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为乐的追梦人——记南昌大学化工系特聘教授黄宽
立足产学研结合开辟“中国创造”之路——记我国LED技术专家、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教授

展项 目,并于 2 0 年7 0 6 月荣 获首 届 国家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电子 发展 基 金 半导体照 明工程创新大赛研发创新奖。
项 目 、省 和 市 重 点 重 大 高 科 技 项 目等3 O
2 0年 1 月国家副主席 习近平莅临公 司视 察工作 08 0
2 0年 1 月中国科协副主席万钢一行莅临公 司视 察工作 08 1
国 垄 断 半 导 体 照 明 核 心 技 术 的 局 面 ,改
08 团 队 打 造 , 硕 果 累 累 — — 这 支 队 国 人 2 0 年 度 人 物
立 起 包 括 硕 士 点 、 博 士 点 、博 士 后 科 模 ) 全 国 师德 先 进 个 人 .全 国优 秀 教 体 照 明产 业 从 “ 国 制造 ” 发 展 到 中 中 研 流 动 站 、 国 家 重 点 学 科 在 内 的 人 才 师.江 西省十大科 技 明星 ,江 铃科技精 国 创造 ” 的一 个 缩 影 。 培 养 体 系 . 建 设 起 教 育 部 工 程 研 究 中 英 奖 ,江 西 省 突 出贡 献 人 才 ,2 0 年 中 02
风 益 就 提 出 ,研 究 开 发 工 作 一 定 要 坚 持 5 余 篇 ,作大会 邀请报告2 多次 。作 为 源 的 巨大浪 费。多年来 ,江 风益不仅投 0 0
特色 .要 有所 为有所 不为 .不 能见好就 团队的带 头人 ,江 风益 教授 成为 8 3 6 计 入 大 量 精 力 .实 现 了科研 上 的突破 , 上 。正是 凭着这样 的理 念和 团队成员的 划半导体 照 明工程 重大专项 总体专家组 同 时 ,他 更 是 远 见 卓 识 .建 立 起 晶能 光
王玉皞:科研路上的“有心人”

王玉皞:科研路上的“有心人”作者:王辉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8年第6期鲁迅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全人类谋幸福。
驻扎于赣鄱热土,为区域发展贡献自己的科研力量,便是王玉皞科研团队的科研使命所在。
专家简介:王玉皞,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2017年百千万人才省级人选。
现为英国工程技术协会会士,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江西省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曾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江西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等荣誉。
近5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宽带无线通信与雷达联合系统、多载荷移动自组织网络以及信息融合方法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
在上述研究领域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原“863”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1项,工信部物联网专项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企业科技协作项目10余项,省级项目10余项以及多个军工和企业科技协作项目,总主持和承担经费达到1200万元,与企业科技协作项目成果应用及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他还在国际顶级期刊和权威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120,出版专著章节2部。
其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IEEE TAP,IEEE T MECH,IEEE TVT,IEEE CL,IEEE SENE Journal,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Network 等10余种IEEE 汇刊和杂志以及国内电子学报、电波科学学报等期刊。
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JCR分区一区期刊论文8篇,专利公开或授权5项。
2016年,科技部在《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中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更多省份和城市进入创新型省市行列,形成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科学技术重要发源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初步形成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经济格局,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对建成创新型国家形成有力支撑。
演讲

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 转载)学校教育2010-02-24 21:28:05 阅读358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 转载)师德建设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1、无悔的选择不知哪位学者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优越、最光荣的。
"带着对这一理念的憧憬,我踏进了幼儿园。
可是,当我第一天走进教室,真正面对着一群灿烂的"小太阳"时,我的心里直犯嘀咕。
做一个孩子王,和孩子交流,这就是我终身与之奋斗的事业吗?他们那么稚嫩,他们乳臭未干,他们呀呀学语,他们好动爱闹,他们喜怒无常,但他们是祖国的希望。
面对现实,我该做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工作以来,我不只一次问过自己。
曾经,我一味地追求怎样培养孩子,怎样掌握高科技知识技能,而有关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些基本的常识我却忽略了。
自从听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教学观念转变了。
故事发生在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有人问一位金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认并表示歉意;午饭休息时不能吵闹;和小朋友在一起要团结、互助……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真的很感谢这位学者,他给了我教学教程中一个深刻的教诲,我在强调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竞争性时,并不能忽略培养幼儿从小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格要素--忍耐、宽容、团结。
说实在的,其实,我也只不过才21岁,还在做着学生时代没有做完的梦,还需要父母的呵护!可是,现实告诉我,我已选择了幼教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职业,我已步入了这个神圣的殿堂,我已承担起这没有理由推卸的责任,我必须义无反顾地去做好那位学者给我的教诲。
追梦的青春不老——记江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南昌大学化学学院院长陈义旺

