ B 、−3℃ C 、−13℃ 例4.有六个数:−5,0,321,−0.3,+31,−41,其中正数的个数有( )个. A 、1B 、2C 、3D 、4例5.小明的妈妈买福利彩票中将10000元,记作+10000元,如果缴纳个人所得税2000元,应记为( )元.A 、+10000B 、−2000C 、+2000D 、−10000试一试:小明的账簿如下表所示,如果在1月1日他有200元,那么1月18日时他有多少钱?2.小华将向东走20米记作+20米,他记录了一段时间内自己的行走情况,分别为:+20,+30,-15,-60,+35,-20,-25,-10,+20米,那么最后他在出发点的(东/西)_______米处。

六年级数学辅导讲义1

六年级数学辅导讲义1
(2)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圆柱侧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 )
(3)当圆柱的底面周长是a,高是h时,侧面积是ah。( )
(4)当圆柱的底面直径为d,高为h时,侧面积是dh。( )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5厘米,那么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
5.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圆柱的底面积不变,高扩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3倍。( )
(2)圆柱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 )
(3)如果求制作圆柱形水桶所用的铁皮,就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计算。( )
(4)如果圆柱体的底面积是12平方米,高是5米,那么圆柱体的体积是60平方米。( )
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教师签字:___________
校长签字: ___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_
2、圆柱的体积是50.24立方厘米,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 )厘米。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dm,这个圆柱的高是( ),体积是( )。
4、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高是7.8厘米。
(2)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12厘米。
(3)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8分米。
(5)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由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而来的。( )
四、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圆锥的体积V=底面积S×高h×1/3
课堂练习
1、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一个圆锥体底面直径和高都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讲义-正比例和反比例(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讲义-正比例和反比例(含答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课堂讲义教材导入: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高度和底面积是成反比例的量,高度与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

(一)正比例的意义例1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填空:1、表中有和两种量,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是当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这说明时间这种量变化了,路程这种量也。

2、观察表格:我们从左往右观察,时间扩大2倍,对应的路程也倍,时间扩大3倍,对应的路程也倍……从右往左观察,时间缩小8倍,对应的路程也;时间缩小7倍,对应的路程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路程是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

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

3、比值60,实际上是火车的:将这些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写成一个关系式:路程=速度(—定)。

时间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 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

)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 。

(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速度)总是一定的。

)【规律方法】理解成正比例的意义。

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分三步:一看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二是看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是不是也随着变化;满足了前面两个条件,再看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不要省去任何一步。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 K (一定)。

【变式训练1】【难度分级】 A1、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 ①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②汽车行驶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③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第7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解比例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第2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第4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第七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1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常见的量第5课时数的运算第6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8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9课时式与方程第10课时比和比例第11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1)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2)第14课时周长和面积第15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第16课时表面积和体积第17课时图形的运动第18课时图形与位置第19课时统计第20课时可能性第21课时制订旅游计划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著名机构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讲义比例和正反比例

著名机构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讲义比例和正反比例

比例和正反比例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课型一对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重、难点重点: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4课首沟通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在哪些地方见到我们国家的国旗?你们知道国旗的尺寸吗?它的长和宽的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求出下面各比的最简整数比。

(1)6.5:2 (2)(3)64:36 (4)4.8:0.32.找出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10和9:15()(2)20:5和1:4 ()(3)和6:4 ()(4)0.6:0.2和()导学一: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讲解 1(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都不能是0.(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

例如:180∶3=240∶4 两个内项相乘:3×240=720两个外项相乘:180×4=720这两个乘积有相等的关系,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也有这种关系. (3)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根据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例 1. 判断是否能组成比例,可以的请写出来。

(1)1.6、6.4、2和0.5 (2)21、31、61和41例 2. 填空题(1)比例是()。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

(2)在比例里,两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0.25,则另一个外项是()。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圆锥的认识和体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应用-人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圆锥的认识和体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应用-人教版(含答案)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应用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认识圆锥及其体积;掌握圆柱及圆柱体积应用课型一对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2、理解圆柱、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3、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运用圆柱与圆锥的关系解决问题。

重、难点重点:教学目标1、3 难点:教学目标2、4课首沟通1、还记得圆柱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吗?2、你能说说我们解决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式是什么?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一段圆柱形钢材长5米,横截成三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厘米。

