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为恋父情结所困
父爱的渴望与惶恐——一例与父亲关系紧张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着她长大 ,让她在童年期间没有感受过父爱 ,可 支 助 ;另一 方 面有 爷 爷 帮人 家看 风 水 ,为家庭 创
爱 的是父亲在亲爱的爷爷奶奶心 中是个勇士 ,认 收。当然 ,小芳也十分懂事 家里 的活儿都力所
为有他在 ,就不会被别人家看不起 ,不会被别人 能及的去做 。按常理来说 ,小芳应该会健康的成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 期 2 1 年第 5 7 3 4 02 期 总第 5 1 9页
・ 理咨 询师 论坛 ・ 心
父爱 的渴望与惶恐
一
例 与 父 亲关 系紧张 的心理 咨询 案例报 告
冯 艳 丹
1一般资料 .
小 芳 ( 名 ),女 ,1 化 7岁 ,河 源 和 平 县 人 ,
日回来 ,又 抗 拒别 人 口 中一 无 是 处 的父 亲 归来 。 说 ,她 还 是 比较积 极 向上 的学 生 ,就 是 不 会 处 理
因此 ,小芳的内心一直很矛盾 ,直 到问题达到高 人 际关 系 。 峰时,就把情绪全部暴露 出来 ,且不知如何处理 这种错综复杂的情感。
5评估与诊 断 .
“ 爸 回来 ,一 切就好 了 !我就 有依 靠 了 ! 爸 ”
( 当时已十分寒冷) ;身材瘦小 ,手 比较凉 ,脸色
20 09年 ,父 亲 的归来 使 得 她坚 强 的心 开 始一 蜡黄 ,有点营养不 良;情绪 比较激动 ,特别是说
次又一次的受到打击 。父亲 回来后 不久就再婚 , 到某 些情 节 时 ,呈 现 出 咬牙 切齿 的表 情 ;思维 清
2个人成长史 .
孩子的出生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 ,都是充满
汉 族 , 电子 商务 专 业 一 年 级 新 生 ,身 高 14m。 欢乐与喜庆的 ,然而小芳的出生却被她 的家人蒙 5e
经典案例:为恋父情结所困

是青春热线吗?”⼀个温柔⽽略带稚嫩的声⾳传来,把我带⼊今天的咨询。
当我询问她在哪些⽅⾯希望得到帮助时,她轻描淡写地说:“想让您帮我做⼀个选择。
”“哦……”这是⼀个什么样的选择呢?⼥孩沉思了⼀会⼉,像是做好充分准备,⾮常流利地说:“我是参加⾃学考试的学⽣,今年报考了四门。
现在离考试的时间很近了,有⼀门专业课,我如去听串讲,就要挤⾃学时间,尽管我知道串讲的⽼师很棒,会对我的考试有帮助,但我仍不知道是去听还是不听。
”“这个选择好像对你很难……”我没有明⽩,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需要打电话咨询呢?⼥孩喃喃地重复我的话:“很难,很难……”我听见⼥孩急促的呼吸声。
她犹豫了⼀会⼉,终于下定决⼼似的说道:“其实,我是怕见串讲的⽼师……⼏个⽉前,我喜欢上了他,尽管他⽐我⼤20岁……他是单⾝,课讲得好,⼈也长得帅,我经常向他请教。
那段时间我感到很快乐,这是我19年从来没有过的感觉。
可当我向他表⽩时,他委婉地拒绝了我,我很难过。
”“看来你受到了挫折啊!这之后你做了些什么?”我想,这个⼤胆⽰爱的⼥孩应该是会有⼀些跟进⾏动的,可她的回答让我感到意外,她说:“我知道我们不合适,不会再找他了……我知道我现在⾸要的任务是学习。
”直觉告诉我,她的表现是“假好”,肯定另有原因,我试图寻找着突破⼝。
“能告诉我你⾃考的专业吗?”⼥孩⾮常紧张地快速反应道,“为什么要问这个?”我感觉她在回避这个问题,我对她说可以不回答,她平静了下来。
接着,我告诉她,我也参加过法律专业⾃学考试,⾃考是⾮常艰苦的学习过程,她能选择⽤这种⽅式学习,我很佩服她。
⼥孩听说我也有同样学习经历,⾮常兴奋,开始与我⼀起讨论学习⽅法和她所遇到的困难等等。
我感到她是⼀个聪明、好学、上进的⼥孩,我直接表达了我的感受,她再次沉默了。
我耐⼼等待她的反应,轻轻地问:“是我说错了吗?”⼥孩⼩声答:“我有四年没有听到别⼈这样评价我了。
”为什么是四年呢?“那时你15岁,有什么事情发⽣吗?”⼥孩⽤更⼩的声⾳回答:“我爸爸去世了。
父爱的真实故事事例

父爱的真实故事事例父爱是一种无私的、伟大的感情,是父亲对子女的爱。
在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中,有很多父亲默默付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父爱的真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父爱的真实故事事例。
1. 老爸出租自己的房子,换来女儿留学的机会一个父亲把自己的房子出租,筹措了女儿留学的费用,女儿在国外学习期间,父亲没有节约自己的消费,却会时不时来电话问候女儿异国他乡的生活,让女儿感到母亲不在身边的缺失感得到了缓解。