. ¨ t — ■囝 ■ ■ ● _ ■
步 步 走来 , 陈义 旺带领 着 他 的科研 团 队实现 三 个 “ 从 无到 有” : 从 没有 高 分 子 化 学研 究 力 量 , 到拥 有 一 支 在 全 国具
有一 定影 响 力 的科研 团 队 : 从 没 有 化学 博 士点 , 到拥 有一
验 中心 ” 两 个省部 级 重点 实验 室。 1 O多年 过 去 了 , 陈义 旺成 为 了南 昌大学 科 研 发 展进 程 的重要 参 与者 和见证 人 。目前 , 陈义 旺主 持 了国 家 自然
专业 学 习和 留学 经历 背景 ,大力 开展 与 国 内外著 名 高校
室” 标志前, 陈 义 旺对 记 者说 , 目前 这 个实 验 室拥 有 实 验
面积 约 1 0 0 0平 方 米 , 固定 资产 达 3 0 0 0万 元 , 大 型 科研
就是 这样 , 从 购 买第 一支 试管 到组 建省 重 点 实验 室 , 从 4个 人 的项 目组到 拥有 2 0多个博 士 的科研 团 队 , 从化 学 专业 博 士点 的 申报到成 立 化 学学 院 …… 1 0年 时 间 , ~
从家 乡到北 京 , 从 祖 国到 异 乡 , 学 成 归来 的他 毅然 拒 马尔堡 大学 , 到 新加 坡 国立大 学化 工 系进 行博 十后 研 究 ,
绝 了北京 大 学抛 出 的橄榄 枝 , 留在 家 乡从 4个人 、 2间办
并成 为德 国洪堡学 者 , 陈 义旺 一步 一步 扎实地 走着 。
为人 师长 , 更要 乐于 为 学生 提供 平 台和 机会 。 ” 无 论学 生
是 想参 与科 研 项 目 , 还 是 要 申请 出 国深 造 、 外校 保 研 , 陈 义 旺都 会极 尽 所 能地 为 学生 “ 打通路子” 。 陈义 旺利 用
学 术 报 告 海 报

学术报告海报
报告题目:科学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报告人:陈家宽教授
时间:2012年5月11日下午15:00
地点: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办公楼一楼报告厅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2012年05月10日
陈家宽,男,1947 年出生,上海市人,博士、教授。
现任南昌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流域生态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兼任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生命科学学部(二部)委员。
长期从事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及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决策工作;先后出版和翻译了 6 部专著,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了论文60 余篇;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1、2、3 等奖共8 项。
他既是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学领域的著名专家,也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决策者和积极推动者,为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事业做出了历史贡献。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举办“当代功能材料合成研究”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举办“当代功能材料合成研究”高级研修班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1.09.28•【字号】•【施行日期】2021.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举办“当代功能材料合成研究”高级研修班的通知各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赣江新区创新发展局,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沟通交流,提升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根据《中共江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达江西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1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赣人社字〔2021〕226号)要求,定于2021年11月在吉安市举办“当代功能材料合成研究”高级研修班。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研修内容(一)当代无机-有机杂化光功能材料研究进展(主讲人:郭国聪,国家“杰青”、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二)铁电及磁电耦合材料设计与合成(主讲人:龙腊生,国家“杰青”、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三)过渡金属氧合团簇材料发展概况(主讲人:杨国昱,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无机非线性光学材料及极性金属间化合物的合成、性能、结构(主讲人:毛江高,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五)工业丙烯聚合体系的传递规律和聚合动力学规律(主讲人:罗正鸿,国家“杰青”、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六)无机/有机杂化半导体光电探测/太阳能电池材料(主讲人:罗军华,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七)新型碳结构材料在新能源及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主讲人:卢兴,国家“杰青”、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八)纳米材料的制备、表面功能化及其生物医用应用(主讲人:王强斌,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幽幽药香浸良田——记兰州交通大学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所长沈彤