如果每立方厘米钢重 7.8克,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2.一个圆形罐头盒的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8cm。

它的体积是多少?导学一:圆锥的认识和体积知识点讲解 1:圆锥的认识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的。

(1)底面:圆锥中圆形的面就是它的底面,它有一个底面。

底面的圆心、半径、直径和周长分别叫做圆锥的底面圆心、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和底面周长,分别用字母O、r、d和C表示。

(2)侧面:圆锥周围的面就是它的侧面。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3)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高用字母h表示。

圆锥只有一条高。

例 1.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侧面是一个( ),侧面展开是一个( )。

例 2. 圆锥的高是指从圆锥( )到底面( )的( )。

【学有所获】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我爱展示1.圆锥有()条高2.画出下列每个圆锥的高知识点讲解 2: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V圆锥=S h推导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推得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例 1. 如图,先将甲容器注满水,再将水倒入乙容器,这时乙容器中的水有多高?(单位:cm)【学有所获】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章 比例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章 比例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四章比例【知识点归纳总结】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意义,注意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求出比值,比值相等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例2: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则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A、8B、12C、24D、36分析: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由4变成12,这样两内项的积就成了108,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也得是108,再用108除以前一个比的前项3即得后一个比的后项,进而求出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几即可.解:比例3:4=9:12中,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由4变成12,则两内项的积:12×9=108,两外项的积也得是108,第二个比的后项应是:108÷3=36,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36-12=2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点评:此题属于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判断.例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分析:根据正比例的意义x:y=k(一定)和反比例的意义xy=k(一定),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解: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xy=k(一定),所以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反比例的意义,以及长方形的面积公式.3.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一般来说,求比例的未知项有以下两种情况:例2:如果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分析:根据互为倒数的定义和比例的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可得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1,再根据成反比例的定义即可求解.解:因为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1(为恒指),则比例的两个内项成反比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倒数的定义和成反比例的条件,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4. 比例的应用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根据正、5. 比的应用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解题步骤:a.求出总份数;b.求出每一份是多少;c.求出各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2)转化成份数乘法来解答.解题步骤:a.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b.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c.求出各部分的数量.2.按比例分配问题常用解题方法的应用:(1)已知一个数量的各部分的比和其中某一部分的量,求另外几个部分量;(2)已知两个量或几个量的比和其中两个量的差,求总量.【经典例题】例1: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部都相等,这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高的比是()A、2:1B、1:2C、1:1D、3:1分析:根据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由此即可进行比较,解答问题.解: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分别相等时,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所以这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高的比是2:1.故选:A.点评: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底相等、面积也相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中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例2: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他们的速度比是3:4,路程比是8:3,那么他们所需时间比是()答:甲乙所需的时间比是32:9.故选:B.点评:关键是把速度和路程设出来,然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先求得各自用的时间,再写出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比.6.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1.成正比例的量:(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2.成反比例的量:(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3)关系式:xy=k(一定).3.判断方法:关键是看着两种相关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所以xy=1,是乘积一定,x和y成反比例;故选:D.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选择.【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当:4=x:5时,x的值是()A.B.C.D.2.根据6×7=2×21,写出下面的比例中正确的一组是()A.6:7=2:24B.6:2=7:21C.6:2=21:7 3.如表,如果x和y成反比例,那么“?”处应填()x3?y56A.2B.3.6C.2.5D.104.语文书和数学书共40本,语文书的本数和数学书的本数的比可能是()A.4:3B.4:5C.5:3D.无法确定5.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烧煤量和烧煤的天数()关系.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无法判断6.A=,如果B一定,A和C这两种量成()关系.A.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D.按比例分配7.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3:4,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8.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cm2.A.32B.72C.128二.