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新教材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科学入门基础知识

新教材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科学入门基础知识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学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

在实验中,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是科学研究中的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

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4、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5、胶头滴管的主要用途:(1)用于吸取少量液体。

(2)用于滴加少量液体6.1胶头滴管使用方法:(1)吸取液体的方法:第一步:在试剂瓶外挤出胶滴管中的空气;第二步: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外挤内吸)6.2、胶头滴管使用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不能交叉吸取液体。

即吸取一种试剂后,需洗净才能吸取另一种试剂。

6.3、滴加液体的方法:①将胶头滴管竖直悬于, 试管口的正上方。

②不能将试管倾斜滴加。

③不能伸入试管内。

④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⑤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倒放。

6.4、常识:20滴水的体积约为1ml。

6.5、试剂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涤,要专管专用,不能张冠李戴。

7.1、酒精灯的结构:酒精灯是一种以酒精为燃料用于加热的仪器。

主要由灯体、灯芯、灯帽三部分组成。

7.2、酒精灯的火焰:酒精灯的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7、3、酒精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4 。

2、添加酒精时,用漏斗添加酒精。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米,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1.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3.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准确值+估计值+单位)4.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8.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9.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量程、c最小刻度1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13.温度的结构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2.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玻璃泡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4.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1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16.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80C的读法:零下8摄氏度(或负8摄氏度),80C读法:8摄氏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0C—420C,最小刻度0.10C。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 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 _______________ , 并寻找它们 _______________ 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 ______________ , 瓦特发明了 ________________ 等.可以这样说 :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它就在 ______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 多 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 推动社会的进步 , 协调 ______________ 的关系 ,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 _________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 做实验时 ,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 ______________ , 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 鸡蛋便会 ______________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 ,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 生鸡蛋会 ___________ , 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比较的过程 . 要测量 即长度单位 , 然后选用合适的进 6. 长度的主单位是 ____ , 较大的还有 _____ ,较小的还有 ________ , ____ 等___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 ,如正方体 ,长方体等可用 ___________ 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 ,一般用 __________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 首先要看清它的 ___________ 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 _____________ 保持水平 .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 ______________在水中,两次读数的 _____________ 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 __________ 程度 ,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 ____ 或 _______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 ________ 温度计, ________ 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 用 表示, 它的规定是 : 把 的温度定为 0, 的温度定为 100,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 物体的长度 , 先要规定 ____ 行测量.测出它的边长 ,然后和最小刻度 . 量液体时 ,视线在 0 到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份 ,每一等份就表示 ________________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 使用前 ,要先观察温度计的 __________ ,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 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 . 测量时 ,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 ____________ , 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 ,则要使 __________完全浸没在 _________ 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 测量时 ,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 _________ 或 ________ 时,再读数 , 读数时温度计 _____________被测物体 . 读数时 , 视线应与 _________ 相平.纪录读数时 , 数字和 ________要写完整。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预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预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七上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实验操作)1.1、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2、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

活动: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复原,原因是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1.2、走进科学实验室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有毒易燃有腐蚀性易爆试管、电流表、电压表、酒精灯、烧杯、药匙、玻璃棒等各种仪器的用途和操作规范。

1.3、科学观察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

在实验中,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是科学研究中的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

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扩大观察的内容和范围)活动:观察鸡蛋的沉浮:随着溶解的食盐的增加,鸡蛋从沉到底部,到渐渐立起来,最后到浮出水面。

1.4、科学测量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量程。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2、体积的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1)放平稳、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3)读正确3、温度的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操作规则。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提纲整理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提纲整理

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4、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科学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科学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入门
重点难点
常见题型
难度系数
1、科学实验仪器的认识及正确使用
2、长度、体积的测量
3、单位的应用及换算
4、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步骤)
选择题、实验题

典型问题一:身边的科学
命题热点趋向:“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考查科学的相关问题。往往比较简单,出现在选择题科简答题中。
第二章观察生物
重点难点
常见题型
难度系数
1、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2、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3、生物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
★★
典型问题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命题热点趋向: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借助工具观察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生物的分类等级,常出现在选择题中。
解题思路梳理:本专题要抓住以下几点: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③知道生物的分类等级。
典型问题二: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命题热点趋向: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观察人眼无法观察的微笑物体或细微结构。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是重要知识点,常出现在实验探究题中,有时也出现在选择题中。
解题思路梳理:本专题要抓住以下几点:①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会正确使用显微镜;②会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典型问题四:生物体结构层次
命题热点趋向:“器官和系统”、“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这两个是较易出现的考点,特别是动物在结构层次上的区别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多出现在选择和填空题中。
解题思路梳理:本专题要抓住以下几点:①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②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③区分动植物的不同结构层次。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科学并非神秘一、科学并非神秘1.自然现象是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的,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

主要有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等。

2.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类自然现象,寻觅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学习科学可以帮忙咱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类事物、现象及其转变。

3.学习科学的方式: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意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咱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咱们身旁。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良了蒸汽机。

二、科学给咱们带来了什么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1)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类事物的熟悉,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期------电器时期------信息时期。

(2)科学技术改变了咱们的生活方式。

(3)科学技术改变了咱们的思维方式。

2.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改变了咱们的生活,增进了社会的进步,可是若是利用不妥,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汽车尾气污染空气。

3.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咱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式,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式,为人类创造加倍美好的明天。

咱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式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三、注意几个名词1.科学研究是要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找到科学答案或总结出自然规律。

2.科学问题是关于科学知识或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加以研究。

3.目标,或的发现也是科学进步的主要标志。

4.科学探讨的目的是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会恢复球形,因为球内气体遇热膨胀。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

(完整word版)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完整word版)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姓名: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 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 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 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 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 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可以加热, 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 短柄向外, 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 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 并先均匀预热, 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 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 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 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 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 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使用时用外焰加热。

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 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 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 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 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 用来盛放试剂, 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 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 用来取用少量液体, 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 试管应竖直, 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 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入门
1.1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2、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都源于对身边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

3、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并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
面影响(如: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灾难)。

1.2 观察和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
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叫做直接观察。

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的观察,叫做间接观察。

观察还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观察
4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1米=106微米 =109纳米
3.单位换算过程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4、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
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a)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刻度尺紧靠被测物体
b)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c)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
小刻度决定。

d)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5..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零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6、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7、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³”表示。

常用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³=1000分米³ 1分米³=1000厘米³ 1升=1分米³ 1毫升=1厘米³8、体积的测量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
10.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在量筒内放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把固体浸入水中读出固体和
水的总体积V2,则固体的体积V=V2—V1。

1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12、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14、温度计的使用: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
体充分接触。

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15、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管子,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
因此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

16、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