创新之路76幽幽药香浸良田——记兰州交通大学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所长沈彤 郑 心 吴应清 从萌芽的植物变成可以医病救人的良药,需要经过岁月的沉淀及多道工序的淬炼,要成为一名时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农业科研人,亦是如此。
从踏入农药研制领域的第一天起,兰州交通大学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所长沈彤就将“学以所用,服务于社会”的远大理想始终深植于心底。
如今,他扎根国家西部几十年,以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两获甘肃省科技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成绩向昔日的青衿之志交上了高分答卷。
这其中,绕不开的职业光点莫过于给植物“喝中药”的“灵光一现”。
大有可为的土地无论何人立于“千年药乡”“天下药仓”,都会感到甘肃的每一寸热土上似乎都弥漫着散不开的药香,沈彤自然也不例外。
2005年,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后,他便带着一颗以药济世的热忱之心进入了兰州交通大学(简称“兰州交大”)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开展研究工作。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济世之道,既艰且远,当时的兰州交大无论是在科技水平还是设备硬件的层面都尚且难以达到研制新型“人药”的要求,于是他只得另辟蹊径。
2006年,在学校的认可与支持下,沈彤终是在这所“车轮开路”的高校平台上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崭新道路,即以“医人病”的思路喂农作物“喝下”中草药。
创意可能是某些时刻的灵光乍现,但创新却往往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
18年的时间里,从稍有眉目到硕果累累,从助力脱贫攻坚到助推乡村振兴,沈彤团队与产品研发、使用推广等诸多环节之间的故事一直在续写着,即便为自己选定的这条道路从来没有过一帆风顺的时刻,他也从未动摇过。
据沈彤介绍,最初之所以会萌生出研制生物农药的灵感,是源于中药“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中药配方复杂而灵活,我想它既然能给人治病,应该就能给植物治病。
另外,中药本就来源于动植物,将其提取物研制成生物农药,应该不会造成农药残留及抗药性,不会污染环境”。
但科学研究不能空谈“应该”,所有的猜想都须转化为一个个翔实的数据跃然笔端,或是被书写在大地上形成实实在在的成效才算真正尘埃落定,沈彤也深谙此理,而他在开始亲身实践时,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作“万事开头难”。
甘阳