2. 父亲用身体扛起一家三口的生活一个赚不了钱的女人在市场上摆卖着无人问津的糕点,她的丈夫虽然有份工作,但是工资微薄,而且父亲的膝盖受过伤,行动不便。
为了维持家庭,父亲每天早上为女人做早餐,打理好家务,再去医院看病,下午回家继续照顾女人,为女人做糕点,晚上靠女人给他擦药,然后和女人一起在插着草扎的窄铺上睡觉。
3. 父亲放弃事业,陪伴儿女成长一个企业高管为了抽出时间,照顾年幼的小孩,决定放弃原有的工作,成立一家小型创业公司。
凭借着他扎实的业务能力和高效的管理水平,企业公司经营很快蓬勃发展,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然而,处理繁琐的工作命令他每天早出晚归,丝毫不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父亲在企业公司真正拥有影响力之后,选择了放弃工作,选择专注于孩子的教育成长,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上的问题,陪伴子女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4. 父亲为女儿的梦想撑起支持一个女孩有上大学的梦想,但是太过贫穷,没有经济基础供养自己完成学业。
父亲虽然没有多少存款,每天忙碌于工作和家庭,但是在几个月内,他为了支持女儿的学业,忍痛割爱,出售了自己的高档轿车、手表以及衣服,仅剩下留着一台小车供自己代步,开支尽量缩减,为自己挽回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5. 骑苍鹰送女儿上学一个父亲带着女儿从老家骑车到新学校,一家人早早的就到了车站,因为车上的座位已经全部售罄,只好驻足等待。
为了不耽误女儿上学,父亲决定用自己的摩托车载女儿去上学。
两个人挤在小摩托车上,父亲不停的调整着头巾,保持住女儿的身体微微向后倾斜,让她稳稳的躺在他的后背上,仿佛苍鹰埋头前行,那是父爱的真实港湾,实实在在、默默无闻。
【心理教育】家有3 6岁女孩,当心“恋父情结”

【心理教育】家有3 6岁女孩,当心“恋父情结”【心理教育】家有3-6岁女孩,当心“恋父情结”父女关系过度亲密并不是好现象,如果父亲在意识到女儿的过度依恋心理后,仍没能根据女儿年龄大小和认知能力的程度调整与女儿相处的方式,就会对她将来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下面故事中的小薇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小薇在老师眼里就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她学习成绩不好,还多次被评选为三好学生。
可是,小薇的妈妈却满腹的苦恼,因为小薇在家里经常可以作出一些叫做人无法认知的犯罪行为。
小薇从小就和爸爸感情特别好,爸爸也很宠她,一有时间就带着她玩。
不大的时候,存有一次爸爸给她穿衣服,小薇很深入细致地对爸爸说道,“爸爸,长大了我必须娶你。
”爸爸妈妈听了也没放在心上。
每次小薇犯下了错误,总是在爸爸面前调皮,以躲避惩罚。
小薇的妈妈认为,父母两个人中必须有一个人唱“黑脸”,否则会惯坏孩子,因此,她对小薇的要求就比较严格,经常扮演严厉的角色。
渐渐地,妈妈辨认出,小薇和她越来越疏离了,存有什么悄悄话也不和自己说道,而是说爸爸,晚上也必须和爸爸睡觉在一起。
开始的时候,妈妈也没有在意,认为小薇这是孩子气的表现,长大了就懂事了。
但是小薇现在已经上初一了,不但没有变得懂事,有些行为反而更让人哭笑不得了。
一次,家里去了客人,小薇对客人的小孩比较礼貌。
客人走后,妈妈批评了她几句,她竟脱口而出:“你有什么了不起,除了眼睛比我大,还有哪儿比我强?”每当父母发生争执时,小薇总是帮忙爸爸一起反击妈妈,特别就是当爸爸责怪妈妈时,她就幸灾乐祸地挥拍。
有一次小薇的爸爸要出差,小薇知道了,坚决不让爸爸出门。
无奈之下,爸爸趁她上学的时候才脱身。
放学回家之后,小薇辨认出爸爸跑了,又哭又闹,硬说是妈妈“Merlebach”,甚至还说道,要是没妈妈,爸爸可以对她更好的。
爸爸走后,无论妈妈怎样关心她,她都冷冰冰的,不理不睬。
而给爸爸打电话时,她又像是变了一个人,神采飞扬,说出的话更是让人吃惊,说她多么多么想念爸爸,爸爸不在家,她觉得没意思等等。
简·奥斯汀小说中的恋父情结:以《爱玛》为例

简·奥斯汀小说中的恋父情结:以《爱玛》为例作者:问雪萍符新宇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10期摘要: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会形成或多或少的俄狄浦斯情结,女孩子则表现为恋父情结。
