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游泳馆安全管理制度
中小学游泳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中小学游泳安全管理,确保学生游泳安全,预防游泳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职责1. 学校成立游泳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游泳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游泳场所的管理人员应具备游泳救生员资格,负责游泳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3. 教师应具备游泳救生员资格,负责组织学生游泳活动,确保学生安全。
4. 学生应自觉遵守游泳安全规定,听从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指挥。
三、游泳场所安全要求1. 游泳场所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救生设备、急救药品等。
2. 游泳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 游泳场所应配备救生员,救生员应24小时在岗,负责巡视、救生和应急处置。
4. 游泳场所应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四、游泳活动安全管理1. 学校组织游泳活动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让学生了解游泳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2. 游泳活动应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确保学生安全。
3. 学生参加游泳活动时,应穿着合适的泳衣、泳帽等防护用品。
4. 学生应按照游泳活动规则,不得擅自下水、跳水、潜水等危险动作。
5. 学生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告知教师和管理人员,不得隐瞒病情。
五、应急处置1. 游泳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救生员应立即进行救援,并及时报告学校。
2. 学校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开展救援工作。
3. 学校应将事故情况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六、宣传教育1. 学校应定期开展游泳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游泳安全意识。
2. 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宣传游泳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3. 学校应邀请专业救生员为学生进行游泳救生技能培训。
七、附则1.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师生游泳活动。
2. 本制度由学校游泳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校园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校园游泳池安全、有序、文明地开展游泳活动,预防游泳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游泳场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游泳池的游泳活动及游泳池内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三条校园游泳池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第四条校园游泳池安全管理工作由学校保卫处负责,游泳池管理部门具体实施。
第五条游泳池管理部门应设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 制定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负责游泳池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3. 组织游泳池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4. 负责游泳池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5. 向学校保卫处汇报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游泳活动管理第七条游泳池开放时间由学校保卫处和游泳池管理部门共同确定,并予以公告。
第八条游泳池开放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明确安全注意事项。
第九条游泳池内禁止以下行为:1. 未经允许,私自下水游泳;2. 跳水、嬉戏、打闹;3. 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4. 喝酒、吸烟、携带易燃易爆物品;5. 捕鱼、投掷物品等。
第十条游泳池内应设置救生员,负责巡视、救生和应急处置。
第四章安全设施管理第十一条游泳池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急救箱等。
第十二条安全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五章人员管理第十三条游泳池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游泳池工作人员应熟悉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掌握安全技能。
第十五条游泳池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职责。
第六章事故处理第十六条游泳池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处置。
第十七条事故发生后,游泳池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学校保卫处报告,并配合调查处理。
第十八条对造成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学校将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小学游泳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小学游泳活动的安全,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成立游泳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游泳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 学校游泳场所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3. 游泳场所应配备救生员、救生设备和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4. 学校与游泳场所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双方安全责任。
三、安全教育1. 在游泳活动开始前,对师生进行游泳安全教育,包括游泳注意事项、溺水自救方法、安全警示等。
2. 通过班会、校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游泳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游泳技能水平,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后才能参加游泳活动。
四、游泳活动安排1. 游泳活动应安排在天气晴朗、水温适宜的时段进行。
2. 游泳活动应分组进行,每组由一名教师负责带队,确保学生安全。
3. 学生参加游泳活动前,需进行身体状况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4. 学生必须穿着合适的泳衣、泳帽、泳镜等游泳装备。
五、游泳场所安全措施1. 游泳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明确游泳区域、水深范围、安全距离等。