科研成果
an overview article). J. Shen, D. Zhang, Y. Wang, Y. Gan, AFM and SEM Study on Crystallographic and Topographical Evolution of Wet-Etched 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s (PSS): I. Cone-Shaped PSS Etched in Sulfuric Acid and Phosphoric Acid Mixture (3:1) at 230°C, ECS nol., 6 (2017) R24. 所有文章(All Publications)
谢谢观看
科研成果
) Y. Yuan, D. Zhang, F. Zhang, , Y. Gan,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Dependence of Nanopattern Morphology and Size in Electropolished Polycrystalline and Monocrystalline Aluminum: An EBSD and SEM Study, ., 167 (2020) . (多晶和单晶铝, 一定条件下电解抛光后,表面会产生纳米图案(如平行条纹或短条或无序结构),这不奇怪。但 是,结合系统的EBSD、SEM表征和深入系统的数据分析,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纳米图案的 类型和周期具有明显的晶粒取向和晶面取向依赖性。在机理方面也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框架。后续 还有更多结果。。。
目录
01 研究方向
02 主要贡献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池、石墨烯纳米材料等的表面和界面物理化学。无机氧化 物和陶瓷材料的表面微观结构与表面化学性质的关系,纳米材料制备、表征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锋人物
Avant character
以科研为乐的追梦人
——记南昌大学化工系特聘教授黄宽 ■ 文/萧 斌
2019年3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 召开。会议公布了2018年我国各项生态环境数据,其 中在471个监测降水的城市(区、县)中,酸雨频率 平均为10.5%。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 酸性气体所造成的。这些酸性气体会对地球环境、人 类健康和能源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如何有效地捕集酸 性气体是21世纪化工、环境和能源科学领域所面临的 一大难题,南昌大学化工系教授黄宽多年来一直从事 酸性气体捕集的研究工作,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改善 保驾护航。
针对离子液体用于CO2的捕集与分离方面的研 究,黄宽创新性地将多位点吸收的策略引入到离子液 体用于CO2捕集的研究中:通过在甘氨酸阴离子上引 入吸电子取代基乙酸根来降低甘氨酸阴离子中的氨基 负诱导效应,从而提高甘氨酸阴离子中的羧酸根与 CO2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策略将氨基酸离子液体对 CO2的吸收容量提高到1.69mol/mol,对设计和开发高 效的CO2捕集介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百尺竿头,更
针对CO2 的捕集,黄宽与江西师范大学陶端健教 授合作提出了以低粘度功能化离子液体为化学稀释剂 来构建吸收容量高、速率快的CO2化学吸收剂的新方 法;他还与福州大学江莉龙教授合作提出了以低粘度 功能化离子液体为化学稀释剂来大幅提高负载胺吸附 剂对CO2的吸附效率的新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基于六 方氮化硼、多孔有机聚合物和介孔碳材料的新型负载 胺吸附剂用于CO2高效吸附分离;依托福州大学坚实 的师资力量,他还与刘福建副教授合作开发了有序介 孔聚合物的无溶剂合成及介孔聚合物的水相合成新技 术,获得了优异的金属催化剂载体,并用于CO2的高 效捕集与转化。
7月上发网站3.indd 25
中国高新科技 2019年第49期 ·25·
·24· 中国高新科技 2019年第49期
7月上发网站3.indd 24
2019/7/23 16:02:12
先锋人物
Avant character
进一步,黄宽对已有理论进行分析,拓展思路,继续 对CO2捕集的吸收剂和分离剂进行研究。对用于CO2 捕集的吸收剂来说,不仅需要其对酸性气体具有高吸 收量,还需要其对酸性气体的吸收焓不要太高。如何 在吸收量和吸收焓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设计 节能、高效的酸性气体吸收剂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基于热力学理论,黄宽推导出了可以直接将吸收 量与吸收焓进行关联的模型方程,为寻找合适的CO2 捕集介质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离子液体用于SO2的选择性捕集与分离方面 , 黄宽根据SO2分子的强酸性和强极性的特征进行实验 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使用具有微弱酸性的酸式 盐离子液体(Acid Salt Ionic Liquids, ASILs)来捕集 SO2的新策略。该策略在不损失离子液体对SO2的吸收 量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SO2在离子液体中的解吸性 能。针对纯离子液体成本高、粘度大,不利于工业应 用的缺点,黄宽在科研过程中,进一步将简单、易合 成的ASILs与水或有机溶剂相结合,设计和构建了多 种高性能且成本低、粘度小的SO2配方吸收剂。针对 ASILs对SO2吸收量大且易解吸的特点,黄宽将其制成 了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这也是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基 于离子液体的SO2促进传递分离膜,填补了用于SO2的 促进传递分离的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空白,在科学技 术上为真正实现将功能化离子液体应用于工业化SO2 捕集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研,在酸性气体捕集的科研路上努力向前。
绿色传递使者
2017年,黄宽回国受聘于南昌大学,担任资源 环境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特聘教授,并入选江西省 “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类)。继续从事基 于离子液体或多孔材料的酸性气体捕集与转化技术开 发的研究。合作与精进是黄宽回国后的科研主题。依 托南昌大学的科研平台,黄宽与国内外高校知名教授 进行合作,精进科研。
在天然气中,H2S和CO2通常是共存的,将H2S和 CO2进行选择性分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基 于离子液体的结构可设计性,黄宽认为在离子液体的 结构中引入叔胺基团,制成叔胺功能化离子液体,有 望成为可用于选择性捕集H2S的高效吸收剂。根据这 一思路,他设计合成了多种叔胺功能化离子液体,包 括亲水性和疏水性叔胺功能化离子液体。研究表明, 叔胺功能化离子液体不但对H2S具有很高的吸收容量 (~1mol/mol),而且对H2S/CO2具有很高的吸收选 择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黄宽立足实验,执著科
排酸达人
2011年,黄宽在中华环保联合会“全国高校环 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中喜获金奖,在准备比赛的过 程中,黄宽了解到了酸性气体对于环境及生产生活的 危害。当时,工业上所使用的酸性气体捕集技术,由 于各种捕集介质本身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都无法在高
效、节能和绿色化等方面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众多 研究已表明,离子液体是一种高效、绿色和节能的酸 性气体捕集介质,不会造成吸收过程中的气液交叉污 染。出于对科研的敏感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黄宽在 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及前往美国田纳西大学从事博 士后研究期间,主要针对CO2、SO2和H2S 3种酸性气 体的捕集进行研究。他创新性地围绕着“高性能”和 “可应用”这两大目标来设计和构建基于离子液体的 酸性气体捕集介质,旨在更好地解除“酸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