本文在恋父情结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简·奥斯汀小说《爱玛》中爱玛与父亲及家族好友奈特利先生的关系,以此来说明爱玛有恋父情结。
一方面爱玛非常珍惜对现实中的父亲的爱,另一方面她又在生活中找到了更完美的父亲替身,并与他结合,真正意义上实现恋父移情。
关键词:《爱玛》简·奥斯汀恋父情结一、引言简·奥斯汀被弗吉尼亚·伍尔夫赞为“女性当中最完美的作家”。
《爱玛》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大多数读者关注小说主人公爱玛和她身边朋友们的爱情故事,以此来探讨简·奥斯汀的爱情观、婚姻观。
很少有人注意到小说中的一个边缘人物——爱玛的父亲,国内学者只有李永霞曾分析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以及《爱玛》中父亲们的形象。
爱玛的父亲看似是一个不太重要的人物,实则暗藏玄机。
本文尝试通过弗洛伊德精神批评分析中的恋父情结来分析《爱玛》中主人公对父亲细腻的情感。
提及“恋父情结”,不得不提到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弗洛伊德。
他曾在著作《梦的解析》中指出儿童心中存在着一种性本能,它能让儿童对同性家长产生排斥,对异性家长产生爱恋之情。
由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弑父娶母,所以弗洛伊德将儿童的这种心理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这种情节用于男孩子叫“恋母情结”,用于女孩子则叫“恋父情结”。
另外,弗洛伊德认为大多数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俄狄浦斯情结会逐渐衰退,而女孩子则无限地留在俄狄浦斯的境界中,只有在晚年才放弃,但也不是完全放弃。
二、爱玛的恋父情结英国社会学家杰弗瑞·高尔认为奥斯丁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恋父情结体现在两方面:憎恨母亲并且嫁给父亲的替代人。
但是爱玛并不完全符合高尔的发现,因为爱玛并未憎恨自己的母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教育案例是⼀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1 案例介绍: 阮XX,⼥,15岁,初⼆年级学⽣。
该⽣是单亲,⽗亲在其读⼩学四年级时遇车祸去世,母亲是某电动门公司的职员,性情内向,⾃发⽣不幸之后,扶养⼥⼉的重担落在了她⼀个⼈⾝上,她显得更为虚弱。
对于⼥⼉的教育也显得⼼有余⽽⼒不⾜。
该⽣虽然聪明、要强,但学习成绩⼀般,性情怪异,⾏为举⽌异常,有性别错位趋势,很难与⽼师、同学相处。
卫⽣习惯差,⼿脸总是有污秽;作为⼀个⼩⼥孩,总喜欢穿男性服装,如迷彩服。
平时课内喜欢在桌上涂涂抹抹,地上常有纸屑。
⼈际关系紧张,总是和周围同学闹⽭盾,刚开学就与⼀位男同学打架,对于班⼲部的管理充⽿不闻。
对于⽼师的批评教育常报以对抗情绪,稍有不顺,就在教室不顾课堂纪律⼤发光⽕。
初⼀时,曾与其原班主任发⽣过激烈的冲突。
案例分析: 1、当时作为已12岁的阮XX来说,⼀直宠爱着她的⽗亲的去世,给了她严重的打击,恋⽗情结⼀直⽆法从内⼼消除。
2、母亲性情软弱,对于⼥⼉的教育也甚感⼒不从⼼。
曾经带其到⼼理医⽣处咨询,结论是:患有多动症、轻微⾃闭症以及抑郁症。
3、⾃不幸发⽣以后,⽼师对其⾏为引导不够,同学也曾经有过冷嘲热讽,以⾄于养成了怪僻的性情。
辅导⽅法: 1、给予孩⼦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充分利⽤本⼈性别的优势,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
经常在课间找她谈话,谈学习,谈⽣活,谈兴趣,让其能从平时的接触与交流中体会到另⼀种⽗爱。
由于其与本班下班教师刘晓玲较谈得拢,故初步制定师⽣结对计划(即德育导师制)。
2、积极联系学校政教处,充分利⽤学校⼼理辅导员的科学指导,使⾃⼰在对该⽣的⼼理矫正及教育上有⼀个明确的⽅向。
3、积极主动联系家长,实⾏家校联系制度,努⼒共同教育。
4、⿎励其他学⽣多与该⽣接触,多点宽容,并在班中成⽴了“友谊⼩联盟”,⽣⽣结对,让该⽣真正体验到集体的温暖。
心灵解码——被“恋父”打断的幸福

心灵解码——被“恋父”打断的幸福
雨明