填空题(共8小题)9.甲数与乙数的比例为5:3,甲数为60,乙数为.10.解比例:3.5:x=0.5:20%则x=11.表中x和y是两个成反比例的量,请将表格填写完整.x36120.18y10154012.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减去一个数,分子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的新分数可以约简为,这个数是.13.按照如图的配方,做5人份炒面,需要购买克面.14.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时,想找出已知量所在的数轴及位置,然后在另一数轴上找出已知量相的数值.15.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其中一个外项是1.25,另一个外项是.16.在3,15,12,5,9,30,20中,把可以组成的比例写出两组、.三.判断题(共5小题)17.比例2:a=b:3,那么a与b的积是6.(判断对错)18.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且甲、乙均不为零,则甲数大于乙数..(判断对错)19.a:b=2:4,则b是a的2倍.(判断对错)20.小明上学,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判断对错)21.如果小华与小红体重的比是7:8,那么小华就比小红轻.(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2.解比例.=4:2.4x:=15:五.应用题(共6小题)23.一种酒精溶液,水和酒精的比是4:1.如果要调3.2升的酒精溶液,水和酒精分别需要多少毫升?24.学校体育组购进12根大绳,准备按年级学生人数分配给参加“蓓蕾计划”的一、二、三年级学生.一年级45人,二年级75人,三年级60人,二年级能分到多少根大绳?25.修路队修一段铁路,修了一天后,已修路程和未修路程的比是1:4,第二天修了3600米,正好修完这条铁路的一半,这段铁路长多少米?26.甜甜学习做面包,她搜索得知,做面包需要的面粉、全麦、黄油可以按10:4:1配制.如果三样食材配成后共重3000克,其中含有全麦多少克?如果这三样食材各有200克制作这种面包,当面粉全部用完时,黄油还剩多少克?27.六年级一、二、三3个班献爱心捐书,一班捐的本数是三个班总数的,二、三两个班捐的本数比是4:3.已知三个班捐书总数为700本.求三班捐了多少本?28.解决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把比例先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的形式,再进一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再进行选择.【解答】解::4=x:5,4x=×5,4x=3,x=.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即解比例.2.【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据此逐项写出等式,与等式6×7=2×21比较得解.【解答】解:A、因为6:7=2:24,6×24不等于7×2,所以选项A不正确.B、因为6:2=7:21,6×21不等于7×2,所以选项B不正确.C、因为6:2=21:7,所以6×7=2×21,所以选项C正确.由此得出C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灵活运用,即: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3.【分析】如果x和y成反比例,则x和y的乘积一定,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答】解:6x=3×56x=15x=2.5答:如果x和y成反比例,那么“?”处填2.5.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解题,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则对应的乘积一定;再根据乘积一定列出比例,求得未知数的数值即可.4.【分析】要求这两种书的本数比是几比几,因为数的本数应该为整数,所以只要40能整除比的前项和后项份数的和即可.【解答】解:A、因为4+3=7,7不能整除40,所以这两种书的本数比不可能是4:3;B、因为4+5=9,9不能整除40,所以这两种书的本数比不可能是4:5;C、5+3=8,40能被8整除,所以这两种书的本数比可能是5:3;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的应用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5.【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因为:每天烧煤量×烧煤天数=煤的总量(一定),是乘积一定,所以每天烧煤量和烧煤天数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6.【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A=,如果B一定,即AC=B(一定),是乘积一定,则A和C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7.【分析】根据题意可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占三角形内角和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别求出三个角,进而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1+3+4=8180°×=22.5°180°×=67.5°180°×=90°所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别求出三个角,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断即可.8.【分析】先根据按4:1放大,放大后长和宽是原来的4倍,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再求出面积.【解答】解:放大后的长:4×4=16(厘米);放大后的宽:2×4=8(厘米);面积:16×8=128(平方厘米);故选:C.【点评】先根据比例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再求出面积.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可求解,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解答】解:设乙数为x,则5:3=60:x,5x=180,x=36.故答案为: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10.【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原式化成0.5x=3.5×20%,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0.5求解.【解答】解:3.5:x=0.5:20%0.5x=3.5×20%0.5x÷0.5=0.7÷0.5x=1.4;故答案为: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等式的性质以及比例基本性质解方程的能力,解方程时注意对齐等号.11.【分析】根据x和y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可知x和y这两个量对应的乘积一定,进而根据乘积一定得解.【解答】解:12×15=180180÷36=5180÷10=18180÷0.18=1000180÷40=4.5如图:x36180120.18 4.5y51015100040故答案为:5,180,1000,4.5.【点评】此题属于考查正、反比例的意义,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那么它们对应的乘积一定相等.12.【分析】若设这个数为x,则的分母减去一个数,分子加上同一个数后,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比是,据此就可以列比例求解.【解答】解:设这个数为x,则=,5×(13+x)=3×(27﹣x),65+5x=81﹣3x,8x=16,x=2;答:这个数是2.故答案为: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的分母减去一个数,分子加上同一个数后,新分数与成比例,从而问题得解.13.【分析】通过观察配方表可知,2人份炒面需要600克面粉,由此可以求出1人份炒面需要面粉多少克,再根据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解答】解:600÷2×5=300×5=1500(克)答:需要购买1500克面粉.故答案为:150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及应用.14.【分析】根据正比例的定义,以及函数图象的对应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时,想找出已知量所在的数轴及位置,然后在另一数轴上找出已知量相对应的数值.故答案为:对应.【点评】考查了正比例图象,关键是熟练掌握正比例的定义,以及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15.【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已知两个内项的积是1,则两个外项的积也是1;用1除以1.25,即为另一个外项.【解答】解:因为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所以另一个外项是:1÷1.25=0.8.故答案为:0.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16.【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只要找出四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积等于另外两个数的积,就说明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据此解答.