2. 游泳场所应配备救生员,救生员需具备救生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3. 游泳场所应配备救生设备和救援工具,如救生圈、救生衣、绳索等。
4. 游泳场所应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完好、有效。
六、事故处理1. 发生溺水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 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
4.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游泳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我们旨在为小学游泳活动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维护游泳活动的安全。
校园游泳馆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校园游泳馆的正常秩序,预防和减少游泳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校园游泳馆安全管理工作由学校体育部门负责,校长担任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
2. 游泳馆管理人员、教练员、救生员等工作人员,均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游泳馆安全运行。
三、安全措施1. 游泳馆设施设备(1)游泳馆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2)游泳池水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每日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安全。
2. 游泳馆开放时间(1)游泳馆开放时间由学校体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提前公布。
(2)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游泳馆。
3. 游泳人员管理(1)游泳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进入游泳馆,并遵守游泳馆的各项规定。
(2)游泳人员必须年满6周岁,并具备基本的游泳技能。
(3)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等疾病者,禁止进入游泳馆。
4. 救生员职责(1)救生员必须持证上岗,熟悉救生技能。
(2)救生员应随时巡视游泳池,确保游泳人员安全。
(3)发现险情,立即采取救援措施,并向管理人员报告。
5. 教练员职责(1)教练员必须持证上岗,具备良好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
(2)教练员应确保学员在游泳过程中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3)教练员应加强学员安全教育,提高学员安全意识。
四、安全培训与教育1. 学校定期对游泳馆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学校定期对游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意识。
五、奖惩措施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和集体,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体育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体育部门负责修订。
学校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游泳池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所有游泳池及其配套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学校游泳池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学校游泳池安全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管校长全面负责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工作,各部门、各班级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五条校长是游泳池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
第六条游泳池管理人员是游泳池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具体负责游泳池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游泳池游泳教练、救生员、保安等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各自岗位职责,做好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各班级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参加游泳池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并监督学生在游泳池内的行为。
第九条学校各部门、各班级应当积极配合游泳池安全管理,共同维护游泳池的安全秩序。
第三章安全设施与设备第十条游泳池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救生设施和设备,包括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杆、救生绳、急救箱等。
第十一条游泳池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包括水深标志、禁止游泳标志、紧急呼叫按钮等。
第十二条游泳池应配备自动水质监测设备,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三条游泳池应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四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四条学校应定期对游泳池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五条学校应将游泳池安全知识纳入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六条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游泳池游泳培训,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和安全知识。
第五章游泳活动管理第十七条游泳池开放前,管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1. 检查游泳池设施设备是否完好;2. 检查水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3. 检查安全警示标志是否齐全;4. 检查救生员、救生设备等是否到位。
学校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学校游泳池的正常使用,确保师生在游泳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学校成立游泳池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游泳池的全面管理工作。
2. 游泳池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3. 游泳池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游泳池的日常维护、安全检查和应急处理。
三、设施设备管理1. 游泳池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正常运行。
2. 游泳池设备、器材应摆放整齐,易于使用,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3. 游泳池救生设备和救生衣等安全设施应完好无损,并定期检查更新。
四、人员管理1. 游泳池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2. 游泳池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确保游泳安全。