【期刊名称】《现代保健》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得在分析了俄底浦斯神话后,得出了“恋母情结”的经典心理症候,焉不知,“恋父情结”也深潜于很多女性的意识里,如乌云般悄悄地覆盖着她们本该阳光灿烂的青春时光。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雨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6
【相关文献】
1.幸福的本质在于心灵的充实——叔本华幸福观及其现代启示 [J], 向玉乔;张智涛
2.用心灵唤醒心灵用幸福栽培幸福 [J], 刘茜;
3.幸福生活被油价打断了 [J],
4.\"幸福街\"上的民族秘史与心灵悲歌——读何顿长篇小说《幸福街》 [J], 李耀鹏
5.幸福——阅读:心灵幸福与阅读无关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感人的父爱小故事事例

感人的父爱小故事事例父亲是家中的主心骨,他们扛起了养家糊口、教育子女的重任。
虽然有时候可能显得严厉,但父爱总是悄悄地存在着,时刻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和健康。
下面,我来分享几个感人的父爱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父爱的伟大。
故事一:父亲的坚持有一个父亲,他的儿子患有一种罕见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
这个父亲每天都抽出时间陪在儿子身边,为他做一切可能的事情。
他总是鼓励儿子坚强地面对病痛,支持他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有一次,儿子参加了一场马拉松比赛,父亲在场边一直为他加油鼓劲。
可是,比赛到了最后关头,儿子已经筋疲力尽,差点要放弃。
这时,父亲坚定地给他打气:“你一定行的,不要轻易放弃。
赛场上的你,就像生活中的你一样,要坚强,要向前。
”听到这些话,儿子豁然开朗,重新拾起了赛跑的勇气,最终成功地跨过终点线。
故事二:父亲的牺牲有个家庭非常贫困,父亲要在外面打工来养活一家人。
有一天,父亲在修路的时候发生了意外,脊椎受损严重,从此变成了半身不遂的残疾人。
虽然他的家庭条件十分艰难,但他念念不忘孩子的梦想,每天都坚定地告诉他们:“只要你们好好学习,肯努力,就能有所成就。
”虽然生活十分困难,但一家人始终团结在一起,互相扶持、共同度过每一个难关。
父亲没有放弃梦想,他一直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拼搏向上。
最终,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故事三:父亲的体贴有个爸爸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每天上班前,他都会给女儿打电话询问她的起床情况、听取她的想法,然后祝福她一天愉快。
每晚回家之后,他会找女儿的学习笔记,认真地检查,帮助她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女儿生病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请假照顾女儿,为她做好一切可能的服务。
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位父亲只是一名小学老师,却不知道他向孩子们传递了怎样深沉的父爱。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父爱不是凭空存在,而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
以上故事只是父爱的冰山一角,父亲们常常在平凡的日子里,默默地哺育着孩子们,默默地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案例:为恋父情结所困
是青春热线吗?”一个温柔而略带稚嫩的声音传来,把我带入今天的咨询。
当我询问她在哪些方面希望得到帮助时,她轻描淡写地说:“想让您帮我做一个选择。
”
“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择呢?女孩沉思了
一会儿,像是做好充分准备,非常流利地说:“我是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今年报考了四门。
现在离考试的时间很近了,有一门专业课,我如去听串讲,就要挤自学时间,尽管我知道串讲的老师很棒,会对我的考试有帮助,但我仍不知道是去听还是不听。
”
“这个选择好像对你很难……”我没有明白,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需要打电话咨询呢?