【解答】解:在3,15,12,5,9,30,20中3×20=12×5所以可以组成比例:3:12=5:20、3:5=12:20.故答案为:3:12=5:20、3:5=12:20.【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的运用:验证所给的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也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任意两个数的比值和另外两个数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否则就不能组成比例.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2:a=b:3,ab=2×3=6;所以原题计算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18.【分析】利用比例的性质,将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先改写成比例,再进一步化简比得解.【解答】解:甲数×=乙数×,则甲数:乙数=:=24:25,因为24份的数<25份的数,所以甲数<乙数.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运用,关键是把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先改写成比例的形式.19.【分析】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据此先把a:b=2:4改写成2b=4a,再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除以2得到b=2a,即b是a的2倍;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a:b=2:4,即2b=4a,则b=2a,即b是a的2倍;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等式性质的运用.20.【分析】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相加是总路程,它们是加数、加数与和的关系,所以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据此判断.【解答】解: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相加是总路程,所以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比例,有三种情况.21.【分析】如果小华与小红体重的比是7:8,把小华的体重看作7份数,把小红体重看作8份数,据此解答.【解答】解:小华与小红体重的比是7:8,把小华的体重看作7份数,把小红体重看作8份数,7<8,所以小华就比小红轻;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比的运用,把比看作份数比来理解.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分析】(1)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4x=0.2×2.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除以4即可得到原比例的解.(2)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x=×15,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除以即可得到原比例的解.【解答】解:(1)=4:2.44x=0.2×2.44x÷4=0.2×2.4÷4x=0.12(2)x:=15:x=×15x÷=×15÷x=8【点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然后再根据解方程的方法解答.五.应用题(共6小题)23.【分析】先求出总份数,即4+1=5份,然后分别求出水和酒精各占3.2升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即可.【解答】解:4+1=53.2×=2.56(升)3.2×=0.64(升)答:水需要2.56毫升;酒精需要0.64毫升.【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24.【分析】把大绳的根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总人数,再求出二年级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解答】解:45+75+60=180(人)12×=5(根)答:二年级能分到5根大绳.【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规律.即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25.【分析】把这段铁路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修了1天后,已修的占总长度的,第二天修3600米,已修的占总长度的,则3600的对应分率是(﹣),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段铁路的总长度.【解答】解:3600÷(﹣)=3600÷=12000(米)答:这段铁路长12000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3600的对应分率,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条段路的总长度.26.【分析】已知一种面包需要的面粉、全麦、黄油可以按10:4:1配制.又知三样食材配成后共重3000克,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克,进而求出含有全麦多少克;如果这三样食材各有200克制作这种面包,先求出面粉200克对应的黄油克数,再用200克减去对应的黄油克数即可求解.【解答】解:3000×=3000×=800(克)200﹣200÷10×1=200﹣20=180(克)答:其中含有全麦800克,黄油还剩180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答规律,此题关键是求出一份是多少千克.进而求出缺少和剩余的各是多少千克.27.【分析】把六年级三个班捐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一班捐的本数是三个班总数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即可得出一班捐的本数,用总数减去一班捐的本数就是二班和三班共捐书多少本,已知二、三两个班捐的本数比是4:3,也就是三班捐书的本数占二、三班捐书本数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即可求得三班捐了多少本.【解答】解:700×=280(本)(700﹣280)×=420×=180(本)答:三班捐书180本.【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及应用,以及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及应用.28.【分析】根据高年级和低年级所分的本数比,求出各占剩余本数的几分之几,进而根据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解答】解:640×=400(本)640×=240(本)答:高年级分得400本图书,低年级分得240本图书.【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问题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两个年级的本数,是比较难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春季六年级同步教学计划第1讲圆柱和圆锥(表面积)第2讲圆柱和圆锥(体积)第3讲圆柱和圆锥的综合达标测试第4讲比例(一)第5讲比例(二)第6讲比例的综合达标测试第7讲总复习:数的认识(整数与小数)第8讲数的认识(分数与百分数)第9讲数的运算(意义与应用)第10讲数的运算(简算)第11讲代数初步(字母表示数,方程)第12讲代数初步(正比例,反比例)第13讲代数初步(探索规律)第14讲数与代数的综合达标测试第15讲空间图形:图形的认识(线与角)第16讲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第17讲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第18讲图形与测量第19讲图形与变换第20讲图形与位置第21讲空间图形的综合达标测试第22讲统计与概率(统计)第23讲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第24讲统计与概率的综合达标测试第25讲解决问题(一)第26讲解决问题(二)第27讲小升初普通试卷(一)第28讲小升初普通试卷(二)第29讲小升初重点试卷(一)第30讲小升初重点试卷(二)第1讲 圆柱的表(侧)面积知识要点: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 Ch =侧。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S Ch =侧 (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2S rh =侧π(3)已知底面直径和高,S h =侧πd 2、表面积2S S S =+侧表底或12S h =+2表πd πd 或22S h =+2表πr πr 3、特殊应用:(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典型例题:例1、求圆柱的侧面积(1)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5分米 (2)底面积直径是8分米,高是 50厘米。