3. 游泳池工作人员应熟悉游泳池的设施设备,掌握救生技能。
五、游泳安全管理1. 游泳池开放前,应对水质、水温、设备进行检查,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游泳池开放期间,应安排专人负责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3. 游泳池内禁止吸烟、饮酒,禁止带入易燃易爆物品。
4. 游泳池内禁止追逐打闹,禁止擅自游泳。
5. 游泳池内禁止携带危险物品,如尖锐物品、玻璃瓶等。
6. 游泳池内禁止跳水、潜泳,禁止在池边嬉戏。
7. 游泳池内禁止长时间在水下憋气,禁止在水下潜水。
8. 游泳池内禁止在非游泳区域游泳。
六、应急处理1. 游泳池发生意外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2. 游泳池发生溺水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进行施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3. 游泳池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并拨打火警电话。
七、宣传教育1. 学校应定期对师生进行游泳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 游泳池开放期间,应设立安全警示牌,提醒师生注意安全。
3. 学校应组织游泳比赛等活动,提高师生游泳技能。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游泳池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校园游泳馆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确保校园游泳馆的安全、有序运行,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组织与管理1. 成立校园游泳馆安全管理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体育部门负责人、游泳馆管理员等任成员。
2. 游泳馆管理员负责游泳馆的日常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检查、维护、保养等工作。
3. 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游泳馆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三、游泳馆开放与使用1. 游泳馆开放时间:根据学校作息时间及师生需求,合理确定开放时间。
2. 游泳馆开放前,管理员应做好以下工作:(1)检查游泳馆设施设备,确保安全可靠;(2)对游泳馆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水质达标;(3)检查救生员、教练员等工作人员是否到位。
3. 学生、教职工进入游泳馆,需遵守以下规定:(1)携带有效证件,接受工作人员查验;(2)穿好泳衣、泳帽等防护用品;(3)服从工作人员指挥,不得在游泳馆内嬉戏打闹;(4)严禁酒后游泳、擅自跳水、潜水等危险行为。
四、安全管理措施1. 游泳馆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2. 游泳馆配备救生员、教练员等工作人员,确保游客安全。
3. 定期对游泳馆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4. 加强游泳馆水质管理,确保水质达标。
5. 对游泳馆进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五、应急处理1. 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救援。
2. 保护事故现场,协助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
3. 对受伤人员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并送往医院治疗。
4. 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六、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游泳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 对游泳馆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3.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游泳馆安全管理制度。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校园游泳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校园游泳馆安全管理小组研究决定。
中小学校游泳馆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游泳馆的安全、卫生、有序,提高游泳教学质量,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游泳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适用于本学校游泳馆的日常管理。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游泳馆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体育教师、校医、安保人员等组成,负责游泳馆的全面管理工作。
2. 游泳馆设管理员一名,负责日常管理、安全巡查、设施维护等工作。
三、安全管理制度1. 游泳馆内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
2. 游泳馆内禁止吸烟、饮酒、饮食。
3. 游泳馆内禁止追逐打闹、嬉戏,保持安静。
4. 游泳馆内禁止擅自进入非游泳区域。
5. 游泳馆内禁止翻越、攀登设施。
6. 游泳馆内禁止擅自改变游泳馆设施布局。
7. 游泳馆内禁止私自下水游泳。
8. 游泳馆内禁止携带宠物进入。
9. 游泳馆内禁止穿高跟鞋、拖鞋等不适宜游泳的鞋子。
10. 游泳馆内禁止在泳池边站立、跳跃。
四、卫生管理制度1. 游泳馆内要保持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2. 游泳馆内要保持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 游泳馆内要保持水质清洁,每天对水质进行检测。
4. 游泳馆内禁止在泳池边吐痰、乱扔垃圾。
5. 游泳馆内禁止在泳池边进食。
6. 游泳馆内禁止在泳池边裸露身体。
五、教学管理制度1. 游泳馆内开设游泳课程,由专业教练负责教学。
2. 学生参加游泳课程需提前报名,按照规定的时间段进行。
3. 教学过程中,教练需确保学生的安全,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4. 学生参加游泳课程需佩戴救生衣、泳帽等安全防护用品。
5. 学生参加游泳课程需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
六、器材设备管理制度1. 游泳馆内器材设备由管理员负责维护和管理。
2. 器材设备出现故障,及时报修,确保正常使用。
3. 学生使用器材设备时,需遵守相关规定,爱护器材设备。
4. 器材设备定期进行消毒、保养,确保卫生、安全。
七、处罚措施1. 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 违反本制度,扰乱游泳馆秩序的,给予警告或罚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泳馆安全管理制度
一、游泳池开放时间由经营者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二、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三、如发现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经营者有权禁止此会员的游泳活动。
四、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
1.听从教练和救生员的指挥。
2.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3.初学者在无管理人员的看护下禁止下水。
4.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
5.爱护游泳池的一切设施。
2。