女孩喃喃地重复我的话:“很难,很难……”我听见女孩急促的呼吸声。
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下定决心似的说道:“其实,我是怕见串讲的老师……几个月前,我喜欢上了他,尽管他比我大20岁……他是单身,课讲得好,人也长得帅,我经常向他请教。
那段时间我感到很快乐,这是我19年从来没有过的感觉。
可当我向他表白时,他委婉地拒绝
了我,我很难过。
”
“看来你受到了挫折啊!这之后你做了些什么?”我想,这个大胆示爱的女孩应该是会有一些跟进行动的,可她的回答让我感到意外,她说:“我知道我们不合适,不会再找他了……我知道我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学习。
”
直觉告诉我,她的表现是“假好”,肯定另有原因,我试图寻找着突破口。
“能告诉我你自考的专业吗?”女孩非常紧张地快速反应道,“为什么要问这个?”
我感觉她在回避这个问题,我对她说可以不回答,她平静了下来。
接着,我告诉她,我也参加过法律专业自学考试,自考是非常艰苦的学习过程,她能选择用这种方式学习,我很佩服她。
女孩听说我也有同样学习经历,非常兴奋,开始与我一起讨论学习方法和她所遇到的困难等等。
我感到她是一个聪明、好学、上进的女孩,我直接表达了我的感受,她再次沉默了。
我耐心等待她的反应,轻轻地问:“是我说错了吗?”女孩小声答:“我有四年没有听到别人这样评价我了。
”
为什么是四年呢?“那时你15岁,有什么事情发生吗?”女孩用更小的声音回答:“我爸爸去世了。
”她哽咽的声音由小变大,嘤嘤地哭了起来。
看来这个女孩把对父亲的思念压抑太久,应该鼓励她宣泄出来。
女孩觉察到自己的失态,极力控制情绪小声地说:“不好意思”。
我说:“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很难过的,哭出来吧,会好受些。
”
她说:“不哭了,妈妈看到又要担心。
父亲去世前,我单纯快乐,成绩优秀,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孩,父母以我的聪明懂事,学习好而自豪。
父亲去世,我和妈妈受了沉重的打击,从此我不能专心听讲,成绩直线下降,没考上大学。
一年前,我努力调整自己。
我知道,只有我高兴了,妈妈才能快乐。
这一年,我和妈妈都改变了许多。
我们的生活逐渐走入正轨。
”“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为妈妈有你这样的女儿高兴,更为你的自我调整能力自豪!我想爸爸看到你现在的样子也会感到欣慰的。
”“谢谢,可爸爸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我忘不了他,我是个没有爸爸的孩子,我无法交男朋友了。
”我的心一紧,这可能是女孩的症结所在。
女孩缓缓地说:“我发现我喜欢的老师有许多地方像爸爸,我所憧憬的白马王子也有像爸爸的地方,这怎么办?”“具备爸爸的品质不好吗?”我想澄清,她为什么害怕像爸爸。
她说:“我害怕自己有恋父情结。
”她说,她自学考试的专业是心理学,由于还没有学到专业课,所以对这个名词不很明白。
我告诉她,“恋父情结”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
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有一种现象,即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
我讲述了“恋父情结”的具体内容,她听得非常认真,疑惑地问:我为什么喜欢像我父亲的男人呢?我告诉她这是正常现象,因为父亲是每一个女孩接触的第一个男性,父亲的优良品质在女孩的心里扎下了根。
她们崇拜父亲,自然要把父亲的品格赋予到所爱的人身上。
“很多人都这样吗?包括那些父亲健在的女孩吗?”女孩关切地问。
我说:“当然,除非他们的父亲一无是处,就是我们结婚十几年的人,重新审视对方时,也可能发现对方有很多的地方像自己的父亲。
”“原来是这样!”女孩有点轻松了,“你的意思是说,这与我父亲去世没有关系,我是正常的?”“是的!”我肯定了她的说法,并建议她读些心理学方面的书,避免给自己贴标签,与同学老师多交流,她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在谈话的最后,女孩高兴地说:“我现在觉得,我喜欢老师是正常现象,我会重新审视自己,正确对待的。
我打算去听串讲,并争取四门功课都过关。
”
我非常欣慰,她能够放下父亲去世的压力去看待自己的感情。
我鼓励她继续努力,并预祝这个小女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