举一反三训练11、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2分米。

(求侧面积 )2、一个圆柱形的蓄水池,底面直径是4米,深2米。

在池的周围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例2、求下面圆柱的表面积(1)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2 cm.。

(2)底面周长为18.84m,高为3m举一反三训练21、底面半径和高都是8分米。

(求表面积)2、一个圆柱形汽油桶,它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高是10分米,这个汽油桶的表面积是多少?例3、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举一反三训练31、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半径10厘米,是高的13,做这个水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2、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则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课堂练习:一、对号入座1、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将它的侧面展开一定是()A、圆形B、梯形C、长方形D、正方形2、将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它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高是()A、10厘米B、15.7厘米C、31.4厘米D、20厘米3、下面不是圆柱的物体有()A、电脑显示器B、工厂的烟囱C、自来水管D、水泥电线杆4、计算一节烟囱用铁皮多少是求圆柱的()A、底面积B、表面积C、侧面积D、一个底面积+侧面积5、把一根圆柱木料锯成两段,锯成的两个圆柱表面积与原来圆柱表面积相比时面积()A、增加了B、减少了C、不变6、一个物体上、下两个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这个物体()A、一定是圆柱B、可能是圆柱C、它的侧面展开一定是长方形7、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底面直径的()倍A、2B、πC、3二、应用题1:学校礼堂有6根柱子,底面半径为0.3米,高位6米,现要刷油漆,如果每平方米用油漆0.5千克,一共需油漆多少千克?2、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直径是6米,深是2米。

要将蓄水池的侧面和底面抹上水泥,则抹水泥的面积有多大?若每平方米用水泥2千克,共用水泥多少千克?3、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长为30米,横截面是一个半径为3米的半圆。

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平方米?4、一个圆柱形水池,从里面量得底面周长是12.56米,深是4米,如果在池底和池壁抹一层水泥,每平方米用水泥0.8千克,需要水泥多少千克?例4、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以宽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这个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练一练、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2厘米,以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这个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例5一根底面半经为2分米,长为6分米的圆木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锯成大小相等的4块,每块木料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练一练、把一根底面半经为4分米,长为8分米的圆木沿直经锯成大小相等的2块,每块木料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例6、一块长方形的塑料板,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能做成一个圆柱形的带盖水桶(接头处不计),求这个水桶的表面积。

练一练、如图,有一张长方形铁皮,剪下两个圆及一个长方形,正好可以做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0厘米,那么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6、在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中间挖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柱形孔,孔深为10厘米,求正方体挖孔后的表面积。

第2讲圆柱的体积知识要点: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容)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示:V=Sh。

(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V=2πr h (2)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V=2⎛⎫ ⎪⎝⎭d π2h 。

(3)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V=()2h ÷πC 2π。

典型例题:例1、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6.28平方分米,高0.5米。

(2)底面直径是10分米,高是6分米。

举一反三训练11、一个圆柱形机器零件的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37.68平方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

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例2、一个圆柱形茶叶桶能容纳9.42立方分米的茶叶,从里面量底面半径是0.5分米,它的高是多少?举一反三训练21、一个圆柱形油桶,内底面直径是40厘米,它的容积是62.8立方分米,(1)高是多少厘米?(2)如果1升可装油0.85千克,这个油桶可装柴油多少千克?(保留整千克)2、有一个长方体铁块的长是9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3.14分米。

把它熔铸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多少?圆锥的体积知识要点:1、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字母表示:V=13Sh(1)已知圆锥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V=132πr h(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V=132⎛⎫⎪⎝⎭dπ2h(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V=13()2h÷πC2π典型例题:例1、求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4分米,高3分米2、底面直径8厘米,高3.6厘米举一反三训练11、刘师傅把一根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圆锥,这个圆柱的直径是2分米,高3分米,削成的圆锥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分米?2、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1.5米。

这堆小麦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例2、一个体积为251.2立方厘米的圆锥形模具,底面直径是8厘米,它的高是多少?举一反三训练21、将一块底面积为5分米,高为6分米的长方体铁块熔铸成底面为8平方分米的圆锥,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2、一个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25厘米的圆锥形容器,里面注满水。

如果把这些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水深多少厘米?第3讲 圆柱和圆锥单元练习卷一、请你来填一填1、沿着圆柱的高剪,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它的一条边就等于圆柱的( ),另一条边就等于圆柱的(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 )。

3、3.6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8050毫升=( )升( )毫升4、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接头处不计),这个纸筒的侧面积是( ).5、一个盛满水的圆锥体容器高9厘米,如果将水全部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中,则水高( )厘米。

6、有一个圆柱形罐头盒,高是1分米,底面周长6.28分米,盒的侧面商标纸的面积最大是( )平方分米,这个盒至少要用( )平方分米的铁皮。

7、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512 立方米,高是6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米。

8、把一个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3分米的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 )立方分米。

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柱体的高6厘米,那么圆锥体的高是 ( )厘米。

10、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6立方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米.二、请你当回裁判1、所有圆柱的体积都比圆锥的体积大 ( )2、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 ( )3、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那么它们的表面积也相等。

( )4、圆柱体的高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2倍。

( )5、圆柱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9.42厘米,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 )6、圆柱和圆锥都有无数条高。

()7、正方体与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分别都相等,则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8、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也有可能是一个非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三、快乐ABC1、求圆柱形木桶内盛多少升水,就是求水桶的()A、侧面积B、表面积C、体积D、容积2、等底等高的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相比较.()A、正方体体积大B、长方体体积大C、圆柱体体积大D、体积一样大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以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等于它的底面()。

A .半径 B.直径 C.周长 D.面积4、压路机滚筒滚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是求滚筒的()A、表面积 B 、侧面积C、体积5、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体积是()立方分米。

A、50.24B、100.48C、646、圆锥的底面半径缩小到原来的1/2,高(),体积不变。

A.扩大到原来的2倍B.扩大到原来的4倍C.缩小到原来的1/2四、小小神算手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建成以后的水池最多可以盛水多少立方米3、学校大厅有4根圆柱形柱子,每根柱子的底面周长是25.12分米,高是5米。

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油漆费0.5元,那么漆这4根柱子需要油漆费多少元?4、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积是18平方米,高是1.5米。

如果每立方米的沙重1.6吨,这堆沙重多少吨?5、有一个圆锥体沙堆,底面积是3.6平方米,高2米。

将这些沙铺在一个长4米,宽2米的长方体沙坑里,能铺多厚?6、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小学生的义务,学校用的自来水管内直径为0.2分米,自来水的流速,一般为每秒5分米,如果你忘记关上水龙头,一分你将浪费多少升水?第4讲 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要点: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 (一定)或yx=k(一定) 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 (一定) 典型例题:1、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